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太监搬了一张条凳在门前,王保打着横的坐下,气势汹汹道,“姑娘,您是拿我当傻子哄呢?太子爷不明不白的赏你东西干什么?赏了不记档,更是大大的不合规矩。再说了,就算真有这事儿,你不感念主子的恩德,还拿着主子的赏赐随便送人,你这是对上的大不敬,论着罪也得不着好处!这谎撒得过大了可不好收场,我要是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牵五绊六的!好汉做事好汉当,扯上太子爷做什么?太子爷正卧床养身子的当口,谁也不敢擅自去叨扰他老人家,您是拿咱们斗闷子呢?打量往主子爷那儿一推,我就拿你没办法了?”

  锦书别过了脸,虽经王保声色俱厉的呼喝,面上却并无惧色,她蔑然道,“我说出了来历你们不去查,硬逼我说是偷的,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反正是落在你们手里了,谙达瞧着该怎么发落,由得您了。”

  王保干瞪眼,半晌哼哼冷笑起来,“好一张利嘴啊!这桩案子是慎刑司督办的,你且扛着吧,上头发句话叫上刑,姑娘这细皮嫩肉怕是伤不起,到时候传夹棍,传杖,不说数字,就打死算完呐,您想好了?”

  到了眼下自己哪里做得了主!就算是死,也不能落这样的罪名!她强作镇定,缓缓道,“不知谙达仔细看过那物件没有,那镯子虽然贵重,却不是内造的东西,条子内侧雕着‘余独不觉’四个字,是民间家传的,太子爷无意间得了赏给我的,没有进内务府的库,自然就用不上记档,是不是这个道理?”

  王保还真被说得回不上话来,那镯子翠得好,可的确不是御用的,路数不对,连耍狠都使不上劲儿。

  正噎着,听见身后有脚步声杂沓而来,忙起来撤了座儿,箭袖甩得啪啪的响,遥遥一个千儿打下去,嗓门宏亮的高唱道,“奴才王保,给皇后主子请安啦!”

  第六十四章 永日戚戚

  皇后穿黑领片金花纹褐袍,外面罩一件绿叶镶黑边的金绣大褂,头上梳着大髻,饰点翠,珠珀垂肩。两手晤着铜手炉,每迈一步,四支镂金嵌米珠团寿护甲碰在手炉上便叮然作响,在宫女嬷嬷的簇拥之下从腰子门上款款而来。

  王保和慎刑司的两个太监单膝跪迎,锦书和苓子随即也跪下磕头。皇后渐渐走近,跨进门槛就不挪步了,只看见凤头鞋上的珠穗层层叠叠的堆砌着,流苏一样垂在盆底鞋的一周,华丽得不容人逼视。

  “怎么样了?”皇后问。二月打了头,仍旧是寒风萧瑟。这排房子坐西朝东照不进日头,愈发的阴冷刺骨,皇后有些不耐,语气也不好,对王保道,“起来回话。”

  王保谢了恩站起来,垂手回道,“禀主子,奴才问了半天,这位是个油盐不进的主,一口咬定了镯子是太子爷送的。奴才想太子爷这会儿伤着,也不能去扰了爷的清净,既然主子来了,就请皇后主子发落吧。”

  皇后笑道,“这话说的!本宫不过是应着万岁爷的旨意督办,查断是你们内务府和慎刑司的事,你要当甩手掌柜可不成,我今儿只作旁听,决计不能没过你的次序去。”

  皇后这一说王保就明白了,这件事儿明摆着让从重了办,因着关系到太子,她纵是又恨又怨,到底不好放开了手脚。要解决麻烦,又不肯沾上半点脏腥,那就得靠他们这些碎催了。王保是皇后的家生奴才,万岁爷取了天下,他为了进宫伺候才净了身、去了势,只要是皇后的意思,他没有不从命的。

  “那就请主子上坐。”王保甩个眼色给手底下的太监,他们抬了把楠木雕龙圈椅到正门前,然后纷纷到槅门两侧站定,那架势,真如刑部衙门审案子的威严。

  皇后那儿不叫起来,锦书和苓子便默默跪着。锦书心里没底,料想着这回怕是逃不过这一劫了,自己也就罢了,苓子跟着遭罪,万万说不过去,便壮了胆儿冲皇后磕头进言,“奴才启禀皇后娘娘,今儿是我师傅出宫的日子,这镯子是我送她的,一来作孝敬,二来留念想,有什么过错奴才承担,请主子看在我师傅服侍了老祖宗八年的份上,容我师傅先出去,奴才在这儿听凭王谙达的发落。”

  皇后笑了笑,“我虽然知道苓姑娘伺候老祖宗的功劳,却不好随意放她走啊,你们俩如今是拴在一起的,这赃物查不清来路,谁也不能离开东北三所。”

  听听这话,什么叫“赃物”?那是钉死了没有开恩的机会了!王保的眼皮子垂下来,心想眼下要放向苓不是不能够,只要慕容锦书承认是偷来的,让皇后按偷盗的罪过论处,什么地方、时候、人手,一概不问,因为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人家确实不是大内的东西,怎么交待呢!可只要她一点头,这就算有主了,哪管那些个咸的淡的!

  王保很有些提点的意思,他冲锦书道,“你也别撑着了,老老实实说了算了,宫里有规矩摆着,拿着人赃,问清了只罚当事儿的,绝不牵累不相干的人。既然是你送给你师傅的,这事儿也好办,你赶紧痛快招了,也省得她陪你连坐。”

  皇后端坐着,就那么淡淡看着她,面无表情,也不发话,仿佛是有足够的时间和她耗着似的。

  锦书只觉悲愤又无望,这分明是胁迫她认这莫须有的罪名,皇后作壁上观,王保这么断完全是她授意的,她指婚不成,又恰逢这样的好时机,怎么舍得轻易放弃,必是想尽了法子要处置她了。

  她转过脸看苓子,她的发髻微微松散,鬓边汗湿了,刘海沉沉贴在额角。大约是想明白了皇后的用意,眼里涌出惊慌来,面上只强作沉着。回看她一眼,襕袖下的手指用力握了握她的,悄悄摇了下头。

  锦书鼻子直发酸,陷进两难之中难以自拔。自己不顺着皇后的意思,到最后肯定得连累苓子,她那样大好的人生怎么能毁在自己手上!

  皇后等了好一会儿不见有什么进展,心下不耐烦起来,拿眼一瞟王保,那边立刻会意了,跨前一步阴恻恻道,“二位真够硬气的,那我就不客气了。既这么,两个都是贼,两个都要办,也不必交慎刑司,我这儿就代劳了。传杖吧,各打四十大板,要是有命活着,打完了发到掖庭局去,这辈子就老死在那里头吧!”

  门外静候的司刑太监迈进来,个个板着脸手持牛筋就要上来捆人,这时候容不得再考虑了,锦书脱口道,“主子,我认罪,东西是我偷的,和我师傅没关系,请主子开恩放了她,罪责由我一个人领。”

  皇后和太监宫女们都松了口气,这样多好,麻利儿就解决了。

  王保把一早准备好的认罪文书拿来让她画押,吁道,“没事儿了,按了手印就成了。”对左右道,“弄清楚了,没苓子姑娘什么事儿,别难为苓姑娘,送她上神武门去吧。”

  苓子拉着她的手,哭道,“你这是何苦!”

  锦书看着文书上的指印反倒从容了,她嘴角抿出个苦笑来,“我偷着活了九年,也够了。你出了宫要好好的,别忘了量衣裳回来的路上我说的话。”

  苓子想起她那时的笑谈,说让她中元节给她上柱香,如今一语成谶,怕是真说中了。她哽咽出声,点头道,“我记住了。”

  王保胡乱挥挥手,“行了,说完了就出去吧,这会子不走,回头生了变数想走也走不成。”

  苓子被推搡出了东北三所,眼下就剩锦书独个了,皇后脸上现出了悲天悯人的神色,叹息道,“我向来是极喜欢你的,你怎么糊涂得做出这样的事来?白糟蹋了老祖宗和我的心。”

  锦书低着头道,“奴才认罪伏法,请皇后娘娘开发。”

  皇后心道没有一句讨饶的话,不愧是姓慕容的,骨子里那股傲气到死都灭不了,那还等什么?她对王保道,“掌事儿的,我不能徇情,你按律法办吧。”

  王保得了令,一努嘴,他手下的太监架起她往后院里推。锦书仰起脸,歇山顶的太阳照得满园生辉,日光打在身上暖哄哄的。她趔趄着往前走,这回不用说,自然是下死的打,死倒不怕,只是死得忒窝囊,落个做贼的名声,给祖宗蒙羞了。

  院子正中间摆了张春凳,掌刑的皂衣太监持了笞杖已经在恭候了。这些人打人早打出了门道,一块豆腐放在地上操练,只准有响儿,不准打破,等到打完,外面依旧是正正方方的,里头的豆腐都烂了。这买卖在三百六十行里绝对的靠手艺吃饭,笞杖在手,轻重生杀只要掌事的一句话。

  掌刑的远远的给皇后打千儿、又给王保打千儿,“请谙达示下。”

  王保两手镶进袖子里,冷冰冰的说,“老规矩,四十板子,不许打脸,要打囫囵喽。”

  所谓的“打囫囵”是行话,就是不伤皮肉,要伤筋骨。掌刑太监应个嗻,左右把锦书按倒在条凳上,拿四扭四花的牛筋来缚住手脚,一绕一抽,绑了个严严实实。

  宫女受杖刑和太监不一样,不许垫中衣,不许出声告饶,掌刑的正要来褪裤子,王保道,“皇后主子放了恩典,念在慕容锦书是贵胄出身,不必去衣受杖了。”

  锦书手脚动弹不得,早就成了待宰的羔羊。

  恍惚忆起七岁那年,毓坤宫后园子的那株葡萄藤绵绵伸展到了宫墙的顶上,她趁着奶妈子不注意,顺着藤蔓往上攀爬,结果上了琉璃瓦顶没法子下来了,那情形和现在倒有几分相似。只是那时放眼一望是连绵的重檐屋顶,这会儿眼尾能看见的,是太监高高举起的朱红的刑杖。

  皇后别过了头,“回去吧,我也不落忍瞧。”

  贴身宫女托扶上她的前臂,众人簇拥着她往腰门上去,才跨过门槛,迎面看见太子连辇都未乘,把一干近侍甩在身后,从远处疾奔过来。

  皇后怔了怔,不是伤得连床都下不来了吗,怎么这会子生龙活虎的?敢情是骗人的!她又恨又气,正要迎上去质问,谁知太子竟像是没看见她一样,和她错身而过,连个招呼都没打。

  “给我住手!”他红了眼,一拳就朝行刑的太监砸过去。

  院子里的人吓坏了,慌里慌张跪了一地。王保爬过去抱住了他的腿,“好主子爷,您消消火,咱们正审案子呢!”

  太子早忘了当年骑在王保脖子上看花灯的情分,大脚一抬就把他踹翻了,喝道,“杀才,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动爷的人?”

  所有人都懵了,条凳上绑的怎么成了他的人?太子平时尊贵温文,谁见过他眦目欲裂的样子?众人纷纷以头杵地,趴着只顾筛糠起来。

  太子抽出佩刀割断捆缚锦书的牛筋,那纤细白净的腕子早瘀紫一片,他刹时心疼得要滴出血。捧起她的脸看,俨然惨白如鬼魅般,他听见自己脑子里的弦一根根绷断了,指着那司刑的太监道,“好啊,你下的狠手真是不赖!几杖就把人打得倒不上气儿了!”对王保身后的太监道,“来啊,把他给我按下,叫他也尝尝味道!狠狠的打,往死里打,打死算完!”

  那太监被七手八脚的捆住,战栗得失了人声,嚎道,“太子爷饶命,奴才是奉命行事啊!”

  太子哪管这些,心头怒火烧得砰然作响,不能对母亲撒气儿,只有拿底下人泄愤。

  他打发后面赶到的冯禄领人把锦书抬上榻辇,替她盖上了毡子,扶着抬杆在她耳边道,“你别怕,怪我来晚了,叫你受了委屈,我对不住你。”

  锦书本来体弱,受了三杖已经打掉了半条命,阖眼不应,满身的冷汗横流,早就气若游丝失了神魂了。

  太子嘱咐把辇抬稳,一面催人去传太医到景仁宫侯着,抬辇到了腰门上却被皇后拦住了。皇后沉着脸训斥,“我瞧你是痰迷了心窍!你眼里可还有我?一个宫女值得你这样失体统?她有了罪责,受罚是应当的!”

  太子放了箭袖朝她打千儿,“儿子不敢,儿子给母后请安。锦书这事儿子听说了,东西不是她偷的,是儿子赠她的,母后怎么不派人来问儿子,就这么草草定了她的罪呢?”

  皇后噎了下,怒道,“放肆!你这是在责问我?”

  太子躬下身子去,“儿子断不敢对母后无礼,儿子是就事论事。母后以往常教导儿子不可偏听偏信,儿子时时谨记在心。”

  皇后心凉了大半,没想到太子会对她说出这番话来,这样的为他着想,最后却落下了埋怨,还是皇太后聪明,索性什么都不做,倒图个清净自在。

  第六十五章 苍山乱流

  皇后气极,恨道,“我明儿去问问你师傅,他素日是怎么教导你的,竟连母亲也敢顶撞!”

  太子只道,“儿子绝不敢如此大逆不道,母后一片疼爱儿子的心,儿子都知道。母后是大英国母,母仪天下,儿子只求母后以慈母之心待锦书,她已经够可怜的了。”

  皇后拧起了眉头,“你当真是疯魔了!为这丫头谎称受伤哄骗你皇父和我,等你皇父回来我定叫他罚你!”

  太子嘴角浮出一抹惨淡的笑,“皇父不会罚我,换了今儿是他,怕是比儿子更甚。”

  皇后听见这话腿上直发软,几乎站立不住。左右宫女忙上前搀扶,她竭力维持着威仪,手却止不住在袖笼里瑟瑟发颤。

  太子看见母亲的脸色倏地煞白,他也觉难过和不忍,这是捅她心窝子的话,不是情急了他不能说出来。万岁爷对锦书有意,宫里每个犄角都传遍了,虽然这事实对自己来说极不堪,可事到如今也回避不得。母后也是为了这个才下了狠心,多亏了他及时得着信儿,要是再晚来一步,就真要给她收尸了。

  太子侧过头看锦书,她的样子叫人心惊,像风里的蜡烛,随时会熄了似的。他心想再耽搁不得了,于是对皇后拱手道,“母后,儿子告退了,请恕儿子无状,回头儿子再上坤宁宫向您请罪去。”语毕不等皇后应允,即命榻辇前行,火速朝景仁宫去了。

  皇后捏着帕子猛然咳嗽起来,一时咳得几乎背过气儿去。宫人们唬得谁也不敢出声,她们在皇后身边侍候,知道太子素日恭顺有加,从没有今天这样失态的,想来皇后真是被气坏了。

  园子里的掌刑太监如今成了受刑的,只听见笞杖隔着衣裳鞭打在皮肉上沉闷的声响,那呼声愈加凄厉,渐次哑了,低弱下去。皇后掩着嘴道,“快叫住手,真要打死了。”

  小宫女应了是,边跑边喊住手,那边杖责这才停下了。

  王保垂着手过来磕头,“奴才没办好差,请主子降罪。”

  皇后只是长叹,“罢了,这事怨不得你,是她命大,阳寿未尽。”

  王保一迭声谢恩,站起来边翻袖子边问,“主子,那只镯子怎么处置?”

  皇后萎靡的闭了闭眼,“送到坤宁宫去,我自有计较。”

  王保道嗻,送皇后上了步辇方回身到院子里去。

  掌刑太监趴在地上哧哧的喘粗气,眼泪冷汗全混在了一处。王保颓然叫人卸了门板来抬,那太监哀哀呻吟不休,王保拍拍他的脑袋道,“别叫了,咱们今儿犯了太岁,捡着一条命算是造化。亏得没把那丫头弄死,否则这一大帮子人,谁都活不成。”

  太皇太后歇了午觉起来用加餐,却见春荣熬红了眼在跟前伺候,不由问道,“锦书哪里去了?”

  崔贵祥从侍膳太监手里接过各式点心茶食,一一在矮几上铺排开,边垂着头道,“回老佛爷的话,锦书那丫头遭了难了,冤枉的吃了通板子,幸好太子爷赶得急,否则小命就交待了。”于是从前到后仔仔细细和太皇太后说了一遍。

  太皇太后长长哦了声,“可怜见儿的!慎刑司和内务府督办的案子就办成了这样?倒要问问他王保是怎么当的差!”又问,“这会子弄明白了?”

  崔贵祥道,“都明白了,原是一场误会,罪名洗清了,只是皮肉受苦。那些执杖的下了死手,听说三杖下去就打得人不会倒气儿了。”

  太皇太后念了句阿弥陀佛,“真真是群黑了心肝的,要是自己家里的姊妹能下得去那样的手吗?当差当得久了,愈发没了人情味儿。”

  崔贵祥嘴上应是,只不好多说什么。其实太皇太后心里明镜似的,要没有皇后的授意,王保小小的内务府掌事儿,有那么大的胆子随意处置慈宁宫的人吗?太皇太后还是维护孙子媳妇的,这种事说到底也不会认真追究谁的责任,过去就过去了。一个宫女,就是皇上再喜欢,又没晋位,犯上点什么事儿受了责罚,倘或命薄被打死了,那罪名肯定坐实了,反正也没人会帮着申冤;倘或命大没死成,上头不过说两句暖心的话,也就完了。洗清了罪名算还了公道已经是万幸,还能怎么样呢!

  太皇太后喝着杏仁露问,“这会儿人在哪儿呢?”

  崔贵祥躬着身子回道,“太子爷把人抬到景仁宫去了。”

  太皇太后听了半晌没言语,隔了好一会儿才道,“新伤不宜搬动,暂且就让她在景仁宫养着吧,等好些了再让回榻榻里去。总管,回头你替我去瞧瞧,就说委屈她了,老祖宗心里都知道,叫她安心将养,往后亏待不了她。”又突然想起太子的伤来,奇道,“你们太子爷不是扭伤了脖子吗?昨儿我瞧他去他还躺在炕上直哼哼呢…”

  崔贵祥脸上立马色彩斑斓起来,他憋着笑说,“太子爷有神灵护佑,想是好得快吧,这会子又生龙活虎了。”

  太皇太后前后一琢磨,总算是想明白了,这孩子真是煞费苦心,八成是料定了锦书会有坎儿,这才诈伤留下的。也亏得他在,否则锦书怕真没命了。话又说回来,凭着皇帝的能耐,怎么会瞧不出太子是唬人的呢,真难为这爷俩唱双簧!太皇太后又发起了愁,了不得啊,这样子下去怎么收场?非得闹出大笑话来不可!

  “崔,我前两天听说皇帝杀了圆明园的一个太监,这话你怎么没和我说?”太皇太后看崔贵祥背躬得像只虾子似的,就知道他是疏忽了,便道,“我整日不出门,是个瞎子,聋子,我拿你当明白人,没曾想你比我还糊涂。”

  崔贵祥忙道,“奴才是知道这事的,只唯恐惹得老佛爷不高兴,这才有意瞒着您的。依奴才看,您上了岁数,保重自己的身子最要紧,好些事儿也不必太揪细,由得他们去就是了。”

  太皇太后摇头,“我生来是个操心的命,平民百姓家尚且有各样的挑费要过问,何况咱们这样的。”

  加餐用得差不多了,太皇太后撂了四楞象牙镶金筷子,崔总管打发人往下撤盘子,太皇太后回头看看春荣,那丫头大概是才沾着枕头就给闹起来的,眼下强打这精神上值,脸上仍有倦容,便对她道,“你回值房里歇会子去吧,这么着非把人熬干了不可。”

  春荣笑道,“谢老祖宗恩典,奴才不累。”

  “混说什么,又不是铁打的。”太皇太后对身边的人向来体恤,说就是养只猫儿狗儿也要爱惜,何况人家辞了家小,起早贪晚的伺候你,是奴才不错,却也得当人看才行。

  崔贵祥和煦道,“老佛爷既发了话,那是你的福分,快去歇着吧。”

  春荣谢了恩方退出去,崔总管又把殿里侍立的人支出去,只留了入画和绿芜在跟前,这才道,“容奴才给您回禀,万岁爷法办的是圆明园上虞处养鸽子的太监,名叫刘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