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今安在上一章:第 27 章
  •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今安在下一章:第 29 章

全程观看了谢择益使出老江湖的劝架本领,真真对他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便问道:“谢先生,最后你说的‘枪’,是借代黄先生的防备心与玛玲姐的冲动么?”

谢择益啊了一声,“借代是什么意思?”

“……当我没说。”

谢择益继而不耻下问,孜孜不倦追问道,“最近勤学中文,请多指点指点我。薛小姐?”见真真不搭理她了,便看向楚望:“林小姐?”

“呃……”楚望挠挠头,回想起谢择益诸多奇妙的特质,便问道,“谢先生知道‘扮猪吃老虎’,是什么意思么?这是此情此景非常好的一句借代典故。”

谢择益被拆穿,微微眯眼,嘴角一扯,似笑非笑的抬头看向远方,“你知道,我中文不大好的。”

古往今来同人搭话,最好使的其一是借书,其二是“这个问题我不懂,您能同我讲讲么?”想要结识某人,先自降身份,自贬学问,这是顶好使的一招。无话找话的本事,前天在上海接她去怡和码头的路上,楚望也是见识到了。对她这么个小破孩,谢择益自然没有别的心思,只是觉得好玩,纯粹的找些话有的聊而已。别的不会,尬聊的本事一流。将尬聊本事用到逗小孩身上,还使出一番炉火纯青人畜无害的模样,谢择益恐怕是古往今来开天辟地第一人。

不过转念,她大约又能明白为什么餐厅席间,他一反往常体贴礼貌的做派,处处刁难黄马克。倒不是说真的惦记着黄夫人,而只是本着他自小就有的一点点路见不平的绅士学问,认为黄先生对待太太的态度恶劣而糟糕,实在算不得什么男子汉大丈夫,纯属一点冷淡的揶揄罢了。

——

当晚顶层咖啡厅的场景楚望是没见到,虽然第二天一早乔玛玲还是面有愠色,别别扭扭的模样,没多久又是蜜里调油的出双入对起来。

大约是夫妻间真的没有隔夜仇。

不过乔太太对待葛太太的态度着实十分可圈可点。据薛真真小道消息:乔太太见女儿女婿和好如初,家庭美满和睦,自然又是春风满面的,背地里指点葛太太——

“她侄女的事,她怎么不该管?这门亲事,当初可是她替玛玲说的。”

真真将乔太太那副刻薄像演绎的七分入骨,绘声绘色,配合着真真俏丽的脸蛋,将隔壁屋一众丫鬟老妈子逗得咯咯直乐。葛太太倒是见怪不怪的修着指甲,笑吟吟的说道,“她自以为处处得了我的好处,大约觉着我是个人善可欺的软柿子。她真以为她得了好处?好的买卖人,做事做七分,为的是自己外头名声好听——姑奶奶我若是不高兴,全世界谁也休想从我这里捞到半点好处。油水全兜我这里,我仍旧还能在外头落着个大度体谅的好名声。好事多磨——咱且慢慢等着瞧吧。”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小可爱说看不懂……我并没有写的很艰深晦涩呀,是哪里不懂?

如果是女主因徐少谦信的决定,我觉得还蛮好想的,因为就只有一条线——但是具体要做什么,可能下章或是下下章才能体现出来。

——

*打六零六=打梅毒针

第56章 〇五六 葛公馆

在船上几天, 楚望得了闲便忙着不让自己中文翻译课挂掉, 一气将文言文依着从前老师教的译作白话,又将白话译作中文。在葛太太房间做这些事时, 蜜秋和栗戚便会新奇的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陡然多了许多生活气与人间烟火, 是在乔太太那里绝没有的。

“姑娘在做什么?”

“我们做丫头的倒管起姑娘做什么来了?仔细着,别吵着姑娘。”

“葛公馆常跑动着的只有谢小姐, 她才懒得搭理我们。侄小姐生的温柔, 虽说话少了点,更让人容易亲近几分。”

偶尔她也与两个丫头聊聊天,这才知道, 原来蜜秋与栗戚原先都是英文名,蜜秋是Michael, 栗戚则是Lizzy, 为的是方便常上公馆走动的华侨与外国人。后来又译作了中文,也是为了方便内地来的上海客人。

虽然葛太太不大赞同楚望去船上跳舞场玩,但是船上有京戏与昆戏时, 必然会带上楚望去看热闹,同时也会叫上真真。京剧楚望是看不懂,只能在开场时看那些角儿嗒嗒嗒的走来走去,青的袍子翻作红的里子, 青的红的花里胡哨的,待其他人喝彩时,她也跟着胡乱一同鼓着掌。船上不少外国人,也不知是真看得懂还是看热闹, 巴掌与吆喝声比谁都来的响,拍完巴掌一群外国人兀自又凑在一处笑起来。

真真眼神犀利的从京戏看到昆曲,末了磕着瓜子品评一句:“旁人唾珠咳玉,这些个是如鲠在喉,喉咙给卡坏了。”她从前在家时跟着名震中外的旦角唱过几年,故而她的批评应当还是十分中肯的。葛太太听完,斜睨着她看了一阵,笑完便又去看戏去了。

船上众人混的最为风生水起的便是隔壁谢少爷了。那晚黄先生家事争执后,楚望再没见过他几次人。照葛太太的话来说就是:“最是该他野的时候。”

等楚望琢磨完课业,跟着葛太太在船上吃吃玩玩整整三天,船也渐渐从近海驶入港口。在即将靠岸的轰鸣声与掌声里,楚望倒是少了上次航行入港的激动心情。在第一次来香港的游客欢呼尖叫声里,黄马克靠在对面门口吹口哨,嘴里说着:“这一程最是风平浪静。他们的远洋轮船也差不多快驶入印度洋了吧?”

谢择益听闻,开了门来说,“印度洋,倒是挺使人怀念的。”

乔玛玲问道:“印度洋怎么了?”

黄先生解释说:“去欧洲的留学生提起印度洋,彼此都心照不宣——风暴又密集又大,在船上的时候几日几日连东西都吃不了,过了印度洋就是红海,红海风平浪静的,之后就要到埠了。因而印度洋是呕吐的记忆。”

乔玛玲喔了一声,“恐怕舅舅与二妹妹有的受,尤其是二妹妹——”

对面手忙脚乱搬东西,这边从容不迫的搬东西。真真替乔太太急出一把汗,楚望跟在葛太太后面优哉游哉吃着芒果干。

一下船,接驳车司机纷纷涌上来拉客。人群里突然传来熟悉的少女声音,远远喊着:“——哥哥,这里!”

楚望与真真都觉得耳熟,循着声音望过去,谢弥雅穿着白色衫子,卷翘的栗色头发扎了个阳光明媚的马尾,在人群里格外抢眼,招惹了不少男士热辣辣的目光。真真嗤的一声扭过头去,楚望便笑了,将自己的芒果干分享了一半给她,勉强平息了薛大小姐的怒气。

不过谢弥雅那边着实十分扎眼。

谢择益问道:“父亲呢?”

谢弥雅笑道:“父亲生意上忙,最近去马来亚了。不过四妈妈五妈妈七妈妈都来了,你面子可真大。”

她指指不远处,四五辆道奇齐齐摆在码头上,款款下来三四位风情万种的中年白人妇人。

谢择益难得的脸色一黑,勉强打起精神走过去打招呼,“……好久不见,妈妈们越发靓丽了。”

楚望别开脸笑了。这一边,乔公馆与葛公馆的车也都来了。乔太太勉强与葛太太客套一番,问道:“不如楚望还是与我们一道过去乔公馆,她那边——还有许多东西呢。”

葛太太搂着楚望的胳膊一笑,“那些东西留在你那里罢,等到她偶尔去你那儿住的时候用用就是。上我那儿去,哪还需要旧东西?”

乔太太也咯咯直笑:“说的也是。真真一人在我那里容易闷坏了,楚望你也记得常上隔壁走走。”

上了葛公馆的车,一气儿又穿过闹事往山上开过去。这次与上次又不同了——上次虽然将众人照顾了一路,下了船来,依旧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与未来的一点点警惕,不得不勉强打起精神。而这一次虽然畅玩了一路,在懒洋洋的日头下,她一上车沾了坐便沉沉睡过去,其间打起了小猫一样的小呼噜,引得葛太太一阵好笑。

等车开到了葛公馆门口,几个丫鬟都出来迎,一阵“太太”“太太”的喊。葛太太一恼,吩咐她们都小声些,“姑娘还在车上睡觉呢。你们将东西搬回屋去,让她多睡会儿再下来叫醒她。”

穗细嗳了一声,脸上一喜,“姑娘也来了?我还想着要等几天呢。”

两人正说着话,楚望睡眼惺忪,喃喃道,“已经到了么?”

葛太太道,“既然醒了,那么快回屋里睡去,省的着凉了。”

楚望走在穗细与葛太太后头,进门时抬眼先看到白色大理石门柱。暗紫红的大门被掀开,露出一截儿欧式的白楼梯。葛太太起先是要去厨房吩咐晚餐,走两步,想起了什么,回头对栗戚说:“既然姑娘来这里,回头你的名字得改了,省的冲撞了姑娘的英文名。”

楚望很少同葛太太讲过自己的英文名,她却记到心里去了。那边栗戚便笑吟吟的说道:“正好我也想换个名字,姑娘给我取一个怎么样?”

本着一点同时代泰坦里克号上发生故事的恶趣味,想说一个“肉丝”,话到嘴边便成了:“萝纱怎么样?”

萝纱笑道:“青萝帐绿纱裙,妙。”

楚望心里好笑:小姑妈这里的丫头个个都是玲珑人,倒是十分会替我找台阶下。

葛太太想了想,又说道:“我替你先备了些衣服,什么场合的都有,一会儿穗细带你去房间里时,可以试一试合不合身。不合身倒也没事,明天裁缝就上门来了——在衣服做成之前,先凑合着穿一穿。”

葛太太吩咐完,穗细便上前来引她去房间。楚望跟在她后头穿过从前见过的——景观夸张的大会客室,穿入一条长廊。长廊的窗是镂空雕花的,外头隐约能见到一些松竹梅的影子,跟演西厢记似的。穿过长廊,第一扇门推开,穗细候在门口,等她先进去,“这便是姑娘的房间了。”

还没进屋,楚望先惊叹一声:这便是传说中的豪华观景大床套间了。

穗细将偌大落地窗窗帘拉开——窗户后头一株梅花从一角冒出来,全景正对着大姑妈家草坪。

小型会客厅,几张翠绿小沙发,两张藤椅与茶几——一切以精致为主。穗细解说道:“姑娘请自己朋友来玩时,可以在这里吃吃茶聊聊天。”

两扇小门,一间是书房,一间更衣室。“太太嫌衣橱太过小家子气。现在大户人家姑娘都兴用一间屋子作更衣室,所以也给姑娘特意置了这样一间。”穗细说着,替她一一拉开三扇更衣室的柜门——三柜子都塞满了花花绿绿的衣服。穗细说:“这些是太太去上海之前,依着您的尺寸,去让裁缝赶制出来的。隔壁是卧房与盥洗室——姑娘您可以先试试合不合身,我先去外面候着,若是觉得还缺少什么,再叫我。”

楚望嗯了一声,穗细便出去,顺带替她带上房间门。

她盯着那满柜子的衣服:棉的麻的纱的绸的锦的缎的,在家穿的睡袍、羊毛衫、晚餐服、浴衣;运动时的高尔夫球衫、羽毛球衫与网球裙;跳舞时的镶嵌亮片的黑色香槟色探戈舞裙,电光的伦巴舞裙,白色芭蕾裙;宽松的衬衫、连衣裙、连体裤、袄裙;交际场合在家见客的晚餐服、夜礼服、鸡尾酒服;出门在外穿的短外套、长外套、皮外套;对应搭配这些衣服的各式鞋子与包又是整整一柜……应有尽有,只除了需要顶贴身的旗袍,楚望再找不出别的缺失。

这居然是小姑妈口中的“先凑合着穿一穿”?

见了这满柜子衣服,她才明白为什么真真来过葛公馆一次,回去便处处嫌这嫌那。跟葛公馆的生活比起来,乔公馆的日子着实是糙了一些。

那满柜子衣服好似有魔力似的,使得楚望忍不住立马挑了一件蓝色织锦无袖礼服出来试穿。刚将衣服拿在手里,她恍然间回过神来,脸上不免露出微笑:衣服对于女人果然有令人着迷的魔力,无怪乎葛薇龙去梁太太那里之前是一个模样,见了那衣柜衣服后的生活一改从前。

想到这里,她克制住自己,将礼服挂回衣帽间,只挑了件晚餐服来换上——是合身的。别的衣服么,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一件件试穿——在最最适合的场合。

换好衣服,她竟有些疲懒,索性将那深紫红的绫窗帘拉起来,穿着晚餐服往床上一趟——那床是鸭鹅绒,一层一层往上扑,柔软安眠,异常舒服。

小姑妈是太好的人,她当然不是梁太太。

楚望心想着,便将眼睛闭上,准备在就餐前打个盹,“我还有要紧事,明天就要去做,怎能在这个时候玩物丧志?”

作者有话要说:突然又写飚了……正事要明儿再去做,大家要继续存一天的疑,实在抱歉。

*关于黄先生,我知道像《情人》,当初写的时候初衷就是看到时有人能突然意识到——“喔,这个时期楼下湄公河还有个杜拉斯”。

杜拉斯与“东尼”(书中没有名字,梁家辉版电影是“东尼”)并不是个例,而是无数贫困法国学生妹与黄种阔少爷间的包养与被包养关系(情人关系)。我当然知道《情人》有名,但是这个情节必须有。因为新加坡英殖(文化更趋向于中国大陆一些)有叶文屿了,越南法殖是东南亚殖民区非常典型一个地区。不是这种情人关系像《情人》里写的,而是《情人》是无数这种关系其中的一对。

第57章 〇五七 病人之一

楚望一觉直睡到第二天一早, 算是来葛公馆头一天便体会到全身心放松的悠闲疲懒滋味。她将晚餐服褪下, 洗个澡,从衣柜里找出惯常穿的暗红衬衫与白短裤, 将两鬓头发松松的梳到脑后便下楼去。

她似乎起晚了——葛公馆里上等些的丫头熨好早晨刚送来的报纸去餐厅。似乎昨晚葛太太已向各方传达到, 诸多面生的丫头见到她都微笑道:“姑娘起了?姑娘早上好。”

跟着送报纸的丫头去了餐厅,亨利先生业已将葛太太吃过的刀叉餐盘收拾起来。一见她, 葛太太托着茶杯问候道:“可睡踏实了?过来吃早餐罢。”

楚望坐下来喝了两口红茶, “今天都有些什么新闻?”

“日本船入港不鸣笛,撞沉四艘轮渡,作孽。你猜政府怎么回应?尽为日本说好话, 说他们也是无心之举,赔钱也赔的多。”

楚望笑道, “赔款这块肥肉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给瓜分了, 要么中饱私囊,要么充军了。”

“香港的报纸能比内地中肯许多,实在作孽。”葛太太喟叹。

亨利先生将几份电报交到葛太太手中, 葛太太皱着眉头快速翻看过后,“来港就来找我?最近工作日都不见客——”

楚望忙用英文说道:“若是有应酬,姑妈尽管像往常那样安排就是。”

葛太太摇摇头,“我说过的话, 从没有翻篇的理。”又问道,“一会儿做什么?”

“去拜访老师和师娘,还有油麻地的索米尔先生与阮太太。”

“今日周末,还抓的这样紧, ”葛太太说道,“蜜秋买了些小吃,青团什么的,你出门时带上些。”

楚望笑着答应了,“差点没了礼数规矩,还是姑妈想的周到。”

“就你嘴甜?”葛太太敲了她脑袋一下,转念又说,“你那乱七八糟的英文口音,我实在听着古怪。姑妈别的不管你,闲下来好好让亨利先生纠正一番。”

楚望无奈笑道:“能听懂不就行了么?”

葛太太瞪她一眼,唤了蜜秋过来,说,“你来说两句英文让你主子听听。”蜜秋笑着说了几句,葛太太朝楚望看去:“她什么口音,你呢?你总不好是英国乡下来的,家里底下人却是上等的罢?”

楚望笑着吐吐舌,“好好,我这就好好改正。”

楚望搅动杯子时,刚好被端着餐盘进来的亨利先生见着了,后者眉毛皱了皱眉,正好与葛太太神情交汇。葛太太无奈一笑,表示今天先不与她说这事。

吃过蘑菇煎蛋与黄油烤面包,她在餐厅外走廊上向徐宅致了个电话过去。确认徐太太与徐少谦都在家,蜜秋便照着葛太太吩咐将包装精致的点心给楚望装入包中。

她在门口穿鞋时,葛太太似乎有些不放心,倚在沙发椅上打量楚望。

如今时髦的白短裤长度,是在膝盖上面一点点,从白裤下头露出一整截的小腿,肌肤光亮洁白,只是有些瘦——像橱窗里的木头似的。

矮了一些,没关系,如今正是窜个头的时候,便多给她喝些牛奶吃些骨汤牛肉;过分瘦了些,脸上却带着点婴儿肥,故而缺了点女人味。这倒更不成问题——承了那位的血统,将来又是从我葛公馆走出去的,必定会成为一位象牙塔尖上的人……葛太太兀自想着时,楚望已穿好皮鞋,抬起眼来眯眯笑着和她作别。

葛太太补充说道,“这样长度的短裤,下面配双齐膝的半截丝袜才最时髦好看。”

“那我从下次开始这么穿。”

——

隔了许久再来见香港,天气比上海分外明朗。若上海是无袖长旗袍、白净丰腴的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香港便是细白麻上衣碎芭蕉绿缀红花裙的率直泼辣。

公交上没坐了,一路上山下山,楚望被闷出一身汗。刚才打电话过去时,她只问了先生太太在不在家,倒忘了再问仔细一些,给她徒然添了往莲花路多跑一趟的麻烦来。

从莲花路下了车,远远便看到徐太太躺在屋檐底下乘凉打盹,徐少谦立在一旁拿折扇给她送丝丝凉风——此情此景好像时光徒然倒转五百年,屋檐底下的不再是徐太太,而是深宅大院里尊贵的长房太太;徐少谦也不是物理学教授,而是诗酒趁年华、打马长安过,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世家公子。

楚望不忍打扰,轻手轻脚的走过去,突然暗处灌木丛里窜出团花影子,后面跟了个人,你追我赶到她跟前,吓得她一声惊呼。定了定神,才发现是徐文钧追着一只花猫在玩。再要仔细看,那一人一猫一溜烟的跑远了。

徐太太徐先生自然是被惊动了。楚望抱歉笑笑,远远的说道,“文钧少爷怎么舍得来这边了?还这么好兴致。”

“孩子嘛,玩心大。没人陪他玩,一个人憋闷坏了,总想找点乐子与玩伴。你徐教授不也是么?”徐太太抬眼看徐少谦,“以为你定是要去欧洲的,临别那天写完信便去躲起来不肯见你,指不定上哪哭去了。”接着笑眯眯同楚望招招手,“过来我瞧瞧,总觉得这些天不见,都瘦了许多。”

徐少谦笑道:“是么?兴许我真是去哭了。”

“我这不是又回来了么?”楚望笑说道,“师娘看起来倒是精神不少。”

“净说瞎话夸我。前些日子才病了一场,昨天刚从医院出来,今天你就来了电话,倒也巧。”

“嗯?师娘怎么身体不舒服了?”

“老毛病了,不提也罢。”徐少谦替徐太太接过话题,“欧洲不好么?人人都想去欧洲,为了留学,变卖家产的,考七八年公费留学的,大有人在。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肯去?”

楚望低头想了想,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老师给我那封信。‘一位物理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我想了很久,想来问问您是怎么想的。当下,科学能救国么?”

徐少谦笑了,“痴肥病人,转身也难,病又太重。什么药方都开出了,却都不大见效。”

他抬头想了想,又说,“内战,大员腐败,民不聊生。留学生们回国之前谁不想着科学、实业救国?可万丈高楼怎可能建在沙滩上。”

思索片刻,楚望说:“归根结底,就是国家不重视教育,因而钱不够。”

徐少谦笑道,“可以这么说。”

楚望松了口气。

“徐教授?”

“嗯?”

“我有个不情之请。”

“哪里不情?”

“最近在考虑未来专业方向选择,故而我本想去图书馆搜集您的著作文献资料加以学习……无奈图书管理糟糕,我遍寻不到,只好来找您这位正主讨要,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徐少谦乐了。徐太太在一旁附和,“行,怎么不行?我替他答应了。”

徐少谦正色问道:“将来想学什么,应用物理,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楚望毫不犹豫的说道,“……的原子核物理方向。”

“这个简单。家中似乎有一部分,我可以先给你一些,剩下的,过两日到学校再给你。”

——

她拿着那份文件辞别徐家众人,一坐上巴士便迫不及待一页页翻开,坐在巴士靠窗座位上的楚望似乎变成了一台高速阅读机器,一行行英文字母在她眼中飞快掠过,“铀”、“U”、“衰变热”、“衰变链”、“半衰期”字样被无限放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原子核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对放射性元素超铀原子学术理论了如指掌;而他们,距离核裂变的发现,只缺少一个极为偶然的机遇——徐少谦也是其中之一。

终于确认这一点,她心咚咚直跳。

该如何为国效力?她想了许多天。

这个想法,由于她对近代史的不熟悉,故而一开始只是个小小雏形。虽然小而模糊,但却因此有个决然的声音在说:不能去欧洲。

近代史上无数留学生梦想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终成为一个笑柄。

科学救国是行不通的。这是无数人尝试后失败了的——只因社会动荡,国家左右支绌,国库虚空,哪有更多钱支持教育。正如徐少谦所说:万丈高楼怎可在沙漠中起?——故而后世诸葛常常对症下药,总结声称:近代中国,只能也只可能从政治角度入手救国。

1840年以来中国屡次战败,国家财政要用以缴纳各国赔款。庚子年的退款是一笔大肥肉——被无数贪官盯上,瓜分数次。剩余退款,大多数用作清华公费留学基金。而国库钱财,几乎都用在了置办军械和扩充军队上。

这便是徐少谦那封信中所说的——国是日非,战乱频仍,教育不兴。

所以,一位物理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自然不能去欧洲。

中国没有钱支持教育,更没有钱去支撑建立一个核物理实验室。那么,英国有么?

香港大学建立最初的背景,便是当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内陆成立大学时,港督卢押向英国提议:英国也应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一来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提议一经提出,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也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于是出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