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绣良缘之北地王妃上一章:第 35 章
  • 锦绣良缘之北地王妃下一章:第 37 章

“开荒暂时停住,让所有人整理最先翻好的土地,将土地之间,每隔十亩,中间挖出两叉深的深沟。”林子吟吩咐下去。

“是,小姐。”孔一二答应一声出去执行了。

“这些辣椒大多都红了,留下的种子足够种百亩地。”崔大喜滋滋地翻晒着新辣椒。

林家后面留出的十几亩地,到目前来说,基本上是大丰收。

二亩地的辣椒收了不少,玉米也丰收在即。崔大种了一辈子地,还从来没有见过东家种植的这些稀奇的东西,看到玉米的高产,尝到辣椒的好处,崔大和李青两个每日喜得顾不上休息,除去吃饭睡觉,全都泡在了地里。

“哥,你们见过透明的油布吗?”林子吟在纸上写写画画,然后又问准备洗手吃饭的林长书。

“没有见过。”林长书老老实实地回答。

林子吟听了紧锁眉头,没有油布的话,她想做的事情可能要搁浅了。

“小姐。”一旁准备饭食的乔氏迟疑了一下,然后主动说。

她的眼神有些躲闪,主子没有问话,她就这样冒失地开口,好似不合规矩。

“在哪里见过?”林子吟一喜,抬起头盯着她兴奋地问。

“当家的,天南海北闯荡的时候,在江南是见过小姐说过的油布,听说那些油布是用来造伞的。”乔氏看到她没有责备自己的意思,说话就顺溜多了。

在江南?林子吟听了一下子泄了气。

“江南明家的伞闻名天下,特别是上面的油布以透明薄而且不透气不漏水为秘方。在北地要想找这样的油布,可能不行。”老爷子听了半天才插话。

“爷爷也见过明家的油布?”林子吟好奇的问。

“见过,那还是小时候的事情了。”老爷子带着回味回答,“我们林家祖籍就在江南,要不是出了事情被牵累,也不会被嫡系给赶到北地来定居。”

“爷爷,当年出了什么事情?”子歌纳闷地问。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再提有什么意思。”老爷子似乎不愿意再提往事,“记住了,我们只是姓林,但是和嫡系的林姓再无瓜葛。”

“是,爷爷。”林长书大声答应下来。当年的爹娘好像对祖籍的林家颇有些词,活着的时候,只要提到林家,他们全都是岔开话题,现在爷爷也是如此,林长书彻底失去对祖籍的向往之心。

“爷爷,等以后,咱们林家发达了。我们就重开家谱,到时候,你老就是林家的第一代老祖宗。”林子吟笑着说,不想引起老人的伤心事。

“什么老祖宗,我上面还有你们的太爷爷和太奶奶了。”老爷子被他们逗乐了,终于笑了起来。

“那爷爷就是第二代老祖宗。”子歌笑着说。

“好。”老爷子知道孙子孙女是在逗他开心,笑着配合着。

一家人愉快的享用了午餐。

“你咋想要买油布?”到底是女人的心思比较细腻,饭后,郭慧娘开始追着林子吟询问起来。

在郭慧娘看来,自己的小姑子有胆识,有头脑,绝对不会无的放矢。

“是啊,你又没有见过明家的油布,是怎么想起要找明家的油布?”子歌也好奇地看着她。

“我想建立一个暖棚。”林子吟说,“有了暖棚的话,在冬季里也能种出新鲜的蔬菜来。”

“怎么可能?”吴大友脱口而出,其余的人也都目瞪口呆看着她。

林子吟淡笑看着大家,“夏季植物之所以长得旺盛,无外乎是因为温度高而已。有了暖棚,就可以保持里面有足够高的温度支持蔬菜生长。所以说,这种想法是可行的。”

郭慧娘他们面面相觑,一方面觉得她说得太匪夷所思,另一方又觉得林子吟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

“光有想法,没有明家的油布也没有用。”老爷子淡然地看了她一眼说。

“倒也未必。”林子吟笑着回答,“我们没有本事找到油布,但是不代表别人也不可以。”

“你是想找那边庄子的人?”林长书眼睛一亮。

“不错。”林子吟点点头。

“陵王的人肯定有办法。”子歌担忧地说,“可是子吟,你能保证有了油布,就一定能建立好那个暖棚?”

这么大张旗鼓找陵王的人办事,万一事情办不妥当,肯定会惹祸,林家人全都觉得这件事还是应该从长计议才行。

林子吟在现代是经过暖棚试验的,所以她有信心将自己的想法实现。

在她的坚持下,很快陵王庄子里的黒一黑二被于少辉请来到了林家。

“姑娘要林家的油布,倒不是难事。只是不知道姑娘要多少?”黒一略一沉思问。

林子吟先期不想将步子迈得太大,“我想先种二百亩的暖棚蔬菜,不知道两位庄子里需要多少的蔬菜?”林子吟问。

一张口就是二百亩的蔬菜?黒一和黑二对视一眼,然后黒一回答,“那王爷的庄子也按照姑娘说得去做吧。”

“还有一件事,我还需要五百只的小鸡仔。”林子吟开口,反正楚随风说过了,她帮着楚随风种田出谋划策,黒一黑二负责后勤工作。这是自己改得的,所以她开起口来毫无压力。

“姑娘还需想养鸡?”黒一黑二吃惊地问。这位小姑娘步子迈得太大,就不怕亏本吗?

“对,常言说得好,猪粪管地只一季,鸡粪种田管三年。农家沤肥的方法不是太好,肥力不足。要想蔬菜庄稼长得好,肥力必须跟上。”林子吟说。

“庄子里开垦出的土地不少,五百只小鸡仔的话好似不够?”黑二听懂以后,反过来问。

“暂时没有更多的人手,只能养这么多了。等春季来了,再多养一些吧。”林子吟无奈地回答。她是到陵王庄子里看过,那边用的人,大多都是在战争中负伤残疾的士兵,剩下的一部分则是犯了轻罪的犯人,有陵王和黒一他们黑甲兵在,罪犯也不敢跑,而是老老实实留在庄子里干活。毕竟,大家犯得都是轻罪,只要好好干活,不久就能回去。要是跑了,再被逮到的话,那他们也别想活了。到那时候,肯定不是被送到战场去送死,就是被送进矿上去采矿,这两种途径全都是没命的节奏,还不如安心做事,争取早日回家。

“过一段时间,一定给姑娘送来。”黒一等她计算出要多少的油布,然后就和黑二回庄子去了。

油布和鸡苗有了下落,林子吟开始做准备工作。

“爷爷,盖暖棚,你可得多操心了。”林子吟笑着说。

“行,盖棚子的事情我看管着。”老爷子忙碌一辈子,让他冷不丁闲下来,他很不适应。

重活的话,林子吟肯定是舍不得他去做,看管暖棚的事情很轻快,交给他很合适。

印师傅很好找,这些天,他正忙着给定安寺山脚下的私房菜馆收拾最后的工程。

得到武僧带来的消息,第二日,他一大早就找到了林子吟。

“印师傅,有一批新活需找找你,虽然有些大材小用,可交给别人,我还真不放心。”林子吟笑着说,顺手给他一张图纸。

“这活虽然简单,不过,谁叫咱们是熟人。行,交给我,你放心好心好了。”印师傅十分干脆,“不过,这火墙盖成这样,有些糟蹋青砖了。”

“没关系,我需要用。”林子吟笑着说。

主人都不在乎材料,加上林子吟给他介绍了定安寺的工,又将盘炕、地龙的方法告诉他,印师傅一点儿也没有懈怠,隔天就拉来了青砖送到荒地那边,然后开始带着自己的人启工。

还没有到农忙的时候,地里开垦工作还在继续,忙碌的村民们看到林家竟然带来瓦匠师父在开垦好的地里盖墙头,一个个忍不住边干边偷看,不时大家还三三两两的议论一番。

不过,有老爷子和孔一二他们在,大家也只敢动动嘴巴,却没有一个敢主动过来询问的。

砌墙的速度自然很快,没过十来天,地里就竖起了一长排的青砖墙,看到不少村民眼热,大家住的地方还是茅草房子,没想到林家转眼之间,银子多的竟然在地里盖房子玩了。

羡慕嫉妒恨,各项情绪虽然有,可所有人也全都知道,林家是陵王和司家护着的,谁也没有那个胆子过来捣乱。

日子在继续,到了初秋,林家开垦荒地的工作终于暂停下来,因为村子里秋季农忙开始了。

在这个看天吃饭的世界里,村民们几乎是倾巢而出开始忙碌自家地里的庄稼。村里大多数人家种的是高粱和大豆,如果成熟以后,在地里被太阳晒得厉害,就会炸开,浪费的就多了。

所以,村民们几乎都是每天黑夜忙碌。

林家的地不多,于少辉他们几个男子一天过去,就忙完了。然后大家继续忙自己家里的事情。

就在这时候,定安寺的慧莲大师也让武僧过来询问,私房菜是不是可以开张了,因为寺里房子什么的全都准备好了。

“大师,那就后天开张吧。”林子吟笑着说,她转悠了整个房子,发现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的。地方素雅不花哨,每一间屋子里全都盘上火炕,也有火墙,就是冬季,也不怕冷。

厨房里的灶台,更是按照她的设计来的,层次分明,台面用的全是大理石,看起来干净整洁。

“会不会太赶了一些?”慧莲有些傻眼,他是急着开张,可只有一天的准备,那也太扯了一些。

“没关系,现在的食材比较充分,而且家里的调料准备的也是差不多了,只要再准备多准备一些蔬菜就可以。”林子吟笑着回答,“好在每一日接待的客人也不多。”

倒也是。慧莲想想答应了,他看过林子吟制定的菜谱,说实在的,看到菜谱上的每一样菜的价格,他的心都吊起来半天,这么死贵的蔬菜,有人愿意过来吃吗?

事实证明,慧真大师还真想差了。

私房菜开张第一天,不用宣传,限定的十桌素斋菜就被客人全定了。而且吃完的客人纷纷给了高度的赞扬,接着第二天第三天的素斋也被人订满了,私房菜算是彻底火了。

看到成堆的白银,饶是四大皆空的慧莲大师,也双眼发直了。

------题外话------

感谢水晶zl 送了50朵鲜花

[2016—04—05]xiyanaita 送了1朵鲜花[2016—04—05]月野雷鸣 投了[2016—04—05]陈喜平1 投了1票(5热度)

[2016—04—05]694574542 投了1票(5热度)

[2016—04—05]dizzy1511 投了1票(5热度)1票

第76章多方算计

“这,这是一天的收入?”慧莲大师激动地问,定安寺是大寺,作为寺里的知客僧,他平时里也没少见银子。但素斋不同,在慧莲大师看来,素菜太过普通,一般的富贵人家根本就看不上眼。

素斋的价格定的又高,普通百姓根本吃不起,第一天开业,他本是抱着无客上门的态度等待的。只是没有想到,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阿弥陀佛。”主持大师闭目念着佛号,似乎对眼前的银子一点儿都不在意。

慧真大师却偷偷地对林子吟挤眉弄眼,表达了他快乐的心情。

“酱油、酱料、醋、辣椒和调料,外面根本不会有人复制出来,所以,以后的素斋不怕打不响知名度。只是目前家里的生产力有限,所以暂时能提供给寺里僧人用的可能要少一些。”林子吟说。

“施主无需自责。”主持大师终于睁开眼睛,他的眼睛炯而有神,深深地看着林子吟。

林子吟坐直身体,对于主持大师,她抱着十二分的尊敬。因为通过少有的接触,她知道眼前的这位老和尚绝对是一个慈悲胸怀宽广的人。

“出家人四大皆空,施主心善,已经对寺里僧人帮助众多。老衲和寺中众僧感激不尽。至于调料之事,施主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主持大师看着她带着尊敬和善意。

林子吟听了,心里顿时轻松下来。如果因为一点儿调料的事情,和寺里有了心结可不好。主持大师果然人品不错。

又想到主持和楚随风之间的关系,以及寺里以往对家里的照顾,林子吟在心里考虑再三,决定再帮寺里一把,“主持大师、慧莲大师,实不相瞒,我家正忙着种试验田,不知大师们有没有兴趣参与?”

“什么试验田?”慧莲饶有兴趣地问。

慧真大师直接瞪了他一眼,他才想到自己太心急了一些,实在不符合僧人的形象。抬头再看主持大师,主持也在盯着他看,慧莲不禁讪讪地低下了头。

林子吟微微一笑,“僧人既然离不开一个人字,吃喝拉撒一样那就不能少。我们丰城地处北方,天气比起江南来,要冷得多。种植的水稻实在少的可怜,我想如果没有王爷下的命令,丰城百姓可能一家也不愿意种植。”

说到这儿,她故意停顿一下,看到主持大师他们全都注意力集中在听她说。林子吟又微笑着继续说下去,“寺里的僧人大多吃的也是粗粮,特别是寺里还有不少僧人是武僧,他们每天活动多,自然消耗也多,长此下去,对僧人来说,并不是好事。”

“林施主观察很仔细,丰城这儿,冬季比起南方来,寒冷的日子长,冷得也比南方厉害,的确不适合种植水稻。水稻的收成并不好,可守在边境的兵将光靠豆子高粱充饥,天长地久却不好。”慧真大师叹息一声说。

“丰城雨水不少,夏季秋季的温度也还不比江南低多少,为什么水稻在这儿生长不好呢?”林子吟反问,“大师可知其中原因?”

“一叶一花一世界,老衲不知。”主持面色严肃地回答。

“寺里的地,虽然有一部分是由寺里的僧人在打理,但是更多的却是租给了附近的农户。寺里的僧人也是看天种地,哪里知道水稻不高产的原因。”慧莲大师苦笑着回答。

“我猜想,可能是大家播种的季节不对。”林子吟沉思后说。

“五月播种,再早的话,温度低,根本种不活。”慧莲大师急着解释,“丰城的冬季比起南方,到底要长一些。”

“可以事先育苗。”林子吟说,“只要保证温度到位,可以在屋子里育苗,然后到五月,直接插秧。”林子吟说。

“怎么插秧?”慧莲大师诧异地问,“不是直接洒在地里吗?”

“所以说,我想改变种植水稻的方法。不知道寺里有没有胆子跟我们一起试试?”林子吟问。

慧莲吃惊地睁圆了双眼,这一次没有痛快的答应她。

主持和慧真大师也严肃的皱起了眉头。

林子吟不急,端着茶杯静静地品茶,安静等着他们做最后的决定。

不错,即使是定安寺,土地也是大家的生存之本,他们和农民一样,只要涉及到土地的问题,就没有人敢随意作出改变的决策来。

“施主有几分把握?”沉默了半天,最先开口的是主持。

“不好说,毕竟我也是刚试验。”林子吟淡笑着回答,并没有将话说的太满。

“请施主稍坐片刻,等老衲和师弟他们商量一下再作答复。”主持大师显得特别谨慎。

“不急,大师们请。”林子吟客气地回答。

慧真和慧莲深深看了她一眼,跟着主持大师走出客房。

林子吟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自饮自乐,整个人放松了很多。外面传来的佛经声,让她的心无端宁静下来。

一炷香以后,慧真大师他们才重新回来。

“林施主胆大心细,对本寺颇多照顾,老衲和众位师弟商量过后,决定先试着跟着施主种十亩。”主持大师看着她说。

“好,我会尽力保证大家有所收获。到时候,我给寺里提供秧苗。”林子吟说。

“多谢施主。”主持客气的道谢。

“不客气。”林子吟微笑着说,“天色不早,我要回去了。半个月时间,我会每日都过来。”

“路上未必太平,老衲每日会让寺里武僧接送施主。”主持大师说。

“师兄,这件事就交给师弟我了。”慧真大师咧嘴主动请缨。

“阿弥陀佛,既然师弟有心,那以后林施主的安危就交给你了。”主持大师合掌答应。

回来的路上,慧真大师一副占了便宜的模样,和几个武僧坐在牛车上。“丫头,明日我带着两个人到你家蹭饭。”

“好。”林子吟笑着答应。按照家里现在的情况,多几个人吃饭,肯定不是什么问题。

“我到家里,多谢几位。”到了家门口,林子吟跳下牛车。

“别忘记明日我们的早饭。”慧真临走特意又叮嘱了她一句。

“忘不了,汤包。”林子吟笑着回答。

慧真大师听了哈哈笑着离开了。

“子吟,回来呢?”白大娘和白嫂子笑着过来,她们手里全都提着篮子。

“大娘、嫂子。”林子吟笑着看着她们打招呼。

“集市上的生意还好吧?”白家并不知道定安寺里的素斋也有林子吟的股份,她们只是听说寺里用的是林家的素油、酱油、豆腐等产品,林子吟这几日需要过去和那边交涉。

“小姐,小人将马车先赶进牲口棚里。”于少恩说。

“去吧。”林子吟答应一声。“大娘家里庄稼收拾完呢?”

“还行,雇了人,赶得也快。”白大娘笑着说。家里的三个男壮力全在林家做事,地里的五亩豆子和三亩的水稻,只能雇人来做了。

不过很划算,雇人一天才二十个铜板,可在林家做事,一天却是三十个铜板,晚班留守还分外加工钱,今年白家就雇了六个人,两三天的事情,地里的庄稼就收拾得干干净净。

“这就好。”林子吟笑着说。

“瞧我,只顾着拉着你说话,忘记是过来送东西的。”白大娘看到林家的丫头出来,立刻拍着大腿说,“这是地里新收的花生,新鲜着,你们家里今年没种,大娘送给你们尝尝。”

说着,她将手里的篮子递给了出来的崔朵儿。

白嫂子也将手里的篮子递了过去,“再过几日就是中秋,水花生煮着吃好吃。等过几日家里晒干了,再给你送一些过来。”

“那怎么好意思。”林子吟客气地说。

“瞧你说的,这话大娘可不爱听。都是自己种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再说,也就是几篮子的花生,难不成还能吃穷了大娘?”白大娘性格豪爽,嗓门也大。

林子吟被她逗乐了,笑着道谢,“行,我今年就吃大户了。”

“好,也让大娘当一回大户。”白大娘和白嫂子笑成一团。

看着白家婆媳离去的背影,林子吟觉得现在在乡下过得日子其实也挺好。只是在现代的朋友们不知道好不好。

想着想着,她又有些伤感起来。在现代的老妈坟墓,她不担心,自己的那几个好友绝对会每年按时过去祭拜,或许咋他们祭拜的过程中,还包括了自己。只是担忧小舅舅,会不会为自己的离去走上极端。

“子吟。”子歌出来看着她站在夕阳中发呆,过去轻声呼唤她。

“啊,姐姐?”林子吟往伤感中惊醒过来,面对林子歌,她打起了精神。

“今日生意如何?”子歌带着兴奋问。

“很好。”林子吟老老实实回答。

“那就好,家里来了客人,是嫂子的爹娘。”林子歌又报告。

“是吗,进去看看。”家里有客人,林子吟肯定是要过去看看的。

姐妹两个到了屋子里一看,发现家里多了几位客人,老爷子和郭慧娘、林长书正陪着客人说话了。

“子吟妹妹,回来呢?”郭慧娘看到她,笑着站起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

林子吟能理解郭慧娘,无论多大的人,只要在父母面前,其实都是小孩子。她挺羡慕郭慧娘父母双全。

“子吟回来呢?”对面坐着的中年女子也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