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

——世界上第一个女同性恋合法结婚的国度。

第87章 结局(上)

送走卓然以后, 米冉也没有闲下来。

《婚姻特别法》颁布的一个月后, 有个书商找上门来, 说是要找米然约稿。

尽管作品出了大名,但是米冉还从未在公众面前露过面,更没有透露过真名米然二字。这位书商不请自来,还摸到了她的家庭地址,显然是有内部门道的。再一打听,人家隶属于北京商业出版社,是北京卫视的旗下品牌。

这位王先生来的目的是想请她写一本关于《婚途》的书。

米冉倒是无所谓的, 她本来就习惯于和各种出版社打交道。但是老公陆斐源的脸色不太好,从这位书商一进门开始,他就黑着一张脸。看样子是想将他赶出去。但是碍于老婆的情面,他不好发作, 只是面色不善地盯着这位王先生。

“…《婚途》是一部很伟大的作品, 由于它的出现, 改变了人们的婚姻观,甚至改变了我国的法律,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先生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十分之高——

“米小姐, 您是婚途的第一编剧,我想, 您是对这部作品最有发言权的人,公众也想听听您的创作心路。”

王先生文质彬彬地说明了来意, 并且开出了百万稿费的酬劳。

米冉还没回答, 陆斐源倒是先替她作答了:“我妻子不是公众人物, 她不参与任何公共活动。”

米冉:“…”

对方愣了愣,连忙解释道:“…我并不是让您夫人抛头露面,她可以继续使用笔名进行创作,我们出版社也会对她的真实身份保密的。”

可陆斐源还是不同意:“她不是个话题人物,婚途已经完结这么久了,我们也不想再制造题外话,包括写书。”

王先生笑了笑:“编剧米冉和卓然,虽然不是什么话题人物,却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人士。”

米冉:“…可以,我答应写这个稿子。”

陆斐源瞥了她一眼,米冉无所畏惧,瞪回去:这件事必须我做主。

等到书商走后,男人才黑着脸问她:“为什么答应这个人的约稿?”

“…对方是尉导的公司派来的,我不能不给面子。”米冉瞅着他:“再说了,北京电视台对我有知遇之恩嘛,这样拒绝也不好意思。”

“但是你该知道的,社会上对婚途特别法的争议很大,现在,不是你出来说话的时候。”陆斐源不无担心地看着她:“这部法律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反对之声也从未停歇。我不希望你卷入到那些是是非非当中。”

米冉明白,《婚途特别法》自从颁布以来,就收到了不少非议。

有的人认为:婚途特别法明确了一夫一妻制度下的婚姻道德问题。这是社会的进步,是人类的道德战胜了贪婪欲望,是人性的胜利。

也有的人认为——这就是反人类的法律。因为——

“选择和谁□□是每个动物的权力,凭什么人类就得一夫一妻?!”

“凭什么我娶了她,就要把财富和她分享?!这不公平!”

“这是对人权的污蔑!”

激进的反对者甚至扬言要宰了《婚途》的创作者。这不,卓然都带着温彤去了丹麦躲避风头了。尉导也选择了去法国学习一段时间,只有米冉还留在国内。

毕竟公众不知道“米冉”的真实身份,所以她的处境目前还是安全的,当然,这都是丈夫对她精心保护的结果。

然而,作为妻子米然之外,她从来没忘了自己的另外一重身份——小说家米冉。

所以,她告诉了他——

“斐源,这部关于《婚途》的书,只有我有这个资格来写。”

别的任何人代笔,都是李代桃僵。

陆斐源的脸色更不善:“你可以拒绝约稿,没有人会强迫你去写什么。”

“但是我想写啊。”米冉还是坚持,顿了顿,她叹了口气:“你知道吗?只有在写作的时候,我才明白自己是谁。”

她很孤单,作为米冉的一部分,除了丈夫陆斐源以外,向来不为人所知。

就算身边围绕着许许多多的人,“米冉”的那个灵魂,却始终孤单。

她曾经听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一生需要经历三种死亡:第一种是生理上的死亡,既呼吸停止,大脑不再运转,这时候你就告别了人世。

第二种死亡,是遗体的追悼会上,亲朋好友向你作了最后的告别,他们哭泣并且拥抱,在心里接纳了你去世的事实,这样一来,你在他们的心中也就死去了。

而最后一种死亡叫做遗忘。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将你遗忘的时候,这世界上便不再有你的痕迹,更不再有你的位置,这时候,你便永远地死去了。

她不想“米冉”这个名字被人们所遗忘,所以固执地用原名来当了笔名。这样一来,哪怕时间流逝,呼吸和心跳全部停止。千百年以后,世人也会知晓曾经有个女人叫做米冉,她写了一部剧本叫做《婚途》,她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婚姻法律,让后代的婚姻道德得以忠贞。

至于是非如何,则留待后人来评说。

所以,她也固执地想要写这一本书,这是她存在的证明啊…

两个人争执到夜晚,谁也没能说服谁,毕竟在陆斐源的心中,妻子的安全最重要。

“斐源,我知道你担心我,可是…除了《婚途》之外,我还有许多话要说的。”

躺在被子里,米冉也没忘了说服丈夫:“现在网络上对于特别法的否定声音很大。有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反人性的非法政策,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政策只有几年的时效性。官方不表态,连特别法的支持者都没了信心。我想这时候,我应该站出来说几句话,这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陆斐源默然:“冉冉,你又不是官方,更不是能决定法律的那个人,你不需要负起什么责任。”

“但我是《婚途》的第一编剧呀,每个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我的名字还排在卓然的前面呢。”

当然,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卓然米冉,可怜的卓然替她背了不少的黑锅。

陆斐源还是不答应:“一直以来,你的目标都是改变这个国家的婚姻观念——现在,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该怎么做,那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你可以保持沉默。”

“但是保持沉默不是我的风格,你知道的,我可以在许多事面前闭嘴,但是绝对不会在这种大事面前沉默。”

两人对视,一方是执着的真挚,一方是不无担心的爱恋。

米冉的眼神很明确也很坦然——

这是我的作品,我有必要向世人解释它究竟代表了什么。

陆斐源最后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道:“下不为例。”

“嗯。”

****

一个月后,米冉正式接了约稿信,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

期间,丹麦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温彤和卓然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拿到了结婚证明。这是丹麦第2313对宣布结婚的外国女同性恋者。

丹麦宽松自由的婚姻法律规定了——我们可以选择特殊的爱人,只要我爱他,他爱我,我们互相是彼此的,我们的爱情忠贞不渝,那么这就是上帝的安排。

婚礼的场所选在了地中海的一座小岛上,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碧蓝海天,白色的沙滩,连绵起伏的珊瑚礁,一切都梦幻的不可思议。

米冉也去参加了她们的婚礼。整场婚礼朴素但不单调,热情但不热闹。

婚礼的现场上,卓然的爷爷见证了两个人的婚礼的。

在教堂牧师的见证之下,两个人交换戒指,互相亲吻对方,现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鼓掌声。

温彤的一个大学室友甚至喜极而泣,她说,温彤大学的时候总是趴在窗口看卓然从图书馆前经过,看了整整两年,却不敢说一句学姐我好喜欢你。

然而每个认识她的人都知道,温彤只会在卓然的面前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

她爱慕卓然,爱了整整六年,如今才结成善果。

这就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可惜,卓然的父母没有来参加婚礼。

事后才知道,直到卓然和温彤领了结婚证,卓家还是在反对她们的交往。尽管如此,卓然的爷爷还是前来捧场了,这个在70年代留学过欧美的老派政客,倒是在婚姻观念上非常开放,他觉得孙女选男选女无所谓,只要她开心就好。

也是在二人的婚礼上,卓爷爷走到了米冉的面前,举杯对她说了一句话——

“小姑娘,你的《婚途》写的很不错,我很喜欢。”

——卓爷爷是新婚姻法的铁杆支持者,自然也是《婚途》的铁杆粉丝。

米冉也回敬道:“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写出来也是如我所愿。”

卓爷爷不无感慨道:“当年我竞选市长失败以后,就去了美国。期间,国内的婚姻法改革,我看着那些年轻人就这么堕落了下去,被人称作垮掉的一代…唉,我一直上书给政府阐述那个婚姻法的危害性,但是没有人听我的,还说我是老年痴呆了。”

米冉也明白:“毕竟当年的改革措施出来以后,短时间内,婴儿的出生率的确增多了,只是那些孩子…都不是正正经经出生的孩子,而是婚外情产下的私生子。他们不是男女理性结合的产物,只是男女一时冲动的产物,至于恶果如何,看看现在的社会就知道了。”

“是啊,一时冲动,法律的纵容释放出了那么多的恶果…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下一个十年,我看好经济再一次增长。”

米冉笑: “我更好看人口再一次增长。”

一老一少相视一笑,一切的志同道合尽在不言中。

***

从丹麦回来以后,米冉就开始动笔写作了。

从三十年前那次婚姻法大变革开始,她在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许许多多人的婚途,有的走到了末路,而有的则走向了陌路。

上一代的悲剧又更迭发生在下一代的身上。

有的人恐惧婚姻,觉得婚姻是悲剧的源泉,从而拒绝了所有的爱和情。譬如她第一桩接手的案子,苏月娉的父母亲。

有的人不相信忠贞,只觉得婚姻就是随便睡睡就好,从而走向了感情的迷途。譬如扬言一生不嫁人的胡蝶。

还有的人,本身就是时代的直接受害者——例如45岁高龄还未嫁的Cathy,只因为她曾错爱上个渣男,而该渣男妄想同时拥有多个漂亮女人,因为法律规定了他拥有如此的“权力”。

至于更多的人,在这一场大变革式的婚姻法改革中失去了家庭。亲情的面具被生活摘下来以后,就变成了日复一日的暴力和折磨,甚至差点造成他们终生的不幸。譬如陆斐源和温彤的童年悲苦。

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觉得,那一场变革本身就是错的。

她之所以写作《婚途》,就是要替他们——那些受苦受难的孩子们发出一个声音来——

一代人走入了歧途,受苦的只是下一代。陆斐源、温彤、苏月娉、Cathy、胡蝶他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

她将此书命名为《途经此婚》,用那些孩子的笔触写出那些恩怨纠葛,用孩子的眼光去揭开那一段伤痕。

——为的是,途径此婚,不再错付人生。

****

书成于元旦前的某个下雪天。

彼时,陆斐源坐在她身边,喝着咖啡,问她到底打算拖稿拖到什么时候,因为老婆扬言不写完稿子不搬出书房,陆斐源倒是催稿比她的编辑还积极。

米冉随口一答:“好了好了,今晚我回去陪你睡。不用你独守空闺了。”

于是男人发出迷之微笑。

书商拿到了稿子,从审核到商量出版也就两个月的时间。

《婚途》的热潮经历了一年的反复,随着特别法的出台,议论声渐渐消去,彷佛这个话题进入了末尾。但是随着这一本《途经此婚》的出版,《婚途》的话题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里。

在书中,编剧米冉回答了《婚途》的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创作《婚途》?

答:在我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我看到了许多不幸的年轻人,他们的悲剧根源是出生于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我想让他们的故事可以去警醒世人,不再让悲剧重复上演。

二:你觉得《婚途特别法》是反人权主义的法律吗?

答:人权不是欲望的代名词。人权是可以爱憎恨,可以想我所想,爱我所爱,但是不可以用个人的欲望为借口,去伤害无辜的他人。而重婚罪和旧的婚姻法,就是在伤害被背叛的另一方。

这不是违反人权,恰恰相反,它在践踏人权所谓的个人的权益神圣不可侵犯。

三:你觉得《婚途特别法》可以持续多久?

答:正确的法律一旦网落实了,就不会再改变了,这是社会和人民的选择。

于是,书一出版,就引起了轰动效应。

人们关于《婚途》的猜测和疑惑纷纷烟消云散,但是关于米冉的猜测此起彼伏。

有的人分析:书中描述了大量的离婚桥段,对于如今的离婚现象分析非常深刻,作者很可能是个感情方面的专家…说不定来自专管婚姻业务的红线联盟。

也有的人说,台湾的某某感情作家就是米冉…当然,事后证明是该作家雇佣水军炒作蹭热度。

但不管别人怎么猜测,作者“米冉”始终没有举办过一场签售会,也就没人知道她的庐山真面目。

有的时候,越是神秘就越引人遐想。

但是这个秘密,米冉夫妇不打算对外界公开。

***

女儿满两岁的时候,米冉也买了书送给她们。

这是她给宝宝们的第一份礼物,见证了她为她们改变的整个世界。

譬如说,米航最近要去办理结婚证,他和小鸥的家里人也谈妥了,两个人就在北京定居,首付两家各出一半。

去完民政局,米航跟她吐槽道:“姐,现在办理结婚证明好麻烦。需要出具什么未结婚证明,什么婚内承诺书,什么婚内财产分割协议书…我记得你和姐夫结婚的时候,就没这么麻烦,他们连姐夫结没结过婚都没过问。”

米冉笑:“这是好事啊,新的婚姻法颁布以后,一个男人就不能娶两个老婆了。你不能,你姐夫也不能沾花惹草了。”

把婚姻限制在法律的条条框框之内,保护每一对夫妻的共同利益——

这就是她留给这个社会的馈赠。

米航则挠了挠头:“…姐,那部《婚途》真的是你写的吗?!”

——至今为止,米航还不敢相信,自家姐姐就是那个神秘的编剧米冉。尽管当初,是他亲自送姐姐去剧组的。事后,姐夫也叮嘱他:不准说出去。

米冉:“…废话。”

不是她写的还能是别人写的?!

“姐夫说你就是编剧米冉,我还不敢相信,”米航崇拜地看着自家姐姐:“现在我倒是明白了,为什么姐夫会看上你…你不仅能生,还挺能写的。”

米冉手痒了:“什么叫能生?!”

“就是…你一下子就生了一对双胞胎啊…小鸥都说了,她要向你学习,争取以后也给我生个一对。”

米冉:“…”

她错了,就不该让小鸥这个老司机把米航这个小司机带坏的。

丫的,家里一下子就多了一对老司机。

不过也是弟弟的嘴开了光,一个月后,米冉忽然发现…大姨妈它已经两个月不见踪影了,莫非是…

买来测孕棒,一查,两条杠杠。

完蛋,避孕套99%的意外怀孕概率,还是被某陆的天道酬勤给撞到了…

米冉既喜悦又哀嚎,历史如此的相似啊…

真不知道孩子他爹这一回怎么想的。

第88章 久久

是夜。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

米冉躺被窝里好不自在,隔壁的陆某人正蠢蠢欲动。

几下娴熟的宽衣解带以后, 男人顺势压上、辗转、深吻。这是属于他一贯的温柔前奏。

——前几个月, 米冉应了尉导的邀请,又要创造一部新剧本了,她每天晚上都要写稿子,着实晾了丈夫不少日子,这让某爱妻如命的陆十分难耐。

陆斐源觉得自从《婚途》爆红以后,妻子就一门心思把精力用在写作上,竟然冷落了自己不少。而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不似刚结婚那会儿那般的亲密无间了,他不喜欢这种有隔阂的距离,所以要在今晚讨回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