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走到床边坐下,关切地看着躺在上面的老王妃。

原本精神健旺的老王妃形容憔悴,脸色蜡黄,仿佛一下子就瘦了一大圈。听到无双的问话,她睁开眼,有气无力地说:“没多大事…只是…一时半会儿…只怕走不了了。”

无双连忙安慰她,“母妃若是身子好,儿媳侍奉母妃出去走走,不过是有点贪玩罢了,又不是什么正事,母妃不必放在心上,把身子养好才最重要。”

老王妃微微抬手,轻轻摆了一下。站在旁边的余妈妈立刻领会,马上把屋里的丫鬟婆子全都带出门去。

房间里只留下婆媳俩,老王妃努力振作精神,说出的话比较连贯了,“我虽不管事,却还没老糊涂。你昨日忽然过来,说要出去住一段,这般急迫,哪里是想出去玩?分明有点避祸的意思。你怀着我的孙儿,再有在个月就要生了,这是要紧关头,不能有丁点闪失。依我的意思,你今儿还是照样去小阳山。我在府里养着,反正侍候的人多,也不会屈了我,你尽管放心。”

无双微笑着,轻言细语地说:“母妃多虑了。儿媳只是听到一些并不确切的消息,想要避开皇后娘娘的宣召,又在城里待腻了,想要出去玩,又怕别人说闲话,这才撺掇着母妃一起出城。如今母妃抱恙,自是在府中休养最为稳妥,儿媳也不放心,所以还是留在府里陪着母妃,等母妃痊愈了,咱们再去玩。”

老王妃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身处千军万马保护中的皇帝与自己的儿子会出什么事,想来想去,也无非是宫里的太后和皇后有可能趁着儿子不在而出什么妖蛾子,赏几个女人都是小事,若是把儿媳叫进宫中折腾,让孩子有个什么闪失,那可就追悔莫及了。难道做臣子的还能跟太后说理去?所以老王妃一听儿媳说要出城去住一、两个月,心里便透亮,这是打算避开宫里的宣召,等儿子归来以后再回王府,那就什么也不怕了。如今她走不了,儿媳温言劝慰,她也觉得留下来也出不了什么大事,反正每次宫里宣召,便托病不去,反正她病着,儿媳又有孕,都是实情,也不算欺君。若实在推托不掉,她就拼了这把老骨头,拖着病体陪着儿媳进宫,太后和皇后看着她的面子上,应该也会留些情面,不会太为难儿媳。

这么想着,老王妃也就不再担心。她的腹泻来得突然,凌晨才觉得有些不对,先还以为只是受了凉,吃两丸太医院制的成药便能止住,谁知全不管用,竟是来势凶猛。余妈妈这才慌了神,刚使唤丫鬟去禀报,无双就来了。

“昨晚是翠珠带着紫藤和丹桂两个二等丫鬟值夜,外面有三等丫鬟侍候粗使伙计,上半夜是春燕,下半夜是冬梅。一整晚都好好的,老王妃睡得也很安稳,并无不妥。快到五更的时候起了一次夜,然后饮了半盏茶,是丹桂沏的,放在暖窝里温着,翠珠亲手倒到杯中,侍候着老王妃饮下。”余妈妈被叫进来问话。她跪在地上,难过地低着头,轻声向无双回禀,“老王妃又睡了半个时辰,便起了身,梳洗更衣后用了早膳。大约一刻钟后,老王妃便觉着有些腹痛,奴婢侍候着去了两次净房,瞧着情形并不严重,便服侍着老王妃服下固肠止泻丸。其后病势有所减轻,老王妃便不让老奴请太医,也不让奴婢们去惊扰王妃。歇了一会儿后,老王妃本打算今天仍与王妃一起去小阳山,可是没过多久,又有些严重了。老奴不敢再耽搁,便叫翠珠去请太医,又让月季到无双殿去向王妃禀报,还没出院子,王妃便到了,真是谢天谢地。都是老奴没服侍好老王妃,还请王妃责罚。”

“你起来吧。”无双的声音很柔和,“母妃这病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没查出个子丑寅卯,你且不忙担责。你侍候母妃多年,我和王爷都很信任你,断不会不明不白地迁怒于你。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侍候好母妃,等齐大人来了,你按他的吩咐行事,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无双虽然态度很温和,余妈妈却是亲眼在栖霞庄外的山道上看过她挥刀砍人,那真是杀人不眨眼,所以回府之后再也不敢在王妃面前摆老资格,此时无双说信得过她,可她心里仍是诚惶诚恐,连忙磕了个头,“奴婢谨遵王妃谕命。”然后才站起身,低头退到一旁。

太医过来,给老王妃诊了脉,仔细斟酌了一番,对无双和赶过来的齐世杰说:“老王妃的脉像不似中毒,应是夜里着了凉,饮食上也有些冲克,这才造成腹泻不止,服几剂药就能止住。今天只喝白粥,不可沾油腻,明日待下官来诊过脉,再调整饮食。老王妃有年纪了,身边人要经心侍候,腹泻虽非大病,却易伤元气,不可轻忽。”

齐世杰接过方子看了,递给身边侍候的小厮,让他随药童去抓药。等太医告辞离去,他屏退下人,与无双相视苦笑,“看来王妃是走不了了。”

“今儿肯定不能走,只能看明天的情形了。”无双轻叹,“事情太巧,我感觉很蹊跷,你好好查一查,看到底是谁在搞鬼。”

齐世杰点了点头,“王爷临走前,已经秘密派人出去,将查到的可疑分子抓的抓,杀的杀。下官在王府里也捋了好几遍,凡是来历稍有不清,就阖家远远地发到庄子上去,免得有人兴风作浪。现下却出了这种事,不但害老王妃病倒,而且还让下官没有察觉,下手之人实在高明。下官这就去查,争取这两日就把这干贼子找出来,消除隐患。”

“好,一切都拜托齐大人。”无双坐得很端正,本来一团稚气的小脸上浮现出一抹坚毅,“其实我想避到小阳山去,也只是为了不与宫中起冲突,以使朝廷保持现在的秩序,国事不出现混乱。王爷一心为国,现在不过是一时遇到阻碍,未能现身,我是他的王妃,自当以他为重,处处替他着想,也为皇上留些情面。便是宫中有人居心叵测,咱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是了。传令岳大人,调王府亲军入府警戒,外松内紧,严密守卫。湖上也不可忽略,派兵乘船在水上游弋,任何船只不得靠近王府。若宫中有人前来宣召,便说我与老王妃都身体不适,怕会过了病气,因此不便进宫,请太后、皇后和主子娘娘们见谅。若是有客来访,你尽可斟酌着办。”

齐世杰已经知道这位亲王妃的性情,越是太平日子,她越是懒散倦怠,越是情势紧急,她越是斗志昂扬,临危不乱,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主子。他抖擞精神,起身拱手一揖,“王妃放心,下官与王府众位大人必竭尽全力,保王府周全。”

第一百零九章 危局

尽管齐世杰派出的人沿途做了手脚,八百里加急送信进京的信使也不过延迟了一天。这种急信,若是过了规定的最低时限才送到,信使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虽然路上不断有马匹出事,可他仍然咬着牙猛抽狠打,跑死了好几匹马,所以在时限内将信送进京城。

这种急信自然不会按寻常奏折先递到通政司,而是直送内阁。三位留守京城的阁老拆开密折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

三位阁老分属不同阵营,一位是赵相提拔栽培的心腹,另一位楚耀坤对皇甫潇忠心耿耿,第三位世受皇恩,祖祖辈辈恪守家训,只忠于皇帝,当时将他们留下,也是为了在内阁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样于国有利,避免某一派系坐大,弄权误国。

看到皇帝与监国亲王离奇失踪的消息,三人面面相觑,震惊之余都有点不知所措,一时心乱如麻,半晌无语。即便他们从小学习儒家知识,入仕途后精研为官之道,养气功夫一流,在这种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惊人消息面前都失去了冷静。过了很久,三人才渐渐控制住心情,坐在那儿理清头绪。

他们正在商量怎么办,赵相私下派出的心腹家奴也已疾驰回京,将密信送到留守家中的儿子手中。很快,赵夫人便递牌子进宫,请见皇后。

赵婉仪是她的亲生女儿,自然立刻同意她觐见。赵夫人将赵相给皇后的密信夹带进宫,悄悄地交给女儿。赵婉仪同样大惊失色,却没有乱了方寸。她与内阁众臣不同,想的不是国家大义、朝堂安稳、江山社稷,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地位,推敲若是皇帝一去不返,她是否能从中获益。她现在是皇后,若是龙椅上换了一个皇帝,她这个皇后也就当到头了,惟一的生路便是成为皇太后。要想更进一步,自然就是想办法过继一个儿子来,扶他登基,她也就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后。

皇族子嗣凋零,与皇帝血缘最近的人只有两个:第一选择应当是勇毅亲王府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据太医诊断,王妃怀的肯定是男孩,若是一生下就抱来养在膝下,肯定会认养母为亲母,对皇后来说是最好的选择;第二便是安王府的小世子,那孩子已经八、九岁,幼承庭训,饱读诗书,在臣子眼中应该是最佳人选,可是登基后是否会认她为母,却是很难说了。

赵昶的意思也是要皇后过继勇毅亲王府的孩子。毕竟老王妃也出身赵氏,说起来这孩子与赵家也是有血缘关系,便是不算皇家那边的亲缘,单论赵氏族中的亲戚关系,这孩子也要称赵婉仪表姨母。退一万步讲,就算这孩子长大以后不认皇后,也要认勇毅亲王府的老王妃,对祖母的娘家赵氏必定维护,所以过继这个孩子是最好的。

从法理上讲,若是皇帝和监国亲王真有了不幸,皇甫潇的儿子就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孩子刚生下来便成为皇帝,自然不可能理政,皇太后便可垂帘听政。若是朝臣反对激烈,不允太后临朝,赵昶身为内阁首辅,也可以掌理国事,像当初的摄政王那样权倾朝野,也是可以预期的。

因此,将皇甫潇的儿子过继给皇帝为嗣子,并扶他登基,这是对赵家最好的选择。

而勇毅亲王府也只有这么一滴骨血,若是过继给了皇帝,亲王府就此绝嗣,这样的问题赵昶根本就没有考虑。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只是要个儿子。即便亲王妃是有名的泼辣霸道,蛮不讲理,也由不得她不肯。若是抗旨不遵,便是死罪,赵昶很愿意留子去母,从而永除后患。当然,等这个孩子成为皇帝,将来长大成人后,可以从他生的皇子中过继一个回去,承袭勇毅亲王的爵位,再从赵氏族中挑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嫁过去做亲王妃。这样一来,赵家千秋万代可永保富贵。

赵昶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直响,赵婉仪也认为祖父的谋算非常周密,过断勇毅亲王的儿子是最好的选择。她将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心里不由得浮现出勇毅亲王妃那神采飞扬的笑脸。那位来自异国的公主,当初是要嫁给皇帝的,但是被她抢了。现在两人的丈夫生死未卜,她还要抢走那个女子的儿子,从而保住自己的地位以及赵氏的富贵荣华。想着想着,她得意地一笑,女人的命运并不在出阁之前,而是在出嫁之后。生得好不如命好,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吩咐心腹宫女收拾干净烧过的纸灰,她换了一套素净的衣裙,去给圣母皇太后请安,并将皇帝失踪的消息悄悄告诉了她。

圣母皇太后不是有大智大勇的人,一听儿子出了意外,顿时晕厥。大批太医赶过来,又是施针,又是灌药,也差点没缓过来。

赵婉仪表现出了恰到好处的悲痛与忧虑,一边照顾皇太后,一边下懿旨,宣勇毅亲王府与安王府的老王妃和王妃进宫视疾。她已做好打算,等勇毅亲王妃进了宫,就留她住下,在宫中待产,只要孩子一落地,确认是男孩,就抱到自己膝下抚养,再也不会让勇毅亲王府沾到一丝一毫。至于亲王妃,在生产过程中血崩而亡,也是很正常的事。总之,只要她进了宫,就别想再踏出宫门一步。

内阁的三位阁老在文渊阁密商了大半天,还没达成一致,宫里的懿旨便分别到达了两处王府。

无双挺着大肚子,根本就没有出去听旨,而是由齐世杰率留守王府的一干官吏出来,跪下听旨。齐世杰满脸忧思,对前来宣旨的内侍说:“府中老王妃卧床不起,王妃殿下身怀六甲,却强撑着在老王妃床前侍疾,也累得病倒,恐无法进宫侍奉太后娘娘。”

那个内侍是赵婉仪的心腹,闻言顿时沉下脸来,“太后娘娘病重,宣王妃觐见,乃是给亲王府天大的体面,王妃能给老王妃侍疾,却不能进宫探视太后,难道老王妃要大于太后娘娘?还是王妃殿下想要抗旨不遵?”

“绝无此意。”齐世杰立刻否认他的指斥,“公公息怒。眼下王妃身怀六甲,行动委实不便,又牵挂着老王妃的病情,因此上心力交瘁,这才会病倒,实在不知太后娘娘凤体有恙。如今王妃病痛交加,实难起身,又恐过了病气,还请公公回宫将下情禀于皇后,待王妃歇息几日,再进宫请安。”

那内侍也知勇毅亲王府势大,不敢太过相逼,只得发了两句狠话,才勉为其难地说:“咱家可以回去代尔等回禀,由皇后娘娘圣裁。”

齐世杰满脸笑容,上前将一个轻飘飘的荷包塞进他手中。那内侍两指一捏,便知里面装的是银票,而不是赏银,脸上这才露出真心的笑容,口气也软和多了,“既是老王妃和王妃有恙,总不好进宫去扰了太后娘娘将养,咱家这便回宫,将贵王府的情形禀报皇后。娘娘一向宽仁,多半不会怪罪。便请王妃殿下好生歇息,早日恢复康健,进宫请安。”

“是,是,多谢公公。”齐世杰将人恭送出府,这才急忙赶到无双殿,与无双商议。

“看这情形,皇后是两边都不想放过了。”无双询问地看向齐世杰,“安王府世子和我儿子,她都想攥在手里,到时候想过继谁都可以。你说是不是?”

齐世杰无比担忧,“内阁尚无动静,宫里便已下了懿旨,下官推测,应是赵相另派人带了密信回京,已报与皇后知晓。据赵相的一贯为人,下官几乎可以断定,他必是要皇后过继咱们的小王爷为皇上嗣子。若是王妃进了宫,她找个借口,就可把王妃绊在宫中。王妃还有三个月才生产,这段时间已经足够确定皇上与王爷的情形。若皇上与王爷无恙归来,自是皆大欢喜,届时皇后便说是担心王妃安危,接进宫中养胎,谁也无法指责,还得领她个人情。若是皇上有个什么…待小王爷一落地,她便可提过继之事,彼时稍动手脚,王妃便有性命之忧。因此,以下官之见,王妃万万不可进宫。”

“你说得对。”无双也愁容满面,“可是咱们也不能公然抗旨啊。今天可以称病,明天她派她的心腹太医过来诊治,却该怎么办?若是她索性来横的,派凤辇来,硬要抬我进宫,却又如何应对?”

齐世杰怔在那里,良久才道:“王妃勿忧,请保重贵体,容下官细细思量,定会想出万全之策。”

第一百一十章 对策

齐世杰走后,无双坐在那里,陷入沉思。

赵妈妈走进屋子,神情凝重,将手中端着一碗枸杞蜂蜜银耳羹放到无双面前,轻声说:“王妃先用些羹汤,别太劳神了,当心伤着孩子。”

“嗯。”无双回过神来,对她笑了笑,边拿汤勺边道,“叫珠兰到前面去看看,让邵杰马上过来。”

“是。”赵妈妈连忙出去了。

无双想着那位母仪天下的赵婉仪,心里冷冷一笑,命人拿来笔墨纸砚,用神鹰汗国的文字写了一封信。

邵杰来得很快,见王妃在写字,便规矩地行过礼后站到一旁等候。他已经升为飞骑尉,身穿武官袍服,玉树临风,英气勃勃。

无双写完信,等着墨迹晾干,抬头看向,微笑着说:“你可是越发精神了。”

邵杰微一躬身,面带笑容,“都是托王妃的福。”

邵杰是无双的奶哥哥,从小一起长大。邵杰对无双十分呵护,陪她爬树翻墙、骑马射箭、出外狩猎、闯祸打架,有福一起享,有祸他来扛。因为无双幼时莽撞,以致连累邵杰几历生死,脱了好几层皮,让她歉疚之余十分感激。两人虽名为主仆,实则有兄妹般的情义。再加上文妈妈待无双好得恨不得把心肝都掏出来,也让无双对邵家人特别亲厚信任,在私下里就没那么多规矩。

无双并不瞒他,低声将皇帝和皇甫潇在皇家猎场离奇失踪之事告诉了他,同时也说了齐世杰和自己的推测,再将今天宫里来人宣懿旨之事联系到一起,邵杰立刻急了,“那怎么行?小王爷是王妃的孩子,怎么能给别人?就是皇后也不行。”

无双点了点头,“那是肯定的,谁也别想抢走我的孩子,便是天王老子,我也要跟他拼一拼。这封信你带出去,悄悄交给你父亲,让他用最快的速度传回龙城。此时府外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要小心些,别让人察觉。”

“明白。”邵杰接过信封,小心地收进怀里,便行礼告退,想办法溜出府去。

无双慢慢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远处的七星湖。

秋日的阳光很淡,照得湖面波光粼粼,许多画舫在水上来来去去,能看到里面坐着的都是身穿王府亲军武服的官兵。

七星湖岸边濒临各府的一里方圆水域都属于那个府,主要也是为了各府的安全考虑。虽然七星湖在内城,很少有贼人敢于进来作案,但也不排除个别胆大包天之辈潜入进来为非作歹,所以皇家善解人意,将这个湖岸边的部分水域划给了那些王公侯府,一是方便他们游玩,二是便于警戒。此时,勇毅亲王府严密控制了这部分水域,不放一草一木进入,并不逾矩,也就无人指责。

无双看着周密的守卫,心里稍稍轻松了些。

她现在身子笨重,无法再像以往那样肆无忌惮,想走就能上马奔驰,谁想拦就杀,总之别想阻住她,可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和老王妃的健康,此刻她只能控制住心里的怒火,虚与委蛇,采取守势,尽量拖延时间,争取能拖到皇甫潇平安归来。

想当初,她从龙城出发的时候,一心以为大燕国风调雨顺,富裕强大,嫁过来后只要不去计较姬妾之类的琐事,就能好好过日子,谁知道,皇甫潇明明权势极大,却仍有如此多的不称心。她轻叹一声,随即又自己想开了,幸好没入宫当什么贵妃,否则指定要跟皇后掐起来,不可能再像现在这般自在。

她正在琢磨着以后要怎么对付宫中的太后和皇后的逼迫,刚提成大丫鬟的丁香进来禀报,“王妃,楚郡君前来探望老王妃,并想来拜见王妃。”

无双想了一下,“嗯,请她来无双殿品茶。”

楚灿华仍在为祖母守孝,一身月白色衣裙服,头戴白玉簪,清雅素净,落落大方,去别不失孝道规矩,到人家府上做客也不会让主人觉得晦气。

她缓步走进月华殿,上前行过礼,微笑着说:“看王妃的气色,小女却是放心了。”

无双伸手虚扶,“不必多礼,快来坐。”

楚灿华坐到无双身旁,挥手示意跟着的丫鬟妈妈退出门去,这才稍稍放开了些,不再正襟危坐。她眼中微带同情,轻声安慰道:“家父让我来看望老王妃,但有些话却只能告诉王妃,以免人心浮动,对勇毅王府不利。”

无双便明白了,感激地拉过她的手,轻轻拍了拍,“楚大人有心了,多谢。”

“王妃不必客气。王爷对家父恩重如山,临行家还特别嘱咐,家父不敢有负重托。”楚灿华很认真地说,“如今情势纷乱,扑朔迷离,不宜妄动,家父请王妃在王府静候消息。今日文渊阁议事,六部从四品以上官员均列席,那些高官各有主意,莫衷一是,争得差点打起来。”

无双微微一笑,“这是肯定的,皇上和王爷暂时不能回京,留下的这些官员谁都不能做主,也不能让别人做主,自然就成了这副局面。”

“唉。”楚灿华苦笑,随即声音压得更低,“不过,他们还是达成了几项共识。第一,派禁军两万人北上,加入寻找皇上和王爷的队伍;第二,命令驻守北疆边关的几位将军盯住蒙兀军队,以防他们偷袭;第三,命镇守东南的宋将军率军回京,拱卫京师。”

“宋将军?”无双怔了一下,“那东南怎么办?”

“那边的海盗已经基本肃清,残余的小股余孽根本不敢上岸抢掠,都龟缩在海岛上苟延残喘。山里的盗匪也被剿得风流云散,聚不成势了。宋将军率部队精锐回京,对那边不会有影响。”楚灿华冷静地侃侃而谈,“宋将军回防京师,各派官员都一致同意。他本是圣母皇太后的族中子弟,所以宋氏及保皇派都倚重他。而他女儿是监国亲王的侧妃,所以家父等人也都信任他。赵相那边的官员似乎与宋将军也关系不错,对调他回来也很赞同。如此,宋将军回京之事已经定下,明日文渊阁便会发出谕令,八百里加急直达东南。”

“这么急?”无双有些纳闷,“京城会有什么事?现在应该是北边有异常吧?”

“就怕蒙兀趁机攻进关内,或者…”楚灿华的声音更轻,几不可闻,“怕皇上或王爷被人挟持,若是胡骑要挟边关守将开关,快马疾驰,几天便可兵临城下。虽说目前情势尚不至此,却不得不防。”

“嗯,各位大人思虑周密。蒙兀狼子野心,的确要预做准备,严防死守。”无双点了点头,“我已写信回龙城。我们两国是盟友,一向共同进退,我父汗定会出兵蒙兀,以助大燕。”

“那就太好了。”楚灿华顿时坐不住了,“王妃,小女想把这个好消息立刻告知家父,以便让内阁做出更稳妥的决断。”

“好,那我就不留你了。”无双缓缓起身,送她出了殿门,站在园中,目送她急步离去。

花园里依旧繁花似锦,谢了的花移走,放进花房中温养,正在盛开的名品鲜花换过来,摆放在假山石旁、花台上、小径两旁,供主子欣赏。

无双漫步在花丛中,将这些姿态万千的鲜花一一看过,心境也慢慢恢复了平和。她仰头望天,仔细思量了半晌,脸上重新有了笑容,温和地道:“丁香,去跟宋侧妃说一声,待会儿去萱草堂看望母妃,然后到无双殿一起用晚膳。”

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心浮动

无双没有入宫,前来传旨的内侍回去禀报皇后,赵婉仪并没有发作,反而赏下名贵药材、补品等等,又派来好几名太医,为老王妃和无双悉心诊治,给足了恩典。

老王妃确实在生病,无双却很康健,但是怀着近七个月的身孕,又心怀忧虑,脉象便总有些不妥,这些太医都生性谨慎,自然不敢说她无恙,均小心翼翼地开了宁神补气的方子,回报说老王妃和王妃均需静养,也就圆了她们因病不能进宫侍奉太后的说辞。既是实情,自然就算不得欺君罔上,抗旨不遵。

皇后仁德,第二日便再发懿旨,命御林军统领拨出两支人马,分别去保护勇毅亲王府和安郡王府。两位王爷都伴驾北狩,府中只有妇孺,皇后特别关照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安郡王不喜骑射,没有跟着进山,也就不在失踪之列,目前挂了个“主持大局”的名目,周围时刻有重兵保护,倒是平安无事。

岳坚看到府外被全副武装的御林军包围,顿时大怒。王府亲军本就在高墙里面周密部署,只是没放在明面上,这时他调来几队亲军,带刀持枪,军容整齐,到府外贴墙站立,与围府的御林军面面相对,很有点剑拔弩张的气势。

齐世杰挑着眉,淡淡地笑道:“若是王爷回来,知道王府还要靠御林军来保卫,只怕岳将军就得丢官去职,解甲归田。如今岳将军尽忠职守,别人想来也无话可说。”

岳坚脸色黑沉,没好气地说:“依我之见,就该派一支精锐,将王妃护送出去。娘娘安全地把世子生下来,这才是最重要的。我不管在宫里作耗的是谁,总之我只忠于王爷,为王爷保护王妃和小王爷,把命豁出去也没什么。”

齐世杰轻叹一声,“没这么简单。王妃现在已经无法离开,若是老王妃不病倒,昨天一早就走,宫里尚未反应过来,自是可从容远遁。可现在消息已经传回京中,宫里盯得很紧,老王妃又病着,王妃既已知晓王爷生死未卜,怎么可能有心情再出去游山玩水?再说,王妃不是燕国人,乃是神鹰汗国公主,若是现在出城,那些心怀叵测之人完全可以扣一个企图叛逃出境的罪名,再派大军来追,趁乱伤了王妃,那就亲者痛,仇者快了。”

“说得也是。”岳坚有些泄气,“如今咱们就只能这么龟缩着?”

“看一看情形再说吧。”齐世杰却似胸有成竹,“王妃应当写信传回去,将这里的局势告知大汗了。我断定,神鹰汗国必会出兵相助,届时,只怕朝中大臣都要掂量掂量,不敢对咱们王府轻举妄动了。”

岳坚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望向北方阴云密布的天际,轻声说道:“希望王爷安然无恙,早日回归。”

他们在前面商议,一时也没有注意后院的动静。

王府被围的消息传得很快,不过是从前面传到后面,一番话却已走了样。据说是王爷在北边犯了事,御林军来围了府,只怕转眼便要杀头抄家了。顿时满府人心惶惶,婢仆们私下里议论纷纷,有头有脸的管事妈妈和大丫鬟匆匆奔去找各自的主子拿主意,那些夫人、孺人都坐不住了,急急忙忙地收拾一下,有的去了萱草堂,有的到了无双殿,都想问清来龙去脉,心里好有个数。

无双隐隐听到喧哗,不禁皱了皱眉,“外边什么事?谁在闹腾?”

赵妈妈匆匆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府外不是被御林军围了吗?各院主子听到消息,都有些慌了神,说是过来给王妃娘娘请安,想必是打算问问确切的情形吧。”

“哦,那让她们都进来吧。”无双起身,走向正殿。

这个时候,人心不能乱。

宋氏昨晚在无双这里一起用了晚膳,被王妃好一顿夸奖,直到今天还喜上眉梢。她穿着娇黄色的衣裙,头上是只有侧妃品级才有资格插戴的发簪,神色镇定,颇有气度。无双已经给她吃过定心丸,知道王爷跟随皇上深入山中狩猎,要晚些时候才会回来,而此时王妃身子越发笨重,可能需要她协助主持中馈。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她自觉责任重大,而且现在也正是表现的时候,于是在大殿里等候时便主动招呼陆续前来的夫人、孺人们,温言安慰,笑容可掬,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夫人蔡氏对宋氏是相当嫉妒的。她也不过刚满二十,只比宋氏大两岁,同样年轻貌美,窈窕多姿,只是家世及不上宋氏而已。

宋氏晋位侧妃,王爷只在她那里宿了一夜,之后便再无下文,虽也没去其他人院里,只是独宠身怀有孕的王妃,大家却都觉得心理上好受许多。如今见宋氏摆出一副凌驾于她们之上的主子模样,四个孺人只是心里略有不快,夫人姚氏一向笑脸迎人,看不出什么,另两位夫人杨氏和蔡氏却都不以为然,脸上便带了出来。

杨氏笑道:“怎么宋侧妃在无双殿也能做主了?”

蔡氏眉眼生春,声音娇柔宛转,“难道是想着要把这殿的名字改了?”

杨氏很惊讶,“可是,萱芸殿可没无双殿听起来气派。”

蔡氏拈着丝帕挡着唇,柳眉轻挑,“无双殿这三字可是王爷亲自命名,亲笔书写,除了王爷之外,天底下还有谁敢妄自篡改?”

杨氏点头,“蔡夫人提醒得对,便是胆子再大,痴心妄想,却也不敢对王爷不敬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夹枪带棒,冷嘲热讽。宋氏气得脸色都变了,却不敢直斥其非,怕王妃出来看见,有失风度。四个孺人和姚夫人坐在一旁,含笑不语。其他丫鬟婆子都垂头远远站着,深怕被风头扫着,平白成为出气桶。

无双走进大殿,感觉这里的气氛有些诡异,便微笑着问:“怎么了?大家在讲什么有趣的事吗?”

众人赶紧上前行礼。

无双坐到主位上,温和地说:“都坐吧。今儿天气倒好,你们很该出来走走,散散心。”

“多谢王妃关怀。”杨氏笑道,“前几日花匠送来了几盆新开的花,妾身在院子里便能玩赏,也就没出来多走动。今天听说外面有官兵围府,妾身们不知该如何是好,便过来听王妃示下。”

“哦。”无双和蔼可亲地对她点了点头,“外面的御林军是皇后派来保护咱们王府的,岳将军也增派了咱们府里的亲军,加强守卫。这都是为咱们王府的安全着想,并没有别的意思,你们不必惊慌,该怎么过日子还是怎么过。”

几个比较年轻的女子都松了口气,杨氏、姚氏和郭氏却没那么好哄骗。姚氏有些犹豫,满脸担忧地说:“妾身听到一些风声,好像是皇上和王爷都遇险了。”

“什么?”那些女子花容失色,蔡氏、吴氏和游氏沉不气,竟是站起身来,“你说清楚些,王爷怎么了?”

宋氏看了王妃一眼,见她眼中略有不悦之色,便主动站起来,义正辞严地斥责,“这里是什么地方?你们都忘了规矩了吗?”

三个年轻女子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向王妃请罪,“妾身担忧王爷安危,一时失态,请王妃责罚。”

无双笑着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漫条斯理地道:“你们都起来吧,些许流言蜚语,不必放在心上。王爷好着呢,不过是一时兴起,跟皇上进了山,想猎些稀罕物罢了。想当年,我还没嫁给王爷的时候,跟着父汗和兄长进山打猎,兴头来了,常常两、三个月都不回家,这不是什么大事。北边的皇家猎场与燕京相隔千里,那些所谓的消息传过来,早就变样了,说不定还有心怀叵测之人造谣惑众,你们要明辨是非,不要听风就是雨,自乱阵脚,让外人看了笑话。”

她举止泰然,从容不迫,仿佛收到了什么确切消息,这让那些忐忑不安的女子都相信王爷无恙,顿时不再焦虑,恭恭敬敬地坐了回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清理隐患

一番恳谈,那些侧妃、夫人、孺人们似乎都放下心来,大家见无双态度和蔼,又尽情地奉承了一番即将出生的小王爷,这才尽欢而散。

如今的情况并没有与过去有什么不同,除了不能随意出府,不能到七星湖上泛舟,过去她们也很少出门或者去水上游玩,都是在府里后院活动,因此这些限制对她们来说都不是问题。

将王爷的那些女人们都打发走,无双便出殿上轿,赶去萱草堂。

杨氏、郭氏、游氏等年近三十的女子进府较早,都是侍候王爷多年,先王妃去世后,她们几乎天天去萱草堂给老王妃请安,情份自不比后来进府的这些年轻女子。这次御林军突然过来围了王府,她们都是先去萱草堂打探消息,然后才来无双殿给王妃请安。

无双已知她们先前的行踪,怕她们危言耸听,让老王妃受到惊吓,所以定要亲自去看看,好好宽慰一番。

萱草堂里很清静,丫鬟婆子各司其职,行动间静无声息,偶有交谈也都压低了嗓门,里里外外鸦雀无声,就怕惊扰到正在养病的老王妃,万一再闹个突发心疾之类的危重病患,她们只怕都是死罪。

无双下了轿,慢慢走进去。她的腿脚已经有些浮肿,行走间有些不便。赵妈妈搀扶着她,乌兰、珠兰等大丫鬟护在她身旁,不让她出丁点意外。

一路上,丫鬟婆子都上前屈膝行礼,垂头低声问好,行止颇有法度。

无双满意地微笑点头,缓缓走进老王妃的卧房。

老王妃只是腹泻,太医用药后很快止住,这两天主要是休养身子,补回元气。既不是大病,她也没有整天躺在床上,这时在榻上半靠着,正与清姐儿说话。看到无双进来,她又是高兴又是担心,伸手招呼道:“快来坐着,不要行什么礼了。”

清姐儿转头看向无双,俏脸含春,笑靥如花,清丽犹如水中白莲。她盈盈起身,上前行礼,柔声道:“见过王妃。”

无双看她一眼,笑容却没往日那般温和可亲,淡淡地道:“不必多礼。”便径直坐到老王妃身旁,一通嘘寒问暖,哄得老王妃开心不已。

清姐儿一怔,有些尴尬,不知是该就此告退还是继续留在这儿。

老王妃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无双的肚子上,没注意清姐儿的窘境,倒是余妈妈细心,上前笑着说:“表小姐请坐。”

清姐儿这才略微放松,微笑着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地过去坐到下首,姿态端庄,又是另外一番风貌。

老王妃与无双谈论了一会儿怀孕生子的心得,叮嘱她定要好好休养,然后才状若无事地问:“听说外面来了不少人,围了咱们王府。”

“嗯。”无双轻描淡写地笑道,“好像是皇后体恤咱们亲王府和安郡王府,派御林军来保护。”

老王妃有些不屑,“当咱们王府的亲军都只吃饭不管事?”

“母妃说得是。”无双眉飞色舞,“岳大人气得要命呢。”

老王妃也忍不住笑了,“嗯,他是要生气。宫里这样做,简直是当面打脸,完全看不起他一手调理的亲军。”

“岳大人也派出亲军,在亲王府外来围着墙根站了一圈。”无双觉得好玩,“有这么两支军队守着,咱们王府指定很安全。”

“不用他们守着也安全。”老王妃笑呵呵地道,“若是在内城都出了乱子,这京城可就不太平了。”

“是啊。”无双跟她闲聊着,还不忘问余妈妈,“母妃今儿个可好?汤药都吃了吗?可有进些饮食?”

余妈妈赶紧谦恭地答道:“回王妃的话,老王妃的气色好多了,药都按时吃着,遵太医嘱咐,这两日只上清粥,老王妃每顿都能喝个半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