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其中有别的原因。

小冬扯着枕头边的荷叶边儿,听胡氏和她们说一些王府里的事情。

外头风紧了起来,有些呜呜作响,象吹螺号一样。但是屋里暖融融,很是安适,一丝风也吹不进来。

小冬手里攥着个小小的玉鱼,是赵吕塞给她玩的。这鱼雕工精致,触手温润,比小冬最长的中指只稍长一点点,青莹莹的颜色,十分可爱。她拎着丝带把鱼提起来,那条小鱼象活了一样在她眼前摇摆晃荡,鱼上头滑润的亮泽仿佛水光一样。

幸好王府里人事简单,除了这个明夫人,安王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姬妾了,孩子也只有赵吕和她,人口单纯之极。要是也给她来个五公主六公主那样的姐姐妹妹,一天到晚鸡毛鸭血一团乱,那乐子就大了。

小雪过了是大雪,冬至之前,安王府来了客人。

赵吕曾经说过的,沈家的表哥表姐到了。

小冬现在走路已经算是很稳当,每天都在自己院子里走两圈。一来熟悉这个身体的感觉,二来多运动运动总是有好处,说不定还能让个子长高点儿。胡氏跟在后面,看她摇摇晃晃地走着,一直想伸手过来扶她,生怕她摔着。

走完两圈儿,小冬的额头上已经汗涔涔地,胡氏急忙给她擦汗,又倒了茶来给她喝。红英从外头进来,笑盈盈地说:“郡主,沈家的少爷姑娘已经到了,现在在前头呢,那两位姑娘生得好象画上的美人儿一样,总听人说河东出美人,我现在才算见了。郡主去看看么?”

小冬被她一说倒也是兴致勃勃。

红英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小丫头,既然她都说是美人,那一定是地地道道的美人,绝无水份。

“哎,郡主,慢些,慢些…别摔着。”

小冬人小腿短,没跑出几步还是被胡氏追上了,一把抱了起来。

远远的便看到厅上坐着人,小冬只想着要看美人,胡氏一放下她,她便迈着小腿往屋里跑。

冷不妨一只手斜着伸过来,截住了她的去路。

小冬抬起头来。

这一天是难得的好天气,天气晴朗,阳光炽烈。

小冬眯着眼,只看着身前这人全身上下都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边一样熠熠闪光。

“小郡主?”

这人当真好听,象清泉一样,嗯,但又比那样暖,要柔和。

一点都不比安王爷那么美的声音逊色。

小冬问:“你是谁?”

那人蹲下身来,轻声说:“我是沈静。”

身后面似乎胡氏在说“原来是沈三公子”的话,但是那声音显得很遥远,象轻风一样从耳边飘过去。

小冬有些迷惑,她觉得,她应该是在哪儿见过这个人的——他的语气,眼神,动作,都象是从一场淡雾中由远而近走过来一样,渐渐清晰,渐渐明朗。

但她明明没见过这个人。

也许是光与影交错影射的关系,小冬觉得这个人只是由亮与暗两种色组成的,他的气味,声音,轮廊,都是亮的,他的面容反而是全隐在暗中的,那并不重要。

这种印象,长久的留在了小冬的心中,以致于后来很久一段时间,她时时想起沈静,但却怎么也记不起他的样子。他的面容永远隐藏在雾中,可是他留在她心中的印象明明如此深刻清晰。

第十章 陪伴

 沈家表哥表姐的到来,给安王府增添了不少活力与生气。

虽然来的只有三个人,表哥沈静,还有两位小表姐沈芳沈蔷,但是算上他们每人带的小厮,丫鬟,婆子——而且热闹这种事,通常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呈几何倍数增长的。三个女人一起叽叽喳喳,热闹程度就赶得上菜市场了。

小冬只是觉得有点奇怪。

沈家三人,好象不是来串串门就走这么简单啊。若只是来串门,用不着带这么多的行李,下人。而且看起来安王府的接待规格也不一样,若只是小住数日,还犯得着特意找福大总管开库房找家什器物?

一大早赵吕就跑来小冬这里,小冬只穿了小袄短裤,还在赖床。

“哥哥。”

他也该去上学去了,怎么还在家。

“我来跟妹妹告个别,就去上学。”

小冬想了想,问:“表哥他们,就住在咱们家不走了?”

赵吕笑眯眯地说:“沈静哥哥是来陪我读书的,自然要长住了。”

小冬眼睛眨啊眨啊,虽然很多问题她碍于年龄的关系不能问出口来,否则肯定会让人觉得骇异,但是她这么看着人,一脸渴望求知的表情,赵吕忍不住伸手揉她小脸儿,揉得小冬不耐烦了开始挠他,他才恋恋不舍的把手收回来。

“两位表姐当然是来和妹妹作伴了。”赵吕说:“父亲不在家,我又要上学,妹妹一个人在家里多孤单啊。所以父亲前次给河东去信的时候,就写了这事儿,两位表姐当然是特意来陪小冬玩的。”

陪玩?

小冬抿着嘴,朝这个傻哥哥笑笑。

呃,那是她想错了?

刚才她还觉得——会不会这两个沈家表姐,名义上是陪她,实际上是来陪哥哥,想那个啥呢。这年代表亲变姻亲的事儿太多了,有道是干柴烈火好做饭,表哥表妹好作亲嘛。

这不是不可能的,正好一举两得嘛。

哥哥这是多好的一个女婿人选啊,将来他肯定能袭爵,降一等也是郡王。没有旁的兄弟,只有自己这么一个妹妹,可以忽略不计。上头也没有婆婆,人口算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嫁进来就自己当家作主,而且赵吕人又聪明待人也好,这样的好亲事真是打着灯笼没处找去,哪家不想要啊。

小冬忍不住抱着赵吕的腰小声喊:“哥哥。”

“咦,怎么了?”

赵吕眉开眼笑的回抱住妹妹。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哥哥要娶媳妇儿,小冬觉得心里酸酸的。

就算不是两位沈家的表姐,哥哥也肯定要娶别家的姑娘的。

可是小冬就是觉得不舒服,不舍得。

到时候这个傻哥哥就会变成别人家的傻夫君,嗯,还会变成个傻爸爸吧?那会儿他有自己的妻子孩子,他肯定也会这么宝贝疼宠他的孩子…

“哥哥要永远疼我…”

赵吕不知道妹妹怎么突然冒出这么句话来,但是他笑得嘴巴咧得大大的,眼睛眯了起来,拍拍她的肩膀:“当然了,哥哥当然会永远疼小冬的。”

这句话仿佛灵丹妙药,小冬患得患失的心情瞬间被治愈了,好奇地问:“哥哥,我什么时候要去读书?”

赵吕说:“嗯,小冬你还小,读书要再过两年,不要心急。”

小冬心说我才不急呢,上辈子已经上了这么多年的学了,还没来及学以致用就一竿子穿到了这个地方。想不到穿来了之后还要上学。

“学要上很久吗?”

赵吕笑着又想揉她的小脸儿,被小冬警觉地闪开了。

“要上到小冬将来嫁人啊。”赵吕笑眯眯地说:“和阳公主就是指婚出嫁之后才不上学的。”

和阳公主?是谁?

胡氏端着茶进来,笑着说:“和阳公主?世子怎么想起她来了?”

赵吕答非所问:“妹妹说她想上学啊。”

胡说,她才没说自己想上学呢。

胡氏说:“郡主不用心急,到明年这时候,也就差不多了。我记得和阳公主就是五岁进的学,郡主明年虚岁也就五岁了,虽然还是早了些,但有和阳公主的例子在前,也就不算什么了。”

啊?小冬诧异。这么早就去上学?小孩子没有定性,哪坐得住啊。

“世子该出门了,要不然可赶不上早课,师傅要罚的。”

赵吕吐吐舌头,赶忙地走了。

胡氏在热水中浸过了手,替小冬穿上鞋袜,又拧了热手巾来给她擦脸。

外头丫鬟说:“沈姑娘来了。”

两位表姐昨天小冬还没来及细看,一来他们赶路累了,二来——

昨天那位明夫人也在,小冬对她不喜欢。

昨天她说了句话,那话里的意思小冬可不太喜欢。

她说:“两位姑娘只管放心住下,郡主年纪又小,也没个玩伴。两位和郡主虽不是至亲,但胜似至亲…”

这话说的很是…可圈可点啊。

她说这话时,小冬偷偷打量了其他人的神色。沈家两位姑娘在明夫人面前算是晚辈,都垂着脸儿,没看出什么反应,她的奶娘胡氏有点紧张,先看了小冬一眼。

其实,小冬早就明白。

她和赵吕不是一个娘生的,从赵吕的称呼里,从王府里下人的只字片语中…

赵吕的娘是安王的头一位王妃,姓沈,出身河东沈氏,所以这次来的沈静也好,沈芳沈蔷也好,都是赵吕的血亲,不是她的。

她的娘姓姚。

有次胡氏和红绫红英说话还提起过,先头沈王妃如何如何,姚王妃又如何如何。

她早就知道了,这事儿可算不得秘密。

但是明夫人这样说,难免让人觉得她别有深意。

沈芳身量高挑,生得十分清秀,脸上淡淡地扫了层胭脂,象三月里的桃晕霞色。沈蔷年纪更小些,倒是和小冬见过的六公主差不多大,一双眼灵动慧黠,一看就是满肚子鬼主意。

“小冬妹妹。”

小冬笑眯眯地喊:“芳姐姐,蔷姐姐。”

胡氏正在替小冬梳辫子,沈蔷走过来,笑着刮她的脸:“小懒猫羞不羞?这会儿了才起身。”

胡氏招呼:“两位姑娘快请坐,红英,倒茶来。”

她手脚麻利,已经替小冬将头发辫好,在妆盒里拿出两枚银色的小蝴蝶夹,一左一右替她别在头发上。那蝴蝶翅膀是镂空的,做得轻薄无比,小冬一动,头上蝴蝶的翅子和须子就跟着颤动起来,象活的一般。

第十一章 玩具

 胡氏出去传话,让人把两位沈姑娘的早饭也端到玉芳阁来。

一时早饭端了过来,平时小冬自己一个儿吃饭,那当然在哪儿吃都无所谓,哪怕她懒着不起,胡氏也能坐在炕沿上一口口的喂。这有客人便不能随便,小冬也老实地坐在桌子边。

盖碗一揭开,香喷喷热乎乎的米粥的味道让小冬的肚子就叽哩咕噜响起来。

沈芳看了一眼,这粥里并没加旁的料,就是白米熬的,入口却柔糯软滑,一股暖暖的稻香。

“这粥熬得真好。”

胡氏拿着调羹给小冬喂粥,小冬自己手里抓着个包子,手上嘴上都油汪汪的。

沈蔷也尝了一口,眯着眼品品味儿:“嗯,这比香米还好。”

胡氏说:“这是贡米,又有个名叫什么脂米。咱们王府里只有王爷,世子和郡主有这个份例。”

沈芳怔了下,轻声问:“胡妈妈,那我们这吃的是…”

“是郡主这份里的,她一个小人儿原也吃不完这么些。”

小冬也是头次知道自己吃的还是官粮——嗯,这么一说,她这些吃的穿的用的,恐怕都是皇家给包了,而且,好象模糊的听说过,她应该从小就有一份年俸,只是不知道有多少钱。

唉,怪不得宗室,官家多纨绔子弟,旁人奋斗一生未必有的东西,他们这一生下来就拥有了,这样的人生,哪还有奋斗的动力啊。

沈家姐妹两个并不拘束,用罢了早膳,果然尽职尽责,陪着小冬打发时间。听她们说了一会儿话小冬才知道,原来这两位表姐也不是亲姐妹,是堂姐妹,平素在家关系也是极好的,这次更是一起来了京城。

沈蔷很活泼,话也多,问小冬:“咱们玩接竹好不好?”

小冬不明白,转头看胡氏。

这个,胡氏却也不明白了。

沈蔷笑着说:“这个是我们在家常玩的,京城不知有没有。”就打发她的丫鬟绣云说:“去把包袱里的盒子拿来。”

小冬也有些好奇,平时胡氏照顾她是无微不至,可是却不会陪她玩。她又出不得门,看不着书,听不到多新鲜事情,沈家姐妹来的正是时候。

绣云片刻即回,取了一个竹制扁盒来。盒子长约一尺,抽开盖板,盒子里面有铜扣有细竹管,看得小冬眼睛放光。

这个…这个接竹其实是一种另类的古代积木吧?

竹管可以插进铜扣里,然后拼接成各种形状,四方的,菱形的,多面的——想拼成什么样的都行!

沈蔷拿起三孔的铜扣,把竹管插了进去,十分利落地拼出一个方块形来:“看,就是这样玩的。”

胡氏十分惊讶,也拿起看了看,赞道:“这东西真是有意思。”

“是啊,在家的时候,我三哥还拿这个拼出了一条船来,桅上还拴着帆,人见人夸呢。”

果然很有趣。

小冬也笑嘻嘻地拿了铜扣竹管开始拼,不过她的手指短胖,铜扣小,竹管又滑,要插得准可没那么容易。沈蔷坐过来帮她拼,沈芳也凑了过来,不过她看得多,并没有怎么动手。

“好玩么?”

小冬用力点头:“好玩。”

这个可比什么布偶,小鼓,皮球之类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