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朝常嬷嬷努了努嘴。常嬷嬷转身出去,带着一个人进来。

“芍药?”荀卿染诧异。

“你把木镯子的事说一说。”方氏对芍药吩咐。

芍药一直低着头。

“…大姑娘见茉莉厌了那木镯子,就想起来三姑娘喜欢,就要了来。那天从太太屋里出来,大姑娘拉着三姑娘在亭子里说话,就把镯子给了三姑娘,婢子亲眼看见三姑娘收下了。后来,婢子看见朗二爷拿着那木镯子,宝贝似地看了好一会,又揣到怀里。”

“太太,我已经说过,我从未有过什么木镯子。如果不信,可以问我身边的丫头。倒是芍药,谁不知道她眼神不好。大姐姐时常骂她,就是因为她眼神不好,让她找个东西,就在她眼前,她却看不见。

不知道什么时候眼神这么好起来,二表哥住在外院,既然是宝贝的东西,怎么会当着个丫头的面拿出来,芍药姑娘又是怎样看的那样清楚的。”

“我…,我…”芍药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不知哪里惹太太生气,太太要怎样罚我,我都没有怨言。只是女孩家的闺誉,等同于性命。太太这样凭空污我的清白…我不能讨太太的欢心,宁愿一死,请太太看老爷的面子上,不要连累了大姐姐、二姐姐和四妹妹。”荀卿染说着,从旁边桌上抄起一把剪刀。

“你…”方氏想不到荀卿染如此烈性,也不知是气的还是吓的,两手又哆嗦起来。

“住手!”有人大喊一声。

第六十二章 搅合的结果

随着这一声喊,荀大老爷怒气冲冲迈步进来,身后跟着荀淑芳,还有桔梗、麦芽和宝珠三个。

三个丫头一进来,也顾不得尊卑,齐齐上前,夺了荀卿染手里的剪刀,几个人抱着一起痛哭。

荀大老爷看了一眼哭成一团的主仆四人,就冷冷地盯着方氏。

“这就是你让我来听的好戏,我听的再清楚不过。这几个丫头我也问过,和三丫头说的一样。你不用再狡辩,她们突然被找来,自然没机会串供。你,把我的话都当作耳边风了。我怎样跟你说的,你不仅不改,还单凭这两件东西,和一个下贱婢女的胡话,空口白牙地污蔑自家的女孩。你…亏你还是出身侯府,自称大家闺秀,你不配做我荀家的主母!”

荀大老爷是读书人,这时气急了,仍旧不肯骂人。

方氏这时惊慌了。她本来打算的很好,让荀大老爷亲耳听到荀卿染承认和郑元朗有私情。以荀大老爷的脾气,肯定再不肯待见荀卿染,也不会让荀卿染嫁到安国公府。只要荀大老爷不同意,那她只要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跟安国公府推了这门亲事。至于要不要把荀卿染嫁给郑元朗,那就全随她的心意。从此以后,荀卿染即便嫁出去,这辈子也被她抓住了短处,随时可以揪出来整治。

但是荀卿染不仅没上当,反而将了她一军。

这个时候再想抽身退步已经晚了。方氏看见荀大老爷身后的荀淑芳,心里又升起一线希望。

“老爷,您且别生气,妾身还有人证啊。请老爷问大姑娘,那木镯子是她给三丫头的,这些事,她最清楚了。淑芳,你快跟老爷说。”

方氏热切地看着荀淑芳。

荀淑芳自打进了屋子,一直乖乖站在荀大老爷身后,头都没抬一下。这时听方氏叫她,慌忙抬起头看着方氏,瑟缩的肩膀,恐惧的眼神,犹如受惊的兔子一般。

“我,我,太太。”荀淑芳磕磕巴巴,你你我我,语不成句。

方氏急的要上前来抓荀淑芳,荀淑芳身子一歪,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挪动身子,退到荀大老爷身后。

“一个木镯子,又不是三丫头的,你还一直往她身上混赖。欺负了三丫头一个还不够,现在还来荀趁大丫头。你好好看看你自己,成个什么样!”荀大老爷指着方氏的鼻子训斥道。

荀卿染这时已经不再哭,只偷眼去看荀淑芳。荀淑芳低着头,样子似乎十分害怕,可荀卿染却看到,荀淑芳的嘴角是往上翘的。

什么帆船、木镯子的事,只有荀淑芳一个最为清楚,芍药是荀淑芳的丫头。方氏给荀卿染设下这个圈套,少不得有荀淑芳一份功劳。只是现在风向变了,荀淑芳素来最机灵,当然要自保。

荀大老爷明显站在荀卿染这一边,要荀淑芳站到方氏那边去为方氏作证,那怎么可能!荀卿染相信,如果不是荀淑芳还没出嫁,如果不是方氏这个嫡母目前没有更换的可能,这个时候荀淑芳最可能的举动,是上前在方氏身上再踩几脚。

等等,或许荀淑芳已经下脚了,不是在众人面前,而是在荀大老爷面前。不然荀大老爷为什么问都不问荀淑芳,就出言维护荀淑芳。

方氏捂着胸口站在那,一脸的不可置信,气急败坏。然而荀大老爷的训斥还没完。

“你莫要再耍弄些小心思,郑家的亲事,以后再也不要提起。三丫头和攸哥儿的婚事,你要是身体不好,都交给大奶奶去操办。你就在这思安院内老老实实的养病好了。你若再不谨言慎行,休怪我不给你体面。如果家里再有什么不妥,也都拿你是问。”

因为常嬷嬷等人都被挡在外面不能进来,方氏身子摇了两摇。并没有倒下去,只浑身发抖地站在那,脸色忽红忽白。

“有什么事,自然有为父为你做主,莫再学那些无知的人,遇事就要寻死。这么晚了,你回去歇着吧。”

荀大老爷又安抚了荀卿染几句,让她回去休息,就丢下方氏走了。

荀大老爷一走,常嬷嬷等人才都进来。方氏再也支撑不住,昏倒在常嬷嬷怀里。

荀卿染对着方氏那边福了一福,就退了出来。荀淑芳在门口略作犹豫,也跟着出来。

“三妹妹,你还不谢谢我。如果不是我,你这条命可要完了。”

荀淑芳一直跟着荀卿染出了思安院,才拦住荀卿染。

荀卿染觉得很无力,这世上天生有一种人,她在哪,哪就有是非。就算你是神仙,想安生都安生不了。

荀淑芳打的好算盘,方氏和荀卿染对上,方氏赢了,就到方氏跟前领赏。现在荀卿染赢了,就来荀卿染面前邀功。

“大姐姐的话,我不明白。”荀卿染现在心情很不好,她没有耐心应付人。

“三妹妹,你平时装的可好,把我也骗过的。没想到你平时不言不语,却有一张利口,把太太都辩的无话可说,姐姐都要佩服你了。”

荀卿染皱眉,“大姐姐在外面不是都听到了吗,怎么还说这样的话。老爷是明白人,公道自在人心,关嘴巴厉害不厉害什么事。”

荀淑芳凑近荀卿染,“三妹妹,那木镯子的事。方才老爷私下问我,我可替你瞒着,什么都没说。不信你问你这几个丫头。”

“这个时候大姐姐还说什么木镯子,那尽管去和老爷或者太太说。我累了,大姐姐自便吧。”

荀卿染说完,便不再搭理荀淑芳,径自回了水畔居。

第二天,荀卿染还说平时的时辰起床。

桔梗端了水进来,伺候荀卿染梳洗。

“姑娘,您再多睡一会吧。老爷不是说您今天不用去给太太请安了。况且姑娘您眼睛还肿着那。”

荀卿染拿起靶镜照了照,果然她两眼肿的桃子似地。这也没什么奇怪,任是水哭了那么长时间,而且整晚没睡,都会这样。

“请安还是要去的。”荀卿染坐到梳妆台前,让桔梗给她梳头。

“姑娘,这一早上,绣凤姑娘已经来了两次,都是看姑娘起来没有。说是大奶奶把东西都准备好了,只等姑娘起来了,就给姑娘送来。”

荀卿染哦了一声,“不管送什么来,尽管收下。你们有什么喜欢的,也尽管要。”

昨天早早地说了送东西,可却一直没动静,今天一早,却过来的这么早,荀卿染不由得暗自冷笑。

荀大老爷很重规矩,这家里,主事的人选只有两个,方氏和荀大奶奶。以这两个人的人品,让哪一方独大,对荀卿染都不是好事。荀卿染讨厌被算计,更讨厌被利用,现在方氏到了,荀卿染要去扶一把。昨天晚上的事,经过一晚的沉淀,方氏也能琢磨明白吧。

“可惜一桩好事,就让她们给搅和了。”桔梗见荀卿染有些发呆,忍不住叹息道。

“这样的话,再也不要说起了,不管是在人前,还是人后。”荀卿染垂下眼帘。

盛夏的清晨,鸟语花香。正是七月流火的季节。然而荀卿染的心中却没有丝毫温暖。只是生活还要继续…荀卿染挺起胸,径自走向思安院。

当荀卿染如往常一样出现在思安院的时候,知情的下人都吃了一惊。

方氏此时还躺在床上没有起来。若是平时,荀卿染会被拦在门外,一直等到方氏起床才能进屋,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这次,小丫头刚进去通传,常嬷嬷就亲自出来,把荀卿染迎了进去。

“我的儿,都是我误信人言,让你受委屈了,你还来看我…”

方氏本来披散着头发躺在床上,见荀卿染进来,急忙从床上起来,没等荀卿染福下身去,就眼泪汪汪地拉住荀卿染,话没说完,就哽咽起来。

荀卿染打量方氏,见方氏两眼中布满血丝,眼泪也是货真价实,也就在方氏床边坐下,掏出手帕,轻轻哭泣起来。

也不知是谁感染了谁,方氏和荀卿染两个相对哭了半晌。同样的眼泪,却是各有缘由,各自肚肠。不过看中别人眼里,却是相当和谐的。

“太太别哭了,您看,您一哭,惹得三姑娘哭得更厉害了。您是受了小人的撺掇,让三姑娘受了委屈。可三姑娘是懂事的,知道不能怪您,都怪那背后的小人。”

常嬷嬷上前劝解道。

方氏住了声,荀卿染也擦了擦眼泪。

“我知道太太一心为我好,我从来没有怪过太太。还要太太原谅我年纪小,一着急,就口不择言的罪过。”

荀卿染说着,又站起来,郑重地给方氏行礼。

“好孩子,我没白疼你。你放心,你的婚事,我一定给你办的漂漂亮亮的。我那些私房,都是你和你四妹妹的,别人谁也没有份。”

常嬷嬷从旁边拿过两只木匣子,打开给荀卿染看,一只里面是整套的红珊瑚头面,另一个里面是一套东珠的头面。

“这套珊瑚的是当年我出嫁的时候,老侯爷夫人专门给我定制的。这东珠的,是先皇太后赏给侯府的。这两套,你就是做了诰命夫人,穿戴出去,也不失礼。今天都给了你,你只管安心绣嫁衣,这嫁妆一应事情,都有我,一定让你风风光光出嫁。”

为染色的红珊瑚,龙眼大的东珠,配的都是赤金。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确实是方氏的珍藏。方氏这次算是下了血本。荀卿染明白,方氏这是在做给众人,特别是荀大老爷看,也就心安理得地收下来。

两人又闲话了一会,荀卿染告退出来。

荀卿染一离开,方氏就沉下脸。

“竟敢算计我,这些日子,对她太过纵容了,她就忘了自己是谁。本打算再迟几天教训她,她自己倒等不及了。”

第六十三章 方氏的反击

思安院的气氛有些诡异,因为历来受宠的大姑娘荀淑芳,已经在方氏门口站了有半个多时辰,里面还没让她进去,也不说免了她请安的话。

荀淑芳低着头,心里颇有些贴贴吧。是她偷听到安国公府要齐攸娶荀卿染,而方氏并不愿意这门婚事,只是一时想不出办法阻挠。

她费尽心机,耍了那么多的手段,就是要姐妹中最好的婚事。即使比不上荀淑兰,但一定要比荀淑芝和荀卿染强。安国公府,是她做梦都攀不上的婚事,怎么能让荀卿染得了这个便宜。

她嫉妒的几乎发狂,头脑一热,就进去向方氏献计。方氏并没有在意她是如何知道的消息,听了她的话如获至宝。果然依计行事,还请来了荀大老爷旁听。

她本来想着,这次荀卿染算是彻底完了。可惜事情并没有按照预想的那样发展,荀卿染坚决不认,将事情辩解的清清楚楚,还指出了方氏的险恶用心。

她本来是想看好戏,事后还能在荀大老爷和方氏跟前讨好的心态,特意留在那。可看到事情有变,她真后悔当时在场。荀大老爷询问了荀卿染的婢女,她们的说辞和荀卿染的一丝不差。她意识到,方氏这次彻底地栽了。

所以当荀大老爷询问她,关于那木头镯子的事,她就顺着荀卿染的话, 只说木头镯子是荀淑兰的,后来赏给了丫头。如此这般含糊过去,不敢提她把镯子送给荀卿染的话。

为了撇清,她还在荀大老爷跟前暗示,芍药平时就不听使唤,这次的事更是自作主张,和她没有关系。她还把自己和荀卿染摆在一起,说芍药一定是嫉恨她,才在方氏跟前胡说八道,为的是报复她们姐妹,荀大老爷也就信了。

接着荀卿染那剪刀要寻短见,荀大老爷进去阻止。她不想面对方氏,想趁机溜走。可荀卿染那几个丫头着实可恶,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把她围在当中,一起挤进了方氏的屋子。

方氏看到她,自然要她作证。她怎么会为了方氏惹恼荀大老爷,可她也不想直接得罪方氏,因此就吞吞吐吐,故意做出害怕的样子给荀大老爷看,果然荀大老爷开口替她解围。

方氏没脸,她心里很痛快。但方氏还是嫡母,她自认为摸透了方氏的脾气,所以已经想好了说辞。她自信能哄住方氏,把这件事糊弄过去。毕竟,当着方氏的面,她可没反驳方氏的话。

况且她手里也有筹码,就是她的婚事。她要嫁的人家也不是平民百姓,凭方氏和齐二夫人对她未婚夫婿的态度,她肯定,方氏有求于她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