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峥努力拨开小世子揪他衣领的小手,抬眼看来,见到文素,脸色又沉了下来。

“怎么,叔叔要带着这个小东西一起吃饭?”进入亭中,萧端一把将文素按坐在萧峥旁边,然后像没事人一般坐到了他对面。

“这小子黏人的紧,不过是经过时被他撞见,就撇了乳娘缠上本王了,唉…”萧峥继续拨孩子的手。

“王爷,让下官抱吧…”

萧峥手下一顿,转头看去,文素朝他微微张手,脸上陪着小心的笑。

直到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今日可能有些吓着她了,脸上神情不由缓和下来,摇头道:“算了,送去乳娘那儿吧。”

谁知刚要将小世子交到别人手上,他便撇嘴皱眉作欲哭状…

“好吧,好吧,还是交给你吧。”萧峥烦闷,一把将他塞到文素怀里。

“此情此景,使人觉得素素温婉贤良的很呐,却不知将来何人有幸,可得妻若此啊…”萧端似笑非笑的打趣,眼神若有若无的扫过自家叔叔的脸。

想起了刘珂的摄政王自然是一脸寒霜,面黑如锅底。

文素左看看,右看看,只好赔笑打破僵局:“啊,菜都凉了,二位王爷快动筷子啊。”

萧峥神色稍缓,刚举起筷子,管家匆忙赶至,禀报道:“王爷,陛下急召平阳王爷入宫议事。”

“什么?”萧端错愕,“召本王入宫?”他没听错吧?那个与他八字不合的弟弟怎么有这闲情逸致了?

萧峥听出异样,问道:“既然是急事,为何只召平阳王一人?”

“这个…老奴不知。”

萧峥微一思忖,丢了筷子起身道:“那便一起去看看。”说着转头看向文素,“文卿也一并过来。”

文素讪笑,“王爷,不用了吧…”使臣都走了,就不必装模作样了吧?

“东德卓依说你需做些实事,你忘了?”

“…”文素滴汗,乖顺的起身,就听一边的萧端似不经意般道:“就是,多做些实事,少见些无关之人。”

怀中的孩子恰好在此时唔嗯了一声,文素抽了抽嘴角,不用配合的这么好吧?

萧峥微笑,伸手拍了拍小世子的脸,“乖,叔叔疼你…”

二五章

虽说皇帝只召了萧端一人,然而实际上御书房内此时至少聚集了十几位大臣,且以保皇党居多。

丁正一、王定永与刘珂俱在此列,有的还微微喘着粗气,显然也是刚刚赶到。

萧峥率先走入,一看到眼前场景,顿时眸色一沉。

看来其中有些蹊跷。

因是急召,三人也没做准备便直接赶了过来。好在文素之前的朝服尚未换下,此时刚好可以派上用场。萧峥叔侄俩则都是身着朱子深衣,白衣胜雪,风韵有余而稍逊庄重。

若是以前,丁正一肯定少不得就此大做文章,而今日却是难得的一言不发,更甚至面对摄政王时还目光闪烁,似有些心虚。

文素与萧端刚向皇帝见了礼,便听萧峥沉声问道:“敢问陛下何事急召平阳王进宫?”

“这…”皇帝眼神闪烁,模样比丁正一还心虚,脸都不可遏制的红了起来。

“陛下,何事?”萧峥走近一步,气势升腾。

“皇、皇叔,是因江淮一带的水患…”

萧峥微微一愣。

此时的南方正处于梅雨时节,本就是洪涝的高发期。而今年还要比往年更严重些,梅雨来的早且持续时间长,近一月的雨水浇灌下来,终于引发了水患。

这些萧峥早已从奏折中得知,所幸并不严重,奏折中称只是“毁田数倾,人畜所伤寥寥”而已。何况灾患所在又是吴王占据的江南等地,所以他当时并没有采取措施。却不知今日为何会突然被皇帝提上了议程,而且还有意瞒着他。

萧峥暗暗盘算了一番,终是不解:“陛下因何提及此事?”

皇帝的脸色恢复正常,随之染上一丝不符年龄的沉重,“皇叔有所不知,今日快马急报,连续五日暴雨导致沿江地区接连几处决堤,伤亡惨重,哀鸿遍野。”

“什么?”萧峥不可思议的扬高了声音,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突然恶化。

听闻家乡遭受重灾的文素顿时面露忧色,而一边的萧端则越发疑惑,此事与召见他有何关联?

奏折是在萧峥送人时到达京城的,因是八百里加急,谁也不敢耽误,便送交到了宫中给皇帝过目。这也是萧峥允许的,若有重要奏折摄政王府无暇顾及,可改变顺序,先送宫中再做处理。

小皇帝毕竟还未曾处理过这样的灾情,看完奏折就慌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召内阁首辅与左都御史等人进宫商议。

丁正一觉得此事可大可小,虽说吴王为保存实力不可能不救灾,可若朝廷不出面,那可就会寒了江南百姓的心了。

王定永深表赞同,亦觉朝廷当立即做出应对。

可问题是如何应对?

如今形势不比当初,朝廷就算要救援也只能止于江北,再往前到扬州地带便会受到广陵王的二十万叛军阻截,想要过江则必要挑起一场恶战。

难题便在此处。此时作战,且不说气候与时机不宜,受难的百姓当作何所想?

而不战,则只能于沿江北部施救,江南百姓又当作何所想?他日招降时又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皇帝将前因后果说完,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萧峥回味过来,“所以陛下召见平阳王,是打算委以重任么?”

摄政王就是摄政王,一针见血!连小皇帝也不禁心生钦佩,点头道:“朕确有此意。”

萧峥没有立即接话,而是转头狠狠剜了一眼丁正一,他知道肯定又是这老钉子的主意。

总算得知召见缘由的萧端嘲讽的勾了勾唇,漫不经心的向皇帝行了一礼,“那么陛下打算让微臣做什么呢?”

“咳咳…”皇帝干咳,一边瞟萧峥的脸色一边小心翼翼的道:“朕打算委任你为钦差大臣…去往长江巡视灾情,抚慰百姓…”

一边的文素恍然大悟。

以前受灾时也有过朝中派遣钦差前往灾区的事情。有的是亲自指挥赈灾,大多数则只负责走走场,说些好话,给赈灾官员和当地百姓们一些安慰,以达到稳定民心的作用。

可是本朝从未有过委派皇亲国戚的先例。

毕竟是灾患之地,血统精贵的皇族怎么可能去冒那个险?不过面对此时的情形,派个皇族过去,简直是太适合了。

一个身份就显示了朝廷对江南百姓的重视,便是表示朝廷还没放弃你们,然后…

你们自己加油吧!→_→

文素撇了撇嘴。

“本王觉得不可。”萧峥不容置疑的予以否决。

“为何?”小皇帝不悦,国家大事面前,你还要护着这个侄子不成?

“平阳王自幼身体羸弱,不适宜长途跋涉…”

萧端双眸微敛,长长的眼睫轻颤,手也渐渐握紧。

此刻竟像是回到了很久之前崇光帝要求萧峥送他入宫之时,当时也是这样的对话,不可。然而却未能如愿。

他忽的抬眼,阴沉沉的扫了一眼皇帝,连自己也未曾发觉唇边的笑意有多寒冷彻骨。

还想再利用我一次么?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了…

见摄政王直接拒绝,丁正一忿忿道:“既然摄政王不愿,那便就此作罢,反正江南已是叛臣巢穴,便让那里的百姓同乱臣贼子一同覆灭在这天灾之下算了!”

“放肆!”皇帝拍案而起,大怒道:“首辅位居百官之首怎可心生此念?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但百姓是我大梁的百姓,岂可听之自生自灭!”

眼前的人仍然青涩,却掩盖不了浑身的气势。文素盯着他怔了许久,反应过来这行为十分失礼才垂下了头。

萧峥微微挑眉,扫过皇帝威风凛凛的脸,淡笑:“陛下如今真叫本王刮目相看。”

皇帝浑身一僵。

这一出配合的极好,丁正一唱黑脸,小皇帝唱红脸,大显皇威之余又暗讽摄政王不顾社稷百姓安危。

萧峥忽然觉得萧翊这个侄子还是有些做皇帝的天赋的,而实际上要成为一代明君,还真的需要点天赋。

皇帝眼见自己的目的被拆穿,又尴尬又恼怒的坐了回去,腮帮子也不自觉的鼓了起来,又回到了八岁孩子的状态。

“陛下,臣有本奏。”在一边久未发言的王定永行礼道:“平阳王体弱,自然不能经受舟车劳顿,但如今堪当大任的皇族确是寥寥无几,既然如此,不如还是沿袭旧例,委任高官前去吧。”

小皇帝皱眉,早知道不找这么正直的人来了,临阵还给朕倒戈了!

正想着,就见刘珂也出列道:“起奏陛下,臣虽人微言轻,但愿以草芥之身分陛下之忧,臣愿请往沿江灾区。”

又一个!小皇帝捂着胸口差点飙泪,刘爱卿,连你也倒戈了么?>_<

文素挑眉,果然送了一幢宅子还是有好处的不是?

“并非朕心狠,平阳王体弱多病,朕也十分忧心,只是此事非皇族不足以显郑重啊…”皇帝故意不看萧峥的脸色,深沉的道:“蜀王刚刚归顺,朕不放心,他的几个儿子又没一个成器的,可堪重任者也就只有平阳王了啊…”

文素抽了抽嘴角,陛下您人小鬼大的本事越发强悍了,数落蜀王一家真是一点儿也不含糊。

“陛下此言差矣。”萧峥忽而打断了他的话,冷笑一声:“可堪重任者还有两人,陛下,还有本王。”

皇帝立即哆嗦了一下,“朕、朕觉得适才王爱卿的话倒也不无道理,刘爱卿的话亦可作考虑…”

他才不要去那里,听福贵描述说宅祸一出,妖魔鬼怪都出来了,他不要去不要去不要去啊啊啊…

“陛下九五之尊,自然不可冒险,所以,本王愿自请前往。”

话音一落,周围一阵寂静,所有人都不敢置信的看着萧峥的挺拔身影,怀疑是否是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皇帝也是一脸震惊,“皇叔你…”

“叔叔…”萧端轻轻扯了扯萧峥的衣袖,轻声提醒:“叔叔不可意气用事。”说完还不忘朝文素使眼色。

“…”文素沉默,干嘛看我?关我什么事?

“此事就此定下,无需再议。所有政务自本王到达江北后派专人送往批阅,这段时间京中事宜由京兆尹协同首辅内阁处理。”

皇帝陛下倒抽了口气,这下他连批阅过的奏折都看不到了,果然皇叔是容不得欺瞒的。

起先就不该听丁正一的话,说什么悄悄召见平阳王委以重任,待摄政王发现也早已尘埃落定,更改不了之类的…

摔桌啊,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TAT

陛下垂着脑袋一脸沮丧,正打算遣退众人回去疗伤,忽又听萧峥道:“本王还有一事请陛下准奏。”

“皇叔请说。”皇帝怏怏点头,心想你开口朕还能不答应么?

“此行责任重大,本王对沿江地带并不熟悉,所以想带一个熟悉当地的人做向导。”

熟悉当地的人…

文素往后蠕动,心中默念:不是我不是我一定不是我…

“本王觉得文大人极为合适。”

“…”某人瞬间热泪盈眶。

“可文爱卿毕竟是女子啊…”小皇帝还是很有爱心的。

“本王觉得文大人自己一定也是很愿意的。”萧峥微微转头,似笑非笑的盯着文素,“文卿,是不是啊?”

刘珂在一边委屈的绞衣角,而萧端脸上却忧愁稍褪,反而有些期待这个结果。至于丁正一跟王定永,自然是不满的,一个挂牌的女官而已,还真要重用不成?不过摄政王已经退了步,谁还敢再有异议?

“文卿?”萧峥双眼微眯,寒光闪烁。

文素终于艰难的踏出一步,悲凉道:“下官…愿随王爷前往。”

二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