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孟夏的话,宁氏总算是清醒了不少。

她重新看向那名小太监,严声问道:“皇上为何会下这样的旨,可知道是什么原因?”

小太监当下摇了摇头:“回娘娘,具体是何原因暂时还不清楚,议政殿里一般之人都进不去,就连这两个消息也是费了好大力气才探听到的。”

“没用的东西,再去打探!”

宁氏沉着脸,直接将怒火往那小太监身上倾倒。

“母妃算了,这事也不能怪他们。”议政殿那种地方的规矩,孟夏是很清楚的,因而说道:“也用不着再费时间打探什么了,既然人选都已经定下,说明事情已经商定得差不多了。照这么看来,三皇兄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

这样的时候,本就极为敏感,孟夏以为越多动作反倒不好。

与其急于一时也未必能探出些什么,倒不如什么都别再做,安安静静地等着三皇兄回来再说。

“也罢,你说得没错,母妃刚才真是有些乱了分寸了!”

宁氏微微点了点头,知道孟夏此刻所言方才是最好的。

同时她挥了挥手,示意小太监可以先行退下,不必再去那边打探什么消息。

既然事情已经如此,再急也没用,不论如何,还是先等皇儿回来后再行商议。

如果最后真没有办法解决的话,大不了她豁出去求皇上收回圣意。(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 果然如此!

这么多年,宁氏从没有求过孟昭帝一件事,可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为了孩子她也顾不上那么多!

一时间,穆清宫内的气氛清冷而凝重,所有宫人几乎大气都不敢吭一下,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惹来迁怒。

孟夏坐在那儿,默默地将所有事情从头到尾地梳理起来,连一丝最细微的地方都不曾放过。

好一会后,她手上的茶杯却是突然停在了那儿,如同想起了什么遗漏之处。

“阿夏,你想到了什么?”

宁氏自是发现了孟夏的异常,见状自是出声询问。

“母妃,我是在想,也许三皇兄随军出征未必就是什么坏事。”

孟夏将茶杯放了下来,看向宁氏说道:“您想想看,这一次咱们费尽心力想要安排自己的人担任主帅,不就是为了今后三皇兄在军中的影响与控制力吗?”

她突然想起,还在北地之际,三皇兄似乎跟她随口提过一句,此事由他来处理,必定会妥当解决,而且兴许还会有什么其它意外的好处。

也许,今日这一切,本就是在三皇兄的谋划之中?

“阿夏,你想得太乐观了。”

宁氏自是明白孟夏的意思,但却并不赞同,反倒是皱着眉说道:“先不论你们父皇到底是何用意,就算真的只是想让朗儿前去历练一番,你觉得其他人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由着你三皇兄平安顺利的在军中崛起,建功立业吗?”

“最好的结果能够保住小命回来就不错了,其他的想也只是白想。”

宁氏心中清楚得很,自己的皇儿与其他皇子上战场历练的情况完全不同,像朗儿这样的,本就不应该走这条路才对。

一旦朗儿离开皇宫去往军中,生死便只是一线之间,皇后与太子等人根本就不会放过这等天大的机会清除后患。

到时,莫说建功立业、博得军心这样的好事,就算是小命也很难周全。

死在自己这方人手中的机率,甚至要远大于真正战死沙场!

所以,无论如何,宁氏都不会让自己唯一的皇儿去送死,不会让孟朗亲自上什么战场!

见状,孟夏也没再说什么。

她心中清楚,宁氏所言不虚,对于三皇兄来说,一旦离开宫里入军中的话,所有的危机都将一并暴放。

但是,她却隐隐觉得,这一切似乎真有可能是三皇兄自己提前为自己选好的路,因为危机越大,同样也预示着可能获得的收益是巨大的。

她了解三皇兄,以三皇兄的心志,做出如此大气魄的决断极有可能。

虽然,她也完全不愿意三皇兄冒这样的险,可若真是三皇兄自己的意思的话,那又当如何是好?

恍惚之间,孟夏自己都陷入了纠结之中,一想到三皇兄真的踏上战场面临那么多的生死之际,一颗心怎么样也没法安静下来。

胡思乱想之际,外头却是传来了通报声,孟朗回来了!

一时间,不论是宁氏还是孟夏,统统都在最快的功夫内收拾起了心情,满是期待地看向了门口处。

“母妃、阿夏,你们都在呀。”

孟朗大步走了进来,边走边说着话,看上去心情竟是不错,全然没有半点担忧之处。

如此一来,孟夏倒是不由得心一沉,似乎自己的猜测已经在开始得到了验证。

“朗儿,你总算是回来了,快跟母妃说说,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你父皇会当众下旨让你随军出征?”

宁氏直接起身迎向了孟朗,一把拉住儿子的手,关切地询问着。

这会功夫,她早就顾不上平乱大元帅的人选,一心只想着要如何改变阻止那道圣旨,不让孟朗亲上战场。

“母妃别急,先坐下听孩儿慢慢跟您解释。”

孟朗扶着宁氏重新坐了下来,与此同时他也很快在孟夏边上的座位坐了下来,神色间已然正色不少。

看了看母妃,又看了看阿夏,孟朗倒是压根没打算隐瞒,也没多额外询问什么,径直说道:“母妃、阿夏,刚才父皇已经定下平乱大元帅的人选,既不是太子的人,也不是我们的人,而是素来谁都不沾边的霍飞大将军。”

“这些,我们已经知道了!朗儿,母妃就是想知道,为什么你父皇会突然当众下旨,让你随军征战?”

宁氏心绪难安,直接打断了皇儿的话,直入主题询问了起来:“之前当真是一点征兆都没有,母妃实在想不到你父皇为何如此狠心,要让你去冒这样的险。”

见状,孟夏倒也跟着解释道:“三哥,母妃是担心暗中争夺元帅人选一事让父皇知晓了,所以父皇才会用这样的方式重罚于你。”

“不是这样的,你们都别担心,事实上,这事跟父皇真没任何的关系,是我自己主动请旨要随军出征,上战杀敌的!”

孟朗接过了孟夏的话,径直道出了答案。

一时间,整个屋子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不由得愣住。

“为什么?为什么?”

片刻后,宁氏不可思议地朝孟朗质问道:“朗儿,你是不是有哪儿不舒服?为什么无端端的竟突然做出这样的荒唐之事来?为什么事先你连商量都不跟母妃商量?你到底在想些什么?到底想干什么?”

这一下,宁氏当真生气得无法形容。

她本还以为是因为她们太过急攻近利引发的麻烦,却不曾想竟是自己这个好皇儿主动招来的祸事!

“母妃,您别着急,儿臣这般做自有儿臣的道理,还请母妃听我慢慢跟您解释。”

孟朗倒是早有心理准备,边说边朝着一阿夏使了个眼色,让其先帮着将母妃安抚下来。

见状,孟夏只得先压下心头的担忧,跟着劝说道:“母妃,您别生气,千万得当心身子。咱们还是先听三皇兄说完,弄清楚所有前因后果再商议不迟。”

“好,我现在就坐在这儿听着,你说,你赶紧给我说!”

宁氏憋着火,激动地指着孟朗,当真是心都碎了一地。

ps:感谢雪花花儿哟赠送的三枚平安符,谢谢亲的支持与鼓励~~(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 心志坚定

与孟夏所料无差,孟朗果然是一早便打定了这样的主意,真把此次战事当成了他的磨炼之路。

当然,孟朗在向宁氏的解释中肯定不会提及是主动而为,只道不曾想皇上竟然会突然任命霍飞为平乱大元帅,一时间不甘心如此好的机会说没就没了,才会有些决定。

因此,他才会当着众臣之面,向皇上请战,愿为普通兵士随大军出征,平乱杀敌、保家卫国!

“母妃,儿臣以为,既然无法安排咱们自己的人担任元帅一职,倒不如索性让儿臣亲自亲往漠辽,于军中历练,在军中一点一滴真正打下自己的基础!”

最后,孟朗朝着宁氏说道:“是以,儿臣以为如今这样的安排反倒是最好,还请母妃相信儿臣,不必过于替儿臣担心。”

“说来说去,你这孩子就是不知世间凶险、人心之恶!你以为你这一趟随军出征会是你所想的那般简单?”

宁氏听与不听都是一样,心中认定孟朗这简直就是胡闹:“且不论此次漠辽之乱有多严重,就算那霍飞顾念你的皇子身份,尽可能的让你在战场上减少凶险,可是宫里头那些虎视眈眈之人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会轻易让你称心如意的在军中建功立业、收买军心后再平平安安的回到宫中吗?”

她当真不知道孟朗是如何想的,向来那般聪明、慎重有远见的孩子,怎么突然就犯起糊涂来了呢?

若他不过是普通的皇子,为了前程做此一搏但也说得过去,可朗儿并不需要如此,更不必冒这般大的风险拿自己的性命来换那些所谓的人心、军心呀!

“母妃,您说得没错,我也明白这一次出征必定险阻多多、危机四伏,但正因为如此,所以我更加得去!”

孟朗心志坚定,毫不犹豫地说道:“若是因为有危机就怕了,那么儿臣日后的路也就没必要再走下去。父皇当年不也是一路从战场上拼杀下来的吗,既然他可以,儿臣同样也可以!儿臣会用实际行动证明,战场上的荣耀同样属于儿臣!”

“你父皇是你父皇,你是你,当年你父皇第一次出征仅仅只是随行观战罢了,同样更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人时时刻刻想要让他再也回不了京城!”

宁氏对于孟昭帝的往事还是十分清楚的,因而听到孟朗的话后,自是立马反驳。

“儿臣知道母妃是为了我的性命安危担心,儿臣十分感激,可是母妃,儿臣已经长大了,不可能永远都躲在层层保护之下,就像园子里头的鲜花一样,再美好也经不过风雨。儿臣希望母妃能够理解儿臣,支持儿臣,毕竟这样的磨砺对于儿臣来说,才能是真正的打磨!”

孟朗心意早定,根本不会于做任何更改,同时明言道:“而且,父皇已经当众下旨,同意了儿臣的请求,所以此行已成定局,不可能再有更改。还请母妃原谅儿臣的不孝,待儿臣从漠辽归来之际,愿任由母妃责罚,绝无怨言!”

“你…你怎么越大越不知轻重,越大越不听话了!”

宁氏气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伸手指着孟朗道:“反正母妃是绝对不同意你前去漠辽,就算你父皇下了旨,我求也得求他把旨意给撤下来!”

说到这,她似是想起了什么,转而看向这会一直没有出过声的孟夏道:“阿夏,你都听到了,你说你三皇兄这到底是怎么了?到底中了什么邪非得要随军出征,自己害自己呢?快、快,你快帮母妃好好劝劝你三皇兄,平日里你的话他最听了!你快帮母妃劝他别去呀!”

“母妃…”

孟夏见状,只得先行出声安抚宁氏道:“母妃您先消消火,太医说过你的身子不能动怒,您先休息一会,我跟三皇兄好好说道说道。”

“好,你说,你说!”

宁氏连连示意孟夏快些劝服孟朗,自个坐在那努力平息着激烈起伏的情绪。

“三哥,你真要去吗?”孟夏想了好久,本来有太多的话想说,可话到嘴边最近还是打消了那些。

凭心而论,她是真的不愿意三皇兄去冒这样的险,希望三皇兄能够如宁氏所言一般,留在宫中按班就步的去做那些大事。

可是,她同样明白,三皇兄有着自己的思想,不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她都没有理由强迫三皇兄为她而改变。

甚至于,她懂他所以更应该谅解,更应该支持,无论他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都应该信任,应该鼓励。

从知道三皇兄真正用意的那一刻起,她便在不断的纠结、反复的思索。

而现在,哪怕是当着宁氏的面,她却也必须做出最明智的决断。

听到孟夏的话,孟朗略显沉默,没有吱声,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一直以来,他都没有跟阿夏提前透露过他要亲自出征的心思,这倒不是怕阿夏不理解,而是不想让她太早便开始为他担心。

他深信,阿夏永远都是最懂他的人,理当会明白更会支持他的决定。

“那三哥可做好了保护自己的万全之策?”

孟夏见状,再次询问着。

既然要去,那就得做足充分的准备。

不管战场多么凶险,不论宫里宫外有多少人想趁机谋害三皇兄,总之他都必须平安归来!

这是孟夏对于孟朗最基本的要求,亦是永远都不能再退让的要求!

“你们放心,不论如何,我都会保护好自己,一定会平平安安的回来见你们!”

孟朗郑重地保证着,虽然当着母妃的面有些话不好说得太过明显,但他相信阿夏一定明白的。

事实上,自从他得知漠辽叛乱后,便立马着手随军出征一事的准备,他心中清楚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是以容不得半点纰漏。

他如此豁出去的想要磨砺自己,为的无非就是将来能够有更强大的力量与手段守护好他想要守护的人,若没了性命,所有的一切都只是空谈。

所以,他必定会好好爱惜生命,绝对不会让关心他在意他的人失望难过!(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永不言谢

听到三皇兄的保证,孟夏终究没有再问什么。

她目光微垂,似是在想着什么,片刻之后才再次抬眼看向了孟朗。

“既然三哥如此有信心,那么阿夏愿意相信三哥!三哥从来没有骗过我,更没有让我失望过,这一次,阿夏希望三哥同样如此!”

她郑重说道:“三哥志向高远,不比一般之人,阿夏能力有限,没法帮到三哥,唯有****在宫中替三哥祈福,盼三哥早日平安归来!”

这一番话,听到不同的人耳中当真是完全不同的反应。

孟朗开怀而欣慰,他果然没有猜错,不论如何,阿夏永远都是最信任最支持他的人!

“阿夏放心,三哥一定不负你的嘱托,定会平安归来!”

他再次重重地点头,铿锵而有力。

可一旁的宁氏却是更加不好了,怎么也没想到孟夏连劝都没劝,反倒就这般草草的支持朗儿的决定。

“阿夏,你怎么回事,怎么连你也糊涂了?”

她连忙说道:“这个时候,你可不能什么都顺着他、依着他,若真由着他一意孤行,万一他出点什么事的话,咱们母女将来可如何是好?”

“母妃,我跟您一样担心三哥,不希望他去冒那样的险。可是,您应该比我更加清楚三哥的性子。”

孟夏见状,轻声轻语朝着宁氏说道:“三哥从来都不是鲁莽之人,做任何事任何决定必定都经过了最为周密的考量。所以,咱们应该相信他。更何况,此事已经成了定局,就算您亲自去求父皇又能如何?”

她耐心地劝导解析着:“如今漠辽形势可以用危在旦夕这四个字形容,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军心斗志最是难得。三哥亲自请战,愿与普通将士同甘共苦、同灭叛乱,这便是最好亦是最能激烈军心、鼓舞斗志的方式。依着三哥的身份以及受父皇的重视程度,其实差不多已经有了代圣亲征之意。”

“想来,此刻三哥随军出征一事有不少人传开,用不了多久所有人都会知晓。这样的情况下,您再求父皇撤消原先的旨意,不让三哥去了,岂不是在原本已经燃起的熊熊火光上倒上了一大桶冷水?”

“您说,这样的情况下,父皇会同意吗?我想,父皇非但不会同意,只怕到时反倒还要迁怒于母妃,甚至迁怒到三哥身上。如此一来,岂不更加得不偿失?”

这番话有理有据,让人不得不服。

宁氏原本坚定无比的态度顿时才像是被人浇了一大盆冷水,整个人都冷静了下来。

是呀,阿夏说得没错,皇上现在最希望看到的便是军心稳定、斗志昂扬的南孟军民,而如今朗儿自愿请战出征的确起到了这种鼓舞的作用。

这会功夫,谁破坏这些便等于是与皇上为敌,皇上又怎么可能为了她的一已之求,同意撤下主动请愿请战的皇儿呢?

其实,这么浅显的道理,她应该早就要想得到的,只不过她心中实在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才会下意识的选择主动忽略掉罢了。

如今,被孟夏一字一句的当面说破说穿,宁氏也没法再自欺欺人,没法再抱有那样的侥幸。

“是啊,母妃真是老糊涂了,你们父皇又怎么可能收回那样的旨意呢!”

她苦笑着,看向阿夏,又看向孟朗,整个人都有些丧气。

“母妃您千万别这般说,孩儿知道您都是心疼我、为我好,孩儿心中感激无比。”

孟朗当下说道:“这一次事情太过突然,所以孩儿都来不及与母妃商量便自做了主张,还请母妃原谅孩儿!”

他边说边上前恭敬无比的行礼请罪,事到如今,也只能做上这么点事宽慰一下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