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三夫人忙拉了太夫子的衣袖,“我们就是再没有钱,给孩子成亲的钱是有的。只是家里的事都由三爷说了算,所以才等着三爷送钱来。细水长流的道理我还是懂的。断然不会为了虚名把家里的掏空了。”她一面说,眼珠子一面溜溜地转,“方家的家私都打了,送嫁的船也在路上了,到时候新房设在了三井胡同…那,那多出来的那些家私怎么办?让方家送嫁的人知道了,我们永平侯府岂不成了骗媳妇嫁妆的人了?”

太夫人没有做声。

三夫人一看有戏,匆匆地道:“娘,我早就打算好了。孩子成亲是大事。三爷知道,断然不会不送钱来。只是山阳离这里有些远,等三爷送钱来只怕时间上来不及。我先回娘家借一点,然后把这边的院子收拾收拾,等三爷的钱到了再还也不迟。”

“借钱?”太夫人端起茶盅啜了一口,轻声道,“你也是当过家的人。孩子成亲,可不是把院子收拾收拾就能完事的。这酒席的钱、开门的红包、抬嫁妆的打发…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用钱?”

虽然颇不以为然,却没有把担子揽过去,让她别回娘家借钱。

三夫人急起来。

太夫人要是真下了决心让勤哥儿到三井胡同去成亲,她可里子、面子全没了。又后悔不该在三井胡同买宅子的,也就不会被太夫人逼到墙角了。再一想,如果没有三井胡同买宅子,又怎么能得了方家六千多两银子的家私…一时间,她心里乱麻似的,只想着怎样让太夫人打消这些念头。

“我也算过了,”她立刻道,“到时候各家都会送贺礼来,足够婚事的开销了。向我娘家借个一、两千两银子足够了!”

太夫人听着微微点头:“既然你都算好了。那我就不多说什么了。”然后端了茶,“我也累了,你也有事要忙,下去歇了吧!”

三夫人不敢多停留,忙起身退下。

等走到屋外,白花花的太阳一晒,这才惊觉得自己吃了亏。

“我怎么没有提公中的钱!”她喃喃地道,“我们可是住在一起的。按惯例,应该有三百两银子的想当初,小五成亲、老四续弦,公中可都是拿了钱出来的。太夫人一句也不提,难道是不想出这三百两银子?凭什么勤哥儿成亲公中就不拿钱出来。到时候岂不全是我自己出?”

可话已经说出来了口…

她肠子都要悔青了。

抬头看见绿树丛中翘起的飞檐。

她脚步一顿,吩咐身边的人:“我们去四夫人那里!”

有人低低地应“是”。

三夫人眼角瞥去,看见一张温顺柔和的面孔。

秋菱…

她抿了抿嘴,转身去了正屋。

“支勤哥儿成亲的钱?”十一娘有些惊讶地望着三夫人。

三夫人点了点头,肘支在炕桌向前倾了倾身子:“四弟妹不是外人,我也不怕你笑话。这些年,我们两口子一直靠着月例过日子,这几年你三哥外放,手里才活络了些。偏生结了方家这门亲事,嫁妆就装了两船。为了勤哥儿的体面,我这边也不能寒酸。只好踮起脚来做长子,把私藏多年的体己银子拿出来贴了进去也不够,还准备回娘家借些银子把这边的新房粉了…”

却提也没提之前分家得的财产。

十一娘不由庆幸家里的中馈现在不是自己主持。

“这件事得和娘商量。”她笑道,“如今家里的事…”

她的话还没有说完,三夫人已道:“我也知道。可这话实际不好意思向娘开口──这么多年我没办什么大事,长子成亲都说没钱,只怕是钱没有支到,先被娘训斥一番。我是想向四弟妹借点银子。等贺礼的钱一到,立刻就还上。”

“勤哥儿成亲是大事。”十一娘道,“我现在没有当家,喜铺那边要到年终才有分红。不知道三嫂想借多少?”

要是借多了,只怕会惊动徐令宜,到时候太夫人肯定也就知道了。

三夫人想了想,道:“油漆大概要个一百多两银子,粉墙大概要个一百多两银子,还有幔帐、工钱…我看,最少要二百两银子。”

十一娘松了口气。笑道:“三嫂像是看着我的钱匣子开的口──前几天侯爷正好给了我二百两银子过中秋节。三嫂先拿去用吧”说着,让竺香去开了箱笼,“记得把笔墨纸砚一并带来,三嫂也好给我立个字据!”

“立字据!”三夫人惊愕地望十一娘,不禁为之气结。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去找二夫人了。她一向慷慨大方…要是白纸黑字地立了字据,那这笔钱就非还不可了!

绕了这么了大圈,最后自己岂不是白忙活了!

“我看,立字据就不必了吧!”三夫人目光闪烁,“莫非你还信不过我!”

的确信不过。

十一娘笑着,竺香拿了银票和笔墨纸砚来。

她就将纸摊在了三夫人的面前。

“不是我信不过三嫂。而是俗说说的好,亲兄弟明算帐。没了这利益的瓜葛,人也就亲热多了。我也不催着三嫂一定要还这笔钱,只是有个凭证,我也好给侯爷一个交待。”

“那,那就算了吧!”三夫人道,“你的钱既然还要给侯爷一个交待,我也不好让你为难。我还是回娘家再借点吧!”

“在娘家帮婆家争气,在婆家帮娘家争气。三嫂与其回娘家去借银子,还不如我们妯娌之间互相周转周转。”十一娘笑道,“难道三嫂是怕我以后向三嫂借银子不成?何况这银子我又不等着用,三嫂什么时候都是一样。”

三夫人听着目光闪烁。

还好自己跟着三爷出去见了番世面,要不然就和十一娘一样,以为这银子自己拿在手里也没什么用处,借出去别人总是要还的,还是个人情。却不知道这钱能生钱,借给那些急需用钱的人收利息,几年下来,也有几百两银子。

想到这里,她不免有几分犹豫,谁知道竺香却把蘸了墨的笔递到了她的手…

先借来使使也成啊!

三夫人接过了笔,立了张字据。

十一娘飞快地瞥了一眼,让竺香收下了。

秋雨奉十一娘之命给快要生产的琥珀送了些细布,说起屋里发生的事,不免提到三夫人借钱的事:“…既然已经立字据,不如让三夫人把还钱的时间写清楚一点。要不然,这银子只怕是肉包了打狗,有去无还了。”

琥珀扶着腰站了起来,从箱笼时摸出一个桔子递给了秋雨:“夫人根本就没打算她还。这样做,也是为了怕她以后再向夫人借钱罢了。”

秋雨想想,也有道理。

前债还没有还,总不能再借吧!

只是二百两银子…也太多了些…不过,夫人手里一向宽裕…过中秋节的时候,侯爷就给了夫人一千两银子…也不差这点银子…

这样一想,倒是她小家子气了。

她笑着把这事抛到了脑后,笑盈盈地拿了个半黄的桔子:“这是夫人赏的吗?前两天宫里赏了一篓给夫人!”

还没有到桔子上市的季节。

“不是!”琥珀笑容里有少见的腼腆,“是你姐夫托人买的。”

秋雨望着手上的桔子,不笑掩了嘴笑:“好姐姐,你拿出来给我吃了,管姐夫知道了,岂不要找我算帐?”

琥珀脸一红:“有东西吃还塞不住你那张嘴!”

秋雨笑得更厉害了。

回去讲给十一娘听。

十一娘也笑。

晚上讲给徐令宜听。

徐令宜看着喜滋滋的十一娘忍不住打趣道:“一个桔子而已,虽然稀罕,可也用不着乐成这样!”

明明知道她在说什么,却偏偏要和她抬抬杠才舒服。

十一娘横了他一眼,转身进了净房。

徐充宜笑。

隔着净房的槅扇和她说话。

“明天窦阁老请我去登山。我准备带谆哥儿一起去。你明天帮着看看他的穿着打扮。”

窦阁老是在“杨氏违例取利案”之后新晋的一位阁老。据说刚过不惑之年,为人正直刚毅,敢言敢谏。

十一娘不由轻笑:“他刚上台就请你去登山?”

徐令宜笑道:“要不然,他怎么能做阁老!”

也是!

十一娘道:“明天去的都是些什么人?带谆哥儿去合适不合适?”

“登山而已。不是什么隆重的场合。到时候小厮、随从一大群。就当是带他出去散散心吧!”

徐嗣诫听了很羡慕。

徐嗣谆就拉了十一娘的衣袖:“母亲,你跟爹爹说一声,让五弟和我一起去吧!五弟比我还有腿劲,不会拖大家后腿的!”

这不是拖不拖后腿的问题。

这是永平侯带着永平世子出现社交场合。

第五百一十三章

童年时光是最单纯快乐的。这样的日子并不多。

十一娘笑着摸了摸徐嗣诫的头:“你们都去了,谁帮我带谨哥儿呢?”

十个月大的谨哥儿活泼好动,稍不留神就爬到了炕几旁,拿着个什么东西都在嘴里啃两下,抱在怀里三下两下就不耐烦了,小腿往你肚子上一蹬,人就要射出去,谁抱着他都要打起三分的精神。只是还不会说话,冲谁都“哦哦哦”的,十一娘很担心,太夫人却觉得她大惊小怪:“老四一岁半才开口说话,他这才十个月呢!”

十一娘也吃不准十个月的孩子应该不应该开口说话,空闲的时候就抱着他认识家里的东西。

徐嗣诫闻言眼睛一亮,笑道:“那我在家里陪谨哥儿玩。”

徐嗣谆有些失望,道:“那,那我带好吃的东西你们吃吧!”

“好啊!”十一娘忙笑道,“回来也给我讲讲你们登山都遇到了些什么事?我还从来没有去登过山!”

是指在这个时空里。那指一个人在前面走,若干个人拿着凳子、羽扇,甚至是马桶跟在后面的那种场面。

徐嗣谆高兴地应了。

十一娘送兄弟俩出了门。

宋妈妈过来:“马上就是秦姨娘的除服礼了…”

“按惯例办吧!”十一娘点了点头。

宋妈妈应声而去。

到了那天请了道士、尼姑做了七天的道场,徐嗣谕换了衣裳回来给徐令宜、太夫人和十一娘问安。

徐令宜问了问他的功课,太夫人则问了他的身体,到了十一娘这里,他看到谨哥儿的乳娘顾妈妈和谨哥儿屋里的妈妈万三媳妇正站在屋檐下通风的地方说话,有些意外。

文竹忙低声道:“四夫人亲自带六少爷,听说过了周岁就要给六少爷断奶了!”

既然这样喜欢孩子,怎么不让谨哥儿多吃几天奶!

徐嗣谕心里暗暗奇怪,“嗯”了一声,没有理会半蹲下来给他行礼的丫鬟、婆子,跟着秋雨进了西次间。

十一娘和谨哥儿都坐在西次间临窗的大炕上。炕桌搬走了,十一娘坐在炕边,谨哥儿坐在炕中央,手里拿着个敲木鱼用的棒槌,身边摆着了几个大小不一的碗、碟子,还有木鱼、小鼓之类的东西,谨哥儿拿着棒槌正敲得欢。

看见徐嗣谕进来,他抬头就冲徐嗣谕笑了笑,露出两颗大门牙。

那种不含任何杂质的纯粹笑容,让徐嗣谕很受冲击。

“六弟都长这么大了!”他望着谨哥儿愣了愣,才说出这句话来。

十一娘把谨哥儿抱在怀里,笑道:“你回来了。一路上可还平安?”

徐嗣谕这才想起给十一娘行礼。

“让母亲挂念,我一切都好!”

不过是短短的两句话,谨哥儿在十一娘怀里又是跳,又是蹦的,拧着身子要去敲那些碗碟。

十一娘不想打扰孩子的兴致,有些抱歉地对徐嗣谕笑了笑:“他有点调皮!”然后把谨哥儿放在了炕上。

谨哥儿立刻爬到了小鼓旁,却发现自己手里的棒槌不见了,东张西望了一会,又爬过去把棒槌抓在了手里,再往小鼓那边爬,又丢了棒槌,他犯起愁来,望了望十一娘,又望了望徐嗣谕,见两人都不为所动,“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徐嗣谕觉得他十分有趣,没多想就过去捡了棒槌递给了谨哥儿。

谨哥儿立刻不哭了,脸上挂着两行泪冲他笑。

徐嗣谕情不自禁地摸了摸他的头。

谨哥儿不理他,低下头去敲小鼓,屋子里响起时强时弱的“咚咚”声,单调的有点吵人。

徐嗣谕这才发现谨哥儿手里拿的红色棒槌被磨摩的圆润光滑,顶端刻着莲花的纹样。

他有些吃惊地望向十一娘。

十一娘歉意地对他笑道:“有点吵人!”又解释道,“你不让敲,他哭起来,比这个还要吵!”

“可能是我听得少,没觉得吵。”徐嗣谕笑着,望了玩得正欢的谨哥儿一眼。

神色温和,语气舒缓,温文尔雅的佳公子形象。

十一娘笑了笑,说起徐嗣勤的婚事来:“…我们家人丁单薄,你回来了,正好带着管事去通州帮勤哥迎嫁妆!”

徐嗣谕笑着应“是”:“前两天去落叶山的时候就跟我说了。”

这样说来,徐嗣勤去参加秦姨娘的除服礼了!

十一娘若有所指地道:“既然你们兄弟都商量好了,我也不多说了。成亲三日无大小。放松了心情玩几天。”

徐嗣谕笑着应喏,见母亲没有像往常一样陪他玩的谨哥儿丢了棒槌爬到了十一娘的怀里吭吭起来。

十一娘知道他这是吵着要自己抱,正要叫顾妈妈,徐嗣谕见状站了起来:“母亲这边还有事,那我就先去二伯母那边给二伯母问个安了!”

“等会一起到太夫人那里吃饭。”再留下来也没什么话说,十一娘笑着叮嘱徐嗣谕,让秋雨帮着送客。

徐嗣谕起身行礼,眼角的余光在被谨哥儿随手丢在炕角的红色棒槌上停了停,这才转身出门。

十一娘不由拿了那个棒槌。

真是太细心了!

连徐嗣谆都没有发现。

这是太夫人惯用的,那天被谨哥儿抓在手里不放,太夫人怕他哭,就给了谨哥儿…

她笑着让人把东西都收起来,五夫人来了。

“真是只愁生不愁养。”她笑着牵了谨哥儿的手象征性地在屋里走了两下,然后把孩子交给顾妈妈,和十一娘坐在了大炕上,“那几年天天盼,这都能下地走了。再过几天,能开口叫爹、娘了。”

十一娘笑着陪她坐了,道:“我听石妈妈说,诜哥儿的头都能立起来了?”

说起儿子五夫人眼角眉梢全是笑:“只能偶尔立一下,时间长了就不行了,我也不敢让他立…”然后说了来意,“勤哥儿那边,你准备怎么办?”

十一娘笑道:“我听侯爷的。”

五夫人却目光微转:“那是帐面上的。我的意思是,第二天认亲的时候,四嫂准备给新娘子什么见面礼?”

“这要看娘的意思!”

她们不能送得太贵重,越过太夫人。

“娘是长辈。”五夫人道,“自然不能和我们一样坐到厅堂里等着新娘子去认亲。他们要去娘屋里给娘问安。”她说着,朝十一娘眨了眨眼睛,“我们却不一样,不仅在大厅里和新娘子见面,给见面礼的时候,还有三嫂娘家的那一群亲戚。四嫂也是知道的,要是给少了,还不知道甘家的人怎样编排我们。我这才来找四嫂商量!”

十一娘听出点意思来,她笑道:“那五弟妹的意思是?”

五夫人就凑在十一娘耳边一阵低语。

十一娘忍不住笑起来。

五夫人却反复叮嘱:“就这样说定了,到时候你可别出什么岔子…”

十一娘不住地点头。

到了九月十五日那天,十一娘等人都装扮一新迎了嫁妆进门。

全是上好的黑漆家私,漆面光滑发亮,瓷器锡皿全是成套成套的,床帐被褥有经久不衰的老样式,也有这两天的新花样,装衣裳的箱笼更是连手都插不进去。可以看得出来,方大小姐的陪嫁不仅丰厚,而且还很实在。

女眷们都啧啧称赞。

三夫人满脸红光,大声地招呼来客。

十一娘见方家跟过来送嫁妆的两个妈妈穿着朴素不失喜庆,言谈热情而不失沉稳,不由暗暗点头。

有人过来给十一娘行礼:“这位是大姑爷的四婶婶吧?我是您侄媳妇的大堂嫂!”

十一娘不由循声望过去,有个中等身材的花信少妇正笑盈盈地望着她。

“原来是我们家勤哥儿铺床的全福人。”十一娘笑着和她打招呼,“初次见面,面生的很,失礼之处还请多多原谅!”

开口就称她是“大姑爷的四婶婶”,她在心里暗赞方家这位大堂嫂厉害。

大堂嫂忙道:“您是长辈,原该我前来拜见,您这样说,倒是我失礼了。”又笑着把目光投在了五夫人的身上,“这位是五婶婶吧”说着,曲膝朝两人行了个礼,“我们家大小姐以后还要请两位夫人多多教导!”

进门就先找上了十一娘,然后找上了她…

五夫人就看十一娘一眼,笑道:“哪里的话方家是名门著族,世代书香,不像我们家,是草莽出身,要是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大堂嫂在方亲家面前多多美言两句。”

“不敢当五夫人的夸奖。”大堂嫂笑道,“祖宗几辈子的名声,我们做晚辈的不敢怠慢罢了…”

并没有否认五夫人的自谦之词。

五夫人又看了十一娘一眼。

见她笑吟吟地站在一旁,强忍着没有接腔。

那边有人摸着箱笼里的大红丹凤朝阳的锦被笑道:“二十四铺二十四盖,我看,连孙子的被褥都准备好了。”

那大堂嫂就笑道:“我们江南大户人家嫁女儿,家家都是这样。讲究的是十里红妆──女儿虽然进了别人家的门,可这一生的吃穿嚼用都是娘家的,需要的时候,还能拿出来救济夫家的亲戚。这样才能在夫家站得住脚,才能挺直了身板做人!”

一席话说的满院子鸦雀无声。

五夫人再次朝十一娘望去。

这一次,她们的目光在空中撞了个正着,并且都在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错愕。

那大堂嫂已呵呵地笑:“要不然,我也不会这时候就开始给女儿攒嫁妆了。”

有女眷跟着笑起来。

沉寂下来的气氛又重新热闹起来。

第五百一十四章

晚上徐令宜回来,十一娘正和谨哥儿玩找东西的游戏。

“我们谨哥儿的拔浪鼓去哪里了?”她逗着谨哥儿,“快找来给娘。”

谨哥儿就蹶着屁股爬到炕角抓了拔浪鼓给十一娘看。

十一娘就在谨哥儿的面颊上大大地亲了一口。叹道:“你这么聪明,怎么就不说话!”

谨哥儿摇着拔浪鼓朝母亲笑。

十一娘不免有些沮丧。

徐令宜过去抱了儿子。

“要那么早说话干什么?”他不以为然地道,“叽叽喳喳的,不稳重。”

“侯爷回来了!”十一娘下了炕,闻着徐令宜身上有酒味,去抱孩子,“今天很多客人吧?侯爷累了一天了,快去梳洗梳洗吧!”

徐令宜抱着儿子不放手:“等会再去,先和谨哥儿玩一会!”然后把谨哥儿抛到了半空中又接住。

谨哥儿咯咯直笑,不知道有多高兴。

十一娘明知道徐令宜手稳,心弦却绷得紧紧的。

“侯爷快去洗漱吧!”她紧张地站在一旁,“谨哥儿玩兴奋了,又该不睡觉了!”

徐令宜听着这才作罢,把儿子交给了十一娘。

谨哥儿冲着徐令宜直嚷嚷。

徐令宜只好摸了摸他的头:“我们明天再玩。”

“明天侯爷还要待客。”因为是永平侯府办婚事,公中有人情来往的都送了贺礼来,三爷又不在家,徐令宜主持大局,招待来往的宾客。“可不能随意许了小孩子。这时候他听不懂,长大以后,会不信任我们做父母的。”

“知道了!”可能是喝了酒,徐令宜没有平常那样严肃,笑着拧了拧十一娘的鼻子,“你怎么话这么多──家里的事自有管事们,我明天一早陪谨哥儿玩会再出去会客,反正婚礼定在了亥初。到是你,找个借口好好歇歇,新人进门,一个不小心就会闹到天亮。第二天还要认亲。”

十一娘“嗯”了一声。

徐令宜就去了净房。

出来的时候十一娘和谨哥儿都不在屋里了。

秋雨忙道:“夫人哄六少爷睡觉去了!”

徐令宜点了点头,自顾自地上了床,看了大半本游记,十一娘才满脸倦容走了过来。

“谨哥儿睡着了!”他有些心虚,掀了被角示意十一娘快点休息。

十一娘却指了一旁貔貅搭脑黑漆衣架上挂着的宝蓝色销金云纹团花直裰道:“那是侯爷明天要穿的衣裳。”

徐令宜的目光不由落在了衣架下的小杌子上。

上面放着双白绫袜子,用宝蓝色和金色的丝线绣了几道细细的云纹,奢华中透着几分高雅,让人看着眼前一亮,就知道不是凡品。

“别再动针线了。”他握了十一娘的手,“不过是双袜子,别人也看不见。”

如锦衣夜行,实在是糟蹋了她的好手艺,自己穿着也觉得可惜。

可也不是没有人注意到。

昨天周士铮拉着他问袜子谁做的,愿意出一千两银子,让他把那绣娘让给他,还道:“…反正你也不讲究这些。”

徐令宜不好意思说是十一娘做的,只好说这绣娘是给十一娘做衣裳的,顺道给他做两双袜子。

周士铮听了不免大失所望。

徐令宜继室喜欢打扮,会打扮,在大周是出了名的。撬人家的绣娘,等于是撬人家的红颜知己一样不地道。

“侯爷不是说穿着挺舒服的吗?”十一娘笑道,“那不就行了!”

这倒是。

十一娘给他做的袜子不仅合脚,还符合他的心意──即不过分的精致,也不很随意,让他觉得很满意。

而十一娘见到他没有做声,也沉默地上了床。

徐令宜见到她没有和自己絮叨,关心地道:“是不是累了?”

“是三房的事,我又不主持中馈,只管在一旁看热闹,不累。”语气有几分犹豫。

“怎么了?”徐令宜靠坐在床头,摆出副长谈的姿势。

十一娘翻了个身,侧卧着望着徐令宜:“你说,我把中馈的事重新接过来怎样?”

徐令宜想了想,道:“是不是看着娘忙里忙外的,心里有些不踏实。”

十一娘点了点头:“我想过了,谆哥儿今年十岁了,姜家九小姐比他只小月份。过个五、六年,就是我们不急,姜家也要着急了。到时候,让姜家九小姐来主持中馈,你说怎样?”

从前她虽然没有积极地去争取,但也很用心的投入。这还是她第一次流露出不想当家的意思。

徐令宜没有做声。

十一娘也坐了起来:“侯爷觉得不妥吗?”

徐令宜想了想,道:“前些日子我不是带着谆哥儿去登山了吗?他…”欲言又止。

徐嗣谆回来很高兴,很有兴趣地和她讲起去了哪些地方,见了哪些人,吃了什么东西…徐令宜回来也没有说什么。十一娘还以为事情进行的很顺利。没想到两人的感知截然不同。

“出了什么事?”十一娘不由蹙了蹙眉。

徐令宜沉思一会才低声道:“窦阁老的孙子比谆哥儿大两岁,我就不说了,王励的儿子比谆哥儿还小一岁,却知道‘有事弟子服其劳’的道理。他到好…”徐令宜苦笑,“跟着那些小厮们搅在一起的时候到说说笑笑的,让他见见窦阁老、王励他就开始畏手畏脚…”声音渐不可闻,却难掩失望。

“慢慢来吧!”十一娘只好这样安慰徐令宜,“说不定王励的儿子是特别的例外呢!”

徐令宜一生从未输过人,就是偶在下风,也觉得自己有一天会爬起来,只有遇到谆哥,心里始终没有把握。

他叹一口气:“睡吧!明天还要忙。”

十一娘把脸贴在了他的背上,环抱了他的腰。

第二天,开席宴客,放炮起轿,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待新娘子进了门,吃了交杯酒,五夫人拉了十一娘去看新娘子。

有头有脸的管事妈妈、小丫鬟都站在新房的屋檐下,甘家的几个舅母、姨母早就在新房了。红彤彤到处都是人,喜庆的气氛迎面扑来。

十一娘和五夫人刚迈进院子门,就有机灵的管事妈妈高声禀着:“四夫人和五夫人来了!”

“四夫人!”、“五夫人”的招呼声、曲膝行礼的声音络绎不绝,堵得水泄不通的新房门也让出一条道来。

十一娘和五夫人微微颌首,并肩进了新房的门。

甘家那边有相熟的人过来打招呼,也有不熟的站在那里或矜持地笑,或畏缩到了墙角,或主动上前打招呼。

十一娘、五夫人和甘家的这些亲戚见了礼,这才得了空闲的机会打量新娘子。

难怪三夫人应了这门亲事。

新娘子豆蔻年华,像朵刚绽的白玉兰不说,眉宇间那种温顺婉约的大家闺秀气质,决不是一般人家能养得出来的。看得出来,方家对这个女儿曾精心教导过。

从气质而言,徐嗣勤配方氏有点高攀了。

见十一娘和五夫人打量着她。新婚子脸红得像朝霞,强忍着羞怯低低地道:“两位婶婶毋怪。明天一早定给两位婶婶多磕两个头。”

坐床是不能下地的。

五夫人和十一娘不由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笑着上前携了新娘子的手:“侄媳妇可真是漂亮。难道我那三嫂急着要把媳妇娶进门了才安心!”

新娘子脸色更红了,客气地应了句“多谢五婶婶抬爱,方氏不敢当”。

从陌生的湖洲嫁到燕京来,人生地不熟,马上又面临的新的生活,任谁也会有几分不安。

十一娘就笑道:“我是余杭人,只是出嫁之前从来没有出过门,也不知道离湖州有多远。”

新娘子眼睛骤然一亮,熠熠如水玉,为她脸庞平添了两分明丽。

她轻声道:“妾身曾随着祖母去过一次杭州府。再就是跟着父亲在任上住了两年。不曾去过余杭,不过,好像在哪本书里看过,说苕溪自余杭流入乌程县东北,注入太湖。我们湖洲…”说到这里,自觉失言,眼底有了一份愧意,重新道,“湖洲却北濒太湖,想来离余杭不远”说完,她神色果然轻松了些。

十一娘笑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可惜今天是你的大喜日子,要不然,拿了书来和你仔细查看,定能算出余杭离湖洲到底有多远!”

方氏抿了嘴笑,有大家之女的优雅。

五夫人就在一旁打趣:“这下好了,我们家的鱼鲞可就吃不完了!”

方氏和十一娘相视而笑,屋里的气氛很融洽。

有人端了太师椅过来给两人坐。

十一娘抬头,正是昨天送嫁的那两个妈妈。

方氏就介绍:“这位是程妈妈,这位是李妈妈。都是跟我一起过来的。”

十一娘朝着两人点了点头。

两人忙跪下给十一娘和五夫人磕头。

秋雨和五夫人身边的大丫鬟荷香忙上前搀了两位妈妈。

“今天是大少奶奶的好日子,想给我们磕头,可不是时候!”五夫人笑着。

外面就传来三夫人愉悦的笑容:“大嫂慢点,这院子里的青石砖我重新翻修了一遍,匆匆忙忙的,我的事也多,也不知道砌得平不平整──小心巍了脚。”

甘家那边的亲戚都拥了过去。

十一娘向方氏解释道:“这是忠勤伯夫人到了。”

方氏微微点头,显然知道这位忠勤伯夫人!

五夫人则轻声对十一娘道:“新房这么小,我们还是先回去吧!”

十一娘也不想和忠勤伯夫人多说什么,笑着点了点头。

第五百一十五章

很快屋里又拥满了人,忠勤伯夫人更是殷勤地和十一娘打招呼,十一娘、五夫人和她客气地寒暄了几句,就借口有事出了新房。

已到了子初,两人都有些累了,说了几句话,就各自回了屋。

只是十一娘刚踏进正院的台阶,太夫人那边的玉版就急步走了过来。

“四夫人,”她微微有点喘,“太夫人让你过去,说有两句话要说。”

十一娘和她去了太夫人处。

太夫人屋里还灯火通明,灯光下,倦怠之色一览无遗。

十一娘上前行了礼,太夫人已遣了身边服侍的,低声问十一娘:“新娘子怎样?”

原来是在担心这个!

十一娘望着太夫人眼角刻上去般的鱼尾纹,觉得太夫人比她刚见的时候老了很多。

她不由携了太夫人的手,低声道:“目前还可以。”然后把所见所闻跟太夫人细细地说了,“…相貌很好,也读过很多的书,行事大方稳重”想起两个陪房,“也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人家,”又想到大堂嫂,“只怕也不是那种忍气吞气的亲家。”

太夫人却不以为然:“老三媳妇不管是和谁家结亲,再好脾气的人都要变得有几份脾气的。”但到底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地,长长地吁了口气,“那就只有看后天早上有没有什么变故了!”

吉时定的迟,等送走宾客,都快天亮了,明天一早还要认亲,洞房花烛夜只有安排在明天的晚上了。如果后天早上没有什么意外的插曲,这倒是门好亲事。

十一娘点头,安慰太夫人:“您放心,不会有什么事的。”又道,“我看您神色疲惫。要不,您明天早上好好歇歇。我反正要早起到厅堂去认亲,有什么事,让管事的妈妈到我那里示下吧!”

“不用!”太夫人笑着,笑容里带着几分狡黠的味道,“你镇不住她。还是我来你快去歇了吧。把我的谨哥儿带好了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