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想着要去看看二嫂。”荀卿染说着,就往石榴院来。

刚到石榴院门口,就有小丫头往里回报,冬儿从里面出来,将荀卿染迎到暖阁。

齐二奶奶躺在床上,见荀卿染进来,就要坐起来。荀卿染赶忙上前,扶着她又躺下。

“二嫂莫动,我并不是外人。二嫂养胎要紧。”荀卿染说着,就在床旁的椅子上坐下来,又询问二奶奶可吃了药,身子觉得如何等。

“劳弟妹惦记着,都还好。不过躺的时候久了,觉得不耐烦的紧。”齐二奶奶道。

荀卿染表示很理解,这还是刚开始,齐二奶奶还得在床上躺足了三个朋,才能下床,这对于平日闲不得的齐二奶奶,还真是极为难熬的。

“我只恨我这身子不中用,不仅让家里长辈们担心,如今还要劳烦弟妹接管家事,心里着实过意不去。不瞒弟妹说,这府里的下人多,难免良莠不齐,只怕有那刁钻不听使的欺负弟妹是新媳妇面嫩,弟妹莫心软,只管照着规矩狠狠地罚才是。”齐二奶奶又道。

“正要二嫂提点我。”荀卿染道。

“冬儿这丫头跟在我身边,府里的事她都熟悉,以后弟妹去理事,就让她去伺候,也能帮着弟妹压服众人,弟妹你看如何?”齐二奶奶道。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年礼

齐二奶奶提出在荀卿染理事的时候,让冬儿过去协助。如果这是在今天早上之前,荀卿染会十分感激。可齐二奶奶现在才提出来。

荀卿染微微一笑,“冬儿是在二嫂跟前得用的人,二嫂这样子,还是要她伺候着二嫂才能让人放心。怎好让她过来帮我?二嫂的美意我心领了。”

“我这里好几个有经验的嬷嬷伺候着,并不缺她一个。”齐二奶奶陪笑道,“只是我管了这几年家,家下人行事如何,我最清楚,各个都是一肚子心眼子,难有老实不耍滑的。我知道弟妹能干,打发冬儿过去,弟妹尽管使唤她,比别人可靠的多。”

荀卿染见齐二奶奶这样说,也就笑笑答应了。

从石榴院回到宁远居,见左右没有外人,麦芽先就不忿道:“奶奶方才也太好说话了。冬儿姑娘确实是个好帮手,可方才奶奶第一次理事,正是人事生疏的时候,二奶奶怎么不派她来?这个时候,见奶奶出手压服了二爷的奶妈,下面人不敢生事了,她才让冬儿过来。哪里是帮忙?依婢子看,明明见没热闹可看,派人来做耳报神的。”

荀卿染使个眼色,让麦芽不要乱说话,而是转头问宋嬷嬷。

“嬷嬷觉得如何?”

宋嬷嬷上前两步,毕恭毕敬答道:“奶奶的处置自然是没有错的。”

“四爷特意嘱咐嬷嬷帮我,我也极看重嬷嬷,可不是为了让嬷嬷说这句话哄我高兴的。”荀卿染笑道:“我本无意去理这些事,不过是推辞不过,可既然接了手,不为我自己,为了四爷的脸面,就要尽力做好,最起码让人挑不出错来才是。”

“奶奶说的是。”宋嬷嬷道,“奴才赞同奶奶,并不是顺情说好话哄奶奶高兴,实在是奶奶处置得极妥当。二奶奶派了冬儿来,自有二奶奶的打算,奶奶同意了,也未必就让二奶奶如愿。不是奴才奉承奶奶,想必奶奶已经想好了法子,让冬儿姑娘人尽其用。”

荀卿染笑了笑,没说话。宋嬷嬷说的没错,齐二奶奶对当家的全力非常看重,现在没办法,但是心里肯定放不下,派冬儿过来,总是有安插耳目的意思,这一点,荀卿染也能理解。况且荀卿染并没有从此就一直把着这管家的权力的心思。当然,荀卿染也自有打算,齐二奶奶好心派了个人来,总不该浪费他的好意,比如说最简单的,有什么不好办的差事,现在不是有了合适的人选吗?

时节已进入腊月,各处庄子上的租子、年礼都陆续送了来。按着往年的旧例,依旧是齐家二爷齐修在外接著,留下家里过年要用的,还有外面送礼的,其余的,则按着花名册,分给依附于齐府的那些旁支族人,做过年之用。

内院里,荀卿染刚处置完今天的家事,齐二夫人就派人将她叫到祈年堂上房。原来是要准备给宫里的贤妃娘娘,各来往的府第送年礼。

“这是去年的礼单子,你带人去库房里看看,大致按着这个单子,你自己估量着,将给各家的年礼预备出来,开了单子来给我看。”

荀卿染接了单子,恭敬的答应了。

“还有侯府的贺礼,也一并准备出来,要厚一些。”齐二夫人又道。

前些天,曾家老爷已经进京,接了曾太太和女儿曾静出了侯府,转天,就定下了定远侯方信和曾家三女曾静的婚事,婚期就订在腊月初十日。方信是掌着实权的侯爷,又是齐二夫人的嫡亲侄子,齐二奶奶嫡亲的哥哥,这份礼,自然不能薄了。

“快去吧,这事耽误不得。”齐二夫人吩咐道。

荀卿染依言退了出来,拿了钥匙,到后院库房翻找东西。

齐二夫人见荀卿染走了,端起茶喝了一口,靠在引枕上松了口气。彩蝶见了,忙走过来,轻轻地帮齐二夫人捏著肩膀。

“太太这两天可累坏了,如今这差事也安排下去了,太太也能松口气。”彩蝶轻声道。

“嗯。”齐二夫人闭着眼睛,点了点头。“识文断字,还是有好处的。这事,总不好交给外面的爷儿们去办。原来二奶奶理事的时候,也没这样方便的。”

“四奶奶是书香世家出身,昨天听传禀的媳妇们讲,四奶奶在帐单子上批了几个字,拿出去,不仅帐房先生们看了称奇,就是外面书房里的师爷、清客相公们,也都竖起拇指夸赞。说是笔锋轻灵、内蕴风骨,不愧是颖川荀家出来的女孩。”

“念书人家的女孩,自然都在这上面用功。他家几个女孩都是从小要练字的,大奶奶家也是如此。”齐二夫人点头道。

“太太,还有奇的呐,四奶奶身边那几个丫头,竟然也都识字,听说那字写的还不错,那个麦芽,还会打算盘那。把咱们府里这些小丫头们羡慕的不得了。”彩蝶的语气里也充满了羡慕。

齐二夫人拈了拈手里的佛珠,没有说话。原本想着,荀卿染不过是个容貌出色,其他方面却平平,但是现在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彩蝶见齐二夫人不说话,心头略转,赶忙又陪笑道:“婢子还在想,四奶奶已经是如此,那荀府的四姑娘,太太的嫡亲外甥女,一来京城,就有了才女的美称,还不知多聪慧能干那。”

齐二夫人脸色沉了下来,睁开眼,放下手中的佛珠。

彩蝶见状,赶忙跪下,“婢子胡言乱语,说错了话,请太太责罚。”

“起来吧,你哪里说错了话?”齐二夫人挥手让彩蝶起来,“你不说,我这两天几乎忙忘了。你去叫,”齐二夫人低头想了,“去把张永家的叫来。”

彩蝶见齐二夫人并没有责怪的意思,赶忙从地上爬起来,走出去叫了张永家的进来。

齐二夫人低低的声音嘱咐张永家的,彩蝶在旁边只断断续续听到,“你去…想法子见上一面…”几个字。

齐二夫人吩咐完,又嘱咐了张永家的几句,才将人打发出去。

荀卿染在库房里,她并没有急着挑年礼,而是从管库房的媳妇手里拿了册子,一一清点着。

库房里的各色物件,遇到合适的,便让人挪出来放到一边。主仆几个忙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挑好了东西。荀卿染就写了单子,让人将东西抬着,到祈年堂来,让齐二夫人过目。

齐二夫人对照单子将东西都看过了一遍,点了点头。

“也还过得去。”少不得又有些增减,荀卿染都一一记下,又去了库房一次,才得齐二夫人满意。

“你把这单子和东西都拿给老太太看看,看老太太有没有什么增减,你照着办就是。”

荀卿染答应了,又带著人到容氏的宜年居来。

容氏让荀卿染把单子念给她听完,想了一会儿,才道,“别的都无妨,你只将内大臣柴府的年礼再加厚一成,他家老夫人信佛,你把单子里的西洋琥珀盆景,换成观音的,我记得库房里还有座碧玉的,就换了那个。若没了,换了那珊瑚的普贤菩萨像也可。还有这李家,减去一成。原因,我也不和你说了,你想必也是知道的。”

荀卿染点头,李家的事前儿个在容氏这她是听说了。

“就这样吧,你去和二太太商量着,派人各府送了去。”容氏道。

“多谢老太太指点,”荀卿染笑着福了一福。

齐二夫人让她按着旧年的单子准备年礼,然后做了增减。同样是在礼单上做增减,齐二夫人一句解释指点的话都没有,容氏却将话跟她说的通透,这个差别,荀卿染自然是感觉得到的。

这边将年礼的事办好,安排了人到各府去送,天色就晚了。荀卿染又去容氏那里请了安,才回到宁远居用饭。

因着近来辛苦,荀卿染特意吩咐厨房备办了一桌席面送来,炕上放了一张桌,地下又放了一张桌。荀卿染独自坐在炕上,让宋嬷嬷过来一起坐。宋嬷嬷万般不肯。

“奶奶赐下饭来,让奴才们跟着一起吃,已是极大的恩典。万没有奴才们跟着奶奶一桌吃的道理。奶奶看重奴才们,奴才们更要知礼,不能坏了规矩。”宋嬷嬷道。

荀卿染不好勉强,只得让她跟麦芽、桔梗几个每人一个小杌子在屋地下坐了。

主仆几个吃过饭,宋嬷嬷带着人将酒菜撤了下去。

荀卿染就留个几个丫头在屋子里,说话消食。

“奶奶,太太让奶奶备这些年礼,太太就去了二奶奶的院子,不知和二奶奶商量了什么,冬儿就带人另外备了好些个金银、玩意儿、尺头,一份一份的。婢子看着,有的不比这几家的少,也不知是给谁的,还背着奶奶。”宝珠见没有外人,在荀卿染耳边低声道。

荀卿染眨了眨眼,这送年礼可是件大事,从中可以知道不少的信息,她就知道齐二夫人不可能把齐府的底都透给她。这年礼单子上的,都是齐府明面上来往的人家,那暗地里的厚礼,又是送给谁的?

第一百四十章 喜宴

“你可看见,那些东西是派谁送出去的?”荀卿染问宝珠。

“是冬儿姑娘带着人送到二门,二爷的小厮接了出去。”宝珠道。

荀卿染低头沉思。齐家这样的府第,有些私下的人情不足为奇。别的她不敢说,但是因为宫里的贤妃娘娘,齐府对宫里人的孝敬肯定少不了。这些肯定就不能在明面上走礼,只能私下去送,还不能送少了。

说起来,家里有个女孩在宫里做娘娘,还是主位,这一年四季年节下,宫里都有赏赐的东西出来。外面看着赫赫荣光,也只是赫赫荣光罢了,从齐二夫人和齐二奶奶无意间透露出来的消息,荀卿染知道,齐家送进宫里的钱,绝对比得到的赏赐要多。

当然了,只计较这个,似乎有些矫情。毕竟,因为贤妃娘娘,给齐家带来的无形资产,经营的好了,那才是巨大的财富。

荀卿染每天卯正起床,到祈年堂处理家务,然后就齐二夫人和容氏处请安。接下来、还是不断有家里的管事媳妇们过来回事。这边刚料理清楚送给各府的年礼,每天也不断才各处送来的年礼。这些,有些是齐家二爷在外院接持,也有好些,是派了管事的媳妇婆子来给容氏请安的。容氏多不见,齐二夫人见了几个、也推给荀卿染。荀卿染从早忙到晚,日子过的倒也充实。连齐攸已经走了数日,都渐渐不觉得了。

转眼就到了腊月初十,是定远侯方信和曾静的婚期。

这门婚事,已经是最近京城的热门话题。因此荀卿染不用特意打听,就都知道了。定远侯方信正当壮年、在丧妻不过半年后,迎娶新人,新人还是曾家的女孩,算是方家和曾家续上了这门亲事。曾静早在曾家老爷进京后,就搬出了侯府,住到城东曾家在京城的别院待嫁。这些天,不仅到定远侯府送贺礼的人络绎不艳,就是地处偏僻的曾家别院,也每天宾客不断。又渐渐传出曾家老爷这次官吏考核评语甚佳,年后就要升官的消息。方信的婚宴,容氏早就不再出府做客.因此依旧不去、齐二奶奶养胎不能去。

其余的人早都换了出门的衣裳,大太太、齐二夫人带了荀卿染、齐婉丽和齐三奶奶,还请郑姨妈带着郑好儿、郑姝儿两姐妹坐马车,前边齐家的大老爷、二老爷、二爷齐修三爷齐俭,五爷齐佐,还有郑元朔、郑元朗两兄弟都是骑马,一行车马浩浩荡荡,一同到定远侯府贺喜。

郑元朗本来在江南老家料理铺子,因着郑好儿的事,郑姨妈很是伤心,就写了信给他。郑元朗接到信,就从江南老家赶了过来,两天前到了京城,也是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过年的意思。

到了定远侯府,有知客的媳妇接着,齐二夫人一行先到后宅来。方信的长子宗哥儿带着宝姐儿、官哥儿几个过来行礼。

轮到官哥儿给荀卿染行礼的时候,小胖墩糯糯地叫了声四婶婶,就扑到荀卿染腿上,要荀卿染抱他,却被宗哥儿说了一句。只好又接着给齐琬丽行礼。

礼毕,大家在厅内分别坐下来。

官哥儿被奶妈放在大椅子上坐了一会,就开始不老实,一边踢蹬着肥肥短短的退,一边东张西望。见荀卿染也在看他,官哥儿便裂开小嘴笑起来。

荀卿染冲官哥儿招招手,官哥儿从椅子上爬下来,小跑到荀卿染跟前,荀卿染俯身将他抱在怀里,小声逗弄他说话。

官哥儿靠在荀卿染怀里,问他什么他就说什么。荀卿染对这种胖乎乎,又傻傻的没什么心眼的小孩子最没抵抗力,就是跟在她身后的桔梗和麦芽,也都对官哥儿喜欢的不得了。

那边齐二夫人就问宗哥儿和那两今年纪稍大的男孩,书读到哪里了,可有长进,听说换了先生、新先生教的可好.又嘱咐几个孩子要用心读书,也不要耽识了骑射等语。宗哥儿一一答了,他年纪渐大,这一屋子的女眷,颇有些不自在,坐了一会,就带着两个庶弟出去了。齐二夫人就和宝姐儿聊起家常,一会工夫,方信从外面走了进来,说是请齐二夫人到喜堂上去坐。

因为方信父母早丧,拜堂的时候、只拜祖宗牌位。如今请齐二夫人到喜堂上坐,并不用受新人的礼,也算有个长辈在场鉴证的意思。

齐二夫人自然应了,便有人来请众人到席上去坐。大太太、郑姨妈带着齐三奶奶、郑好儿和郑妹儿两姐妹和齐婉丽先去了席上。齐二夫人则带了荀卿染在身边伺候。

荀卿染扶着齐二夫人在喜堂上坐下,四下打量,这侯府的喜堂布置的富丽堂皇,一派喜气洋洋,但都比不过新郎官方信身上的喜气。

方信今天一身大红的喜服,走动间两根帽翅不断颤动,着实是意气风发。就听外面鞭炮声响,小厮跑来禀报,说是新娘的轿子已经到了路口。方信带着人接了出去,就听鞭炮声一路从门口响过来,方信在前手里一根红绸,引着新娘子走上喜堂来。

曾静蒙着盖头,看不出脸上表情如何,不过从轻轻移动的脚步,摇摆的腰肢,微微低垂的头,可以想像,一定是满面娇羞和喜悦的。

荀卿染心下想着,曾静在侯府日子不长却俘获了方信的心。这门亲事,算不算的上是男女情投意合那。荀卿染听齐二夫人透露过,她和齐二奶奶都认为曾静有些不妥,并不赞成这门亲事,但是显然没有说服方信。两人也就作罢,毕意方信的庶长子,再过两年就可娶亲,另外两个庶子,也已经长大,宝姐儿又聪慧泼辣,只有个官哥儿让人操心,却是幼子,总是继室讨好拉拢的对象。不论曾静如何,在侯府施展的余地都不大。司礼官喊了声吉时已到,方信和曾静两人对而站好。

“一拜天地。”司礼官高声赞道。

方信和曾静就要跪拜,就听门外围观的宾客中靠人喊了一声,“且慢,这堂不能拜,亲事结不得!”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闹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