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我可以接受批评,也可接受负分,前提是言之有物,请告诉我缺陷在何处,让我有改进的机会,我会感激你。

但是,我不接受谩骂,也不接受掐架,因为我努力付出的劳动,我希望得到尊重。

解释

唉,我不知道该怎么才能清楚.我在文中一再过,女主不愿与隆绪在一起,不是因为仇恨,更不是为了惩罚。

起初的时候,她对于隆绪是一种少女的初恋情怀,因为他是她除亲人以外,第一个遇见的男人,象天神一样出众的男人,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女,是极具吸引力的.但在短短一天一夜里,这种情怀还来不及变成深厚的感情,梦就破灭了。从她跃下断壁崖的那一刻起,原先的那个长乐就已经死了,初恋的情怀随着长乐的死去,一起消失.而当时,隆绪对长乐也不见得有多少深厚的感情,以他的身份,虽然还未大婚,身边美貌的妃嫔必定不少,一个空有美貌的娇娇女未必会引得起他多大的兴趣。如果当时雨竹接受他的安排,对于隆绪而言,不过多了一个妃嫔而已,这个妃嫔的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救过他的命,基于这一点,他会宠她一世,却不会爱她.正如前面某亲所说,真正让隆绪震憾的,是长乐为了逃脱他,跃下悬崖的那一刻。这世间的一切,从小任由他予求予取,他从未想过会有人为了逃避他以为是恩赐的荣华与权势,不惜付出性命。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从那一刻起,长乐才在他心中有特殊的地位。对于长乐的怀念,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内疚,毕竟,她对他有救命之恩,却因他而死。真正让隆绪动心的人,不是长乐,而是重生后的雨竹。借小雅大大的话:他被她的光芒吸引,她的智慧,她的优雅从容,这时候的雨竹,才开始真正引起他的兴趣,因为这是个他认为配得上自己的女子。

雨竹嫁入大辽,再见隆绪,也就是昔日的严律时,在新婚之夜就已经说得很清楚,她不恨隆绪,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遗忘。她不愿与隆绪在一起,不是为了报复,更不是仗着隆绪喜欢她,有意惩罚隆绪,而是因为她心里已经有了别人,她不爱隆绪。

隆庆为救她,再次性命垂危,在那个时候,隆庆记起了所有往事。经过了诸多磨难,雨竹珍惜他们彼此重生的机会,希望能与隆庆相守,放下了所有骄傲求隆绪成全,更不是为了报复隆绪。如果一定要说雨竹有错,那就是雨竹低估了隆绪对她的爱。生长在皇族,雨竹清楚的知道:自古帝王无长情,红颜未老恩先断。她以为隆绪对她,不过是对美色的贪恋,天下美女何其多,她以为自己在隆绪眼中是可有可无的。没理由说,隆绪爱她,她就一定得爱隆绪吧?否则就是无情,就是自私,就是自以为是。如果这样,对于雨竹的指责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在她爱着隆绪的时候,隆绪并没有爱她呀。

如雨竹对隆绪所言:“做人不能太贪心,我心中所能容纳的并不多。” 雨竹的心中,不可能同时可以容纳两个人,只要她心中有隆庆一天,就不可能会隆绪。直到隆庆自己放弃了,雨竹的心才有空隙。在为了给寒月报仇,她与隆绪虚与委蛇的时候,多少有些假戏真作的成份。因为他毕竟是她孩子的父亲,并对她呵护倍至。雨竹也是凡人,也会贪恋被人关爱的温暖,日久会生情。所以才有报仇后的难过和心痛。不过,她父亲的死和寒月的断腕,虽然不是完全由隆绪造成,但归根到底,隆绪是源头,这两件事是横隔在她与隆绪之间永远抹不去的阴影,所以雨竹不愿承认有情罢了。其实,后来,雨竹给过隆绪不止一次机会,第一次,她告诉隆绪,梦儿是他的女儿时,如果隆绪相信她,并把那个女儿找回来,她会让自己妥协,但隆绪没有相信。第二次,当隆绪对她说:“我们和解吧,雨竹,就算是为了孩子!”,雨竹已经在妥协,玄霜之死,隆绪首先选择的是皇权平衡。雨竹终于意识到他们两人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站在大辽皇帝的立场,雨竹自知没有责怪隆绪的理由,但她也无法让自己妥协。不小心失去了那个孩子,她对隆绪多少有些愧疚,加上隆绪不相信梦儿是他的女儿,两人之间的羁绊被完全斩断,雨竹再也没有了妥协的理由。所以万般无奈之下,她找到了萧太后,求她救自己的女儿,并继续原先的约定。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雨竹希望隆绪看在她与孩子的份上停止战争,但结果证明帝王的步伐不会因为一个女人而停下。这一次雨竹是彻底的死心了。终于完全明白,他们之间的阻隔是永远不可消弥的。不是女主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操,但一个人与家国的情份是不可能完全斩断的。隆绪的一切行事,只会从大辽的利弊考虑,就无法排除大宋再起争端的可能,到那时,如果雨竹还在大辽宫中,该如何自处? 而且,雨竹不想成为后宫中千方百计取悦于君王、费尽心机争夺宠爱的可怜女子,如她变成这样,隆绪还会象现在那么爱她么?如她自己所说:连我自己都不会喜欢那样的我,凭什么让别人爱?

雨竹不会要求别人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比如要求隆绪为她放弃江山,废黜后宫;但她也不能为隆绪放弃自己的家国,自由,处世原则。所以她只能选择转身离开,她的离开,不是惩罚,不是报复,更不是倚仗男主的爱去刻意伤害对方。当然,也不是为了让自已过得苦一点来赎罪。如果不能完整的拥有与被拥有,她宁可不拥有。她要的是一份平等、相互尊重、彼此专一的感情,而不是施与受的恩宠。还有就是让昊睿远离宫廷中危机,无忧无虑的成长。既然隆绪什么也不能为雨竹放弃,那么凭什么要求雨竹为他放弃一切,包括尊严,变成一个连她自己也不喜欢的人,老死在后宫?所以,对于雨竹自私无情、自以为是、倚仗隆绪对她的爱伤害男主等等的指责,是否有失偏颇?

至于隆庆,在与剑浩共患难的四个月里,剑浩对于雨竹是日久生情,雨竹则因为隆绪留给她的阴影,认为自己已经失去贞洁,没有资格再奢求幸福,所以对剑浩的感情采取回避的态度,怀心谷中的日子,是雨竹生命中美好的回忆,她对剑浩的感情是友情、亲情多于爱情。当剑浩因她之累,被推下山崖的那一刻,仍惦念着从此再也不能照顾她。那一刻,雨竹是真正被感动了,她明白剑浩爱她,也希望得到她的爱。所以她决定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回报剑浩。如果剑浩也就是隆庆,在那个时候真正死去了,雨竹一生都不会再嫁。等到两人重逢时,昔日的剑浩,却是今日的大辽秦晋王耶律隆庆,并且已不记得她。雨竹认为只要隆庆过得好,一切就好,所以她决定不再去打扰他。最初隆庆为了兄弟情,对雨竹说:“就做一世的朋友吧。”雨竹不想打扰他现有的生活,答应了,为了让他安心,在他面前,与隆绪装恩爱夫妻。在狩猎场上经历了生死考验后,隆庆希望与雨竹一生相守,提出要雨竹与他私奔,雨竹又答应了,决定放弃一切身份地位,与他一起远走天涯。事到临头,隆庆在兄弟之情面前,再次退缩,并且为了让雨竹死心,说出了很刻薄的话。其实他是不了解雨竹,只要他说一句不要她,雨竹会头也不回的离开,决不会让他为难。也就是那时,雨竹真正明白了隆庆不是剑浩。当然,感情的事,不是说放就放得下。真到隆庆大婚,她才真正完全放下,她不屑于去争夺别人的夫君,更不愿让隆庆的妻子因为她,而承受与自己母亲一样的命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的,不再爱隆庆,也不是为了惩罚,更不是为了恨,而是放下这份不该有的情,于隆庆,于她自己,都是一种解脱。如果她无视隆庆已婚并有子的情况,一味纠缠不清,才是真正的无情与自私。其实,雨竹对隆庆的感情很复杂,参杂着友情、亲情、爱情。所以在雪谷中对剑浩的怀念,不是因为对隆庆余情未了,而是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当然,有些大大说女主够狠,这我承认,她的确不是什么善良之人。或者说,她的善良是有尺度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她自己也说过自己不是什么真正悲天悯人的圣女,不会以德报怨,更不是逆来顺受。

不知道我解释得够不够清楚,唉,也就只能解释这么多了。至辰砜,来日方长,天长日久的相处,说不定日久生情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