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沈妱喜出望外,“不是说她要在外祖家住到年底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陆玥儿是庐陵父母官陆挚的千金,跟蒋蓁、沈妱的关系一向要好。

蒋蓁便道:“我也不明白,不过她家里管得严,寻常不好出门,这次赏花秦家必然不会漏了她们,咱们见面倒是便利!”

如此来看,这赏花会是非去不可了!

沈妱也高兴起来,面上的笑容还未绽开,却在听到蒋蓁的下一句话时微微一僵,“听说秦大人还请了端王殿下,今年怕是要比往年热闹许多!”

颐园里果然比往年热闹,除了往年常来的庐陵城附近的一些官宦人家,今年因为有端王在场,附近几个州郡有头脸的人都聚了个齐全,甚至连隔壁真定省的那位学政都携着夫人来了。

因颐园取清幽宁静之意,门口是一道朱色矮墙,幽静的小巷固然能隔开外面的喧哗纷扰,却也在这种时候显出了逼仄。

一溜的华贵车马沿着朱墙停下,能容人行过去的地方也就三四步宽。秦家的下人们往来迎接客人,除了端王、布政使这等位高权重的人走正门外,其他的男女客分别从不同的偏门进去。

到后来马车排到巷子口,不得已又开了园子的后门,将些地位不高的官员内眷引了过去。

沈妱是蹭着蒋家的车过去,蒋文英比秦雄的官位高半阶,且他是武川的布政使,故而蒋姨妈格外受优待,方一下车就被眼尖的婆子丫鬟迎着,缓步入内。

这回蒋姨妈出门,除了带上蒋蓁外,还带了长子蒋如昀之妻卫氏。

几个人到了花厅,正被一众贵妇们簇拥着的秦夫人见了,便起身迎过来,不免把蒋蓁好好夸了一遍,连带着沈妱都被表扬了几句“年少有志,出落的大方”之类的客气话。

这边厢坐着的都是妇人,姑娘们却都已经钻到海棠林子里去了,秦夫人便命秦家的大小姐秦霓招呼蒋蓁和沈妱。

秦霓虽然出身在武将之家,身上却没有半点勇武之气,生得柔婉轻盈,说话也细声细气的。秦雄身居高位,她也习惯了府里的迎送往来,待人客气周到、不露情绪,言语上甚少争锋出风头,没事时就沉默端坐着抿唇微笑,叫人瞧不出虚实。

反观她身后的秦霏,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秦霏是秦雄最宠爱的姨娘所出,秦雄虽然有四房姬妾,但除了秦夫人膝下的两子一女外,庶出的也就这位秦霏了。是以秦霏自打出生就格外受秦雄宠爱,处处跟秦霓一般优待,加上秦夫人放任纵容,渐渐养成了骄纵急躁的脾气,喜怒全都写在脸上,半点都藏不住。

譬如此时,她瞧着沈妱的眼神里就没多少善意。

沈妱晓得其中缘故,她和秦霏结过梁子,虽然如今渐渐淡了,心里的芥蒂却不可能消去。她也不去招惹这位骄矜的官家千金,和蒋蓁挽臂进了海棠林子。

秦霓本就是个沉默自持的人,加上和她俩差了两岁,没多少话题可说,随意点评了几句海棠花,便叫二人自便,她依旧回花厅去了。

蒋蓁和沈妱乐得逍遥,在人群里转了一圈,跟几位相熟的小姐妹打个招呼,不多会儿就找见了陆玥儿。

陆玥儿恰巧也见了她们,面上顿时露出喜色,丢下手里正把玩着的花枝,迎过来招呼道:“阿妱,蓁儿!”

三个人年纪相当,平常称呼也亲近,沈妱瞧见陆玥儿腕上的珊瑚手串,不由一笑道:“玥儿这趟收获不小啊,这珊瑚手串别是梅先生亲自做的吧?”

陆玥儿的舅舅梅先生是首饰上的名家,尤擅做各类珊瑚摆件、手串、钗簪,在这一带极有名气。他专程给外甥女做的东西自然不差,放到外头去买能到百两之数,手钏的做工质地格外精良,挺好辨认。

“一眼就能瞧出来,阿妱眼光还是这样好!”陆玥儿解下随身的绣袋,从里面取出一模一样的两串珊瑚手钏来,给蒋蓁和沈妱戴好,道:“舅舅新得了极好的珊瑚,我就缠着他做了同样的三串儿,咱们一人一串!本该备个锦盒装好了送给你们,不过这里拿盒子太显眼,我又等不得以后再送,只能这样装着了,你们别嫌弃。”

她噼里啪啦说了一长串,脸上喜气盈盈,那话唠的性子果然是半点都没改。

三个人感情向来亲厚,陆玥儿能请梅先生做一模一样的三个珊瑚手串,足见其心。

沈妱和蒋蓁当然明白她的情谊,蒋蓁却还是忍不住打趣道:“我听说梅先生寡言好静,被你闹了这大半年,居然没嫌弃你太吵了?”

“可见你孤陋寡闻,连爱屋及乌都没听过吗?”陆玥儿牵起蒋蓁的手,“我娘是舅舅唯一的妹妹,他疼都来不及呢,哪能嫌弃的。”

“嗯,能把自己比作乌鸦,玥儿果然是玥儿,非常人可比。”沈妱赞许的点头,被陆玥儿在腰间拧了一把。三个人笑作一团,寻个无人处说体己话。

不过毕竟是来人家的府上赴宴,三个人略转了转便又往众人齐聚的亭子去了。

这会儿人都已经到齐,莺莺燕燕的站在水边,其中也有不少是沈妱认识的,不免过去招呼一阵子。

秦霓姐妹俩招呼着众人用些点心果子,闲谈歇息,湖里的水榭上丝竹响起,十分惬意。

沈妱跟蒋蓁、陆玥儿形影不离,沿着湖岸慢慢走,一侧是水边丛生的迎春,另一侧则是花枝低垂的海棠。正说着话呢,却听后头秦霏叫道:“沈妱,你等等。”

回过头去,便见后面姑娘们三三两两的各自缓行,亭子周围的几个由秦霓招呼,秦霏则大步赶上来,面有不善。

“秦二姑娘有事?”沈妱驻足等她。

“我有话跟你说,你跟我来!”秦霏是二品大员的千金,对着沈妱的时候向来都颇有高傲之态,说话都带着点命令的语气。

沈妱听了自是不悦。

因为秦愈性格温和,一直都挺会照顾这位庶妹,秦霏从小就很依赖这位兄长,做什么事都要跟着秦愈。后来沈妱进了庐陵书院,跟秦愈混熟了之后,秦愈便也十分照顾沈妱,这让秦霏大为恼火,总觉得沈妱分走了她的宠爱,因此每回见了沈妱都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沈妱当然也明白,兄控嘛,只盼着秦愈对她一个人好,容不得别人来分享。

不过理解是一回事,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尤其想到最初秦霏为了秦愈而做的种种偏激事情,心头更是升腾起愤懑。

沈妱并不是万事都好性儿,往事姑且不提,如今秦霏这般语气听在耳中,哪能没有气,便冷淡道:“有话在这里说就是。”

“这里有旁人在,咱们去那边的山石底下!”秦霏不依。

“秦二姑娘要说的话难道见不得人吗?”沈妱哂笑,站在那里岿然不动。

“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秦霏大声道,脸涨得有些泛红,气哼哼的质问沈妱,“那个什么套印书的事情,是不是你让我二哥去做的?沈妱你可真是卑鄙,自己没资格见到端王殿下,就利用我二哥帮你举荐。二哥为了这件事,被爹爹狠狠训了一顿,你知不知道!”

“益之兄被训了?”沈妱大感意外。

秦霏瞪着她,眼里已然浮起了一层雾气,“这还能有假…”

“二妹!”秦霏的声音忽然被人打断,沈妱闻声回头,就见秦愈正大踏步的走过来,见着蒋蓁和陆玥儿的时候拱手致意,而后看向沈妱。

“阿妱,有人想见要你。”秦愈开口,语气中带着点歉意,“他已经等着了,你这就跟我过去吧?”

他没在旁人面前明说是谁,沈妱自然也不会发问,便以眼神询问蒋蓁和陆玥儿,见她俩都是抿唇微笑,甚为无奈。

旁边秦霏当然不肯让沈妱就这样走了,正想开口阻拦时,秦愈便道:“今日府中这么多客人,还不快去招呼。”他的辞色不算严厉,语气中却已没有了平常对待妹妹的温声纵容。

秦霏愈发觉得沈妱真是可恨极了,却又不敢违拗兄长,只好恨恨的一跺脚,扭身走了。

这头沈妱跟着秦愈行了几步,待离旁人远了些,便问道:“益之兄,刚才二姑娘说,令尊为了你向端王举荐套印书的事情,责备你了?”

“没有的事。”秦愈轻描淡写,见沈妱面露不信,便笑道:“父亲只说我做得着急了些,并不曾责备。”

他虽是这样说,沈妱却不敢当真。

“益之兄,其实…”

“就在前面的水榭,拐过那片花圃就到。”不等沈妱说完,秦愈便打断了她。

两个人相交已有数年,平时玩闹惯了,对彼此的性格也颇熟悉。秦愈很清楚沈妱想说什么,见她被打断后愤愤的瞪了过来,不由一笑,“我晓得分寸。端王殿下就在那里等着,他可不是好应付的,先别分神。”

…秦愈要带她去见的是端王殿下徐琰?沈妱果然不敢分神了。

第8章 约定

水榭一侧是荷塘,另一侧则是海棠林子。

这会儿嫣粉的海棠花开得正娇嫩,风一吹过,就有片片花瓣旋舞起来,是这座颐园风光最好的时候。秦愈将沈妱送到花圃后就止步在那里,看假山畔的睡鹤,眼神却不时的往水榭这边飘。

娇艳的海棠花枝里,沈妱一袭茶白色的对襟春衫,腰间宫绦飘然。下半身长裙及踝,料子倒也不算名贵,只是那颜色由茶白色渐渐转为柳黄色,中间绣工精致,到得裙角时,几乎与地上碧嫩的青草同色。

沈妱走路的时候虽算不上婀娜多姿,但挺背而行时,纤细的腰肢曲线却也十分悦目。

秦愈见惯了她穿书院的冠服,想着刚才她在水边回眸,瞧着那道倩影穿行在海棠间,目光就再难收回。

直到沈妱站在端王跟前行礼时秦愈才恍然惊觉。

这头沈妱行礼过了,徐琰便抬手道了声免礼。他身材颀长、英姿威仪,虽然身上没有任何能代表他王爷身份的物件,那隐然的威压却不容忽视。

水边风过撩起沈妱的发丝衣衫,徐琰瞥了一眼,道:“坐吧。”

水榭是为观景而设,一面是落地的门窗,另外三面通透,临水处都有朱色的鹅颈靠椅。景致都是很好的,若这会儿是蒋蓁或者陆玥儿在身边,沈妱当然会毫不客气的做下去,惬意的倚栏观景。

可惜身边是凶名在外的端王殿下。

沈妱没胆子让王爷站着她却舒舒服服的坐下,只好再度行礼道:“不知道王爷召民女过来,是为何事?”

“赏景,不行吗?”徐琰负手而立,并没回头。

…沈妱没回答,偷偷打量他的背影。

肩宽背阔,挺直如松,紫檀色的暗纹长衫平添气度,那双手虽不白皙,却是修长有力。明明是个富贵端稳的王爷,瞧这身板气势,战功赫赫、骁勇善战应是不虚,可怎么看都不像是传说里那个凶神恶煞、冷厉嗜杀的悍将啊。

“坐吧,不必拘束。”徐琰又开口了。

头一回推辞是客气自持,这会儿再不坐下可就是抗命了。沈妱却之不恭,便到旁边坐下了,只是姿势终究不像往常那般随意,她当然也没心情赏景,眼神落在徐琰身上,搞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徐琰虽没回头,眼角余光瞥见她的举止,唇角不由上翘。

碧绿的荷叶旁朱栏白衫,小姑娘姿容娇美、清丽灵动,那一袭春衫随风而动,耳边的翡翠滴珠微晃,斯人斯景,看着十分顺眼。

徐琰不由想起那天在庐陵书院看见她的时候,青白交织的冠服衬着娇美的脸庞,怀里的白狐狸温顺灵秀,浓荫之下阖目而睡的姑娘别有韵致。

看她后来和白狐狸说话的样子,应是十分喜爱。

徐琰的贴身侍卫顾安最近正好得了只小小的红狐狸无处安置,如果送给沈妱来养…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徐琰侧身也在鹅颈靠椅上坐下,问道:“郑训那里,沈先生去过没有?”

“书院的事务还没交接清楚,父亲打算过些天再去拜访郑老先生。”沈妱在外面的行走,言行举止有时对沈平影响不小,便客气描补道:“书院事务繁杂耽搁了两天,还请殿下见谅。”

她的客气话被徐琰全然忽视,却是问道:“据说沈先生与郑训相熟?”

“郑老先生于家父有半师之恩,家父十分敬重。”

“交情倒是不浅。”徐琰自言自语了一句,向沈妱道:“去郑家的时候叫我一声。”

“殿下也要去郑老先生那里吗?”沈妱问完了才发觉这话问得多余。不过端王殿下总理征书之事,只需要协调众位官员便好,像这样亲自去藏书之家的,着实叫她意外。

徐琰眉目一挑,问道:“难道沈姑娘觉得本王是个粗人,只会行军打仗,不适合去藏书楼?”

听出他语气中并无不悦,甚至有那么一点点开玩笑的意思,沈妱轻松了不少,笑道:“民女不敢。殿下战功赫赫、用兵如神,自是对兵法地形熟透,腹中所藏之书定非常人能比。”

徐琰难得的露出个笑容,道:“这事由你转告沈先生,别让他人知晓。”

别让他人知晓?沈妱敏感的绷起了神经。

那日分配给沈平拜访的藏书家并不少,也有比郑训更有名气的,可端王为何偏偏要挑郑训,还特意提醒不让别人知道呢?那个别人是指谁?无非是将他跟得最紧的蒋文英、秦雄、薛万荣等人罢了。

她忽然心思一动,最能和郑训扯上关系的就是薛万荣了,端王这次要亲自造访郑训,难道是知道了薛万荣仗势威逼,要谋夺郑家藏书的事情?

心中千百猜测一闪而过,说出口的却只有一个字——“好。”

两人沉默着坐了一会儿,徐琰的目光在海棠和荷塘之间游移,沈妱便专心看着荷花。她对颐园这片荷塘的记忆并不好,瞧着那水下欢快游动的红鲤,不由想起四年前“溺亡”的那只红狐狸。

那时候她和秦愈刚刚有些交情,也是在春日里,秦愈邀请书院的学子们来颐园玩,彼时的沈妱跟红狐狸几乎形影不离,来颐园时自然也抱了它出来散心。

那会儿沈妱对秦霏还没有戒心,听秦霏满脸艳羡的说那小狐狸有趣,想抱着玩一玩,自然放心的交给了她。

可是后来呢?

秦霏抱着红狐狸在湖边玩了一阵,等沈妱和秦愈回来时,红狐狸却浑身湿透,没有半点气息。

“它是掉进水里淹死的。”当时秦霏满面泪痕的蹲在红狐狸身边,如是说。

可沈妱心里明白,那只红狐狸会游水,平白无故的怎么可能溺亡?

那时候秦霏也才九岁啊,却能将戏演得那般逼真,天真而可怜的模样叫所有人都信了她。虽说秦霏一向喜怒皆形于色,但精心谋划之下能把戏做到那个程度,由不得沈妱不佩服。

沈妱的手指拨弄着荷叶,无意识的叹了口气。

虽然后来她也曾警戒过秦霏,但那只红狐狸,却是再也不会回来了。心中波澜一起,手上的力道就失了分寸,她握拳之间不慎撕下了一片叶子,微惊之下心思不由回笼,恰好听见徐琰问她,“你喜欢狐狸?”

“嗯?”沈妱显然不在状态。

徐琰见她出神,就打消了念头,又转头看风景去了。

沈妱觉得有点尴尬,扫一眼远处,秦愈还在花圃附近看那睡鹤,便起身道:“殿下的吩咐民女自会转告家父,若没有别的事,民女先告退了?”

“秦愈若问起,就说我们在谈套印书的事。”

“殿下放心,民女明白。”沈妱再行个礼,告辞出了水榭。走出两步忍不住回头想看看端王在做什么,却恰好跟他看过来的目光对了个正着,不知怎么的心里就是一跳,连忙加快脚步,匆匆走远了。

目送着她和秦愈离开,徐琰便招了招手,顾安便如同魅影般飘了出来,躬身道:“殿下,是秦霓,秦雄的长女。”

徐琰扫一眼隔水的亭台,道:“站了多久?”

“沈姑娘来了没多久她就过来了,一直躲在里面,直到沈姑娘离开。”

“就她一人?”

“属下已经确认过,连丫鬟都没带。”顾安十分确信,又道:“有人窥探留园,钟四发现后未敢擅动,要如何处置,还请王爷示下。”

“杀。”

顾安有点迟疑,“不用审问来处?”

“不必。还能是谁派来的。”徐琰冷笑一声,随即挥手叫顾安退下,他在水榭里坐了好一会儿才离开。

因端王所住的留园和沈府很近,消息传递起来也方便,沈平安顿好了书院的事情,三月廿二那天带着沈妱去郑训那里,经过留园时递了个话,等父女俩到了郑训家的时候,端王殿下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他今日显然是要掩藏身份,只穿了件平淡无奇的玄青色长衫,脚下一双黑靴,单论服饰,在这富庶的庐陵地界不算太起眼。不过毕竟是威名赫赫的虎将,那一身勇武还是遮掩不住的,负手往那里一站,自有一股威仪。

今日偏巧飘着细雨,淅淅沥沥的滴个不止,他并没有打伞,站在屋檐下避着雨丝,半边肩膀却已湿了。

沈平心思灵透,在沈妱给他转达了端王的话时就已猜得关窍,这时候也不去行重礼,收了伞交给仆童,走过去只是躬身一揖,徐琰也抱拳还礼。

郑训对沈平有半师之谊,也一向喜欢沈妱,听说他父女要俩过来,早早的就叫小童在门外迎着了。小童见得客至,便引着他们进了古朴的宅院,他并不识得徐琰,便举着伞要给沈平挡雨,被沈平拦下了。

这座园子沈妱父女俩常来,徐琰却还是头一次踏入。

园子并不算宽敞,甚至可说是逼仄,中间花木扶疏,青石甬道直通五间小小的屋子。屋子后头倒是有一座三层的小阁楼,上头的精致雕饰已经有了年头,颇有点年久失修的味道,在这等靡靡细雨中,更有凄清之感。

园子里空寂无人,除了那引路的小童,再无任何下人迎候,甬道两旁青苔杂草丛生,也无人打理。

徐琰皱了皱眉,道:“听说郑训藏书八万卷,想必家资不薄,怎么这里…冷落至此。”

沈平闻言,叹了口气。

第9章 小酌

因郑训这会儿尚在藏书楼内,小童引着几人入厅奉茶,沈平便自发担起了半个主人家的身份。

他招呼着徐琰坐下,抿一口茶,就着窗外的细雨说起了郑训的经历,“郑家原本也是富户…”

郑训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郑铎还是一位五品官员,在庐陵也是很有身份的人,祖上积累不薄,也有万贯家财。这位科举出生的文人酷嗜读书,将俸禄大多拿来买书,郑训受他影响,自小饱读诗书。

不过郑训生来傲骨,虽然腹中藏有万卷书籍,在跟着郑铎见识过官场的种种曲折后,便歇了入仕的念头,专心读书修身。

郑铎在世时,郑家好歹是官宦身份,每年里各处田产收成也极好,给郑训娶的妻室也颇贤良,日子颇为平顺。

后来郑铎过世,家里就只剩下了郑训夫妇和膝下的独子。

郑训性格怪癖、为人桀骜,除了对知己能客气相待,对瞧不顺眼的人从不会曲意奉承,相交的人并不多。自打郑铎过世,郑家更是门庭冷落,无人问津。后来郑训的独子因病而逝,郑夫人伤心之下,不过两年就憔悴消瘦,撒手人寰,郑家就只剩了郑训一人。

也是从那时开始,郑训渐渐变得孤傲沉默起来。

妻儿相继离开,书楼便成了他唯一的寄托。那时候郑家虽也有藏书,合起来也不过三五千之数,自从郑训把全副精力都投在了藏书上,书楼中藏书日益丰厚。

彼时郑训也才四十岁左右的年纪,每天到晚要么沉浸在书楼,要么流连于书肆,为了一本爱书,能豪掷千金。

到得如今,郑家祖上流传的田产都被他卖了个精光,全都换成了藏书,而世代居住的郑府也被拆了个七零八落,除了这座书楼和赖以藏身的五间小屋外,全都卖了。家里的仆从当然也走了个干净,除了这小童日常打理外,再无旁人在此。

如此耗资买书,短短七八年内,郑家的藏书便由七八千迅速涨到了六七万,而且其中多有珍本孤本,价值千金。

如今的郑家藏书巨富,那破旧书楼里藏着的书惹了不少人垂涎。

可郑训却是个钻在书眼儿里的老书虫,把家产变卖殆尽后已然没了守护这无价珍宝的能力,招来薛万荣的觊觎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当然,关于薛万荣的事情沈平提得比较隐晦。但端王殿下目光何等锐利,见惯了各种强取豪夺,自然也晓得郑家的藏书于薛万荣而言,就是一块摆在那里无人守护的肥肉。

两个人正说着话呢,郑训得了小童的禀报,已经进门来了。

他身上穿得简朴,一袭青布衣衫半新不旧,因为身边没有女人打理,衣衫上褶皱甚多。他的形容也颇憔悴,加上刚才在书楼里撒石灰时衣衫上沾了些,看着身甚为潦倒。

“沈老弟,小阿妱!”郑训脸上露出笑容,看了眼徐琰,疑惑道:“这位是?”

“这位是徐公子。”沈平连忙起身介绍,“京城来的,听说你这里藏了好书,想来看看。”

郑训似乎对此十分敏感,听说人家是奔着藏书而来,登时现出戒备之色,沈平只好笑道:“先生放心,徐公子为人光明磊落,确实只是想看看藏书。”旁边沈妱也印证一般点头,“这位可是良家子弟,仰慕先生藏书之名才来的,跟我一样,想在先生这里取经学习呢。”

郑训这才放心,道:“既然如此,徐公子就请坐吧。嗐,薛万荣那老东西不死心,我现在见着生人就怕。沈老弟别是来帮他做说客的吧?”

沈平早已习惯了他这直来直去的风格,便道:“小弟也是藏书的人,自然不会做这等为虎作伥之事。”

旁边徐琰便开口问道:“先生所说的薛万荣,就是这武川的学政?”

郑训多年不与外人来往应酬,肚子里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加上他被薛万荣逼得狠了,一肚子的怨愤,闻言便道:“可不就是那狗东西!”

“狗东西”二字从这个酷嗜藏书的文人口中吐出来,着实叫徐琰惊讶。

那小童奉上从外买来的果菜酒点,四个人便围桌而坐,就着酒菜闲谈。

沈妱跟着沈平来过这里不下数十次,且又视郑训为师,听他们谈及藏书的事情,自然洗耳恭听。

她是晚辈,便不时为三人添酒,外头雨声淅淅沥沥的渐渐大起来,打在院里芭蕉叶上的时候抑扬顿挫。

这样的天气里把酒说话,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沈平和郑训都是老书虫,一旦说起藏书上的事情来,那是能连着说上十天十夜的。

徐琰倒也有耐心,不时会抓住话头插问几句关于薛万荣的事情,郑训便也不隐瞒,将郑训从去年初开始的种种恶行都说了,愤然道:“那狗东西品行败坏,他也配拿到这些书?我就是一把火烧了,也不会给他!”

说起薛万荣威逼的事情来,哪怕是沈平也没能拿出什么好的对策。

在这武川省里,能拿住薛万荣的就只有蒋文英和秦雄二人,可这两人都是政客,才不会为了郑训这等升斗小民跟薛万荣过不去。何况薛万荣目下还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哪怕蒋文英在沈平的劝说下有那么点同情郑训的心思,也是没法发作的。

现实叫人无奈,两位老书虫各自猛喝两口酒,心头愤懑难平。

好在端王殿下就在这里,沈平便道:“阿妱,给郑先生和徐公子斟酒。”

这桌子并不大,四个人围坐,沈妱一抬手就可给徐琰倒酒。她在那精巧的木杯中注满了酒,偏头一看,便见徐琰脸色微红,眸光不似寻常清明,竟像是…有点醉意了?

不会吧!端王殿下的酒量这么浅吗?

那头沈平端起酒杯,“徐公子既然来拜访郑先生,自然也是爱书之人,这书楼的藏书可都是无价之宝,咱们人微言轻,扛不过薛万荣,还望徐公子能…出手相助。”

“薛万荣如此恶行,自然会有人处置。”徐琰毕竟见多识广,再难看的事情都见过,薛万荣这点嘴脸也属平常。而且他不像沈平那样对藏书有深厚的感情,语气里倒没什么愤懑的意思。

不过能得这位亲王的偏袒,沈平也放心了不少,仰头将酒饮尽。

这头徐琰饮了酒,脸上醉意更浓,沈妱看他目的达成,对两位老书虫所谈的购书、甄别、校勘之类的事也没那么有兴致了,便凑过去小声问道:“殿下要不要歇歇?”

徐琰扭头看了她一眼,醉中目光略显迟滞,反而带出几分认真的味道。

“这书楼里藏的都是珍本,你带我去看看?”

沈妱请示般看了郑训一眼,郑训也有了醉意,便道:“阿妱带他去看看,今日虽然下雨,最好还是别带明火进去。”

“先生放心!”沈妱保证。郑家的藏书楼虽然外人难得一进,她却跟着沈平去过不少次,当下便起身道:“徐公子请。”

外头的雨越下越大,那小童这会儿正在厨下煮茶,沈妱取了伞撑开,徐琰已经在檐下站着了。

他生得颀长英挺,沈妱才十四岁,身量还未长开,站在一起的时候也只到他的胸前。

沈妱把伞举高,那伞骨几乎要擦到徐琰的头顶,踮起脚尖也是没用,不由尴尬。端王低头看她一眼,顺手接过竹伞,将伞面刻意倾斜压低一些,道:“走吧。”

风从侧面吹来,雨丝斜入伞下,沾湿衣襟。

徐琰军旅之人,冒着暴雨行军的事都做过许多次,更别说这点雨了。不过他看了看身边的小姑娘,娇美玲珑的身子裹在锦缎里,在雨丝的寒意中有点瑟瑟。这是朵娇花啊,哪能禁得住风吹雨湿!心头一动,他迅速的身影一晃,已然换到了另一侧。

高大的身躯挡住斜吹的雨丝,沈妱诧异于他这忽然的举动,待明白过来时,心中砰然一动。

能做出这样细心的行为,她身边站着的当真是那位战功赫赫的荣宠亲王?

书楼离屋子不远,沈妱熟门熟路的带着徐琰走进去,因天气阴沉,里面光线甚为昏暗。一排排高大的木柜矗立,一层层的分成了许多个小格,格子都有小门,紧闭时能防止书籍沾灰。

脚下沾了雨水,沈妱踩进青石门槛时不由一滑,慌忙伸手去扶那门槛。徐琰出手如电,稳稳的扶住了她的胳膊。

他大概真的醉了,掌心炙热,握在沈妱的手臂上的时候,隔着轻薄的春衫能清晰察觉掌心的温度和手指紧握的力道。

沈妱仿佛被烫了般缩了缩手臂,站稳脚步后又觉得自己这反应有点过激,连忙平复着心头急跳,侧身让开,伸出手臂让道:“殿下请。”

第10章 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