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镇指了那妇人对关老太太道:“这是内人李氏。”

那婆子就扶着李氏给关老太太磕头。

关老太太一眼就看出她有了身孕,眼明手快地上前扶了李氏,对周镇嗔道:“既是一家人。讲这么多客气话干什么?你子嗣艰难,我每每想起就觉得心痛。我看太太的样子。应该只有三、四个月,你怎么能带着太太这么急的赶回来。”然后对李氏道。“快别这么多礼了!长途跋涉,应该累了吧?你快随我回屋歇歇。指望他们这些男人心痛你,你只有干忍着。”

老人家目光慈爱,语气真诚而善良,让李氏悬着的心一下子就落了定。

她笑道:“我们家老爷常念着您和大衿子的恩情,初次见面,我怎么也得给你行个礼心里才安生。”

到了关老太太这个年纪,都喜欢化繁为简。她笑道:“既是如此,你就给我行个福礼好了,也免得你不自在。”

李氏不免也十分的欢喜。

她知道丈夫敬重嫡妻的娘家人,更敬重为他教养两个女儿的岳母,能和丈夫嫡妻娘家人相处的好,丈夫就会更看重她。

李氏就认认真真地给关老太太行了个礼。

轮到沔大太太的时候,沔大太太笑道:“我这里你就免了,等你生下了肚里的小公子,带着小公子回来祭祖的时候我们再见礼也不迟。这个,就先记在账上了。”

李氏心花怒放,对沔大太太好感十足。

丈夫已经有两个女儿了,现在盼得就是儿子,她求神拜佛,甚至许愿为菩萨镀金身,也都是为了求个儿子。

她亲热地上前挽了沔大太太的胳膊,笑道:“多谢太太,这账我认了,等孩子出了生,我定带着他来好好给太太磕几个头。”

她语气轻快,带着几分打趣的味道,让气氛变得轻松了起来。

关老太太就招了周少瑾姐妹:“你们也给你们的父亲和继母磕个头。”

早有手脚伶俐的婆子拿了两个蒲团放在周镇的面前。

周镇和李氏站着,受了周初瑾和周少瑾的礼。

李氏的见面礼是两个匣子。

当着众人的面,自然是不能打开的。

两人屈膝行礼,向李氏道谢。

李氏笑着说了几句客气话。

周镇伸手想摸摸女儿的头,这才发现两个女儿都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不太适合让他摸头了。

他讪讪然地缩回了手,笑着不住地打量着两个女儿。

大女儿梳着双螺髻,插着金簪,戴关点翠大花;小女儿梳着垂髻,只戴着珍珠发簪。一个穿柳绿色的衣裳,一个穿着粉色的衣裳,并肩站在一起。春花秋月般…小女儿却稳稳地压了大女儿一筹。

周镇不禁在心里深深地叹了口气。

少瑾,越长越像庄氏了。

他忍不住就揽了周少瑾的肩膀。问周初瑾:“你们姐妹没有顽皮,惹得老安人和大舅母生气吧?”

周少瑾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男子这么揽着她的肩膀。

她不由身子微僵,看见姐姐抿了嘴笑,道:“我们又不是小孩子了,哪里会顽皮惹了外祖母和大舅母生气?”

关老太太也呵呵地笑了起来,道:“早几年还兴许有,这几年。两个孩子既懂事又贴心,以后两个孩子若是嫁了出去,我这日子…还不知道怎么地难熬呢?”话说到最后,已唏嘘着红了眼睛。

“看您老人家!”沔大太太一面给关老太太递帕子,一面嗔怪道,“好好的,又说起这事来,平白的惹得姑老爷也跟着伤心。您快别说了,姑老爷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是高兴事。您应该高高兴兴才是。”

“是我不好,是我不好。”关老太太接过帕子,笑了起来。对周镇和李氏道,“我们进屋说话。”

众人齐齐应是,周镇就这样揽着周少瑾进了嘉树堂的宴息室。

李氏和自己带来的婆子交换了一个眼神。

丈夫不仅为庄氏守孝三年,而且书房里一直挂着庄氏的遗像。不言而喻,丈夫最喜欢的是庄氏。但对庄氏留下来的女儿这么的偏颇,李氏还是有些意外。

她以为,到了丈夫这个年纪,应该期盼她能生下儿子才是。

看样子,她得对周少瑾好一点才行。

李氏不动声色地随着众人进了宴息室。分主次坐下。

然后她发现周少瑾站在丈夫的身边,周初瑾则站在关老太太的身边。

在别人看来。周初瑾年纪大了,与父亲就不能那么亲昵了。可在李氏看来,丈夫这分明就是喜欢小女儿更多一些。

丫鬟们上了茶点,打水的丫鬟和拿膝裤的丫鬟也到了,程沔亲自陪着周镇去涵秋馆更衣,李氏等人则在嘉树堂陪着关老太太说话。

李氏向关老太太引荐跟过来的婆子:“…从前服侍我母亲的,后来跟着我到了周家。夫家也姓李。”

李妈妈给关老太太等人磕头。

关老太太等人都打了赏,关老太太让她在屋里服侍:“…你们家太太正怀着身孕,你是近身服侍的,你们家太太的喜好你也更清楚。”

李妈妈恭谨地应了,低眉顺目地站在李氏的身后。

大家并不熟,这还是第一次见面,说来说去,也不过是各地的风土人情,日常的生活起居。等到周镇更衣过来,到了用午膳的时候。饭就摆在宴息室,男一桌,女一桌,没有设屏风。又因等会还要去给二房的老祖宗问安,周镇等人没有喝酒。就算这样,小碟,冷盘,热茶,汤,甜点…这一路下来,也花了快一个时辰,又到了去给二房老祖宗问安的时候。

草草地喝了口茶,程沔陪着周镇去了二房。

沔大太太安排李氏去涵秋馆歇息,道:“各房的土仪已经送过去了。你趁着这个机会先躺一会,姑老爷那边见过老祖宗,我再陪着你去见各房的老安人,太太,奶奶们。”

李氏笑道:“我倒不累,只是不好打扰老安人午歇。”她说着,笑吟吟地望了周少瑾姐妹,柔声道,“要不,我们去涵秋馆说说话吧?”

这是李氏的善意,想和周初瑾、周少瑾多多接触,关老太太和沔大太太自然乐见其成。

周氏姐妹跟着沔大太太、李氏去了涵愁馆。

第一百零四章 回家

暮夏初秋,涵秋馆的荷花已经过了花期,但桂花树油绿色的叶子间缀满了初露黄色的花苗,给人四季更迭,常开不败的欣欣向荣之感。

李氏不住地称赞。

沔大太太笑道:“你可能多留些日子?等再过几天,这些桂花就全都开了,说是十里飘香也不为过。”

李氏可惜道:“我也想。可保定知府出了贪墨案,已被押解进京。如今保定府的大小事务都由同知打理…”说到这里,她目光微转,见服侍的丫鬟婆子都远远地跟着,只有周少瑾姐妹在她们的身边,她想了想,压低了声音,道,“据说这件事涉及几位皇子,朝廷不日会派了特使过来,皇上的意思,是保定府还有和前任知府狼狈为奸的人,让老爷快点赶过去,好配合着特使主持大局,清理政务。我们家老爷也是没办法了。”

涉及的事级别太高,沔大太太不好说什么。

一行人到客房。

沔大太太笑道:“你就在这里歇会。等老爷那边事完了,我再来叫你。”说完,她的目光落在了周初瑾和周少瑾的身上,顿时有些迟疑起来。

按道理,李氏是周初瑾和周少瑾名义上的母亲,她们俩姐妹应该在这里服侍李氏才是。可李氏是继弦,还是商贾出身,又如此的年轻,比周初瑾大不了几岁,她把周初瑾和周少瑾供着手上养大的,实在是舍不得端庄大方的周初瑾和娇滴滴的周少瑾在李氏面前伏低做小。

还好李氏是个聪明的,忙笑道:“那大小姐和二小姐也去歇了吧?我这里有李妈妈服侍就行了。”她问沔大太太,“等会大小姐和二小姐也和我一起去拜访各房的老安人、太太和奶奶吗?”

沔大太太没打算让周初瑾和周少瑾去服侍李氏,但之前关老太太说过,这是礼数。不能缺了礼数让别人对她们姐妹有机可乘。她只好道:“要跟着去的,正好帮你认认人。”

李氏笑道:“我看我自己去就行。中午一直陪着我,晚上还有晚宴要准备。大太太这边也要人帮忙吧!”

她的识趣让沔大太太的笑容更亲切了:“那我就把她们姐妹留下来好了!”

周少瑾听了却另有打算。她笑道:“可也不能让母亲一个人去。我看姐姐留下来,我陪着母亲去各房请安好了。”

周镇会不会觉得四房厚此薄彼?

沔大太太还有些犹豫。

李氏笑道:“那好。就请二小姐陪我一起去各房请安好了。”

周少瑾见大舅母并不是十分愿意的样子,索性笑道:“我年纪最小,我不跑腿谁跑腿?姐姐还是留在家里,我跟着大舅母和母亲去给各房的长辈们请安。”又道,“我想吃炸藕丸子,姐姐记得让厨房里给我做一份。”

一副想跟着长辈出去玩的小孩子模样儿。

大家都笑了起来。

周初瑾保证:“你放心,忘了什么也不会忘了你点的炸藕丸子。”

众人又说了一会话,周初瑾跟着沔大太太去了上房。周少瑾则在李氏的隔壁歇了。

李妈妈十分殷勤地拿了吃食过来:“这是齐云的酸枣糕,江南的特产,太太路上做零嘴吃的,味道很好,太太特意让奴婢拿些过来给二小姐尝尝。若是好吃,太太再让家里给您带点来。二小姐也可以送些各房的太太小姐们。”

李氏是南昌人。

周少瑾笑着道了谢,只觉得这李妈妈待她未免太热情了点,却也没放在心上,送走了李妈妈,睡了个午觉。陪着李氏、沔大太太和周镇、程沔碰头。

周镇看见周少瑾颇有些惊讶。

李氏一副怕周镇误会的样子,忙道:“大小姐跟着大太太学管家,如今已经能自己应付了。大太太等会要陪着我。所以就请大小姐留下来主持晚上的家宴。”

周镇释然,高兴地点了点头,问周少瑾:“你等会想去哪里玩?”

好像她跟着李氏就是想去各房串门似的。

周少瑾笑道:“爹爹这话好生奇怪,我自然是跟着大舅母和母亲了!”

周镇这才发现自己说错了话,他嘿嘿地笑,先去了长房。

长房大老爷和二老爷,甚至是程许都不在家,接待周镇的是程池。

两人会面是怎样一副情景,周少瑾不知道。她跟沔大太太和继母先去了袁氏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