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上一章:第 58 章
  • 锦绣清宫四爷的心尖宠妃下一章:第 60 章

这样酸涩又无奈的念头,那怎么能实现呢?

这一吻,有迷惑,有怜惜,有身不由己,情不自禁。

“现在,我忽然不忍心将你丢在这里了,可你又不愿意进宫……哎……”太子爷叹气。

将她的头发往耳后一拢。

“没关系,我不怕自己住在这。”凤影的心,被他撩拨了一下,但是她不可能因此就进宫去。

身份的转变,带来的是枷锁和疏离。

哪怕,最终她一辈子做太子爷的外室呢。

“是我无能。”太子爷叹口气。

他要是有绝对的自由,又何必叫她这样委屈?

“说什么话,历朝历代的太子都是这样的。快别瞎说了。倒是,时候不早了,要回去了吧?”凤影也不舍,不过,总还是要走的。

冬日,本就天短。

午后才出了太阳,就算宫里距离这里再是近,也是要时间的。

这一耽误,相处的时间就变得短暂无比。

太子爷起身:“你好好呆着吧,过些时候,孤再来。”

“不要冒险。我在这,会等你的。多久都好。”太子爷啊,他不是一般的男人。

不是因为忙碌不能来,而是……行差踏错就会死的人……

且,太子出事,那是千万人的命……翻天覆地的代价。

在这些面前,他们朦胧的情感都无足轻重了。

“嗯,不必送了。”太子爷点点头,她的心思,他都懂。

他也知道,凤影对他,没有太深的感情,可这个女子,聪慧,善良。

所有的东西,都想到了。

出了门,凤影还是倚在门边送走了太子。

太子爷策马离开的时候,禁不住回头,那小院朱红色的门开着,正屋门外,大红色旗装的女子就那么站着。

天边,最后一丝阳光还在,真如最美好的一切都在。

可他……却一切身不由己。

第162章 叶家事

叶家。

叶明远终究是没能在颁金节之前离京。

再是如今重视小儿子,长子大婚也不好直接走了。

所以这一来二去的,就到了颁金节之后了。

一场大雪之后,天气骤然冷了下来,路上未免辛苦多了。苏姨娘拖着硕大的肚子,竟是不适合跟着一起上路了。

新进门的媳妇觉罗氏很懂事,便对塞米尔氏道:“太太与老爷只管安心走,媳妇照应苏姨娘,直至生产。二妹妹也在京城,好歹帮衬一二。虽然说媳妇不曾生育不懂这里头的门道,好在身边有几个老人是懂得的。”

到底也是满人姑奶奶,不像汉人姑娘一般矜持。

塞米尔是一想也是,老爷耽误不起,苏姨娘却不好这样走,万一有个好歹呢?

叶明远更是应了,留京就留京。

“你好好生下孩子,待来年春暖花开了,自然派人来接你和孩子的。”塞米尔氏倒是没有叫她不去的意思。

横竖老爷身边就这么一个姨娘了。

“是,多谢太太的好意,我便留下。”苏姨娘没意见,她也不想扛着肚子走。

并且,她想好了,要是生的是个姐儿就带走,要是个哥儿……不如留下。

老爷如今一门心思的都在二爷身上呢,她要是生个儿子,保不齐有什么龌龊。

留下了苏姨娘,一家子就要走了。

叶枫将他们送到了城外,叶明远只吩咐了一句好好温书,便转头走了。

他觉得放心。

这个长子素来会读书。

十三就是童生,十四就中了秀才。如今十七岁,来年春闱,保不齐就是举人老爷了。

就算是不中,再过三年,也是有希望的。

叶枫应着,对阿玛如今的冷淡,心里只是怅然一声长叹。

是他太不懂阿玛的心思,这十几年来,竟不曾发觉,阿玛是如此看重嫡庶的人。

回了府里,叶桂迎他。

叶枣还没走的时候,这兄妹三个其实是很亲近的。

即便叶桂与他们本不是一个娘亲生的。

因府里就三个孩子,都是庶出的,所以也不分你我,很亲近。

“大哥。”叶桂福了福:“大哥,我有话与你说。”

叶枫嗯了一声,将她领着,径自进了自己的院子。

虽然娶亲了,但是也没觉得这事需要避讳妻子。

觉罗氏也不当回事。

书房里,叶桂叹气:“大哥的心情,我是知道的,自打……三妹妹和二弟出生,阿玛一句话也没问过我。”

叶枫嘴动了动,也说不出什么来。

都是一样的。

“我是女子,阿玛不看重。我能依靠的只有大哥您了。”叶桂凄凉一笑。

“放心,大哥不会不管你。”叶枫陡然觉得肩膀上的担子更重。

为眼前这个依靠他的妹子,也为那个陷在贝勒府后院里的妹子。

虽然两个人一个是他同母的亲妹子,一个是隔着母亲的妹子,但是其实都一样的。

“大哥也打起精神来。刚娶了嫂子,整日里耷拉着脑袋可不像话,叫嫂子知道,还以为大哥是不乐意。”叶桂笑道。

叶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点点头。

晚间,觉罗氏与叶枫道:“苏姨娘还住在原来的地方,我也不好挪动,要是挪动了,她不习惯。饮食上我叫人注意着,不会有什么不合适的,二妹妹婚事已经定了,就安心做些针线也好。我针线不成,不过我奶娘的针线好,也帮衬一二。”

说了许多,最后道:“你只管安心读书就是,来年科举,还盼着你能榜上有名,也叫我娘家那几个姐妹羡慕羡慕。”

叶枫挺不好意思的,起身作揖:“全赖夫人操持了。我……不通庶务,家里的事,你说了就算。我能做什么,你只管说了就是了。”

叶枫之前也是个万事不沾身的小少爷,虽然叶家不算什么大富大贵,可也就这一个儿子,岂有叫他太劳累的?

又是个会读书的,自然是只管读书,或者出门访友的性子了。

如今……却骤然要挑起担子,看着自己貌似能干的妻子,岂有不高兴的?

且觉罗氏样貌也不错。

“快别这样,折杀我了。可惜我不识字,不然也做个红袖添香的风雅人。”觉罗氏挺不好意思的。

汉人子弟都爱风雅,可惜她老子却没教她识字。

“我教你就就是,慢慢学。”叶枫眼睛一亮笑道。

觉罗氏虽然不爱写字,可自己夫君这么说了,也就点了头。

心说,这叶家好歹也是诗书传家的风范,公公也是进士出身的,自家相公以后走的也是这个路子。

自己不识字也着实不像话,还是学学好。

同一时间,叶桂和苏姨娘吃了晚膳,正在屋里说话。

“留着姨娘也好,只是……我又觉得不好。”姨娘该跟着阿玛的,毕竟怀孕了。

“没什么不好,我要是能看着你出嫁就更好了。今儿做的对,你好好依靠你大哥是正经。你大哥性子虽然老实,却会读书,只要会读书,就不愁出头。也不图你以后如何,好好的过日子就是好的。”

旁的人,是指望不上了。

对叶明远,苏姨娘也有些灰心。

她怀孕那会子,太太那还没查出来有孕,自打知道太太有了身孕,她这里就成了没人管的地方了。

一样怀着孩子,太太那边是香饽饽,她这里,却统共私下里进了叶明远一回。

长子的婚事,此女的婚事,竟还是太太提起的。

更是想要卖了宅子,不管长子……

这样的人,她都怕。

以后还能指望?摸摸肚子,想着这个要是个儿子,以后还能有个出路,横竖自己混吧。

要是个女儿……上头有个嫡出的三姐姐拦着,以后不知有个什么姻缘呢。

哎。

“姨娘!娘!别瞎琢磨了,你怀着孩子呢。我心里都有数。我如今只心疼姐姐,一个人陷在那艰难的地方里挣扎,阿玛只急着去做官,竟是不管不问……”叶桂心里也是凉透了。

苏姨娘长叹一声,母女两个对视一眼,也是无可奈何。

而她们不知,‘陷在那艰难地方’的叶枣,正跟她的小狗花生,玩的不亦乐乎呢。

第163章 朝中事

添了个三阿哥,对于府里的风向来说,变化倒是不太大。

无非就是宋格格屋里多了些好处,吃喝穿戴上更好了些。

不过,后院里也看出来了,宋格格这里是更好了些,对三阿哥的关怀上,也是少不得要尽心的。

可是,尽心多少,这就见仁见智了。

毕竟,就算是有了孩子,能保证下半辈子不艰难,可是跟得宠又有孩子也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叶枣这里是丝毫没有影响,该是如何还是如何。只有更尽心的。

李氏那,也渐渐恢复起来,本身就有位份在,这一点,就不是宋格格能比肩的。

这一日夜里,四爷就去了李氏那。

这也是这么久以来,四爷正经留宿在了李氏屋里。

李氏自然喜不自胜,四爷还来,就说明他还是在意她和孩子们的。

李氏心里比谁都清楚,过去那种最得宠肆意的时光,是没有了。

可即便是没有,也是盼着四爷能来的。

她总是安慰自己,总还有一双儿女,总还是有个侧福晋的位份的。

可心里对正院的恨,是无时无刻不在。

四爷面对李氏的小心翼翼和刻意讨好,心里是有些感慨的。

他当然不喜欢这样的李氏,可还是耐心的安慰了一句:“只要你守着规矩,该有的不会少。”

因这一句,李氏就差点哭出来,只是福身:“臣妾都知道。”

她心里,真真是五味陈杂。

有一丝放松,毕竟这一年,起起伏伏,四爷对她越发淡漠了。

她真怕有那么一日,四爷再不肯来,她怎么办?孩子怎么办?

可酸涩的是,她曾是这后院里的第一人,可四爷如今,却只说该有的不会少。

侧福晋该有什么,都是明着规定的,她又有孩子,奴才们也不敢克扣。

可是,四爷的心和宠爱,这是没有规定的,求不来的。

她守着规矩,能求来四爷的宠爱么?

甚至,有一丝怒意,想问问四爷,那叶氏可守着规矩了么?

她就算是不如以前了,也是知道的,那叶氏如今的吃喝穿戴,哪里是一个侍妾受用的起?就是她这个侧福晋,都有时候比不上的。

四爷宠她宠的早就乱了规矩,可是她一个侧福晋,就要守着规矩么?

这是哪家的道理?

可李氏,到底不是过去的李氏。

她心里虽然委屈,可是也知道,闹起来的不着好。

男人要宠爱谁,女人是不能说话的。

何况……她万分不愿承认的事实就摆在那,纵然是她最得宠的时候……除了这个侧福晋的位份是最好之外,四爷没有像是对叶氏的时候那么有耐心……

叶氏是侍妾,她无法晋位,可是李氏想,要是叶氏是个格格呢?

这府里第二个侧福晋的位置,只怕姓叶了吧?

可是,再宠爱她,她也就是个侍妾!

想到这,李氏又有一丝快慰了。

这样起伏的心情没有露出来,只是尽心的服侍四爷。

次日一早上朝,朝上气氛不太好。

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安宁河附近山里的一处少数名族村寨叛乱。

说是村寨,也有几万人,虽然这样的动乱不算什么大事,可毕竟是少数名族。

满人素来的规矩就是亲近少数民族的,这一回的动乱就是考验他们了。

强压固然快,可是云贵川这里多数都是少数名族,要是压不好,就容易造成更大的动乱。

所以,朝中文武很看重这件事。

大部分大臣建议还是派大臣先去安抚最合适。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是建议直接出兵剿灭扬我大清国威的。

皇子们站在一旁,都没有说话。

康熙爷听过了臣子的讨论之后,问站在一边的太子:“太子,你意下如何?”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觉得,该先安抚,虽然此次叛乱不足为虑,但是云贵川多少数名族,一旦引起不满,可能会有别的人也生事。蒙古战乱平息不久,如今不宜再有战事。倘或安抚能解决,还是不要动干戈的好。”

立马就有大臣附和,太子爷英明等等。

实话实说,太子爷说的都在理。

看起来是盛世,可实则前些年,平三藩,打葛尔丹,打台-湾,国库是耗尽了的。

纵然这几年恢复了些,可康熙爷隔三差五就要南巡,也是银子啊。

如今平乱不算什么,可是一旦引起大乱,就是大事了。

再说了,葛尔丹是死了,可是蒙古素来不平静……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趁火打劫?

“太子爷年纪轻轻,倒是谨慎。朕都不及你。”康熙爷冷笑一声。

太子爷忙跪下:“儿臣无能。”

太子爷跪下了,那几个主和的也都跪下了。

剩余的人也不好站着,一瞬间,也就都跪下了。

四爷素来是明面上支持太子爷的,自然也是主和一派,一早就跪下来了。

直郡王虽然善战,可是今儿他没说话。

可皇上不会允许他不说话,这会子就点名问他:“直郡王,你说该如何办?”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听皇阿玛的。皇阿玛要安抚,儿臣愿意出面。皇阿玛要收拾他们,儿臣愿意领兵前往。”

直郡王很直接,很简单。

跪着的大臣们里头,如索额图,如明珠这类的老臣,心下就有了计较。

不说素日里谁更得宠的话,如今这回答上,直郡王虽然回答的像是极为没有主见,也没有什么国计民生的筹谋,可是贵在顺耳啊。

他就一个态度,听皇阿玛您的。

这一对比,太子爷的顾虑就很是多余了。

皇上春秋鼎盛,做主的还是皇上。

更何况,皇上如今还站不起来呢……

做儿子的,是示弱好啊?还是……替他拿主意好啊?

这要是个寻常百姓家,肯定是拿主意啊。

可这是帝王家!

做太子的这个时候,本该示弱。本该是一副时时刻刻离不开皇阿玛提点的样子。

太子爷错了。

纵然是个胸中有丘壑的,也不该如此。

相对来说,看起来没脑子了些的直郡王,何其聪慧?何其叫皇上放心?

“你这孩子,也不小了,怎么不知自己琢磨?”康熙爷果然马上就愉悦了,笑着道:“都起来吧。”

第164章 打仗不

众人这才起身。

“朕的意思是,不必忌讳,该打就打!朕这一辈子,打小打过多少丈,岂会在乎一个土司作乱?既然直郡王有心,就由你带兵吧。”康熙爷道。

“是,皇阿玛!不过,儿臣打仗尚可,这打的毕竟也是自己人。那土司一家以及亲信是一定要死的。只下面旁的人也就不至于,这里头不少事,儿臣就不拿手了。不如儿臣带个弟弟去?这战后也不少事呢。”直郡王笑着道。

一副儿子只管打仗,不爱操心别的事的样子。

四爷心里一跳,他有预感,直郡王怕是要提起他。

康熙爷失笑,点点他:“老大呀老大,你从小就是个鲁莽性子!只管打架不管收拾!既然是这样,你想带谁去?”

说着,自己也往下看了看。

年岁大的儿子里头,老三,老四,老五,老七就不说了,老八虽然还小,不过他养在惠妃跟前几年,倒是与老大亲近。

老九算个不学无术……老十……罢了……再往下就都还小。

“儿臣带老四去,皇阿玛您看成么?老四这半年在户部,干的不错,脑子也活络。”直郡王道。

“老四?”康熙爷打量四爷:“你愿意去么?”

四爷忙上前一步:“大哥提点,做弟弟的没有不愿意的。不知皇阿玛意下如何?儿臣虽然愿意为皇阿玛分忧,奈何……办差不久,本事一般。要是耽误了大哥的事,那可如何是好?”

“你这孩子。你的本事,皇阿玛还是知道的。既然你大哥提携你,就跟着去,不怕做不好,听你大哥的就是了。”康熙爷很满意四爷的态度。

四爷忙应了,不敢再说话。

这一会,他和大哥已经将太子爷比的太不像样子了。

再说,太子爷心里更不舒服了。

太子爷自打从地上起来,就一直低着头,这会子丝毫没有要说话的意思了。

当然,直到早朝结束,康熙爷也没有再问他一句话。

直到四个太监将康熙爷抬走了,众人散了,太子爷只是与众人一拱手,就径自去了。

也没有人这时候去触霉头,便是索额图一众太子爷的人,也没多话,只有索额图看了眼太子爷的背影,长叹一声。

四爷跟着直郡王去了南书房,既然要出征,总有不少事要安排的。

四爷倒不是第一回要出征,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跟着康熙爷上过战场,那会子是打葛尔丹。

不过那时候就是个观摩,并不需要自己做什么的。

如今,他心里琢磨,都听直郡王的就是了。

索额图回府之后不久,就有好几个朝臣来探望。

都是太子爷的人或者是索额图的亲信门徒之类的。

“索相,眼下直郡王要去剿匪,这太子爷……不能没有表示吧?”

“是啊,四贝勒都被带去了……”

“是啊,如今这形势不太好啊!”

“稍安勿躁。”索额图摆摆手:“不碍事,不碍事。直郡王勇猛,素来是战场立功的人物。太子爷学的是治国的策略,本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