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贤还从不曾用这么冷淡的语气和他说过话,哪怕生气极了,至多也就是躲着他不理,待气消了,也就好了。可方才这寥寥数语中竟似有万千疲倦,就像是失望至极以后,终于放弃了。

然而小贤怎么可能放弃他…?

嘉斐喉骨一动,下意识收紧了藏在背后的五根手指。

“吃药”这事,他不是头一回拿来说。小贤一向就是这样,忙起来别说药了就是饭也常忘了吃,一个调养方子总是吃得断断续续,稍见些起色便又断了,除非犯起旧疾来躺在床上起不了身,不然难有好好按时吃一阵子药的时候。若非如此,这旧伤病又哪能拖到今日。

但这事其实没什么好念叨的,反正就算念,那人也不会改。不如所幸他亲自管起来,直接按时送到嘴边去按着喝了了事。

他原本只是想让甄贤服个软。

没想到却被冷冰冰地顶了回来。

看来小贤这一回是真动了怒,不赶紧先好生把这怒火熄了,还不知要和他置气到什么时候。

可熄火消气说得轻松,真要做到,未必有那么容易。

若是别的什么人,倒也罢了,随便糊弄糊弄,也就哄过去了。

偏偏是小贤。

一时语塞,嘉斐竟不知该如何把话接下去才好,沉默良久,干脆径直走到甄贤身边去,挨着他坐下,问:“你方才是不是生四郎的气了?”

甄贤略低着头,眼也不抬,就应了声:“臣没有。”

嘉斐只得软声哄着:“他就是那样,这么多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不要跟他计较。”

甄贤仍旧垂着眼,“臣不敢和荣王殿下计较。”

这场面实在有些尴尬了。

皇帝陛下都已放低身段柔声细语来说好话,被哄的那一个却还一脸软硬不吃铁板一块的冰冷,嘴上说得分明都是气话,脸上却连半点表情也不给。

嘉斐直觉得头都大了两圈,却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再低声开口:

“我在想,反正西边的寿昌宫空着也是空着,又不和东边挨着。不然,就让郑后搬过去也好。只不过四郎和万太妃那边还需要慢慢开导。不能操之过急。”

他倒是自己先提起来。

想来彼此都太了解对方,知道进退,知道对方的心思,知道此时该说什么,能说什么。

可他始终只肯称一声“郑后”,全然不顾那毕竟是他名义上的继母。

甄贤闻言静了一瞬,竟“嗤”的一声笑了。

“陛下不是要我们‘不用再说了’么,怎么自己又说起来?”

他也不看那已然一脸央求的人,就轻描淡写反问一句。只一句话,噎得嘉斐半晌没能缓过来。

“…你这是真的在跟朕生气啊?”

陛下到底是陛下,做了皇上架子就大了,连私下里也开始把“朕”挂在嘴边了。

只听见这一声“朕”,甄贤心里这火气就噌噌往上窜,终于缓缓抬起头,迎上皇帝陛下尴尬不已的目光,又是轻笑一声。

“荣王殿下是陛下的亲弟弟,他有什么过错,还不都是陛下宠的。但要只是王爷任性跋扈些也就罢了,我只怕——”

心头盘桓日久的话,始终还是没能说出口。

也并不该在此时说出口来。

甄贤心里清楚。

郑皇后的事还有相谈的余地,嘉钰殿下的事却万万没有。

所以,于郑后这件事,他可以数落陛下一万句不是,独独不能说荣王殿下半句不好。

至少在陛下主动开口以前,他不能先声打破最后的平衡。

这是他与陛下之间天长日久无需明言的默契。

鱼与熊掌不可得兼。他实在不能太贪心了。

心里着实疲倦极了,甄贤不由掩面屏息。

“其实该怎么做才合适,陛下心里都明白,确实不用再说。陛下只是…故意偏要这么做。”

他的模样看起来实在有些累了。

嘉斐不由心尖一痛,就抓住他的手,张口唤了一声:“小贤…”才想再哄劝两句,却被推开了。

甄贤静静把被握住的手抽回来,低头看着自己掌心里细碎的纹路和一握间残留的轻微红痕,良久喟然。

“如果你只是寻常人,承家业以后把从前没有善待你的继母迁去别院另外安置,只要是善待,我都觉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反正原本就互看不爽,没有硬凑在一个屋檐下的必要。可你不是寻常人。你是当今的天子。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被天下臣民效仿。”

他再次抬起头,端端正正看着身边年轻的帝王。

那目光太复杂,但依然澄澈透亮,灼得人脸颊发烫。

嘉斐尴尬地抬手摸一把鼻尖,清了清嗓子,但没应声。

小贤的声音听来有一点遥远,不似就在耳畔。

“楚王好细腰,其臣皆一饭为节;越王好勇士,其民竟蹈火而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是君说之,而臣为之。陛下先置继母于西苑,朝野便会有人将失去依靠的母辈逐出家门。各省县递呈法司的案卷,是我亲自整理挑选的,特意和我的折子一起送上御前,我猜陛下也都已经看过了。近两年有多少逼得寡母有家不能归的事?仅顺天、应天两府,就有一百三十九起之多,这只是报上来的,压下去的就无可计数了。还不包括督察院的言官弹劾朝官的。就在前天,左佥都御史汪澄又上书进言,弹劾吏部右侍郎余进之八宗大罪,其一收受贿赂私卖官爵,其二不孝高堂弃嫡母于庵寺。这可是京官,正三品的大员。这些陛下都看过了,只是故作不知。然而陛下可曾想过,陛下的继母就算迁居西苑也依然能够锦衣玉食安逸荣华,那些无依无靠的普通女子一旦被弃于家门之外却要怎么活?就算陛下不在乎人言,难道也不在乎黎民百姓的生死吗?”

最后几句,已然是骂出来的。

但能骂出来,总比憋闷着好。

嘉斐无奈地摸了摸发烫的耳垂,哑然开口:“我怎么会——”

“对,陛下不会不在乎。那难道是陛下当真不明事理,还需要我来多费唇舌?”

甄贤轻笑一声,不容辩解已截口接过话来。

“也不是。陛下你只是…不想拂逆了荣王殿下的心意。陛下的在乎,道理,都不及让荣王殿下顺心重要。”

话到此处,便没法再继续说了。

甄贤陡然沉默下来,只侧脸深深看着嘉斐,良久倦极苦笑。

“可陛下从前不是这样的。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为了什么,就变成了这样呢?陛下可曾想过?”

第131章 三十六、清风明月(4)

御前常在的内官、宫婢、侍卫早都被撵到外间去了,书房里只有两个人,谁也不再说话,静得能听见彼此汹涌彭拜的心跳。

小贤所说的,是正理。他又岂能不知。

可世事如此,正理未必有处可讲。

嘉斐闷闷瞥了一眼书案上还未翻看完的那些折子,堆起来也有小山高了。不是他懈怠国事,而是实实在在地不想看,只一翻开,看见那些所谓的“进言”、“策论”,就觉得厌恶至极。

小贤在责怪他宠四郎宠得失了分寸,恐怕引致祸端。

但小贤实在不知道,真正明言劝他杀人的,并不是四郎,也不止一人。

陈世钦虽然是随父皇去了大高玄殿,但毕竟还没死,即便哪天死了,百足之虫也没那么容易僵了。东厂自建元始积累下的网络,陈党数十年根植朝中的势力,人人都怀念那缇骑过市大把捞金的好时光,岂有轻易放弃之礼。

内阁近臣之中,劝他寻个事故赐死郑氏和长兄嘉方者,何止不在少数,只除了小贤和曹阁老外,余下众人一个不落。

且还不止是郑氏和嘉方。御前拜谒的密谈之间,言辞闪烁,明示暗示劝他连着七郎也一起“除去”以净人言者,不胜枚举。他都故作不闻得暂且压下去了。

他只与四郎一个私下商议过。

当事时,四郎也并未说过什么杀不杀的,只与他说:“若二哥心中已有了决断,需要我做什么,我都没关系。”

四郎还劝他做好准备,如有必要,把七郎分封到一个远离京师水土丰饶的藩地去避一阵子,比如两湖云梦这样的地方,也是适合七郎的好去处,省得七郎在京中处境尴尬,还要被人利用。

是他自己迟迟做不了这个决断,才拖延至今。

方才那些话,四郎都是故意说给小贤听的,也不为别的,而是是为了他,才故意抢先那样说了,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因为四郎懂他的心思,知道有些事,哪怕他真的动了念头,也绝没有办法亲自当着小贤的面把话说出来。非但不能说,甚至还要瞒得死死的,连一星半点的风声都不能让小贤知道。

近两年来,他常愈发觉得小贤心中想要的已不是他了,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圣人君主,永远不能犯错,永远大公无私,也没有七情六欲…但这太叫他为难了,不是不愿,而是根本不能。

他实在做不到完美无缺无私无欲。

诚然他可以理解小贤为何如此近乎偏执地苛责着他,也愿意竭尽所能地配合着,哪怕是伪装着,努力去成为小贤心中所冀望的那个圣明君主,但恐惧与忧思总如影随形。他总忍不住地想,万一一日,他到底还是犯了错,到底还是再也装不下去了…他该如何是好,小贤又会如何选择?

大约是当年那人一生气扭身就跑得无影无踪大大地伤了他的心,纵然他不肯承认,纵然小贤再三地与他立誓保证再也不会那样扔下他,旧伤口也仍在心深里,血肉模糊得无法愈合。

那个阴鸷不堪的念头始终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总有一天,他觉得总有一天,他会忍不住要把小贤关起来,捆绑起来,拴在身边,只在他一人身边,成为专属于他的所有物,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都只他一人而已。

什么社稷、黎民,什么礼教、节义,都无所谓,统统扔掉不管。

他已经受够了这种明明近在咫尺却始终若即若离的隔阂,受够了为些无关的人事争吵。

长此以往,貌合神离终至形同陌路,是迟早的事。他又如何能忍受这样的事情发生?

虽然他也知道,一旦他当真这么做了,小贤定会厌恶他,会痛骂他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可做个昏君的诱惑太强烈,他用尽了全身的气力,才能勉强咬牙抵抗。

明明他已是这天下之主,手握至高无上的皇权,四海万方都为他所有,想要什么不能得?究竟为了什么还要处处掣肘顾虑重重?

嘉斐头痛地按着太阳穴,唏嘘良久,沉闷苦笑。

“上元我去拜谒父皇,父皇说你爹当年天天追着他骂,苦得他没处躲,恨不得爬上树去再也不下来,问我如今有没有感同身受。我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小贤温润谦和,从来不大声和我说话。’父皇不信,笑我不要说嘴打嘴。”

他语声缓和,似是说笑打趣儿一般。

甄贤闻之,紧拧着的眉便也终于稍稍舒展开些许,不自觉也放柔了声调,“我在这个位置,就是要替陛下多虑一步,才不使陛下行差踏错。陛下不爱听也没关系,觉得我凶悍无礼也没关系。”只是眼角眉梢仍有忧色难消。

“我可没说你凶悍无礼。”嘉斐矢口否认。他顿了片刻,似有思索,而后沉声发话:“各地上报没上报的案子,让他们酌情重判,以儆效尤。朝官有不守礼知节不敬高堂的,轻者罚俸,重者革职。”

圣上这是还心存侥幸,在和他讨价还价。孩子一样,盼着抢先把下头的人都责罚了,自己那一顿板子能不能就此免过。

但这是国事,哪容这样儿戏的。

甄贤心里有点想笑,却又不能真笑出来,便努力板起脸道:“出了问题,闹得大了,就囫囵重判了事,只想着把事情压下去,也不追究根源,这是懒政,冤狱难免。万一地方官员起了投上所好以显政绩的心,再故意造些假案出来,还不知道要枉死多少无辜。圣上您这会儿才想起来正法典,凭什么服众?头顶上的天都是歪的,您想让堂官们怎么判案?”

眼见他又要开始念叨,嘉斐慌忙摸了一把仍是余热未消的耳朵,就按住他央求:“明天,明天一早我就让人把寿昌宫好好打扫出来。恁大的宫殿空了许久,总得要一点工夫收拾,也不能把这宫里的人都累死吧?”

他的软肋陛下倒是十分清楚的,知道拿宫人们说事,他多半会顾虑心软。

甄贤就点点头,“陛下说得对,圣心难测,朝令夕改,念头一变就要连累下头的人不眠不休大动干戈,这样不好。不然我去替陛下收拾吧。君上犯下这样的过错,在于臣下没有尽到劝谏的职责,我替陛下受这个罚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说着就站起身,作势真要告退去打扫宫殿了。

今上后宫只有崔皇贵妃一位妃嫔,住在坤宁宫侧近的翊坤宫,内廷其余宫殿,除却万太妃居住的慈庆宫和太子殿下的清宁宫外,皆是空置日久。这寿昌宫说大不大,说小也着实不小,冷清了这么久,要仔细收拾出来,怎么也得派上十数个内官、宫女辛苦一整日。就甄大人这沉疴日久积劳气郁的小身板,别说打扫宫殿了,只怕站在空荡荡的正殿里受一个时辰寒气就得咳疾发作。而这种事,皇帝陛下又哪里忍得了。

嘉斐当即坐不住了,纵然知道甄贤也并不是当真就要亲自去打扫宫殿了,只是想逼他立刻明确表个态,也只能认输就范,慌忙跳起来将人拽住,哭笑不得地低头连声允诺:“朕罪己。朕亲自去收拾寿昌宫。朕亲自去西苑接继母皇太后殿下移驾寿昌宫。朕斋戒自省,一定牢牢记着这个教训,再也不敢了。”

见皇上终于是松了这个口,甄贤才慢悠悠地转回身,点了点头,道:“天子一言九鼎。我等陛下明日朝上的旨意。”然后他又顿了一下,明显是在认真思索什么,末了抬眼深深望住面前的皇帝陛下,轻声道:“国事劳心,陛下又一向不惯茹素的,陡然改了膳食恐怕不利龙体。只要心到,斋戒这种做给人看的事,不如就免了吧…”

小贤的眼神诚挚热切,满是关怀担忧。

这人半点情面不留地把他狠狠一通臭骂,硬逼着他低头退让认错自罚,到头来却又担心他的身体,连肉都舍不得真让他亏上几个月。

可小贤自己大概都没意识到,他在他面前不自觉流露的埋怨也好,与他私下说话时不经意的强硬执拗也好,哪怕是吃准了他的心疼和在意来胁迫他也好,都隐隐散发着亲密娇嗔的意味。

亏得这人还敢与他说四郎要“恃宠而骄”了。古往今来,敢这么在皇帝面前“肆意妄为”,骂得皇帝面红耳赤就差跪地求饶的有几人?也不知真恃宠而骄的究竟是谁。

但这一点不与明言的亲昵却叫嘉斐满心甜蜜起来,顿时有多少苦闷委屈也不觉得了,就满嘴“好好好,朕什么都依你,都听你的”哄着拽着把人重新按回座椅里,撒不开手地腻着瞧着,越瞧越舍不得。

心里贪念陡生,明知不该得寸进尺也还是按捺不住雀跃欢喜。

嘉斐反复犹豫了好一阵,到底还是忍不住,就轻轻拉住甄贤的手,试探着问:“你近来…确实好了许多了?”

甄贤眸光一颤,立刻嗅出他嗓音里潜藏的暧昧含义,但似乎并不太想应他,就侧目看着他不说话。

可既然都已开了头,就这么缩回去岂不是很没面子?

更不甘心。

嘉斐心一横,决意就算耍赖用强也得顺一回意了,便故作不懂地追问一句:“既然好多了,今晚能不能不走?”

话虽是这么问,只是“既然身体已经没大碍了,今晚就留在宫里,陪朕用个晚膳,喝点小酒,看看月亮,谈谈心,睡睡觉,重点是睡睡觉”这种大白话毕竟太昏君了,实在说不出口。

真要说了,八成会被揍。

果然话音方落,他就看见小贤的脸色变得非常微妙,红一阵白一阵的。

“臣还有没有看完的公文要赶着看完,还是先告退了。”甄贤立刻就又站起身,躬身行完礼就想跑。

“你别走。”嘉斐打定主意不放人,啥身份架子也都不端着了,直接伸手拦腰强行把人捞回来,双手圈进座椅里,不悦道:“什么公文定要今日连夜看完?”

甄贤被他这么圈死在椅子里,哪儿也不能去了,又不能对着皇帝陛下踢打挣扎,只好挑眉呛声回去道:“为了陪着荣王殿下在御前演全武行耽搁下的公文,今日事要今日毕。”

这时候把四郎扯出来说也没用。

嘉斐丝毫不为所动,就维持着这个“围追堵截”的姿势,冲外间喊了一声:“来人去把甄大人今日必须看完的公文都搬过来。”

甄贤简直目瞪口呆。

早就蹲在南书房外头听了半晌“打情骂俏”的秉笔太监哪敢怠慢,唯恐一个不周到坏了皇上的好事,不一会儿就领着几个小内官把督察院的公文全抬过来了,恭恭敬敬搁在被困在座椅里起不来的都御史大人跟前,还没忘了多加一张桌案。

宫人如此善解圣意,皇帝陛下十分满意,这才稍稍松开些手,指了指那张新添置的桌子,“那你就跟这儿看罢。朕陪你看。不过晚膳还是得用啊。让他们送过来,你陪着朕一起吃。”

看来圣上这是铁了心非要做一回昏君不可了。

甄贤脸上颜色变换,几度欲言又止,终于是忍无可忍,“臣刚才说了那么多,看来陛下是全当耳旁风——”

“没有啊,哪儿能呢。朕与爱卿彻夜勤政,有什么害怕上行下效的?”嘉斐决意死皮赖脸也非要得逞不可了,竟然干脆在他身边坐下来,一脸泰然地托腮盯着他。

这油盐不进死不悔改的架势可把甄贤给气坏了,更多是觉得羞耻,干脆扭头拿起公文,一眼也不多看那没脸没皮的皇帝。

嘉斐也不闲着,一会儿命人传个膳,一会儿又让奉个茶,再一会儿来些点心宵夜,反正就是捣乱,一刻也不让人安生。

甄贤执意不理他,埋头扎进公文堆里,只当他不存在。

就一直这么僵持到子夜时分,独自折腾了半宿的皇帝陛下实在是受不了了,干脆一把给人从桌案前拽起来,打横往怀里一抱,就大步往屏风后的卧榻走过去。

第132章 三十七、我不许你死

甄贤浑身一颤,瞬间脸就彻底红透了,想抗拒又不敢出声,唯恐被外间的人听见,只好怒气冲冲地拿眼瞪着嘉斐。

如今在禁中,比不得从前在靖王府,皇帝陛下跟前伺候的人比做靖王那会儿不知道多了多少,尤其还有负责起居注的史官,天子一言一行都要记录在册,不能随心所欲全撵得远远的。甄贤是个面皮薄的,那受得了这档子事被一大群人在近前听着瞧着,每每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实在躲不过了,才半推半就奉陪一场,也是半点声音都不肯漏出来。

自从嘉斐登基成了皇帝,甄贤总觉得尴尬,无所适从。

他是陛下的臣子,又不仅仅是臣子。

至少陛下明显没有将他视为臣子,而是把他当作最亲密的爱/侣对待,总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让他留宿宫中,偶尔还会微服出宫去找他。

可他却又不是女子,不是陛下的妃嫔。

这种错乱的关系始终无法理清,让甄贤惶惑不安。触犯禁忌的羞耻感时时刻刻侵蚀着他,更莫名叫他贪恋,要拼尽了全力才能勉强克制沉沦的渴望。

从小到大,礼法,教化,他认知中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他不该做这样的事,更不该纵容陛下与他一起堕落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