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绣医图之贵女当嫁上一章:第 75 章
  • 锦绣医图之贵女当嫁下一章:第 77 章

清风、月朗没想到霍七七会如此大方,他们居然也从中得到了一颗药丸。他们都是知道霍七七医术很高的秘密,两人像他们的主子一样,毫不犹豫吞下了。

其余随行的人见状,立刻纷纷照做。

大家进了医馆后才发现,疫情比他们想象得还要严重。

医馆的地上、院子里,病人简直人满以患,男女老少都有,这些人面黄肌瘦不说,很多人还在呕吐,屋子里的气味十分难闻。

一个郎中和药童模样的人,忙得脚不沾地,吆喝声、哭声、询问声时时交杂在一起。

剪羽见状,连忙从随身的包裹里拿出了几个口罩出来。

霍七七接过,分了几个给李元白他们。

李元白接过口罩后,不明所以。霍七七也不解释,直接戴了口罩示范给他们看。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连忙学着霍七七的样子,将口罩戴上了。

第一卷 第226章堵不如疏

“每日病人都这么多吗?重症的病人每日有多少?朝廷派来的御医呢?”李元白让一个郎中过来问话。

由于他们出来的时候,身上穿的是便服,并没有人穿官服。忙得团团转的郎中根本不认识他们,他正在给一位老人看诊,冷不丁被人打断,这位郎中的火气立刻上来,“一旁去,捣什么乱。没看到屋子里都是病人?眼瞎的话,现在治不了。”

“大胆。”明朗怒喝。

李元白冷冷地瞪了他一眼后,向郎中解释,“这儿的病人病情如此严重,为何没看到御医的身影?不是说,朝廷派了御医过来吗?”

郎中低头继续看诊,根本不搭理他。

“这位公子,这样的哪算是重症。”一个年纪大一些的郎中估计是看到霍七七他们身上穿的衣物好,一行人又是京片子口音,不想惹事。因此,他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好脾气地解释,“京城里派来的御医全都在城外村子里,附近得了重症的病人,也全都送到那边去了。那边是隔离区。”

霍七七叹口气,她抬眼随意瞥了一眼,然后就看到年轻郎中给病人开的药方。

说实在话,药方不算太好。

“将羌活减一半的量,加入忍冬和干草,去掉黄连,换上蒲公英会更好些。”最后,她实在不忍心看着病人多受罪,直接板着脸说了方剂。

“胡言乱语,你懂什么?你是郎中?”年轻郎中早就看他们一行人不顺眼了。现在又听到霍七七叽叽歪歪,居然想改了他的药方,他实在忍不下去,顿时厉声训斥起霍七七。

剪羽几个见他居然敢对霍七七无礼,一个个马上想教训他一顿。

霍七七摆摆手,阻止了她们,然后她有些尴尬地笑笑,“抱歉,我不是郎中。我就是稍微懂一些医理,胡乱多说了两句,没有别的意思。”

“只懂皮毛,就敢胡言乱语。要是改了药方,出了人命,你能偿命吗?”郎中还有些愤恨不平。

“算了,别吵了。这位公子也是一片好心。”老一些的郎中脾气好,见他们双方要发生冲突,连忙站出来和稀泥。“对了,这位公子。南平现在紧缺郎中,你要是懂医理的话,不如到医馆中帮忙。”

“呵呵,我就懂一点儿皮毛而已,没有医证,我可帮不了大忙。”霍七七苦笑着摆摆手。

“霍七公子,不懂千万别逞能。”吴庆亮压低声音附耳对她说。

“只要懂医术,公子就可去找知府大人。知府大人会安排公子进医馆帮忙。”老郎中也苦笑着说。

霍七七笑笑,没有说去,也没有说不去。

年轻郎中见状,又恶狠狠地瞪了霍七七一眼。

惊风和景慕立刻也瞪了回去,双方的态度都不算太好。

李元白见他们发生冲突,并没有出声,他看到霍七七转身慢悠悠地出了医馆后,这才跟着出来了。

到了外面,章伍也忍不住说了霍七七几句,“霍七公子,咱们出门在外,还是少惹事为好。你呀,既然你对医术并不是很精通,在人前,就千万要少出声。这儿可不是京城,不是咱们的地盘,如此混乱情况下,人心浮躁,你虽是好意,可别人未必愿意承情。”

“算了,霍七公子也是一番好意。那些人不识抬举罢了。”江景石叹息。

“让大伙担心了。几位大人放宽心,以后再遇上这样的事情,我保管不再乱说话。”霍七七笑眯眯地回答,承了大家的人情。

章伍和江景石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霍七七的脾气还是不错的,这个朋友值得一交。

“去堤坝。”李元白低声吩咐。

几个人不敢耽搁,立刻快马加鞭往城外的大堤方向跑去。

南平主要的河道叫渭河,河道随着地势而走,流经多个县村。大家顺着河沿策马跑起来,一直跑了十来里路。

霍七七见河道两旁的土质松软,也不知道是何缘故,河道两旁的河堤上只有一些杂草,其他的就很难看到别的东西了。

“为什么河岸两旁除去杂草,就没有其他的绿色植被?”霍七七疑惑地问。

“渭河是南平的主要河道,南平到了夏季,气候变幻莫测而且多雨,因此很容易形成水患。你也看到了,雨水一多,河中水量增加,就极其容易将河提冲垮。为了方便抢修大堤,沿河两岸就很少种植树了。”江景石笑着给她解惑。

“哦。”霍七七淡淡的答应一声,没有其他表示。

江景石见状微微有些失落,他作为前辈,还想给霍七七多讲一些显摆一下了。

“霍七七,你也是工部一员。看了水道以后,你有什么建议?”李元白淡淡地问她。

“我才疏学浅,听几位大人的。”霍七七干笑着回答。枪打出头鸟,鬼知道李元白独独问她是什么意思?

“不许扯远了。”李元白喝住她,“本皇子极力推举你到南平来,可不是为了听你扯犊子。”

混蛋,果然是他在捣鬼!霍七七的眼神一下变得凶狠起来。

李元白正好也在盯着她看,两个人的视线顿时在空中接触上了。

一个凶恶,一个淡然中带着冷意,都好强大。章伍几个连忙往后退了几步,两个人,他们都惹不起,还是赶紧让开一些吧。

“六皇子还真看得起我。”过了半天,霍七七忽然自嘲起来,“我可是京城里有名的大纨绔,六皇子愿意举荐我,就不怕我坏了工部的名声?”

“既然敢举荐你过来,本皇子自然不怕。”李元白很令人讨厌,他的眼神和语气都很淡,淡得霍七七想和吵架的欲望都没有。“霍七七,你不会真的忍心眼睁睁看着南平的百姓,常年遭受水灾是不是?”

是你的头!霍七七心里火大。

她就不明白了,李元白哪里的自信,她一个大纨绔就能找到治理水患的办法?

李元白很有耐心,他沉默地盯着霍七七,似乎霍七七不给他一个完美的答案,他就不会罢休一般。

他有耐心,霍七七更有耐心。她装作什么都不懂的模样,很随意地东张西望起来。

“你觉得河堤两旁不允许栽树不对?”李元白根本不给她逃避的机会。

“堵不如疏。”霍七七被他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开口。

第一卷 第227章管不管

管?7章管“堵不如疏?”李元白轻轻地重复了霍七七的话。

“霍七公子的意思是让我们不但不不能加固沿河的堤岸,而且还要开河口放水?”章伍细细一想,马上明白她所言,他顿时大吃一惊。

江景石和吴庆亮也不知所措地盯着霍七七看,自古以来,工部治水患,都是以堵截为主,从没有听说过,开河口放水之说。

渭河的水量很大,地形又复杂,从哪里开河口疏导?疏导听起来十分容易,但世界上工程甚至比堵截更要浩大,最重的是,水量又要排放到哪里去,这其中牵扯到千千万万的黎明百姓利益,严重一点儿说,是生命。

李元白去过霍七七的庄子,霍七七给他的建议,让他联想到霍七七庄子里沟渠的整理,他忽然豁然开朗起来。

是呀,堵不如疏,只要将多余的水量疏导出去,渭河发生水灾的次数肯定会减少。

“南平土质松软,雨水冲刷以后,很容易流失。而草皮、灌木和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土,王爷可以鼓励两岸的百姓在河边种树。百姓开初可能会抗拒,但只要官府坚持推广,若干年以后,成效肯定会出来,当百姓看到成效后,自然不会再拒绝。其次,王爷也可以在两岸树林外留出一两米,让百姓选择种植草药。南平气候常年变化多端,但夏季潮湿温暖,四季分明。如果种植一些清凉解毒的草药的话,应该不会有问题。”霍七七解释。

李元白听了,略一思索,就将霍七七的提议整理好。不够,他也没打算就这样放过霍七七,“霍七七,好事做到底,既然你提出如此好的建议,不如顺便走走,看看,疏导的河流从哪里动工比较好。”

“六皇子真会说笑,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个人。我只会动动嘴皮子,真的让我做,好好的事情,非得让我办砸了不可。这事呀,得找当地人和知府,然后从工部中挑出真正有才干的人过来监督才成。至于我,你老就放过我吧。”霍七七苦笑着对他拱手央求。

她的话说完后,李元白立刻用诡异的目光盯着她,半天没有说话。

能不能别用这种目光盯着她看,她现在无权无势,在南平完全就是个小人物,她认怂还不成!

“我很老吗?”李元白淡淡地问,语气相当不悦。

此言一出,众人全都傻眼了。

霍七七最直接,眼神都直了。她怎么不知道,性子冷得像块冰的李元白,居然也会开这样的玩笑。可惜,这个玩笑一点儿都不好笑,反而将她吓个半死。“呵呵,口误,口误哈。六皇子年轻潇洒,风流倜傥,哪里老?”

章伍几个人看到她狗腿子模样,都忍不住发出了轻笑声。他们发现,霍七七这个人其实还挺有趣的。

一行人又沿着河沿继续往前走,霍七七发现,南平的官员应该还算负责,因为她在河堤旁看到了许多加固的痕迹。

霍七七看着有些混沌的河水,忍不住暗暗摇头。

南平夏季多雨,雨水量大,为因为多年冲刷的缘故,渭河的河床逐年上升。这样的条件下,光是用堵的方法,其实成效并不大。

一直到夕阳落山,他们一行人才骑马回去。

等他们到了府衙,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朱大人吩咐人,在院子里点上了灯笼,正踮起脚尖翘首相望。

当他看到李元白他们平安归来的时候,脸上这才露出如释其重的神色。

“六皇子、各位大人,你们总算是回来了。”朱大人热情地迎上前去。“知府大人已经派人过来询问了好几遍。”

“知府大人?”李元白瞥了他一眼。

朱全明生怕李元白误会,连忙解释,“城外各村的疫情日夜严重起来,加上水灾,知府大人忙得几乎脚不沾地,大人已经好几日没有回府了。”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当他观察到李元白并没有生气,于是继续解释,“大人听说朝廷派了六皇子过来赈灾,就先派了人过来请安,他也正往城里赶。”

“城外封锁了几个村子?”李元白问。

“三处,附近重症的病人,也送了过去。那边是京城里来的御医坐诊。病情稍微轻一些的病人,则送到城中各处驿馆。”朱大人有问必答。

李元白微微点头,然后扭头看了霍七七一眼。

霍七七正低着头数地上的蚂蚁。

李元白的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天色这么晚,她低着头看什么?

“安排晚饭。”李元白淡淡地吩咐。

朱大人像得了赦免一般,立刻喜笑颜开地去准备了。

“六皇子,出门回来,最好是从石灰消毒的屋子走一遭。”霍七七轻声提醒他,“各位也到了驿馆去,安全起见,消毒过后,回房直接换洗了衣服后,统一拿去清洗比较好。”

这么麻烦?章伍几个诧异地看了霍七七一眼。

“霍七公子,你给的药丸不管用?”吴庆亮很直接。

“效果可能有,但自己作死,再好的药也不管用。”霍七七懒洋洋地回答。

说完以后,她直接领着自己的人,去了铺满石灰的屋子里,然后拉起帘子,脱掉外面的长衫,又换了一件新的。

章伍也想去她的房间,剪羽却直接关上门。

剪羽的动作很快,章伍没注意,鼻子差点儿碰上了门。

“我家公子在里面。”舒云不客气地说。

霍七七的动作很快,只是换了一件外衣而已,很快她就推门出来,“我向来不喜欢和别人共用一样东西,再熟也不习惯。不好意思,章大人。”

“没事,霍七公子不用客气,你先请。”霍七七的态度好,章伍也不好和她翻脸。再说了,是个人就有自己的脾气,谁还没有个怪僻啥的。听说霍七七不喜欢别人碰她的东西,是因为父母双亡后养成的,说起来还挺可怜。

李元白也听过关于霍七七怪僻的传闻,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

霍七七解释过后,却很快离开屋子,根本没有继续逗留下去。

“爷也要进去吗?”明朗问。

李元白没有说话,转身直接进了石灰屋子。

他领头,其余的人自然也就跟着他一起进去了。

第一卷 第228章 请罪

李元白对霍七七的迁就,让章伍几个人暗暗心惊不已。最后三个人私下琢磨了一番,觉得李元白之所以重视霍七七,无非是因为霍七七稍微懂点儿医术。

当然,这种猜测只能私下里偷偷说,三个人绝无胆子,在李元白面前乱嚼舌根。

大家从消毒的屋子里出来,又各自回房换了衣物。

几位官员的晚饭,是由各自的小厮从厨房里领去的。

晚饭很简单,半稠半希的米粥,加上两个黑色的粗面馒头。这样的饭食如果放在京城里,他们连多看一眼都不愿意。但今日他们在南平街上走了一遭以后,感触太深,所以也没有人挑剔,更没有人抱怨。大家老老实实在屋子里吃完了饭,人人吃得也很认真,没有人剩饭。

晚饭过后,李元白让众人到他院子里去,因为郑知府带着一群官员特意过来拜见李元白。

霍七七、章伍几人算是李元白这边的官员,于情于理都是要和他们见上一面。

双方见面认识一番后,这才各自落座。

“雨季差不多已经过去了,只要不再连续下暴雨,渭河决堤的可能性就会降低许多。”郑知府小心翼翼地汇报,他今年五十出头,这个年纪还想继续往上升,几乎没有了可能性。

他是个小心谨慎的人,这么多年在知府的位置上,干得十分尽心。虽然他算不得青天大人,但也不是昏庸贪得无厌之人,小毛病有,大的错却不会犯。

辛苦过了这么多年,郑知府并不想在最后几年任职之中犯下大错。所以当他听说圣上居然派了六皇子过来,当即就恨不得立刻赶回城中。可是,疫情很重,加上百姓没有粮食吃,有的灾民不再安稳,隐隐有暴动的迹象,他又不敢轻易离开,只好一直守在封锁的村外。

“明日开仓放粮,让各村的里正拿着村民的花名册领粮食,每人十斤。”李元白吩咐下去。“这一次本皇子也带了一批赈灾的银两过来,你安排人在四个城门口,布粥救人。”

“这?”郑知府听完李元白的吩咐后,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嗯?”李元白见状,脸色不悦。“郑知府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说就是。”

“回禀六皇子。”郑知府噗通给李元白跪下来,“下官该死,还请六皇子恕罪。”

“说。”李元白言简意赅。

“回禀六皇子,南平历年来到了夏季,雨水都十分充沛。今年更甚,百姓地里的庄稼估计十之八九都得被毁,他们能有两成收成就不错了。这么多年来,皇恩浩荡,圣上减少南平百姓三成的赋税,但即便如此,百姓每年上缴完粮食以后,所剩也不多。粮库里的粮食更是少的可怜,今年春上,百姓无种子下地,下官斗胆,先将粮库里的部分粮食借出一部分,所以…”郑知府越说越心惊,越说声音越低,额头上的汗水更是顺着脸颊不停往下落。

“所以你想告诉我,粮库里的粮食所剩无几,是不是?”李元白的声音之中隐隐有压抑的怒气。

“下官该死,请六皇子恕罪。”郑知府吓得面如土色,不停给他磕头。

跟着郑知府过来的几个官员,脸色也很难看。

“六皇子,郑知府也是为了百姓才私自开仓放粮。请六皇子饶恕大人一回吧。”一位官员给李元白跪下,为郑大人求情。

霍七七冷眼观看,她倒是挺佩服这位郑知府。在古代,官员私自开仓放粮,如果被查处的话,那就是死罪。郑知府愿意将为百姓而犯罪,这份勇气实属难得。

“回禀六皇子,开仓放粮是下官的主意。六皇子要拿人的话,下官愿意一力承当。还请六皇子不要责怪知府大人。”一位师爷模样的人也给李元白跪下了。

“回禀六皇子,此事和下官等并无关系。当初郑大人开仓放粮之时,下官等也极力阻止过,可是郑大人一意孤行,才造成今日的局面。”一个县令模样的人,有些痛心疾首地解释。

“下官也曾阻止过郑大人,是郑大人不听劝。”

也有几个官员想和郑大人几人划清界限。

郑知府跪下地上,也不敢出声反驳,只是脸上的汗水更多了。

章伍等人见状,都暗暗摇头,对于几个落井下石的官员,实在是看不上。

“粮仓里还有多少粮食?”李元白没有搭理他们任何人,只是冷冷地问他所关心的事。

“回禀大人,粮仓之中的粮食不足三千石。”郑知府战战兢兢地回答。

霍七七对古代的容积单位不是太了解。一石大约是九十多斤,三千石…。得了,算出结果后,她差点儿晕了。就那么一点儿粮食,要养活一个州的人,简直比杯水之薪还要糟糕。

当然这件事也从侧面说明,南平这个地方的百姓过得的确苦。

“郑知府,你私自开仓的事情,暂且放在一边不提。你立刻派人连夜熬粥,准备明日布粥。等会儿,你和师爷留下,本皇子还有话要问你,其余的官员立刻散去。明日你们安排好人手,负责布粥的安全。”李元白发话。

众人诺诺地答应一声,然后相互偷偷看了一眼后,才各自散开了。

霍七七和章伍几人也跟着官员一起出了门,各自回去自己的院子里。至于李元白留下郑知府说了些什么,霍七七表示,她半点儿也不关心。

不过她可以确定一点,李元白今夜必然会粮食的事情而发愁。

不是她没心没肺,她不是官员,根本操不了那份心。她的空间里的确能拿出许多米粮出来,但关键是,她要是拿出粮食来,她要怎么解释?

估计,她做了好事也不会得好报,别人肯定会将她当妖怪给咔嚓了。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别人和自己之间,霍七七还是愿意选择保住自己。

“七公子,陈德胜他们的药材和咱们要的东西什么时候才能带到?”景慕问。

“最早也得七八天之后吧。”霍七七叹口气说。

这一晚,虽然说霍七七不想管粮食的事情,但这一夜她还是睡得不踏实。她只要一闭上眼睛,无数张面黄肌瘦的脸就会在她面前晃。

又上传一个星期的量。

第一卷 第229章 找的就是你

第二日一大早,霍七七洗漱过后,舒云就从厨房里端来饭菜。

驿馆之中,所有人的伙食一致,就算是李元白,也是和大家吃得一样。

“咦,居然有蛋?”霍七七惊讶地看着摆在她面前的一个鸡蛋。

“听厨房的人说,是六皇子见七公子身体弱,特意吩咐他们为公子每日多加一枚鸡蛋。”舒云笑着解释。

“哼,算他有点良心。”景慕不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