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彬气哄哄走到窗边,咬着香烟,也不抽,只是看着下面汹涌的人群。在城管委这两年,此起彼伏的群体事情弄得他疲惫不堪,经常心有退意。以他的资历,不论是调到人大还是政协,享受同样级别,工资不少一分,所谓的权要小了些,却不再经受这样的折磨。

县委书记吉之洲的电话打到了宫方平电话上,吉之洲道“你到现场没有?”

宫方平道“我正在现场,和公安、市政、城关镇几个部门商量方案。”

吉之洲声音很平静,道“我得到准确消息,回迁户们准备去堵省道,你要把事态控制住,坚决不能堵省道。要有两手准备,软的要做思想工作,硬的也要公安有充分准备。纪委还要提前介入,如果队员真有违法违纪行为,严罚。”

听到“严罚”两个字以后,宫方平下意识看了一眼乐彬,道“吉书记,我明白了,一定会处理好的。”

吉之洲道“你随时给我汇报处理进展,如有必要,我就到现场来。”

在昌东学校大门边上,王桥变成了彻底的旁观者,抽着烟,看着喧嚣现场。参加工作以来,他见过许多次类似现场,一直在琢磨为什么平时很温和的人到了现场就会变得激愤,会成为烧车打人的积极参加者?他知道有一书叫乌合之众,便想找出来看看,认真研究一下群体心理。

在现场闹了一个多小时,人群开始转移,朝省道方向走去。他们行走在公路中间,城内交通大受影响。

一队防暴警察出现在了前方。

一个中年人拿了一个喇叭站在前方,吼道“我是城关镇党委书记宋鸿礼,代表县委县政府宣布五个事,第一是当事监察队员已经交由派出所,由派出所进行调查,如果真有违纪违规行为。一定会严罚;第二,你们要理性地反映诉求,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谈。但是不能采取违法的行为……”

听到第一条处理决定,旁观者王桥就直摇头。这一招丢车保卒是常用的招术,自己也在垃圾场用过,效果很好,往往会平息现场的气氛。但是,长期用这一招难免影响基层干部的向心力。

到了傍晚,吃饭时间到了,人们才逐渐散去。

王桥一直远远地跟随着兴奋的人群。他即将到城关镇任职,这种事情以后免不了要遇到。其实若是早一个星期报到,这时就应该是自己急得双腿跳了。

作为档案局干部,加上邱宁勇态度不佳,他不便接触到第一线,于是便以旁边者角度,全程观摩事情从冲突到结束的全过程。这种经验对于以后的工作极为有利,是难得的活教材。

晚上点,事态总算平息了。除了烧车外和占据城内公路外,总算没有酿成更严重的打砸抢事件。

王桥吃着碗杂面,呼呼发着赤溜声。脑中浮现出白天冲突的画面。他以前总觉得宋鸿礼有些官僚气息,把一把手的架子撑得太足了。今天见到宋鸿礼冲到第一线,站在人群中讲话。无论从气度、胆识以及工作方法都很不错,霸道也有霸道的道理。

晚上回到寝室,正在读书,电话响了起来,来电者是山南日报的记者胖墩杜建国,他开口就哈哈大笑道“今天昌东是不是发生了一起群体情,是城管打人引起的。”

“有这么回事,事情就发生在昌东中学门口。我在县中体育馆打球,恰巧看了个全场直播。除了开头没有见到。其余是全过程参加。”王桥道“不愧是当记者的,耳朵够长啊。”

杜建国道“以前新闻社的老邱你还记得吗。和我们一届的,他在晚报工作。今天他在昌东采访睦无意中看到全过程。他已经给领导汇报了,到时要给昌东来一版猛料,不,是上演一出连续剧。”

这下轮到王桥惊讶了,道“有这么巧,老邱全程看见。我当然记得老邱,就是字写得很丑,人长得很帅那个。”

杜建国恶狠狠地道“昌东对我们蛮哥不公平,这一次我们就来点狠的,狠抓这事不放,把根根底底都掏出来,再来一个昌东地震。”

如果真要在省内媒体上再来一个连续剧,昌东政府肯定吃不了要兜着走,说不定真会地震。王桥脑子转得极快,很快就有了主意,道“媒体要发这种新闻吗?”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就是新闻,象昌东事件这一类新闻最能吸引眼球,貌似又很有深度,报纸为什么不发?大家都是靠市场生存,有这等猛料,为什么不用,用得堂堂正正,理直气壮。”杜建国笑道“若是你还在县政府,由你来当说客,肯定要给你面子,动用各种关系把事情抹平。现在昌东抛弃了你,谁来当说客都不理,至少在我们这里通不过。我一定要给老邱强调这一点,大家都雄起,让昌东难受。”

杜建国敢说大话也是有板眼的。他所创立的新闻社一炮走约,第一批毕业生进省级媒体有十来个,虽然各自资历尚浅,可是大家经常在一起聚会,互通有无,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隐隐的草根派别——山南新闻社派。

王桥道“如果我来当说客,你接不接招?”

杜建国道“你来当说客,当然可以考虑。不过那得有条件,你必须得官复原职,否则不必给昌东卖命。”

王桥开玩笑道“那我支持你的决定。”

杜建国道“昨天我和岳父喝酒,他有点醉意后说了些真话,很希望你能留在公司里。有本事的人就是不一样,到哪里都受欢迎,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刚放下电话,杨明福的电话打了过来,道“王书记,我们正在开专题会,研究城管打人的事情后续处理,宋书记的意思是让你提前介入,了解情况。”

这个做法其实是不符合常规的,宋鸿礼是个强脾气的人,在下级面前不太注重规则,一切以自己的想法为主。

王桥道“县委常委会没有开,我过来不好吧。”

杨明福道“这是宋书记亲自交待的,你最好过来,当列席吧。”

第三百一十一章 报道(五)

这对于王桥来说是一道难题,是宋鸿礼给出的一道难题。

当前王桥的城关镇副书记新职务仅仅是书记办公会通过了,县委常委会并没有通过,也就是说,副书记的帽子在头上还没有戴稳当。现在以档案局副主任科员的身份过来参会,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又有些官迷,传出去不免让人笑话。

可是,宋鸿礼是城关镇老资格党委书记,虽然没有成为县委常委,但是在昌东仍然算是个响当当人物,如果这一次不给他面子,对以后工作相当不利。

思考了一会,王桥还是决定去参加会议。刚到楼下,见到一辆八成新的桑普停在门口。一个中年人道:“你是王书记吗,我是城关镇的驾驶员,宋书记让我过来接你。”

王桥原本准备骑摩托车过去开会,没有想到宋鸿礼居然会派小车来接。他坐上车,刚与自称老赵的司机寒暄几句,小车就开进了城关镇大院。

城关镇是昌东第一镇,有着一个规模不小的办公大楼,还有配套的服务大厅和停车场,办公楼前的坝子四周各有一颗粗壮的黄桷树,枝繁叶茂,让整个办公楼看上去多了些历史感。

王桥对城关镇和其领导班子并不陌生,在城管委和县府办工作之时,数次到过城关镇。这一次走进办公大楼,感觉与前几次完全不一样。以前纯粹是来办事,现在则有一种主人的感觉。

当他走进会议室,原本正在说话的班子成员全部都停止交谈,将目光看向年轻、高大、知名的王桥。

镇长姚向辉离开座位,走上前来,与王桥握了手,道:“上午发生的事情你是知道的,今天晚上我们要研究如何善后,王书记虽然还没有到单位报到,但是肯定要来。所以也请你来参加。”

王桥对眼前和颜悦色的镇长还是比较有好感的,道:“我还是心有忐忑,毕竟还没有正式到任,名不正言不顺。”

姚向辉笑道:“书记办公会决定的事情。县委常委会上就从来没有被推翻过。更何况老弟是通了天的。”

最后一句话就很有意味,王桥将“通了天的”这句话在心底里过了一遍,没有想通这句话是何意。如果说是广南王家出手,可以算作是“通了天的”,但是此次自己复出肯定和王家无关。这个“通了天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没有想明白,王桥突然觉得整个会议室的气场变了,在聊天的同志们都不再说话,端坐身体,翻开笔记本。

姚向辉道:“宋书记来了,马上开会,改天给你接风。”

王桥朝进门处看了一眼,只见满脸严肃的宋鸿礼从门口走了进来。王桥打招呼道:“宋书记。”

宋鸿礼略为停下脚步,道:“来了,坐吧。”他没有多说。直接走到正中间的位置,坐下以后,仍然不说话,只是低头翻看着自己的笔记本。

会议桌是圆桌,班子成员坐在什么地方都相对固定。王桥扫了一眼,宋鸿礼旁边还有一个空位,应该是自己的位置。宋鸿礼似乎知道王桥心里想法,抬起手,指了指座位,道:“你坐这里。”

这个位置就是王桥在城关镇班子里排位的体现。

在开会时。王桥耳朵听着大家谈事情,眼睛却在观察着每一个班子成员。看了一圈,他发现除了一个偏瘦的同志以外,居然能将班子成员的名字全部叫得出来。

会议开始以后。先由各位副职报告其分管领域有可能遇到的事情。

“据我了解的情况,前一段时间回迁房的人就在聚会,他们认为当时征地的钱少了,特别是与今年征地的钱相比,每亩少两万多块。他们想到县政府群访,要求补齐差价。”

“我下午去走访了。他们还是提出政府要解决一户一表,如果不解决,以后就不交钱。”

“我了解的情况是他们觉得物管公司收费高了,又不负责,要将物管公司赶走。”

“化粪池流了出来,要求政府派人清掏。”

“路灯大部分坏了,要求修复。”

“院子里有人喂猪,要求取缔。”

……

尽管王桥先后在城管委和县府办工作过,对政务已经不算陌生,可是听完大家的汇报,发现一个小区居然有这么多麻烦事,还是觉得很是惊讶。

等到大家谈完,宋鸿礼喝了口茶水,骂了一句:“他马的,城管委几爷子当真是引蛇出洞,打了一架,什么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了。”

同志们都开始笑。

宋鸿礼没有丝毫表情,道:“我听了大家报告,很好,都是到现场去了的,没有坐在办公室拍脑袋。一句话总结,城管委是药引子,重病在征地拆迁上。当前最关键的就是征地的事,这是另一个群体事情的爆炸点,炸起来比今天更猛烈。我们关起门来说,当初征地的钱确实少了点,但是,我们没有权利去纠正市里定下来以前的征地标准。至于补差价,在没有政策的情况下,也绝对不能开口子,这是工作原则。”

王桥不知不觉点了点头。

随后宋鸿礼开始一一分派工作。他做出这些决定时,并没有征求姚向辉的意见,而姚向辉也没有任何不满的表情。

“王书记,我也要给你派任务。”当给所有人都派了任务以后,宋鸿礼扭头对王桥道:“你在县府办工作过,与各部门都熟悉,就当大听用,凡是各个班子成员需要协调的事情,就由你出面。”

这个任务除了名不正言不顺以外,还真是比较适合王桥。

王桥决定来开会,便有了接受任务的心理准备,他没有推辞,道:“没有问题,需要我,随时可以找我。”

宋鸿礼对王桥的态度还是满意的。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大家散去。

宋鸿礼站在门口对王桥道:“你也别老是想着常委会了,尽快投入到城关镇的工作中去。城关镇工作千条线万条丝,不花点功夫是做不好。”

王桥道:“我会努力工作。”

宋鸿礼脸上出现一点笑容。道:“办公室给你腾出来了,办公家俱也订了,等到新家俱到了,你大概就能过来上班。”

下楼时。刚坐过的那部小车还在院子里等着,老赵见到王桥便开始发动。王桥很想说走路步行回去,见院子里其他车辆纷纷在启动,也就上了车。

王桥问司机老赵,道:“在镇里。车辆是如何安排的?”

老赵道:“城关镇车辆还算多,挂在镇里面的有三台,还有车挂在部门。王书记和黎委员用一个车,黎委员家就住在后在人大家属院里,平时不用车。”

回到家,王桥回味着今天这个会。以前常听人说宋鸿礼很强势,今天这个会就将强势显现得淋漓尽致。姚向辉作为镇长,基本上没有与宋鸿礼争锋的想法。

调到档案局以后,王桥尽量让自己平静地接受现实,日子过得还算潇洒。可是今天开了这个会。一股面对挑战的激情又重新涌现在心头,日子变得充实起来。

他辅开一张从杨琏处拿来的檀纸,写下了一首“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幅字与前一幅相比,笔锋要锐利一些。

写完这幅字,王桥觉得很满意,盖上印章以后,放在桌上等着晾干。

他原本准备等常委会开过以后再给杨琏说这事,写完这幅字后。还是拨通了杨琏电话。杨琏听到这个安排也觉得挺奇怪,两人在电话里分析了一会,还是没有明白“通了天的”是什么意思。

不过打完这个电话又得到另一个好消息,邓建国近期要来杨琏家吃饭。特意想吃尖头鱼(恢复尖头鱼的写法,让黑鱼离开)。

早上,王桥吃过碗杂面,就到报摊去买报纸。他买了一份早报,站在街上读。翻遍报纸,没有昌东群体性事件的消息。他又翻了一遍。见到《山南早报》的字样才发现自己是心急了。

王桥自我反思道:“我对报纸上出现昌东事件的新闻有所期待,这说明我还没有融入到城关镇,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旁观城关镇的事情。”

到了下午时间,王桥在师范后街买到了《山南晚报》,果然如胖墩所预判,《山南晚报》用了整版来铺陈昌东事件,并且在最后表明,将继续追踪此事件。

刚看完报纸,王桥接到办公室主任彭达的电话,“王书记,宋书记请你到他办公室去,我让老赵来接你。”

王桥道:“不用,我就在附近师范后街,很快就能到办公室。”

彭达道:“宋书记最不喜欢等人,你在哪里,老赵来接你。”

在师范后街等了一会,老赵的普桑就开了过来。这是第二次见面,老赵就主动寒暄道:“王书记,城关镇的事情确实多,很少能痛痛快快地休息。”

王桥道:“我习惯了,以前在城管委,后来在府办,都是事多的地方。”

几分钟,王桥出现在宋鸿礼办公室。

分管宣传的党委委员黎陵秋给王桥倒了一杯水,道:“王书记,你看晚报没有?”

王桥道:“看过了。”

宋鸿礼靠在椅子上,道:“城管的事情我们管不着,我最担心这把火会烧到征地迁拆上,必须要有所准备。”

黎陵秋是除了王桥外最年轻的班子成员,而且是一位相当知性的女子。她有些疑惑地道:“宋书记,这和我们没有关系。”

宋鸿礼紧锁着眉头,道:“你没有听说过城门失火炴及池鱼吗?”他转头对王桥道:“黎陵秋是从人大调过来的,在基层工作时间不长,你帮她把把宣传的关。”

胖墩在山南日报,雷成在省委宣传部,王桥对宣传上的事还是有点信心的,沉稳地道:“我尽心吧。”

第三百一十二章 报道(五)

等到王桥离开,宋鸿礼端起茶杯长长地喝了一口。

他没有回家,而是坐在办公室看文件,到了晚餐时间,他径直到昌东宾馆参加饭局。参加饭局的人都是在昌东县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聚在一起,是为牛清扬到省委党校学习饯行。

酒酣饭饱,大家各自散去,宋鸿礼和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彭家振走在一起。彭家振带着三分酒意,道:“鸿礼,这次县委给你送了一个刺头过来,这人头上长角嘴上带刺,在县府办工作半年,弄得县府办全军都覆没了,你得好生留意。”

宋鸿礼浑不在意地道:“彭部知道我的性格,眼睛里容得不得沙子,谁要在城关镇搞鬼,绝对提着裤子滚蛋。”

彭家振竖起大拇指,道:“只有鸿礼兄才镇得住他,鸿礼兄是如来佛,他是孙猴子。”

如果没有这两天的试探,宋鸿礼多半会将彭家振这些话听进去。听进去以后将埋下一粒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温度就会发芽。

这一次,当得知王桥即将调到城关镇担任党委副书记,早就听到过传言的宋鸿礼再三思考,就准备找点事情试探试探王桥。

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他多年来长期坚持原则。

宋鸿礼正在想找什么事来试探之时,恰巧监察队员在昌东中学惹了事,他于是借机给王桥出了一道难题,让其在“没有经过常委会研究,没有正式下文”的情况下到城关镇来开列席会议,观察其是否真如传说中那样“桀骜不训”。当然,宋鸿礼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心中有底,县委吉之洲书记无意中透出的一句话,让他明白王桥上任之事是不可能发生变化的。

经过试探,王桥为人处事与传说颇有差异,这个年轻人在两难选择中选择了接受自己有些逾制的无理要求,而这个要求有可能让他陷入“闹笑话”的境地。

有了这次试探,宋鸿礼对彭家振传出来的信息便进行有选择吸收。

星期一上午。县委常委会召开今年第十九次会议。

王桥没有在家休息,更没有到城关镇去工作,而是准时准点来到档案局。他坐在档案局喝茶时,接到了黎陵秋的电话:“王书记。今天你到不到办公室?”

王桥道:“我正在办公室。”

黎陵秋道:“我没有在办公室见到你啊。”

王桥道:“我在档案局办公室。”

黎陵秋道:“我还以为你已经到我们这边来了。”

王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我是来例席开个会,纯粹观会。到了正式上班时间,我只能到档案局上班,否则就是真不懂规矩。”

“今天上午就要开县委常委会。现在说不定就通过了。”黎陵秋又道:“我正在等着看晚报,不晓得有什么重磅炸弹没有?王书记的关系网宽,到时恐怕你得出面。”

王桥爽快地道:“没有问题,如果需要我跑路,随时叫我。”

黎陵秋道:“中午有空吗,我请你吃饭,不是接风,就是简单午餐,我想请教一下具体工作。”

王桥道:“好吧,中午就去吃肥肠火锅鱼。师范附近那一家,最正宗,开了很多年。”他又道:“昌东中学那事与城管委紧密联系着,我给马强打电话,让他一起过来吃饭,行否?”

黎陵秋道:“好啊,我们和城管委领导平时很难坐在一起。”

城管委和城关镇一直颇有隔阂,两个单位的领导素来没有坐在一起的习惯,王桥在两个单位都工作过,倒是一个很好的粘合剂。

到了十一点半。王桥接到了三四个电话,都是打过来祝贺王桥出任城管委副书记。下班时,他接到了黎陵秋的电话,关掉开水器。出了门。

王桥经过刘涛办公室时,看见刘涛还在看文件,便停了脚步,敲了敲门。

从刘涛神情来看,应该不知道县委常委会的结果。王桥对刘涛印象颇佳,准备提前他给说一说此事。

刘涛听到敲门声。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道:“时间过得真快,就要下班了。”

王桥进门后坐在刘涛对面,道:“刘局,今天上午开了常委会。”

刘涛道:“是吗?”

王桥道:“常委会研究了人事,我的工作岗位有调整。”

刘涛一下就来了精神,道:“老弟要调到哪个部门?”

王桥道:“常委会研究的结果是调我到城关镇工作,任副书记。”

刘涛哈哈笑道:“我早就知道老弟非池中之物,到档案局工作就是歇个脚,谁知脚都没有打湿就要走了。”

王桥道:“现在没有下文件,还算不得真正到位。”

刘涛道:“常委会都通过了,这就是板上钉钉子的事。”

闲聊几句,王桥告辞而去。档案局楼下停了那辆普桑,车上坐着城关镇党委委员黎陵秋。她见到王桥出来,将车门打开,迎了上去。

此时正是下班时间,档案局的同志三三两两都出来了。办公室主任李晴取下袖笼子,恰好看到王桥与一位三十岁左右的漂亮女子一起上了小车,她看着车屁股离开院子,对站在走道的刘涛道:“走吧,刘局,吃饭去。”刘涛道:“王桥调走了。”李晴道:“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是到哪个单位?”刘涛道:“在城关镇任党委副书记。”李晴道:“难道看着这辆车眼熟,原来是城关镇的车。”

刘涛虽然保持着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可是得知王桥又被启用,还是觉得心口被刺痛了一下。

城关镇小车开到了距离师范后街不远处的肥肠火锅鱼。

如今昌东县城有不少家特色肥肠火锅鱼,在用料上经过了不少创新,频出新味。但是论资格还是师范后街这一家最老,味道也是一成不变,还是那种多年前的老味道。

站在柜台后面的老板娘依旧是那位圆脸的老板娘,远远就看着来客就笑,打招呼道:“几位,订位置没有?”

黎陵秋道:“订了,城关镇的。”

老板娘笑呵呵地道:“楼上,1号房间。”

看着这位圆脸老板脸。王桥脑中就回想起多年前中师毕业前夜之事。因为父亲到来,引发出毁掉自己留城美梦的一锅肥肠火锅鱼。这个世界上每件事情都是命中注定要发生的,发生以后便如多骨诺骨牌,一块接着一块。换句话说。没有七年前的那一锅肥肠火锅鱼,就没有七年后的这一锅肥肠火锅鱼。

黎陵秋道:“王书记来这里吃过没有?”

王桥道:“吃过,七年前就来吃过。”

黎陵秋惊讶地道:“七年前,王主任是昌东人?我还以为你是大城市来的?”

王桥道:“我不是大城市的,就是一个土鳖。”

说话间。三人来到了1房间,一盆肥肠火锅鱼已经做好了,肥肠金黄色,肥中带油,散发着大肠特有的香味,王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果然还是原来的味道。他一时有些感慨,随即又将这种感慨丢在一边,用手指着窗外不远处的师范道:“那是我的母校,七年前我从哪里毕业。”(注:回归到海洋版本了。两个版本不一样,写起来太难受了)

黎陵秋更加惊讶,道:“我听说你是山南大学的选调生,怎么会是师范毕业。”

王桥道:“师范毕业后教过书,后来才考的山南大学。”他打量了黎陵秋两眼,道:“黎委员似乎不是昌东人?”

黎陵秋眨着眼睛,道:“你怎么这样说?”

王桥道:“这是直觉,你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

黎陵秋道:“和山南大学相比,我是渣渣学校,山南农专。”

王桥突然涌出一种强烈的熟悉感。道:“高中是静州一中的!”

黎陵秋道:“嗯,当初我考试发挥失误,只上了一个专科,后来就分配到了昌东。”

王桥自己的恋爱经历就是“一个师范生和三个静州一中女生的故事”。没有想到城关镇与自己坐一个车的宣传委员居然也是静州一中的。他有点想吐血的感觉,赶紧夹起了一块肥肠,“巴基、巴基”地嚼着。

肥肠入口,王桥还是感受到多年的感觉,所有味觉器官都被调动了起来,肥肠内的厚油在嘴里翻腾。让他每一个毛孔都透露着舒服。吃了一块肥肠,王桥将筷子放下,笑道:“马强还不到,我的口水都流了三尺。”

在黎陵秋原来的认识中,王桥是一个态度严肃的年轻人,很有些官威,没有料到私下接触,他居然很随和,还带着几分童趣,暗道:“看来传言也有不准确的地方。”

过了一会,马强出现在包间时,抱了抱拳道:“王主任、抱歉抱歉,有事耽误了几分钟。”他坐下时,又对着黎陵秋点了点头。

王桥道:“你们拿到了监控视频没有?”

“那天全靠王主任提醒,我们就到附近去找监控,结果就在附近的建行营业点找到了一个视频,完全能证明我们队员没有打人。”马强脸上出现愤愤的神情,道:“县委几爷子经常下软壳蛋,天天让队员把环境整治好,真弄出了事,又把责任全部推给队员,猛打队员屁股,若是没有视频,队员饭碗就要被搁起。”

王桥道:“既然找到视频,就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黎陵秋道:“马主任,你看到晚报的报道没有?”

马强道:“记者刚才给我打了电话,下午要来采房,他马的,这些记者也是唯恐天下不乱。”他又对王桥道:“等会乐主任也要来,我们中午要祝贺两杯啊,现在应该称呼王书记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 报道(六)

乐彬很快就来到肠肥火锅鱼馆,跟着来的还有办公室主作任刘友树。

原本是城关镇党委委员黎陵秋请王桥吃饭,结果现在坐满了城管委的同志。乐彬见过黎陵秋,只是不甚熟,打过招呼后,对王桥道:“马强回来以后,我就想要请王老弟吃饭。城管委和城关镇本来是一对难兄难弟,应该合作起来,双方才能过得好。”

他看了一眼黎陵秋道:“黎委员在这里,我还是要说点真话,请不要见怪。”

黎陵秋道:“乐主任别客气啊,有什么不能说的。”

乐彬道:“城关镇和城管委不和,原因是双方的,但是宋书记还是要多负点责任。当初城管委从建委分出来的时候,虽然是县政府组阁局,但是很弱小,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没有。当时宋书记没有将城管委瞧在眼里,三番五次下来,大家便斗了气,然后就将这股气延续到现在。”

黎陵秋在城关镇工作有四五年时间,对这些情况还是了解的,她未置可否,只是笑了笑。

乐彬又道:“我调到城管委时间不长,以前与宋书记还有些交情。但是坐到城管委主任这个位置上,不由自主地又与城关镇斗了几次。我总觉得这样不是办法,城关镇和城管委两家还是要联合起来,有事联起手来做,总比斗起来舒服。现在王老弟过来当副书记,这对我们双方都是好事。”

黎陵秋道:“确实是这样的,双方商量做事才能双赢。城管委是政府组阁部门,很多政策是由你们来制定。但是城关镇不配合。事情也不好办。”

马强端起酒杯,道:“我得再敬王书记一杯酒。若不是王书记一言点醒,这一次我们还真有些麻烦。我虽然处理过不少闹事的。但都是在农村,与城里情况不同,都没有找视频证据的意识。王书记提醒以后,我们找了关系,拿到了视频,有了这个视频,才能在纪委面前保住几个队员。”

王桥道:“现在街道上的事情很怪,明明是一点小事,稍稍处理不当。就会惹出一堆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