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路安慰着姐姐,可不管怎么说姐姐都像春天的雨似的绵绵不断,她都差点跟着哭了起来。

持香几个服侍着周初瑾梳洗,周少瑾则指使着丫鬟婆子把周初瑾准备带去廖家的一些东西和陪嫁的嫁妆放在一起,等到了吉日好一并送去镇江。

碧桃进来禀道:“二小姐,施香姑娘带着夫婿过来了。说是想给您和大小姐磕个头。”

周少瑾有些意外。

前世施香出府之后可就再也没有回来。

她让小丫鬟带了施香进来。

施香的头发全都梳了起来,穿件着她从前赏的杭绸夹棉褙子,脸冻得红彤彤的,已是典型的小妇人模样,上前给她问安。

周少瑾笑着问了她出嫁之后的情景,知道她嫁的那户人家姓卢,她是长媳,婆婆尊重,丈婿体贴。过得很好。这次回来给她问安也不是遇到什么困难的事,只是听说她从普陀山回来了,周初瑾出嫁的日子也定了,来给她们磕个头,尽尽旧仆的礼数。

她还带了她婆婆做的一些咸菜,并道:“…吃了的人都说好,给两位小姐尝尝鲜。也算是我们的一片心意。”

周少瑾把东西收下了。和施香说了会话,赏了她男人一壶酒,家中的公公婆婆一包糖。几件尺头,二两银子,留了施香俩口子住了一夜,次日用过午膳才走。

晚上。马富山告诉她们姐妹:“程辂回来了!”

周少瑾姐妹不由皱眉,道:“知道他这一年在岳麓书院过得怎样?”

马富山道:“听说今年得了个优。在九如巷送去岳麓书院的人里是成绩最好的一个。”

那就更留不得他了!

周初瑾道:“父亲的信还没有来吗?”

马富山笑道:“应该会让师爷随身带过来吧!”

周初瑾出阁,周镇是回不来的。但他除让李氏回来主持周初瑾的婚礼之外,还派了自己的幕僚李先生和随从李长贵一起回来。

姊妹俩只好耐心等待。

过了元宵节,李氏从保定府赶了回来。

她没有带周幼瑾。

内宅的事有时候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周初瑾已充分展示她的能力。李氏不免有些战战兢兢,她生怕不懂事喜欢哭闹的女儿惹了周初瑾不高兴,索性没把她带回来。只说是日夜兼程,周初瑾年纪太小。怕她受不住。

周少瑾连连点头,道:“这天气实在是不好。等幼瑾大了一些了,你有闲的时候可以带她去京城看姐姐,保定府离京城很近的。”

周镇那边已得了信,知道方氏拿体己的银子给周初瑾他们买了一个宅子,对方氏这个婆婆很满意。

李氏忙笑盈盈地道:“这是大小姐的福气,我们幼瑾也跟着沾了光,到时候能去京城逛逛了。”

周初瑾根本无意见周幼瑾,李氏没有把她带回来正中她的下怀。

她笑着和李氏寒暄了几句,道:“太太还是住在上次住过的书院吧?之前家里不是没人吗?我怕被宵小光顾,母亲留下来的东西就全都锁在了上房…”

李氏根本不敢和她计较,笑道:“大小姐说到我心坎上去了,大小姐出阁的事千头万绪的,我住在书院,正好给那些管事婆子们示下。大小姐也可以安心地准备出阁的事。”

按礼,姑娘家出阁之后头次认亲,要给夫家的每个人都做双鞋。当然,也有不讲究的,只给公婆或是同胞的叔伯做的。这全看女方家的财力。

周初瑾当然不会自己做,要了廖家众人鞋子的大小,正请了针线上的婆子在家里做鞋。

可这话谁也不会说穿。

周初瑾大大方方地道了谢,让马富山家的陪着李氏去歇息。

李氏身边的李嬷嬷自从知道兰汀和欣兰都折在了周初瑾的手里,在周初瑾面前连个多余的眼神都不敢有,虚扶着李氏就去了书房。

持香进来道:“大小姐,马总管说,李先生要给大小姐问安,请大小姐花厅里去。”

周初瑾一点也不意外,笑着对周少瑾道:“你和我一起去吧!”

周少瑾没有多想,以为姐姐是要她做个伴。不曾想去了花厅,在绡纱屏风后坐定,遣了花厅里服侍的人,相貌寻常,留着把山羊胡子的李先生却道:“老爷让我回来,主要是处置那个程辂的。只是这件事关系到家族兴旺,恐怕要事先和程家打个招呼!大人的意思,最好是能请了大舅老爷跟长房的打声招呼。不知道大小姐…和二小姐是什么意思?”

周镇让他找周初瑾帮着引荐程家的人,可他听说二小姐也和大小姐一起过来了,才临时加了句“二小姐”。

第二百三十七章 回府(加更求粉红票)

跟长房打声招呼?!

周初瑾不由朝周少瑾望去。

周少瑾想也没想地道:“那我直接去跟池舅舅说一声吧!何必惊动沔大舅舅——这种不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吗?池舅舅若是知道程辂都做了些什么事,肯定不会可惜他的。”

周初瑾觉得妹妹比自己和长房的关系好,此刻又见她毫不为难地就应下,不由暗暗点头,道:“要不要我和你一起去?”

“不用了。”周少瑾笑道,“你马上要出阁了,此时出门不太好。我一个人去就行了。”

李先生听着心里怦怦跳了两下。

照周大人的说法,他的大女儿精明能干,小女儿乖巧懂事。他这次来金陵要办的事能得到程家协助最好,万一得不到程家的协助,也不要和程家发生冲突,毕竟程家读个秀才出来也不简单,还是拿禀粮的秀才,那可是以后考举人,考进士的料子。实在不行了,就请大女儿出面求了四房的沔大老爷帮着和程家周旋,有什么事也多和大女儿商量,她和程家的关系处理的很好。

可现在看来,二小姐只怕和程家的关系更好。

特别是长房。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趁机进府给长房的四老爷磕个头,从而通过四老爷得到大老爷或是二老爷的推荐…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他自嘲地笑了笑。

自己这可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周大人待他也不错,他跟着周大人,虽不至于飞黄腾达,可也宾主尽欢,颇为逍遥。此时却为了功名利禄动了贪念,想攀了程家的高枝,素不知程家门客众多,那高枝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攀上的,说不定高枝没攀上反而一个跟头跌下来摔死了。

他还是好好地跟着周大人为周大人谋划好了,以周大人的厚道,不仅衣食不愁,以后周大人显赫了,自己未必就不能求个一官半职的。

李先生收敛了心思,恭敬地道:“周大人的意思,秀才革职,不外乎考场做弊、品行不端、岁末大考。考场作弊,最简单,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作法——一旦出现考场弊案,金陵的大小官员和众多士子都会被牵连进去,礼部、都察院都会派人来查,金陵的大小官员为了自清也会抱成了团应付礼部和都察院,一旦礼部和都察院没能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程辂参加科考的那一科作弊,金陵的大小官员说不定还会反击,事情只会小事变大事,最后甚至是让程辂从中得力。

“其次是品行不端。

“周大人说,以程辂的小心谨慎、能言善辩,估计比考场作弊还要难。

“最后就剩下岁末大考了。

“程辂的父亲程柏之事已由官府定罪。虽有‘祸不及子孙’的说法,可也有‘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之说。周大人的意思,不妨请把这件事悄悄地告诉长房,再由长房出面暗示给官府和学谕…若是金陵城上上下下的官员对此看法一致,那就再好不过了。”

李先生说话的时候,周少瑾一直在心里细细地琢磨。等到李先生说完,周少瑾冷汗都要冒出来了。

这招可真狠!

由程辂所在的宗族出面说他有才无德,请学谕夺了他的秀才功名,程辂这辈子别说是出仕为官了,就是想做个陶翁也别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了,甚至是他的后世子孙也不可能和门第或是底蕴很好的人家联姻,这个家会因此败落下来,永远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

可这也是程辂自找的。

上辈子发生了什么事暂且不论,这辈子他们又没有追究他所做的事,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愿意放手。如果她们听之任之,以后只会是她们倒霉。

周少瑾硬下心肠来,道:“那我明天就进府去找池舅舅好了。这种事,夜长梦多。何况那程辂已经回了金陵,年前还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亲自过来给我们姐妹送年节礼。他也太能装了。”

周初瑾连连点头,让持香去准备名帖。

周少瑾轻笑,道:“姐姐,这名帖怎么准备啊?准备爹爹的名贴吗?爹爹的人去九如巷不去拜房沔大舅舅反而去拜访池舅舅,别人肯定会奇怪的。难道还准备我的名帖不成?池舅舅可是两榜进士出身!”

她是闺阁女子,名帖只能在内院里使用。

周初瑾拍了拍额头,笑道:“看我,都糊涂了。那就让持香进府说一声好了,免得失礼。”又道,“你这样贸贸然地进府去找池舅舅,会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啊!”

周少瑾想想也有道理,和姐姐商量道:“要不明天请太太进府去给外祖母请个安,我正好乘着这机会去趟寒碧山房?”

“这主意好!”周初瑾说着,朝李先生望去,道,“先生以为如何?”

李先生也觉得这主意好,笑道:“那就有劳两位小姐了!”

周初瑾和周少瑾一起去了书房。

李氏刚刚梳洗完,几个小丫鬟正在给她绞头发,听说周少瑾姐妹来了,她绾着还湿着的头发就出了内室。

既然已经服了软,周初瑾对李氏也就客气起来,忙笑道:“早知道太太的头发还湿着,我们就应该晚点来的。”然后喊了小丫鬟拿几块干帕子来,“我来给太太绞头发好了!”

李氏哪里敢让她动手,连称不敢。

周少瑾也劝:“这南方不比北方。北方有火炕,就是头发略有些湿,在屋里子坐坐也就干了。南边是湿冷,您这样要感冒的。”说着,吩咐碧桃,“去帮太太拿几干帕子来。”

李氏忙道了谢。

等到小丫鬟上了茶点,碧桃拿了帕子进来,李嬷嬷忙接在了手里,和李氏的另一个大丫鬟玉兰帮着李氏绞干了头发,这才退了下去。

李氏这才道:“大小姐和二小姐找我可是有什么事?”

她可是听说了,那李先生一进府就去见了她们姐妹俩。

周初瑾只字没提程辂,只说是当初处置兰汀的时候程家帮过忙,如今她既然回了金陵城,于情于理都应该去给关老太太道个谢才是。

周镇也没有把当初发生的事告诉李氏,只是说兰汀对周初瑾不敬,周初瑾很是奇怪,查出了些陈年的旧事,兰汀传了假话,庄氏生前根本就没有让她留在周家,更不要说是服侍周镇了。

李氏以为这一切都是周初瑾做得手脚,所以才对周初瑾非常的忌惮。因而周初瑾让她进府给关老太太问安,她压根就没有往别的方面想,立刻就答应。

持香拿着李氏的名帖去了九如巷。

稍晚,她回来告诉周少瑾:“四老爷这些日子都在家陪着老夫人,哪里也没有去!”

周少瑾笑着点头,第二天一大早陪着李氏去了嘉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