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也没地方可躲,索性平心静气地退到侧旁,让出道来。

那人转过来时却停了脚。

看一看几步外身材容貌皆姣好的佳人,又看看她身旁放着的扫帚,一句笑语中,语调有些奇怪:“临川君还真是不负风流之名。”

作者有话要说:

o(*////▽////*)o 晚七点还有一更哈~么么哒~~

射杀

红衣浅怔,这话显是意指席临川府上连做杂役的婢子都生得貌美,算是赞了她一句,稍颔了首算作答谢。

聿郸复行几步,走到了她面前。仔仔细细端详一番,他添了笑意,抬手自她鬓边撩过,向后一探,顺手取了支簪子下来。

是支银簪,质地做工皆普通得有些粗糙,聿郸看得一哂,悠然道:“姑娘住在何处?”

…怎么这么问?

红衣黛眉一蹙,暗说这番邦真是“洒脱”,便是在二十一世纪,也鲜有刚见个面就问住处的。

她冷着脸未言,他又笑了一声:“别误会。我此番带来大夏的货物中有支银钗不错,与其苦等买家,不如赠给姑娘梳妆。”

这样有意套近乎的辞令,红衣在现代时就听过许多,手中有些权势或人脉的人,贪图她们这些急于谋得前程的女孩子的姿色,以价值不菲的礼品相赠也算是个常见的手段了。

向后退开半步,红衣的反应一如在现代时一般,毫无接受之意:“无功不受禄。”

聿郸稍一滞,旋即又笑道:“看姑娘面善,莫名觉得投缘,没有别的意思。”

“投缘”这话说出来,越来越像搭讪的言辞了。她更觉得不可多留,面色一白,匆匆一福:“告退了…”

而后不待聿郸再说什么就转身离去。薄唇紧抿着,对这样结束交谈多少有些怕——这毕竟不是在现代,她是府中仆婢,聿郸是贵客,差着阶层,难免害怕惹恼对方。

好在,聿郸并未多说什么。只在她走远之前稍追了两步,一伸手,将那钗子插回了她发髻上——她不收他的礼则罢,他总不能反过来拿走她的东西。

.

秋风簌簌而过,又一阵落叶飘零,各处都是这样。书房外草木多些,这一阵晚风后落下的树叶便也更多,小厮入内禀话时,脚下踩出一片脆响。

席临川听完禀话,原本只因谨慎而生的疑心转变为抑制不住的怒意。

居然这么早…

“小的看到红衣姑娘与那胡商在廊下交谈了片刻。”来禀事的小厮如实说着方才所见,“小的没敢跟得太紧,待她离开后前去查看,就捡到了这个。”

席临川睇了眼他呈上来的簪子,确是红衣所喜的样式。

他压制着惊怒阖了眼,握着簪子的手一紧:“知道了。”

那小厮一欠身,继而又道:“聿郸那边传了话来,问比试箭术的事…”

“明天。”他应得很快,而后,似乎再听不下去任何事,摆了摆手,“准备好便是,明日一早我去箭场。”

“诺。”小厮应下,会意地不再多言,施礼退出。

席临川心里乱极了。压抑已久的怒火无可遏制地向外窜着,在心里激荡得凛冽,带着嘲讽的声音,好像一巴掌打在了他的脸上。

他只是因为两国情势紧张,难免对聿郸不放心是以多了分小心而已。差了人悄悄跟着,却没想到,直接牵扯上了红衣。

他一直以为,即便那些事来得残酷,也终究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却没想到原来这么早就显现了苗头,竟是她入府不多日的时候,就已和这在赫契富甲一方的巨贾有了私交。

上一世时他是傻到了什么地步…

明明是在长阳城里那般受尽艳羡的人物,战功显赫,未及弱冠便已封侯。

死时却也只过了弱冠之年三载而已。他在病重时得知十分清楚地知道是身边之人叛了国、叛了他,听闻满朝文武因他病重而掀起的轩然大波,不甘之余,愧悔难言。

原来还是想得太轻巧。

原来早在他为将封侯之前,这隐患便已然埋下。他金戈铁马、尽享荣光的那几年里,这祸患一直伴在身边,他还无知无觉,到最后都以为她是后来才起的异心。

长久以来的认知被一朝击溃。席临川气息不稳地缓了又缓,只觉连手中银钗的浅淡光泽都能刺得心中不适。他猛一握拳,狠砸在案上,还是拦不住回忆如水般在眼前流过。

上一世时…他唯一喜欢过的人就是红衣,那“风流不羁”的名声,或多或少也是因她而起——宫中城中,皆知他这食邑过万的君侯始终没有娶妻,只待一房妾室极好。

但也偏是她,禁不住赫契人的再三诱惑,当了他们的眼线。

最后的那一战,虽则凶险却还是赢了,但凯旋而归后…

很多人凄惨死去。

瘟疫缠身,再好的医者也束手无策。一分分地感受着自己的身体一天比一天不济、眼睁睁地看着生命一点点地流逝掉,直至呼出最后一口气。

这些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将士们,没有死在敌军的利刃下,没有血溅沙场,却在归国后死得如此不甘,就是因为敌军先一步得知了军队正前往何处、先一步在扎营处的水源边,埋了病死的牛羊。

如此死去的人里,也包括他。

.

一夜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已到天明。

盥洗后吃了早膳,随意挑了柄弓,便往箭场去。

箭场在府中最北边,离他住的地方算不得近,在晨间清凉的秋风中散着步,心情倒是平复了些。

途中有不少仆婢结伴而行,见他前来纷纷见礼避让,显都是往箭场的方向去的。因他的性子所致,府中规矩比长阳城中许多深宅都松些,碰上比试之类的热闹事,下人们想看个热闹他也懒得管,全当助个兴。

聿郸先一步到了箭场,见他前来,双手相叠,行了个汉人的揖礼,“侍中大人。”

席临川听得称呼,微微一凛:“看来聿郸兄不是为私交来的。”

他说着接过长弓,搭了箭瞄向箭靶,又续一句:“若有公事,该换个地方谈。”

聿郸听言轻笑,话语悠悠:“有时候公私难以分得那么清楚。”

“聿郸兄有话直说。”席临川放了箭,一箭中靶,又搭了下一支箭。

他是有兴趣听一听聿郸会说什么的,上一世的这个时候,他也听说有个赫契富商费尽周折想要拜会他。彼时也同是战事将起,他一腔热血全投在保家卫国上,便未答应见他。

这一回,是因心知一切与上一世一样,多了些闲心,好奇起这位巨贾为何想见他来。又是重活一世,有心活出些不一样来,当听闻此事时就点头应了。

“比如…”聿郸略作沉吟,一顿,又说,“战事算得公事,但战火纷飞影响了在下的生意,就不算私事了么?”

席临川没有说话。

“这样的‘公事’没有人能逃开,何不先行制止?”聿郸挥手让旁人退下,走近两步,又道,“大将军是您的亲舅舅。在下打听了,大夏的皇帝陛下有意让大人随大将军一战——大人想一想,早些年两方交战之时,因战获罪的将领少么?一不小心便贬为庶人甚至斩首、一世英名尽毁,大人何必?”

“啪。”席临川又一箭放出,刺得远处的靶子一响。他稍睇了聿郸一眼,眼中蔑意不远,口吻亦带讥嘲,“阁下消息灵通,只是找错了人。于在下而言,若能换来家国永安,自己的命委实不算什么。”

“谁的命不是命呢?”聿郸循循善诱地继续说着,“便拿侍中大人您来说——若此战成名,而后一战再战,终有一日战死沙场,这阖府家眷下人如何?”

席临川神色一滞。

“干什么跟荣华富贵过不去?”聿郸观察着他的神色变化笑道,“大将军早年出身不济,战功显赫方得今日荣耀——但大人不同,您的舅舅是大将军、您的姨母是当今皇后,您何必为旁人拼命?”

席临川沉然未答,稍低头,又取了支箭,继续搭弓。

“府中泰半婢子都当得起一句‘如花美眷’。”聿郸的语气明快几分,带了些许笑侃之意。而后正了正色,续言又道,“可是大人…如今她们视你若神明,你若战死,她们又会念你多久?”

席临川陡然一阵恍惚。

好像迎头重击,把盘踞心头一夜的愤然重新激了出来。

他切齿未言,深吸一口气,不由自主地也向周围看去。目光很快便寻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容——她离得并不远,就在十几丈外的廊下倚柱而坐,离得远了些,看不清神色,却并不妨碍他一眼便识出那就是她。

“你若战死,她们又会念你多久?”

聿郸这句话与他而言犹如利箭穿心一样。

在头七之前,他的魂魄一直飘着,看到长阳城中一片哀伤,军中同样。

而后,他看到她出了府,没有带太多银钱,策马出城。

很快便有人来接应,一看装束便知是赫契人。他随她一直到了边关,却没有再跟下去——他看到了汗王的手令,纳她做了侧妃,这就够了。

他没能为百姓换来家国永安、让一众将士死不瞑目,断送这一切的人,却仍旧可以享半世荣华。

拜他所赐。

“…侍中大人?”聿郸察觉了他的神色异样,不解地唤了一声,席临川却没有理会。

席临川胸中闷得愈加厉害,似乎一直压抑着的凛然恨意与懊悔顷刻间再也抑制不住,如同洪水决堤般汹涌倾出,撞得一切清醒不再。

神思恍然,他猛然侧身、持弓、搭箭、放箭,动作快到聿郸尚未反应过来,便见红衣已然倒地。

聿郸大惊,连忙回头看去,廊下已然乱作一团。

人不少,却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出这般变故。神色各异地慌乱着,没有人敢擅自做主喊出一声“去请大夫”。

“大人您…”聿郸愕然看向他,他面色阴沉地静了一静,眼皮轻一颤,强自摒开油然而生的不忍,声音冷静:“是个做杂役的。”

言外之意:生死无妨。

作者有话要说:

o(*////▽////*)o 开坑三更结束!

明天开始更新时间为每晚七点!

一定准准哒!

#专注和新闻联播抢观众二十年#

疗伤

红衣再度睁开眼睛的时候,被暖黄色的光晕晃得神思恍惚。

眼帘上仿佛坠着千斤,费劲了力气都睁不开。身上也酸软得难受,喉中干得生疼,下意识地想撑起身倒水喝,却是刚刚一动,胸口便痛得连眼泪都激了出来。

她倒抽了一口冷气,疼痛中终于将眼睛睁了开来。四下看了看,房中没有别人。

手抚上疼痛不止的胸口,低眼一看,看到伤口处缠着的白练。隐隐约约透出血来,一片殷红。

她的目光在血色中渐渐冷了。

不知昏睡了多久,但昏睡之前的事情,她是完全记得的。天知道那席临川发什么疯,突然一箭射了过来,她毫无防备,胸口一阵剧痛,便重重向后栽了过去。

听到扶住自己的绿袖在惊吓中喊得声音都不对了,听到周围一片嘈杂。她想说话,身上的力气却一分分消失得很快,她张不开口,说不出一个字,只觉疼痛中自己的眉头蹙得松不开来,呼吸变得费力而虚弱。

极度的恐惧中,周围倏然一静。

她逐渐模糊的神思被这突如其来的安静激出两分清醒,好似有人走了过来,在几步外的地方停下,然后,她听到一句…

“死了就葬了吧。”

是席临川的声音。

没有那晚对她说话时的那么分明的厌恶与恨意,这句话听上去平平淡淡的,寻不到任何情绪。如此不在意人命的态度,随意得可怕。

门声轻响,红衣打断思绪望过去。

刚进了门来的绿袖一怔,遂即一阵惊喜:“醒了?!”

她手里端着一只檀木托盘,托盘中置着碗碟,显是来送饭的。

红衣便欲撑身坐起来,可还未使什么力,就被胸前的伤口疼出了一身冷汗。

“别自己动。”绿袖忙道。说着脚下走得快了些,将托盘搁到案上过来扶她,面上蕴着笑,说出的话很有些没心没肺,“足足睡了四天,我还道你醒不过来了,真是命大。”

红衣没有说话,接过她端来的粥碗在手里捧着,沉吟了好一会儿,问她:“绿袖…我当真没得罪过公子么?”

绿袖一愣。旋是摇头,叹息道:“真的没有,我还能骗你不成?这回…这回大概是一箭射偏了,也非针对你。”

“你信么?”她看向绿袖,多多少少觉得有些好笑,“说是‘射偏了’,你信么?我听到他随口就说‘死了就葬了吧’——如只是失手射偏,会冷漠到这个份上么?”

看到素不相识的人命悬一线都总要勉力救一救,对自己府上的人,无情到这个地步,简直就像是盼着她就此没命一样。

这几日显然也是没有找人来给她看伤的。止了血而已,这么重的伤口就在眼前,一点药味都嗅不到,端然是没用药。

这是让她自生自灭。

“红衣,我们在贱籍…”绿袖说了这样一句,咬一咬唇,劝得万分艰难,“命本就不在自己手里,你就…别再执著于这个了。公子不喜欢你,你日后便躲着他一些就是,攒一攒月钱,到了够给自己赎身的时候,让他放你走…”

红衣呼吸微窒,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书上所说的“封建时代,奴仆多没有人身自由”是什么意思。

.

这份因不平等待遇而生的愤然与莫名其妙遭受不平等待遇的迷茫,在醒来后的第二日转为了沁骨的恐惧。

大约是身子太弱又着了凉,从夜里开始,她咳嗽咳得越来越厉害,每一次咳嗽都会牵动伤口,疼得一夜未眠。

黎明破晓的时候,已是前所未有的虚弱。一呼一吸变得轻微,气若游丝地维持着,继而感觉胸中发闷,已然缺氧了。

这么咳下去不是个事。红衣不缺生活常识,很清楚感冒转成肺炎有多容易,因此丧命的都有。

古代没有抗生素,更拖不得。再不寻些药来,她当真就剩等死了。

竭力克制着咳嗽以免再触伤口,红衣咬牙忍到绿袖来,脱口便问:“绿袖…有药没有?”

一语说完便猛咳不停,潮红的面色也显不正常。绿袖当即慌了手脚,足下乱得不知该往何处走,原地踱了几步,几乎要哭出来:“你怎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公子吩咐了不管你,我…我没办法为你请郎中抓药…”

“我不能这么熬着…”贝齿咬得唇畔沁出一片腥甜,红衣强撑起身,拽过搁在榻边的衣服,颤抖着穿着。

“可是…能怎么办…”绿袖双眸泛红,无措地看着她,看上去甚至比她还无助些。

“他说不许管我,但没说不许我出门,对不对?”她急促地呼吸着,穿好了曲裾,又探手取过腰带系上。整个人混混沌沌,一手搭在矮几上、一手借了绿袖的力才终于站起来,在剧痛中一边咳嗽着一边掉着眼泪,狠狠一忍,才又道,“我自己去医馆。我…不能这么等死。”

明明浑身无力得发轻,脚下又走得并不算慢。自知身子有多虚弱,目下已是全凭意念坚持着,连扶着她的绿袖看得都胆战心惊,她却当真就这样坚持着一路穿过亭台楼阁、走到了大门处,没怎么再咳,更是一滴眼泪都没再掉。

在她们到门边和小厮打招呼前,紧阖的府门便已打开了。

二人俱一怔,抬头看过去,红衣心下感慨间唇角难忍一弧冷笑:“真是‘祸不单行’…”

刚跨入府门的人也是一怔。

短暂的意外之后,席临川的面色沉了下去,一步步地走近了,凝视着她问:“干什么去?”

红衣垂眸,沙哑的嗓音答了三个字:“去医馆。”

耳闻一声蔑笑,下一句话,明显不是对她说的了:“没你的事,回房去。”

“公子…”绿袖滞住,手上未松红衣,大着胆子乞求道,“红衣伤重病重,公子您…您给她条生路。”

“我没说不给她生路。”席临川的目光在绿袖面上一划,又回到红衣面上,“要去医馆就自己去,旁人不必陪着。”

就算再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红衣结合上下文也听得明白此处的“不必”就是“不许”。愈发分明地觉出席临川是有意刁难,还是生生把想问个清楚的心思挡了回去——现在去看病才是要紧的,与他争执费心费力,再者若惹恼了他,他当真不让她出门了可怎么办?

挣开绿袖的手,红衣看一看她,艰难地抿出一抹微笑,颔首道:“没事,我自己去。”

而后不再理会绿袖,更不去看席临川,伸手扶了一边的墙壁,一步步地继续往府门口走。

席临川淡看着她脚步挪得艰难,足下滞了一会儿,气息微缓,复又继续向府内走去。

.

自进了席府以来,红衣还没出过府门。根本不知医馆在何处,问了坊中武侯才得以寻到。

为她看病的郎中一见她的伤势与面色便吓了一跳,更因她一个女子独自前来而面显诧异。好在医治得仍尽心,让医女为她的伤口上了药,又开了内服的方子。留她在医馆中坐了许久,待得第一剂药煎好服下了,她才付了钱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