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谨言被赵暖玉一下次猜出了自己的心思,顿时觉得有几分气恼,只笑着道:“武将无军功不得晋升,我对念书考科举本就没什么兴趣,不过就是为了堵家里人的嘴而已,如今得了这样的机会,更要好好的出门看一看了。”

赵暖玉听萧谨言这么说,也点了点头道:“这样也好,我父亲兄长都在边关,冲锋陷阵的事情也轮不着你们,少不得让你赚一个便宜军功回来。”

萧谨言只哈哈笑道:“听你这么说,这打仗倒像是玩一样的了。”

“可不是,”赵暖玉笑着道:“我在边关住着的那会子,也时常偷跑去军营玩的,打仗的时候有先锋,有后援,像我父兄这样的,虽然也要冲锋陷阵,但是身边有亲兵保护,虽说刀剑无眼,要伤到,终究也是不容易的。若真像这京城里传言的一样,上战场打仗就得死人,哪里还有这大雍江山。”

赵暖玉前几句话还算像话,到后面就越发不像话了,萧谨言便笑着道:“要真如你说的这般简单,也就好了,我去边关这事情,我们家老太太还不知道,到时候她若是不放心,我可还真的要请你去府上开导开导她了。”

“老太太用不着我开导,从赵家出去的人,再没有一个是怕打仗的。”

赵暖玉说的不错,两天之后朝堂上果然就定下了以许国公为代表的和谈人选,不过此次虽然是和谈,但皇帝还是命令许国共调集五万兵马,支援赵将军,言下之意就是,谈不拢就打,没什么好多说的。

距离上一次和鞑子大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大雍早已经休养生息足够,虽然今年淮南一带又发了洪灾,但由于及早防备,并没有酿成大祸,所以国库银两仍很充足。

许国公才领了旨意,皇帝放了他回家整理行囊,钦定了五月初八这个黄道吉日亲率五万大军奔赴边关,与其说他是和谈总指挥,不如说是援军将领。事已至此,萧谨言要跟着国公爷一起去边关的事情也再不能瞒着赵老太太了。

不过事情倒是和赵暖玉猜测的一般,赵老太太听说萧谨言要去边关,心中虽然不舍,但是言辞上面却并没有说半句不准的话,只是忍不住多叮咛了他几句道:“俗话说上阵父子兵,你爹和你这样大的时候,也曾跟着你爷爷去过战场,如今到了你这辈上,我原以为我们国公府这杆枪是要生锈了,没想到你居然也是个有血性的,我当真是高兴的很那。”

孔氏听了这话,心里头难免就有些不痛快,当初让萧谨言考科举,也不是她一个人的注意,如今说的,倒好像是她耽误了萧谨言一样,“老太太瞧您说的,咱们国公府是行武之家,这国公的封号还是祖上的军功赚来的,我们做小辈的又如何会忘了呢。”

“忘不了就好,言哥儿将来是要袭爵的,出去跟着他父亲历练历练,有军功傍身,以后回朝中也可以挺直了腰板,总比那起子酸腐的文人要强一些。”赵老太太将门之女,从来对读书人就有偏见,说话也是这样。孔氏不由气得又翻了一个白眼。

第69章

不过孔氏这会子也确实没有什么心思跟赵老太太置气,这丈夫儿子都要上战场,最担心的人莫过于她了。虽然国公爷在孔氏跟前再三保证,一定会好好照顾萧谨言,奈何孔氏这颗慈母之心,还是一点儿也放不下来。

孔氏亲自到文澜院里头给萧谨言整理行囊,箱子排了一整排,孔氏又想起这几年萧谨言正长个子,又命针线房连夜做了几套稍微大号一点的中衣,深怕到时候萧谨言各自又长了,没有合适的中衣穿。

萧谨言看着自己大厅里头这十来口箱子,只抚着额头劝道:“母亲,我这是上阵杀敌去的,又不是要外放为官,这么多东西我哪里带的下,这军中的将领,少说也有十几二十个,若是人人都带上这么多的行李,那这五万士兵都用来搬行李只怕还不够呢!”

孔氏便数落道:“你当我不知道呢,你父亲自有你父亲的亲兵,你用他们就是了,那里还用得着其他人,你这一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给你多准备些东西,总是没错的。”

国公爷虽说这次未必能打得起来,但未雨绸缪总是对的,孔氏自然是天天要在家里上香,祈求边关打不起来的,可这些东西,她也一定要备齐的。

萧谨言只叹息道:“母亲还是回海棠院给父亲整理行装吧,如今兰姨娘怀着身孕,这些事情难道让父亲自己做吗?儿子这边多的是丫鬟服侍,她们不会少了什么的。”

孔氏听萧谨言这样说,也不好推脱,她和国公爷感情一直冷淡,如今好容易趁着兰姨娘怀孕的契机好了一些,这会儿国公爷又要出征,老天爷还当真是看不得他们夫妻和睦呢!孔氏叹了一口气,又嘱咐下头的丫鬟道:“一会儿你们帮世子爷整理好了东西,把箱子里的东西都归档记册,送到我那边让我看看,若是再缺什么东西,再添补上。”

上次阿秀想出来记录物品的办法很是不错,所以孔氏现在也都沿用这个法子,孔氏带着丫鬟离开,走到门口的时候,转过头来看着萧谨言道:“也不知道阿秀在恒王府过不过的习惯,过两日你就要启程了,不如明日把她接回来,你们也好见一面。”

孔氏倒不是想念阿秀了,只不过她心里觉得,如今能留住自己儿子的,也只有阿秀了,她虽然已经同意了让萧谨言去边关,但也不想放弃这最后的机会。

阿秀自从住在恒王府之后,吃穿用度都是王府姑娘的规制,王府的奴才对她也很是恭敬,虽然仍旧有几个心里有所怀疑的,但大多数人都能瞧出阿秀和明姨娘之间的相像之处,只这一点,也不知道按住了多少口舌。

“上回姨娘说我送给小王爷的荷包好看,阿秀绣了一方手帕,也不知道合不合姨娘的心意。”阿秀原本就是乖巧的人,又比别人多活了几岁,自然也知道明姨娘对她有所保留,她心里也知道这种保留是没有办法凭借一朝一夕就改变的,只能慢慢的在明姨娘面前尽心,让她少想一些罢了。

王府的丫鬟婆子不多,大家背地里议论什么,阿秀也都知道,她私下里自己也照过镜子,也发现自己的眼睛和鼻子长的和明姨娘很相似,至于别的地方,有人说是长得像恒王爷,可是恒王爷死了十多年了,这府上见过他的人也没几个,说出来的话有几句是能当真的呢?

方妈妈接过了阿秀递上来的帕子,送到了明姨娘的手上,阿秀绣的正是梅花的图案,那粉色的花瓣里头,夹杂着米黄色的花心,花心的头上用红线点缀着,看上去又秀气,又鲜亮,方妈妈只看了一眼,便笑着道:“哟,您瞧瞧,阿秀这绣梅花的手艺,倒是和你有些相仿呢!”

明姨娘只接了过来,垂着眸子看了一眼,果见阿秀这梅花的绣法和自己有些相似。这是苏绣的绣法,素来讲究写意雅致,和京城人的绣法不一样,在南方比较常见,在北方倒是少见的很。

明姨娘心里头便也起了一丝疑惑,只问道:“阿秀,你的绣花是谁教你的?”

说起来阿秀学绣花还是前世的事情,当时也没有特别让人教,不过就是请国公府针线房里的绣娘教了几天,其实说起来底子也是极差的。

“奴…”阿秀说了半个奴婢出来,一想到如今自己的身份和从前不一样了,便急忙改口道:“我是小时候和我家隔壁的阿婆学的,也没有学好,后来进了国公府,就向国公府里头的绣娘学了学。”

明姨娘见阿秀说的不过就是平常之事,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到也不太留心,只又问道:“你这个绣梅花的针法,又是谁教你的呢?”

阿秀只又瞧了一眼那帕子边角上的梅花,小声道:“这梅花的样子是我瞧见别的绣品上绣的,看着比现下好多绣娘绣出来的好看,所以就自己学了学。”其实这梅花的样子,是阿秀在自己那件百字嬉春图的斗篷上瞧见的,那个斗篷虽然绣的是百字嬉春的图案,但是在边角的地方点缀了不少梅花、桃花、杏花的样子,阿秀瞧着好看,就学了一些。

明姨娘只点头听阿秀说完,心里头也释怀了,这世上会这种针法的绣娘不计其数,不过就是南方多见些罢了,也许阿秀就是瞧见了南方某个绣娘绣出来的梅花,才会这么学的也未可知。明姨娘想通了这一层,越发自嘲起自己来了,只高高兴兴的收了阿秀的帕子。

一时间外头有小丫鬟进来回话,说是小王爷回来了。小郡王周显年幼失沽,对明姨娘相当孝顺,每日下朝之后,定然会来明姨娘的紫薇苑请安。明姨娘素来身子弱,如今有阿秀陪着她,周显也放心许多。

日子向了暖,门上厚重的门帘子就卸了下来,周显才进院子,就瞧见阿秀在房里头坐着呢,便笑着进去道:“国公府那边有人来传了话,说是明儿一早接了你回去瞧瞧,皇上定下了五月初八让国公爷出发,明儿正好是端午,你带些礼,回去瞧一瞧吧。”

明姨娘听了,便只开口吩咐方妈妈道:“妈妈,一会儿你开了库房,挑几样东西给小王爷过目,明儿让阿秀一起带回去。”

方妈妈应声出去,周显坐下来喝了一杯茶,瞧见明姨娘手里的新帕子,便知道是阿秀送的,他是个男子,素来对家务事也不关心,况且像他这样在庙里头都住过三年的人,如今在家里头有明姨娘处处照应着,已是觉得极好的,自然想不到有什么不周之处,便开口道:“阿秀,你做针线若是缺什么东西,只管跟身边的丫鬟说,我们王府这些年精简些,如今也没有针线房,主子丫鬟们的衣服都是请了外头针线房定做的,你若是觉得不好,也只跟丫鬟说,我们再寻好一些的针线房。”

王府虽然尊贵,但没落了这么长时间,比起兴盛了百年的国公府,反而就显的清苦了起来。周显是真心对阿秀好的,生怕她受了丁点的委屈,所以便一再的交代下来。

“家里的东西都是极好的,大哥不用担心,便是一些小东西,丫鬟婆子也都自己会做,我并不缺什么,姨娘都给我安排的妥妥当当的呢。”阿秀说着,眼神忍不住往明姨娘那边看了一眼,她知道明姨娘对自己有心结,说话做事便不自觉的有些小心翼翼了起来。也唯有这个时候,母女俩看着有些生疏。

这事情背地里王府的人也有理论,说明姨娘其实还是一个冷心肠的人,别看她辛辛苦苦寻了十年的闺女,这姑娘回来了,她却还是一副冷冷淡淡的样子,也有人说明姨娘性格就是如此,从来做不出热络的样子,瞧着阿秀和明姨娘这几分想象,也知道她们是亲母女了。

其实众人的议论也有对的,明姨娘也确实性子冷,即便是找到了亲闺女,欢天喜地的闹一通也是不可能的,顶多就是平日里会越加上心一些,不经意中也会多流露出几分欢喜而已。

“你刚刚下朝回来,只怕也累了吧,先去歇着吧。”明姨娘看着周显的眼神中,总多出几分依恋来,明眼人也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周显便站了起来,向明姨娘拱了拱手道:“姨娘好好休息,那我就先下去了。”

阿秀亲自送了周显到垂花门口,周显回过头,看着阿秀小小的面颊,很想伸手抹一把以示安抚,又想起两人并非亲生兄妹,便愣生生的止住了动作,只柔声道:“阿秀,只委屈你在王府多住些时日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只要谨言凯旋归来,定然会八抬大轿将你娶进国公府的。”

“小王爷,奴婢一点儿也不觉得委屈,奴婢能跟在明姨娘的跟前服侍明姨娘,是奴婢的福分。”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明姨娘对自己的态度有些冷淡,但阿秀对明姨娘却总有着一总说不出的感觉,总想着多服侍她一些,便觉得心里也舒坦了。

周显只笑了笑,终究还是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阿秀的发顶,宠溺道:“我已经上表让皇上立你为郡主了,以后在我跟前可不能再自称奴婢,在其他人面前,也要抬起头来,要做出恒王府郡主的做派来。”

阿秀只努力的点了点头,心里头却还是觉得,似乎对她来说,做个小丫鬟更容易些。

第70章

用过晚膳,方妈妈挑拣好了东西,拿着礼单送往阿秀的凝香院来。阿秀虽然原来只是一个拿不出手的丫鬟,但前世她做萧谨言通房的时候,也掌管过一段日子萧谨言外书房的事物,所以也见过不少世家往来见常见的礼品。阿秀打开礼单看了一眼,见虽然是寻常东西,到底有几样边上表着御赐的字迹,便知道这几样定然是意义非常的。

其实按照规矩,在国公府里头认回了恒王府的郡主,这也算是京城的大事了,就算是小郡王亲自登门道谢多送一些礼,那也算不得突兀。但这件事情萧谨言和周显都想着要低调处理,其原因阿秀自然清楚,只因为她这身份是假的,若是大张旗鼓的办了,被有心人看出些什么破绽来,到时候就弄巧成拙了,不如这样低调处理,等皇上的旨意下来,阿秀做了郡主,有了天家承认的身份,那些小人即便是想做些什么,只怕也没这么胆子了。

阿秀合上了礼单,问方妈妈:“这礼单明姨娘和小王爷都瞧过了吗?”

方妈妈原本以为阿秀看不明白,如今见她问起来一点儿也不显得生疏,便知道她是懂的,只开口道:“明姨娘瞧过了,添了一架五福临门的玻璃炕屏、御赐的官窑青花白地瓷梅瓶是小王爷添的,他说国公府二姑娘的院子里有一棵梅树,没准会用得着这一对瓶子。”

阿秀便想起来萧瑾璃玲珑院里头的那棵梅树来,听说是从赵家给迁回来的。阿秀只点了点头,小道:“既然明姨娘和小王爷都看过了,那定然是妥当的,明儿我就带过去。”

说话间丫鬟紫烟领了小王爷身边的陆妈妈进来,见方妈妈也在,两人互相见过了礼,这才开口道:“小王爷让我来说一声,明儿宫里头有端午家宴,皇上方才遣了人来传话,所以明儿不能陪着姑娘一起去国公府了,让姑娘路上小心。”

阿秀心里虽然有些惴惴不安,但是想起周显年纪轻轻要支撑起整个国公府,她如今虽然看着不过十一岁,其实却早已经长大,这样的架势应该也难不倒自己,况且她已经答应了萧谨言,要做一个称职的郡主,就必定要坚持下去。

一时间外头的小丫鬟送了衣服进来,是外头针线坊新送进来的,两位老妈妈和丫鬟一起服侍了阿秀穿戴整齐,陆妈妈看着阿秀,由衷赞叹道:“姑娘穿这一身衣服,当真是好看呢,越发和王爷相像了几分。”

那边方妈妈也笑着道:“我看着跟明姨娘更像一些,你瞧瞧这眼睛鼻子,和明姨娘简直就是一个磨子里刻出来的。”

陆妈妈只又笑了起来,数落方妈妈道:“你个老货,姑娘长的好的都像明姨娘行了吧?”

方妈妈便笑着更开怀了一些,一个劲的点头:“可不是呢!”

一时间阿秀也试穿过了衣服,几个大丫鬟留下来服侍她洗漱安寝,方妈妈和陆妈妈便一起出了凝香院。

陆妈妈在王府服侍的年岁长,又是瞧着明姨娘进府的,心里跟明镜似的,见了明姨娘对阿秀这般冷冷的态度,就觉得心里有些不对头。

“我说永禄家的,你有没有瞧出什么不对劲来?”

“什么不对劲?”方妈妈是个聪明人,听陆妈妈这个提起,心里自然也狐疑的想了起来,这几天王府那些下人嘴里说些什么,她又不是不知道,可她自己也想不明白了,当然不能跟着乱说。

“说起来明姨娘找了姑娘也有十年了,这好容易找到了,我怎么瞧着姨娘她似乎并不怎么高兴呢?”明姨娘原本性子就冷,喜怒哀乐也不常流露在脸上,若不是陆妈妈这样火眼晶晶的人,还不一定能瞧出这其中的不对劲来。

方妈妈却是看着明姨娘长大成人又嫁人的,她的性子她比谁都熟悉,就算别人瞧不出来,她难道也瞧不出来?况且之前她也确实因此时问过明姨娘,明姨娘的回答却是有些牵强的。

“不瞒您说,这事儿我也瞧出了几分,一早就私下里问过她了,她说许是因为盼得太久了,一时见了,反倒不知道该怎么亲近起来,所以未免就冷淡了些。”方妈妈是明姨娘的奶娘,自然护着明姨娘,又给她解释了几分。

陆妈妈听了,遍叹气道:“明姨娘也真是的,怎么还有这样一说,若是换了我,十几年没见的闺女回来了,那还不得可劲的疼呢,不过我瞧着姑娘到底是个孝顺的,似乎也并不在意。”

方妈妈便笑了起来:“我看着姑娘也懂事,明姨娘就是这样的性子,大抵她也明白几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各自回了自己的去处。阿秀这时候早已洗漱完毕,房里点着安神的瑞脑香,她半靠在床上,一时间倒是有些睡不着了。

丫鬟紫烟正在碧纱橱外的炕上铺被子,瞧见阿秀愣在那边,便猜测她也是为了最近王府里头的传言烦恼呢。紫烟是明姨娘跟前的大丫鬟,服侍了这么些年,对明姨娘的性情也了解,便开导起阿秀道:“姑娘早些睡吧,姨娘的性子就是这般冷冷的,她素来同什么人都热络不起来的,你也不必挂心。”

阿秀被紫烟说中了心事,便低下头,有些自怨自艾道:“也许姨娘不喜欢我,大抵是我做的还不够好。”

紫烟不明就里,便笑着道:“姑娘是姨娘的亲闺女,如何会不喜欢姑娘,只是这些年姨娘都是和小王爷一起相依为命的,如今姑娘回来了,只怕还有些不适应罢了,若是等姨娘适应了,定然会对姑娘和对小王爷一样的。”

紫烟将方才阿秀试过的衣服收拾好了放在箱笼里头,合上盖子转身道:“若是姨娘不喜欢姑娘,如何会为姑娘张罗这许多东西,这房里的摆设,姑娘的穿戴用器,每一样都是姨娘交代下来的。”

阿秀听资源说了这么多,又觉得不好意思了,自己原本就是冒牌货,明姨娘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不容易了,如今自己还胡思乱想起来,当真是不应该,她叹了一口气,翻身睡了过去。

第二日一早,用过早膳之后,阿秀便向明姨娘请了安,带着丫鬟婆子往国公府去了。

明姨娘不放心,非要让自己跟前的方妈妈跟着,阿秀也没有推辞。阿秀坐上了马车,抬着略显得有些笨重的脖子,想起头上戴着的这许多东西,合上眼深呼吸了一次。

国公府近日也是门庭若市,这是国公爷出征前最后一个节气,所以到府上庆贺的人不算少,但是国公爷向来低调处事,所以略略见了一下之后,并没有设宴款待。

阿秀是走的国公府正门边上的左角门进去的,那边有小路直接通往国公府的内院,平常亲戚们出入也多从这里。原本阿秀是想从仆妇出入的那个后角门进去的,但一想起自己如今的身份,还是在左角门挺了下来。国公府的下人听说恒王府的大姑娘来了,一时间还有些晕头转向,他在京城那么多年,也没听说过恒王府有姑娘。不过因为小郡王和萧谨言交好,恒王府的车架经常到国公府来,那看门的看了一眼那马车上头的规制,便知道这果真是恒王府的人来了。

丫鬟进去禀报的时候,一众人正都在赵老太太的荣安堂里头说话,听说恒王府的姑娘来了,赵老太太一时也还怔了一下,亏得孔氏提醒她道:“老太太您忘了,是阿秀啊,昨儿我特意让人去王府传话,让她今儿回来瞧瞧的,言哥儿过两日就要走了…”

孔氏的话没说完,赵老太太就像了起来,又听她提起了萧谨言,顿时心里头就全明白了。这会儿萧谨言正在外院和国公爷待客,并不在荣安堂里头,田氏听了这话,鼻腔里几不可闻的哼了一声。

“快去请她进来吧,如今却是不能再把她当小丫鬟看待了。”赵老太太瞧着孔氏脸上的笑意,心里也琢磨了起来。阿秀如今有了这一层身份,尊贵倒是尊贵了起来,可这十几年耽误下来,要想再从头做出一副大家闺秀的做派来,只怕也是难的,很多东西那不是有了一个身份,就都会跟着有的,比如长期的教养,习性…当然这些在赵老太太眼里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大问题的关键是,赵老太太也知道,萧谨言喜欢阿秀。

虽然心里也是有些不如意的,奈何孙子喜欢,儿媳妇看着也算满意,这次赵老太太倒是也觉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不过这阿秀的年纪,毕竟还是小了些,兴许大孙子也有等不及的时候,赵老太太自我安慰的想。

阿秀下了马车,坐上了国公府的轿子,轿子一路抬到了荣安堂的垂花门口,婆子们这才压了轿子,扶着阿秀出来,这里头有些人以前在国公府的时候还跟阿秀有些熟识,如今见了阿秀这般模样,都忍不住艳羡了起来,多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阿秀穿上了这样的衣服,竟就像从来都是一个大家闺秀的模样了。

第71章

阿秀虽然重活了一世,但是她做惯了丫鬟,向来恭顺乖巧,故意收敛锋芒,任谁瞧见了都是一副软软糯糯的模样。但如今身份不同,往日里故意隐藏起来的几分慧诘就表现了出来,一颦一笑中比从前便多出几分自信来。

出来迎她的是老太太身边的大丫鬟如意,乍一抬眼瞧见阿秀从轿子里下来,如意便愣怔了一下。若不是阿秀年纪小,容貌并未长开,这通身的气度只怕也不输自己二小姐。如意毕竟也是聪明人,只稍一闪神,就反应了过来,笑着迎上去:“如今到不知应当如何称呼了,暂且喊一声姑娘吧。”

若是皇帝下了册封郡主的诏书,只怕国公府上早就传遍了,如今并没有听见什么消息,大抵就是诏书未下。皇家的亲缘,若是没有皇帝的诏书,也是不能随便乱认的,如今虽然恒王府的人是认了,到底外面的人家是不敢造次的,所以如意只喊阿秀一声姑娘,便是最贴切的称呼了。

阿秀朝着如意微微一笑,免了她的礼,跟着她一起往里头走,外面候着其他人院子里的丫鬟,阿秀瞧着并没有文澜院的丫鬟在,只怕萧谨言这会子应该不在里面。

阿秀稍稍觉得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这样的日子若是萧谨言还在内宅里头厮混,反倒让人不放心起来。阿秀想通了这一点,心里便也豁然了,萧谨言肯为了自己上进,这是她莫大的福分。

门口的帘子一闪,如意引着阿秀进去了,果然赵老太太的房里很是热闹,孔氏、田氏、萧瑾璃、还有二房的一对双胞胎都在。赵老太太原本没怎么在意,还在同身边的田氏说话,只略抬头看了阿秀一眼,便觉得眼前一亮,竟好似从来没见过她一样,只忘了和田氏说到哪里,抬头细细打量着阿秀道:“这…”

孔氏也觉得阿秀今日打扮的大方得体,尤其不失王府郡主的做派,脸上的笑便越发深了些,只开口道:“老太太,这就是阿秀啊,您瞧瞧,恒王府的明姨娘可真会调教人,这才几日不见,比起离开国公府的时候,简直就是大变样了。”

赵老太太此时也已经认清了阿秀,眯着眉毛瞧了半天,只点点头道:“这番一打扮,倒是真的和恒王有几分相似了。”在场的人也就赵老太太见过恒王多一些,其他人对恒王并不熟悉,孔氏以前倒是见过恒王,但是她一个妇道人家,如何也不会盯着男人的脸看,故而她也不大记得恒王长什么样子,但是既然老太太都这么说,想来也是像的。

“如今找回了阿秀,想必王爷的在天之灵也安慰了,小郡王也好有个伴了。”孔氏早已经把阿秀当成了自家儿媳妇看,说话间都带着几分宠溺,再回头扫二房那一对双胞胎的时候,也觉得面上有光。萧瑾璃虽然是孔氏嫡出的姑娘,容貌上却是比那对双胞胎稍稍差了一点,以至于最近她们回了京城,赵老太太被她们哄得团团转。

萧瑾璃才不会因为这个生气,但是作为母亲的孔氏,却咽不下这口气,示意近日阿秀一出场,在气势上就压倒了她们两人,让孔氏觉得很有面子。

阿秀跟房里的众人见过礼之后,赵老太太亲自请她坐下,小丫鬟送上了茶,赵老太太道:“这是二太太从南边带过来的大红袍,比别的茶柔和些,我吃着还觉得不错,你也尝尝。”

赵老太太不是一个对吃穿用度很挑剔的人,有好东西也乐意跟人分享,所以但凡她有些好东西,也总是留不住,谁见了好就拿一些走,她也不甚在意。

阿秀稍稍抿了一口茶,茶确实是好茶,但是却不是最正宗的大红袍。前两日她在王府书房给周显整理书房的时候,清霜便沏了一杯宫里皇后娘娘御赐的大红袍给阿秀喝,那口味才真正叫香,就连茶杯盖子上,都沾着茶香。

“可不是,这是福建布政司送给父亲的,他说去年大红袍产量极少,除了进贡入宫的之外,总共就得了那么一点,若不是念着同我父亲的同窗之谊,只怕还没有呢!”萧瑾珊笑着对赵老太太说道。

那边萧瑾珍就跟着道:“父亲又舍不得吃,非要母亲带回来给老太太喝,谁知老太太最是大气,从不藏着掖着,连带着我们也有福了,这样的好茶,也只有老太太才能喝出滋味来。”

阿秀原先听了萧瑾珊的话,便觉得那福建布政司和二老爷之间的同窗之谊有些廉价,如今听萧瑾珍这么说,是傻子也能听出萧瑾珍这话里头的意思,无非就是这茶给自己吃是浪费了,反正她也品不出茶的好坏云云。

阿秀合上了盖碗,动作优雅的将茶盏放在一旁的茶几上,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小声道:“果真是好茶呢,比前两日在王府喝到的皇后娘娘御赐的大红袍也差不了多少,可见二老爷当真孝顺老太太。”

孔氏一听这话,眉梢顿时就往上挑了挑,强忍着笑道:“倒是忘了,如今你住在王府,吃用自然和以前不同,皇后娘娘又是小王爷的亲姨母,时时赏赐些东西也是有的。”

阿秀便谦和道:“皇上和皇后都心疼兄长这几年在紫卢寺受的苦,吃穿用度,五一不是从宫里送出来的,兄长又心疼我这些年在外头流落,示意又处处关怀备至。”

阿秀原本不是喜欢搬弄是非的人,但是上次田氏那颐指气使的模样她还记在心里头,她虽然不是一个记仇的人,也没说要逮着这件事情不放,可稍微让她心里不痛快一些,也是好的。况且近日的事情,原本就是那对双胞胎的先跳起来的。

“我瞧你这样子,应当也是过的不错的,只是我再没有想到,你是这样的有福之人。”赵老太太扫过田氏,见田氏脸上尴尬,便知道阿秀这几句看起来无关痛痒的话早已经戳到了她的痛处,况且那日的事情还闹到了她跟前,如今阿秀不过只是说两句,并未对田氏如何,赵老太太也不想多管。

此时萧瑾珍姐妹却早已经涨红了脸颊,话都说不出来几句,房里头正略显尴尬,孔氏身边的王妈妈进来回话道:“王府送来的礼物都已经抬了进来,奴婢这边是先入库呢,还是先放着,一会儿太太给各方各院分下去?”

孔氏脸上便越发得意了起来,只开口道:“先入库吧,这些礼也不能白收着,少不得礼尚往来,等登记齐全了,再分下去也是一样的。”王妈妈听孔氏吩咐完,上前两步将手里的礼单递给了孔氏身边的大丫鬟春桃,春桃只瞄了一眼,脸上便稍稍显出一些惊讶来,讲礼单递到了孔氏的手中。

孔氏翻看了一眼,脸上先是喜色,渐渐又愁了起来,这不过就是一趟随常的走动,恒王府送来这么多东西,倒是让她不知如何是好了。

孔氏想了想,只扭过身子,将手里的礼单递给了赵老太太。赵老太太略看了一眼,便开口道:“你人过来就好了,这些东西也太过贵重了,好写御赐的东西,我们怎么敢要呢!”

阿秀便笑着道:“兄长说,原本是要亲自登门道谢的,只是近日宫中有家宴,所以不便前来,这些东西也并非什么贵重之物,还请老太太收下吧。”

赵老太太听阿秀这么说,也明白了,虽然诏书未下,但是恒王府认阿秀只怕是认定了,这么多的谢礼都送过来了,这事情只怕是铁板钉钉一样,不容改变了。

赵老太太又扫了一眼礼单,笑道:“这官窑青花白地瓷梅瓶可是好东西,听说是先帝手里的时候命制造局做的,那一批釉上的不好,总共也就得了十对,咱们老爷书房里也只有一个。”

双胞胎姐妹听到这个,眼光早已经闪了起来,恨不得立时就开口把那东西要了过来,阿秀只略略抬了抬眼皮,扭头朝着萧瑾璃道:“兄长说璃姐姐的玲珑院里头种着一株老梅树,等入了冬,正好拿那梅花配这瓶子,最好不过,所以就特意添上了这两件。”

赵老太太眉峰一闪,心中忽然就有了个念想,周显一出家就是三年,大家险些忘了他如今的年纪,他只比萧谨言大两岁,如今已是弱冠之龄,只怕过不了多久,皇后娘娘也要为他张罗婚事了。只是,萧瑾璃心里一心念着赵小将军,如今小王爷对她如此关照,也不知道是道理?

孔氏瞧见赵老太太忽然闪烁的眼光,似乎也一下子开窍了一样,她以前从没考虑过周显,那是因为恒王府是京城权贵中的异类,可如今细细想一想,周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皇帝的子侄一辈人本就不多,向周显这样上进的又少,且那几年受的苦,足以让皇帝对他有几分愧疚,只怕日后必定能得重用。

孔氏想明白了这一点,眉梢的笑意就越发放大了。

第72章

阿秀见着萧谨言,已过了午时二刻。原先萧谨言都是在孔氏这边用午膳的,这几日跟随着国公爷在外面处理事务,便在外院用了。萧谨言一早就听说阿秀来了,奈何外面往来客人繁多,国公爷临行前又有很多事情交代,所以萧谨言一时没抽到空闲往内院跑。直到用过了午膳,国公爷有午后小憩的习惯,便放了萧谨言回去,嘱咐他也略略休息一会儿。

萧谨言哪里有心思休息,一溜烟就往孔氏的房里跑了去。孔氏刚用过午膳,这会儿也是有些困了,阿秀原本和海棠院的人熟识,孔氏也就让她在外头厅里坐着,自己往房里歇中觉了。

几个大丫鬟本就和阿秀交好,见阿秀穿着绫罗绸缎,梳着好看的发型,头上一整套的赤金红宝石头面熠熠生辉,没得都快闪瞎了人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