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离京城可真不近。

安王又在地图上指给她看河东在哪里,遂州又在哪里。

小冬赖在安王身边儿不走:“父亲,三皇子真要娶亲了吗?”

“嗯。”安王摸摸她的头:“男大当婚,自然该成家立业。”

古人总把成家放在立业前头,小冬想想自己上一世的那个时代,却是要倒过来,立业成家,没有业,哪个姑娘肯嫁啊。所以这里的人成亲总是很早,而现代的人却越来越晚。

安王现在还是风度翩翩美男子一枚,一点不像中年男人。他成亲也必然很早。

从安王那儿出来,小冬想了想,抬脚进了姚锦凤的院子。

姚锦凤难得的安静,正在做针线。大片大片的色彩艳丽的布散乱的铺了一床一地,小冬站在门口只觉得无处下脚。

“锦凤姐,你这是做什么呢?”

“做裙子。”

姚锦凤笑盈盈地把布朝边上踢了踢,空出一条细缝来给小冬走路:“我那一条穿不上了,再做一条。”

“怎么自己做?你说个样子,让针线上的人给你做也是一样啊。”

“不一样,”她把手里的针线放下:“别的东西都能让别人替做,这条裙子一定要自己做的。”

这么多的布,缝成一条裙子,而且极尽绚烂华丽。小冬进屋没一会儿,就觉得眼前有点缭乱发晕。颜色太艳,而且太多了,铺展得眼里没有别的。

她只是隐约有些担心,才特意来找姚锦凤。

可是她并没有一点忧色。

她和三皇子应该是真的没有关系。

小冬一确定了这一点,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开始有余裕打量这块做裙子的布料。

这料子小冬没见过,看织法和颜色,应该不是安王府里的东西。

“什么时候买的这块料子,真好看。”

其实,实在有点太艳了。除了姚锦凤这等美人,旁人要敢穿上这种裙子——那实在太有勇气太有牺牲精神了。

但好看是真好看。

也许每个女孩子都憧憬过有一件华丽的锦衣,披上它,犹如女王一般,享受众人艳羡惊叹的目光。

不过…咳,自己没长相没身段儿,锦衣不能乱披,披上锦衣也像只肥肥的大锦鸡,那就糟糕了。

小冬心情极好,就像埋在身边儿的定时炸弹成功拆除,真是看什么都觉得顺眼,哪怕是这颜色刺眼的布。她笑嘻嘻帮着姚锦凤挑线。姚锦凤的那手女红真是难见人,但是好在这布够艳,艳到人一看到眼就花,也就没那个精神继续查看阵脚粗不粗花绣得糙不糙了。

嗯,所谓一美遮百丑,到了衣裳上头,就是一艳遮百丑了。姚锦凤人本来就美,穿什么衣裳就是次要的,那衣裳上绣的花当然更不重要。

“锦凤姐。”

“嗯?”

“你想家吗?”

姚锦凤手里的活计停了一下:“想的,想我娘,想寨子里的人,那儿没有京城这么多好吃的,没有这么多富贵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小冬拈起一根线:“要不,我和父亲说,送你回去好吗?”

姚锦凤朝小冬笑笑:“好呀,我还真想回去看一看呢。”

可晚间胡氏便和小冬说:“姚姑娘…她还是不回去的好。”

小冬讶异:“为什么?”

胡氏将剔了籽的甜瓜递给她:“即使回,她也只能回遂州他父亲那里。她母亲其实早生了病…在她来京城后约摸半年就过世了,只是瞒着姚姑娘一个人。遂州姚家未必容得下她,她母亲一死,她族人那里只怕也没人收留她…说起来,姚姑娘也怪可怜的,两边都算是家,可是都回不去,都不拿她当自己族人看。”

“她…母亲过世了?”小冬差点咬着舌头,忙把甜瓜咽下去:“她自己还不知道这件事?”

“是啊。”胡氏轻声说:“这也是送她来的人的意思…可一直瞒着也不是办法。”

第六十三章 订亲-80

是啊,瞒着不好,可是要说出来,也很艰难。

小冬忽然想起一件事,姚锦凤来了不久后,秦烈送了一件东西来,说是老家捎来的,那条裙子,还有一把华丽的刀。当时曾经觉得奇怪,怎么会突然捎来这些东西。

那时候,姚锦凤的娘就已经不在了吧?所以那些一看就有些象征意义,应该好好保管的东西,才让人捎了来,交到了姚锦凤的手中。

嘴里的甜瓜好像也不那么甜了,带了酸涩的意味,难以下咽。

自己还跟她说送她回家去。

回哪个家呢?她母亲不在了,遂州她父亲那里,能算是她的家吗?

胡氏不知什么时候坐到了她身边来,把小冬抱在怀里。

小冬靠在胡氏肩膀上,小声说:“胡妈妈,你别走。”

“不走。”胡氏轻声说:“我不走。”

旁人的不幸像是一面镜子,让小冬照见到自己现在有多么幸福。

她此后绝口不提松姚锦凤回家的事。

二皇子的婚事既然议定,下头就该议三皇子。皇后千挑万选也没有定下来,中间还病了一场,不知是不是思虑太过。她病的着实不轻,小冬也去探了一次病,四公主已经好几天没去集玉堂上课,守在皇后床前伺候,一张清秀的脸庞煎熬得瘦了一圈,整个人看起来如纸般单薄。

小冬本来对这几位公主是一直敬而远之的,经过前段时候立太子那会儿的折腾更是如此,看她现在这个样子,倒觉得她也不容易。

就算是亲生的,皇后让她做什么事她也得做。更何况她又不是亲生的,隔了一层肚皮,再亲也有限,她的生死前途荣辱都操在皇后手上。

说起来她比五公主六公主艰难多了,起码那两位是跟着亲娘生活,有风有雨,起码亲娘总会保护孩子,给她们遮风避雨。

没有亲娘的孩子一个人在宫里…活得太苦了。

四公主送她们出来时,小冬忍不住说了句:“四姐姐,你自己也多保重。”

四公主怔了一下,神情有些惊愕,也有些僵硬。她脸上那带着点谦恭意味的笑容仿佛已经长在了脸上抹不下去,所以小冬说过这句话之后,那笑容的面具仿佛要脱落一样,可是不过一瞬间,又戴了回去。

“妹妹慢走,有空常来寻我说话。”

小冬心里暗暗叹息一声。

她好久没来凤仪宫了,好像自从圣德太后迁出这里之后,就没怎么来过。许多颜色偏深偏重的装饰、帐幔都已经换去,改成了鲜亮而庄重的样子。但是即使这样,这里仍然有一股深重的暮气,小冬一点儿都不喜欢,快走了几步,要出门的时候,迎面遇上了三皇子。

小冬微微屈膝,三皇子却不愿意受她的礼,朝一边儿避了一避,还了一揖:“小冬妹妹这是从母后那儿来?”

“是,三哥哥快进去吧,皇后娘娘这会儿精神还好呢。”

三皇子这一两年长高了不少,眉宇间颇有几分英气勃勃,上一回打马球的时候,小冬也见识过他的马上功夫,算得上文武双全,年少有为。

也不知皇后究竟要给他寻一门什么样的好亲事才满意。

三皇子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小冬已经快步走开了,三皇子在原地站了一站,带着人朝里走去。

皇后这病停停缓缓地养了近一个月方好,刚一好起来,就给三皇子将亲事定下了。

小冬不了解情况,不过有赵芷在,这丫头简直是个八面玲珑的小喇叭,什么消息都能打探得来。

“是吴家的长女,听说比三皇子大两岁呢。”

“哪个吴家?”

“开国侯,忠勇将军,洮州镇守吴先章啊。”

小冬对这些不怎么懂,不过似乎听安王和赵吕也提起来过这个人名。能让这父子俩提起的,必然不会是小人物。

“那,这位吴姑娘怎么没来上过学?我好像没有见过她。”

“她住洮州啊,听说三五岁就去了,一直没回来。”赵芷压低声音说:“听说这位吴姑娘不但端庄娴淑,博学多识,连兵法阵图什么的她也都会呢。皇后娘娘还曾经说,她比三皇子大两岁才好,稳重,正好可以收收他的性子。”

那可真了不起,皇后为了这个费尽心思,她挑的不仅仅是儿媳妇,她应该是用一个皇后的标准来衡量取舍的。

想必这位吴姑娘一定是相当优秀,堪当母仪天下的大任。

不过赵芷在意的不是这些,她小声说:“我听说这位吴姑娘相貌…好像不怎么样。”

“咦?你听谁说的?”

赵芷不在意地挥一挥手:“反正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听说她身量高,皮肤黑,手脚粗大…”

小冬忍着笑:“无稽之谈,多半是羡慕嫉妒人家要做皇子妃的人编排出来的。”

“空穴不来风嘛,”赵芷说:“我觉得,这些话里有七分假,至少还有三分是真的。你想想,他爹就是有名的骁勇悍将,听说她娘也是将门之后,这生下的女儿,能秀气得了嘛。”

小冬扯一扯坐在旁边的沈蔷:“表姐,锦凤姐呢?”

沈蔷抬一抬下吧:“外头呢。”

小冬朝外看了一眼,姚锦凤斜斜靠在回廊下,手里撕扯着一朵百叶菊,怔怔的不知在想什么。阳光西斜,照在她身上,给她的脸庞和全身都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她难得有如此安静的时候。

她看起来那样的美。

大概是发觉有人在看她,姚锦凤转过头来,朝她们挥了一挥手。

赵芷由衷地叹了口气:“我要是能长她这样漂亮该多好。”她扯扯自己的脸颊:“这辈子是不成啦,等下辈子吧。”

小冬再转头朝外看的时候,姚锦凤已经不在那儿了。

“咦?她去哪儿了?”

沈蔷也十分茫然。

就是一眼没瞧见,姚锦凤就不知走哪儿去了。

小冬觉得这些天她仿佛改了脾气,一心一意地做那条漂亮的裙子,做了这么久,终于是做好了,整整齐齐地叠了放在案上,也没见她穿。

第六十四章观星台

一连数日阴雨,酷夏的暑气全消,晚间更觉席凉,小冬把纱被垫在身上,半铺半盖着,脸颊贴在珍珠凉枕上,连在梦里都能感觉到一股不该此时到来的秋意。

下着雨哪儿也去不了,到处都湿乎乎潮漉漉的,她穿的衣裳胡氏特意烘过熨过,可是这和太阳晒干的还是不一样,况且外面阴雨,就算不干爽的衣裳穿到身上,没一会儿还是潮洇洇的贴在身上,让人心里总是觉得腻烦。

终于好不容易晴了一天,太阳热辣辣的照的人眼睛都睁不开,小冬在前面跑,红绫她们急急地在后头追:“郡主,可不要跌了。”

就算没跌倒,让太阳晒坏了也不行啊。

小冬皮肤嫩,平时被指甲轻轻蹭一下也是一道子红痕,晒伤又特别不易好。

沈蔷抿嘴笑,多日阴雨之后突然见到阳光,连她也觉得神清气爽恨不得大声喊几嗓子一抒胸臆。

不过看红绫她们这么为难,沈蔷还是乐意做好人。

她挽着小冬的手,笑眯眯地说:“对了,难得遇着晴天,你不是一直想去看观星台么?”

“对对,去观星台。”

这阳光太好了,逮住了得好好晒,把身上捂出来的潮霉气味儿都晒走。

长长的青石台阶通向高处,青石的边棱处已经被踏磨得光滑,在阳光下熠熠闪亮。

“这么高?”

“要夜观天象,可不得高嘛,以前观星台没建好的时候,最高的是仙游阁。后来观星台建好了,最高的就数不上那儿了。可是仙游阁好啊,下面就是玉华池,有风光。观星台这边就没什么好看得了。”

小冬倒没畏怯,握起拳给自己鼓了鼓劲儿。从庄子上回来以后她一直有坚持一定的活动量,爬爬观星台应该难不倒她。

沈蔷还指点她:“裙子撩起来点儿,别踩着了。”

红绫紧张的跟在两人身后,既不敢太近乐碍着事儿,也绝不敢多离一步,生怕小冬一脚踩滑。

好好儿的突然想来这观星台,回去后胡氏要知道了非得揪着她狠狠训斥一顿都是轻的。

小冬抬起头向上看,阳光耀眼。

她眯起眼,好像看到有人影闪过。

“上头有人吗?”

红绫右手遮挡着阳光朝上看了一眼,并没有看到什么。

“大概是钦天监的人吧,难得晴一天,他们也忙。”

这倒也是…钦天监的人也得预测天气什么的,还兼着什么夜观天象断卜凶吉一流的活儿,也不清闲。

要修建这样的观星台,需要庞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这种时代,也只有国家能做到。

“这个观星台,建了多久啊?”

红绫想了想:“这个我却不知道了,这台子比我的年纪可要大得多。”

爬到一半的时候,风已经显得比平地要大得多,吹得她们头发衣裙飘摆摇曳。小冬伸手抓住一旁的石栏,伸手抹了抹汗。

红绫提心吊胆的,劝阻说:“郡主,咱们下去吧。这么高的地方,万一跌了可怎么好。”

小冬朝下看了一眼,在下头看着觉得没什么,这一到了高处,也隐隐有些眼晕脚软。

可是都爬了一多半了,现在半途而废,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