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谨然:“咳,我的所作所为,就不用细说了”

郭判总算欣慰点头:“知耻,就还有救。”

春谨然扭过头,朝湛蓝天空翻出了毕生最卖力的白眼。

不过他同时也很庆幸,江湖上只有一个绝不给恶势力丁点喘息余地的判官,若是人人都跟郭判这般嫉恶如仇,他估计早就芳名远播了,哪还能以无名小辈的良善姿态求得沧浪帮徇私夹带。

“咦,”翻完白眼后的春谨然发现,郭判的下颚又已蓄出胡须,“我记得上次你被意外斩断胡须,之后就全剃干净了啊,怎么又留起来了?”

郭判皱眉:“剃干净了就不能重新蓄?”

“那倒不是,”春谨然回忆了一下对方剩下的那半截美髯,“只是你若想蓄,为何还要剃光,我记得你剩下的那半截也挺长的。”

“你哪来那么多问题,”郭判有些不耐烦,“我的胡子长短和你有关系?”

“是没关系,”春谨然可怜巴巴地望着他,“但是我好奇”

郭判在这柔情似水的眼波里败下阵来,如果一个解释就可以击退这样折磨人的目光,他就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倾尽毕生之所学,也得整出来一个:“我喜欢纯天然的胡须,被刀剑伤过的,便有了痕迹,不如索性剃光,重头再来。”

春谨然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神清气爽之余,也不免感叹:“你还真是”

郭判知道他要说什么:“有气魄。”

春谨然觉得他想多了:“够矫情。”

“热络交谈”中的二人没注意,对面一个身影正越走越近,直到对方耐不住寂寞,挥舞着臂膀高声呼唤:“谨然贤弟——”

有了之前的“淫贼”作对比,这呼唤真是让春谨然满心温暖,情难自抑,尤其看清来人之后,更是倍感亲切,于是他也踮起脚尖,让胳膊尽情舞蹈:“书路兄——”

应和之间,房书路已经来到窗前,显然他与郭判是打过照面的,于是这会儿连寒暄都省略了,直接熟稔道:“你俩聊什么呢,这么开心!”

春谨然与郭判互相看了一眼,心有灵犀:“不说也罢。”

房书路倒不强求,而是开心地继续道:“青门一别,没成想会在这里见到你。”

“夏侯山庄办喜事这么盛大的场面,我哪能不来凑热闹。”春谨然嘴上开着玩笑,心里却有些讶异对方能如此自然地提及青门,毕竟青门事件也牵扯到了旗山派的掌门夫人,也就是房书路的亲娘。

不料春谨然刚这样想,就听见房书路轻叹口气,意味深长:“但愿不要太热闹。”

春谨然有些拿不准他的态度:“书路兄”

房书路没好气道:“总觉得你就是个扫把星,没事的地方遇着你就出事,出事的地方遇着你就出更大事。”

春谨然委屈:“我冤啊”

房书路却笑了,虽然很浅,但确实是真心的,没有叵测恶意,只有正直友善:“打趣你的。其实我一直欠你一声谢谢。”

春谨然一头雾水:“谢什么?”谢他帮他揪出了亲娘与青长清的私情?

房书路凑到他耳边,低声道:“谢你让我多了一个弟弟。”

春谨然囧:“你看事情的方式还真是独到。”

房书路耸耸肩:“我也难受过,但是后来想开了,既然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更改,那就只能多去看好的方面。只可惜,不能相认。”

“差不多行了,”春谨然黑线,“也不用想得这么开。”

一旁的郭判虽然从头听到尾,可有听跟没听一样,完全不知道这俩人在搞什么名堂,遂直截了当出声:“你俩在打什么哑谜,有话就光明正大的说。”

“失礼失礼,光顾着说话,忘了郭兄还在这儿,”房书路好脾气地笑笑,然后解释道,“是这样,前阵子谨然贤弟帮青门解决了杀人案,我当时恰好也在青门,捎带着沾了点光,结果走得及,连声谢谢都没讲,这不,现在补上了。”

“青门杀人案是他破的?!”郭判大惊。

青门门主死了一子一夫人,而凶手竟然是另外一位夫人,这件事已经在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虽然关于江氏的杀人动机和整个破案的过程都是雾里看花,但这并不妨碍青门杀人案成为江湖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

“就是这位春谨然贤弟。”面对郭判的质疑,房书路坚定地为春少侠正名。

郭判有点晕了:“他不是采花贼吗?”

房书路愣住:“怎么可能,凭他的聪明才智,想采花还用做贼?”

郭判一时间有点理不清房书路这个说法里的因果关系,只能提供自己掌握的线索:“他夜入江湖男儿卧房。”

房书路摇头:“我只见过他勇闯夺命案发现场。”

郭判:“他采花未遂人人喊打。”

房书路:“他破案有功人人赞颂。”

郭判:“他厚颜无耻。”

房书路:“他聪慧细致。”

郭判:“他等等,咱俩说的是一个人吗?”

房书路也有点吃不准了。

二者不约而同望向本尊——

春少侠倚着窗框,无辜摊手:“看不透的男子才迷人,我娘说的。”

第44章 夏侯山庄(五)

漫漫午后时光,便在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中,悄悄溜走,转眼,夕阳已在天边映出一片红霞。

“所以杀害杭月瑶的凶手至今仍没有线索?”春谨然听郭判讲了他连月来的丰功伟绩,什么送哪个江洋大盗见了官,薅哪个盗中圣手吐了赃款,却唯独没提杭家的事。

“我本来是想追查下去的,”郭判显然对此也有些无奈,“可是一来没有头绪,二来杭家也发了话,要亲自给姑娘报仇不希望外人插手,我也就别狗拿耗子,讨这没趣了。”

“杭老爷子那暴脾气,想手刃仇人,可以理解,”房书路叹口气,“那凶手看似只杀了杭月瑶,实则是害了两条性命啊。”

浓烈的杀气从郭判眼底缓缓升起:“那王八蛋就该千刀万剐!”

罪魁祸首仍在天上飘,束手无策的人们甚至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接连失去两位亲人,却还要上门给别人贺喜,也难为杭老爷子了。”春谨然一想到这场景,就觉得心中不是滋味。

不料房书路道:“杭老爷子没来。上午我进门的时候,遇见杭家四公子,说是家中有事,所以这次只派了他过来。”

“杭明俊?”春谨然来了精神。

房书路挑眉:“你认识?”

春谨然笑得像偷着了香蕉的猴子:“不是认识,是好友。”

郭判不小心瞄到了他的表情,瞬间想象就插上了翅膀,飞过床榻,飞过卧房,飞过旖旎的汪洋,待倾尽全力将脑袋清空,胃又开始翻滚。

看着郭大侠仿佛彩虹般变幻的脸色,春谨然心生不忍,抬手轻轻拍拍对方的后背:“你说你,想那么多干嘛。”

郭判有苦说不出,只能没好气地打开对方欠兮兮的胳膊,转身回屋,喝茶祛毒。

三人茶话变成二人密谈,房书路才问:“为何郭兄这般不喜欢你?”

春谨然犹疑片刻,反问:“你看他喜欢谁?”

房少侠想了想:“好像还真没有。”

春谨然拍拍他肩膀:“懂了吧。”

房少侠点头受教:“他的性格确实有点难相处。”

原本的温润霞光不知何时变成了浓烈的火烧云,一团一团簇拥着,仿佛天被烧着了。

春谨然突发奇想:“你说,若是天庭着了火,怎么办?”

房书路觉得这个问题毫无难度:“找四海龙王啊,随便哪个,呼口气下场雨,多大的火也顷刻浇灭了。”

春谨然愣住,半晌反应过来:“也是哈。”

房书路被他的样子逗乐了:“你怎么忽然傻了。”

换别人,房书路断不会这般随便的说话,可面对春谨然,不知为何,那些规矩礼教好像统统都跑到了九霄云外,天地之间就剩下这位谜一样的春少侠冲他招手,来吧,跟着感觉往前走,不要左右瞎乱看。

能让人不自觉就放松开来,房书路想,这可能是春谨然的独门秘籍。

春谨然不知道房公子已在心里将自己褒奖了一番,他的思绪还停留在天上,对比想刮风就刮风想下雨就下雨的随心所欲的天庭,人世间,就凄苦得多了:“同时武林世家,一边办红事,一边办白事,这江湖还真是风雨无常。”

“是啊。”房书路望向远方,叹息中也不无感慨,“听说夏侯正南原是属意杭月瑶来当自己儿媳妇的,杭家也愿意联这个姻,谁曾想发生如此变故,现下杭家失了唯一的女儿,又失了夏侯山庄这么好的亲家,虽然明面上派四公子来贺喜了,怕也是苦在心里无处说。”

“我可不觉得夏侯山庄算什么好亲家,”春谨然撇撇嘴,一脸瞧不上,“要真是两家交好,诚心去结儿女亲家,怎么可能会在人家刚刚丧女的时候就给自己儿子另觅对象,还大肆操办婚事,恨不得全天下都知道。”

房书路被春谨然的耿直给吓了一跳,连忙小声警告:“贤弟,我们现在可是在人家家里,你说话切不可太过随性。就刚才那番话,要是传到夏侯正南耳朵里,被他记上一笔,那可得不偿失了。”

春谨然不以为然:“记一笔又如何,我又不靠他吃饭,管他喜欢不喜欢。”

房书路没辙地看了他半天,几次想开口,又组织不好语言,因为总觉得有一肚子理由,可真说要挑出哪个来反驳春谨然,又都好像站不住脚。

春谨然却在这短暂的相对无言里,忽地回过味儿来,试探性地问:“这夏侯山庄,是不是还有什么隐藏在暗处的可怕势力?”

房书路一脸迷茫:“你指的是什么?”

春谨然没料到是这么个回答,也有点蒙圈,他要知道是什么还用问房书路?不过这么鸡同鸭讲下去显然是没有结果的,所以他试着从头说明:“上午在夏侯山庄大门口,我就发现了,虽然来的人很多,但不管什么门派,哪怕像圆真大师那样德高望重的,也都乖乖排队进门,好像对这夏侯山庄十分敬畏。然后就是杭家刚死女儿,他家儿子就成亲这事,也做得很不地道,按理说杭家和夏侯山庄在江湖上名声相当,而杭老爷子又是个暴脾气,怎么想都不该派人来贺喜,不砸场子就不错了,可现在的情况是他派人来了,还是杭家的四公子,在丧女又丧妻的时候这样做,几乎是给了夏侯山庄最大的面子。再加上你刚刚对我的规劝,总让我有种感觉,好像这个夏侯山庄不仅仅是个武林世家,还是”

“江湖霸主?”房书路帮他补完,虽然声音压得很低。

这四个字正中春谨然的内心,也是他的疑惑来源:“自我入江湖以来,什么武林盟主一统天下之类就只是传说,提到夏侯山庄,通常都是跟杭家平起平坐的,像什么北有夏侯庄,南有云中杭,行踪莫测天然居,水路通达沧浪帮。可是到了这里,一切又好像并非如此。”

“原来是这样。”房书路总算明白了他的症结所在,故一脸严肃地向他宣布,“恭喜你,今日才算是真正踏入江湖了。”

春谨然囧。

房书路耐心解释:“夏侯山庄之所以到今天还只是个武林世家,不是缺少势力,只是缺少后人。夏侯赋娇生惯养,只爱风花雪月,夏侯正南自己又年事已高,也就不愿意折腾了。”

何止年事已高,一百零三岁,简直是奔着成仙去的。

不过——

春谨然:“你说来说去,也没讲那势力到底是什么?”

“他家通着朝廷呢。”郭判不知什么时候又从屋里出来了,估计是看不下去房书路的舒缓婉约,直接简单粗暴给了答案,“不知道是哪个王爷的后人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反正是上面有人,别说杭家要给他面子,就是百年前,朱方鹤一统江湖的时候,也不敢对夏侯山庄怎么样。”

听到这里,春谨然总算恍然大悟。

难怪各门派都对夏侯山庄如此敬畏,难怪暴烈如杭匪也要给他家面子,一切的一切,都说得通了。

江湖水深,啧,白浪诚不欺他。

夜幕初降,下人纷纷点亮各处灯笼,整个夏侯山庄仿佛瞬间活了起来,风声,水声,欢笑声,好不热闹。

春谨然来到凤凰台时,看见的便是这样一番熙攘光景,很多已经落座或正准备落座的江湖豪杰们,互相寒暄着,攀谈着,仿佛这并非一场山庄晚宴,而是舞林大会。

所谓凤凰台,其实是夏侯山庄一处宴客的地方,因依水而建,后又修有假山,故从前人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中取了这个名字,至于真正的凤凰台在哪里,又是何模样,并不重要,附庸风雅罢了。

直到这时,春谨然才明白为何裘天海要提前两日来到这里,因为看起来,好像所有的武林豪杰都在今日抵达了,而看这架势,这顿晚宴,便是夏侯山庄给众豪杰的接风宴。

只见整个凤凰台的宾客桌案被排成了方方正正的回字圈,共三层,最里面的一层圈最小,桌案也最少,显然是为各家掌门准备的,小圈距离近,也方便联络感情;中间一层范围稍大些,桌案也更多一些,应该是为各门派的重要弟子准备的,而且前面是掌门后面是弟子,这样安排也便于同门派的就近交流;最外围则显然是给那些不大被重视的边缘门派的,或者再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闲杂人等,比如春谨然这种。

裘天海在里圈坐下,裘洋和白浪跟在他身后,坐到了中间那层,春谨然很识相地坐到最外围,却并不懊恼,因为这样便不会有人注意到他的东张西望,摇头晃脑——

祈万贯果然来了,就在对面的第二层,正拿着一沓纸状物不停地给身边人分发,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但是不管从祈万贯的性格分析,还是从各路江湖好汉的表情上推理,那玩意儿都铁定不会是银票就对了。

杭明俊也在,而且巧了,就坐在祈万贯的前面,最里层。他正盯着面前的酒杯出神,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作为朋友,春谨然看得出他的心情并不好。

然后是房书路,嗯,第二层。

郭判,啧,最外围。

青长清也来了,还有青风。

光头的不用说,圆真大师。

身边的尼姑不用讲,苦一师太。

天然居到底在哪里啊!!!

不知道是不是上苍听到了春少侠的呼唤,就在他几乎望穿秋水的时候,凤凰台入口那里忽然传来一阵骚动,循声去望,一个姑娘翩翩而来。只见该女子一袭鹅黄色罗裙,皮肤雪白,黑发如墨,像从画里走出的妙人,裙上薄纱随着她轻盈的脚步微微飘动,而看着她的江湖客们也随着她脚步的节奏一呼一吸,待她停下,微微抬眼,嫣然一笑,大部分男人便连呼吸都忘了。

只可惜,春少侠向来特立独行。

他更感兴趣的,是跟在美丽少女身后的,美丽男子。

裴宵衣已经习惯了靳梨云所到之处必然骚动,只是这次,众多垂涎的目光中,有那么两道,好像一股清流,直接绕开靳梨云,激荡到了他这里,溅起层层水花,有一些还崩到了他的脸上。

春谨然惊喜地发现裴宵衣居然看过来了!果然心有灵犀心心相等等,那是什么表情?

裴宵衣已经把眉毛皱成了崇山峻岭——【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春谨然摊手——【你说啥?】

裴宵衣脸色冷下来——【你不要添乱!】

春谨然摊手——【你说啥?】

裴宵衣眼底涌起杀意——【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春谨然摊手——【你说啥?】

裴宵衣心如死灰——【随你的便吧。】

春谨然收手点头——【好哒!】

第45章 夏侯山庄(六)

宾客落座得差不多,但因主人尚未到来,故仍一片熙攘嘈杂,有与周围寒暄的,有四下里张望的。如此这般过了快有一个时辰,夜幕初上变成夜色茫茫,满心期待变成饥肠辘辘,寒暄的人也早已没了话,天地间仿佛只剩下尴尬的寂静,和一群更加尴尬的坐而对望的人。

忽地,一阵风吹过凤凰台,江湖客们仿佛不约而同有了某种预感,齐齐往风来的方向去望。春谨然连忙有样学样,果不其然,一队人马正缓缓行来。

说是人马,可真是有人有马,人骑马上,马行石桥,前后左右还有许许多多婢女侍卫簇拥着。春谨然被这阵势惊着了,总觉得马上的两个人应该胸前绑红花,这样整队人马就可以直接搬到唐朝都城的街道上去了,敲锣打鼓,官差开路,来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骑马的二人,一老一少,老的鹤发童颜,目光矍铄,眉宇间还有一丝贵气,少的容貌俊朗,温文尔雅,不过眼神中似有些许自负与轻佻。虽无状元郎的披红挂彩,但两个人的服侍却更雍容华贵,没有繁复的花纹,乍一看仿佛素色,然月光一照,底纹便缓缓浮现,绣于其中的金丝更是泛出隐隐的光华。

就这样,一队人马在众目睽睽之下优哉游哉地行到主人位,先是青年翻身下马,然后伸手,恭敬地扶老者下来。虽然以春谨然的观察那老者的身子骨怕是比青年还要健壮,但这没关系,要的就是这个架势。能自己下马却偏要人扶,是架势,能准时却偏要来迟,也是架势。而摆起得架势,还让人敢怒不敢言——春谨然环顾一圈凤凰台,也没找到一张想要掀桌的脸,至多,是忿忿不平——这就是地位。

“人老了,不中用了,原本只想小憩一下,不料睡到这个时候,你这个不肖子,怎么不叫醒我!”一百零三岁的夏侯正南,说出话来却仍中气十足,这不,脚还没落地,就要抬手给儿子一巴掌。

夏侯赋多眼明手快啊,轻巧闪过,然后语气为难声音却不小地辩解着:“您难得片刻休息,孩儿不忍惊扰。”

“唉唉唉!”夏侯正南一连叹了三声,也不知叹给谁听,反正下一刻是终于把目光投给在座的武林豪杰了:“真对不住,各位远道而来,就是给我这老头子脸面,我却这般一睡不醒地不中用,别的不多讲,我先自罚三杯!”

双簧看到此处,就是傻子也明白了,哪能真让人夏侯庄主罚酒,大家连忙七嘴八舌地出声劝阻,原本的寂静尴尬沉默也被熙攘重新取代。而坐得距离主位最近的杭明俊这时起身,恭敬敬地施了一个礼,朗声道:“夏侯伯伯万不可如此,您是武林最德高望重的前辈,有您在,武林才安稳,我们这些小辈等您是应该的。您无须自责,更不能因此伤了身体。”

杭明俊的话音一落,附和声便此起彼伏——

“是啊是啊,夏侯庄主太客气了。”

“我们哪有枯等,这凤凰台风景如画,看一天一宿都看不厌!”

“夏侯庄主你戒酒多年,若因此破了戒,我等可担待不起啊”

春谨然困倦地打了个哈欠,然后抬头望天——与其听这么无聊的恭维话,倒不如看看星星月亮。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春谨然以为这辈子都不会进入正题的时候,夏侯正南终于发了话,当然也可能是他细心地发现江湖豪杰们再编不出更多的顺耳词了:“这顿饭权当为大家接风洗尘,酒微菜薄,还望诸位不要介意。待后天犬子成亲之日,定让诸位不醉不归!”语毕,人家夏侯老爷以茶代酒,先干为敬。

众江湖客们也连连道好,一仰脖,干了,当然,自己喝的肯定是酒。

随着丝竹声悠扬响起,菜流水似的上了桌,早已前胸贴后背的大侠们再顾不得其他,先吃为敬。

春谨然风卷残云地将一盘不知什么但味道着实不错的东西扫进了肚子,这才长舒口气,觉得三魂七魄重新还了阳,也终于有了“勘察”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