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管兀自豪气万丈,他用上了“想当年”这个句子做打头,动情道,“想当年万岁爷您有多局器,高祖皇帝晏驾您正攻九门呢,愣是咽了眼泪横心把京畿拿下来了,才开创了这万世基业,皇父升天都没能叫您回头,眼下要是只为这事儿冒着雨回去,万一让老佛爷知道了,还能饶得过锦书吗?再说了,锦书这会子在景仁宫呢,太子爷那儿又怎么说?”

  皇帝这下是彻底冷静了,心里琢磨是啊,回去不得,不说宫门下了钥进不去,就是腾飞进了宫墙,人在太子哪里,他又能怎么样?闹出了笑话来,反倒失了君父的脸面。

  他长叹一声,抖了抖腿,“你还真应了那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李玉贵,你好样儿的!”

  李玉贵这时方知道后怕了,赶紧撒开手爬退了好几步,咚咚磕着响头道,“奴才一片赤诚,也顾不得自己生死了,就想拦着万岁爷点儿,一时御前失了仪,甘愿受主子责罚。”

  皇帝哼了声,“你三个月的俸禄没了,到后扈处领二十板子,小惩大诫吧。”

  李玉贵领旨谢恩退出了御营,仔仔细细摸了摸顶子和脑袋,还好都在,终于舒舒坦坦长出了一口气。仨月俸禄没了就没了,二十板子不过做做样子,谁还真往狠了打御前总管啊!这回的差办得还不赖,要是能叫万岁爷宽心,那就更齐全了!

  就着火光他碰巧看见了太子的发小,二等护卫图里琛打门前巡营经过,连忙招手叫他过来。

  图里琛拱了拱手,“李谙达有什么吩咐?”

  李玉贵凑过去咬耳朵,这样那样的吩咐了,图里琛躬身领命,便回身快步朝上虞处去了。

  接下来该上后扈处吃板子去了,他接过小太监手里的伞,刚要抬腿挪地方,一对禁军高擎着火把赫赫扬扬从远处而来。细一看,领头的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上身是一袭荔色哆罗呢天马箭袖,腰间挂着红色缎串珠绣葫芦活计,脚步一迈,尽是龙腾虎跃的威风。

  李玉贵猛地傍着了救星,眉开眼笑的迎上去深打了个千儿,“庄王爷,您总算回来了!奴才可想死您老人家啦!”

  第七十章 几行归塞

  庄亲王宇文长亭,大英朝唯一的铁帽子王爷,和当今圣上是一个爹的亲兄弟。

  庄王爷的为人呐,真让人摸不着边!他专爱玩儿,对吃食也有研究,你要问他哪里出的油葫芦好,他能告诉你,十三陵的最得人意儿,笨、老实、善叫;你要问他哪家馆子的哪道菜最出名,他手指头一点,海福楼的红烧海参小蹄膀最解馋,一大盘下去,吃一席,饱一集。一集是五天,保管您肚子里油水够够的。

  这人和气是真的,没有王爷的架子,就是有时候没谱。好的时候是好极了,可要是哪天不乐意了,转脸不认人,和皇帝也敢捞起袖子来掐架,总之挺难琢磨。不过可贵在不耍心眼子,是个直来直往的性子,对朝政不太上心,平常爱提溜个鸟笼上茶馆子,还爱票戏。

  说起票戏,嘿,那真是绝活!不论学谁,张嘴就来。武打场上打点儿,腕子甩动开,把单皮打得又爆又脆,赶得上撑场子的老手。

  说来说去,这位爷啊,绝顶聪明,与人无争,与事无忤,就是机灵不用在正经地方。小半辈子没干过坏事,吃喝玩乐,尽情的受用,连万岁爷都说他是耗子掉进了米缸里,世上第一等逍遥快活的人。

  庄王爷人情世故门儿清,他对皇帝御前伺候的都挺客气,看见李玉贵紧走上来打千儿,连忙伸手扶了一把,“哟,李大总管!长远不见,您老身子骨好啊?”

  李玉贵受宠若惊,应道,“劳您记挂着,奴才好着呢!王爷这一路辛苦,瞧瞧,袍沿儿都湿透了。”

  庄亲王嗨了声,“这算什么!前边换下来的才叫真湿,胳膊一夹都能拧出水来。”言罢又道,“我想起来了,我上月淘腾到几瓶吕宋国的淡巴菰,那可是鼻烟里的祖宗,蜡封了好几十年了。吸两鼻子,再候着打俩喷嚏,那叫一个松快!这会儿在后头的囊子里呢,回头我打发人给您送一瓶去。”

  李玉贵哎哟一叹,搓着手道,“奴才无功不受禄,这怎么好意思呢!”

  庄亲王嘿嘿笑道,“瞧您说的!您这么起早贪黑的伺候咱们万岁爷,您没有功劳,谁还敢居功啊?”说着撂高往行在里探看,问道,“在里头呢?”

  李玉贵知道他问的自然是万岁爷,忙点头道,“在呢,今儿心里不大痛快,您进去可得留神说话。”

  庄亲王转头看他,很有些疑惑不解,“怎么话说的?哪个没眼色的惹着他了?是太子?还是那个爱梗脖子爱较真的昆和台?他可有小两年的没拉脸子了,叫你这么一说,我还有点儿怯呢!”

  李玉贵讪讪笑了笑,心想就您还怯呢?张口闭口“他、他”的,这世上也没第二个人敢这么背后呼圣驾的。

  “这事儿啊,咳…狗啃月亮,找不着下嘴的地儿。”李玉贵愁眉苦脸的说,“您见驾去吧,奴才得上后扈处领二十板子去了。”

  庄亲王嗬了声,“怎么的?这火够大的!”

  连忙整了衣冠朝行在走去,营帐四围的御前侍卫纷纷冲他打千行礼,他笑模笑样的抬了抬手,到了门前刚要开口,里面人打了毡帘子出来,对着他请了个撅屁股安,“王爷回来啦?”

  庄亲王一看是慈宁宫的顺子便笑了,“咦,你小子得了高枝了?在什么值上侍候?”

  顺子引了他往里去,一面悄声说,“奴才伺候文房。王爷觐见吧,别叫万岁爷等急了。”

  庄王爷重整了脸色等候司仪太监进去通传,一会儿里头高唱道,“传,庄亲王长亭,入庭面圣。”

  他垂着手过了一道上用锦幔,眼前豁然开朗,皇帝在行在那头的宝座前坐着,看上去脸尖了,八成是国事繁重熬瘦了。庄亲王不无伤感的想,他这哥哥太不容易了,皇帝当得七劳八伤的,活得一点儿乐子都没有,太可怜了!往后自己也不远游了,就乖乖在京里呆着给他分分忧,宗族里的那些堂兄弟们都兢兢业业的当差,何况他这个亲弟弟呢!

  他上前抹袖子请跪安,“臣,长亭,恭请圣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起喀。”皇帝从御桌后快步走出来,一把扶住庄亲王的胳膊,“三弟,好兄弟,你可回来了!这一路可好?”

  庄亲王道,“蒙万岁挂念,臣弟一路都顺遂,就是淋了点雨,鼻子不通气儿了。”

  皇帝点了点头,吩咐道,“给你们王爷端热姜汤来驱寒。”边说边从平金荷包里掏出个寿字纹的鼻烟壶递给他,笑道,“试试吧。”

  庄亲王抬头看他,前头还一本正经,转眼又露了腚,咧着嘴大剌剌道,“嘿,您多早晚也玩鼻烟了?我还想着这回带的好东西要劝您尝个鲜呢。”

  “用不着你劝,老安亲王家的长鸿早就打发人送过来了。”皇帝说着,指了下首的杌子,“坐下吧。”

  庄亲王也不客气,谢了恩一屁股落座,拔下鼻烟壶上的塞子道,“臣弟失仪啦。”言罢左右开弓呼呼一吸溜,两个鼻子眼儿里立马吸满了烟沫子,大张着嘴等候打喷嚏。

  皇帝细打量他,黑了不少,精神头倒好得很。这弟弟比自己小两岁,按着序齿行三,打小就是一块上山下河的好玩伴,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看见他就让人快活。皇帝瞧惯了他各式各样的怪腔调,这点丑模样于他来说压根算不上什么。

  庄亲王痛快打了两个喷嚏,伺候巾栉的太监送来了帕子,他捂着鼻子一通擤,才说,“这下子通了。”

  皇帝问,“皇考定妃好不好?”

  庄亲王说起他那个妈来就头疼,“好得很,就是才到云南那会儿脸上晒坏了,脱了一层皮,这阵子对着镜子长嚎,见人就让看眼稍那个指甲盖大的黑斑。我说先帝爷都去了那么些年了,还图什么漂亮!甭管您是长成一脸大麻子,还是裹上一身的横肉丝儿,做儿子的不嫌弃就行了。”

  皇帝敞开了笑起来,“是这话。”

  帐内帐外的人听见皇帝的笑声,齐齐心落了地,暗拍着前胸出了口气,几位御前管理大臣像捡着了一条命似的,乌着脸垮下了肩头。

  茶水上的人送了个盖盅进来,庄亲王端过来埋头唏溜好一通造,喝完了掖掖嘴,接茬道,“我在良乡和她分了道,打发人先把她送回去了,她还说要来瞧您,要跟着上丰台去。我这一路坐车颠得骨头都散了,她老人家比我还硬朗呢!”

  皇帝道,“你该带她来才好,又用不着你伺候。”

  那是客套话,庄亲王自然是知道的,他也识趣儿,忙道,“得了吧,她说晒伤了肉皮怕回去寒碜,叫人笑话,见天的往脸上抹珍珠粉。我是瞧惯了,可要猛不丁站您面前,非得惊了圣驾不可。”

  皇帝喝着茶笑了会儿,才道,“你这趟差当得好,河工塘工,水利营田,没有一样不妥贴的,回头要什么,赏你。”

  庄亲王道,“说起赏,您还真该提拔提拔云南盐道,那可真是个清水好官,任在那么肥的缺上,愣是两袖清风。家里五间瓦房,没一个下人伺候,统共十来口人,月例银子八九两,人吃牲口嚼的,到了年底就闹饥荒。他老婆上娘家打秋风去,娘家不待见,骂她嫁了个穷孝廉,她老婆哭着回来抹脖子上吊,亏得救得快,否则家都散了。”

  皇帝想了想,“盐道上是陈灿,承德三年的贡生殿试二甲。”

  “没错。”庄亲王点头,“这年头这样的人哪儿找去?好官啊,我使了人扫听,口碑没话说。”

  皇帝刮着茶叶沫子说,“那就着吏部调他补按察使的缺儿吧,一年还有万把两的养廉银子好领,总能宽绰些了。”

  庄亲王应了个嗻,兄弟俩坐在一块闲聊。庄亲王说回来的路上路过房山,看见褡裢火烧撒家兄弟四个抢秘方打架呢,四个媳妇也参战,打得坦胸露背,裤子豁到了大腿根,倒在地上又推又揉,那是肉山叠肉山,别提多带劲了。

  庄王爷边说边咽口水,乐不可支的前仰后合,对于他们这些紫禁城里的斯文人来说,打仗是在肚子里的,谁见过养尊处优的贵妇们甩了脸子亲自上阵的?哎呀,女人对掐和爷们儿不一样,扯头发,咬肉,无所不用其极。庄王爷啧啧道,“万岁爷您是没见着,比唱大戏还好看。”

  皇帝笑道,“你是拿人家的晦气逗闷子,哪天你们家后园子里来这么一出,我看你能不能笑得出来。”

  庄亲王竖起了眉毛,“她们敢!叫我知道了抽不死她们!一人打四十板子,看还闹不闹!”

  皇帝一听见廷杖之类的话就戳到了痛处,他心里发涩,头晕目眩,脑子里反复念叨着锦书的名字,颇有些失魂落魄,不过勉力自持罢了。

  庄亲王又哪壶不开提哪壶,随口问道,“才刚我进行在正遇着李玉贵领板子,怎么了啊?”

  皇帝窒了窒,这还真不好说,告诉他李玉贵为了阻止他连夜回宫,被他给罚了?人家那是尽忠,自己使性子,不问青红皂白就赏他竹笋烤肉吃?这怎么出得了口!皇帝潦草道,“那奴才愈发没规矩,打他是好叫他长记性。”

  庄亲王道,“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我记得李玉贵是保定人啊。”

  “可不。”皇帝顺嘴儿一应。

  庄亲王喟叹道,“保定太监好啊,有诀窍,会当差,头子活络…”

  正待要再夸两句,帷幕掀起来了,门外走进来一溜黄带子,大大小小七八个,目不斜视的朝皇帝打袖点膝,“儿子们给皇父请安。”

  皇帝嗯了声,小皇子们旋身给庄亲王打千儿,“侄儿们给三皇叔请安。”

  第七十一章 机中论锦

  庄亲王起身乐呵的拱拱手,“小爷们也吉祥啊。”

  叔侄间的礼见过了,小皇子们围拢来,因为怵皇父在,所以不敢造次,只小声道,“三叔,这趟云南之行好玩吗?”

  庄亲王道,“还不赖,等你们大了,能替皇父分忧了,就往各处当差去,见识见识外头,瞧瞧咱们大英的万里疆土。”其实他很想和他们聊聊泼水节上,那些傣族姑娘不盈一握的小蛮腰,最后是怕带坏了孩子,到底忍住了。

  七皇子问,“您上年出京的时候答应咱们什么来着,您还记得吗?”

  庄亲王豪迈道,“那不能忘!一人一柄百夷弯刀,在我的哈哈珠子肩上扛着呢,回头我打发他给你们送去。”

  孩子们高兴起来,不敢大笑,怕皇父怪罪,只好使劲憋着欢实在心里。

  皇帝有了些年纪就不怎么喜欢和孩子混在一处了,虽都是他的儿子,却不像对太子那样上心,和皇子们保持着距离,也成全了严父的威信。

  他摊了折子改朱批,军机处的奏本大多是各地平息外患的喜信儿,再不就是各府各郡囤兵驻守的调配布阵,或是各前锋营火铳弓弩的配备补充。事儿繁杂,却万变不离其宗,皇帝对军机事务向来是极熟捻的,勾勾兑兑间审了大半。

  撂了笔抬头看,几个皇子早就恭敬站在两侧聆训,他淡淡道,“今儿瞧你们骑驭有了长进,朕心甚慰,都是你们外谙达的功劳,等回了銮各人都有封赏。”

  众皇子躬身齐道,“儿子们代师傅谢主隆恩。”

  皇帝道,“这几日你们都警醒些,明天到了丰台,朕头件事就是查阅你们的箭学武习,都给朕拿出看家本事来,谁掉了链子,回宫后就上静室面壁去。时候不早了,都跪安吧。”

  皇子们领了旨,打千挨个儿却行退出去,最小的十四皇子人小腿短,还在毡子上绊了一下,元宝一样仰天倒下,愣是憋着没敢出声。二皇子十三岁了,生出了宇文家世传的大高个子来,他有了做哥哥的沉着,闷声不响的捞起十四爷的小身子往背上一驮,照旧领着兄弟们缓缓退出了皇帐。

  皇帝冷着脸等皇子们尽数散了,这才忍不住嗤笑起来,庄亲王拍着腿欢畅道,“真成!我瞧着比咱们当年强多了,老十四是好样的,我六岁的时候还在摇床上躺着呢!还有东齐,处变不惊真丈夫,皇子们个个都了得!”

  皇帝调侃道,“生在天家就该这样,你是个异数,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庄亲王悻悻道,“人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您这样编排我可就不厚道了!话说回来,我走了大半年的,我们家那窝崽子不知道怎么样了。”

  皇帝只道,“好好的,和诸皇子一块儿在宗学里读书,三通四史头头是道。就是老大东赞叫人头疼,你怎么养出了这么个学究?八股文章能把人憋死!上回朕去上书房瞧他们做学问,大师傅把各人写的时文敬献上来,读到他那篇,害朕头晕了半天。”

  庄亲王一听大感意外,覥脸笑道,“哎哟,真是咱们家祖坟上冒青烟了!这可是稀缺玩意儿,我还当我养出来的尽是溜鸟养蝈蝈的败家子呢,竟能出这么个宝贝,真不容易!”

  皇帝听了太阳穴突突地跳,这是个什么爹啊?想得倒挺开的!儿子怯勺,老子全不当一回事儿,还在边上拍手拍脚的叫好,几辈子也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儿!

  庄亲王挠了挠头皮,“才刚都进来过了,我怎么没看见太子?”

  皇帝稍迟疑了一下才道,“这趟没叫他随扈,朝中还有些事物要处理,朕留他主持大局,也好多历练历练。”

  皇帝嘴上应付,心里是有苦说不出,他真想找个人把肚子里的苦水倒一倒,可这么跌份儿的麻烦事,就是庄王爷再离经叛道,恐怕也要咂着嘴叹上一叹。皇帝打小就是个九曲十八弯的脾气,他想干什么,总要斟酌再三才放手干,开了弓就没有回头的箭,他只往前看,一条道走到黑。可这回他没了主意,庙堂之上,臣工们面前,他照旧运筹帷幄,一个人时候就不成了,油锅里煎熬似的。

  他看了庄亲王一眼,这是他亲弟弟,多好的倾诉对象啊!要是让他出点子,他肯定有辙来应付…皇帝犹豫了会子,又挣扎上了。为君之人谨言慎行,他向来是一板一眼的,这话怎么出口呢?就算撇开太子不说,锦书的身份是明摆着的,有几个人能赞成他这种不要命的想法?

  庄王爷是聪明人,他常说自己天生就是做臣子的料,什么忠贞不二,公正为要,那都是后话。按着他的理解来说,为臣之道,瞧主子眼色,刮什么风掌什么舵,那才是实打实的门道!万岁爷几次欲言又止,八成是遇着了不一般的烦心事了,既然憋了半天都没吐出一个字来,可见肯定是根断在肉里的刺,他没想好怎么说,自己就不能追问,毕竟那是皇帝,天威难测,平日里怎么随便都好,到了要紧的时候规矩还是要守的。于是他抿着嘴低下了头,很恭敬的等着那边主动找他排忧解闷。

  皇帝倚着灰鼠椅搭,不时朝下首看,隔了半晌问,“朕嘱咐你的事,你办得可有头绪?”

  庄亲王起身揖手,“臣弟正要回万岁爷这事儿呢!端肃贵妃的娘家人换朝的时候都处置了,十四以下的男丁也都发配出去了。要说咱们大理寺,办事真叫一个牢靠!我打发人查了两个月,硬是一个漏网的没找到,不过倒是从没入贱籍的家奴那里打探到个消息--据说是往北边儿去了,到底是哪里,派出去的哨子还没传信回来,恐怕得再等几天…请万岁爷放心,臣弟下了命,一旦找着慕容十六,即刻就地正/法。”

  皇帝摇了摇头,“别杀,押解回京,朕留着他还有用。”

  庄亲王怔了怔,虽不知皇帝下达的那个格杀勿论的令怎么不作数了,但他出于做臣子的本能,不问为什么,干干脆脆“嗻”了一声领命。

  皇帝的手指在桌上笃笃的点,那节奏时重时轻,时急时缓,声声敲打得人心发颤。他独自琢磨,按理说是不该给自己留后患的,既夺了人家的江山,就别指望人家拿你当好人看,自己这么做也不知道对不对,一门心思全为她了,不图她感激,就图自己往后看见她,能稍稍心安理得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