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真的是天生的才能了。

  哪怕徐公和黄松年现在都九十多了,也都是美爷爷,仪态风姿都是同辈中最出众的,哪怕跟年轻的比——只要跳过风迎燕,没有第二个人能比他们风采更好。

  她有一次好奇的问徐青焰,徐公以前是不是也挺好看的?

  徐青焰悄悄告诉她,以前写徐公的许多文章都会赞他“美”。

  “美……”姜姬深刻地点了点头。

  至于黄公的继任者,倒是不太好找。直到她得知风迎燕和王姻拜黄公为师。

  黄松年还都收下了。

  正式祭拜天地神明的那种收徒,基本就跟白哥一样,从此亲爹不是亲爹,师父不是亲爹,胜似亲爹。

  风迎燕比较光棍,到现在都没有娶过妻。拜黄公为师后,立刻就娶了黄公的族孙女为妻。眼看着是打算复制白哥的成功路了。

  王姻早有妻室,妻妾收了一大堆,还都是凤凰台小世家之女。这也是他名声上的“瑕疵”之一。

  实在是看起来太不好看了,过于急色。

  但拜入黄公门下后,他没有休妻,没有想再娶黄公家的女孩子。结果反倒是吹了一波美名:不忘旧人。

  这是何等的美德啊!

  于是,以前的缺点现在变成了优点。

  至于最后到底是风迎燕和王姻谁来接黄公的班,姜姬觉得这还需要再看一看。

  天启九年,姜姬正式在各式公文中改纪字为鲁字,改称商。她自称朕,往下各地公文一体更改,各地全部改用鲁律。

  江北有人名灵鹿,自称段姓人,揭旗而反,从者众。三月后,其人断命于一泉水旁,后此地称鹿泉。

  江北,和山。

  李秃——这是他在这里的名字。

  他坐在那里,静静的擦拭手中的剑。这柄剑还是他幼年在滨河的家里时,由名匠亲手打造。

  可惜他现在已经不能再回滨河了。

  “不要拦我!”一个高壮的汉子从门口闯进来,“大哥!”

  “叫他进来。”李秃说。

  大汉大步进来,气得鼻孔外翻喷气。但真站到李秃面前了,对着这个一辈子的大哥,主帅,哪怕落魄了也没有抛弃他们的主将,大汉的气势慢慢的就落下去了,也不敢真的放肆。

  最后他站在李秃面前大哭起来,“大哥!你为何要去帮那恶妇!”

  李秃放下剑,叹了口气,“天下已经太平了。我不想再横生事端。”

  大汉哭道:“大哥难道不想回家吗?”

  回家乡?

  当然,他做梦都想。

  李秃陷入回忆中,半晌才问大汉:“家里现在不好吗?”

  大汉低头说:“好!我想回家!大哥,我们把滨河再夺回来吧!”

  李秃:“你觉得家里现在好,为什么又要去打它吗?”

  大汉说不清这个道理,最后只蹦出来一句:“可现在滨河不是大哥的啊!”

  李秃叹气:“……以前滨河在李家手中时,有没有像现在这么好呢。”

  只是短短三年,百姓们已经忘了过去的战火了。家家户户一到吃饭的时候,村里就升起一道道炊烟。

  小儿在田间地头奔跑,田里劳作的仍是妇人居多,但她们不再面露愁苦,一架架水车,一艘艘水犁,让地里能种下更多的粮食。

  耕种所收,官衙不取分毫。

  没有人头税,没有田税。百姓们安居乐业。

  大汉以前就是贫家男子,他的爷爷、奶奶就是饿死的。他从来没见过能吃得肥头大耳的小孩子,所有的小孩子都是四肢细瘦,只有一颗大脑袋和一个大肚子。

  他说不过李秃,最后只能走了。

  但半日后,另一个人来了。

  李秃叹了口气,知道这个人不好对付。

  于是祭出手段来,先谈天,谈地,谈诗歌,谈情怀,然后上酒上菜,灌酒推菜。

  这一番收拾之后就到半夜了,李秃都装睡了。

  但睡了一小觉起来后,人家还在,坐着品酒赏月,姿势都没变。

  李秃放弃了,坐直,命人取水来漱口净面。

  搓了两把脸后,人看着清醒多了。

  那人也转过头来,直接问:“二郎不躲了?”

  二郎。

  已经没什么人会叫他二郎了。父母兄弟死绝,妻儿离散,唯有一子,也被人托于旧友养育,从此不必与他这个亲爹相认。

  李秃脸上显出神色来,那人本就是故意唤他二郎,趁此机会接着问道:“二郎不打算收复祖地吗?”

  “……祖地,也是先皇所赐。”李秃悠悠道。

  “二郎可知滨河诸世家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吗?二郎若肯前去,必得众人响应,一切如同探囊取物。”

  比起百姓,滨河世家们过的日子就难多了。

  现在滨河派来的太守和守将全都只尊新律。新律中有一部叫《田律》。

  《田律》中有一条是说凡是本地百姓,家中有一个十岁以上的男人的,可以有十亩地,有两个,则可以有十五亩,三个,二十亩,四个,二十五亩……每增加一人,则可多占五亩地。

  这条的意思是:只要不超过《田律》规定的田亩数的,不必交税赋。

  而滨河现在百姓根本不可能一家有四五个成年男人,一家能有一个就算不错了。

  所以就等于百姓人人都不必交税。虽然女人可以种地,但女人不但不交税,还可以多得一斗豆粮!

  但世家呢?

  他们家中的田地何止千亩万亩?

  固然世家繁衍日久,人口可能有个几百号,但怎么算还是不够的!

  税官先到各家问,你家有多少田啊?咱们现在不按人头收税了,按田收。

  世家以为上面的人怎么换都不要紧,就想照老规矩老办法,跑到太守府里,给太守送礼,言称愿意供奉太守一族。

  太守是一个人跑来上任的,除了带来了五千多号悍兵之外别的什么也没带,世家就赶紧送妻送妾送弟子送府邸送下人。

  太守从善如流的全收了以后,就说你们要配合我的工作,只要我的工作完成了,上面不找我的麻烦,我肯定也不找你们的麻烦,毕竟跟你们比,我才是外来人,我是很愿意跟你们好好相处的。

  世家信以为真,等税官去实地清查田亩后,也没有多加阻拦。

  果然,税官一边重新划田亩计数,一边死活不提什么时候交税,都说早呢,早呢,我这边都没查完,交个屁!

  世家乐呵呵的,与太守更加交好。

  跟着,掌管人户藉册的官吏出来了,说要清查本地百姓人口,小到刚落地的娃娃,老到七八十的老人,不管男女,只要没埋进土里都算数。

  世家再三问太守:当真不收人头税?

  太守斩钉截铁,拍胸脯下毒誓:真的不收!我要是骗你,天打五雷轰!

  都发毒誓了,还有什么不能信的?

  世家就看小官们天天跑村跑田间地头查人口,果然男女都算,除了死的,有一个算一个都记上了。

  不过李家当年征兵太过头了,外面的百姓里实在没多少男丁,全是妇人。

  官吏们就理所当然的依《户律》,把妇人记成户主。

  世家待要问,太守笑呵呵的解释:“不能没男人就不收税吧?”

  世家也笑了:“有理,有理!”

  太守笑:“记女的也就是落个名,算是一户,好收税。”

  世家也笑:“应该,应该!”

  百姓们清查完毕,太守开始问各家男丁都有几个啊?都多大了?都读的什么书啊?

  仿佛亲友闲谈。

  也很像是打算提拔世家子弟啊!!

  世家大喜!迅速将各家男丁报上!

  太守大喜!

  于是悍兵入城,围住各家大门:要税。

  世家大惊,飞奔去找太守。

  太守也大惊:“你们怎么可以欠这么多税?!”

  世家更惊:“我等何时欠税?此税又从而来?你怎么可以说话不讲理呢!!”

  太守一脸恍然大悟:“此地偏僻,尔等想是不曾读过《田律》,来来来,某讲给尔等听一听。”

  于是这般如此,如此这般的道来。

  世家:“……”

  太守拍着旁边一担崭新的《田律》:“唉,也实在是欠得太多了。某也不能过于宽纵了你们……”

  世家:“……”

  世家被悍兵围门,外面刀甲林立,太守那边一副“我是很讲道理的”“不是说好了要配合我的工作吗?”“你们也太不讲信用了吧?”的面孔。

  世家大多数都掏不出这么多的钱或粮,被逼无奈之下,几乎都放弃了各家“多占”的田地。

  其中还有不少都是在李家势败后,他们抢李家的。

  现在来了个比李家更强横的,他们也只能拱手认输了。

  也有世家意图顽抗,硬顶着不肯交地,反而送给家中仆人随从。

  以为太守必会再从下人手中抢地,他们好破口大骂!

  结果太守并不介意。

  世家又觉得这人好像也不是那么不讲理?

  ……

  于是纷纷效仿。

  若亲信仆人不够多,婢女仆妇也算上。

  磕磕拌拌数年,太守算是把《田律》给施行下去了。但后续的影响却开始渐渐发酵。

  首先,世家释出的地太守似乎是全都“霸占”了,但最终却是一一分给了耕种的人。

  因为种地的百姓并不需要给太守交粮或交钱。

  太守似乎只要求他们种地,有收成就行。

  其次,当年的“忠仆”,慢慢的也变得没有那么忠了。固然忠心者是有,但一百个里面可能只有五个。其余的在发觉身边的百姓种了都归自己之后,也开始起意要“霸占”主家相赠的土地。

  世家要捉拿奸仆,太守出来阻拦:“等等,这些人已经有了地,都是自由民了。就算仍是你家仆婢,你们也无权杀人,可以责打,但以五杖为限。”

  也就是说,最多只能打五下屁股。

  当然,打得厉害了也可以要人命。

  太守:“既是自由民,当然不可以由尔等自家责罚,来人,传本官的刑官来!”

  太守出人,太守愿意借出刑堂让世家打下人屁股,太守连牢房都愿意借出,还对世家说以后有仆人不听话,尽管告诉他!他来帮世家教训!

  哦,对了,不知你们有没有读过《刑律》?此律中有一条说凡尸首不全,或不似寻常尸首,疑有毒杀,或有殴伤、刀伤、火伤、利器伤、钝器伤等,认为有杀人罪犯,太守府是必须要彻查的。

  对了,还有哦,以后埋尸体,除非是你们自家一姓的族人可以埋在家族墓地中,普通百姓、或奴仆、或流民等,皆需埋在公共墓地。埋之前要先排号,自有检尸官查检尸首,以防凶人逃脱。

  随便埋在其他地方的,被发现就以凶案论哦。

  好了,现在打完的仆人你们可以领走了。

  最后,世家开始失去超凡脱俗的地位,世家之仆也不再像之前那么风光。

  所以他们都急切渴望、盼望着有人能来救他们脱离苦海!

  现在再想一想,其实李家也没那么坏不是吗?

  李家明明就是大好人啊!

  寻找大好人的人们就找到了李秃——身边的亲信,经过一番情真意切,声泪俱下的述说之后,亲信答应前来说服李秃。

  只是说了快大半年了,李秃只是带兵跑出去杀了一个叫什么灵鹿的人,然后又回来龟缩了。

  亲信百思不解。

  他觉得是个人都不可能拒绝。李秃要是真灰心丧气至此,那又为什么去杀那个灵鹿?

  虽然他也不懂他为什么会跑去杀那个傻子。

  明明傻子还是可以用的——用来试探一下当今陛下的反应不是很好吗?

  李秃突然笑起来,笑得开心极了,一点都不勉强。

  亲信大怒:“公取笑吾?!”

  李秃连忙笑着摆手:“只是在笑李家的仇人如今的下场。”

  亲信息了怒,突然不知道怎么劝了。确实当年滨河世家在李家背后捅得刀子太狠了。不怪李秃现在还在记仇。

  亲信停了一会儿,继续劝:“前尘既忘,公当真不思念滨河?”

  李秃点点头:“日思夜想。”

  亲信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