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当什么大事,原来是这个。他笑道:“也不是那么精简,总有十来个人一道走。你挑个人带上,万一我顾不及,你也不至于寂寞。旁的不必担心,诸事有我呢。”自己先下了台阶,一手挑灯,一手探过来接应她。

婉婉越想刚才的事越害臊,只说:“我自己回去吧,你不必相送。”

他促狭地应了句不成,“我送你到殿前,今儿不进你寝宫,你只管放心。”

她站在台阶上,满脸通红,他抬头仰望着,想起当年他被锦衣卫押弯了腰,她坐在抬辇上,同他视线交错的一霎那。

怎么爱都觉得不够,仿佛自己还没用尽全力,对不起她。她鼓着腮帮子,俏丽的,婴儿一样细嫩的面颊,有点怨怼的样子。他等她不来,拦腰把她抱了下来,一抱就不肯松手,这样一直痴缠下去多好!

婉婉怕铜环和小酉还在等着,万一看见了多丢人,支支吾吾说:“光天化日之下…”

“这会儿没有太阳,只有月亮。”他的下巴抵在她头顶上,喃喃道,“咱们本来就是夫妻,叫人瞧见也没什么。我一点都不后悔,别人相爱之后患得患失,唯恐姻缘不够,不能在一起。咱们呢,先成了亲,再慢慢的处,爱上了,什么都不必顾忌,你是我的,我是你的。”

婉婉静静听他说,鼻子一阵酸楚,“那要是爱不上呢?一辈子的怨偶,风险岂不太大了?”

他弯下腰看她的眼睛,语气十分骄傲,“我这样好,你一定会爱上我的。至于我自己,很久以前就对你倾心,只是你视而不见,叫我伤心到今天罢了。”

婉婉笑他自负,又对那后半句话甚感愧疚,低着头揉搓裙带,细声道:“我不像你,开窍得那么早…”

他脸上一黯,“你是说那几个侍妾吗?我也是没法儿…没有孩子我当不成藩王,要是连这个衔儿都拿不出,想尚主,更是痴人说梦。太妃往我屋里塞了三个人,塔喇氏和周氏各养了一个儿子,我自觉后顾无忧了,陈氏…到现在都没碰过。”他一手惶惶攥起了拳,“我的身子不干净,但心是干净的,头一次这么正正经经对待感情,只和你一个人。”

他一定很少表忠心,所以说起话来有股横冲直撞的劲头。婉婉静心思量,他说的应该是真话。她记得老姑太太荣慧公主,当初不情不愿嫁了个驸马,驸马是封疆大吏,婚后把她带到岷州去了。夫妻间不和睦,是众所周知的事,起先不过相看两相厌,到后来发展成口角,最后竟抡起棍棒来。可怜那金枝玉叶,被打得不成人形,爹爹发现后要整治,已经来不及了,老姑太太死了,驸马处了极刑又怎么样,横竖人已经活不过来了。所以女人出嫁后,好与不好如人饮水,那个封号帮不了你,你是女人,你永远弱势。荣慧公主的事是闹大了,才街知巷闻,祖辈上又有多少貌合神离的公主夫妻将就着过了一辈子。驸马明面上不许纳妾,私底下置宅子养外室,不受弹劾基本没人管。他如今能在她身上花这些心思,不是迫于什么,是真情实意。她也不能总端着,叫他一腔热忱扔在冷水沟里,到哪山唱哪歌,自己也该醒醒神儿了。

她说:“你别多心,我不是说那三个庶福晋,你的心意我明白,否则也不会把她们送走。只是陈氏怪可怜的,你霸揽着,她又没有孩子,将来她们都有儿孙绕膝,她可怎么办呢。”

他领她在小径上慢慢走着,想了想道:“塔喇氏和周氏上松江府,她就不必去了,对外喧声病逝,让她重新嫁人,过自己的日子去吧。”

她听了觉得这人还是很开明的,不像旁的男人好面子,一朝是他的,终身是他的,哪怕搁得臭了烂了也不愿意撒手。

她微微笑了笑,“不会后悔吧?”

他眨着眼睛看她,“我有你,后悔什么?”

她脸上又是一红,只说:“听她自己的意思吧,要是愿意,就放她超生去。我瞧她在府里也孤寂得很,几次见面,她连话都不怎么说。”

他迟迟的,因为从来不关注,也不知道情况如何。现在跟前的人就够他操心的,哪里有闲心管那个。明天就要启程了,回头让人传话回去,请老太太看着办,趁着年轻,别耽误了人家。

今晚上大月亮鲜洁可爱,真正清辉满乾坤,不挑灯笼也能看清路。两个人并肩走着,心里一片宁静。一直踽踽独行,忽然有了伴儿,相依为命的感觉,不懂情的人体会不到。他总是不停看她,生怕眼前的一切不真实,“婉婉,明天还是这样,不会变卦吧?”

她咬着唇不说话,他一再问,她嗔怪起来,“好啰嗦样式!我又不糊涂,今儿一个样,明儿又一个样!”

他放心了,喜滋滋地,把她的手扣在掌心里。

可惜路太近,很快就到了,铜环和小酉等在檐下,见人影到了垂花门上,忙匆匆迎了出来。

他不好说什么,放开了她的手,“让余栖遐跟着吧,他可以骑马,我陪你坐车。”

她抬起眼来,脸上仍有腼腆之色,“回头洗衣裳什么的,不方便。”

“有我。”他把嗓子压低了,“我替你洗衣裳,不叫别人动手。”

婉婉心里一阵阵甜上来,老天爷,这种情形,真要把人溺死了。他等她答应,她点了点头,“话是你说的,回头不许耍赖。”

两个婢女已经到了,齐齐朝他纳福,她们肃下去,他飞快抱了她一下,“不耍赖。”退后两步,朝她挥了挥手。

这点小动作她们自然都看见了,铜环和小酉面面相觑,婉婉无地自容。他倒大方,正色吩咐:“伺候殿下早早安置,明儿要上路的。”

铜环和小酉应个是,上来扶她回寝宫,走了一段,身后又响起《鹧鸪飞》来。婉婉眼前浮起那片天青,漾啊漾的,和苍穹连成了一片。

第44章 不干风月

次日上路,马车小巧轻便,不像她以前的玉辇,那么华贵笨重。

他贴身随侍的戈什哈有好几人,起先都坐在马背上,见她出门来,立刻下马,扫袖打千儿:“给长公主殿下请安。”

她说免礼,马车前站着的人看见她着男装,眼里一片惊艳之色。她穿月白色银丝暗纹曳撒,腰上束玉带,头上戴金冠,分明是姑娘的脸,穿上男装也不能混淆视听。不过英姿还是有些飒爽的,因为要和这身打扮相配,迈很大的步子,一把折扇刮擦刮擦地乱摇,不像风流少年,像赌坊里下注的大爷。

他发笑,“做什么这样?”

她说行动方便,回身对铜环和小酉道:“瞧瞧这么多人呢,不要紧的。你们在家等我,不许乱跑,看好庭院。”

铜环向她欠身,“殿下一路小心,有什么就吩咐余承奉,千万别贪玩儿,一个人走散了。那地方怪怕人的,流民鼻子挨着眼睛,谁也不知道谁,记着了?”

她说好,“都记住了。”他来搀她,她往上一蹦,钻进了车里。

走陆路出远门,这还是第一次,她满心好奇,趴在窗上只管往外看。路面不平整,有时候轧到瓦砾石子,便重重一颠簸。他不断催促她坐好,她不听,终于咚地一声撞了头,咧着嘴,几乎要哭起来。

他忙来看,一手摁着伤处替她揉搓,蹙眉道:“南苑短了钱,官道已经好几年没修了,上回又连着下了半个月大雨,难免坑洼。你要听话,乖乖坐着,回头让沙子迷了眼,受罪的可是自己。”

她怅然,“怎么连修路的钱也没了,全拿来赈济灾民了?这么下去可怎么得了,偌大的南苑被掏空了,最后岂不连累江南百姓?”

他说正是,“人不断涌入,可又不能见死不救,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她沉吟了下,咬牙道:“连上三道奏疏,请内阁拿主意,或是赈灾或是疏导,他们得有个详尽的说法儿。再者人数也得控制,各要道派兵把守,不能再流入南苑了。力挽狂澜,也得自己力所能及,倘或救了这头害了那头,到底这事儿还是办砸了。”

她有这样的决心,真让他始料未及,他以为她心慈面软,难免妇人之仁,没想到她当断则断,这点果真合他的脾胃。他有意试探她,“可惜藩王不能屯兵,要设关卡,终究还需手上有人才好。”

她看了他一眼,“属不属屯兵,得看人数。我记得郡王不得过一千,藩王不得过五千,拉拉杂杂的侍卫缇骑凑起来,守住怀宁一线应当不成问题。剩下的,就交由各州县承办吧,能帮则帮,不能帮的也不能硬扛。既然倾囊相助,便已经尽了全力了…只是究竟哪里来这么多的流民,竟叫人看不懂了。”

他别过脸去,轻轻咳嗽了一声。

哪里来几万流民,这点真不可说。楚王把逃荒的人全赶入南苑是真事,粗略也统计过,大约两三万是有的,至于凭空多出的两万,自然是他安排下去的。藩王不屯兵,其实不过表面文章,哪个王侯手上没有人马?这大邺气息奄奄,动荡可以预见,西有乌思王,南有镇安王,他这里名为南苑,实则在东,要论实力,大概也算三足鼎立。不可否认,他图谋天下,可是人人都在蠢蠢欲动。镇安王自说自话,把藩王府都搬到毕节卫去了,越往北,离京师越近,这是什么意思,除了京中那位浑浑噩噩的皇帝,所有人都懂。

然而你有兵,到底还是要避人耳目,把那些储备好的力量分散在封地四周,尤其是各藩交界处,将来要动,可以重新聚拢,平时目标就小得多。怀宁那两万人马,白天混迹于灾民之中养精蓄锐,夜里才操练。她说的各要道派兵把守,他早就已经实行了,一旦入了安庆府便是有来无回,也不怕灾民中混入探子。

他带她一同上路,是为了让她看清这江山有多腐朽,但她很聪明,不是寻常闺阁里的姑娘。就说女孩儿练字,大多是一手簪花小楷,至多不过飞白。她呢,练的是章草,赴速急就,字字雄浑。她是个有慧根的女子,看重的不是凉风冬雪,她心里装着天下。他有时候希望她能傻一点儿,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聪明越受聪明苦。太过透彻了,入木三分,伤的总是自身…

不想这些了,想也无用,他能做的就是看顾好她。

她起先还活蹦乱跳的,后来时候久了就不行了。到底娇弱的姑娘,平时走路都是四平八稳的,上了车,窝在方寸之中,摇得浑身骨头散架,到了午后,昏昏的只想睡觉。

她一手支着脑袋,鸡啄米似的,他看得好笑,伸手在她肩上拍了拍,“困了?”

她清醒了一阵,说没有,毕竟当着他的面睡觉很无礼,她觉得自己还能坚持一下。

他摊开手,在腿上拍了拍,“躺下吧,坐着睡多难受。”

婉婉很犹豫,两个人刚亲近些,她就在人家腿上睡觉,不太合适。这种当口是最需要注重形象的,或许等久一些,在他面前打哈欠、打喷嚏,就都不成问题了。

他却不由分说,把她拉了过来,“同我有什么好客气的?又不是没见过你睡觉,从这头滚到那头。我当时就想,这公主看着好大架子,结果睡着了就是这副模样。所以你多丑我都受得,就不要因这种小事介怀了吧。”

她挣扎起来,“胡说,我哪里有多丑,不过瞌睡上来难以自控!难道你不睡觉吗?你睡着了还能这么花摇柳颤的吗?”

他一听就绿了脸,“我什么时候花摇柳颤了?”

她撅起嘴,很想说你昨晚就做足了功夫,要不然哪里来的笛子?哪里来的茶具?你还穿那么好看的衣裳…结果自己一个把持不住,这段感情就被你强行确立了。

他明白她所思所想,和她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忽然不可自抑地笑起来。

他笑声朗朗,她靠在他怀里,能感觉到胸腔的震动,隆隆的,鲜活的,她愈发窘得厉害了。

他的手指在她颊上轻抚,叹息道:“我在你眼里,原来是这副模样!也罢,我用情之深,让你看见也没什么丢人的。我的心里,一直空落落的,无处安顿。谢谢你昨夜来,使我免于流离,使我有枝可栖。我没有同你说过以往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大婚前不过时时惦念,大婚过后你不理我,我开始害怕,怕就此下去,你我越行越远,再不得亲近了。我厚着脸皮缠你,你厌恶我,我尴尬又伤心,在外办事也不得安宁。现在好了,咱们说定了,以后就这么下去,谁也不许变卦,成不成?”

就感情上来说,一旦爱了,大概就收不回来了。她想起以前对厂臣的那片情,从来没有出口,也从来得不到回应。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一厢情愿不得长久,终究需要互暖才能温养。现在嫁了人,相爱本是理所应当,不会产生罪恶感。原来被人爱着是这种感觉,难怪音楼不经意间总会流露出幸福的笑,她当时艳羡,又莫可奈何,如今也体会到了,甚好。他说他有枝可栖,自己何尝不是,在人世间苦苦挣扎,累了有个肩膀靠一靠,也是一件幸事。

她放松下来,仰在他膝上嘟囔:“本来想睡,被你一闹睡意全无了。”

他俯脸看她,离得很近,眼里柔情如潮涨,“你答应我。”

迫不及待地捆绑,也是因为心里没底。婉婉望着他,慢慢笑起来,点头说好,“我答应你。”

于是这趟怀宁之行不像查验灾情,一路风和日丽,行进又慢,更像游玩踏春。

婉婉平时看着端稳,终究玩性大,半路下来放了一只风筝,风筝在天上飞,线绳牵进窗里,她就那么倚着车围子放风筝。眼看要掉了,适时拽上几下,从宁国府放到了怀宁。

如果说一路上别具江南诗情,那么抵达怀宁后,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怀宁人口原本并不多,灾民大批迁徙,一夜之间陡然增加了一倍,那小小的县城几乎有些不堪重负。外面的戈什哈不断有新消息回禀上来,婉婉的风筝也断了线,她伏在窗口看,看到的是哀鸿遍野。

她长在京城,京城的热闹祥和,这里全没有。城墙老旧,墙皮斑驳,露出青灰的砖,墙内是无处不在的流民,大人拖着孩子,填塞满了每一个角落。据说现在是因为天暖和了,死伤也有减少,上年一场大雪,路边上全是倒卧。老二漱泉说起这个满面愁容。

“拿手扒拉扒拉雪,底下就埋着人。翻出来的时候尸首都硬了,拿排子车拉,横七竖八的,每天少则十车八车,多起来一二十的都有。那个惨况,你们是没瞧见,白发人送黑发人,小孩儿追着排车跑,整个城里全是哭声,大夜间走一圈,像进了酆都似的,真瘆人呐!眼下可算好些了,天儿热了,用不着烧炭,被褥也够了,愁就愁在后头。万一发起瘟病,这么多的人,死起来不是一个两个,是一大片。我已经打发人到处洒生石灰了,金银花煎完了当水喝,好歹去去燥吧,顶不顶用也难说。”

婉婉细嗅,空气里总有股臭味,像她在上驷院闻见的一样。她扯了扯良时的衣袖,“味儿怎么那么大?”

他垂眼看她,无可奈何,“人太多了,吃喝拉撒全在一处,能不臭么!这样下去不成事了,我琢磨着把山脚的荒地开垦起来,以前是用来分割湘楚和南苑地界的,如今也顾不上了。这么多张嘴要喂,单靠苏杭供给,江南百姓也有苦衷。我是想,让灾民自己养活自己,种谷子种玉米,到了秋天也好吃上一顿饱饭。靠人接济不能一辈子,倘或自给自足,从此在怀宁安身立命,也未为不可。”

婉婉长长叹了口气,放眼望,一片惨白黯淡。破衣烂衫堆儿里的孩子惊恐,瞠着两眼,满面尘土。她想起澜舟来,他和他们差不多的年纪,他锦衣华服,他们却狼狈褴褛。

“瞧瞧袋子里,还有多少干粮。”她转头对余栖遐道,“拿出来分一分吧,孩子怪可怜的。”

话音才落,一堆孩子闻风而动,简直像按了机簧似的,蹭地跳起,向她蜂拥而来。纵然同情他们,但是这铺天盖地之势,也令人惊惶。她吓得愣住了,还好有他在,他不声不响将她挡在身后,那些戈什哈抽出刀来喝止,可是人群并不散,数以百计的瓦罐和缺口瓷碗依旧敲得震天响。

他恼怒不已,恨恨骂了句混账,“真是填不满的无底洞,粥厂一天三顿放赈,怎么还像饿死鬼投胎!”

恕存是戈什哈里的班领,忙上前驱散众人。一个老妪颤着双手抓住他,灰败的脸,浑浊的眼,面无表情地喃喃:“饿啊、饿啊…”

良时变了脸色,转身便往粥厂方向走。城南城北各设了一处布施点,因为还没到放粥的时候,只有几名衙役在窝棚底下忙碌着。见一伙人匆匆而来,也认不得是谁,扯开嗓子呼喝:“站着,干什么的!粥厂重地,闲人一概免近…”

这话根本没人听,戈什哈圈出了一片空地,他上前探看,灶膛里的木柴早就熄灭了,锅里熬好的粥舀出来装进了大木桶,结果是清汤寡水,粒米不见。他眉间风雷骤起,厉声问管事的何在,一个歪戴着官帽的人一路小跑过来,向上一觑,忙长揖打拱,“卑职见过王爷,不知王爷亲临,有失远迎,还请王爷恕罪。”

他不答,随手拿起一只筷子插入桶里,“我曾经三令五申,筷子浮起,人头落地,如今是什么情形?”他松开手,那竹筷立刻歪在水面上荡漾开了,他冷笑一声,“苏杭拨来的万石粮食哪里去了?不过区区半个月,都吃完了不成?”

那小吏扑通一声跪下了,磕头不迭,“王爷明鉴,卑职只管这粥厂,来了多少米粮,卑职就熬多少碗粥汤。只因这两回运来的愈发少,卑职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多人巴巴儿等着,只有多加水,好让人人有口热乎的。至于其他,卑职一概不知,王爷要问卑职的罪,卑职真是天大的冤枉。”

漱泉一脚把他踹翻了,“平时瞧你们人五人六的,一遇着事儿,全成了缩头的王八!爷不过回去了一个月,你们这儿就乱了套了,说,粮库是谁管着,是你们沙县令,还是孙同知?”

小吏被踹倒在地,不敢耽搁,忙又重新跪回来,带着哭腔道:“县令老爷说了,兹事体大,全由他来掌管。爷您别发火儿,冲我也没用,还是传沙县令问话吧,事儿都是他经手的,问他准没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