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孟昭帝直接吩咐刘利达,打算亲自询问孟夏关于西北某县之事。

如果是真的话,那么孟朗这孩子倒是立了一大功。

这么些年以来,他可是费了不少的力气在治水之上,负责的大臣换了一批又一批,银子砸了不知多少,却是成效全无。

有这样的治水能人却不被朝廷所知倒也并不奇怪,朝廷上上下下那是老大一盘棋,各处利益牵扯太多,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小九九,怕没谁愿意看到那么一个毫无背景的小官出人头地占尽风头,。

将那些重臣比下去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更是看似简单的人员任免之上所牵涉到的复杂而巨大的利益链。

孟昭帝最痛心的并不是其他,而是偌大个朝廷,那么多有才的重臣,却越来越偏离着为人臣者真正的初心。

或许,如今的朝堂也是时候到了引进些新鲜的血液,弥补弥补这种氛围下所缺失的锐利与本心。

一旁的孟夏神情依就,然心底却是掀起了一阵不小波澜。

她什么都没再说也没再问,但却已然看明白了父皇的心思。

今日倒真是个不错的日子呀,不论是对她,还是对三皇兄。

原本,这一切本就是在她的计划之间,却并不曾想到时机这么快就出现,而且一切都这般自然,仿佛冥冥之中有什么东西牵引着一般。

娘亲还在的时候,她从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变成一个步步算计之人,这种“险恶阴险”的感觉,似乎还不错。

至少,不论身处何时何地,她都可以主动掌握着真正的自己。

宫里头的风,向来最无处可躲。

没过多久,孟昭帝准许九公主孟夏替其代读奏折一事便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

这些日子来,孟夏的越来越受皇上宠爱,真真叫不少人都红了眼。

就连蒋皇后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好在她并没有亲生的公主,这一点上倒也不存在太过直接的对比。

不过,不管出于哪一方面的原因,蒋皇后也不好再如从前一般对孟夏那般忽略。

这一日,蒋皇后特意让人将孟夏给叫到了德纯宫。

  第六十二章 敲打

蒋皇后气度雍容华贵,尽显成熟女子的独特风韵。

她像模像样的亲自询问着孟夏最近的饮食起居,方方面面细致不已。

这样的对待,与着从前当真是有了天壤之别。

或许连蒋皇后自己也不曾想到,一个十来年几乎连正面都没瞧过两眼的无名公主,如今会已经让皇上如此宠爱上心。

直到这些套话都说得差不多后,蒋皇后这才真正提及了些实在的话题。

“阿夏,母后听说如今你父皇隔两天便让你去怀德殿帮他读奏折,既然这是你父皇的旨意,母后本不应该多说什么,不过你年纪还小,有些事情母后必须得提醒你一下才行。”

喝了一口茶后,蒋皇后继续说着话,对孟夏的态度越发和蔼。

算起来,她还是头一回如此之近的看着孟夏,细细看过后却发现这九公主眉宇之间的那种英气还真是与皇上很是想象。

难怪皇上对这丫头颇为不同,想来除了这丫头读了些书、写得一笔好字会讨皇上喜欢外,这一点也是原因之一吧。

“能得母后提点是阿夏的福气,阿夏自是洗耳恭听,还请母后赐教。”

孟夏亦是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蒋皇后。

论相貌,蒋氏远不及宁母妃,甚至于连刘贵妃都不如,但掌后宫生杀大权的一国之母,相貌这种东西恰恰是最不重要的。

身为后宫之主,这么多年看似贤惠大度,将整个后宫管得井井有条,可实际上,越是这样的人其心智与手腕便越是深不可见。

“你聪明懂事,不然你父皇也不可能对你如此喜爱,但奏折内容涉及到了朝政之事,本不该你沾染。”

蒋皇后依就和气,从头到尾挂着十分一致的微笑:“哪怕你父皇给了你这样的特权,让你替他读奏折,但你也当知分寸,懂规矩。奏折里头不论写了些什么,读过之后就得忘掉,不论对谁都一样,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你心里头必须得有数。”

“母后的话言之有理,请母后放心,阿夏定当谨记于心。”孟夏闻言,自是领话。

蒋皇后这通话本也正常,特别是衬着她皇宫之主的身份,提醒皇女本属正常,也是她的职责所在。

见孟夏态度挺不错的,蒋氏点了点头,夸了一句:“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看着就让人觉得喜欢。”

气氛看着不错,又说道了几句无关紧要的套话之后,蒋皇后也没再多留人,示意宫人将孟夏送了出去,让其回了。

“娘娘,您就这般让她走了?”一旁的嬷嬷见状,小声说道:“这九公主最近也太受皇上宠爱了,一次又一次的特权都落到她身上没完没了,再不好好敲打一下怕是尾巴都得翘到天上去不可。”

“敲打?”

蒋皇后不在意地笑着,语气意味难明:“刘氏倒是早早就动手敲打了,可结果反倒是被皇上给敲打得狼狈不堪,不是吗?”

带着几分慵懒,蒋皇后直接摇了摇头:“皇上现在对这丫头宠着呢,本宫没事找事敲打她做什么。”

“可是娘娘,九公主跟宁贵妃三皇子是一边的,如今她越来越受皇上宠爱,往后难保不会对咱们太子殿下形成威胁,依老奴看,不如早早…”

嬷嬷的话还没说完,蒋皇后便抬了抬手将其打断:“就算她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公主,如今充其量最多给宁氏母子在皇上那儿说几句好话罢了。本宫就算出手,那也得直接冲着三皇子才有用,区区一个公主,还不够那资格。”

“那您的意思是,这九公主咱们就不必理会,听之任之了?”

理是主子所说的那个理,但嬷嬷心里头还是对孟夏不放心,总觉得做点什么才好。

蒋皇后自是明白嬷嬷的意思,若有所思地笑道:“若是这丫头识趣点不给本宫惹什么事,本宫自然没那必要刻意为难她。毕竟她也管本宫叫一声母后,再养个几年,到了年纪给指门婚事便嫁出去了,何必节外生枝去触皇上的霉头?当然,她能不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活到本宫指嫁的那天,前提条件还是得看她在这宫里得罪的人肯不肯放过她了。”

“娘娘英明!”这通话一出,嬷嬷心领神会,下意识的拍着马屁,一张老脸笑成了一朵菊花。

是呀,听话不惹事还好说,敢暗中给娘娘和太子爷使什么绊子,以皇后的手段还不是随时都能捏死她?

更何况,刘贵妃肯定不会对孟夏善罢干休!

这些人爱怎么折腾就由着她们去折腾,宫中这些人相互争斗、相互牵制,对皇后来讲反倒更好!

德纯宫内主仆之间的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德纯宫外,孟夏在不远处却是碰上了刚好迎面而来的六皇子孟泰。

看到孟夏,孟泰一把将身旁那些闲杂人等全都赶远些呆着。

清场之后,他赶忙问道:“九皇妹,你上次给我圈的那些内容能不能再缩减一下呀?你也知道六皇兄不是读书的料,让我记那么多东西,这难度还是太大了点。”

“六皇兄,我让你记的那些内容还不到太傅们所要求的一成,全都是重点中的重点,还缩减的话实在不行了。”

孟夏说道:“再说,这跟你是不是读书的料没什么关系,全是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多花些功夫记下就成,我不是还教了你一个速记的方法吗,难道不好用?”

“那倒不是。”孟泰无精打采地说道:“你那速记方法挺好用的,我就是觉得不保险呀,万一我花了老大的功夫最后太傅们出的题压根就不是这些,那可如何是好?”

“这个你只管放心,我翻看过以往几年所有的试卷,才总结出这些必考题。有些分难度大涉及的内容太广,咱们舍了不可惜,但这些是确保你及格的基础,却不能再偷工减料。”

孟夏见状,只得又稍微解释了一番:“还有那几篇不同题型的文章范本,你也得记下,切不可偷懒。因为每一个范本可兼顾七八个不同题型的文章,到时只需稍加修改成对应的套路便可确保你写出的文章符合最低标准要求。”

  第六十三章 一伙的

一通话已是尽情尽理。

最后,孟夏鼓励道:“六皇兄,其实这些东西当真不多,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记下来。既然你选择相信我,那咱们就不能半途而废。更何况,我觉得六皇兄其实是个很聪明的人,连可以灵活行动的小木艺你都能凭一已之力做得那么精妙,真下定了决心,死记硬背这么些题又怎么可能难得到你?”

听到孟夏夸赞他的小木艺,向来懒散的孟泰顿时跟变了个人似的,一双眼睛精亮精亮。

“你真觉得我做的小木艺有那么好?”他下意识地说道:“可母后他们都说我不务正业,成天摆弄些小孩子玩的东西,太傅们也说我玩物丧志,成天只会胡闹…”

“人各有所长,他们并不是觉得你做的那些东西不好,只是以你的身份希望你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罢了。”

孟夏倒是真心建议道:“其实,我倒是觉得六皇兄在那方面有着极为难得的天赋,本是好事。只要日后你稍微分出一点点精力到学业上,让学业基本能跟上不至于太差,我想不论是父皇母后或者是太傅们,日后对你喜欢做的事情也都会包容接受一些。”

这话,倒是让孟泰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一直以来,他心里都憋着一股子气不知如何疏通出来,今日听到孟夏这番话让他茅塞顿开。

“啧啧,没想到,这宫里上上下下最了解我的竟然会是九皇妹你!”

片刻之后,孟泰回过了神,笑着朝孟夏说着:“好吧,九皇妹为我都费了这么多心了,我当然不能再偷那个懒了。”

他再次恢复以往散漫的模样,不过,这话却并无半点玩笑之意。

这么多年以来,压根就没人觉得他做的是什么正经事,对他的印象无非就是胡闹二字。

可刚才,他是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孟夏言辞里头找心底里对他兴趣爱好的肯定,对于他的一种认可!

“六皇兄能这般想,我便放心了。”孟夏见状,微微一笑却也不再多言:“没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

“好,你先走吧,我就不送你了。”孟泰挥了挥手,正准备离去之际却是突然后知后觉的想到了些什么:“等等、等等…”

他这会才意识到,孟夏先前是从自己母后宫中出来,因此连忙问道:“对了,母后刚才找你都说了些什么?”

“就是些平常话,也没什么特别的,怎么啦?”孟夏反问,不知道孟泰为何突然提到这个。

“没什么,其实你那么聪明我也没必要瞎操心。”

孟泰笑道:“不过,好歹现在咱们也算是一伙的,对咱们这母后,六皇兄多少还是比你了解些。正你记住了,不管她跟你说些什么,夸你的你听听就行别太当真,批评你的那可就得千万注意了。”

“多谢六皇兄指点,我记下了。”

孟夏听到“一伙”这样的说辞,不由得笑了起来。

再见其对蒋皇后一语中的的评议,果然是知母莫于子了!

“行啦,我现在就去背你圈出的那些倒霉东西,等我这次及格了,看谁还敢笑话我只知道摆弄没用的木头玩艺!”

孟泰哼哼着,一脸豁出去拼了的模样,随意的朝孟夏摆了摆手,就些扬长而去。

看着孟泰离去的身影,孟夏不由得暗自感慨,她这六皇兄哪里有外人说道的那般不堪呀!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转眼很快便要到上书房月末考试的日子。

太傅们近来觉得最为异常的地方并不是上书房中唯一的女子九公主的存在,而是向来顽劣不堪的六皇子孟泰似乎没有往常那般闹腾了。

不仅如此,而且课堂也很少再见其打瞌睡或者发呆什么的,虽然读书之上依然没什么值得说道的地方,但这学习态度上的转变却真算明显。

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好事,对太傅们来讲已经是不可多得,毕竟只要这六皇子不祸害人,不在上书房惹事生非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了。

“阿夏,明日便是你来上书房后第一次统一考试,三哥可等着咱们阿夏再次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下了书房,孟朗与孟夏一并往回走。

两人边走边说着话,每每这样的时候都显得特别的温馨美好。

今日阿夏不用去怀德殿,孟朗打算去和铃宫再教孟夏一套新的剑法,这丫头学什么都快,上次教的拳法已经掌握得极好。

“这样的考试顺其自然便可,有三哥在,头名难度着实太大。”孟夏故意叹了口气颇为惋惜地说道:“算了,我努力考出正常水平,不让人觉得我进了上书房反倒不思进取便可。”

“你呀,这又是变着法子打趣三哥了。其实,就算哪天你考过了三哥,三哥也丝毫不会觉得奇怪,只会替你高兴。”

孟朗自是知道孟夏并不太过看重明日考试的结果,而实际上,入上书房时的考核已经足够惊艳,其他的当真没必要再刻意而为。

“哪是阿夏打趣三哥,这分明是三哥在打趣我呀!”

孟夏闻言笑了,一双眼睛亮晶晶的,别提多好看。

正说着,后头有人追了上来叫住了他们。

转身看去,竟是唐归一。

“三皇子、九公主。”及面前,唐归一朝着两人拱了拱手说道:“唐太傅有事要找九公主,请九公主随我返回去一趟。”

虽然唐太傅是唐归一的亲爷爷,不过在宫里,特别是上书房,唐归一当着众人之面也是如同所有人一般称呼其为太傅,而非爷爷。

见状,孟朗有些好奇地问道:“归一,唐太傅找阿夏有什么事?”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也只是前来传话。”

唐归一很快表示具体他也不知情,只是奉命过来传话。

如此,孟朗也没再多问。

他示意孟夏先跟唐归一去见唐太傅,而自己则在前边的临风亭等她,一会再一并回和铃宫。

孟夏见状,同样也没多言,她默契地朝三皇兄微微点了点头,而后便跟着唐归一转身往回走去。

  第六十四章 据理力争

孟夏跟在唐归一身后,两人一路无语。

唐归偶尔回头看一下孟夏,似是有什么话想说。

直到快到上书房院门口时,唐归一才停了下来,看向孟夏。

“九公主,一会你进去后留点神,我爷爷这人向来脾气不太好…”

他想了想还是如实说道:“实在对不起,之前你让我办事情,有可能被我办砸了。”

“可能办砸了具体是指哪一方面?”孟夏听后,自是反问。

好吧,这的确不是什么好消息,但至少她得知道到底坏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前些天孟夏着实请唐归一帮了点忙,为的自然是孟泰考试之事。

本以为凭唐归一的身份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没想到还是有些失算。

这件事,孟夏跟三皇兄都不曾提及过,一是不想事事都让三皇兄操心,二则也最好不要把三皇兄给牵扯进来,免得出了什么意外还要影响到三皇兄。

而唐归一也的确遵守了承诺,不曾对任何人再提及,包括三皇兄。

听到孟夏的反问,唐归一苦笑道:“可能不仅是成没成的问题,恐怕爷爷已经猜到与你有关,所以才会让我把你给叫过来。”

“原来如此。”闻言,孟夏会意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九公主,实在抱歉,我不仅没帮到忙,怕是还坏了你的事。我也没想到会是这样,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把事情给办好。”

唐归一满是惭愧地说着。

看到唐归一如此自责,孟夏劝慰道:“唐师兄千万别这般说,你能帮我,便已是不小的人情。至于成与不成,本就不是你的责任。放心吧,就算唐太傅知道了一切,最多也是教训我几句,不会有什么大事。”

“这一点我自然知道。”唐归一见孟夏不但不怪他,还如此安慰,心中更是觉得过意不去:“我是担心耽误了你的事,你要帮六皇子,想必一定有你的理由,可我爷爷原则性极强,极难说话,如今知道是你,怕更不会同意。”

唐归一从头到尾并不曾询问过孟夏为何一定要帮着孟泰格,不是他不好奇,只不过不希望孟夏觉得自己帮忙是因为打着别的盘算。

但现在,他还是什么都没帮上。

“又不是什么生死存亡的大事,唐师兄当真不必这般想,否则反倒是让我不能安心了。”

孟夏笑了笑道:“有劳师兄,我这就去见太傅。”

说罢,她微微点头,很快抬步进了院,走到了唐太傅屋前敲了敲门。

里头传来了唐太傅的声音,门没关,让她自行进去。

推门而入,满屋子几乎随处可见的都是书,多得让人啧啧称叹。

孟夏下意识的打量起来,多少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