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烨参加过几次文会,也知顾诚的文采斐然,除了他痴恋殷茹这一点外,顾诚文韬武略,称得上是大才子。

他若想掌权,顾家是绕不过去的,早日同顾氏结盟,无论是小叔祖,还是父亲都无法再忽视他。

*****

休养三日,殷茹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清醒了几分,她又消瘦了一圈,往日合身的衣衫再穿在身上显得很宽肥,她不敢照镜子,怕见到一张惨白若女鬼的脸庞,摸了摸额头的撞伤,“端些米粥过来。”

“我饿了。”

她不能再颓废感伤下去了。

周围侍奉的奴婢精神一阵,嬷嬷更是喜极而泣,“主子,主子,您总算是清醒了。”、

殷茹唇边勾出虚弱的笑容,眸子逐渐明亮,“我还有仇没报呢。”

沙哑的声音透着一股彻骨的寒冷。

“准备笔墨,我给侯爷……侯爷……”殷茹抿了抿嘴角,望着自己苍白宛若透明的手腕,“我支持他纳妾。”

第三百六十一章 书信

“我怎么会不支持呢?”

殷茹的笑容很柔和,却有一股渗人的味道。

“我不仅支持侯爷纳妾,还想侯爷多纳几个妾室,梅兰竹菊各有风韵,以侯爷的身份着实不该只守着我一个。”

苍白的脸庞晕染红,笑着催促:“快些准备笔墨,书信务必要在太夫人决定妾室的人选之前送到侯爷跟前。”

周嬷嬷示意奴婢摆上文房四宝,亲自搀扶虚弱的殷茹起身,掌下的胳膊略觉咯手,一摸一把骨头,周嬷嬷眼圈潮湿,不敢让同情怜悯的眼泪落下,“……您求求侯爷,没准……”

“世上有点本事的男子哪个不是妻妾成群?侯爷权柄显赫,纳妾是免不了的,十余年侯爷一直专宠于我,比其她命妇,我已经幸运许多。”

殷茹提起沾满墨汁的毛笔,垂下眼睑盖住眼底的真实,泛白的唇瓣似爆皮似的裂开细小的口子,好似她同萧越曾经的海誓山盟,看起来依然完好,而实际上在光滑的表面已经有了浅显的裂痕,稍稍用力便会碎掉。

她无法修补裂痕,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同萧越形同陌路。

“奴婢明白夫人心中的苦。”

周嬷嬷等人面露悲伤绝望之色,如同打散了精气神,麻木认命。

这可不行!

殷茹还指望她们为自己效力呢,“你们一直跟着我,眼见我从侯爷的义妹成为静北侯夫人。当年比如今艰辛很多,我们不也顺顺利利闯过来了?侯爷当年也是好几个宠妾,在后院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现在谁还记得她们?”

“谢姐姐更是凭着娘家强压侯爷一头,知晓我同侯爷有情后,几次迫害于我。结果是她染病故去。我成了静北侯夫人!”

话语蕴含着自信,使得周嬷嬷等人精神振奋了一些。

以前殷茹不是没遇见过难处,每一次她都能化解。

“我有烨儿……”殷茹顿了顿。勉强笑了笑,“养大了炜儿,侯爷的子嗣都在我名下,烨儿是最最重要的嫡子。只要我不犯浑,纳进来再多的妾室也越不过我去。何况我在北地和侯府经营多年。既然我敢来帝都,燕京静北侯府会没有一点安排?”

萧炜逢迎太夫人固然令殷茹失望,她理解萧炜的难处,庶出的身份。太夫人说什么,萧炜自然不敢抗拒。

“她们没出阁时还是同我平起平坐的贵胄闺秀,一旦入侯府为妾。出身再好也得在我面前立规矩。侯爷想洗清萧家暴发户的名声,树立嫡庶正统。向世家靠拢,他必然不会做宠妾灭妻的事儿。而如今世家规矩最为繁琐的人家是南阳顾氏……”

连谢家都赶不上姜氏规矩多。

殷茹唇边多了一丝苦笑,“当年姜氏教了我不少的规矩。没想到不喜欢的规矩,如今却是稳固我地位最好用的武器。”

她到底该恨姜氏,还是应该感激姜氏?

还是更恨一些!

姜氏当众掌掴她耳光,在她还是顾诚媳妇时姜氏不近人情且严苛的调【教】过她。

当年她能除掉萧越的宠妾,今日就不行?

殷茹平稳心神,以贤内助的口吻建议萧越妾室的人选,既然能表明她理解支持萧越的态度,又在字里行间稍稍露出一丝不让萧越反感的酸涩。

只有她才能拿捏好分寸。

在书信最后,殷茹没有似以往写下缠绵悱恻的情诗,略带担忧的写了赵皇后对楚帝的影响。

殷茹有意培养周嬷嬷等心腹的见识,以前她顺风顺水时,身边的奴才只要听话忠心就够了。

“你不知侯爷对皇后娘娘……”一股厌弃的感觉涌上她心头,“我落到这一步,赵皇后功不可没。我想让侯爷知道赵皇后绝非看起来的无知安分,倘若侯爷不提防她,没准会在她手上栽跟头,我就是侯爷的前车之鉴。”

位居后位的女人对男人的诱惑太大了。

萧越又是野心勃勃的男人,他不仅想要楚帝的江山,更想把楚帝的皇后压在身下尽情的蹂躏,以此满足他征服的*。

世上男子多在意女子是不是处子,萧越反倒喜欢有成熟的女子。

周嬷嬷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奴婢记下了。”

殷茹封好书信,吩咐道:“我记得太上夫人娘家应该是南边的,她喜欢精致巧妙的江南饰品,周嬷嬷……不用你,过两日,我去寻顾诚,他手上应该有不少的精巧玩应,手艺精巧的首饰工匠他应该有一些的。”

顾诚不仅有最大的商行,还有几间最具特色的首饰店面,新式样的首饰,皇宫都未必有,顾诚手下的工匠却能造出来。

太上夫人娘家早已不复当年的风光,人才凋零,多是指望萧家提携。

不过太上夫人的家乡在江南,她偏好江南之物。

殷茹按了按酸胀的眉心,太上夫人有个亲近的表弟,还是表妹流落在外,若是能找到一些消息,定能取悦太上夫人。

殷茹小口小口喝着小米粥,米粒的香气令她空荡荡的肠胃温暖舒服了几分,亦恢复了些许的精力,慢慢来,她决不能再像以前一般骄傲轻敌了。

******

“我只是给她送点药材过去,没想……没想见她的。”

顾诚已经不必坐在轮椅上,腿脚不大方便,他手撑着拐杖,踉踉跄跄追着前面的顾明昕,色厉内荏的说道:“顾明昕,你给我站住!”

可等顾明昕站下了,顾诚却不知该怎么办,嘴唇嗡动,“……你总不能去把药材要回来,咱们顾家也不缺那点药材……”

“这不是皇上看得紧,有几味药材,她府上没有。”

面对顾明昕清冷如刺的目光,顾诚心里更觉没底,“旁人不敢送……”

“所以您就颠颠得给她送去?您就不怕皇上怪罪下来?”

“她是重臣之妻,皇上并非想要她的性命。”

“皇上明面上是不会怪罪帮衬她的人,可您相信皇上不会报复您?”顾明昕抿了抿嘴角,“您别忘您也是要参加科举的。”

“我是南阳顾氏嫡脉,如今顾家风头正盛,在科举上不会有官员给我下绊子。”

这点上顾诚信息十足,顾明昕嘲讽道:

“您心安理得的靠着战功赫赫的四堂叔飞黄腾达,却不予余力去帮四堂叔和伯祖母的仇人!”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一笑泯恩仇(二更求票)

顾诚无言以对。

南阳顾氏最近风光无限,出了顾衍立下显赫战功的悍将,又有姜氏被封为宁国夫人,她是朝廷唯一的国夫人,地位远在一品命妇之上。

再加上顾明暖被封嘉宁郡主。

整个帝都再没哪户人家比顾家更风光。

顾征也从排名靠后的阁老一跃成为次辅,官居文华阁大学士,已经有不少人看好顾征会在五年内成为首辅了。

当然前提是南阳顾氏不会被萧家打落下去。

不过顾家明显不需要太担心,萧阳和嘉宁郡主即将定亲的消息传遍帝都。

联想到以前萧家和顾家为殷茹闹到绝交的地步,再听萧阳钟情顾明暖的消息,百姓或是王公大臣齐齐感叹世事无常。

楚帝尽全力笼络南阳顾氏,指望顾家不被萧家拽走,而萧阳因顾明暖频频给顾家好处。

夹在楚帝和萧家之间的南阳顾氏越活越滋润,而大多数朝臣得提前站队,是忠于楚帝,还是依附萧家。

顾诚根本不担心朝臣会在他科举时给他下绊子,因为无论朝臣靠向谁,此时都不会轻易得罪顾氏子弟。

顾明昕望着顾诚略带几分羞愧的脸庞,“爹,您真让我失望!”

说完她转身极快的离去,顾诚想追又不知追上女儿该说什么,可不追……他觉得心中有愧,缓缓低垂下脑袋,再一次喃喃问道:“我又做错了?”

他总不能看着殷茹死啊。只是送了几味药材,没想过见殷茹,也没想再因殷茹的一句抱怨就去伤害族人。

炙热的阳光被一片片阴云掩盖,不消片刻,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侍奉再侧的小厮为呆滞的诚二爷撑起雨伞,“二爷,您先回屋吧。”

“我记得……记得昕姐儿喜欢和田玉。”顾诚喃喃的说道:“库房有和田玉的料子。我亲自雕个印章送给她。”

女儿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悲伤又失望的看着他?

被顾衍一顿‘折磨’。顾诚对思念殷茹的心思淡了不少。

他不是默许母亲为自己续弦了吗?

多年的习惯,让顾诚尚且无法完全忽视殷茹,在她有难处时。总想帮她一把。

顾诚转去库房,捧着账册的管家翻遍库房好不容易在落满灰尘的架子上找到一盒的和田玉,小心翼翼抹去灰尘,递给顾诚。“您看是不是这几块?”

打开盒子看了一眼,顾诚点点头。撑着拐杖回到书房,坐在临窗的罗汉床上,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落雨声,手中握着刻刀。稳稳的雕刻印章……李氏听管事说二爷雕刻印章,连忙赶过来,趴在门口看了许久。慢慢的李氏唇边露出欣慰的笑容,扶着身边的婢女悄悄的离开。

“是刻给昕姐儿的。好事,好啊。”

自从殷茹离开后,顾诚便发誓不再雕印章了。

他不仅雕刻了印章,还是雕刻摆件的高手,如今他肯再拿刻刀,证明他淡忘了殷茹。

李氏打起精神,对着镜子好好梳妆了一番,换了一件鲜亮的衣衫,左看看,又看看,“听说姜氏要去北地了?”

态度很随意,难掩话语中的在意。

“过两日就启程,顾宅那边忙着给姜太夫人收拾行囊。”婢女看了看李氏,“听说顾次辅原本不大同意她去北地的,后来被长房老太爷教训了一顿。”

“我那位好嫂子有哪件事办不成的?还用老太爷出面?”

李氏选了一个宝蓝色抹额,中间镶嵌的宝石闪闪发亮,复杂的叹息:“她这一走,不知何时再回京城了,怕是这辈子都见不到她……哼,顾衍到底是侄子,又一向粗枝大叶的,她就这么急冲冲跑去,也不怕将来顾衍娶了媳妇忘了孝顺她。”

婢女手上不停的忙碌,为李氏带好抹额,赞道:“您今日真是精神。”

“准备轿子,我去送送她,一个锅吃饭好些年,还能剩下点情分。”

李氏闪过一丝尴尬,吩咐道:“把我昨日找出来那些没有用,看不上的物什包起来,充做我送她的临别礼物。”

婢女们低头忍笑,昨日老太太翻箱倒柜的忙活了大半夜,选出了没用的‘好东西’,原来是打算送给姜太夫人啊。

顾家奴仆都晓得两房不对付,李氏碰到姜太夫人便会冷嘲热讽,恨不得捅姜太夫人两刀出气。

顾宅,玉桃阁,姜氏对李氏的到来没有显得太过意外,两人分宾主落座,姜氏淡淡睨了一眼坐上的礼盒,笑道:“让弟妹破费了。”

李氏抿了抿嘴角,“谈不上破费,一点点小玩应,你是知道的我儿子富可敌国,又是孝顺的孩子,我手指缝露出点就够寻常人家吃喝不尽了。”

“拔根汗毛都有我的腰粗?”

姜氏接下李氏下一句,玩味看过去,李氏神色讪讪的,“弟妹今日来不单单是为我送行吧。”

李氏张了张嘴,彻底卸去敌意,平和的说道:“不少人都盼着你有个好歹。”

“衍儿已经派人过来保护我了。”姜氏笑容刺痛了李氏的眼睛,又是这样,每次她想炫耀总能被姜氏不动声色的还回去。

有顾衍了不起?!

又不是姜氏亲生的。

不过这次姜氏‘不经意’的炫耀却没让李氏心口疼,看了看四周,她们妯娌谈话,奴仆都退到门外,轻声问道:“他真是你侄子?”

姜氏转动佛珠的手顿了顿,神色微凝片刻,一抹浅笑再次浮现在她的嘴角。

李氏看呆了,自从顾四郎离开后,她从未见姜氏笑得如此愉悦,眼角眉梢流淌着幸福舒心,即便姜氏唯一的女儿出嫁时都没见她这么笑过。

“一路珍重,到了北地记得给我来封书信报平安。”

“弟妹还记得我曾在燕京城头说过的话吗?”

李氏当然记得,当日姜氏指着下面攻城的叛军,说,我若身死,天下皆知。

这一刻李氏彻底放下同姜氏较量的心思,当年公公选择选中姜氏,并在故去前越过四个儿子将顾家底牌交给姜氏,是多么正确的选择啊。

姜氏就算保不了顾氏繁荣,却也不会让南阳顾氏蒙羞。

ps:姜氏也是我想写的一类女人,哎,每次看她都觉得心酸。

第三百六十三章 顾诚的婚事

李氏自以为自己同姜氏斗了半辈子,其实嫂子姜氏眼里就没她,只是逗着她玩玩。

斗和逗相差甚远。

鼻尖滚落两颗汗珠,李氏撂下茶盏,重申道:“我就是看不惯你!”

姜氏吹了吹茶杯里的茶叶,嫩绿的茶叶伸展开去,轻轻嗯了一声。

李氏起身向门口去,她就不该来送姜氏。

“弟妹。”

“干嘛。”

李氏的声音满满都是抱怨,偏偏因姜氏一句话停住脚步,姜氏的建议,她再不服气也得听。

“别把顾诚逼得太紧,也别轻视殷茹。”姜氏眸光似能看透未来一般,“戚翰林的次女温婉娴静,平和贤淑,是个有分寸的,弟妹不妨亲自去看看,手把手教她两年,家业足以托付给她。”

“戚翰林?”

李氏想了半天才还是想不到翰林院有这么个戚翰林,“他的官职是不是太……”

姜氏挑起眉梢,“高门嫁女,低门娶妇。以南阳顾氏如今的风管,以顾诚积累下的金银财富足以聘名门贵秀,弟妹别忘了顾诚不曾完全对殷氏忘情,名门贵秀的套路,殷茹摸得透透的,她一使坏,弟妹日子又该不好过了。何况弟妹也要为昕姐儿多多考虑,戚家小姐起码会是个很好的继母。”

“她是不是你给顾衍挑选的继室?”

“不是。”

李氏被姜氏理所当然的摇头鲠了一下,又听姜氏道:“她同衍儿不般配。”

同顾衍不合适,同顾诚合适?

她被这话生生的气乐了,她儿子比顾衍……哪里都差着好几条街。不甘心的哼了一声:“我记下了。”

李氏默默把戚翰林的次女列为儿媳妇第一人选,因为姜氏看人就没看走眼过!

起码比她看人的目光更精准。

当年殷茹进门时,姜氏就说过殷茹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安分,太过自私,姜氏同她用顾氏族规磨砺殷茹的性情,本是指望殷茹能把聪明用在正途。担负重任。

殷茹同萧越私奔不算。还留下一封斥责李氏虐待儿媳的书信,说李氏嫌弃她没给顾诚生儿子!

天地良心,李氏在殷茹产女后。还安慰她先开花,后结果来着。

昕姐儿一出生就是个漂亮的婴孩,粉雕玉琢跟个白玉团子似的,李氏稀罕得不行。只要殷茹和顾诚还年轻,身体没毛斌。孙子早点晚点有什么关系?

李氏当即把这封讨伐书似的书信扔到神色恍惚的顾诚脸上,责骂了他半天……现在再回忆这些往事,李氏不禁想倘若换成姜氏应该不会这么像自己那般失态。

她把顾诚交给姜氏,也许顾诚就不会荒唐颓废十多年了。

不行。顾诚可是她儿子。

儿子再糟心,她也不愿把顾诚给姜氏抚养。

李氏甩掉脑子里不如姜氏的念头,好奇的问道:“你打算选谁做顾衍的媳妇?”

一向平和的姜氏牙疼般抽了抽嘴角。李氏顿时心情顿时明亮不少,“摊上桃花泛滥的顾衍。嫂子只怕也很难,万万也不敢想萧宝儿竟然爱慕上顾衍。”

“没有萧宝儿,我也没机会打静北侯夫人一记耳光。”

姜氏对看热闹的李氏会心一击!

李氏被噎得说不出话,不得不承认姜氏完成她多年的梦想——当众掌掴不要脸的殷茹!

“该头疼的人不是我。”姜氏笑呵呵的说道:“殷茹再骄纵萧宝儿下去,弟妹没准会等到亲手报仇的机会。”

李氏眼睛一亮,手心又烫又痒,发狠道:“到时候我绝对比你打得用力,让她再也爬不起来!”

“弟妹的力气一向比我大。”

“……”

怎么听着这话不对味?

李氏琢磨是不是姜氏嘲讽自己只剩下蛮力?没有头脑?

“主子,宫里太后娘娘的赏赐送到了。”

姜氏起身去领赏赐,李氏眼里闪过羡慕,顺势同她告辞。

叩谢纪太后赏赐,姜氏送走内侍。

“祖母。”

顾明菲和顾明萱手挽手走过来,一人秀丽端庄,一人明艳活泼,挥洒正值花期少女的美好。

顾明萱有规矩许多,手捧礼盒,“请祖母把礼盒捎给六妹妹。”

她一双眸子婉转灵动,波光潋滟,很难让人拒绝。

“我带了不少的东西。”姜氏早已练出铁石心肠,无动于衷的说道:“没有地方放置礼盒,而且暖姐儿什么都不缺,你不必再费心准备礼物。”

“这是我一片心意。”

顾明萱略显委屈,姜氏看都没看她一眼,“心诚比礼物更重要。”

一句话堵得顾明萱哑口无言。

原本她想讨好姜氏,顺便求求姜氏在谢夫人面前多说她几句好话。

她从没想过随姜氏去北地。

因顾家风光无限,原本一直对联姻很冷漠的谢家突然积极不少,谢夫人频频登门拜访,探查顾氏小姐的品行,言谈间也说起谢珏可能不会尚主了。

这番说辞再次拨动顾明萱的想嫁谢珏的心思。

谢家把谢珏当做待价而沽的宝贝。

最有机会嫁给谢珏的顾明菀病逝了,顾明萱作为顾次辅的嫡亲侄女,比顾明菲更有优势。

顾明萱拉住姜氏的袖口,撒娇般轻轻摇晃,“孙女舍不得您,有些话只能同祖母说呢。”

姜氏越过顾明萱,看向沉默有点自卑的顾明菲,顾家的风光仿佛照耀不到她一般,她比以前显得更怯懦,长房没有支撑门楣的男子,所以得利最少。

就算得些好处,大夫人杨氏也都用在了庶子身上。

“大伯母已经给大姐姐瞧中了一户人家。”顾明萱眼睛笑弯成月芽儿,“等合了八字后就下更贴定亲呢。”

顾明菲眸子瞬间暗淡下来,双手不安的绞着帕子。

姜氏多问了一句,“给菲姐儿选了哪家?”

顾明萱心道坏了,顾明菲竟然引起祖母的同情心,软弱偏激的大姐姐今日同她来送祖母,是不是存着让祖母为她拒婚的心思?

“孙女只听大伯母提了一嘴,说是色色都好的高门显贵。大姐姐是大伯母唯一的嫡亲女儿,亏待谁,大伯母也不会亏待大姐姐的,祖母的行程都安排好了?您打算走哪条路去北地?”顾明萱尽量分散姜氏的注意力。

姜氏甩开顾明萱,抬高声音:“菲姐儿你说,给你定的哪户人家?”

第三百六十四章 强势拒绝

姜氏可以不管庶子顾征顾律,不理会顾明萱,她对顾明菲始终有几分善意。

她不愿看到菲姐儿被亲生母亲杨氏换取利益,还是为一个庶子!

姜氏被长媳杨氏的奇葩思路气得胃疼,真没见过牺牲嫡女偏帮庶子的亲生母亲。

庶子出色孝顺杨氏的话还勉强交代得过去。

杨氏把庶子养得文不成,武不就,身体孱弱,性情偏激,总觉得菲姐儿和杨氏对他的付出都是应当应分的。

似这样的庶孽落到姜氏手中,直接扔到庄子上自生自灭,省得留在身边碍眼。

“女孩子出阁是一辈子的大事。”姜氏见顾明菲依然低头沉默,帮她的心思淡了几分。

她自己立不起来,旁人能帮她一辈子吗?

“……祖母。”

在姜氏走出几步后。

顾明菲猛然抬头,出声道:“我不想……不想嫁给吏部侍郎的公子。”

顾明萱讶然道:“吏部侍郎何家吗?他们家大公子已经成亲了,嫡出的三公子和大姐姐年岁相当,听说三公子貌比潘安,颜如宋玉,又是在太夫人跟前养大的,得宠的不得了,年及弱冠已经是举人了,大姐姐嫁过去上有长嫂商量着打理庶务,下有小姑子一起说笑,这门婚事哪里不好?”

完全是说给姜氏听的。

姜氏略略皱眉,何家是豪门大户,门风尚可。没什么阴司消息传出,家中子弟也很齐心,似这般的高门大户难免会出几个纨绔公子,何三公子的品貌难免被夸大几分,应该不至于偏离太远,在冰媒口中,公子小姐都是天上有。地上无的。

杨氏想同何家联姻。也是看中何大人有可能升任吏部尚书,为庶子将来选官找个靠山。

说实话不是顾衍突然崛起,顾明暖被皇后收为义女。以何家的根基未必会看上遗腹子顾明菲。

顾明菲含泪道:“……我只知道他不好,祖母,别让我嫁给他。”

姜氏敏锐抓住重点,顾明菲很少出门。几乎没什么挚交好友,顾明萱明显在极力促成这门婚事。自然不会在顾明菲耳边说三道,“你先收了泪儿,从哪听说何三公子不好?”

“是……”顾明菲担心又内疚的看了一眼顾明萱,“一位故友写信告诉我的。何三公子不是良人。”

她已经认识到顾明萱想嫁谢珏了。

不愿为谢珏引得顾明萱不悦,坏了她们姐妹之情。

相比她没办法帮谢珏,五妹妹更适合嫁他。

“谢珏?!他想做什么?”

姜氏并非恼恨谢珏的好意。不喜谢珏同菲姐儿藕断丝连。

她到现在也想不通一向精明冷静的谢珏怎么在对待菲姐儿的事上显得优柔寡断,全无处理谢家败类的果敢。

谢珏可以关心顾明菲的终身大事。但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光明磊落,他难道不知同顾明菲说何三公子不是良人,会让顾明菲误会他依然关心爱慕于她?

而且顾明菲无力让杨氏改变主意,无法阻止自己的婚事。

顾明萱脸色僵硬一瞬,问道:“大姐姐同谢公子还有联系?”

“不是的,五妹妹,你听说解释……”顾明菲慌忙去拽顾明萱,越是着急越是说不出话,支支吾吾半晌,“不是五妹妹想的,谢公子只是看在以前的情分上怜悯我一点罢了。”

顾明萱漂亮的眸子闪过不屑,似笑非笑的说道:“以往的情分?”

姜氏涌起一股荒谬的感觉,望向顾明菲的目光深沉了几分,顾明菲慌乱的手脚都不晓得该怎么摆了,茫然无措,惹人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