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那就是,谋反!

任你功高盖世,名重天下。只要一与谋反沾上边,再红彤彤的名字也立即抹得黑漆漆的,立即从功臣、忠臣双料榜的榜首跌落到臭烘烘的黑名单上。

当然了,黑名单上的名字也还是有机会变红的:画一把大红叉。

要把杨骏从红榜移到黑榜上去,其实也简单,找人告发他就成了。

至于告发者嘛,现存的不就有两个?

前禁军统领孟观、李肇啊。

自从这两个家伙无端端地被杨骏从禁军统领的位置上赶下来,变成了洛阳最新下岗失业人员后,他们就成天结伴出入各大酒馆,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拍桌打椅,大骂杨骏。

弄得酒馆老板们个个心惊胆战,生怕惹祸上身,每次都送瘟神一样把他们俩送出来——温柔点的老板是送,粗暴点的,就挥动扫帚开赶了。

你说他俩做官被人赶就算了,喝个酒也被人赶!这满腔的愤懑,冲天的怨气啊,直把这两人的眼睛整得跟兔子似的。

当我派出去的人在洛阳大街上寻找他们的时候,路人遥指:您家沿着马路找,只要看见有两个人被人从酒馆里赶出去,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那不用问,肯定就是那两位大爷了。推,广告单铺天盖地而来。这不,又来了一个:《蜀山时代周刊》,类别:虚拟网游专栏作者:君橙舞书号:142640。请多多点击推荐收藏,谢谢!谢谢!)

[本文来自小说论坛]

在小说论坛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六章 第二十七节 血染洛阳城

元康元年,孟观、李肇向皇上告发杨骏谋反。

告发密函送到勤政殿的时候,皇上正在御书房和齐王、汝南王他们议事。

当听到杨骏要谋反弑君时,皇上呆呆地坐在龙椅上,半天没有吭声。

汝南王趁机代皇上拟诏,罢免杨骏官职,宣布全城戒严。同时令楚王兵据四城,协助京城守卫守好城门。又令东安公司马繇率八百将士讨伐杨骏。的外甥段飞还在宫中,他闻听此事后直闯御书房,力辩杨骏不会谋反,因为他没有谋反的动机。

他的理由很独特:杨骏无子!一个连儿子都没有的人,他谋反干嘛?他要那个皇帝宝座将来留给谁?

至于告密信中所说的,杨府中现在正积聚着很多大臣在密谋。段飞辩称,他们只是在一起商量今年夏祭的事,根本不是在密谋造反。

他说的这些嘛,倒也有几分道理。只是事关谋反,历朝历代,都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走一百的。

汝南王生怕皇上犹豫,当即一声令下,禁军一拥而上,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段飞抓了起来。段飞一面挣扎一面破口大骂,当然是骂汝南王和我,主要是骂我。据说,他还对皇上大喊,我是个扫帚星,魔煞星,将来一定会谋权篡位,皇上会沦为我的傀儡,大晋的江山也会断送在我的手里。

最可笑的是,段飞还力陈。他们都是为了皇上好,才把持朝政地。不然,一旦归政于皇上。大晋皇朝最后只会落得母鸡伺晨,成为千古笑柄。

向我转述这些话的人一边说。一边不断地观察着我的脸色。

我却越听越乐了:他们还以为这样做是在拯救皇上,殊不知,皇上正巴不得如此呢。他老早就说过他地人生理想了,那就是:我批阅奏章,他在一边玩蛐蛐批完了。我们再在宫里某处幽会去。人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揣度别人,总以为自己喜欢地,别人也一定喜欢,比如权力。

他们不知道,他们以得到为幸,皇上却以得到为累。

所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只可惜,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这个道理。

不过我关心的并不是那些人对我的评价,骂我损我。悉听尊便。我关心的只是,东安公司马繇已经去了那么久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呢?

我在这里心急火燎。怎么别人都不着急的吗?这事若办砸了,让杨家反击成功。丢脑袋地不只我一个吧。

我只得再次派人去打听。同时努力忍住破口大骂的冲动。首盼望中,探消息的人终于回来了。才刚刚禀告了一句,我就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

东安公司马繇领的人现在还是街上走?我没听错吧。

难道他们不是去平叛,而是去逛街闲玩的?

他上午辰时初刻奉命从宫中出发,现在已经快到巳时了。

也就是说,他已经在街上逛了两个时辰了。

而正常情况下,从皇宫大门步行到杨府,也只消一柱香的功夫。

我问那人:“东安公他们是怎么走的?”

能走出这样的速度,也是奇迹了。就是一边走一边数蚂蚁,这会儿也该数到杨府了吧。

那人答:“东安公地队伍一路走走停停,沿途不断地派人打听杨府的消息。”

“打听什么消息?”“就是杨府到底有多少人马准备迎战啊。”

“打听的结果呢?”

“杨府门前静悄悄地,什么人马都没有。”

既然这样,“那他为什么不快点走?”

“他说越是这样越可怕,搞不好杨骏是在模仿诸葛亮的空城计。”

我已经听得快要吐血了:“就算是吧,那他还怕什么呢?诸葛亮地空城计可是真正地空城。”

“呃,大概是怕杨家假装没人,实际上里面埋伏了弓箭手、刀斧手…”

真是个脓包,千真万确、地地道道的脓包!我怎么找了这么一个人来办这么大地事啊。

没奈何,我只得对那人说:“你现在马上坐车过去,告诉东安公,他要是还敢继续在街上数蚂蚁、磨洋工,我就有理由相信,他跟杨家其实是一伙的。”

那人点头领命而去。

直到三个时辰后,才又传来消息说,东安公的人马已经进入了杨府。知道,也难怪司马繇那么小心那么害怕的,当时的情况的确有点危险。

那时朝中许多大臣都在杨府,这些人都是杨氏一派的,生怕杨家一倒,他们也跟着玩完,故而纷纷建议反制。

杨骏的主薄朱振提议,先起府中家丁火烧皇宫的云龙门,再拥立太子进据万春门。以东宫和禁军的力量,不难平息事变,反败为胜。

更有甚者,建议杨骏下令,让刘豫集合禁军,直接闯宫,捉拿我和皇上,然后拥立太子登基。

可惜杨骏实在太不中用了,他比曹魏时的曹爽还不如。事到临头,根本没有决断的魄力。

面对群情汹涌,他竟然晕头转向地只说了一句:“云龙门乃魏明帝所建,气势宏伟,烧了多可惜啊,诸公可有他法?”

众人一听,知道烂泥扶不上墙了,便四散逃命而走,留下他束手无策,在府内无头苍蝇一样乱走乱闯。统领刘豫也带着军队在城中乱窜。他隐约听闻了杨家的事,可又没有得到准备消息,更没有得到杨骏的任何指令。

正在慌乱之际,可巧遇上了他的亲密爱人裴危。

他立即奔过去向裴危打听杨骏的下落,要裴危带他去救杨骏。

裴危告诉他说:“还要你救什么,人家早就逃得没影了。”

刘豫一听慌了神。因为他是杨骏一手提拔起来的,万一朝廷把他划归杨氏党羽,要治他的罪怎么办?

他问裴危讨计,裴危就叫他去庭尉府投案,争取宽大处理。

刘豫一向对裴危言听计从的,当下真的扔下禁军,自己跑到庭尉府投案自首去了。马繇听说刘豫投案了,这才放心大胆地攻进杨府,将躲在马厩中的杨骏搜了出来,一顿乱刀砍死。

杨济、杨珧,以及杨氏亲信大臣几十人,也无一幸免。

司马繇去的时候战战兢兢,等到完全控制杨府后,却又凶残毕露,刀下几乎不留活口。

那些人后来完全杀红了眼,不仅杨家遭到了灭族之祸,其余杨氏亲信,尽被抄家灭族。一夜之间,洛阳城血流成河,五六千人身首异处。

那夜,我通宵无眠。

杀尽了对手后,我并没有胜利的快感,只觉得无限悲凉。

身处在政治风云漩涡中的人,其实命运都一样,一会儿被推到顶端,一会儿又被冲入谷底。

天堂与地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本文来自小说论坛]

在小说论坛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六章 第二十八节 你死,我活

既然族灭了杨氏,就不能再留下小杨太后。否则,后患无穷。

事变发生时,太后杨芷仓促间用帛绢写上“救太傅者有赏”六个字,用箭从宫中射出。又派心腹太监去寻找刘豫,试图发动禁军倒戈,救出杨骏,再拥立广陵王,废掉皇上。

这封被截留的帛书和被抓到的太监便成了太后与杨骏一同谋反的证据。

那些参与了此事的,还有惯于见风使舵的大臣们见状,纷纷上表,奏请废太后杨芷为庶人。杨芷不除,他们寝食难安。

奏折呈上,皇上会集群臣于朝堂庭议。

此时杨骏已死,杨氏家族已灰飞烟灭,还有谁会为杨芷说话呢?差不多的人,都望风而倒。

一些咬文嚼字的老油条们,更是拿出了孔子的《春秋》中绝文姜于鲁国宗庙的故事,认为杨芷临事变不心系朝廷大义,反而暗助其父,是“自绝于宗庙”,故而“亦宜废黜”。

于是皇上下诏,废除杨芷太后尊号,贬为庶民,发配至金墉城。

当太监们奉旨去长乐宫带杨芷走的时候,她紧闭宫门,在里面哭喊着“先帝”,大骂皇上不孝。太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声呼哨,破门而入。

进去一看,杨芷正和一个白发女人死死地抱在一起。

原来她把自己的母亲藏在宫里。

司马繇的军队剿灭杨氏的时候,纯粹是一通乱杀,只是略微清点了一下杨家几个有名的男人,女人们则不作统计.这杨骏夫人庞氏可能事先正好来宫里看女儿,躲过了一场大屠杀。

不过既然被捉到了。她作为杨骏地夫人,也就是朝廷钦犯,很快就被太监们推推搡搡地押走了。

杨芷自知母亲这一去凶多吉少。她跪倒在押解人面前,恳求他们留下老母。又自己拿剪子剪掉自己的头发。悲哭哀号,磕头至流血。

太监们没法,只得暂时把庞氏关押在长乐宫,然后带着杨芷的亲笔乞怜表上殿请皇上定夺。

在乞怜书中,杨芷自称“小妾”。乞求饶恕她母亲地性命。

于是又庭议。

最终的结果,还是大家一致投赞成票,同意将庞氏在长乐宫地院子里就地处决。因为她是女人,就免了游街示众。

杨芷等了半天,只等到了刀斧手。只见刀光闪处,她母亲庞氏的白发头颅当即滚到地下,鲜血飞溅。

杨芷嚎哭一声,亦昏死在地下。太监们趁机将她抬到车上,送去金镛城。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权贵之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倒台。全家遭殃。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连云萝和小蝶作为杨家人,也被一纸诏书。随杨芷一起被贬至金镛城。

这两位这个时候不以杨家人为傲了。都不约而同地向朝廷上书,表明自己并非“杨家人”。并详细交代她们成为“杨家人”的始末。

尤其是小蝶,她的恳求书一呈上去,朝堂哗然。

杨骏竟然以妓女冒充己女亵渎宫廷,这在他本来就罄竹难书的罪状上,又加上了一条罪状。

被灭族地大臣,罪状永远都是罄竹难书的。朝廷养那么闲人是干什么的?不就是太平时为皇上歌功颂德,这种时候就一条条勘定罪臣的罪状,让它罄竹难书吗?

据说剿灭杨家的告示在城门上足足贴了二十多张,其中光杨骏名下就有十张之多。

总之千古之下,即使你翻烂史书,也找不到比杨骏更十恶不赦的人。杀杨骏,灭杨氏,实在是正确无比、也英明无比的决策。

皇上万岁!大晋万岁!

杨骏死有余辜,遗臭万年!

在一片大快人心的欢呼声中,杨芷被送去金墉城,三个月后,就传来了她的死讯。

外面传说,她是被我活活饿死地。其实,自贬她去金镛城后,我就没再过问过这件事。

当时的朝廷中,百废待兴。我自己也要使最后一把力,最终登上皇后宝座。

还有早已被杨家称为太子的广陵王,册立他地呼声也越来越高。我操心这些事都操心不过来了,哪里还有闲心会去管杨芷的事?

一个被贬地庶民,她已经根本没资格做我地对手让我劳神费力了。

可惜外面的人还是把她地死栽到我头上,说是我故意不给她饮食,让她活活饿死的。

好像我是金镛城的后勤总管,金镛城的饮食供应都是我管的。

其实,在被送去金镛城之前,杨芷就已经是活死人了。

全家被斩,三族尽除,母亲在她亲眼目睹下惨遭杀戮,她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她生命的最后三个月,据说没有说过一句话,每日只是呆呆地躺着。

跟去服侍她的宫女起初有十几个,后来渐渐地都跑光了,连给她端茶送饭的都没有了。

她养尊处优了一辈子,哪里会自理?不过几日,就饿死在床上了。

于是洛阳的大街小巷,开始流传着一首歌谣:口,黄蜂尾上针;下毒,不及妇人

没错,这歌谣是隐射我的。我就是他们口中传唱的毒妇。

但这并不影响我毫无异议地被册立为皇后。

外面的人唱得越欢,朝臣们越不敢再说我什么。我的名声越坏,他们越是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生怕一不小心开罪了我,落得跟杨骏一样的下场。

果然我母亲是对的,凶悍才是杀出一条血路的利器。

我的皇后宝座,是踩着几千个血淋淋的头颅爬上去的。

我知道自己罪孽深重。可是,如果我不这样,别人就会踩着我的头颅爬上去。

若必须你死我活才能了这场劫。那么,好吧,你死,我活。

[本文来自小说论坛]

在小说论坛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六章 第二十九节 封后大典

这是我被册封为皇后的庆典。

看到皇上站在高高的金銮殿上含笑看着我,我的脚步像浮在云端里。

头戴着沉沉的凤冠,身着绚丽的霞披,拖着长长的描金点凤的裙踞。我慢慢走过排列成行的文武百官,在或鄙夷或羡妒的目光中,走向我的皇帝夫君。

那一刻,礼炮齐鸣,鼓乐声声,整个皇宫沉浸在一派喜气中。

好像前些天的杀戮不曾存在过。

一将功成万骨枯。只是我没想到,我登上皇后宝座,也需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