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锦书干笑两声,故意动了动脚,“难为李总管,把七爷的靴子都给借来了,叫就这么穿着,回头有差使要指派。”

  两个太监露出两张似哭似笑的脸,对着瞧了两眼,只好频频点头。

  这时夹道那头有一队穿衮服的人款款而来,等走近了一看,竟是皇后领着十几位妃嫔,各自手里执着檀香,在甬路上行香祈福。锦书暗呼不妙,一面福下/身去,恭敬道,“奴才给皇后主子请安,给各位小主请安。”

  皇后穿着石青团龙比甲,把子头两边摘了络子,只插通草点缀,满面的素净庄重。看见锦书微一怔,眯眼打量了一番,方笑道,“锦姑娘这又是唱的哪一出呀?咱们祁人姑娘文气儿,没见过穿男装的,现下瞧了,还真叫人眼睛一亮呢!”

  妃嫔们指指点点也议论开了,什么怪腔怪调的话都有,有说孟浪没规矩的,有说斋戒日失仪大不敬的,还有直截了当指着她说没教养失德的。锦书昂着脖子乜了众人一眼,这口鸟气受得够久了,马上要出宫去,往后再不回来了,现在不发泄,要等到多早晚去?

  她对那帮子狠狠瞪着她的女人们露齿一笑,优雅一欠身,心平气和的说,“主子们说奴才失仪也好,失德也好,奴才听见了,也记在心上了。等过会子见了万岁爷,一定向万岁爷请罪,就说奴才没教养,给万圣之尊丢人了,请主子爷另择贤能者用之。各宫小主儿淑德含章,聪慧过人,像端主儿,多主儿,都是一等一拔尖儿的,奴才在鸾驾前算得什么?可不敢自讨没趣儿!奴才自行请辞回掖庭做杂役去,请万岁爷拨小主儿过养心殿伺候便是了。”

  几个女人俱一愣,万没想到这个夹着尾巴做人的前朝帝姬今儿会撒癔症,胆敢驳斥她们起来了。面面相觑了半晌,一肚子的气,冲皇后肃道,“主子,您瞧这贱婢,皇后主子跟前也敢口出狂言,竟是一点儿教条都没有了!她装这怪模样分明是给主子脸子看,主子统领六宫,岂容这贱人放肆!”

  皇后一叹,果然是一群没脑子的绣花枕头,慕容锦书现在是什么行市?甭说她还一口一个奴才的称自己,算不上逾越,凭着她这会子的万千荣宠,她就是指着这群傻瓜的鼻子开骂,皇帝知道了能有半个不字吗?何必硬斗,拈酸吃醋就能占上风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宫里有的是心机深沉的角色,要从丝丝缕缕里入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是谁嗓门大谁就有底气儿的。

  锦书听她们”贱婢、贱人“的叫,咬牙哼道,“奴才在皇后主子驾前自不敢造次,只是小主儿说话要仔细,奴才再不济,好歹是御前当值的,看着万岁爷的面儿也该口下留德。不是奴才拿大,论出身,我也是皇族嫡出,可不是什么野路子上来的。若是主子们瞧不上姓慕容的,那奴才就磕头请太皇太后评评理,先皇考敦敬皇贵妃就姓慕容,难道小主儿们连着先皇贵妃也看不上眼吗?”

  这下妃嫔们噤声了,合德帝姬虽未上皇后谥号,可毕竟是皇帝嫡母,皇帝每逢她生祭死祭必定要亲自吊唁祭奠的,谁敢对那位皇贵妃有半分不敬!

  皇后颇有些意外,没想到那张柔美的皮囊下有岩浆般炙热的情绪。看着她那一身装束有了计较,想是要和皇帝出宫去,倘或出去了再不回来,那皇帝和太子岂不都有救了?皇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契机,她笑得愈发温婉,对身后的各宫妃嫔道,“都是伺候万岁爷的,一团和气才是正道,须知祸从口出,你们都是大家的小姐,更要谨言慎行才好。”又说,“你们先行一步吧,我还有几句体己话和锦姑娘说。”

  众人虽有些不服气,既然皇后发了话,只得蹲身道是,按位份高低列成队往甬道那头去了。

  皇后又打发了典仪太监,回身笑道,“好丫头,这两句话回敬得妙!你别同她们计较,她们也是可怜人儿,身在后/宫,谁没有点儿私心?都是女人,丈夫只有一个,这里头的苦处你不能知道。”边说边抽出手绢掖了掖鼻子,上下扫视她一番,问,“你这是要和万岁爷出宫去?”

  锦书敛神躬身应了个是,“主子说今儿休沐,臣工们要早些回府歇着,主子也想出宫去散散,叫奴才跟着侍候。”

  皇后点点头道,“那路上要小心些,外头不比宫里,花子多,打油飞的也多,主子万金之躯,好歹要多留神。”看了锦书一眼,顿了顿才温声道,“姑娘,我有一句话,不知你愿不愿意听?”

  锦书心里忐忑,料想也不会是什么好话,反正是要出去了,权且听一听也没什么,忙蹲福道,“主子这是打奴才嘴呢!主子有什么话只管吩咐奴才,奴才恭聆懿训。”

  皇后说,“懿训谈不上,太子接了赐婚的旨,这你知道吗?”

  锦书低声道,“奴才知道。”

  皇后打量她,她低着头,纤细的脖颈拉伸出美丽无比的曲线,日光下一照,细嫩得蜜蜡似的。果然是个可人儿,怪道叫那爷俩死心塌地的。皇后的嘴角微沉,缓缓道,“太子接旨不是他的本意,他对你的情你是知道的,他太年轻,根基也不稳,是无可奈何。旨虽领了,可他的痛,我这个做母亲的再清楚不过。你在,他的业障就不会完结,万一哪天越了雷池,你忍心吗?”

  锦书悚然抬头,“请皇后主子明示。”

  “我的意思是,你既然出宫去了,寻着机会就远走高飞吧。”皇后眼里有灼热的光,她急切道,“只要你愿意,我派人在前门大街接应你,替你准备好车马盘缠,你爱上哪里由得你。只要你不再回来,他们父子就能和睦,就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纠葛…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算我求你了,天涯海角,您总能找到栖身之所。这是为太子好,你心里有他,就不会愿意看着他飞蛾扑火,对不对?”

  第116章 无情燕子

  走自然是要走的,就算到了外头摸不清东南西北,也未必要接受皇后的好意。大邺皇室当年虽败落了,可勾心斗角一直到亡了国才停止,她生长在宫廷中,什么样的黑幕没听说过?东直门大街?她要是真傻乎乎的奔那儿去,出了四九城,免不了赏她一根绳子,一柄尖刀。

  她说,“主子,您这是叫奴才为难呢!奴才随侍万岁爷左右,恐怕有心要走也未必走得脱。主子且宽宽心吧,太子爷性至善,他对奴才不过是同情,等大婚了,有了贴心的人,自然就把奴才忘到脖子后头去了。”她复又莞尔一笑,“奴才真没想到主子会和奴才说这样的话,您是知道的,万岁爷手里有奴才兄弟的消息,奴才这要是一走,那往后要见兄弟就难了。”

  皇后抚着耳上的东珠坠子说,“你这样的伶俐人,怎么还叫万岁爷的缓兵之计给诓住了!我上回和庄亲王打听过,说原先是有了些眉目,可到了北边儿消息又断了,现下是两眼一摸黑,使了人扫听,也没个长短讲头。找了那么些年竟一无所获,你别嫌不中听啊,都说八成是殁了,再不然就是到了关外去了,或是突厥,或是蒙古,横竖是不在华夏了。我要是你,断不会在宫里死等,还是出去自己寻访的好。朝廷派出去的都是些五大三粗的莽汉子,腰里别着绣春刀,一副神气活现的架势,不穿武官补子也瞧得出是护军出身的。老百姓最忌讳和官府打交道,遇上了,杠死了有真话也不说,怕给自己惹麻烦,所以来来回回的没一点进展。你不同,你是文文气气的大姑娘,就是穿上男装也像个读书人,你要自己去查访,比那些虎背熊腰的棒槌们中用千倍万倍。”

  皇后巧舌如簧,想方设法的撺缀她出逃,她明着拒绝,暗里也琢磨,前头估猜的没错,皇帝果然是蒙她的。这样也好,没了牵挂,也没了顾忌,可以走得更洒脱了。

  “多谢主子告诉奴才这些,奴才心里有了谱,该怎么再行计较。”锦书蹲了蹲安,“万岁爷让在顺贞门上侯驾,奴才去晚了不好,主子没有旁的吩咐,奴才就先行告退了。”

  皇后探究的看她,顿了会儿才笑说,“那你去吧。姑娘向来审时度势,是第一等的聪明,我多说也无益,只盼后会无期吧!”

  锦书目送她逶迤走远了,方回身朝顺贞门上去。穿过御花园,远远看见花树底下站着一个人,月白的长袍,镶金流云纹琵琶襟马褂,胸前的钮子上挂着一串香牌,倚树而笑,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一派龙章凤质的美姿仪。

  她过去打了个千儿,“奴才给主子请安。”

  皇帝含笑打量她,面如冠玉,活脱脱一个俊俏后生。

  她从怀里掏出拳头大的一包东西,打开帕子是两块鸡心酥和几颗糯米枣儿,按着规矩各掰下一块试毒,这才递过来,说,“主子饿了吧?先用些垫垫,等回头再吃好的去。”

  点心上还带着她的体温,皇帝捏了一块慢慢吃了,两个人一前一后朝着神武门上去。

  外头早有护军牵着两匹马等候,皇帝接过马鞭一摆手,两边护军恭肃退下,正待要送她上马背,她却拽着他的袖子不肯撒手,哭丧着脸说,“好主子,奴才不成,害怕。”

  “这点子出息!”皇帝嗤之以鼻,无奈只好把她抱上自己的座骑,两人同乘,扬声一喝,沿着御道,缓缓往前门大街而去。

  盛世升平,街道上商贾云集,开什么买卖的都有,有卖茶食儿的,捏面人的,卖菜卖鸡蛋的,赶骡马上牲口市的。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街道上卖点心吃食的生起了炉子烧水,放眼看去白烟袅袅,人在其间穿行,如在云雾里。

  锦书心里装着事,压根无心游玩,两个人走在集市上反倒寂寂无言,皇帝觑她一眼,道,“怎么成了锯嘴的葫芦了?出来了又不高兴了?瞧这样儿恹恹的,琢磨什么呢?”

  她扬唇一笑,“没琢磨什么,就是怕主子饿肚子。依我说,咱们下馆子去吧,先吃饱了再上庙里敬香去,爷,您说好不好?”

  皇帝不疑,也怕她一早上匆忙,这会儿要挨饿,便应道,“前面有家酒楼,羊蝎子最出名,咱们上那儿歇歇脚,喝上一盅小酒再走不迟。”

  锦书应个是,跑堂的小二从里头迎出来,笑得满脸开花,热络的拿毛巾给他们掸掸身上,一面奉承道,“哎哟我的爷,盼您盼得脖子都长了,怎么今儿才来?快里面请。”朝柜上嚎道,“贵客二位,腾好座儿,好酒好菜麻利儿上啦。”

  锦书跟着皇帝进厅堂,悄声问道,“爷,您是这儿的常客?”

  皇帝道,“只和长亭来过一趟。”料着她是对跑堂的那股子亲热劲头感到不解,便笑道,“这些买卖人,嘴上都是抹了蜜的,看见哪个不是这模样?”

  那小二嗳了一声,阿谀道,“大爷这话说得是!咱们买卖人,讲究的就是这个,要把大爷们挑在大拇哥上,把爷们伺候舒服喽,掏银子掏得心甘情愿不是?您受用,我们赚钱,大家吉利,多好的事儿!”边擦板凳边笑说,“您们到了顺泰来就是到了自个儿家了,要吃什么,要喝什么,九十八道菜色,十六种花雕白干儿,由着爷们点。”

  皇帝看着桌凳,问,“有雅间儿没有?堂吃闹得慌。”

  跑堂的嘿嘿的笑,“对不住了您呐,今儿吏部陈大人做东道,把六个包间儿都订下了,眼下只有堂座儿了,您二位爷包涵吧。”

  皇帝原本是怕锦书在众目睽睽下不自在,她却笑道,“既这么,爷,咱们就坐这儿吧,人多了热闹。”又和跑堂的调侃道,“您这儿够齐全的,九十八道菜色,皇宫大内也只一百单八道,怪道生意红火呢!”

  跑堂的哈着腰道,“您言重了,咱们怎么能和大内比!承德爷是大肚弥勒佛,是天上的金龙下界,天底下最好的厨子都上宫里伺候去了,咱们这儿的掌勺是麻绳串豆腐,和御厨们一比,那是提不起来!月例银子也不一样,宫里洗菜的都有三两月银呢,咱们这儿,大厨四两,了不起加上二十个承德哥子,这是哪儿跟哪儿啊!”他搓着手说,“瞧我,正事儿没办,尽和您们扯闲篇儿了。您二位来点什么?”

  皇帝抿了口茶说,“都有什么菜式?”

  跑堂的朝临柜的墙上一指,“您往那儿瞅,菜牌儿都在那儿挂着呢!还有新上的关外菜,米肠子,面肺子,酿皮子,咬一口,鲜掉了眉毛。”

  锦书指着菜名儿问,“小鬼下油锅是个什么菜?”

  跑堂的看着那张粉嫩的脸,咕咚咽了口口水,“说出来怕吓着您,就是油炸蝎了虎子。”

  北京人管壁虎叫蝎了虎子,油炸壁虎?两个人大眼对小眼,胃里直泛恶心。

  跑堂的一看这二位贵人的表情乐了,“您们别冒酸水儿,这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一样不能下锅的。我敢夸口,这样菜,就连承德爷都没吃过,那叫一个美!人活一世,什么都得试试,那才是不枉此生呢!”

  皇帝想了想,还真没吃过这道菜!于是犹豫着说,“要不,咱们试试?”

  锦书惊恐的抬头,头摇得泼浪鼓似的,“您要试,我不能拦着,大不了咱们分桌坐。只是叫家里老太太知道了,怕要怪罪下来。”

  皇帝也缺了兴致,吩咐跑堂的说,“拣你们这儿最拿手的来几道就是了,再来壶十五年陈花雕,咱们小爷喝不得烈酒。”

  天底下有这么细皮嫩肉的爷们儿?跑堂的嘴里应着,飞快的瞥了锦书一眼,暗琢磨,怕不是个大姑娘吧!再不然就是八大胡同的小相公!想归想,脚底抹油,一溜烟的往后厨传菜去了。

  锦书往皇帝杯里续水,看了他一眼,想到不久要分开了,便喋喋不休的念叨,“您爱尝新鲜我知道,可外头的吃食本来就不像宫里的仔细,何况还是些古里古怪的东西,什么雁么虎、蝎了虎子的,万一吃出个好歹来,那怎么得了!往后可不能这样,自己的身子要好好保重。”

  皇帝活了这么多年,只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会嘱咐他这些个,他听她絮絮叨叨的说,没有半点不痛快,反倒觉得窝心,顺从的应道,“我知道了,有你在呢,好不好的不是先经你这关?”

  锦书哽了哽,心道我不能一辈子和你在一处,等我走了,甭管有多不舍都得撂下。

  没过多久上菜了,热气腾腾的铺排了一桌子。皇帝是大宴吃惯了的,没觉得有哪儿不妥的。锦书拉拉他的衣袖低声道,“这跑堂的坑咱们呢,这么多,三天都吃不完。”

  皇帝举着筷子说,“挑好的吃就成了,吃不了的剩下。”

  这儿刚要下筷子,从楼上雅间里下来了一溜人,木楼梯被官靴踩得砰砰响,径直到了他们桌前,脸上带着惶恐至极的表情,齐齐打了千儿,碍着边上有众多食客,只得道,“皇爷,您吉祥。您老人家怎么上这地界儿来了?真是万没料着啊,我们和您想到一块儿了。”

  前头一处斋戒的,散了之后又到同一家饭馆里点菜吃席,可不是君臣同心吗!

  皇帝打眼一瞧,好家伙,六部大员都在呢,还有各司各衙门的京官们,足有二十来人。他淡淡一笑,“真巧了,哥儿几个聚得怪齐全的。”

  “是是是。”那些官员们一迭声的应,又作揖道,“请皇爷赏脸,往楼上雅间儿去。在这堂子里坐着实在是不像话,我们也尽回孝道,陪着您喝上一杯,就是我们的造化了。”

  跑堂的愣住了,原就看这两个人不俗,如今朝廷一二品的大员见了那个高个儿的,活像见着了亲爹祖宗。这可有讲究了,那人要不是铁帽子庄亲王,那就是当今万岁爷了!

  掌柜的眼看着一群人簇拥着那位“黄爷”上了楼,吓得腿都哆嗦了,忙招店里所有跑堂的来,磕巴着说,“赶紧赶紧…大菩萨来了!清…清…清场子!”

  厅堂里的客人全被赶鸭子似的哄了出去,转眼顺泰来门外站满了人,一个个仰着头眼巴巴朝店子里看,巴望着能得见一回天颜。

  正猜测着今儿这位大人物到底是不是当今圣上,猛看见个俊逸的年轻人三步并作两步从楼上跃下来,失措的四下张望,见堂子里空空如也,茫然站了一会儿,等平复了心绪,方咬牙切齿的吼道,“慕容锦书,朕绝饶不了你!”

  然后那些京官大吏们面如土色,在他面前敕剌剌跪倒了一片。

  第117章 春归何处

  这就算是逃出来了!

  锦书抚胸蹲在小胡同里喘气儿,前后左右的看,也没什么方向。她自小长在皇城里,统共就出过两回宫,头回路上什么都没瞧见,第二回就要独个儿闯天涯了,她摸着袖子里的银子发了好一会儿的呆。

  要尽早想法子离开,免得在内城里夜长梦多。皇帝不会轻易叫她跑了,慕容家一个在外寻访无果,他是控制欲极强的人,如今又跑了一个,权且不问他是不是因私癫狂,就是朝堂之上也会失了脸面,不把她揪回来肯定是不会罢休的。

  她背靠着土墙有些茫然不知所错,往哪里跑才好?才和他分开,却又那么想念。他就像棵大树,她不知不觉成了依树而生的藤蔓,没了他,她纵有雄心壮志也枉然。在他的控制下想要挣脱出来,如今到了外面,她又像只断了线的风筝,没了斗志,没了方向。

  胡同尽头是熙熙攘攘来往的行人,陌生的面孔,冷漠的表情,她觉得有些恐惧。抬头往上看,墙垛子上长了棵小小的雏菊,只开出一朵花,嫩白的花瓣,黄色的花蕊,有风吹过时摇摇曳曳,隐忍而坚强的。

  她站起来,拍了拍袍子下摆沾着的土。眼下怎么办?她瞥了一眼被她拴在破板车上的御马,那马又高又壮,喷口气像打雷似的,要她独自骑是不可能的,没有他在,她连上个马背都不成。她泄气的拿脚踢面前的土块儿,不明白自己把马顺走是为什么,当时就想着他没了坐骑就赶不上她了,眼下这马又成了烫手的山芋,就这么撂着不行,叫人捡了去倒卖着去拉车,拉磨,好好的战马可惜了。再不济落到不识货的市侩手里,直接拉到屠宰场剥皮杀肉,那自己就造大孽了。

  她过去解了缰绳把马牵上,背着手往胡同口走,那模样颇有点儿失意书生的味道。走了两步碰上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她想打听出城走哪个门近些,可张了张嘴,发现不知道怎么称呼人家。宫里管这个年纪的叫“嬷嬷”或是“妈妈”,民间怎么叫来着?她傻乎乎想了半天,大概是叫大娘的吧!造办处采买丝线的白嬷嬷常有宫外的人送东西进来,人家就管她叫白大娘。

  她上前拱了拱手,“大娘,向您打听一下,出城怎么走?”

  包着头巾的妇人有着老北京的豪爽架势,上下打量她一通,笑道,“您要出城?出城有九条道儿可走,您是走哪条道?九门走九车,西直门走水车,正阳门走龙车。瞧您文邹邹的,像内务府的笔帖式似的,是走德胜门吧?”

  大邺时候分得也没那么细,没什么九门九车的说头。她摇头说,“我不是笔帖式,就是个穷读书的。您说的那些个门有什么讲头?”

  那大娘大惊小怪道,“您连这个都不知道?真真是一心只读圣贤书啊!承德爷登了大宝,把九门的差使重新分了分,除了我前头说的两道门,朝阳门走粮车、哈德门走酒车、宣武门走囚车、阜成门走煤车、东直门走砖瓦木材车,您瞧您走哪个门?”

  锦书搬着手指头算,“还差两道门呢!”

  大娘同情的看着她,好好的孩子,读书愣给读傻了。她补充道,“德胜门是出兵征战之门,得胜得胜,多好的兆头啊!还有安定门,出战得胜,回来可不安定了吗,收兵自然走安定门了。”

  “那要是没胜呢?”锦书歪着头又想不明白了。

  大娘兜天翻白眼,“瞧瞧,您还挺能抬杠!承德爷登基以来什么时候打过败仗?就算是没胜,还走安定门,这回败了没关系,下回再安定也不迟。”

  锦书失落的点头,承德爷真是个受万民景仰的好皇帝,在老百姓眼里就没有他不能的.她寡淡的眨了下眼睛,“那大娘,您瞧,我就是个平头百姓,要出城走哪个门?”

  大娘挎篮子挎得手发酸,换了个胳膊说,“走东直门,那门是最贫的门,走百姓车。”

  锦书福了福,“多谢您了。”

  马蹄声哒哒的,慢慢朝胡同口去了。那位大娘愣在那儿半天没回过神来,怎么请蹲安呐?敢情是个姑娘!看那一招一式多规整,可不是汉民的撅屁股安。难不成是王府宅门里头出来的?还是皇宫大内出来的?

  “他婶子,魂丢了?杵在那儿干什么?”土墙上开了个门,门里一个女人搬了个木盆出来,边往墙角泼水边说,“我看见你们家华昌回来了,这出趟门,怎么整得灰头土脸的?您今儿买什么好菜了?”

  大娘挠了挠头皮,“菜早买好了,都炖锅里了。这小子指定又上哪儿打联联去了,原说一早就该到的,这会儿都未正了,怎么才回来?”

  “您没听说啊,眼下进出城不易,一个个的盘查,费大功夫了!”那女的往门槛上一站,晃晃悠悠的说,“出大事儿了,宫里丢了人儿,这会儿九门都戒严了。九门提督像没头苍蝇似的,正带着亲兵逐个门上转呢!放跑了人别说顶子,恐怕连吃饭的家伙都得给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