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那一套六义墨。

“罗大哥,好墨呀。”贞娘看着手上那一套六义墨,发自内心的赞叹,罗大哥这墨再现了罗墨“小道士墨”的精湛技艺。

“嗯,还不错,罗墨的技术还没有忘。”丑婆亦是点点头,她能这么说,显然罗文谦这墨已极得她心了。

“杏花,我九叔呢?可在墨坊里?”这时,前面传来伍子的说话声。

“不在墨坊里,在后院呢。”前面,杏花儿回道。

没一会儿,伍子便进了后院,到得众人跟前,便圈了一礼,然后冲着罗文谦道:“九叔,义厚生那边来人请九叔去,说是北地的大爷到了。”

罗文谦同贞娘想视一眼,该来的来了。

“行,你去备车,我这里收拾一下就去。”罗文谦冲着伍子道,随后就转身回屋了,贞娘一溜跑的跟了进去。

屋里,罗大哥将义厚生的印章,闲章以及铭记等,还有一些关系名录册和账册,都放在布包里,然后扯着两边的布角,扎了起来。

一件件一桩桩的,做得甚是仔细,便是那扎起来的布角也理的平平顺顺的。

然后罗文谦将布包提在手上。回头就见到贞娘立在门边,便上前拥着贞娘:“贞娘不用担心,当年我离开徽州去北地时,一无所有,而今就算是没了义厚生,可我有你,有麟哥儿,玉姐儿,早就赚足了本儿。”

这回虽说是为了跳出局中,为义厚生未来的危险做准备,但其实也等于罗九放弃了义厚生的掌控权,他今后最多也就只能在义厚生里得点分红花花。

今日这一去就意味着,义厚生要换大当家了,罗文谦的时代过去,义厚生将迎来言西来的时代了。

听得罗文谦这么说,贞娘便笑开了,眉眼弯弯如月亮。

罗文谦亲了贞娘一口,又抱过一边跑过来凑热闹的玉姐儿亲了一口,小丫头同样眉眼弯弯,母女俩一个样儿,罗文谦哈哈一笑,便出得门。

“罗九,我跟你一块儿去,言西来这回做得太不成样了,我跟大哥好好说道说道,我支持你。”出得门口。罗文谦就遇到匆匆而来的驸马李和。

显然李和已经得知事情经过,而做为结义兄弟的老三,虽然平日因着驸马的身份,他管的不多,但这个时候却是必须站出来支持罗九的,没有人比他更明白,罗九这些年为义厚生做了多少事情。而言西来,是个做事的人,但却决不是一个能主事的人。

李和这时站出来,罗九心里是感动的。但罗九却不想李和夹缠在里面。毕竟大明公主和驸马常常是缠在各种局势里左右为难。罗文谦倒想让李和趁着这次机会,把在义厚生里面的股份提出来,那以后义厚生若是发生什么,就不会把李和拖进困局里面了。

“三哥。义厚生我掌了这么多年,也累了,既然四哥想操这份心,我是求之不得,我打算退出义厚生了,三哥既然支持我,那不如也一并退出义厚生吧。”罗文谦一脸平静的道。

听着罗九这话,李和有些狐疑了,不对。这不是罗九的为人,罗九不是那种被人一逼就退缩的,没有人比他更明白义厚生对于罗九是什么,那不亚于是另一个麟哥儿,依着罗九的性子。不会轻易放弃的,而若是被逼无奈放弃,说不定也会把义厚生托付于他,绝对不会劝他也退出义厚生的,这里面有问题。

“罗九,跟我实说。义厚生是不是有大问题?”李和一脸正色的问。

罗九知道满不过李和的,能干得大明驸马这一职业的人,那对局势是极为敏感度的,于是道:“现在局面太复杂了,张大人一故,张系的人要维持自己的权利,而非张系也想趁机上马,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皇上,皇上要亲政,我想他首先要作的怕就是要消除张大人在朝中的影响…”

罗文谦说到这里,就不说了,下面的,李和能想明白的。

“你的意思是,皇上很可能会对张家的人下手,更可能牵连到义厚生,你让我撤出股份,是怕我到时也牵连进去?”李和反问道。虽是反问,但其实已是肯定的语调了。

罗文谦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

“若真有这样的后果,你打算怎么做?”这是,李和又问。

“总要有一个人留在外面救人,并保住义厚生。”罗九眼神深远的道。

李和听得罗文谦这一说,愣了一下,随后上前重重的拍了拍罗九的肩,然后道:“没事,我的股份就放在义厚生里面,有我在,到时别人终还有些顾忌一点。”李和说完,便扬长而去。

罗九看着李和的背影,没在说话,上了马车,直奔义厚生。

此时义厚生钱庄里,莫老大,古刨子还有言西来三人就坐在那里吃茶,静静的等着罗九的到来,心里却是有些纠结,虽然对罗九有些意见了,但事到临了了,还是觉得有些不太好开口,毕竟,义厚生是罗文谦一手打拼出来了。

此时罗九提着包进门,看着三人一笑,自顾自的倒了一杯茶水,然后站起身来,冲着三人施了一礼,然后以茶代酒般的一干而尽,随后就打开布包,里面的一切全都露了出来。

罗文谦轻轻的把布包推到桌子中间:“三位兄长,这是义厚生钱庄的印信和花押还有铭记,账册等,全在这里,这义厚生大当家的,我做了十多年了,也累了,正好休息休息。”

“五弟,你…”在罗文谦来之前,几人还在想着怎么开口,没想到根本不用他们开口,罗文谦就将钱庄这些命脉的东西交了出来。

把东西交出,罗文谦便没留在义厚生了,再留下来反而让大家徒增尴尬罢。

看着罗文谦离开,言西来紧紧的盯着桌前布包里的东西,这是他蒙昧以求的,只是真拿到了总有些不是滋味儿,一边莫老大打开布包里的一个墨盒,里面整整齐齐的一套集锦墨,正是罗文谦刚刚制出的六义墨。

莫老大沉默不说话了,随后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这事,老三那里还得说一声,我去拜访一下老三。”

傍晚,莫老大回来,并没再说什么,却是在南京租了屋,住了下来,暂时不回北地了。

第二百四十九章 冯保倒了

义厚生换大当家了,这在南京商界是一个不亚于地震的消息。

一时间,南京的街面关于义厚生的消算便传的沸沸扬扬。

天已入秋,贞娘抱了一叠子幼儿的小衣小裤去了李氏墨坊,喜哥儿的娘子快生了,赵氏就要回徽州,贞妨把小衣小裤送去,自然也是多陪着赵氏说说话儿。

秋风直灌进院落,卷起院中的落叶,拍打在院子的立柱上,赵氏正打开门,一副要出门的样子,见到贞娘进来,便道:“正好,我准备去你那里走走呢。”

“娘,何事?”贞娘笑眯眯的,一边将抱在怀里的布包放在边上的桌子上。

“还何事?我问你,义厚生是怎么回事啊?文谦就这么的让人赶出了义厚生了?”赵氏皱着眉问道,随即又没好气的道:“如今这事情整个南京都传遍了,你还瞒着我呀。”

“娘,没瞒你呢,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义厚生本来就是文谦他们几兄弟的,也不是文谦一个人的不是。”贞娘挽着自家娘亲坐下。

“话是这么说,可谁不晓得义厚生是文谦一个人打拼下来的,若是没有文谦,义厚生哪有如今的规模。”赵氏反驳着,就生怕女儿女婿太好说话了叫别人欺了去。

当然,她心里也明白的,女儿女婿都是在商场打滚了这么些年,断不是好相与的,只是做娘亲的,总是认为自家的人被欺负的。

“娘,女儿倒觉得现在这样挺好,咱家也不缺吃不缺穿的,以前文谦忙着义厚生的生意,不是往两洋跑就是往北地去,两洋和北地,哪个地方是能安生的?每回文谦出门,女儿夜里便总也睡不踏实的,如今他日日悠闲。爹也有人陪他吃酒了,女儿这心倒是踏实多了。”贞娘又笑嘻嘻的偎在自家娘亲怀里,闻着娘亲身上的皂角香味,很舒服。

至于内里的一些实情,贞娘自不会同赵氏说的太清,怕她担心。

“那倒也是。”听得贞娘这么说,又见得贞娘和文谦似处确实不在意这些事情,赵氏也就放开了。

说起来这做生意,这几年可没有前些年那么容易了。

“倒也好,现在生意啊。是越来越难做了。别的且不说。就刚刚,咱们这一片的巡栏又来收税了。”赵氏颇有些没好气的道。

“又收税,这又是什么税?”贞娘奇怪的问,这几年。朝廷的税率是越来越高,名目也是越来越多,南京的生意虽然红火,但大多的生意已经投到高门大户里面了,就好象以前的土地投献一样,等于就是商家依附于高门大户生存,要不然,生意根本没法做。但如此的,各商家也沦为高门大户人家的圈钱工具了。

如此一来。就更加具了贫富两极,贫者愈贫,富者愈富。

“潞王婚礼金珠税。”赵氏道。

一听赵氏说这个,贞娘倒是想起来了,不由的撇嘴。

潞王是万历帝的弟弟。今年十五岁,万历帝跟这个弟弟感情十分好,前不久,便以潞王要成亲为由,令户部取黄金三千八百多两,青红宝石八万七千块,各色珍珠,珊瑚珍珠十万余颗,如此种种,几乎就掏空了整个户部,于是一级压一级的,便有了这么一个潞王婚礼金珠税,如今惹得一片民怨。

“现在商税增加了,门摊费,定额税也增加了,还有折色银,再加上如今地面上,恶霸滋事的也多,你爹跟文佑商量过,打算把南京的分店给关了,只是文佑说,这南京的李墨市场是当年你亲手打拼下来的,这要不要关还要问过你。”赵氏叹着气道。

李墨现今的情况,贞娘是清楚的,别的不说,就光定额费和门摊费就是一笔大的开销,再加上这些年来,李家老一辈的制墨人都退去了,新一辈的制墨人却没有成长起来,如今只有孙文杰在撑着,另外,因着方程两家争斗的厉害,一些技术好的技师也被两家挖走。

李墨早没了先前那样的风光了。

如今,李墨在徽州,那规模只能算做二流的,不过,好在李墨专走高精一块,一些文人雅士的定制墨方面还是挺有市场的,这一块也足以撑起李墨现在的局面了,而这方面都是慕名求上门的,也因此,南京的分店开不开也没有什么必要了,毕竟要维持南京店面的运作开销实在不少。

再说了,义厚生而临大劫,贞娘也怕到时牵扯的多,因此,便点点头道:“我同意关了,如今南京的生意确实是越来越难做了。”贞娘点点头。

“那成,这回我回去,就让你爹跟文佑商量下这事,把事情处理了。”赵氏道。

贞娘点点头,心里却是颇有些感慨的,果然的,起起伏伏,兴兴衰衰才是商道常态。

便是义厚生这边,也到了兴衰的关键点了。

随后贞娘又跟赵氏聊了几句,然后回罗宅。

到得门口,却看到三人三骑,停在了自家门口,当先一人,身穿锦袍,短须黑面,五十来岁,满面尘霜。这人贞娘却是认得的,当年李墨南京墨庄开业了,他被罗文谦请来捧场,正是戚帅戚大人,只是如今较之当年少了一份锐气,多了一份沧桑,但整个人却更显深沉和威严。

贞娘哪里敢怠慢,快步上前见礼:“戚大人。”

“贞娘,你回来了,正好,快去温酒,我陪戚大人吃酒说话。”这时,屋里罗文谦迎了出来,先是朝戚大人行了礼,便冲着贞娘道。

“好的,戚大人屋里请坐,妾身去温酒。”贞娘道了福礼,便带着杏花儿去了厨房。

后院的洗墨亭,亭角的飞檐正指着边上苍虬的梅枝,枯干却有力,跃过飞檐,笔直的向天际伸展,带着不屈,向上的勃然。

厅中的石桌上,一碟鹿唇,一盘五香干,再加上一碟花生米。三样下酒小菜,贞娘端过温好的梅子酒,给两人斟上。随后便退到亭子外面,陪着丑婆赏花。

“戚大人这是要往哪里去?”咪过一口酒,罗文谦问道。

“暂时不去哪里,就在南京转转,找人吃酒,估计再过一段时间,我怕是要调往广东了。”戚大人一口干尽杯中之酒,里面颇有一种不甘。这回他是接到旨意回京叙职的。不过这叙职却屡屡碰壁。而他找人打听了,朝廷已经不打算让他再回北疆镇守了。

在北方,他已构筑起了防线,他有雄心。要将鞑子彻底赶往漠北,只可惜怕是壮志难伸啊。

他郁闷之下,便借口访友到了南京。

“那好,我多陪大人喝两杯。”罗文谦多少也知道一些戚大人的处境,自然明白他胸中苦闷,唯有喝酒,便也不在多说,只是频频劝酒。

“好,干。”戚大人爽快的举起了酒杯。喝干酒后又问:“对了,听说你从义厚生退出来了?”

“嗯。”罗文谦点点头。

“也好。”戚大人点点头,他这次来南京,之所以来看罗文谦,一时想找人喝酒舒舒胸中的闷气。同时也是要让罗文谦知道,皇上已经对张系人生忌了。

而有些话是不需要说明白,于是接下来你来我往的,一壶梅子酒就喝的干净。

两人又聊了一些朝中之事,海瑞已被皇上起复,任南京通政司左通政之职。当初因着海瑞不通情理,张居正虽然欣赏却从不用他,而今皇上对海瑞起复显然也是要借用海瑞之名了。

“告辞了,山不转水转,后会有期。”闲聊过后,戚大人哈哈笑告辞。

“大人慢走。”罗文谦送戚大人到门外,看着三人三骑离开。

贞娘自也随着罗文谦到了门边,秋风竦竦,寒意渐深。

“皇上意已明了。”看着戚大人三骑离开,罗文谦牵着贞娘的手,两人相视着,而贞娘心里是明白的,快了,如今已是十一月,十二月,朝廷就要朝冯保动手了。

转眼便是十二月,

京城。

万历十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自入冬已来,已下了好几场雪,城门洞处,城门兵每日都要拖些冻僵的尸体去城外的乱葬岗。

清晨,年老的城门兵走下城楼,开城门之际,又看到两具冻僵的尸体。

“又冻死人了。”一边一个年轻的城门兵有些不忍的叹息着。老兵扫了地上冻僵尸体一眼,又看了看年轻的同行,有些麻木的眼神无所谓的道:“这年月,哪里不死人,北僵鞑子,南海倭寇,山西饥慌,便是一些个土司们也不安份了,便是富庶的南直隶苏浙一带不也是水灾不断…听说可死了不少人哪。”

“倒也是。”年轻的城门兵垂头搭脑的,这日子过的是越来越心乱乱。

而就在这时,几个宫里的侍卫押着一个年老的公公过来,那公公身材微胖,穿着一件半旧的棉袄,却哪里能挡得住寒风,边走边瑟瑟发抖。

那几个侍卫却是嘻笑着,时不时的踹上两脚,而那公公仿佛不是踹在自个儿身上似的,任人踹着,毫不在乎,只是那嘴唇皮不时的抖动着。

年轻的城门兵看着那公公,先是不觉,随后却突然的睁大了眼睛,那的手指不由的指着那公公冲着一边年老的城门兵:“这…这这…不是宫里那位冯公公,东厂的头头吗?”

这位公公在京里可是一个传奇啊,在京里豪宅无数,家财万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今怎么的这副模样了?

“你小子作死不成。”年老的城门兵伸手用劲一拍那年轻城门兵的手,然后拉着他站到一边,看着几个侍卫押着冯保出了城。

城外冰雪漫天。

“你不晓得啊,冯公公叫人告了,听说抄出来家中金银财定超过宫中的内府库啊,欺君害国,本应处斩,还是皇上念着他服侍日久,留他一命,发往南京守陵去了。”老年的城门官道。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可一世的冯保倒了!!!!

第二百五十章 登闻鼓

下雪了。

河边的风尤其的大,贞娘裹紧着厚厚的披风从青石码头上下来,她刚送了爹娘上船,李氏墨庄的人离开南京回徽州,同时也标志着李墨的辉煌渐已落幕。

不过,李墨终算是在这大明墨业辉煌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做为李氏后人,足矣。

此时额上一片沁冷,贞娘不由的伸手一摸,是一片碎雪,正渐融化,不由的心里嘀咕,难怪今天早上起来,就觉得格外的冷,原来是要下雪了。

一边杏花连忙撑开油纸伞,挡着落下来的点点碎雪,两人正要上马车之即,却看对面茶肆中,一个人正朝两人招手。

“奶奶,是国舅老爷。”杏花凑上前跟贞娘道。她嘴里的国丈老爷,自是福仙阁的李福贵,当然,如今李福贵再不是福仙阁的掌柜了,而是封了王。不过,这位一向低调,大多时候仍跟在福仙阁时一样深居简出的,唯一的爱好也就是喝茶听曲儿。

见着是国舅老爷,贞娘便让马车夫在一边等一下,便带了杏儿进了对面街边的茶肆,跟李福贵请了安。

“咱们不讲究这个,我叫你过来是跟你说个事情,京里传来消息,冯保倒了,你可知晓?”李福贵让贞娘在对面坐下,然后压低着声音问。

冯保倒了,这样的消息自是瞒不过罗文谦的,所以,在冯保被参两天后,罗文谦就知道了,贞娘自也清楚,而其实也是贞娘早知道的历史事实,于是便点点头。

“嗯,想来你们也应该知道了,不过,我昨晚接到的消息,说是在查抄冯保府时,查出了厚厚一叠子义厚生的不记名汇票。总计足有百万多两,而据冯保府里的人招,这些银子很可能是张大人透过义厚生号对冯保的贿赂。”这时,李福贵更是压低声音的说。

今日这么冷的天,他本不会出门,只是这个消息对于义厚生来说是致命的,它预视着朝廷可能要对义厚生动手了,而他这种时候自不好上罗宅,于是打听到李家今日要离开南京,知道李贞娘定会来相送的。所以。便在这里吃茶。实是专门等着李贞娘,要告诉她这个消息,以报当年船上的救命之恩。

而此时,李贞娘一听这个。那脸色就白了,本以为,冯保倒了只是一个征兆,离张居正出事还有一年多呢,义厚生可以慢慢图之。

可不曾想,冯保一倒居然就牵出了这个?义厚生危矣!!!!

“李爷,贞娘不多陪了。”贞娘立刻起身拱手告辞。

“去吧。也别太担心,就算义厚生有事,罗九暂时还不会有事。毕竟皇上还没到要对张家下死手的时候。”李福贵挥了挥手,他话已经带到了,接下来就是看各人的命了。

贞娘点点头,然后带着杏花快步回到马车边上。

“快,去义厚生号。”贞娘带着杏花一上了马车。便冲着马车夫道。

马车夫叫李贞娘那急迫的口气催的,也是一个劲的挥着鞭子,赶着马得得得的直朝着义厚生去。

只是马车才进官街,就看官街两旁站满了人,更有那好事的直朝着前面奔去。而街上的人很多,马车根本挤不进去。

贞娘便让车夫停了车,让杏花付了车资,她自个儿就随着人流快步走,边走边问人:“可晓得这是怎么回事?”

“啊,是罗娘子啊,可不得了了,是官府的人来封义厚生了。”那人认得李贞娘,连忙的回道。

坏了,贞娘暗里懊恼一声,消息还是尽了一步。

想着便推在前面的人往前跑,没一会儿,就到了义厚生钱庄的门口,果然的,就看到一干衙差和捕快在封门,另外还有一队着飞鱼服,佩绣春刀的锦衣卫押着钱庄的一干主事,最前的就是莫老大,后面是古刨子和言西来。

“对了,还有个罗文谦呢,义厚生的大当家不是罗文谦吗?”这时,一个锦衣卫沉着一张脸问。

“呸,他算什么大当家,当年他丧家之犬似的逃到北地,是我救了他,这些年也是我给他的富贵,只不过是借着他是徽州人在这边比较熟,才让他撑个门面,偏他还不服我,因此,早让我赶回老家去了。这位爷,好汉做事好汉当,我义厚生有什么做错了,我三兄弟担着,但是莫须有的罪名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往咱身上栽的。”莫老大大声的嚷嚷,眼睛却盯着人群里的李贞娘。

李贞娘同他相视一眼,重重的点头,他自是明白莫老大的意思,罗文谦既然在这之前已经退出了义厚生,那如今莫老大等人就将义厚生的所有事情担了下来,把罗文谦从里面摘清了,而接下来的事情就由罗文谦谋划了,大家是死是活?义厚生还能不能撑住?就全看罗九的了。

贞娘自然明白,义厚生是罗文谦一手创立,要说摘清,那是不可能的,锦衣卫这帮人可不是傻子,相反一个个精道的很。

但是,正如之前,李福贵安慰他的那句,皇上还没到对张大人下死手的时候,也因此,这帮人暂时还不会对罗文谦下死手,朝中那帮人最多也不过是想通过义厚生牵出张居正的事情,同时也是找机会瓜分义厚生。

而如今,罗文谦已经退出了义厚生,于整个大局已没有什么关系了,罗大哥暂时不会有事。这一点贞娘是明白的。

而正如贞娘所猜测的,那锦衣卫听得莫老大的话,冷哼一声,却也没在说什么,罗文谦身份比较敏感,在还没有确定皇上是不是真要朝张大人下手时,暂时他确实也不想动罗文谦就怕万一局势失控,那就得不偿失。

此时,一干锦衣卫已经将人远远的带走了。义厚生的枣红大门也被封条封上,两个铜环在门上晃光,发出轻轻的扣击声,却让人心有一种戚凉的感觉。

只剩下一群义厚生的小管事和伙计在那里,不知该何去何从。

雪这时下大了,大朵大朵的往下飘。

“下大雪了,各人都先回家去,事情不要乱说也不要乱传。正好也快过年了,好生的在家里,放心,欠大家的工钱不会少,等年前会让人送上门去的。”贞娘这时上前道,别的,贞娘一时也没办法给他们保证什么,毕竟她知道许多人的结局,却唯独不知道她自己以及同她相关人的结局。

“唉,东家娘子还说这些干什么?还是赶紧跟东家去合计合计。我们没什么的。”几个小管事和伙计吩吩的道。随后慢慢的散去。

看着人散去。贞娘这才带着人回家,回到家里,罗文谦不在,便是罗平安等人也不见影踪。贞娘自是明白,罗文谦定然是带人去打听情况了。

转眼到了晚饭的时候,罗文谦还没有回来,贞娘吃的没滋没味,便是麟哥儿和玉姐儿两个也似乎感到家里要出事似的,显得特别的乖巧。

倒是丑婆,神色淡定,这人生,她什么没有经历过。自能一切从容。

夜时,戌时,贞娘坐在屋里,只有一盏油灯发出如豆的灯光,外面是一片沙沙声。雪仍在下。罗文谦还没有回来,贞娘终是忍不住了,披了厚厚的披风,出得屋,走到门口等着。碎雪打在脸面上,沁冷沁冷的。

贞娘不由的打了一个寒噤。

“奶奶,外面风大,你还是回屋吧,我在这里等着门。”杏花在一边劝道。

“不了,我回屋里坐在那里心老不定的,反而站在这里,倒能踏实点,反正我穿的多,再走动走动,倒也不觉得冷。”贞娘回道。却是更紧的拢着身上的披风。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轻轻的马嘶,只是马蹄声因为地上的雪便听不分明了。

随后远远的传来罗平安驾马车的吁声。

“奶奶,是九爷和平安爷回来了。”杏花扶着贞娘快步上前,不顾天下飘下的雪,只是两人到得跟着,却只看到罗平安一个,马车里空空如也,没人。

“平安大哥,文谦人呢?”贞娘边忙问道。

“九弟去城外皇陵见冯公公了。”罗平安道。

一听罗平安这话,贞娘的手不由的紧紧的握了起来:“罗大哥怎么这个时候还去见冯公公?”这要是让别人晓得,岂不是更说不清了,贞娘不由的心中焦急。

“没事,九弟在正身那里换了装的,然后悄悄的出城的,九弟让我跟你说,不要担心。”罗平安道,随后又解释了句:“冯公公那里这一趟不去不成,这回是因着冯公公手上的汇票的事情,九弟说要想脱罪,必须查清这些汇票的出处,只是,如今这些汇票在谁手里都不知道,所以,要想查清,还得从冯公公那里入手。”

贞娘点点头,表示明白了。虽说汇票是不记名的,但义厚生的汇厚也是编了号码的,钱庄里存了底根,还是能查得出出处的。而有了出处,那么,所谓的张大人假义厚生之手贿赂冯保的谣言自是站不住脚了。

只是晚上睡在床上,贞娘那心却怎么也定不下来,罗大哥现在的做法是按常理来论的,可怕只怕,朝廷根本就不在乎出处,只是需要一个理由,一个瓜分义厚生号的理由,一个继续查张大人的理由。

于是一夜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