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妈妈的讲述,陆漫也知道了更多有关何氏和陆家的情况。

何氏闺名何明珠,长得非常美丽,陆漫的模样就是随了她。何晃中年才得了这么一个闺女,对她是疼爱有加,爱若明珠。

却不愿意让她嫁人,只想她招婿继承何家家业和衣钵。还着重培养了几个女婿人选,就是他的几个徒弟,其中还包括了现在的李掌柜。

何明珠单纯温柔,也就按着她爹给她规划的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尽管有许多人家来提亲,其中包括一些看上何明珠美貌的高官子弟,何晃都没应。

直到何明珠十五岁那年,有一天她在外出的时候遇到恶人调戏,正好被陆放荣所救。陆放荣长得高大英武,又武功高强,让何明珠芳心暗动。

陆放荣也一眼喜欢上了这位美丽温婉的姑娘,不仅自报家门,还说自己刚刚中了武状元。他问何明珠家庭住址姓甚名谁,何明珠没有任何欺瞒,都说了。

几天后,陆放荣就亲自领着媒婆上门提亲。

何晃连那些高官子弟都不愿意,别说这个寒门小户了。那时陆放荣刚中了武状元,进军里当了个正六品的护军校,大哥陆放明还在备考。为了两个儿子走科举,陆老太太卖了家里的大半家产,仅余二十亩地和京郊的一个破院子渡日。

何晃就说自己闺女要招上门女婿,继承自己的家业和衣钵,若陆放荣实在中意何明珠,就入赘何家当上门女婿。

陆放荣当然不可能上门,但又实在倾慕何明珠,就承诺会让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姓何,继承何家的香火和衣钵。

何明珠在屏风后面听到陆放荣的承诺,更被感动了,跑出来对何晃说,她非陆放荣不嫁。若何晃不同意,她就出家当姑子。

何晃无法,只得同意。

而陆老太太虽然不愿意儿子的第一个儿子送给何家,但听说何晃是太医院院判,那可是仅次于太医院院使的六品官。而且何晃医术高明,又跟许多高官相熟,连宫里的娘娘都认识,对两个儿子的仕途肯定有帮助。特别是老大,即使考上进士,没有门路也不好谋缺。于是,也就咬着牙同意了。

因为陆家穷,又因为何家只有这一个闺女,所以在第二年何明珠出嫁时带走了何家一小半家产。包括一个京城的宅子,五百亩地,一个庄子,四千两压箱银子。

为了迎娶何明珠,陆家在京城租了个四合院。两房人加一个老太太,还有何氏带来的八个下人,拥挤不堪。

何氏一嫁进陆家,就包揽了所有的生活开销。她不好意思自己有下人,而让婆婆受苦,又给陆老太太买了个丫头。又说自己在京城有个三进宅院,让婆家人都搬去那里住。陆老太太十分傲气地不住儿媳的嫁妆宅子,说怕人戳她脊梁骨。

何氏怀孕后,因为住不惯这个小院子,也因为感念丈夫和婆婆愿意让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姓何。就拿银子出来买了个三进宅子,连买带装修、做家具,花了近千两银子,还落的是陆放荣的名字。

是陆家人的宅子,老太太和大房一家都高高兴兴搬了进去。何氏又掏钱买了几个下人,给老太太和大房用。

那年陆放明如愿以偿考上了进士,何氏又掏银子为陆放明走关系谋缺,还是何晃求了人才在通政使司给他谋了个八品小官。陆放明高兴,先后纳了两个小妾。

王妈妈咬牙骂道,“那一家人就是山洞里的吸血蝙蝠,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还纳小妾,吸的都是先二太太的血。”

陆漫也是气愤不已,陆家那一大家子太不要脸了,何氏也太圣母了。

结果何氏只生了个闺女,也就姓了陆,取名陆漫。并说好,下个孩子是儿子就姓何。

还没等何氏再怀一个,在陆漫一岁多的时候,何晃就出了事,何老太太几天后也死了。

第八十三章 偷换

何氏痛不欲生,但为了女儿还是坚强地挺了下来。因为何晃被斩,得罪的又是新晋皇后,皇后娘家又势大,陆家两兄弟的仕途一下黯淡下来。不仅升官无望,他们的上峰还在找机会把他们踢出自己的衙门。

那时,陆老太太就想把何氏休了,但陆放荣坚决不同意。她又看到何氏拿银子为两兄弟找关系,也就忍了。可陆放荣到底还是被整去了辽省乌城,老太太也彻底怒了,在陆放荣走后就作主休了何氏。

何氏也觉得是自己连累了陆家兄弟,若继续留在陆家,陆家兄弟怕是永无出头之日。所以,被休了也毫无怨言。

她娘家人丁不旺,世代单传,到了何晃这一代更惨,只有何氏一个女儿。何家没有兄弟,甚至没有族亲。何氏被休后,不敢呆在上京城,只得去投奔远在蜀中的舅舅家。

何氏自嫁进陆家,承但着家里几乎所有开支,还掏钱为兄弟两个跑官,甚至老太太的娘家有事了她也会支助,花银子如流水。几年间,嫁妆就用去了大半,还只剩下几百两银子,一个宅子和五百亩田地,外加后来添上的仁和堂。她把宅子卖了六百两银子,再加上原来剩下的银子,总共一千多两。

何氏带走了七百两银子,五百亩田地和剩下的五百多两银子送给了陆家,仁和堂留给了陆漫。

并跟陆老太太言明,陆漫出嫁之前,仁和堂挣的钱一半给陆漫存着当嫁妆,一半给陆家用。陆漫出嫁时,那些存下的钱和仁和堂必须给陆漫当嫁妆。她知道陆老太太爱财,觉得给陆家留下了足够富余生活的银钱田地,陆漫又是她的亲孙女,老太太和大老爷就是看在钱财的份上也会善待小陆漫。

在她想来,仁和堂还在她的嫁妆单子上,只要陆漫活着,别人就谋不走。

之所以把这么重要的仁和堂留在陆家也是迫不得已,她怕自己此去千里迢迢,万一有个意外怎么办。陆家好歹是官宦之家,肯定能保住仁和堂。

不过,何氏还是留了一手。就是把仁和堂的房契交给了王妈妈和抱琴,让她们务必保管好,等陆漫长大后再交给她。而且,她们手里有房契的事要绝对保密,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抱琴和抚琴原来都是何氏的丫头,何氏被休,带走了抚琴,把抱琴留下服侍小陆漫。

王妈妈抹了一把眼泪,“这是先二太太的一个失策,她太良善太单纯,根本看不懂人心。她该把房契交给老李掌柜叔侄的…”

陆老太太把何氏休了后,怕夜长梦多,二儿子会去找何氏,又急不可待地聘了她娘家侄女小陈氏。

按大楚律法,陆放荣是守边将士,陆老太太是不能不经过他的同意就善自休弃他媳妇的。陆放荣回京后听说媳妇被老娘休了气得要命,但木已成舟,也敢不把这事闹大,闹大了老太太会被仗刑。

他跟陆老太太大吵了一架,还是娶了小陈氏。但也跟老太太明言,除了第一晚,以后便不会再碰她,成亲三天后他就又走了。

走之前跟小陈氏言明,陆漫必须得由王妈妈和抱琴两人服侍,若敢把她们两个弄走,把他闺女养废,或者让闺女得个什么病死了,都会算在她头上,让她以命抵命。

小陈氏气得要命,既不敢把手伸向王妈妈和抱琴,也没敢让陆漫得个什么急病死了,小陆漫才得以活下来。

陆放荣走后不久,小陈氏就诬赖王大伯偷东西,打了他二十板子,把他和大儿子王大旺、小女儿王小娟罚去乡下给她种地。陈家也不是什么大地主,给她的陪嫁是南县五十亩坡地,还分了两个地方。

王妈妈气道,“陆老太太背信弃义,当着先二太太的面答应会对姑娘好,可先二太太一走,就对姑娘不理不踩。先二太太和老奴也看走了眼,没想到抱琴那个死丫头老早就对二老爷存了那个不要脸的心思,会做出卖主求荣的事…”

陆放荣走后的几天,陆老太太便开始给陆放荣寻摸样整齐的丫头,说儿子离家那么远,得有女人照顾。陆放荣讨厌小陈氏,根本不带她去任上,老太太只得找个女人送去照顾他。

那天,王妈妈突然听说抱琴被陆老太太提成陆放荣的通房丫头要送去乌城,还是小陈氏举荐的,着实吓了一跳。心里恨死了那个丫头不要脸,但想着陆放荣总会有女人,让抱琴去,或许对自己姑娘还有好处。

便压下心里的膈应嘱咐她,莫让老爷忘了二姑娘,让他时常写信敲打小陈氏。最好能劝二老爷把姑娘弄去乌城,彻底脱离小陈氏的魔爪,姑娘的日子会好过许多…

王妈妈又气道,“…老奴还留了个心眼,怕那个死丫头拿契书去换富贵,她走之前,还专门去看了藏在姑娘床底下的契书,看到契书依然在那里,才放了心。”又哭道,“哪里想到那抱琴是个奸的,她答应得好好的。一去了乌城,就把二老爷哄得五迷三道,两个月后就来信说怀了孕,根本不管姑娘…一年后,仁和堂的李源突然来找老奴,说小陈氏把仁和堂整个都租出去了,包括前面的铺子和后面的院子。还拿出房契说,先二太太早托人把这个铺子以五千两银子的价格卖给她了。老奴吓得赶紧把藏着的契书找到拿出来,李源看了,说这契书是假的,定是被抱琴调包了…呜呜,都是老奴没用,识的字不多,看到那纸上有字有印章,就以为契书好端端地放在那儿…”

王妈妈吓得魂飞魄散,跑去找陆老太太。陆老太太虽然强势,贪财,爱骂人,又极其讨厌何氏和陆漫,但为了陆家的脸面和儿子的前程,还做不出偷换契书的事来。

而陆老太太也是在前一刻才知道小陈氏和抱琴的所做所为,气得不行。她倒不是心疼陆漫,她是怕自家的声名被毁连累两个儿子的仕途。

第八十四章 一箭三雕

面对陆老太太的责骂,小陈氏又哭又求又撒泼,说自己是被老太太和她爹娘哄骗着嫁进陆家的,她就不该来陆家守活寡。陆放荣心里想着何氏,又让小妾生了儿子,根本就不搭理她,连封信都不给她写,甚至没拿过一文钱的生活费给她…还威胁说,若老太太气不过,就去告官府吧,陆家已经有了一个罪臣女的先二太太,现在再多一个偷拿继女房契的后二太太,反正她也不想活了。

小陈氏敢那么做,是笃定陆老太太和陆大老爷为了脸面,也不敢把事情揭发出来。继母占孤女的便宜占得理直气壮,多少家都这样。肉烂在锅里,只不过是把何氏女儿的嫁妆给了小陈氏的女儿,都是陆家孩子的。即使以后二老爷知道了又如何,那个薄情男人自始至终就没待见过自己。同时,她也笃定,陆放荣依然不敢把这事闹大。仁和堂是罪臣何晃的,闹大了,弄不好会被官府没收,更有可能影响他们兄弟的仕途…

陆老太太还真不敢把这事闹出来,甚至不敢跟二儿子说。何况,在她心里,小陈氏的女儿比何氏的女儿更令她疼爱。

她不仅为小陈氏做掩护,还跟王妈妈说,钱是身外之物,陆漫能平平安安长大才是最重要的事。等陆漫出嫁的时候,她作主,给陆漫陪送多多的嫁妆。还用陆漫作威胁,不许王妈妈出去跟任何人说,甚至不能跟陆放荣说。

为了堵住大老爷和大太太的嘴,又把何氏赠陆家的那五百亩地划了二百亩给大房,应该私下还给了他们银子。

王妈妈哭得很伤心,“老奴就害怕了。二姑娘已经没有了亲娘,亲爹又远在千里之外,若亲祖母再使坏,可就真活不成了,只得忍着…那年抱琴跟二老爷回京休假,她已经生了两个小子。老奴想着,抱琴有了倚仗,就让她求老爷把姑娘带去乌城,脱离小陈氏的管制,再想法子把仁和堂替姑娘弄回来。抱琴当面答应,可背过身就吓唬姑娘,说老爷脾气不好,要打人,乌城挨着大金国,那里的人要喝人血吃人肉,把姑娘吓坏了…唉,老奴对不起先二太太,对不起姑娘,没把仁和堂替姑娘守住。”

陆漫也记得来了一个情节,那是在小陆漫六岁的时候,陆放荣领着琴姨娘和她所生的两个庶子,三岁的陆畅、一岁的陆丰回来休假。

因为抱琴一下生了两个男孩,不仅得陆放荣的宠爱,陆老太太也十分满意。小陆漫本来就生气爹爹抛下自己不管不问,再听了抱琴说的那些话,就更不愿意跟陆放荣亲近了…

陆漫气得胸口痛。那小陈氏让陈斐来勾引原主,原来是一箭三雕。捉奸或让原主怀孕,最好是原主自杀,这是她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其二是若原主没自杀就弄去给陈斐当妾,陪送个缩水版仁和堂原主也不敢有怨言。其三就是,这事被陆放荣知道了,因为陆漫在陈家,他也不敢把小陈氏怎么样。

奶奶的,这些人太坏了。

陆漫又跟王妈妈讲了今年初小陈氏把陈斐弄进陆家,红绫引着原主和陈斐见面做不妥当的事,以及原主偷听到小陈氏和陈斐的谈话而生无可恋,产生报复心理在洞房上吊的事情…

王妈妈听了,哭得更厉害了,心疼陆漫的同时,又大骂小陈氏缺德坏良心,骂红绫烂肠子…

陆漫劝道,“王妈妈莫难过。我死了一次,就想通了许多道理,以后再不会做傻事了。这些帐我都记着,以后会一笔一笔跟小陈氏算清楚。但是要等待时机…”

王妈妈恨恨说道,“红绫那小娼妇在这里吧?我明天就去打死她。”

陆漫又劝道,“那个人病在床上,我们先不搭理她。等收拾了小陈氏,她也得不了好。”

她想起了那个假房契,又问,“那个假房契呢?有证据在手,更好告她们。”

王妈妈说,“那张假房契交给李掌柜了。后来陆老太太还管老奴要,老奴说因为知道那是假的,就扔了。”

看来,那位李掌柜还是比较聪明,先把证据拿走了。

陆漫又暗示自己跟姜展唯只是合约夫妻,姜展唯一心想功成名就休了自己,长公主府也有人不愿意让她长期呆在府里,当然自己也不想跟姜展唯过。一旦老驸马醒来,或许就是她出府的时候。

王妈妈一听,又哭了。她先还高兴陆漫终于有了依靠,还嫁进了这么好的人家。却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个表像,驸马爷一醒来姑娘就会被扫地出门。

她哭道,“天呐,姑娘被赶出府可怎么活。先二太太被休了以后,到现在都不知道她是死是活…”

陆漫忙安慰道,“妈妈快别难过,我会活下来,还会活得很好。公主府为了名声,也不会休了我,最大的可能,还是出府别居。而且,长公主对我真的很好,她不一定愿意让我出去。但是,我外祖得了的是王皇后,这个府里除了姜展唯,肯定还有其他人不想让我留下来。其实,我也不想留下来当劳什子的姜三奶奶。我手里有不少银子,又会医术,等把仁和堂收回来,咱们开个医馆,依然让李掌柜当掌柜,再请几个坐堂大夫。”

“姑娘会医术?”王妈妈惊得止了哭。

陆漫笑道,“我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以前看的医书都记在脑子里了。现在又跟御医学会诊脉和针灸,还给一个不能生育的妇人看好了病呢,她都怀孩子了…”又道,“妈妈也应该看出来,不得男人和婆家的喜欢,女人再贤惠都得不到他们的心,我娘就是例子。与其靠人,不如靠己,自己想法子把日子过好…”

王妈妈点点头。何氏如何对陆放荣和陆家,她看得最清楚,可陆家又是如何对何氏的呢?姑娘说得对,靠人不如靠己。但是,女人没有依靠,实在太难了…

夜深了,渐渐传来王妈妈的酣声,可陆漫辗转反恻睡不着——气的。

第八十五章 凤凰男

夜深了,渐渐传来王妈妈的酣声,可陆漫辗转反恻睡不着——气的。

那何氏就是典型的包子,陆放荣就是典型的凤凰男。一家人靠着何氏过上好日子,可一旦何氏倒霉,他们就不顾及一点情义把何氏撵走。更过份的是,用着何家的,吃着何家的,答应何氏会善待小陆漫,却对小原主那么恶劣。

在陆漫的印象里,只要有人一提起何氏,陆老太太就特别不高兴,骂何氏骂得也非常难听,什么小妖精,不尊重,以为自己是喝仙风的仙子,还不是爹都被斩了…陆漫分析,或许是何氏太优秀,太大方,太不把钱财看在眼里,就更加显得陆家人粗鄙不堪和拿人手短,所以才让好强又自觉矮了三分的陆老太太那么恨她。

更坏的是小陈氏和抱琴,为了贪财和当妾,害得原主生无可恋,傻傻的用自己的生命报复陆家。

还有陆放荣,他口口声声说喜欢何氏,甜言蜜言把何氏哄得嫁给他,何氏对他掏心掏肺,他怎么能对何氏和小陆漫如此无情和漠视…

陆漫终于明白了,原主即使陪上性命也要报复这家人,实在是原主没有别的办法,这家人又实在可恨。自己若没穿过来,原主死了,他们陆家得不了好。自己穿过来了,更要让小陈氏和陆家得不了好。

姜展唯说过,陆放荣会带着抱琴和庶子回京。有了抱琴、王妈妈、李掌柜,再有长公主府这个强硬的依仗,仁和堂肯定能要回来。再加上红绫,小陈氏陷害原主的事情就能全部水落石出,必须让她血债血偿。

还有陆家,让他们名声扫地。老太太不是想让两个儿子当大官吗,哼哼,就老太太的这个德性,怎么能教出有德性的儿子,没德性的人怎么能当好官。

只不过,仁和堂曾经是何家的医馆,何晃的死跟王皇后又脱不了干系,仁和堂的事情还是不宜弄得人尽皆知,以免造成不必须的麻烦…

陆漫想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

早晨,陆漫醒来。听到窗外的鸣儿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她重重吸了一口气,又嘤咛了一声。

王妈妈听见动静,走过来把纱帐挂上,轻声笑道,“三奶奶起来了,老奴服侍你穿衣裳。”声音一如多年前对小陆漫那样,充满了宠溺。

陆漫的心里涌上阵阵暖意,她坐起来抱住王妈妈的腰,把脑袋贴在她的胸口上,嗡声嗡气说道,“有妈妈的感觉,真好。以后我叫你嬷嬷,不叫妈妈。”

叫王妈妈为妈妈不习惯。她的妈妈只有一个,就是前世那个生她养她的女人。

王妈妈虽好,但跟那个妈妈也应该有所区分。

王妈妈见陆漫像小时候一样跟她撒着娇,别提心里多高兴了。呵呵笑道,“我的姑娘,叫老奴什么都成。”

陆漫又叫了一声,“嬷嬷。”

“诶。”王嬷嬷笑着答应道。

饭后,陆漫让柳芽去外院跟柳信说一下,打听打听王嬷嬷的女儿王小娟的情况。若过得好,就暂时不要管。若过得不好,侧面帮帮。

又拿出五两银子,让桃儿去外面买几样食材,其实主要是买几块绸布和两根银簪子回来,让王嬷嬷做几身好些的衣裳。

现在,兰汀洲的人出府容易多了,去找大奶奶要个对牌就行了。大奶奶的儿女没少吃兰汀洲的东西,一听说出去买食材,非常痛快就让人给了对牌。

陆漫库房里倒是有不少好料子,但那种缎子不适合王嬷嬷穿。她又在妆匣里找出一付雕花金镯子,亲自给王嬷嬷戴在手碗上。

“老天,老奴怎么能要这么好的东西。”王嬷嬷要取下来。

陆漫拦住了,说道,“我给嬷嬷的,嬷嬷收着。”

王嬷嬷又悄声问陆漫,“老奴能出去见见李掌柜吗?多亏他一直留意着我们一家,还先托人把小豆子卖下来,否则小豆子活不活得下来还不一定。老奴想当面感谢他。”

陆漫笑道,“再等等,咱们现在不宜跟李掌柜见面。”想到什么,又问,“李掌柜有三十岁了吧,怎么没听说他有媳妇儿女什么的?”

王嬷嬷的嘴张了张,说道,“老奴是看着他长大的,他今年正好三十整。无父无母,三岁就来跟着他叔叔老李掌柜过活。老李掌柜经常会带他来医馆里玩,跟先二太太小时候玩得也好。哎,或许他没碰到心仪的女人吧,一直没娶媳妇。”

王嬷嬷是陆漫奶娘的事,只有绿绫、柳芽、桃儿、杏儿、青青几人知道。陆漫告诫她们,这事暂时保密,不要声张出去。

陆漫领着杏儿去了鹤鸣堂,长公主正带着人准备进宫。好像皇上身体欠佳,她去探望。

皇上今年已经五十三岁了,比长亭长公主小了七岁。却不像长公主这样儿孙满堂,而是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名讳宋熙,为王皇后所生,今年才刚刚十四岁,已经被封为太子。

不过,听长公主和姜侯爷等人谈话的弦外之音,长公主似乎对王皇后颇有些不满,两人的关系也不是很亲近。

她主要是看不惯王皇后和她娘家的作派。王皇后是先太后娘娘的侄女,她们的娘家承恩侯王家因为出了一个太后一个皇后,极是霸道蛮横。

而且,先太后并不是皇上和长亭长公主的亲生母亲。在先帝时期,时为贵妃的太后亲儿子死了后,才帮助当今皇上登上大位。皇上感激她,封她当了太后,还把她的侄女纳进宫当了淑妃…

不过,大夫人同王皇后有亲,好像是王皇后拐了弯的表姐。

送走长公主,陆漫又去跟老驸马说了一阵话。老驸马现在虽然没有醒过来,但所有的人都相信他肯定能醒过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因为老驸马比陆漫进府冲喜前好了太多。他的脸色已经有了些许红晕,脸颊还长了些肉出来,经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

陪老驸马说了一会儿话,陆漫就急急回了兰汀洲,和王嬷嬷一同在厨房里做双皮奶。

陆漫教王嬷嬷做着,又给她讲了另几道奶制品的作法,让她无事就在厨房悄悄练习。毕竟当初陆漫说自己会做那些吃食是王妈妈教的,不能让人看出破绽。

第八十六章 顺胎位

陆漫的印象里,王妈妈本身就非常会做吃的,原来经常换着花样给小陆漫弄吃食。因为没有小厨房,王嬷嬷就用钱贿赂厨房里的厨娘,在厨房里做。

果真,王嬷嬷没有多久就学会做双皮奶了。

陆漫遣人给大奶奶的三个孩子,还有六爷、七爷各送一碗过去。姜玖已经来了兰汀洲,还说姜展魁下了学就会来吃晌饭,所以不用给清风院送。

姜玖又掏出两个装着银锞子的荷包交给王嬷嬷,糯糯说道,“我和哥哥知道你以后会是我嫂子的管事嬷嬷,这两个荷包赏你,以后要好好服侍我三嫂。”

王妈妈接过荷包笑得一脸皱子,连声道谢。她从心里还是希望三爷能和三奶奶琴瑟合鸣,过一辈子。女人出府单过,哪有那么容易。

陆漫知道单纯的姜玖肯定想不到这么多,一定是人小鬼大的姜展魁想到的。不过,她心里还是挺高兴,两个孩子真不错,没白疼他们。这么小就懂得感恩,不仅是人品好,还有大智慧。那姜展唯虽然讨嫌又变态,这两个弟妹教得委实不错。

这个休沐日的头一天晚上,姜展唯回府了。他只去清风院看望了小兄妹,又去鹤鸣堂看望了长公主,然后住在外院,第二天一早又急匆匆地走了。

桃儿领着小丫头去大厨房拿饭碰到灵芝,回来宣布了这个不好的消息。

陆漫倒不以为意。这样更好,相见两相厌,不如不相见。两人本来就是合约夫妻,只要完成各自的责任就行了,比如他帮自己办事,自己帮他照顾弟妹,救治老驸马。至于其他的,就免了吧。

王嬷嬷听说后,却失望不已。对陆漫说道,“今儿休沐,三爷怎么不多歇一天呢。再咋地,也应该来看看三奶奶啊。”

她悄悄问了绿绫三爷怎么样,绿绫皱着鼻子说,“三爷的脾气不太好,心思深沉。我真的看不懂他呢,说他嫌弃三奶奶吧,三奶奶病重的时候,他难过得一夜没睡着觉,也尽心尽力寻找你们一家人。说他对三奶奶好吧,可他对三奶奶的态度很恶劣,说话夹枪带棒。而且,三奶奶说他一直想休了三奶奶…”

王嬷嬷叹着气,又问了柳芽。柳芽说三爷长相好,人品好,还是七品官,跟三奶奶最是般配,还私下让她们好好服侍三奶奶。

王嬷嬷心里很矛盾,觉得姜三爷像是对三奶奶好,又像是对三奶奶不好。

她对陆漫说,“老奴觉着,若能把三爷的心哄过来,你们最好还是在一起过。女人出去,哪里是那么好过的。男人嘛,都有几分脾气,三奶奶上吊也的确伤了他的脸面,以后只要软和些,小意些,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而且,三爷家世好,不会为了点钱财就不要脸面。老奴一想到陆家人那贪财的嘴脸,就够够的了。”

陆漫看王嬷嬷一说到陆家人脸都皱成了包子,笑起来。说道,“我娘那么小意,软和,还特别大方,也没能把陆放荣化为绕指柔。”又想到前世的那个渣爸,叹道,“或许我的命不好,天下间有好男人,我却没遇到一个。”

说完,她便又去了鹤鸣院。

今天下着小雨,陆漫从鹤鸣堂回兰汀洲的路上,看见姜展魁领着旗长在游廊处站着。小家伙似乎很高兴,看见陆漫了,就笑咪咪地跑了过来。

陆漫笑道,“八爷,你是专程在这里等我的?”

姜展魁点点头,笑道,“我三哥重新找了一个郭妈妈照顾我妹妹,今儿上午已经去了清风院。但怕顾嬷嬷跟我妹妹说些不着调的话,想在今天下晌我们去鹤鸣院后再让柳信大哥把她打发走。三嫂,我们今天能不能去兰汀洲住一晚,由三嫂跟我妹妹说顾嬷嬷因为男人得了重病,不得不家去,这样我妹妹也不至于太难过。”

小姑娘从懂事起,就由顾二家的照顾。乍然离开,陆漫也怕她不习惯,会难过,点头应允。又问,“顾二家的心思那么多,被赶走了能愿意?”

姜展魁说道,“三哥说顾嬷嬷过去几年照顾妹妹的生活还是尽心的,让柳信大哥赏了她五十两银子。有了这么多钱,够她过一辈子了,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从这点看,姜展唯似乎还挺念旧重情。他之前的乳娘,据说现在还每个月给一两银子养着她。而这个顾二家的,因为感念她把小姑娘带得好,也给了这么多遣散银子。还有,帮自己找王嬷嬷一家,也算尽心尽力了。

只不过,他的喜怒无常却是让人吃不消。

晚上,一家人齐聚鹤鸣堂。除了姜展唯,全家人都在。吃饭的时候,几位老爷和几位爷的话特别多,好像边关局势更加严峻,朝中内外都是人心惶惶。

长公主听了,直叹气。谢国公一直忙碌,几乎没有回府,她就是想见见他,都找不到人。

听了这些,陆漫的心也不自禁地提了起来。毕竟她也希望姜展唯能好好活着,自己也少欠一条人命。

姜玖还不知道打仗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而姜展魁却吓得脸色发白。

饭后,雨下得越发大了,鹤鸣堂的垂花门外停了几辆骡车和多顶轿子。

陆漫自己坐一顶轿子,小兄妹坐一顶,一起回了兰汀洲。

郭妈妈人称郭武家的,二十几岁,长相也算清秀。她来给陆漫磕了头,王嬷嬷又给了她一个装银锞子的荷包。

绿绫已经把装银子的柜子钥匙和装嫁妆的库房钥匙交给王嬷嬷保管,帐物由柳芽保管。

王嬷嬷见姜展魁和姜玖喜欢跟陆漫亲近,心里着实高兴,十分殷勤地服侍着他们。

陆漫趁别人不在的时候,悄悄安慰一直心不在焉的姜展魁,“莫怕,祖母说了会请人帮忙把三爷调去中军营,那里是大元帅呆的地方,不会有危险。”

姜展魁听了,才放下心。

晚上,陆漫没有练习医术,而是跟姜玖一起上了床。姜玖十分兴奋,钻进陆漫的怀里不出来,还直嚷着,“三嫂,你好香哦。若以后能天天跟三嫂睡在一起,该多好…”

小姑娘的性格更开朗了,咯咯的笑声像银铃一样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