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满,到了豆满,他们就可以休整,可以调兵遣将,可以用大军将戎族人淹没!

他这样想着,然后,终于抬步向自己的帐篷走去,他过去错了,但现在却不能停下来,他必须将下面的路走完。

豆满,到了豆满,他们就能脱离这个队伍了,这是刘文给自己和郑定辉定的计划,他们现在一路被带着走,要说偷偷离开,也不是做不到,但没有充足的粮食,没有自保的武力,甚至在连方向都不太明确的情况下,离开并不见得更安全。

不过到了豆满就不一样了,那里是州府,在那里,他们应该能找到一些粮食,也应该能打听到一些目前的形式,而且,那里离海边也不远了,刘文是这么给郑定辉说的:“大军也应该是要往这个方向走的,但他们要走的话,是应该到河谷港,而我们不用,我们只要找到一个小渔村就可以了。”

“大哥的意思是我们从水路回元州?”

“嗯,不过若有机会,你就从那里直接到太旭国,我听说那里从上到下都钦慕我大珠,你到了那里,对了,你的金鱼袋还带着的吧,嗯,有了这个,你应该是不愁生计的,你听我说,我不是让你独自逃生,而是让你先去给我们打下一个基础,若我自己能去,我保准不让你去,大海里那是玩的,说不定你直接就掉海里了呢!”见他想说什么,刘文直接将他打压了下来,“你到了那里,给我好好赚钱,怎么也要立着脚跟,若是让我发现,你混的什么都不是……哼哼……”

虽然还在病中,刘文的这一声冷笑还是威力不减,但郑定辉这次却拿定了主意:“我知道大哥的意思,但银子什么时候都能赚,我和大哥一起回去,接了英儿和二郎再一起走。”

他说完,很认真的看着刘文:“我不是不听大哥的话,而是大哥若没有我,说不定连块面饼都找不到,我很怕大哥还没回去,就饿死了。”

“臭小子!”

刘文还要说些什么,郑定辉却又抬起了手,然后在他的惊讶中摸上了他的头,摸完,又用自己的额头对了对:“好像,不怎么烧了。”

刘文瞪着他,郑定辉却仿佛没有感觉:“大哥是不是腰酸了,我帮你按按吧。”

他说着,就要动手,刘文却翻过了身,闭上了眼,摆出一副绝对拒绝的姿态,郑定辉停了停,就也躺了下来,他们这帐篷是军汉帮着扎的,用的东西也还是统一配发的,李思安在外务上不行,内政上却是一把手,在这样的时候,还保证了他们这一堆人的吃穿用度,只是发的东西虽能用,却有短缺,刘文躺在了铺盖中,他这边,就有些短了,他也不往里面钻,只是在外面圈着了刘文:“大哥,我不想和你分开。”

第112章

温暖的气息在他的耳边吹过,刘文的心不由得一动,一种酸酸麻麻的感觉就从心中升起,然后在身体内荡漾。

这个孩子,这个他当年不过一时意动久下来的小孩,现在,已经能反过来作为他的支撑了。

穿越者能做什么,这也许可以作为一个命题去研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闯出一片事业他并不觉得是不可能的,再怎么说,也是要多上少则上百,多则上千年的积累,而且,有的穿越者也许还有预知的能力,哪怕是模糊的,这项能力也非常有用,这一点,问问那些当初后悔买房的人最能体现。

不过刘文觉得这对自己来说是困难的,先不说在这个分支的历史中他并没有预知的能力,就是他自己也不是那种越挫越勇,喜欢指点江山的性子。也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换一个穿越者,也许想的是怎么挽大厦于将倾,而到了他这里,则是想着怎么保全自己和家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戎族人来的太快,受灾的,应该只是这两路人,元州离的比较远,应该是还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所要做的,就是在被波及前,将英儿和刘武带出来。

这看起来不难,可是在这种情况下,路上会遇到什么是很难说的,所以他就想让郑定辉先走,这第一,是就像他所说的那样,让郑定辉先去开路,第二则是……能走一个算一个吧。

“大、大哥……我、我喜欢你,我、我不走!”

他咬着牙,有些哆嗦的,但坚定的把这话说了出来,他想好了,刘大郎现在有病,手脚无力,就算发火,也没有多少杀伤力,至于以后嘛……现在这情况,他也不能真翻脸。不过在说了之后,他又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应该等接到刘武和英儿之后再说,那时候刘文会更有顾忌。只是他也怕,怕自己会来不及说。

他这边百般纠结,说了之后,就提心吊胆,哪知道等了半天也没有等到响应。刘文睡着了?没有听到?他这样想着,又尝试的叫了一声。

“知道了,不走就不走吧,啰嗦什么。”

“啊?”

刘文有些不耐的翻过身,他们现在离得近,他这一翻身,几乎就是脸对脸了,这种近距离的接触,顿时把郑定辉弄的手足无措满面通红:“大、大……”

“大什么大?我告诉你,你逃避责任,将来得了空,可是要赚更多的钱来补偿的,不要以为去接了英儿和刘武就可以不干活。”

郑定辉愣愣的看着他,刘文一眯眼:“我说的你听到了没。”

郑定辉下意识的去点头,这一点,就碰到了刘文,他顿时就僵在了那儿,刘文心中坦荡,当下就又往他头上贴了贴:“怎么你的头这么烫,不是我好了,你却又烧了吧。”

“不、不是,就是有点热。”

其实现在正是热的时候,但这一段天天下雨,温度并不是很低,刘文又烧着,自然更没有感觉,听了他这话,就又想到了傻小子火力壮这样的字眼,当下就又翻过了身:“到外面凉快去吧。”

“大哥?”

“还有什么事?”

“那、那我刚才的话……你、你听到了吗?”

刘文停了停,然后嗯了一声,这一声很轻微,但却很清晰的飘到了郑定辉的耳中,顿时,他就觉得头晕目眩,手脚酥软,若不是正躺着,恐怕就要跌在地上了。

刘大郎听到了!刘大郎听到了!

刘大郎知道了他的想法,然后、然后……这是接受吧?这、这应该是接受了吧。

他这样想着,又有点不太敢相信,就又尝试着把手搭在刘文的肩上,刘文身体一僵,却没有反抗,郑定辉心下大喜,就想说点亲热的话,可是,他实在是业务不熟,想了半天,只是期期艾艾的又叫了一声大哥。

刘文怒了:“你烦不烦,要是睡不着就出去看看咱们的马,别让人偷了或短了饲料!咱们以后还要指望着他们逃命呢!”

这个时候郑定辉真不想去看什么马,可是他听刘文的话听习惯了,当下就应了一声,虽然应了之后就后悔,但出了帐篷就又雀跃了起来,刘大郎接受他了!刘大郎也、也喜欢他……

虽然现在还一脚深一脚浅,如同踩在云端,但还是不影响郑定辉做出这样的推断,他不知道,其实,他真想岔了。刘文听到了他那一句不假,但却根本就没有多想,他前一刻还在养大的孩子终于知道孝顺的情怀里,下一刻就听到了这孝顺的孩子说喜欢自己,他再怎么转,也不能把父子情深兄弟情深这样的情怀突然就转变成这样又那样,那样又这样的……XXOO。

在郑定辉想来,这是告白了,在刘文看来,当然这也是告白,不过却是黏黏糊糊的告白——男子汉大丈夫,生死情谊尽在不言中,哪来的这么多话?

第二天,队伍再次开拔,这一天终于没有再下雨,虽然道路还是不好,但在李思安的催促下,队伍的速度终于比前几天有了显着的提高,在当天晚上的时候,他们终于达到了豆满。

此时豆满已经得到消息,也是人心惶恐,好在知州何逸云是个能干的,一连串的措施实施下来倒稳定住了局面,所以在安平帝等人进入的时候,这里虽说不上安泰繁华,倒还没有出什么大乱子。

进入这里后,从上到下都松了一口气,李思安刘文在这里有打算,其他的宗室也都各有自己的算盘。好一些的只是想着以后的出路,有一些不堪的,则开始搜刮了起来。

他们自出生以来就是锦衣玉食,什么时候受过这种苦啊,这一路上因为要逃命,再加上有李思安压迫,满肚子的怨气也无法发散,来到这里,那自然没什么客气的了,虽然安平帝马上就补了道圣旨,可也是闹的一城皆怨。

此时,李思安忙着收集各地的消息,刘文和郑定辉忙着跑路,其他宗室也各忙着自己的事情,他们都不知道,有一队戎族人正在他们身后驱逐着能搜集到的百姓,而另一队人已经悄然的向这边围来。

“快!快!不能让大珠人的皇帝跑了!围着城,将他们的皇帝打下来,大王子成为可汗,人人有功!”

领队的将领鼓舞着下属,他手下的人瞪着眼咬着牙的赶路。

人人有功,这在草原上很多时候只是一句空话,就算不是空话,这所谓的功劳也不见得能换到多少东西,但是大王子的承诺却是从不落空的,大王子说有功,那就绝对会给他们记上,而且,这功劳也必定会给他们带来荣华富贵。当然,就算不为此,他们也愿意让大王子成为可汗。

月亮的光辉并不足以照明,泥泞的道路并不适于疾驰,在不适合的道路上,戎族人牵着自己的马一脚深一脚浅的赶着路,而他们愿意效忠的大王子也在盯着这一块。

“不知道阿木尔能不能赶到这里,若是不能,王子您的心血就白费了!”

头发花白的老人很有些焦虑的开口,古力其却仿佛没有这种担忧:“若是不能,那只能说长生天更愿意让我的弟弟来坐这个位置。”

“王子您怎么可以这样说,若不是您想办法叩开了吉安关,若不是您……”

他的话还没说完,古力其就伸出了手做了个手势:“没有必要激动,毕了格,我亲爱的老师,我并没有谦让的打算,否则我也不会在这里,只是按照草原上的传统,他更具有继承的权利,如果真是那样,我会服从这种安排的,我们戎族太苦了,长生天把我们降生在这个地方是要磨练我们的灵魂,可是,我更愿意我的族人能生活的更舒服一些,就像这些珠人……当然,不能像他们这么软弱。”

“古力其……”

毕了格一急也忘了尊称,古力其笑道:“我只是在说这一种可能,如果真的诞生了,我不会再发动战争,内耗只会令我们的族人更痛苦。不过我觉得这个可能很难发生,阿木尔绝对是会尽力赶路的,就算稍微有些阻碍也没有关系,在这里,他们的皇帝会停留,所以,他一定能赶得到。”

毕了格看了一下地图,然后有些无奈的道:“希望这次你仍然是对的。”

“相信我,我研究珠人很多年了,也许,我比他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在说这一句的时候,他带着强大的自信,在第一个弟弟的诞生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成为可汗了,所以他更用功的去看书去学习,不仅学习戎族人所需要学习的,更去学习珠人的文字历史,以及此时的政策朝令。

那个时候,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他才明白,原来,他还是不甘心,不见得就是不甘心汗位,最大的,还是不甘心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他的努力终于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回报,在兵锋还没有指向上京的时候他,他就猜测到了安平帝有可能逃跑,不是他对安平帝有足够的了解,而是他知道这二十年来李思安,这个帝国宰相的努力方针只有一个,那就是确保他们的皇帝的平安。

这很奇怪,但却是事实。

所以,他们会逃跑,然后在这里停留,然后,被他们抓住!

第113章

安平二十年五月二十五日,吉安关被破,不等当官将领调集兵马,戎族大军挥马而下,兵锋两路直攻上京。

安平二十年五月二十六日到三十日,没有设防的名配关、戒子关被冲而破,戎族兵马下,上京再无关卡。

安平二十年六月日,安平帝携上京五品上京官及所有宗室南狩。

安平二十年六月三日,上京不战而破,戎族小王子先其兄步占领上京。

安平二十年六月八日,安平帝南狩豆满,此时,各地护驾军纷纷而起,从宽州、连州、柳州指向戎族两路军队,同时,吉安关督率覃子豪亲率十万大军组成防线,至此,戎族军队已陷入大珠朝的包围圈中,护驾形式片大好。

安平二十年六月十日,戎族第四路军前锋赶至豆满。

安平二十年六月十日,戎族第四路军围城,二十二日,戎族后军驱使上万珠人来到阵前,逼迫安平帝称臣投降,豆满告危!

在珠朝和戎族人做邻居的这上百年间,吉安关并不是没有被扣破过,这个关口号称是大珠朝的天关,但在后世的历史中,却被戏称说是纸糊的,这其中自然是有种种原因,不过在过去,戎族人就算冲破了吉安关,也只是在利州境内的肆虐,抢掠劫杀番,他们就会退却。

戎族人是暴虐的,但是他们并不是善于持久战,而且人数有限,再加上各部落并不团结,所以虽然戎族是可怕的,但对于朝廷中央来说,也只是癣疥之疾——这个民族只是个胃口不大的强盗,他们会抢走些粮食金银甚至人口,不过不会危及到大珠朝的统治,不会谋反,更不可能取而代之。

就和北宋对金,明对后金样,大珠上下对戎族都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当戎族路疾驰而来,他们的反应是缓慢的,而内心深处也总有种侥幸的心理,在到达豆满的时候,李思安看到的是各路效忠表态的急报,在六月九日这天,他甚至告诉安平帝,戎族这次是自己钻到了包围圈中:“自开朝以来,戎族来去如风,掠而去,我朝军队无法深入草原,此次他们大军深入,正是举拿下的最好时机!”

当然,他这话是有些夸大的,与其说他真这么想,不如说他希望安平帝这么想。

在这十多天里,大珠朝调动的大军不少,可是机动部队并不多,除了覃子豪的那支队伍外,其他的还是以步兵为主,不说他们能不能够有默契的形成包围,就算能够,恐怕也抵挡不住戎族骑兵的冲锋。

不过他必须这么说,他要让安平帝树立起足够的信心,自从离开上京,安平帝的精神就每况愈下,不是说些不靠谱的话——虽然他过去也总是不靠谱,但总不像现在这么死气沉沉,就是长时间的沉默,而且饭量也急剧下降。

前几日在途中也就罢了,路简陋,也做不来什么精细的吃食,但来到豆满后,吃食虽还是无法和宫中相比,些常用的燕窝鱼翅也是有的,可是安平帝却不过是动动筷子。

那双漆黑的眼睛越发的黑,黑的令他觉得害怕,他很害怕。

他受不了。

是的,他早就知道,这个孩子和他的父皇不同。他的父皇是天生的帝王,有雄心壮志,有满腔的抱负,有手段,有野心,而这个孩子,却像是他的父皇的另面,心软、脆弱,这在郑定辉的事件中最展露无遗。

什么梦到了太祖,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愧疚感。个十多代前的事情都能令他愧疚,更何况这次的事情了。善良慈悲也许是个好品德,但却不是个帝王所需要的。

在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安平帝那漆黑的眼睛终于有了点波澜,他有点不信有点迟疑的道:“是吗?”

“是的,陛下。陛下在此主持大局,看我大珠子民建不世功勋。”

安平帝低下头,过了好会儿才慢慢的开口:“只要不令祖宗蒙羞就好了。”

李思安正要再说什么,就有个小太监慌慌忙忙的跑了过来,李思安瞪眼:“成何体统,点规矩都没有了!”

那小太监惊,立刻认罪,边磕头边道:“陛下大喜大喜,淑妃娘娘有喜了!”

安平帝还没反应过来,李思安已经把抓住了他:“你说什么?再说遍!”

“淑、淑妃娘娘有喜了,是太医院的提点王大人亲自验的,说、说已经有三个月了……”

那小太监还要再说什么,李思安已经不在意,他转过身,对安平帝揖到底,连声道:“陛下,双喜临门!双喜临门啊!淑妃娘娘在此刻有喜,正是祖宗保佑我大珠!娘娘此胎,必为皇子!”

他说的斩钉截铁,副尽在掌握的姿态,那样子仿佛比道门高人更善于预断,安平帝眼中的颜色终于更多了。他子嗣艰难,不只是没有孩子,后宫上千人,也只有过个贵妃有孕,此次淑妃有喜,无论男女对他来说都是件大喜事。

“赏,赏……”安平帝开口就要赏赐,突然想到现在还在逃亡途中,下面的话就说不出来了,他顿了顿,解下腰间的个玉佩,“将此玉佩赏给淑妃,嘱她安心养胎,为我大珠立功。”

他这话说的有点不伦不类,但这时候哪有人给他计较,就算李思安虽觉得将那玉佩赏下去有些不太妥当,这刻也只是含笑的看着。

这晚对于安平帝来说,算是喜悦的晚,漫无边际的黑暗终于过去了,局面终于能够收拾了,而他,终于要有继承人了。这晚,他留在淑妃的房间内,体会着即将当父亲的喜悦,第二天还多喝了半碗粥,但是,在这天的中午,他就收到了戎族骑兵围城的消息。

就和戎族路兵锋指向上京时样,在发现戎族人围城的时候,大珠上下还是怀疑的——他们怎么可能来的这么快?他们不是还在上京肆虐吗?上京那花花世界不是吸引了住了他们所有的目光吗?

惶恐、不安,人们议论着,焦虑着,所有的粮食铺子都不敢再开门,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两家被抢了,豆满衙役在这个时候已经起不到作用,还是出动了军队才将局面稳定住了,之后就是全城戒严,没有手令者,律不得走出自己所居住的街道。

这种情况令很多有心逃跑的宗室都暗暗着急,可在这个时候,他们也知道不能去触安平帝的霉头,没见在离开上京的时候,有个二等侯爵不服调令,当时就被砍了头,全家上下都被贬为庶民吗?

面对这种情况,刘文也没有办法,在郑定辉向他问计的时候,他也只能吐出两个:“等吧。”

在这两天,他们已经做好了能做的切准备,可是全城戒严,城门紧闭,他们也没有办法飞出去,现在只有等待局势的变化再随机而动了,这个变化来的很快,六月十二日辰时,所有宗室被召集到临时行宫,同时被召的,还有家中年满十五岁的男子,按照这个规定,刘文是可去可不去的,不过他担心郑定辉,就也跟着到了临时行宫。

这行宫是豆满的个大家献出来的家宅,规模格局自无法和皇宫相比,地方却也说得上宽敞,上百名宗室站在大厅中虽有些挤,倒也勉强装下了,刘家兄弟在这里第次在离京后看到郑钧下,此时,他也是满面疲倦,看到郑定辉刘文他只来得及拱拱手,他身边跟着的个少年,也向这边拱了拱手。

“那少年该不会是他儿子吧。”

刘文有些惊讶,虽然这里的人结婚早,可郑钧下怎么也不到三十,他的儿子,应该还不到十五吧。

“好像是他的弟弟,据说是庶出的,也没怎么见过。”

郑定辉因为和郑钧下往来更密切些,知道的也就更多点,两人只来得及说这么句,那边安平帝和干重臣就到了,他们到,厅中顿时眉了声音,而在看到安平帝的衣着后,刘文的心,顿时咯噔了下。

安平帝身穿袍式冕服,上身为玄色,绣日月星辰,金色五爪龙,腰系大带,头戴十二旒冕,隔着珠帘令人无法看到他的脸色,这是刘文第次见到如此正式的安平帝。

在他的印象中,这个皇帝直是苍白的、不靠谱的,而在今天,这个皇帝在这个局促的空间内,却展露出了他的威严。

“朕登基二十年,”他缓缓的开口,声音并不大,但在此时,也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上有祖宗护佑,下有李相等重臣扶持,虽不敢说有何等功德,却也能评个无功无过。朕自问,并非好大喜功暴虐残酷之人,然天不假我,朕失德失察,终造成这令祖宗蒙羞,大珠受耻之局面!戎族残暴,以大珠子民相逼,朕岂能受此等要挟!”

他说着,站了起来:“朕要亲上城头,给天下子民个交代,给历代祖宗个交代!尔等即为我大珠宗室,享宗室之荣华尊贵,即要在此刻与朕同往!”

他慢慢的走了下来,两边的人自动的给他分出了条路,李思安等重臣跟着,屋子宗室面面相觑,却也只能跟在后面。

第114章

安平二十一年六月十二日,豆满。

天空晴朗,碧空如洗,因为刚下过雨,空气中带着一种潮湿的水汽,燠热,但城墙下的大珠人却瑟瑟发着抖,对于他们来说,目前所发生的一切,更不真实。

在此时所处的普通百姓很少会想,自己所处的朝代有什么弊端有什么缺陷,对于他们来说,能吃饱,能有些闲散的银子,就是很不错的生活了。在安平帝登基的这二十多年中,他们过的就是这种日子,只要没什么天灾,基本上每年,都能存下几文钱,这也就足够了,所以在每年的万寿节上,他们也会在里正的带领下,诚心的给那个他们一辈子也不可能见到的皇帝祝寿,希望他万寿无疆。

虽然前几天就有些影影绰绰的消息,但他们都觉得是假的,戎族就算可怕,也不能说来就来吧,咱们这里,可不是利州!

可是戎族就那么的突然而将了,挥舞着长鞭,将所有人都拉出来,他们除了粮食草料不要任何珠宝,只让人跟着他们跑,跑的慢的,或跟不上的,轻的挨一鞭,重的……直接就被砍了头。

有跌倒而爬不起来的,会直接被后面的马队踩上,就那么和着污水,踏成了肉泥。

假的吧,这是假的吧,老天爷啊,这一定是在做梦!

在被驱使着来到城下的时候,他们还这么想着,有的人甚至不断的拧着自己的大腿,试图从这种噩梦中醒来。

“我听说,大珠朝是讲究仁义的!皇帝是爱民如子的!现在,大珠朝的皇帝,你的孩子在这城下,你只要称臣纳贡,就可以保他们平安!”几个戎族小将,骑着马不断的喊叫着同样的话,“城上的珠人!你们能把刀指向你们自己的同胞吗?看看这城下,是和你们一样的珠人!”

城头上的士兵不敢放松,但他们的目光在游弋,他们都是豆满当地的守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也许对上戎族人,他们会毫不客气的挥刀,但是对上自己的同胞,他们的确,有些下不了手。

“我们大王子宽厚,只要称臣纳贡,就饶你们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