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钱老夫人身边,墨二爷扶着钱老夫人走到人群外,低低道:“阿娘,算了吧。”

“小七他年纪小,不懂事,以后他就知道了……”钱老夫人老泪纵横,舍了这桩亲事,三姐儿那么好的姑娘,真象剜了她的心一样。

“算了吧。”沉默片刻,墨二爷又低低说了句,钱老夫人浑身无力,半晌,点了点头,“那是你的儿子,随你,随你!”钱老夫人用力推开墨二爷,踉跄两步,伸手扶住急奔过来的丫头,步履蹒跚的走了。

墨二爷垂着头站了片刻,转身回来几步,冲墨七冷声道:“亲事算了,就你这个样子,配不上明家姑娘,去,到祠堂跪着去!”

墨七一口气松下来,顿时浑身发软,双手撑着井台,想要站起来,胳膊一抖,人就往井里跌过去。

“小七!”墨二爷一声惨叫,直直的往前扑过去。

宁远脚尖一点,如离弦的箭一般,在墨七没入井口前,抓住他的发髻,将他从井里拎出来。

墨七已经吓傻了,宁远手一松,象一滩泥一样软在地上,趴在地上不停的咳嗽。墨二爷从地上爬起来,一把揪住墨七,瞪目呲牙,好半天才挤出话来:“去请太医!”

第六百四二章 出手要快

白老夫人进了吕府,将想请袁夫人作媒,替孙儿求娶明家三娘子的事说了,不等袁夫人答话,就接着笑道:“我这是伸手摘钱老夫人的心头肉,虽说招呼打过了,可做这个媒人,还是担着大干系的,这件事儿,你得请了你们家老爷子的示下,我先走了,等吕相回来,有了回话,你打发人跟我说一声就行。”

袁夫人急忙站起来,虚扶着白老夫人往外走,“老夫人是个爽快人,这事儿,还真是……”

“都是为了孩子,她是,我也是。”

“可不是,都是为了孩子。”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袁夫人,急忙顺话接了句,“明家三姐儿确实难得,我也喜欢得很……我就是看着那孩子好,不是看中了!”

白老夫人笑起来,“看中了又怎么样?一家有女百家求!”

“话是这么说……”袁夫人失笑,从前听说白老夫人不怎么讲理,她一直不相信……

“唉,就是话不能这么说,我这一大早,才东家赶到西家,到处求人托人,离了你这里,我还得去趟宝箓宫,找长公主说说这事。”

“影哥儿那么好的孩子,您就是辛苦点,也值得。”袁夫人不咸不淡的接着话,亲自将白老夫人扶上车,看着车出了门,呆站了好一会儿才转身回去。

炎哥儿的亲事,得赶紧定下来,省得象钱老夫人这样,最后关头,冒出个季家来。

墨家闹的这一场事,有周六全程围观,上午的事,还没到下午,该知道不该知道的,就全知道了,墨相倒是十分淡然,他家小七闹笑话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这回不过闹的大点。和明家这门亲事,他比钱老夫人看得开,儿孙自有儿孙福,费尽心机,多半适得其反。

中午,几位相公公务繁忙,都是家里送饭过来,吕相这里,自从吕炎进翰林院领了差使后,每天都是吕炎送过来,吕相吃了饭,捏了一小块茶饼,走到对面,找墨相喝饭后茶,说话来了。

墨相让进吕相,吕相挥手屏退长随,“不用侍候,我给你家墨相沏茶。”墨相示意长随退下,两个人动手,沏了茶,墨相端起杯子,看着酒红透亮、漂亮非常的茶汤,闻了闻,舒服的吁了口气,“这白茶得有三十年了吧?难得!”

“不止,这是我进京考春闱那年,家里送来的茶,一直放到现在,这两年才启了封。”吕相目光复杂的看着杯子里的茶汤,墨相惊讶的喔了一声,忙轻轻啜了一口,“好茶!怪不得你只拿了这一点。”墨相说着,上前将余下的一点茶饼拿过来,顺手放进背后的茶桶里。

“你们府上闹了那么场大事,你还有功夫抢我的茶叶。”吕相放下杯子笑道。

“哪有什么大事?小七胡闹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墨相看起来真没当回事,吕相心里更轻松了,“白老夫人看上明家姑娘了,托到我府上,想让炎哥儿他娘做这个大媒,这真是……唉,这事看你的意思。”

“又不是我家姑娘,这事得看明家的意思。”墨相已经知道白老夫人要求亲明三娘子的事了,“季疏影那孩子,从前我看着他过于牛心左性,失于偏执,这一年多看着,心性越来越好,很有几分季老丞相年青时候的样子了,真是季家之福,老丞相福德所致。”

“是,他这心性,从腊月前就不一样了。”吕相笑容温暖。

季疏影的心性,在去年腊月里周贵妃死前,就已经全然不同,这不是因为心结死了,而是他自己踩着心结走过去了,前者是运气,后者是成长。

“嗯,又一个为相之才。”墨相一脸享受的啜着茶汤,“你家炎哥儿,也不容小觑,跟你相比,眼看着也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炎哥儿跟我一样,圆润有余,魄力不足。要说起来,这一科,真取了不少英才,李信那孩子,我很看好。你我都老了,后继有人,才好颐养天年。”

墨相眉头微蹙,臣贤也要主明,至少不能太混帐……

“有长公主呢。”仿佛看穿了墨相的想法,吕相慢吞吞说了句,墨相嗯了一声,“长公主在,倒是晋王……不提这个,这茶真是不错,这么喝太可惜,最好搭一半十年陈白茶。”

“我府上二三十斤呢,回头送一个整饼给你。”吕相哈哈笑起来,放下杯子,站起来往外走。

袁夫人隔天一大早,就赶到明家做媒去了,明三娘子扒着屏风,看着她娘连一整句客气都没说完,就爽快的答应了,腿一软,一屁股坐在地上,两只手紧紧捂在嘴上,泪如雨下。

袁夫人扔下季疏影的八字,拿了明三娘子的八字直奔季府,明三娘子坐立不安,直等着她娘从大相国寺回来,合出来大吉大利,又得了袁夫人递过来的信儿,季家也合了个大吉大利出来,过了草贴子,明三娘子这才一颗心彻底放到肚子里,刚要吩咐备车去墨府,好好和墨六娘子说说心情,话没出口又咽回去了,钱老夫人病倒了,她这会儿去说这个……

可这份快要涨破的喜悦一个人捂着,实在难受,明三娘子正要往后园子里转几圈消散消散,小丫头进来通传,六娘子来了。

明三娘子急忙迎出去,“你怎么来了?老祖宗没事吧?还有七哥?”

“都没事,二叔请太医诊过了,给老祖宗开了张疏风解郁的方子,说吃也可不吃也可,给七哥开了张压惊的方子,七哥差点掉井里,吓着了。”墨六娘子想着她七哥,叹了口气。

“不是说老祖宗心口疼?”她和她阿娘从墨府出来的时候,钱老夫人正气的胸口疼。

“她经常跟七哥气的胸口疼,别担心,没事。”墨六娘子挽起明三娘子,关切道:“季家,来提亲没有?”

“嗯,”明三娘子两颊绯红,“已经换过草贴子了。”

“这么快!”墨六娘子一声惊叫,“真是太好了,恭喜姐姐,贺喜姐姐!真是太好了!”

第六百四三章 亲自出马

“我还嫌慢呢。”明三娘子嘀咕了一句,话没落音,双手捂着脸笑起来,“你别笑我没脸没皮,我真是……”

“阿弥陀佛,下了草贴子就是订下了,订者定也,这下可放心了,真是菩萨保佑!”墨六娘子双手合什,团团转圈感谢四方菩萨。

“我正要去找你呢,后来一想……只怕有一阵子不好去你们府上了。”两人进了屋,挤在一起坐下,明三娘子低低道,墨六娘子笑起来,“你想的真多,认真说起来,这事儿是我们家对不起你,七哥这一闹,你和你阿娘多没脸?二叔让我来跟你说一声,说他教子无方,对不住你,还说七哥配不上你,老祖宗年纪大了,请你多担待。”

墨六娘子说着,站起来冲明三娘子福了一福,明三娘子急忙站起来福回去,“怎么敢当?怎么当得起。”

“好了,我替二叔传过话了。”墨六娘子笑着拍了拍手,一脸轻松。

“我怎么敢当?这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明三娘子嗔怪,两个人重又坐下,嘀嘀咕咕说了半天话,明三娘子感慨的叹气,“……三姐儿,现在我才知道,要是遇到什么事,不管怎么样,都应该争一争,尽力的争,说不定就能争出来点什么,对了,你?”

明三娘子没说下去,墨六娘子却明白她说的是什么,脸上微红,“老祖宗说过一回,先定下七哥的亲事,再说我的,这会儿,也急不得。”

“怎么急不得,万一李家定下了呢?李传胪可不小了。要不,先想办法探个话?”明三娘子低低道,墨六娘子低着头,慢慢揪着帕子,好一会儿才低低道:“还是,等一等吧,谁知道人家是什么意思,要是象七哥这样,流水无情,那我……”

“也是。”明三娘子沉吟片刻,“这一阵子花会文会多,咱们想办法找个机会……偶遇什么的,见了面就知道了。”

“嗯。”墨六娘子有几分忧虑的点了点头,不知道太婆替自己看中了哪家没有,要是有看中的人家,肯定不是李家……七哥有个七哥能求一求,自己求谁?自己家七哥可不中用!

……

傍晚,解尚书悠悠闲闲晃进翰林院,先到孙翰林屋里喝了杯茶,和孙翰林出来,在古树参天的翰林院子里兜了一圈,找上了李信。

那天,马夫人专程跑了一趟解府,托付探话李家的事时,解二娘子就躲在屏风后从头听到尾,听到一半就动了心思。

马夫人走后,解二娘子从屏风后出来,坐到太婆孙夫人旁边,笑意融融,“倒是让她提醒了,太婆不是正发愁三妹妹的亲事,现成的一门好亲。”

“李家?”孙夫人立刻明白了孙女儿的意思,解二娘子点头,“三妹妹性子太懦,脾气太好,要是嫁到妯娌多,或是婆婆厉害,或是小姑难缠,哪怕只有一样,三妹妹都对付不下来,李家正好,门第儿低,李传胪是有出息的继子,张太太是个聪明人,肯定不敢难为这样的继子媳妇,一个小姑子,也是聪明人,再说,她才多大,肯定要再嫁,这样的人家,再合适不过。”

“还真是。”孙夫人一想也是,“赵家?”

“太婆可真实诚,难道她先想到了,就不许别人想了?这事太婆不好出面,要不,让翁翁出面提亲,回头太婆就跟马夫人说,你不知道翁翁已经提过亲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都是为了三姐儿。”孙夫人犹豫了片刻,点了头,“你的亲事我倒不愁,三姐儿的亲事……太好的,她攀不上,稍差一点,又怕人家说咱们苛刻亲戚,你说的对,李家这门亲,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我跟你翁翁说,让他给李家提一提,看看李家的意思。”

“必定是一提就成的,对了,太婆别跟翁翁说马夫人托付不托付这事了,翁翁脾气梗,万一这个那个,不犯着,再说又不是什么大事。”解二娘子提醒道,孙夫人点了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孙夫人和解尚书一说解三娘子和李信这门亲事,解尚书立刻满口答应,他对李信印象极好,三姐儿嫁给他,他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隔天,他就奔到翰林院,来给解三娘子提亲了。

李家的长辈只有张太太一个,解尚书要提亲,只能找李信本人当面提了。

解尚书、孙翰林,李信三人走了大半圈,解尚书将李信的身世细细问了一遍,笑呵呵开了口:“……大郎这亲事既然还没定,我给大郎保个媒,怎么样?”

李信一愣,解尚书接着笑道:“就是我那个孙女儿,行三,虽说不是我嫡亲的孙女儿,可自小在我府里长大,我看她,跟我那个嫡亲的孙女儿没什么分别,三姐儿识书达礼,性子柔和,长大这么,就没见她跟谁红过脸,长相也不错,大郎觉得怎么样?”

“尚书厚爱。”李信忙长揖致谢,“学生感激不尽,只是,学生的亲事,全凭母亲作主,尚书所提之事,学生回去就禀报母亲,请母亲定夺,若母亲不喜,还请尚书多多见谅,若母亲觉得好,近日就托人上门求亲。”

“李翰林是个爽快人!”孙翰林夸奖道:“你母亲必定满意,我看,我就等着喝这杯喜酒了。”

“这孩子就是懂事!”李信的答复在解尚书预料内,他要是一口答应下来,他还不肯了呢,连母亲都不放在眼里的人,谁还在他眼里?

解尚书心情愉快的又转了几圈,这才告辞回去,送走解尚书回来,孙翰林冲李信拱手恭喜道:“能结亲尚书府,李翰林真是好福气,解尚书一辈子助人无数,不知道积下了多少功德,真是难得,实在难得。”

李信连连长揖,连声谢了孙翰林的好意,告退回到自己屋里,重新提起笔,对着雪白的宣纸,却心乱如麻,一个字也写不出来了。

第六百四四章 一齐下手

李信在大门口下了马,几步上了台阶,转过影壁,顿住脚步,深吸了几口气,才接着往里进去。

郑嬷嬷常说,有一想二,有二想三,人都是这样,没有知足的时候,他现在就是这样,从进京城到现在,于他,说是一天登了天也不算太过,他登上来,眼往上看,就生了妄心。

这是妄心,从头一眼他就知道。

李信低头看着绣着暗纹的靛青鞋头,踩出一步,心里就安静一点,一路踩进张太太的正院,一颗心,已经安静的如同托在手心里的一碗水。

李桐正在上房和张太太说着闲话,见李信回来,李桐忙站起来见礼,张太太让人端了汤水点心进来,看着李信喝了半碗汤,吃了几口点心,才打量着他问道:“出什么事了?看你脸色有点沉。”

“是有点事。”李信欠了欠身,将解尚书提的亲事说了一遍,“……这事全凭母亲安排。”

张太太看向李桐,她见过一两回解三娘子,看起来是个很柔顺沉默的女孩子,可人到底怎么样,她就不知道了。

李桐却直直的盯着李信。从前那一回,她和这位大哥往来不多,解三娘子沉默寡言,她和她不光不亲近,而是极少往来,可至少外面看起来,大哥和她,儿女双全,举案齐眉,从没听说什么不好。

“三娘子有什么不妥?”见李桐怔怔的看着李信不说话,张太太忍不住问道,李桐噢了一声,“没有,大哥见过解家三娘子吗?”

李信摇头,“母亲和妹妹觉得好,那就必定错不了,我就是见了,也看不出什么。”

“桐姐儿的意思呢?”张太太也拿不定主意,这个儿媳妇,照她的想法,先要聪慧,分得清好歹,其次人品要好,可这位三娘子,除了柔顺,别的,她一样也没看出来。

“大哥这么说不对,媳妇儿是大哥的媳妇儿,阿娘也罢,我也好,可不跟她一起过一辈子,头一条,先得大哥看中了才行。”李桐先看着李信道。

李信眉头微蹙又松开,“我觉得都好,人品脾气这些,我又看不出来,这事还得母亲和妹妹作主。”

李桐一想也是,转头看向张太太,“这位三娘子话极少,我也没怎么留意她。”

“是咱们没想到,如今解尚书亲自跟信哥儿提了这事,人家又是女家,行还是不行,咱们得赶紧给人家一个回话,这位三娘子……”张太太揉着太阳穴,十分头痛。“你先回去歇着,我这就让人去打听打听这位三娘子,明天……只怕来不及,就后天吧,后天再给解家答话。”

“好。”李信站起来,告退回去,也没吃饭,一个人对着月光喝了半斤多酒,沉沉睡下了。

孙翰林回到府里,和夫人明氏说了解尚书向李信提亲的事,明夫人一个愣神,“解尚书?提的是他们家三娘子?这可真是……”

“怎么了?”孙翰林惊讶问道。

“没什么,前儿大相国寺大慈悲法会上,我坐在顾夫人后面,听马夫人跟她说话,说是替她们家九姐儿看中了那个李信,托顾夫人替她探话,不知道顾夫人那边话探了没有,人家这边倒先提上亲了。”

“有这事?”孙翰林惊讶了,片刻又笑起来,“也是,那位李翰林,仪表堂堂,脾气又好,不瞒你说,我还生过把十二姐儿说给他的念头呢,今年这榜下捉婿,可捉的热闹。”

“你说,这事儿要不要给马夫人递个话儿?”明夫人正想着心事,没把孙翰林的话往心里去。

“递个话儿?也是,”孙翰林唉了一声,“早知道,解尚书提亲时,我就躲到一边儿去了,如今还真是……还是递个话吧,转几个弯,别直接递话。”

“你放心。”明夫人扬声叫了心腹婆子进来,将解尚书替解三娘子提亲李信的事说了,接着吩咐道:“我记得有个常到咱们家来的梳头婆子,也常去给九娘子梳头,就让她去递这个话,明天一早让她走一趟赵侍郎府上。”

心腹婆子应了,拿了块银锞子,急忙出门,去找梳头婆子安排去了。

解尚书从翰林院回到礼部,高书江已经在他屋里喝着茶等他了,见他回来,站起来笑道:“解尚书这份清贵清闲,令人羡慕。”

“高使司是天子重臣,你这个年纪,可不能羡慕清闲。”解尚书笑应了句,拍了拍高书江的肩膀,示意他坐,“你这个大忙人,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

“还不是有事求您来了。”高书江站起来,长揖到底。

“什么大事?”解尚书挥手示意高书江别多礼。

“想请解尚书做一回大媒。”高书江坐下,欠身笑道,解尚哈笑起来,“快说说,看中哪家姑娘了?是替你家小五求亲?小五那孩子好,脾气好,才气好,我看着比你强,不过几年,就青出于蓝了。”

“就是替小五求的亲,解尚书别见笑,看中了李传胪的妹妹,李大娘子。”高书江干脆直接。

解尚书一愣,“李大娘子?就是……”解尚书眉头皱起来了,“是小五看中的?你……”

“是我看中的。”高书江打断了解尚书的话,目光垂下,叹了口气,“解尚书是明白人,这桩亲事,是我们求着人家。”

解尚书捻着胡须,片刻,叹了口气,“前儿你进谏太子的事,我还当……既然这样,媒人先不敢当,我就替你问一句,李大娘子虽说再嫁之身,可……长公主站在后头呢,长公主的脾气,你也知道些,李大娘子的事,谁知道她管不管?她不管还好,要是管了,长公主的心思难猜,我是猜不到,这事,只能先探个话。”

“哪敢强说?也就是探个话。”高书江站起来,再次长揖致谢,解尚书笑着摆了摆手,“不用多客气,唉,你也是不容易。”

一句不容易,说的高书江眼圈差点红了,强笑着告了辞,大步走了。

第六百四五章 挑事

马夫人和赵九娘子一大早听梳头婆子说了解尚书当面跟李信提亲解三娘子这件事,只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马夫人团团转骂了几圈,无计可施。

解尚书是礼部尚书,她丈夫赵侍郎在解尚书手底下,解尚书眼看要乞骸骨了,赵侍郎正眼巴巴盼着他乞骸骨前能把他推举上去,平时不是念叨就是交待,要她们结交好孙夫人、解家小娘子们……

这口气,她是咽也得咽,不咽也得咽,好在解尚书快要乞骸骨了,等她丈夫这一步升上去,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赵九娘子可没她娘这份十年不晚的气度,回到自己院子里,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她一直拿解二娘子当亲姐妹一样看,她一直觉得解二娘子也拿她当亲姐妹一样看,她怎么能这样做?她就不怕她知道?她就不怕没脸见她?

她要当面问问她!看她有脸没脸!

赵九娘子憋着满满一肚皮怒气委屈,吩咐备车,她要去解尚书府上,当面问问解二娘子!

解二娘子站在上房门口,迎着气的人都鼓起来的赵九娘子,仿佛没看到她的气鼓,和往常一样笑道:“你来的正好,早上看着那株芍药开的好,我画了一幅,你过来看看好不好。”

赵九娘子一向自恃心机深沉,勉强压着一肚子怒气委屈,看了眼那幅实在不怎么样的画,再看第二眼,就忍不住了,“听说你翁翁向李家提亲了?”

“向李家提亲?哪个李家?”解二娘子脸上的惊讶有些夸张了。

“你可真会装糊涂!”赵九娘子想冷笑一声,没能笑出来,却带出了哭腔。“你翁翁当面和李传胪提亲,要把三娘子嫁给他,你还装不知道?”

“这事我怎么能知道?第一,翁翁的事,我怎么知道?第二,提亲这样的事,是咱们应该知道的吗?你今天这是怎么了?净说这些不该说的话。”解二娘子板起脸,拿大礼教训赵九娘子。

“咱们谁不知道谁?何苦跟我打这样的马糊眼?你阿娘托你太婆提亲,隔天你翁翁就劫了亲事提给你家三姐儿,你说你不知道这事?谁信?你太婆事事听你调度,这事难道不是你的主意?咱们十几年的交情,你怎么能这样?你对得起我吗?”赵九娘子哪还憋得住,噼里啪啦一通话没说完,眼泪就下来了。

“你这是什么话?”解二娘子脸板的更严厉了,“我看你是昏了头了!这是咱们该说的话?也太丢人了!头一条,你阿娘托没托太婆我不知道,也不是我该知道的,就算托了,太婆家务事跟我商量,那是让我学着理家,这种事能跟我说?我家可不是没规矩没礼数的人家!第二,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咱们好操心的事?你也真是糊涂了!”

“你!”赵九娘子本以为她一捅破,解二娘子必定羞愧难当,没想到解二娘子反倒将她训斥的无话可说,赵九娘子气的抖着手指,指着解二娘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你一向糊涂,我不跟你计较。”解二娘子淡定表达了自己的大度。

赵九娘子气的快晕了,“我……你和我,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赵九娘子跺脚就走,解二娘子斜着她的背影,冷哼了一声,竟然冲过来当面问她,蠢成这样,以后确实是要走独木桥的。

赵九娘子一口气冲到二门,上了车,踹着车前板一迭连声吩咐快走。

车子出了解府,赵九娘子双手握拳,一下下捶着车厢,来时的怒气委屈,现在更加浓烈了,怒气冲的她恨不能亲手将解二娘子扯成碎片。

她不想哭了,只想着怎么报复解二娘子,怎么样才能让她知道她的厉害,怎么样才撕下这个贱人的嘴脸……

“去楚相府!”赵九娘子猛踢了下车厢,她要去找楚三娘子,告诉楚三娘子解二娘子平时都是怎么编排她的,她不是巴结楚三娘子,她让她巴结不成!

楚三娘子正病恹恹歪在榻上,听说赵九娘子来了,皱着眉正要回掉不见她,丫头补了句,“九娘子说,有要紧的事。”

楚三娘子犹豫了片刻,站起来迎出去。

赵九娘子脸上的怒气没能掩尽,楚三娘子看到她满脸的怒气,蹙起了眉,她要是跟她说什么烦心的事,她一句也不想听。

“季公子定了明家三娘子,这事你知道了吧?”赵九娘子一开口,就说了这么一句,楚三娘子的脸色变了,“他定下了谁,关我什么事?你跟我说这话什么意思?”

“我跟你说这个,是因为我知道季公子为什么定了明家三娘子。”赵九娘子想了一路,早就想好了要怎么跟楚三娘子说这事。

楚三娘子瞪着她。

“你喜欢季公子,这京城有多少人知道我不知道,不过,该知道的,肯定都知道了。”赵九娘子接着道。

“你这是什么话?”楚三娘子一张脸白的没人色。

“三姐姐,咱们是亲戚,亲的不能再亲了,要是别人,这话我无论如何不能说。”赵九娘子盯着楚三娘子惨白的脸,心里竟然涌起一阵痛快,她是丞相家女儿又怎么样,人家季家一样不要她!

“这话是解二娘子跟我说的,不光跟我说,她见了谁都当笑话说,说三姐姐看到季公子就移不开眼,还说三姐姐突然喜欢上了老白茶,是因为听说季公子最喜欢喝这个,还有,说三姐姐跟她说,做梦梦到季公子摘了花给三姐姐……”

“不要说了!”楚三娘子一张脸白的没人色,这些话确实是她说过的,是她跟解二娘子说的知心体已话儿,是应该只要她们两个知道的话儿!

“三姐姐,我早就想过来跟你说,可你和解二娘子好成那样,都说来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我一直犹豫,昨天听说季家定了明家姑娘,我就想着,这话再不跟三姐姐说,就是我的不是了,三姐姐,这些话,肯定传到季家了……”

“你别说了,你……我想静一静,恕不多陪。”楚三娘子捂着脸,一头冲进了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