而且,他们还想栽脏给鲁人,有人就对白哥“耳语”说是鲁人在背后骂他们。

  估计这些人是觉得此计既可以离间他们与鲁人,又可以打压他们,才骂得这么欢快。

  “老师说他们像一群苍蝇,叮不着人,就是恶心人。”白哥道。

  徐青焰笑了。

  白哥故意叹了口气。

  徐家子弟等也算是从这件事上看出了凤凰台目前混乱的生态。

  以前是凤凰台本地世家与鲁人不和。陛下登基后,凤凰台本地世家开始内斗了。

  他们想把上面的徐公、黄公等人都斗倒后自己好上位。

  这种情况下,陛下仍肯对他们委以重任,可见是没有丝毫猜忌之心的。

  徐家子弟此时都有些放松了。

  侍人进来通传时,姜姬还在与徐公商议事情,听到徐家人都来了,就道:“让人进来吧。去叫三宝和七宝过来。”

  白哥领着徐青焰等人入内时就看到殿中仍是一副议事的样子。

  陛下与徐公、毛昭、姜将军——该称朱武王吗?——坐在一起,旁边是奋笔疾书的书吏,他们要把陛下与各位大人交谈的内容都记录下来,以备事后查阅。

  白哥带着,一群人跪下行礼。

  姜姬:“平身,免礼。都过来吧。”

  徐公放了手中的书卷,暗自提了口气,转头去看面前这一群家中的孩子。他的目光焦急又隐晦的在这群熟悉的面孔中掠过,一个又一个,担忧着会不会少了哪一个,害怕着会不会有人没有回来。

  幸好,该在的都在了。

  “都过来坐下吧。”徐公温柔地说。

  徐家子弟们都忍不住眼泪了,殿中哭起来一大片。毛昭等人也跟着掉泪,倒衬得姜姬与姜武特别不合群,两人都很平静。

  不过徐公立刻就夸:“陛下果然沉稳了许多。”

  姜姬点头接下赞美,让侍人带哭过的人去隔壁洗脸换衣服。

  等洗过脸的人回来,三宝与七宝也到了。这些人记得白哥的叮嘱,全都十分郑重的与三宝见礼,对七宝就只是平揖,口称“公子”就罢了。

  书吏们告退后,侍人们进来恭请各位移步到旁边准备好宴会的宫殿去。

  姜姬也趁机去换一身更合适的衣服,顺便方便方便。

  引着几位过去的是三宝与七宝。

  姜姬与姜武再出现时,众人起身长揖相迎。三宝与七宝在一旁也没有露出怯场的样子,她牵着两个孩子坐下去后,再请姜武坐到她身边来,众人才重新归座。

  接着歌舞起,酒先上来了。

  今晚等于是家宴。也是替徐家正名,表示之前你们吃了很多苦,我这个做皇帝的是记得你们的辛苦的,放心,以后会好好弥补你们的。

  姜姬先祝酒,敬徐公。

  她定基调:徐公当年才不是什么从贼呢,他是为了劝诫云贼才一同去河谷的!

  毛昭等人开始花样翻新的夸徐公的英勇之举。夸完,再安慰徐家子弟,放心吧,徐公已经没有冤屈了。

  徐公带着徐家子弟包括白哥再次表示:陛下你放心,我都明白我的辛劳是不会白费的!陛下您是多圣明的人啊!您肯定是不会委屈我们这些忠心的臣子的!

  互夸完之后,大家重新入席,侍人们此时开始上菜。

  大家开始填肚子。

  基本都是饿了一天的,吃起来一时都顾不上说话。

  脏盘子撤下去,开始上第二轮时,肚子七分饱的姜姬和徐公开始互相介绍自家人。

  姜姬指着三宝说:这是我的长女,储君。

  再指着七宝说:这是我的小儿子。

  徐公也把自家人一一拎出来介绍,重点说一说他们都有什么才华,平时有什么爱好,最重要的是:能派上什么用场。

  比如他指着能说会道的徐十五就道:“可为传旨。”

  传旨就是把陛下的话往各家去送的人,这个位置说重要也重要:各家人头他要熟,自己的身份也要高,不够高的话,进各家就有点底气不足,那就失了陛下的面子。

  但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就是个传声筒,一般给陛下心腹臣子家的小辈刷资历用,过上几年看能用得上了就会往上升了,用不上就回家娶妻生子了。

  徐家的牌子够硬。

  姜姬也直接指着说:“那就做个传旨吧。”

  徐十五就出列,谢恩,站到一旁去。当传旨就不必回家了,至少也要在宫里值满一旬的班才行。如果深得陛下喜爱,住上几年、住一辈子也是有的。

  徐公数过一遍后,姜姬也都依徐公所言给徐家子弟派了官。

  黄松年和毛昭在旁边看着,都有些羡慕。但也没什么好嫉妒的。首先,陛下与徐公的情谊就是别人比不上的。何况,徐氏一门前几年遭的罪也不少,陛下这是在安抚徐家。

  最后,这种事他们也见过不少了。

  以前他们也是这么被长辈带进宫的,头一份官职也都是这么向皇帝“要”来的。

  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会被他们带进宫来,找陛下“要”官。

  最后到徐青焰时,徐公有些犹豫,但看青焰的神色,他还是将徐青焰叫了出来,道:“此姝为我徐家一色,非凡人能及。某斗胆,举荐她为陛下的内史。”

  黄松年和毛昭当即色变。

  内史又有内相之称。

  但再看徐青焰——这也是一个妇人。

  或许徐家与陛下早有默契?这正是陛下为自己选的内史?

  于是二人都没开口,只是继续观察。

  他们的目光聚焦在徐青焰的身上,仿佛想看出此女到底有何能耐,竟能让徐公垂涎内史之位。

  姜姬依例问:“尔有何能?不妨道来。”

  徐青焰这辈子都没有今天、此刻这么清醒过。她沉着的把她在万应城任刑律官的一些事道出,“某任万应刑官四年,治有《民刑》三部,《商刑》两部,《寇刑》一部。理案一万七千余件。”

  这是说她在万应城编了六部刑法典,判了一万七千多件案子。

  是个实干家。

  黄松年和毛昭不由得刮目相看。

  至于妇人编六部刑法——女子心细爱记仇,倒也正常。

  姜姬当即夸道:“卿有大才!”

  然后犹豫,“只是内史一职……朕另有人选。”

  黄松年和毛昭又是一惊——难不成徐家与陛下没说好?

  那徐炤的胃口也太大了!

  黄松年立刻瞪徐公。

  姜姬笑道:“我另有一职:昭仪。位居四品,掌宫廷礼仪。不知卿可愿意?”

  徐青焰当即跪下:“固我所愿!”

  ——她想起了她与陛下初见时的情形。

  回想当日,今天的一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第783章 该把放在外面的人都召回来了

  殿上多了一位徐家娇娥的事并没有引起太多反响。

  更多的人认为这是徐家对陛下的讨好之举。而陛下,不过随意妄为而已。

  大家因为对陛下还不太了解, 都不约而同的放过了这件“小事”。

  f

  徐青焰就此留在了凤凰台, 当晚只有白哥回了家,但第二天一早, 他就带着三个孩子一起去“上班”了。

  长子与次子送进了宫内的学府,与三宝公主和七宝公子做了“同窗”。长子在公主城时曾与三宝公主相处过一段时间,再次见面后, 他惊讶的发现三宝公主竟然还记得他!

  这让他多多少少感受到了一点不同。

  至于七宝公子, 是个爽快率性的人,并不难相处。

  宫中的学府中还有鲁国的几位公子与娇娇, 都是陛下的亲眷。但性格与长相都跟陛下不太一样。

  白哥听了两个儿子上学的见闻与感受后,问他们可愿意与三宝公主等人为伍。

  “若不愿, 爹爹就将你们领出来。“白哥正色道。

  他不想像自己的父母那样决定子女的出路。虽然从结果上看, 他拜进徐家后确实是交了好运。但他现在都还记得从家中被送进陌生的徐家时的惶恐与不安,很长时间, 他都害怕徐家也把他送走。

  多亏了徐公将他看作自家子侄,百般宠爱之下,他才渐渐去了恐惧。

  但最终的结果是,他再也不能回到自己家去了。

  这是他这一生唯一的一个遗憾,而且永远也无法弥补。

  长子与次子都说暂时没办法决定, 他就答应他们一年后再问两人。

  姜姬在宫中也在问三宝同样的问题, 只是更正式一点。

  “你该选择属官了。”姜姬说, “你的年纪已经差不多了, 我会交给你一些事做, 你需要一些帮手。现在学府中的人有没有你喜欢的?”

  三宝没有多加犹豫就选定了数十人,姜姬听着,好像是各家都挑了一些,基本上接近成年的人都被囊括了。

  她并没有只选跟姜姬亲近的人家。

  姜姬全都答应了下来,然后就决定送三宝去河谷。悄悄的,谁都没说。

  表面上是姜武带兵巡城,浩浩荡荡的走了。姜姬这里以考试为由,将宫中学府各家子弟都送了回去,等考完之后,全都派了官,简单粗暴。

  但龚香还是发现了,虽然只晚了两天。他就住在凤凰台,半夜跑来敲姜姬的殿门,姜姬装睡不起来,他就站在殿外。

  姜姬无奈,只好让他进来,“叔叔,休要生气,听朕慢慢道来。”

  龚香大步进来,气哼哼地坐下:“你说!”

  姜姬:“……”她叹了口气,“三宝够大了,总是圈在宫中并不利于她的成长。”

  龚香早知陛下会将储君放出去历练,只是他以为他会是随行人之一,没料到陛下竟然连他也瞒着!

  君臣二人对坐半晌,姜姬到底还是温柔一笑,柔声道:“叔叔是朕的臣子啊。”

  龚香哑口无言,满腔怒火冰消雪化。

  陛下到此时仍肯来哄他,他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谁能长生不老?

  他的年纪在这里放着,能陪陛下终老就已经是天幸了,何况是三宝公主呢?

  三宝公主身边需要有自己的亲信之人。陛下正是为了让三宝公主培养自己的亲信才这么做的。

  他如果去了,只会妨碍三宝公主身边的人发挥才干。

  龚香起身,行五体投地大礼。

  “臣愿以一生陪伴陛下,追随陛下。”

  姜姬亲自将他扶起来,“朕在帝陵中,替叔叔留了个位子。日后到了地下,也盼叔叔与朕相伴左右,须臾不离。”

  仲夏时节,草长萤飞。

  风迎燕骑着马,跑得像一道闪电。他身后不远处遥遥跟着几驾马车和十几个随从护卫。

  他的从人坐在车上,见人跑得快看不见了,就让护卫跟上去:“别把他丢了就行。”

  护卫发笑,道:“自从陛下召他入宫以来,他就是这副样子。”

  从人忿然道:“这都快半个月了,还没消停下来!”

  数月前,有传闻道神女降世,登基为帝。

  江北各城皆哗然,皆不信!

  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敢跑到凤凰台去一探究竟。

  一年前鲁人将军挥兵渡江北侵的事已经把他们吓没了胆。现在只敢躲在城中,躲在高墙广筑的城里瑟瑟发抖。

  从人那时还以为跟凤凰台鲁人一系渊源深厚的风迎燕要被人抓住剥皮拆骨了。

  不料,鲁人退去后,风迎燕反倒更加受人追捧。

  人人都以为他与安乐公主当真有情谊,必能庇护他们!

  风迎燕当时不肯随大军离开的原因也才被从人“猜到”。

  风迎燕趁机广揽人心。他不再掩饰自己对安乐公主的追捧,明目张胆的宣扬“若公主为帝,则你我安矣”这种话。

  没被人打真是奇迹!

  从人跟在风迎燕身边,对安乐公主不说了解十分,三分是有的。

  所以他才不相信风迎燕蒙骗众人说“公主心软”、“公主慈和”、“公主最好说话”等言论。

  但竟然真被风迎燕骗了不少人!

  虽然不相信一个妇人真能登基称帝,但拿鲁人旦、姜将军、云贼等人打比方的时候,说到最后都会说“若是一妇人,倒比他们更好”。

  结果安乐公主真称帝了。

  ……

  江北诸城,静如处子。

  半个月前,许多使者带着圣旨前来。其中就有一道是专给风迎燕的,道风迎燕的贤才大略,新帝闻之以久,心向往之,特意请风迎燕入朝辅佐新帝,还望贤人良才不要辜负新帝的一片渴慕之情。

  词句缠绵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