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皱起眉,显然不欲多做解释:“它只喝茶,你取个杯子来。”

“这……”大约没想到他家的猫会这么金贵,小和尚有些犯愁。

展昭自怀中摸出几个铜板来递给他,“杯子我买下就是了。”

掂了掂手心里的铜钱,小和尚忙笑道:“多谢施主!”

他飞快回身从桌上取了茶杯,满满倒了一杯递给展昭。

末了,还贴心的补上一句:“水是温的,不烫。”

由于拿手喂她不太方便,展昭小心翼翼将猫放在地上,摆上茶杯,静静等她喝完。

许是没见到有人对猫这么阔绰的,小和尚不禁站在一旁拿眼打量。虽说瞧外形不过是只随处可见的白猫,但那阳光落在毛上,竟闪闪发光,再瞧它的模样,不知为何总觉得和普通的猫有几分不同。

“施主,您这猫……”小和尚挠挠头,斟酌词句,毫不犹豫的夸赞道,“长得可真漂亮啊!”

“我还从来没见过有猫能长得这么好看的!”

原本就是个生得漂亮的人,附在猫身上也不自觉带着那分秀气,难怪旁人能有这种感觉。

展昭摇摇头,抱着剑笑而未语。

转眼喝过两杯茶,白猫端正地坐直身子,仔仔细细拿手擦嘴,随后才转过身,动作灵巧地窜到他怀里窝着。

“麻烦你了,告辞。”

“施主慢走。”小和尚还在看他手上的猫。

午后,佛光寺僻静之处。

院落里一个年轻和尚正在扫落叶,听到脚步声,抬头看见老和尚踏进门来,他忙垂首:

“玄明师叔。”

老和尚颔了颔首,“你师父呢?”

“师父在禅房念经。”

“哦,好。”闻言,他撩袍往屋里走。

日光从窗棂间透过,房中明暗交替,蒲团上正坐着个白须老僧,轻轻敲着木鱼,手里的佛珠一颗一颗拨动。

“师兄啊。”

老和尚在他身后而立,淡淡道,“这些天,你要不要出去避一避?”

第39章【竹马】

老僧敲打木鱼的手骤然一停,随后微微偏头,嗓音沙哑:

“没来由,为何要躲?”

“可不是没来由。”老和尚琢磨了一会儿,似不知从何说起,“我方才在神龛前替你掐指算了一下,你这些天兴许有血光之灾,闹不好可是会……没命的。”

后三个字他特地加重语气。

不承想,老僧听罢后,仍旧转过头,慢悠悠的敲木鱼。

“我已行将就木,今日死明日死,也不奇怪,何需要躲?”

“这……”

“阿弥陀佛。”他长叹一声,“命里该有时,谁又躲得过呢……”

禅院花台下,展昭几乎把寺中走了个遍,却也没见念一有什么反应,一圈下来,太阳又大,连他也有些吃不消,遂寻得处清凉之地暂且歇歇。

怀里的白猫亦是眉头紧皱,大约觉得日头烈,脑袋直往他怀里拱。

展昭无法,手边亦没有伞,只得拿手覆在她头上替她遮一遮。

“……那人当真在这儿么?”他喃喃自语。

臂弯里的念一睁开一只眼,有气无力地“喵”了一声。

担心她身体不适,又坐了片刻,展昭正准备起身离开,忽然念一仰头挣扎了几下,自他怀中跳出来,飞快往草丛里跑。

“念一?”

她身形过小,动作又太快,一眨眼功夫也不知去了何处,展昭忙顺着记忆绕过院门往寺中深处走。

这丫头,好歹同她说一声,就这么走了,叫他往哪里找……

展昭摇头叹气。

眼看已快到寺里众僧的住处,那对面便有个扫地和尚上前来说话:

“施主,您找谁啊?”

展昭探头望了一眼,淡声问他:“那里面通向何处?”

“那是禅房,师父们念经的地方,眼下您还不能进去,等未时布施完了,您再进来。”

他只好解释:“我有件东西落在里面了。”

“东西?”扫地和尚满脸疑惑,“什么东西?”

展昭无奈:“猫。”

“哈?”

正说话间,远远地听到一声猫叫,展昭和那和尚同时颔首看去。

但见树荫下,一只白猫俏生生的蹲坐着,抬起脑袋来,和跟前的人对视。站在它对面的是个身披袈裟,手持禅杖的法师。瞧他年纪大约已过七十,身长七尺,瘦骨如柴,便是走路也要人搀扶,似乎风一吹就会倒。

“师父。”一旁扶着他的小和尚低低提醒,“您脚边有只白猫,正看着你呢。”

“哦……”老僧顿了顿,摸索着俯下身去。

展昭皱眉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两目无神,手掌微抖,看得出,他那一双眼睛已不能视物。

枯槁的老手颤抖地往下探,随即摸到一团毛绒且暖和的东西。白猫好像很嫌弃,由他手碰过头顶之后很快就避开了。

“慧明啊,去拿些吃食来喂一喂它,想必是饿到了,怪可怜的。”

老僧撤回手,艰难地站起身来。

“诶,好。”小和尚赶紧应声,刚要走,那白猫身子一转,两三步蹦到展昭脚下,仰起脑袋巴巴儿的看他。

“小师父,不必麻烦了。”他弯腰指尖轻柔地将猫抱起,随即淡淡道,“这是在下的猫。”

老僧侧耳听,小和尚赶紧又给他嘀咕了两句,他这才笑起来:“噢,原来是阁下的猫,贫僧失礼了。”

虽知他看不见,展昭还是朝他施了一礼。余光瞥见念一在瞪他,他暗自好笑,此刻也心知此人便是那位……曾与她有过婚约的侍郎家的公子。

时间果真是个可怕的东西,五十年的岁月,早已把他打磨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和尚。

见他举步将走,展昭上前道:“大师,恕在下冒昧。”

老僧停下脚。

“不知大师明日可得空?”

“这位公子是要请我们师父做法事?”小和尚在旁接话,“我家师父年纪大了,眼下不做法事,公子可去请别人。”

“小师父误会了。”展昭转目看向他,“在下是有事相邀。”

许是隐约听出他口气里的古怪,老僧一动不动,兀自琢磨。

小和尚不由奇道:“是什么事呀?”

“在下的朋友,是这位大师的故人,有些事,想同大师当面谈一谈。”

“哦……施主的朋友是……”

不等他说完,展昭静静打断:“她姓顾。”

明显看出他身形顿了一顿,但面上表情却不见有何变化。

“不知大师……肯不肯赏脸?”

半晌没见老僧说话,小和尚扯了扯他衣摆,为难道:“师父……”

“五台山脚下,两棵槐树中间有一座小木屋。”老僧侧身绕过他的同时,开口道,“那是贫僧从前清修之处,施主可在明日巳时之前去此地等候。”

小和尚讶然:“师父?”

“好。”展昭略一颔首,“在下必定准时前往。”

“走吧。”见小和尚还在发呆,他神色平平,只催促道,“再不去布施,就该过了时辰了。”

从寺里出来,已是傍晚,这回念一醒得比上次更迟,展昭二人寻着寄放马车的那户农家落脚,给了房主人一些钱两,方腾出一间空屋子让她睡觉。

虽说白天已见过面,但两个大男人抱着个昏迷不醒的姑娘来投宿,难免惹人非议。时音一贯是个无所谓的性子,唯有展昭略显尴尬。

知道她每次附身都会沉睡很久,晚饭时候展昭特地吩咐农妇多准备一份饭菜放在灶上。

夜晚,明月如霜。

农家客房少,唯一的房间已让念一睡下,展昭只在厅堂内倚着栏杆浅眠。

山林中风声萧萧,夹杂树叶,远处犹能听见山上沉沉的钟鼓声。不多时,隐约在这风声和钟鼓声里听到一曲宛转悠扬的埙曲,古老的调子仿佛和这个时代完全不同,陈旧得像是存在于千年前一般。

耳边听得细微的脚步,时音并未偏头,仍旧静静吹着陶埙。

展昭走到他身边,平视前方如潮海一样的竹林。

“那日,你同我说,不能去查她的死因。”

埙音戛然而止。

“想必除了不欲让她伤神以外,还有别的理由吧?”

时音放下陶埙,缓缓收于袖中,抱着胳膊,表情平淡如水。

“五十年前,我找到她的时候,她就在汾河高坡之处。由于极度愤怒早已失去理智,吞噬了附近所有的生灵,活生生是个怨气聚集之体,巨大得让人无法想象……”

展昭手指微微收紧,听他轻叹了口气。

“我若能早点发现就好了,要不是实在无计可施,也不至于把她记忆抽走。”他摇摇头,“当时我就是太心软,如果把她所有的记忆抹去,只怕现在早就投胎了。”

亦或许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出于私心……

余光瞥见他眉头紧皱,时音揣着手转过身,漫不经心说道:

“你也不必知道得太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你对念一好,我很感激,不过……说到底你们不是一路人,好自为之。”

他护她护得紧,任谁也看得出来,若不是她说两人已结拜为兄妹,不知道的,想必已然当成……

展昭摇了摇头,暗自苦笑。

但他说得也不无道理,自己和她,的确不是同一路人。

抬眼在念一房前扫过,屋里没有点灯,大约她还未睡醒。展昭在原地站了许久,终是往她房间里走去。

子时早已过了,床榻上传来清浅的呼吸声。念就一蜷缩在床的角落里,像小兽一般,不时揪紧被衾,喃喃嘀咕。

想不到她也会说梦话?

展昭唇边不自觉带上几分笑意,上前把被角替她拉严实,正准备将外面的薄毯抱进来,忽然听得她略在喘息,似乎睡得很不踏实。

他不禁拧眉轻唤:“念一?”

下一瞬,她便从床上猛地坐了起来,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又做噩梦了?”

愕然发现他在旁边,念一咽了口唾沫,迷迷糊糊地点头。

“展大哥……你怎么在这儿?”

“没什么,刚刚听到点声音,所以进来看看你。”他信口胡诌。

“我吵到你了?”她微愣,深觉愧疚。

“没有没有,我也恰好没睡着。”见她额头上全是冷汗,展昭不由心下一软,俯身拿袖子替她擦去。

“你一天没吃东西了,饿不饿?”

念一嘴唇干渴,边颔首边问道:“饿……什么时辰了?”

“子时过了。”给她倒了杯水,展昭起身往外走,“厨房里还剩了点饭菜,我去给你拿来。”

农户夫妇已经睡下,好在灶上的饭菜还是温的,念一实在是饿得不行,此时吃什么都觉得香,很快便是两大碗饭下肚。

“慢点吃。”展昭又盛了一碗放在她手边,“吃完了也别急着睡,否则腹中会不舒服。”

“嗯。”念一咽下嘴里的东西,颇为感激地看他,“真不好意思,这么晚了还让你照顾我。”

“不妨事。”展昭淡淡一笑,伸手将她把散在脸旁的发丝挽到耳后,然后静静看她又吃完一碗。

“明天……”喝过汤,念一捧着碗,默了一阵,“明天你能陪我去么?”

“好。”他也没问缘由,“本来也打算陪你去的。”

“那就好。”她犹自安心地笑了笑,低头继续吃饭。

第二日,念一起得很迟,出门时已经是辰时三刻了。

约定的地方在五台山山脚,正如那老僧所说,在两棵槐树之中有一座简陋的木屋,只是今天风大,树枝被吹得左右摇摆,落叶纷纷。

进了院子,时音只在一旁坐着,念一和展昭相视一眼,伸手推开门。

木屋中几乎没有东西,空荡荡的,里边儿有轻微的拨弄佛珠的声音,念一撩开前面的蜘蛛网,探头进去。

蒲团上坐了个老和尚,背对她,背脊弯曲,身形消瘦,一旁还有个小和尚,正俯身给他倒茶水。

“师父,人来了。”

念一犹豫着往前走,“大师。”

听出是个女子的声音,老僧略偏了偏头,哑着嗓子问道:“姑娘,就是昨日那位公子的朋友?”

展昭在旁施礼道:“正是。”

“哦……”老僧颔首,继而吩咐那小和尚先去外面等候。

大约是觉得不放心,小和尚将走之际,又凑到念一身边提醒道:“姑娘,我师父眼睛看不见,您多担待着点。”

他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