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荀卿染一行才进了京城。因为临近端午,京城街市上比平时更要热闹几分。齐攸一进城,并不回府,而是带了唐佑年直奔皇宫,要先递折子求见。齐家二爷齐修陪了他们两个同去,齐仪和荀君晖则护着车队,直往安国公府中来。

二十来辆马车浩浩荡荡,一路来到五牌楼大街。马车缓缓从牌楼下驶过,又转过安国公府正门走过,西角门边早有家人等候,引领者马车进了门,一直道垂花门前的粉白影壁前才停下了。

荀卿染在马车上,已经听得笑语连声,接着是小丫头们来回奔跑的声音。

“来了,来了,四奶奶的车来了。”

马车停稳,许嬷嬷、桔梗、宝珠几个已经从后面的车上下来,拥到荀卿染的马车旁边。宝珠打起帘子,荀卿染扶着桔梗的手从车上走下来,接着就有许嬷嬷带着奶妈上前来,各自抱了瑄儿和福生出来。

“四弟妹,你可回来了,想杀我了。”齐二奶奶带着人快步走上前来,拉住荀卿染的手,问寒问暖。

几年不见,齐二奶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打扮的彩绣辉煌,说笑间,头上的步摇叮咚作响。只是脸颊略消瘦了些,荀卿染知道她自来又苦夏的毛病,便也没有放在心上。

“见过二嫂。”两人相互见礼,“二嫂还和以前一样爽利。”

“弟妹打趣我,却是弟妹越发年轻了。”齐二奶奶笑道。

“可不是。”齐三奶奶从齐二奶奶身后走出来,“瞧瞧四弟妹这通身的气派,可将咱们都比了下去。”

荀卿染笑容不变,又和齐三奶奶相互见过。

“三嫂还是和从前一模一样。”荀卿染笑道。

“老太太一大早就盼着,咱们快去,别让老太太等急了。”齐二奶奶笑着携了荀卿染的手。

众人说说笑笑,前后簇拥着,就往宜年居来。

这一路上,荀卿染少不得四下打量。安国公府内景物依旧,不过仔细看去,多了几处修补的痕迹,人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如同她自身。可她此刻的心境,却已与四年之前大大不同。

众人进了宜年居,刚走过穿堂,早有上房外伺候的丫头看见,一脸声的向内禀报:“四奶奶来了。”

穿过中庭,走上台阶,小丫头都上前来行礼,又抢着打起帘子,簇拥着荀卿染一行人进了上房。

屋内自是坐满了人。正中宽大的贵妃榻上,坐的是容氏。荀卿染恍惚又回到几年前,她随同荀大老爷和方氏进京,第一次来齐府,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方氏。

容氏笑吟吟地靠在软枕上,脸色红润,笑声中气十足。不过四年的光阴,还是在容氏身上留下了痕迹。容氏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一些,头发斑白如雪,鬓边略显稀疏。

见荀卿染进来,容氏从榻上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迎过来,旁边坐着的齐二夫人和大太太忙上前扶住容氏。

荀卿染抢步走上前去,扶住了容氏。

“老太太。”荀卿染叫了一声,眼圈就红了。

“染丫头。”容氏拉住荀卿染的手,不停地上下打量。

“孙媳妇不孝,几年没在老太太跟前尽孝,老太太可还安好。”荀卿染说着,流下泪来。

“好,好。”容氏拍着荀卿染的手,也拿了帕子抹泪。

齐二奶奶忙上前劝解,“一家族骨肉团聚,是高兴的事。”

容氏点头,“说的对,我和染丫头,这就是高兴的。”

几个人将容氏扶到榻上坐了。小丫头将锦垫铺在地毯上,荀卿染在锦垫上跪了,向容氏行大礼。

“快扶起来。”容氏忙让人扶了荀卿染起来。

荀卿染又依次拜见了大太太和齐二夫人,又和齐二奶奶、齐三奶奶正式相互见礼,少不得相互寒暄着。

“大奶奶娘家有事,她回去帮忙照看,明天才能回来。”齐二夫人道。

荀卿染正在奇怪怎么一直没见齐大奶奶,听了齐二夫人的话才知道,原来是回娘家了。

“孩子们那,”容氏问,“快带来给我见见。”

荀卿染忙吩咐奶妈抱了瑄儿和福生来。

两个小家伙,尤其是瑄儿是许嬷嬷亲自教导的礼仪。荀卿染在平西镇和女眷们来往,也常叫了他们两个出来,因此这两个并不怕生,被奶妈放在地上,就都整理了一下小衣服,然后才跪到锦垫上,规规矩矩地行礼。

“瑄儿/福生给老祖宗请安,老祖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奶声奶气的说着吉祥话,逗得容氏喜笑颜开。

“哎呦呦,快抱过来,让老祖宗仔细看看。”容氏道。

两个奶妈上前来,瑄儿却不肯让奶妈抱,只和福生拉着手,迈动一双小短腿,摇摇摆摆地走到容氏跟前。

容氏已经看的呆的。

瑄儿到了容氏跟前,又两手放在腰间,屈膝福了一福。

“好标致的小人儿。”齐二奶奶不由的赞道,“瞧这礼数,寻常的大姑娘都比不得她。”

“老祖宗,瑄儿好想老祖宗啊。”瑄儿仰着头甜甜地道。

“老祖宗也好想瑄儿。”容氏从榻上俯下身,伸出双手,“来,老祖宗抱抱。”

容氏虽喜欢孩子,但她年纪大了,已经许多年没有抱过孩子。瑄儿却不等人来抱她,非常乖觉地爬上容氏的膝盖,坐到容氏怀里。

荀卿染看得偷笑,不得不说,瑄儿如此利落的“身手”,完全是在齐攸身上练出来的。

“瑄儿并未见过老祖宗,怎地知道想老祖宗。”容氏摩挲着瑄儿的小身子。

“爹爹和娘,”瑄儿的小脸朝荀卿染的方向看了看,“总说起老祖宗,说想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