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瑾不禁有些不自在起来,小心地道:“我是不是说错了?”又道。“我只是想着小时候樊妈妈跟我说的话——好女不穿嫁时衣,好男不吃爷娘饭。这人大了,总得自己去闯荡,比家里金山银山堆着给他用都好…”

程池笑了起来。亲昵地捏了捏周少瑾的下巴,温声道:“我是没有想到我的小姑娘有副玲珑心肠。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世上平常普通人多着呢,子孙是什么样子,与其依靠祖上的余荫。不如自己去挣。”

那韫哥儿岂不是也得自己去挣?

周少瑾想想都觉得心痛,手不由轻轻地抚了抚自己微微凸起的肚子。

“怎么了?”程池见了紧张地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周少瑾轻轻摇头。觉得自己明明知道这个道理心里轮到韫哥儿的时候却没有办法放下,可见慈母多败儿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她转念想到郭老夫人。

能把三个儿子都培养成两榜进士。不做母亲,还真的体会不到这其中的艰难。

她商量程池:“以后有关孩子的扶养我们还是多请教娘吧?”

程池转瞬就明白了她的担忧,笑道:“只要你舍得,我就把孩子交给娘看着。”

“舍得!”周少瑾咬了牙道,“不能因为心痛孩子却害了他们。”

程池呵呵地笑。

觉得没有比他的小姑娘更温柔懂事的姑娘了。

最最难得的是她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的事决不推诿,不能做的事决不揽着。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成亲都有三四年了,她的目光还是这样的清澈澄净。

程池把周少瑾搂在了怀里,绻缱地在她的头顶落下一个吻,低声道:“等你生了孩子,我抽空陪你去趟普陀山吧!”

“真的吗?”周少瑾惊讶地望着程池,“你怎么知道我想再去趟普陀山?”她掩饰不住神色间的欢喜,“你能走得开吗?”程池可不是从前的闲散之人,她的表情一黯,道,“你若是忙,不陪我去也可以,我可以和姐姐一起去。那次姐姐就好羡慕我…”

不过是出去走走,就能让她这样的高兴。

程池心中闪过怜惜,笑道:“总能抽出时间来的。不过得等宝宝大一点了,而且得把他们俩个都留在家里,他们年纪还太小。等韫哥儿大一些了,就让他再陪着你去一趟…”她对去别处都没有兴趣,那就让她去做她自己感兴趣的事。

周少瑾总觉得自己能重生,是因为前世尊敬菩萨的缘故。所以今生就更虔诚了。

去普陀山礼佛,在她看来就是一场功德。

但程池也陪着她去的话,会花很大的力气吧?

不如等韫哥儿大些了陪她去。

那个时候宝宝也能一起带去了。

周少瑾打定了主意,可对程池能提出陪她去普陀山的事还是一样的感激。

她笑眯眯地点头,决定到时候了再说。

宝宝要到冬天才会出生呢!

再怎么也要等他周岁了自己才能出行吧?

周少瑾决定把这件事告诉周初瑾,大家都提前做准备。

只是没有等到她派人去请周初瑾过来,有人投拜帖。

周少瑾拿着帖子正看了反看,确定自己绝对没有看错,这才问商嬷嬷:“她怎么会来拜访我?不是应该拜访老夫人吗?”

商 嬷嬷含蓄地提醒她:“从前她就走不到老夫人的面前。如今我们和九如巷分了宗,她就更走不到老夫人面前了。只好借着关老安人的名义来到您这里试试。”然后劝 她道,“吴夫人既然来拜访您,可见对诺大奶奶留在金陵老家服侍婆婆之事很是赞同了,我觉得您应该见见她——诺大奶奶没有了娘家的人支持。想离开九如巷,除 非汶大太太病逝了。”又道,“我也知道夫人性子率直,未必喜欢和她打交道。您实际上也不必和她常来常往的,为这个诺大奶奶还犯不着。只要她过来送礼你没有 把东西退回去,让她知道您没有因为诺大奶奶的事牵怒吴家就行了。”

周少瑾道:“吴大人可是四品的知府…嗯…他现在升了从三品的参政…”

这次吴夫人来拜访她,就是因为吴宝璋的父亲吴岫升了两湖左参政。

吴夫人在袁氏面前这样谦和倒说得过去。在她面前这样…是不是有点过了。

不 过。自从程泾出了那件事之后。袁氏和袁家的关系瞬间降到了冰点,端午节前来给郭老夫人问安的时候脸色白得吓人,精神也很萎靡。大家都装作不知道发生了什 么。绝口不提程泾的事,只是关心地问她的身体怎样了,郭老夫人看她这个样子,心里还是有些不好受。让她不舒服就在家里养着,端午节的时候就不用过来问安 了。

袁氏可能真的无心应酬。端午节的那天程泾一个人过来的,给郭老夫人赔了个罪,说袁氏人非常的不舒服,在家里躺着。周少瑾和邱氏等人还去看了她的。

小丫鬟们在庑廊下给她熬药。袁氏比之前清瘦了很多,看那样子倒是真的病了。

而且听程泾的口气,袁氏还没让人告诉程许。

这种情况之下。吴夫人就是想和袁氏走动也不可能见到袁氏。

这么一想,周少瑾又有点释怀。

她道:“那就请吴夫人进来吧!”

前世也好。今生也罢,对不起她的是吴宝璋。

从前她对吴宝璋还有恨意。

但她一步步走到今天,再回过头去看吴宝璋,这个人已经可以让她忽略不计了。

吴夫人若是怕吴家受了吴宝璋的牵连,那就把这个结解开好了。

从今以后吴家是吴家,她是她。

至于节礼什么的…大家还是彼此干净不要来往的好。

周少瑾客客气气地接待了吴夫人。

吴 夫人压根没有提之前两家的交情,只是说吴大人已经离开了金陵,想到从前程家对吴大人的照顾,他们夫妻俩想过来道个谢。两湖离这里千里之迢,此时见过之后, 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还会再见。吴家二小姐吴宝华和吴宝芝都嫁得嫁,订亲的订亲,女婿都是扬州人,以后难得回金陵,吴宝璋的胞兄吴泰来虽然不成气,可到底是 吴大人的儿子,这次去两湖,也会把他带了去等等。

还提到程诺的外室生了个儿子,前些日子写了信回去要给儿子上谱,被二房的老祖宗驳了回去。二房的识大太太郑氏还专程去了趟吴府,吴大人觉得这是程家的事,他们不好插手。

言下之意,是吴家是不可能管吴宝璋了。

周少瑾像没有听懂似的,也不搭腔,只问吴宝华嫁得怎样,吴宝芝订了个怎样的人家,吴大人什么时候启程去湖广,说吴大人这么快就升了参政,布政使就指日可待了,恭喜他们家吴大人擢升…吴夫人走的时候,周少瑾还送了对金镶玉的如意做回礼。

吴夫人倒是高兴地走了,周少瑾却忍不住叹气。

吴宝璋…还不如自己的前世。

自己前世那么落魄,亲人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

她不过是不讨婆家的欢喜,她的亲人却对她如避蛇蝎。

周少瑾这次也就彻底地把吴宝璋放下了,写了帖子约彭城伯府的女眷和程箫几个六月初六去庙里看师傅们晒经书。

第588章 插曲

????说的是去看晒经,实际上就是去庙里玩。

不管是彭城伯府的女眷们还是程 箫等人,都欣然应允。特别是程箫,程泾的事已经过去了,程袁两家好像没事了,又恢复了从前的笑语殷殷,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表面的平静,指不定哪天就会出 个什么事,把两家的关系碾成粉末,说话行事都带着些许的粉饰太平,偏偏这又是她的婆家,是她下半辈子生活的地方,要多难受就有多难受。

周少瑾的请帖正好给了她一个出去透透气的借口。

众人欢欢喜喜地商量着去哪家庙里看晒经。

宫里有圣旨下来,让四皇子去信阳就藩,皇上请钦天监看了日子,六月初二是黄道吉日,让四皇子在那天启程。

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天了,而四皇子已经开府十几年了,那么多的东西,怎么可能短短的二十几天里就能收拾好?

四皇子请了人去向皇上求情,想过了七月半再启程,却被皇上驳了回来,而且还让禁卫军统领韩丁派了人去帮四皇子府收拾行李。

可韩丁哪里敢去催四皇子。

心急如焚地来找程劭商量,问程劭有没有什么办法。

自从两人一起为皇太子的事当过差之后,都觉得对方是很可靠的人。平日里虽然没有什么走动,有为难之事的时候却觉得对方是能托付的人。

程劭听着就笑了起来,道:“皇上只是让四皇子就藩,又不是让四皇子搬家?你们这些日子赶着把四皇子和皇子妃平日里惯用的东西收拾一下,等到六月初二启程前往信阳就行了。至于那些家财,你们帮着慢慢收拾、封存就是了。”

这样一来两边都得宜。

韩丁听着眼睛一亮。笑着打趣程劭:“还是读书人厉害!我们这些行武出身的还就真想不出这样的主意来。”

程劭微微地笑。

常氏请让丫鬟端了果点进来。

韩丁就问起常氏来:“嫂夫人可好?”

常氏曾在乾清宫当差,和常氏也曾打过照面。

“还好。”程劭笑道,想到常氏除去朝阳门郭老夫人那里坐坐,平日里就在家里读书写字,照顾两个重孙,难得有个去处,送走了韩丁之后。就去了常氏那里。

常氏还准备留韩丁吃饭。谁知道韩丁和程劭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见到程劭,她不由地道:“可是出了什么事?韩统领喝了几口茶就走了。”

程劭把四皇子的事告诉了常氏。

常氏叹气道:“也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若是四皇子早点去就藩…”说到这里,她神色惶然打住话题。

程劭心中一动。道:“皇太子的事…你也知道?”

常 氏见身边没有旁人,程劭又是她极放心的人,她不禁压低了声音道:“怎么不知道?宫里的事,常常是瞒上瞒不住下。我又在乾清宫当差。别说是皇太子的事了,就 是那戴氏的事。我们也一早就知道了。当然若不是四皇子在太后面前夸那戴氏,当初戴氏就被赠给了七皇子。又何来这桩公案?”

程劭哂笑,道:“是我愚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