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书不由的笑,“你这就算避讳人了?你的銮仪在那儿呢,那么晃眼,不是此地无银吗!”

  太子咧嘴道,“可不!”探出头去又道,“冯禄留下,别的都回去。”

  太监们打千儿应个嗻,抬着空辇朝景仁宫去了。

  太子打发了众人方道,“我常念着来看你,总是不得空,今儿好容易和师傅告了假出来的。”

  锦书嗯了声,日光照着那张脸,白得近乎是透明的。她垂着眼,浓密的睫毛盖住了乌沉沉的眸子。太子想起了冯禄不知打哪儿得来的消息,说太后要给锦书指婚,还是配给个太监,当时他就气炸了肺。他又恨又急,却不能轻举妄动,怕维护不成到最后害了她。

  二月他要随扈往西山去,不在宫里就活动不开,他根基未稳,况且上头还有皇上,禁军是调配不动的,他们也没这胆子抗懿旨。怎么办呢?他左思右想,只有托病留下才好保住她。这么大的事他不敢告诉她,怕伤了她的心,叫她更憎恨宇文家,到时候连着他一块儿恼,那他非给冤死不可。

  他打定了主意等事到临头了再说不迟,只要有他在,总是拼了一死也要护她。他低声道,“这些时候你自己多留意些,我托了慈宁宫的小太监,万一你有个好歹就来回我。出了事你别怕,有我呢。”

  锦书不知道他为什么说这些,看他颓丧的表情就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了。她拉了他满绣宝相花的袖子,“怎么了?我心里跳得厉害,你说吧。”

  太子打起精神,只道,“没什么,你别多心了。”又笑道,“等皇上出巡回来,天也暖和些了,说是要陪老祖宗游海子去呢。我想你那会儿定是去不成的,我打算好了,叫他们乐去,我想个由头告假,到时候咱们俩出宫上城里玩去,好不好?”

  锦书不忍心拂他的好意,顺嘴便应承了。

  太子犹豫了一会儿,启唇道,“锦书,我问你一件事。”

  锦书见他敛着眉,虽竭力笑着,眼里却掩不住的彷徨。她打了个突,缓缓点头,“你问吧。”

  第五十七章 穿林打叶

  太子思忖良久,这话不知从何说起。

  他又不是聋子,宫里哪里有能瞒得住的事!况且他身边的近侍都是有钻天彻地的能耐的,闲下来就爱凑成一堆瞎聊。昨儿他得着个消息,直把他的三魂七魄给震飞了——万岁爷瞧上锦书了!

  他的心里涌起无边的寒意,在桌前坐了两个时辰,什么事都干不了,就琢磨那件事,越琢磨越觉得可怕,怎么成了这样?皇父那样义正严词的申斥他,无关什么狗屁宫规,竟是吃味儿了!

  夹道里一阵风扫过,他觉得腔子都结了冰,冻得他想打哆嗦。他不怕锦书属意于他皇父,唯怕万岁爷使起蛮劲来强行把她纳进后/宫,届时怎么好?什么都晚了!他未及弱冠,人微言轻,朝中又未建势力,根本没有能力和皇父抗衡…原不该这样想的,他是储君,是万岁的亲儿子,意图和生父抗衡本就是大逆不道!可是怎么办?他舍不下她。自己也不明白,从来都是淡得如水一般,她甚至很少露笑脸子,他什么时候开始陷得那样深了呢?

  锦书惶惶不知所措,他眼里的痛苦挣扎交织在一起,几乎将她淹没。她撼着他,瑟瑟的问,“到底怎么了?”

  太子的目光停留在她脸上,“那只怀表…是怎么到皇上手里的?”

  锦书不防他这样问,只怔住了不知怎么回答,半晌才道,“那天在顺贞门上遇见了万岁爷,怀表的表链子掉出来了,正巧被万岁爷瞧见。”

  太子憋着不说话,脸色很是苍白,平了平思绪勉强笑道,“我是随口问问的,可惜那表叫万岁爷砸了。锦书,我求你一桩事…你往后远着万岁爷,成吗?”

  锦书心头砰然一跳,抬眼看他,他慌忙摆手道,“不是的,我不是说旁的。我的意思是伴君如伴虎,我有些担心罢了。我也知道这些不是你能控制的,或者避无可避,可我还是希望你能远着他。”

  他说得颠三倒四,她只觉心底最深处渐次温暖起来。

  太子愣愣的看着,她眼儿弯弯的,嘴角绽出一朵极明媚的花,露出一口编贝似的牙。那脸皎皎如明月,端的是娇憨动人。眼波流转间现出别致的婉约来,似嗔似怨的瞥他一眼,应了声,“我省得,你放宽心吧!”

  太子倏地脸红了,旋即转过身去,混沌间胸口战鼓乱擂,扑腾得他喘不上气儿来。才定了神,便发现她扯了扯他的巴图鲁背心,“我才刚忘了问你,初六的骑射你拿了头一名?”

  太子满脸的骄傲,“没错儿,皇父封我巴图鲁,还赏了霸王弓。那把弓是西楚霸王的兵器,不畏水火,不惧刀枪,据说弓弦是拿黑龙的背筋拧成的,等下回我拿来给你瞧。”

  锦书道,“咱们祈人擅骑射,那样多的王公子弟参加,你能得第一真是好样的。”

  太子还是小孩儿心性,叫人一捧高兴坏了,愈发得意起来,先结结实实自我吹嘘一番,又高谈阔论道,“其实咱们大英第一的巴图鲁是万岁,斧钺钩叉无一不精,只是如今御极,嫌那些东西煞气太大,再不碰了。”

  也许是猛又想起那桩事,他眼里的光黯淡下来,一时落寞着再不言语。

  锦书叹了口气,“你想的是什么我都知道,我没别的可说,只一点你要记住,在我眼里,你和万岁爷不一样,和这紫禁城的所有主子都不一样。”

  太子心思单纯,闻言自然大喜过望,点头道,“有你这一句就够够的了,套句糙话说,寡妇生儿,有老底儿。我这会子什么都不怕了。”

  锦书怪不好意思的,扭过身道,“快别瞎说,仔细叫人听见了笑话。”

  太子道,“这儿又没旁人,就咱们俩,什么话是说不得的呢!”伸手拍了拍她的肩,“瞧瞧我多好的福气,竟叫我捡着这么个活宝贝,就是拿十座城池来我也不换。”

  锦书格开他,故意拉着脸道,“又没正形儿!我可不是你的博什户,也不是你的哈哈珠子,你跟我犯得上这样比划吗?”

  太子恍然大悟,怪道上书房里玩得好的几个人说他不解风情呢!对女孩儿不该拍肩膀,该搂在怀里摇着,哄着。姑娘家,多得人意儿,招人疼啊,怎么能像对待老爷们儿那样呢!

  太子挨近了一步,“锦书…”

  刚想张嘴,这时候冯禄在夹道口子上招呼,“太子爷,小苓子来啦,火烧屁股似的,跑得还挺快。”

  太子懊恼不已,立马就臭了一张脸,“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量明白没有?要不让她再去量一回。”

  “可别!”锦书忙道,“我们出来有时候了,是老祖宗恩典让我在值上过去的,要是耽搁太久,叫人觉得我偷懒耍滑,那就不好了。再说你这样,回头苓子非生吃了我不可!”

  她绕过他往夹道口去,太子哎了声,“你就这么走了?”

  她回头笑了笑,“太子爷要上慈宁宫请安去吗?”

  太子嘀咕道,“都见着了,就不去了。”

  “您是和太皇太后请安啊,还是和奴才请安?”她促狭地问,颊上抿出两个小小的梨涡,捏着帕子的手一甩,曼妙多姿的摆动开,朝着苓子的方向逶迤而去。

  苓子往隆宗门上看一眼,嘟囔道,“这事凑巧得!怎么一出永康左门就碰上?咱们再走两步就错过了。你胆儿也忒大,离慈宁宫这么近,万一落了谁的眼,我瞧你怎么和老祖宗交代。”

  锦书低头不语,她絮絮叨叨又说上了,“你说太子爷也真是的,既然到了这儿,就该给太皇太后磕头请安才对,万一有人在太皇太后跟前提起了,这不摆明了冲着你来的?太皇太后想,'好啊,锦书是心尖上的人,不把我这皇太太放在眼里了,瞧我怎么棒打鸳鸯。',可着劲儿的拆散你们俩,这就是您二位自作自受啦。”

  锦书推了她一把,“你还是操心你的小女婿去吧,尽在这儿瞎说。”

  苓子不消停,又凑到她耳朵前,“我再多嘴问一句,听说万岁爷也对你有意思了,是不是?哎呀,你也不怕积了食!左边儿是皇帝,右边儿是太子,有你受的了。”

  锦书听了胸口狂跳起来,“这是谁编的浑话?你从哪儿得来的消息?”

  苓子见她白了脸便停下了步子,“宫里都传开了,你不知道?这会儿东西六宫怕是没人不认识你的了,你这回露大脸子了。”

  锦书慌了神,露什么大脸子!脚下是炭火,脖子上架着刀,还能有命活着吗!她摇头道,“有人害我呢,我这回是活不成了,阖宫上下没人能容得下我,早晚都是个死。”

  苓子一想也是,别说太皇太后了,就是太后,皇后也闲不住,这丫头这回麻烦大了,熬得过去一步登天,熬不过去死无全尸,真得看造化。她给出了个主意,“你去求万岁爷吧,只有他能救你。”

  锦书寒着脸道,“你还真信万岁爷瞧上我了?就算这事不假,我也不能够。”

  她仰起头,宫墙那样高,把天隔成窄窄的一溜。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恨自己生不出一双翅膀来。从前被人鱼肉,今后更是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日子是到不了头了。

  自怨自艾一番,看见苓子满脸痛不可遏的表情,她反倒笑起来,搡了她一下道,“行啦,你别替我愁,我阳寿有多长,阎王爷那儿都掐着呢!横竖你是要出去的了,到了外头打听着点儿,甭管我是明戮也好,暗鸠也好,中元节给我上柱香,就尽了咱们师徒的情分了。”

  苓子叹了叹,“你就贫吧!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还不想辙,等到了眼前就来不及了。”

  这时已经进了慈宁门,有话也不方便说了,锦书道,“今晚轮着你上夜,明早咱们一块回榻榻里,到时候再接着聊。”

  话音才落,从徽音左门里出来两队人,都戴着领约,佩着彩帨,一个细长个儿,一个略丰腴,正是梅贵嫔和陈贤妃。

  那梅贵嫔在前头走,甩动着膀子并不要人扶,身后就跟了两个黄毛丫头。陈贤妃不一样,她担着身子,自然精贵了许多,前呼后拥的,宫女嬷嬷一大堆。走路的架势也不一样,就快横着了,苓子偷着扑哧一笑,低声道,“通主子快生了也没像这位这样,敢情她是属螃蟹的。”

  那儿梅贵嫔眉开眼笑地迎上来,“哟,我瞧瞧,这不是锦姑娘吗!”

  锦书和苓子忙敛了神福下去,“给贤主子请安,给梅主子请安。”

  贤妃的视线在她脸上一转,收回了两条被嬷嬷架着的胳膊,笔管条直的站着,满眼的轻蔑和厌恶。

  梅贵嫔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她亲亲热热的扶了锦书一把,还真像是见着了亲姐妹的样子,对着苓子说,“姑娘快起喀。”又忙着握住了锦书的手,上下一打量,啧啧道,“真是个标致人物,瞧这通身的气派!好妹妹,什么时得您的喜信儿?”

  一旁的贤妃撇了撇嘴,因离得稍远,她转头压低了声对身边的宫女说,“瞧见没有?这两位凑得好,缺心眼儿和丧门星,五百年前的一家子,多齐全啊!”

  宫女和嬷嬷们嗤笑起来,苓子和锦书交换了眼色,她们笑什么是不知道,反正保管没好话就是了。

  锦书对梅嫔肃了肃,“梅主子快别折煞奴才,奴才愚昧,不明白梅主子的意思。奴才还在值上,不敢耽搁时候,这就回老祖宗跟前伺候了,二位小主好走。”

  梅贵嫔木讷的应了,眼巴巴看着她们往明间前的露台上去了。她冥思苦想,觉得这丫头怎么不乐呢?旁人求不来的好事儿,她似乎不太高兴。

  贤妃尖着嗓子道,“行啦,凭她怎么,不过是个奴才!您还真有这好兴致和她称姐妹呢?瞧见没有?热脸贴冷屁股,人家都不搭理你!”

  梅嫔也有点扫兴,原本是想套套近乎,将来大家好和平相处,可这位明显的不给面子啊!她喃喃道,”这是怎么话说的…”

  贤妃撑了把后腰,“怎么话说的?瞧不上您呗!还没晋位份呢,摆着个脸子给谁看?要是她有命活着,将来有把子骄纵劲儿使的,您擎等着吧,活脱脱的狐媚子!”边说着,边摇摇摆摆出了慈宁门。

  苓子扯了扯锦书的衣角,陈贤妃那又尖又利的嗓门,隔二里地都能听见。那些刻薄话是成心扔给锦书的,苓子怕她心里难受,偷着看她的脸色,她一味的低着头,并没有什么难过的表情,这才略松了口气,自顾自的数落,“还贤妃呢?真没看出来她哪一点上‘贤’了。封她做贤妃,活打了嘴了!二月二光藏剪子怎么够,还有她那张利嘴呢!真该像套官房一样,把她的脑袋也拿黄云龙套包上!”

  第五十八章 孤芳一世

  初春时节,太阳一落下去天很快就擦黑了,后蹬儿短,没一会儿就得掌灯。

  锦书半天的差事下来了,站在廊庑低下指派粗使宫女挂白帽方灯。春夏爱刮风,雨水也多,就不用纱绢罩的了,换上了料丝灯,雕漆为架,面上绘了各种寓意的图案,又亮堂又好看。

  最后一丝亮也隐没了,天乌沉沉的,没有月亮,头顶上只有稀稀拉拉的几颗星。因着还在正月里,玻璃丝罩子蒙了朱纱,火光照下来,是一层淡淡的水红色。

  锦书站了一阵背上发寒,正想回配殿里去,只见铜茶炊上的张太监提着茶吊,慢慢的从甬道上踱过来。他步子小,身上穿得又鼓鼓馕馕的,动作越发的迟缓,冷不防后面的小太监们抬着毡垫子风风火火的过来,躲闪不及就被撞了个趔趄。他定了定神骂,“兔崽子,狗见了都摇头的!看着点儿道再跑!我这儿提着奶皮子呢,回头洒了叫你妈赔!”

  小太监边跑边道,“对不住了您呐!”一眨眼就进了配殿了。

  张太监摇头嘀咕着,“这帮跳墙挂不住耳朵的,迟早是挨刀的命。”

  锦书站在福鹿底下招呼,“谙达,没事儿吧?”

  张太监抬头一看,笑道,“是锦姑娘啊,没事儿,就是撞得我眼晕。”

  张太监真是个好人,他上回帮她打听到了春桃的消息,还顺带捎回了掖庭那群人的现状。荔枝她们都挺好,春桃的病自打烧化过之后全好了,这会儿自己回定妃娘娘跟前当差了。至于为什么老不见贵喜的踪迹,原来那小子拨到乾东五所去了,要不是张太监,她还得天天在侍膳的人里找他呢。

  锦书挺感激他,忙上前接过他手里的东西,搀着他往西南角上去,一面道,“上回老祖宗赏我两块石蜜,我一直放着没用,昨儿我听说您有气喘的毛病,我孝敬您一块吧,和梨一块熬水喝,说是管用。”

  张太监一听来了劲,“那可是好东西啊,你别给我,给崔总管吧,他关节上有毛病,你拿那个给他,在他面前讨个好,往后派差当值也轻松些。”

  人说太监有通病,整天憋坏算计别人、使心眼子做丑表功,可慈宁宫里的几位老太监却不一样,上到总管、回事儿,下到梳头、熬茶汤的,都不爱争阳斗胜,大家都客客气气本本份份,有了好的还能谦让一番,在这深宫之中是非常难得的。

  锦书笑道,“我有两块呢!明儿我给您送过来,您只管收下就是了。”她是不愿意说,崔贵祥那儿怎么能短了呢?那可是她干爸爸!关节痛要拿石蜜泡酒喝,她早就托人偷偷买了寿膳房里的酒,拿联珠瓶泡好了送到他榻榻里去了。

  张太监这才应道,“叫您记挂着,多不好意思啊。”

  “全当是我谢您的吧。”到了茶炊上,不灰木的炉子还燃着。这地方是个连廊拐角,并不避风,冬天的时候北风一吹,冻得眼睛都睁不开,又不能挪地方,真是要多苦有多苦。主子只知道喝茶,喝奶/子,哪里知道做奴才的辛劳,张太监整个冬天脸膛都是灰紫的,就跟孩子似的,肉皮儿还起皮皲裂。

  锦书放下茶吊搓了搓手,“您忙着吧,过会儿荣姑姑还要派活儿,我先过去了。”

  张太监笑道,“还早呢,我这儿有好茶,给姑娘泡上一杯?”

  锦书只道,“不用了,您留着自个儿喝吧。”说着便转身沿着出廊往明间门前去,刚要上台阶,正碰着崔贵祥从里面出来。

  “我正找你呢!”崔总管满脸的笑意,“吃过了?”

  锦书纳了个福,人多眼杂不好往亲了叫,只得呼一声谙达,又道,“您找我有事儿?”

  崔贵祥把她拉到阴暗里,笑着说,“好孩子,难为你想着我。你给我泡的酒我喝了,还真管用,谢谢你了。”

  “瞧您说的!”锦书道,“这还不是我应当的吗,孝敬您我乐意。”

  崔连连点头,打心眼里的喜欢。到底闺女好啊,以前收的小子成天的惹祸,要他覥着老脸到处给他打圆场擦屁股,一点福没享到,头发愁白了大半,这会儿到隆亲王府当差去了,过年过节连和好都不让人捎来,六岁上带大的还不如半道上收的闺女呢!他想起那没良心的就想哭,全当他死了,白操了十几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