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冬转头去看了一眼,圣慈太后说了这一句话,又继续朝前走,小冬急忙跟上。

圣慈太后一直不说话,等早膳摆上桌,才轻声说了句:“吃吧。”犹豫了一下,又说:“也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

圣慈太后的早膳和圣德太后那儿可差太多了,不论是品目还是器具都次了一等。当然也绝不会不够吃——就是让人觉得有些心酸。

小冬倒是真饿了,早上胡氏让她垫两口点心她不肯。她在桌上看了看,指着黄灿灿的南瓜小米粥说:“要那个。”

圣慈太后忙招呼宫人替她盛粥。

圣慈太后这儿也没有那据说极昂贵稀有的百草羊乳羹。

隔着袅袅热气,圣慈太后的脸容清丽,一点儿看不出是已经做了祖母的人。

当然,她一定是美人,不然,她怎么可能当上昭仪,先生下皇帝,又生下安王,现在还能做了太后。

小冬只是好奇。

圣慈太后前两回见她都显得十分冷漠,这次却主动把她邀了来——这是为什么?

小冬现在有个模糊的概念——皇宫里的人,绝对不会做没有目的的事情。

不想那么多,先填饱肚子再说。

南瓜小米粥熬得软稠如蜜,香喷喷的味道极好。小冬连喝了两碗,还吃了两个水晶包子一块枣泥糕,才满意地打了个饱嗝儿,放下了调羹。

圣慈太后问:“够么?要不要再添些?”

“够了。”再吃她的小肚子都要撑破了,拍一拍,现在都撑成鼓样了。

奇怪,也许是一起吃饭拉近了她们之间的距离,小冬现在看着圣慈太后,感觉仿佛是认识了很久的并不陌生的长辈一样。

也许是因为…虽然圣慈太后话不多,可是她看小冬的目光,就象小冬的乳母胡氏一样。

那种看她吃比自己吃还幸福的那种目光,小冬天天可以在胡氏那里感受体会到,已经太熟悉到闭着眼睛都不会产生错觉的地步了。

毕竟…这个看起来不过人过中年的十分美貌的圣慈太后,可是她的亲祖母啊。

“来。”

圣慈太后打开一个盒子,递给小冬:“这些给你。”

小冬伸手一接,盒子比想象中重得多,她差点没抱住。

里面满满当当的,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珠宝首饰。

“这些?”

“是从前…先帝赏的,我是用不着了。”

这盒子里的东西,恐怕小冬将来什么也不干,躺着吃躺着花也够她挥霍一辈子的。

看来先头的皇帝…呃,也就是她的爷爷,对圣慈太后真是偏爱啊。这盒子里的东西可都不是平凡货色。

一向寒酸窘迫的圣慈太后居然一出手就是这么价值连城的宝贝,这反差实在太大了。如果是圣德太后有这样的私房,那倒一点不让人觉得奇怪。

圣慈太后看起来就象是恶婆婆身边的小媳妇一样,可是…

可是为什么给她?皇帝也有好几位公主啊。而且她们生长在宫中,和圣慈太后怎么说也比她要亲近得多。

圣慈太后为什么要送给她这些呢?

“好好收着,将来…给你做嫁妆。”圣慈太后摸摸她的头:“我让人给你送回王府去,这个不要告诉旁人,知道吗?”

小冬呆呆地点了点头。

第二十四章 学堂

 圣慈太后又打开一个小些的盒子,里面是四枚菩提果。

“这个你随身收着吧,就算不吃,放在枕头边儿每天闻着,也有好处。”

简直象做梦一样,小冬从圣慈太后那里出来,还晕乎乎的回不过神来。

那么,那么值钱的,漂亮的珠宝首饰——全归她了?

而且她和圣慈太后仅仅见过三次面,说的话满打满算也就十句?二十句?不会再多了。

还有,她袖子里还沉甸甸的放着四枚菩提果呢。

不是说这果子稀罕珍贵之极吗?可是这么短短的日子里,已经在她面前出现第三回了。

赵吕一回,安王一回,然后圣慈太后这里一回。

红绫小声嘱咐:“郡主小心脚下。咱们是不是去寻两位表姑娘,然后再出宫?”

“胡妈妈呢?”

“去内府去查领郡主的东西去了,上回做的冬衣好象有两件没做好,胡妈妈肯定得耽误半上午呢。”

“哦啊…”小冬眨眨眼。

这种感觉真不赖,突然间觉得自己特别有钱——

宫人已经去问了消息回来:“郡主,两位表姑娘已经离了蓬莱宫,去集玉堂了。”

小冬十分讶异:“集玉堂?”

沈芳和沈蔷又不上学,去学堂做什么?这又不是能随便串门的地方。

宫人解释说:“圣德太后娘娘刚才将沈姑娘指给四公主做了伴读,让高女官领她去集玉堂四公主那里去了。还有,沈姑娘以后就不住安王府了。”那个宫人生恐小冬不明白一样,补充了一句:“是沈芳姑娘。”

小冬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就吃个早饭的功夫,沈芳怎么就成了四公主的伴读了?明明来时是三个人,可回去时只剩下了两个?

小冬的呆滞被红绫和其他人认为是她并不明白刚才宫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宫人解释说:“四公主原来的伴读是袁将军家的二小姐,上个月她订了亲事,须留在家中备嫁,所以学堂是不能来了,正好沈姑娘和四公主只差一岁,所以…”

理由当然是堂皇的,充份的,好象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一刻完美的重叠在了一起,恰恰让沈芳赶个正着,于是乎,被太后随手钦点为四公主的伴读了。

表面上迷惑而平静的小冬正在肚子里嚎叫——哪有这么巧的事啊!

可是她只知道这个指派有不对劲的地方,却不知道有什么不对劲。

毕竟,从前的她没经历过这种无声的,不见刀光血影的宫闱搏杀。这皇宫里的哪一个人,哪怕是看起来应该天真无邪的六公主,在勾心斗角争宠倾轧上头的本事都比她要强得多得多。

更何况现在出手的是高高在上的圣德太后。

嗯,按常理来想,姜是老的辣。

圣德太后这么做,一定有原因。

可是小冬当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红绫小心翼翼地问:“郡主,那我们是不是在这儿等蔷姑娘回来?”

小冬摇摇头:“咱们去找她们吧。”

集玉堂在皇宫东北侧,小冬她们穿过御花园,远远就能看到集玉堂的屋顶。

那宫人停下脚步,轻声说:“郡主,我先过去探问一声。区女官很是严厉,她若不允,咱们就不能进去。”

区女官?

小冬点点头,目送那宫人快步而去,幸好没多久便回来了,笑着说:“今日区女官倒是好说话,她已经允了,来,郡主,咱们先进去吧。”

小冬心里压着事,可还是对古代的女学挺好奇的。

第一印象是:这集玉堂院子真大。

红绫笑着轻声问:“这位姐姐以前没有见过,不知怎么称呼?”

引路的宫人也低声回话:“我叫采姑。”

“采姑姐姐以前来过这里吧?”

“嗯,以前送东西来过一回。”

回廊上空荡荡的,就象以前的校园。上课铃响过后,刚才还暄闹的校园一下子变得静寂空旷。

转了一个弯,前面是间正堂。采姑的脚步放得极轻,指了一指屋里。

小冬紧走了两步,到了那门坎前,红绫急忙将她抱起,跨过了门坎。

屋里头暖融融的,墨香,茶香,脂粉香,还有书的味道,老房子里沉郁的木头的味道,全都掺混在一起。小冬一进屋,屋里头原来细语,轻笑的声音顿时一静。

四公主笑吟吟地站起来,朝小冬招了招手:“小冬妹妹,快过来,我们刚才还说起你呢。”

沈芳神情平静,看不出成了公主伴读之后她是喜是悲。沈蔷在一旁正捧着一碟碧玉梅花糕,嘴角边甚至还沾着糕屑,可见刚才一定是只顾着吃了。

小冬觉得自己刚才的担忧有些可笑,白费功夫。

沈芳比自己大好几岁,自己不懂的她未必不懂,自己想不明白的,她未必不明白。

而沈蔷——她看起来比自己可轻松多了,有好吃的绝不亏待自己。

“小冬妹妹,这个可好吃了,你尝尝。”

小冬摇摇头:“我吃饱了。”

是了,也不能怪沈蔷贪吃。她们和自己一样一早就进宫来,也顾不上吃东西。自己在圣慈太后那里用了早饭,可沈芳和沈蔷却还饿着呢。

“小冬妹妹过来坐。”六公主扯着她的袖子,拉着她在自己旁边坐下,小声说:“你表姐成了四姐的伴读了,以后谁陪你玩啊。”

沈蔷忙着把嘴里的糕咽下去:“还有我陪着呢。”

六公主只是一笑。

这屋里看来象一间休息室,坐了十来个少女,象齐刷刷的一把春笋一样,透着一股蓬勃而鲜嫩的生命力。

“干脆小冬妹妹也留下来和咱们一起上课吧。”五公主提议:“我记得小冬妹妹虚岁也五岁了,当年大姐姐不也是五岁进的学么。”

四公主笑着说:“大姐姐那会儿算的可不是虚岁吧?再说,小冬妹妹刚到京城,恐怕还没有习惯,现在进学早了一点儿。”

这时候虚岁周岁也不知是怎么算的,若按周岁,小冬现在还不到四岁,可按虚岁,已经可以算五岁了。

旁边有个小姑娘,看来也不到十岁,穿着水红的缎袄,下头是缃色八幅褶裥裙,抱着一只手炉,小声说:“这会儿也不是入学的好时候,天气冷得很,天天早上起身我都恨不得一头撞在床栏上,撞晕过去了好再多睡会儿。”

一旁的人低低地笑出来,四公主也忍不住莞尔:“你呀,就是个懒丫头。”又对小冬说:“这是景郡王家的琴儿,你喊琴姐姐就是了。”

赵琴皱着鼻子,看起来极俏皮:“我怎么最懒了?我就不信你们天天起床的时候能来个鲤鱼打挺。”

小冬和她相互见礼,还未来及说话,外面传来当当当的声响,一屋人忙着都站起来,说着:“呀,上课了。”

四公主忙说:“小冬妹妹先回去吧,沈姑娘也先回安王府,将随身的东西收拾打点一下,明日再正式来进学。书簿纸笔什么的不用带,这里一应都有。”又嘱咐红绫:“好生照看你家郡主。”

满屋人呼喇喇一下子走空了,沈蔷把嘴里的糕用力吞下,嘀咕了一句:“这进学看起来也不是什么美差啊。”

第二十五章 玉环

 “表姑娘成了四公主的伴读?”胡氏一怔:“是太后指的?”

小冬点点头。

胡氏的手顿了一下,没说什么。她替小冬把鞋穿好,抱她下地站稳,吩咐人替沈芳收拾打点准备进宫。

圣慈太后送她的那只沉甸甸的盒子已经放在了床边,小冬看看屋里没有别人,招手让胡氏走近,把盒子推到她面前:“胡妈妈,这个你替我收好。”

圣慈太后派来的宫人将这只盒子和几匹锻子,几盒宫点放在一起送了来,并不显眼。胡氏只当是寻常玩意儿,笑吟吟地打开盒盖,盒子里那氤氲浮动的光华象霞雾一般映在她的脸上,胡氏大惊,回过神来,“啪”一声将盒盖扣上了。

小冬正在想,原来珠光宝气这个词是这个意思,果然又有珠光,又有宝气,软而柔亮,有点象月亮边上的晕华。

胡氏压低声音问:“郡主,这些东西哪里来的?”

“太后娘娘给的。”小冬说:“说留给我做嫁妆。”小冬把盒子又打开,在里面翻了翻,找出一只两寸大小的玉马来,在手里比了比:“胡妈妈,给这个串起来,我要送给哥哥。”她再看看盒子里其他东西,又翻出一只簪子来,喜孜孜地捧着说:“这个给爹。”

胡氏还没回过神来,看着那簪子只说了句:“这是凤头钗,王爷可戴不得。”

“咦?”小冬左看右看,也没看出这上面是个凤头。她当然不怪自己没眼力,只怪这只凤雕得也太抽象了。

胡氏定定神,低声说:“这些东西贵重之极,不可随意送人,也别让旁人知道。”

小冬点头:“太后娘娘也这么说,可是爹和哥哥不是旁人。”顿了一下:“胡妈妈你也不是啊。”她从盒子里拿出一只镯子上来,金煌煌的,镶着灿然生光的宝石,正中一颗红色的宝石有龙眼般大,圆润无瑕,光华四射:“胡妈妈,这个给你。”

胡氏只觉得那宝石亮得很,耀得她眼睛发酸发热,快要睁不开了。

“这些东西,是有礼制规定的,这个啊,胡妈妈这辈子没福气戴了,小冬自己留着吧。”胡氏把镯子放进盒中,盖上盖,把小冬抱到腿上:“这东西好好收起来,既然太后送来没有记档,也就不要入咱们府的档了。我先替你收好,等你再大一些,就自己管着,可不要肆意抛洒,别辜负了圣慈太后娘娘的一片心。”

这倒是…

圣慈太后藏着掖着把这些宝贝给她,她一转手就散了也说不过去。

小冬在盒子里又翻了翻,终于找出一枚玉环来。

这个东西漂亮得让她爱不释手,不过这个到底是戴手上的,还是佩身上的,小冬拿不准。

还是胡氏说:“这个挺好,可以串条玉环带,家常围着,王爷平时就喜欢个舒服自在。”

胡氏还有句话没说,既然是在家围,不到外头去招人的眼。这玉环的价值多少她不是太清楚,可是要买下当初小冬没来京城时住的那座庄子,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小冬把玉环对着光看看,行,那就是它了,反正串带子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