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芷只是好奇的跟刘氏说:“三嫂,你从那得来的练习体力的方法?”

刘氏回头望她一眼说:“自然是你三哥写信跟我说的,我想着我一人练习,我一人在街上这样走来走去,实在让人瞧着不象话。

现在有你和我一起,我们这样在街上来回的走路,别人会以为我们两人在赏街景。”

苏青芷对着刘氏佩服的竖起拇指说:“三嫂啊,你昨天应该跟我说实话啊。而不是一脸好心与我说,你要陪我多练习体力。

我昨晚可是很感谢你,在夫君面前一直夸奖,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三嫂。

这才一个早晨的功夫,你就让我有一种白夸了你的想法。”

刘氏笑眯眯的瞧着她,说:“这事情,迟早就会有说白的时候,我自然要早跟你说明啊。

至于你夸我的话,我觉得你夸的对,你不要那种白夸的负担。

你想一想,如果没有我的鼓励,你也是想不起还有这种法子来练习体力吧。

小九啊,我还盼着你再生多一个侄子,所以,你的体力一定要好。”

得,所有的好,刘氏全占了,再说下去,苏青芷就成了那个亏心的人。

苏青芷很是服气的跟刘氏说:“三嫂,你再多教一教我,你如何可以黑白颠倒说得这般的自在,而且是特别的理直气壮?”

刘氏直接冲着她摇头说:“小九啊,你太嫩了一些,你要跟我们这些当嫂嫂的人多学一学。

你不能只看到事情的一面性,你要看到事情的多面性。

从我这边看到自然是我认同的一面。

小九,我是从来不说黑白颠倒的话,自然在任何时候,我说的话都能理直气壮的面对人。”

苏青芷只觉得学到了一些皮毛,可是林望舒跟她说过,有的时候,静默要比说话来得好。

苏青芷觉得她没有刘氏这种本事,还是不要随意使用刘氏的招数。

苏青芷和刘氏连续半个月在街上走三趟,渐渐成了官街上的风景。

王夫人悄悄问过苏青芷,知道她是用这种方法在练习体力。

她笑着摇头跟苏青芷提议,有这功夫走来走去,还不如去抱着林广喜从街头走街尾,只要两圈下来,一定可以把体力稍稍的练得好一些。

王喜儿则有些羡慕的跟苏青芷表示,她想早晨跟着她们一起走动。

苏青芷自然是欢迎她同行,只是她想起王夫人的态度,她跟王喜儿悄悄的提醒了一下。

王喜儿笑了起来,她凑近苏青芷的耳朵边,低声说:“我听母亲提了提,母亲说,我也可以跟你一起走。

到底孩子大了,已经不能总是抱在怀里不放手。

我一天抱着孩子两圈从街头走到街尾,对我来说,也练不了多大的体力。”

苏青芷瞧着她的眼色都不对劲起来,王喜儿立时笑了起来,跟她解释说:“苏九,我是农家的女子,我又不是家里娇养长大不知事的人,自然会在家里做事情。

你是城里读书人家的女子,你身边有丫头,自然是没有我这种自小要做农活的人体力好。”

王喜儿的得意,让苏青芷瞧着直接白眼向着她,说:“你是农家女子,可是我早听你说过,你除去做家事外,从小到大也不曾做过几天的农活。”

王喜儿瞧着苏青芷,她是一脸无辜神情跟她说:“苏九,那时候,我跟你不太熟,我与你说的话是有些夸张。

我其实在家里是做农活长大的,我小时候,还是在田边长大的。”

苏青芷瞧着她笑啊笑,笑得最后她不得不实话实说,她在娘家的时候,的确是不曾做过几次农活,她不能昧着良心说假话。

苏青芷瞧着王喜儿笑了,说:“大喜儿,我们这样的交情,谁又能隐瞒得了谁。”

王喜儿笑了起来,她连连点头说:“我们这样的交情,太熟了,你抬眼,我就知道你想说什么。

我摸一下头发,你也能明白我的想法。

苏九,我们当一辈子的好友。”

第八百六十二章 吩咐

远看阳翠山,很秀丽的一座山峰。

车马行驶停靠在山下,抬眼打量阳翠山,一样觉得这山好秀丽。

难得的这一天,夏日里最清凉的一天,林望舒休息,林家族兄还有王家人相约来阳翠山。

五辆安南城极其普通的车辆,车主是王家熟识的人,事前都打过招呼,这大半天的行程安排交付给他们。

男人们是一脸镇静平常的神色,女人们和孩子们脸上全是兴奋的神色。

苏青芷抬头望一望山峰,只觉得这山势太过温婉也不峻峭,想来上山还是容易。

苏青芷面上那跃跃欲试的神态太过明显,以至于林望舒都不得不行过来,低声提醒说:“天气太热了,我们就在山下走一走。”

苏青芷面上的热情劲头给打了下来,她瞧一瞧孩子们,她轻轻的点了点头。

昨天夜里,林望舒跟她提过,这样的天气,只能利用上午不太热的时节,去阳翠山那里凉快一下。

至于刘氏和苏青芷想爬山的计划,留待秋天的时候再来实施。

他特意让苏青芷赶紧去跟刘氏提一提,免得刘氏也跟苏青芷是一样的想法。

刘氏听后很是痛快的应承下来,笑着说:“我们要带孩子们一起去,自然是不太方便爬山。”

苏青芷瞧一瞧王夫人婆媳,再瞧一瞧族嫂,她再瞧下牵着林静琅的手,在山下转了起来的刘氏。

她侧头瞧下林望舒,见到他的眼神扫过来,她赶紧偏过头去。

林广辉把林广喜送到苏青芷的身边来,跟她说:“母亲,我和哥哥们玩一会,我再来陪弟弟啊。”

林广喜来之前,已经给哥哥哄得答应下来,这时节,他也不与林广辉闹腾,而是极可爱的伸手牵住了苏青芷的手。

林广辉如同小鸟入林一般的飞向大孩子们处,林广喜摇一摇苏青芷的手,说:“母亲,吃饭,长高高。”

苏青芷明白他的意思,她弯腰鼓励说:“好,我们喜儿多吃饭,一定会很快的长高高起来。”

林广喜小脸笑得如同刚开放的花朵,他扯着苏青芷说:“走,走。”

苏青芷顺着他的意思走动起来,母子两人再快的速度,也挡不住当中有人腿太短了。

刘氏和林静琅已经从山那边转圈子回来了,这对母子也不过走了一里路,而且是一边走,两人还一边数着路上有多少只蚂蚁。

刘氏瞧着苏青芷待儿女的态度,只觉得她太有耐烦心了。

刘氏把这话说给苏青芷听,结果她颇有些不太好意思的跟她表示,她这辈子所有的耐烦心,大约全用在儿女身上。

男人们围绕着山峰转过一圈后,自然各自寻自家的人,要在午时前赶了回去。

林望舒特意派人去王记家常菜饭店定下包厢,中午时,就在那里用过餐后再各自归家。

林望舒寻到苏青芷母子的时候,他们还在那一里路上,只是从数蚂蚁,已经换成在路上寻找美丽的石头。

林望舒上前去,跟他们母子说要回去的事情,两人那目光盯着前面的的路上,然后同时抬眼看着林望舒,两人那眼里的神色,实在让林望舒不忍心拒绝。

林望舒抱起林广喜跟苏青芷说:“我陪你往前面再走上几步,在转弯处,我们回头,好吗?”

苏青芷笑着点了点头,林广喜见到苏青芷点了头,他跟着点头,大声嚷嚷:“好,好,好。”

林望舒待小儿子还是有几分温软神色,便笑着关心的问他:“喜儿,你和母亲一路走来,有没有看到什么好的风景啊?”

“蚂蚁,石头,人。”林广喜很高兴的与林望舒分享一路的见闻。

他的小脸上满满的欢喜之情,阳翠山可比平日里的街上要有趣许多,多了许多探险的地方。

他瞧一瞧自个的小短腿,他回去得多吃饭,日后会长得跟哥哥一样的高。

现在林广喜小小的心里面,他最佩服的人,就是比他大的嫡亲哥哥林广辉。

在他的眼里面,哥哥是什么都会做的小能人。

天气渐渐的热了起来,大家都往马车上走去,林广喜执意要跟着林望舒,结果经林广辉三言两语一劝,又欢喜的掉头跟着哥哥走了。

刘氏牵着林静琅走了一圈回来,她在马车里歇着,见苏青芷一脸轻松的模样,再瞧一瞧林静琅这是明显恢复过来的神色。

刘氏相当的无语,她在之前一直嫌弃苏青芷母女的体力不行,可是现在瞧着这对母女,分明是衬托了她的体力不太行。

刘氏再见到王家婆媳轻松的模样时候,她越发觉得不公平啊。

她可是知道王夫人整天里都是围着王家打转,这样的人,象这样出来一趟,应该多少会显示一些气力不足的样子吧。

结果王夫人的神态自如,还跟苏青芷约下等到秋天里一起来爬山。

苏青芷很是痛快的应承下来,也说了,到时候多带上一些人,他们可以照顾孩子们在山下玩耍。

王夫人听后更加的高兴起来,说:“我原本想着背着孩子们爬山,心里多少有些不太心安。

现在听你这么计划,自然是好。有人在山下照顾着他们,孩子们玩耍了,我们也爬山峰了。”

刘氏在一旁听了王夫人的话,见到她这般的有精神,她忍不住问她:“王夫人,你天天在家里做了什么重活,我瞧着你转了一圈山,你好象不吃力一样?”

王夫人笑了起来,说:“我在家里能做什么重活?也不过是一些平常事情,我最多就是种一种菜。

我这是娘家打下的基础不错,我在娘家的时候,常跟着兄弟们下田做农事。

我的农事做得相当不错,你看,官街上,许多人家后院会种菜,可没有谁家的菜,种得比我家的菜好。”

王夫人很是得意,她知道刘氏和苏青芷妯娌都是能够接受做农事的人。

而不是象官街上有些夫人们听到这样的话,那面上就有嫌弃的神情。

刘氏认同了王夫人的话,王家后院的菜地是比林宅多上好几块,而且现在也不需要王夫人再如从前那样亲力亲为,她可是有儿子可以吩咐的人。

第八百六十三章 看待

五辆马车停在王记家常饭店的后门,王喜儿的弟弟已经恭迎在门口。

他很是恭敬的以学生身份迎接林望舒,又恭敬的面对王书记官。

林望舒冲着他摆手说:“别客气,我们只是想安静的用餐。”

他赶紧低声说:“楼上全空了下来,现在楼下没有客人。”

林望舒一行人上了楼,刘氏目光里露出好奇的神色。

她听林静琅提过好几次这间饭店,苏青芷也说了,她不是看在人情的面上说话,而是这间店的饭菜真的实在滋味不错。

王记家常菜饭店装饰得普通,只是每天清扫的非常干净。

刘氏在桌边坐下的时候,她不经意中轻抚下桌面,手下的清爽感觉,让她安心下来。

等到刘氏伸手到窗边不易清扫的地方时,手指间的干净,让她很是惊讶不已。

她面上的惊讶神色,让王夫人婆媳笑了起来。

王记家常菜饭店最初装修的时候,王家是愿意出那一笔银子,只是王喜儿弟弟拒绝了。

他认为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这间店就这样简单收拾一番就能用上。

王喜儿有心让那个女子劝一劝弟弟,结果那也是一个实在的女人,她直接也说了,她相信她的本事,只要尝过她煮的菜,一定会愿意来第二次。

这间饭店的装修,等到饭店挣了银子,日后,再开一处新店的时候,再好好的装修一番。

王喜儿弟弟如今就等着舅舅家的事平息下来,他给这个女子放成良籍,将来他们成亲之后,对儿女前途有好处。

王喜儿悄悄跟苏青芷说:“我母亲跟我说,我弟弟不曾真正的动过那个女子,只不过两人是有情意。”

苏青芷听她的话,一会后明白过来,就是情人之间应该做的事情,那两人做得差不多了,只是没有走到最后一步。

苏青芷脸上的神色,让王喜儿瞧得分明,那明显在说,那是你弟弟不行吗?

她赶紧开口说:“我弟弟一定行,我弟弟那人从小就规矩,他有心要娶她,自然是不会在大事情上面委屈了她。

元配夫妻洞房的时候,那是一定要见红。”

苏青芷只觉得王小弟暗藏得深,可惜他还是心软了,不然,依着他的手法,他的舅家不会这般轻松就过了关。

至于那几个收了他舅舅家好处的族人,只怕王小弟有空闲的时候,也不会这般轻易由着别人去。

王喜儿提了她娘家爹娘的意思,那就是对他们又没有造成大的不好影响,那事就这样算了。

大约就是因为王喜儿爹娘是这样的人,所以有的族人才敢收好处,把事情结果又给变动的事情。

刘氏则是说,那收了好处的族老,这是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瞧明白过来。

这样的小利是收不得的,他们会因小利失了大的好处。

至少将来族里有事情,别人会避着他们一些,别的族老们日后待他们也会有防心。

将来如果有机会的时候,大家一定会齐心把他们踢出主事的族老圈子。

刘氏现在不管是有心还是无心,她会与苏青芷说一说有关族亲的事情。

她说得明白,随着林望舒的往上走,将来依附过来的有能力族亲,总会有那么几个。

家里是会先挑选一遍,可是那人最后会变成什么模样,谁在最初的时候,都不会把人瞧得太过明白。

林家嫡系的意思,自然是希望旁支能够自行立了起来。

然而前面那位族兄的行事,多少让嫡系的人失望了。

现在这位族兄要是一直这样保持下去,嫡系这边会在有好机会的时候,愿意为他多跑动一下。

毕竟靠着林望舒一人,他所能带出来的人太过有限了。

林望舒对旁支无所求,他待旁支的兄弟很是淡然。

或许正是他的这种态度,前一位族兄在最初的时候,他的行事,面上瞧着还是不错。

只是到了后面,又因为有族嫂在里面说话,他渐渐跟着心态不平而歪了行事。

王书记官也提了,前一位林家爷们在最初的时候为人行事不错,大家其实看好他。

因为大家都瞧得明白,那一位只是跟林望舒过来过度的人,有机会的时候,他就会离了安南城。

最后,他是离了安南城,结果正式有了官位,却去了那边偏远的地方。

但是他不去也不行,嫡支明白交待下来,只有这一次机会,他如果不上,此事过后,嫡支一样不会再伸手帮他。

王书记官就两位林家爷的事情,跟家里的儿子们细细的教导一番。

将来自家的儿孙,在品性上面一定要端良,还有娶妻娶贤,千万别因女色娶了不贤之人入门。

王喜儿悄悄把王书记官说的话转给苏青芷听,她很是得意的说:“我家夫子从前是不太理会孩子的事情,他现在知道上心带着孩子们一块读书了。

他说不求孩子们将来有多大的出息,只求他们将来行出去,他们不要把家里老祖宗的脸都给丢尽了。”

苏青芷听后笑着说:“你们家的人,只要不受外人太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根不歪,上面长的树就不会歪。”

苏青芷还是很看好王家人的家风,王书记官在安南城这么多年下来,就不曾有人说过他太多不好的事情,最多说他太过讲规矩了一些。

苏青芷把王书记官说的话,跟林望舒笑着提了提,他笑着说:“果然老官吏不管什么时候,都让人不敢小瞧他的本事。

我们家也一样在教导孩子方面,绝对不能纵容了他们。

我们今天的舍不得,将来就会自行尝到苦果。

你瞧一瞧我们家那些兄弟们就知道,当年我们兄弟读书的时候,我父亲那个时候身体特别的不好,他都逼着我们一定要读书。

他有一次还直接拿木棍打了一棍,结果打完之后,他好半天喘不过气来,吓得我再不敢有第二次。”

苏青芷有些好奇林家五老太爷当年生的是什么样的病?

林望舒叹息着略有些不好意思的跟她说:“原本最初是小病,结果那时节母亲与他生气,然后小病变大病,父亲那时候也遇上了一些事,他的心里想不通,也不曾把小病当成事看待。”

第八百六十四章 不曾用心

上一辈的事情,苏青芷自然明白从林望舒这里听到的只会是掩饰过后的真相。

有刘氏在,她比她应该多少知道一些事情。

刘氏听苏青芷问有关林家五老太爷当年生的那一场大病的事情,她略略有惊讶之后,她笑了。

“我还以为你一直不会好奇,你这反应也太慢了一些吧。

你这孩子都生了三个,如果你怀孕密集一些,只怕是孩子都生了五个。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保密的地方。

我听人说,那时节,父亲在外遇到红颜知己,有心想把人接回来亲自照顾。

母亲知道之后,她当时没有吵闹,她只是把这事说了出去,而且言明,她的房里是不会有良妾,只会有贱妾的存在。

后来另外有心人,听说是直接娶了那位女子,然后带着她离了安瓮城。”

苏青芷有些不太相信的瞧着刘氏,这世上那有这般巧妙的事情,那个女子这边遇一个知心人,那边遇一个有心人。

苏青芷瞧着刘氏说:“三嫂,你与我说实话吧,你这编的故事,是哄不住常看话本子的我。”

刘氏瞧着苏青芷很是诚实的跟她说:“我嫁进林家后,我最初听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噗。”苏青芷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她立时跟刘氏表示,她不要听她最初听的故事,她想听她后来听说的事情。

刘氏瞧一瞧苏青芷,叹息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我觉得母亲在这方面是一个难得的精明人。

你也瞧得出来,父亲待母亲实在是瞧不出有多少情意,最多也不过是相敬如宾的夫妻情。

我听人说,当年父亲在外面遇见那个女子之后,他待她很是上心,他是有心将那女子当成贵妾纳进门来的。

母亲听说之后,她跟父亲吵闹不休,她利用父亲生病的机会,她直接面见那个女子,听说很是威胁了一番。”

刘氏瞧着苏青芷的神色,想一想,她低声说:“我还听到另外一种传说,母亲直接跟那个女人说,只要她活着,她是进不了林家门。

如果她死了,父亲可以另娶,可这个逼死她的女人,一样别想顺当的进了林家的门。

后来那个女子走了,父亲便生了一场大病,一直到后来好几年后才慢慢的好起来。”

苏青芷瞪大眼睛瞧着刘氏,好半会说:“我没有想过父亲还是痴情人。”

刘氏嘲谑的笑了笑,说:“父亲再喜欢那个女子,我听说,他那时节,他的身边一样有通房,那人后来是难产没有的。

为什么那个女子最终会走,只怕是知道父亲身边通房怀孕的消息。”

苏青芷瞧着刘氏,一会后说:“原来说来说去,父亲心里面大约最重视的女人还是母亲,那个女子只不过是他们夫妻用来斗气的玩意儿。”

刘氏认同了苏青芷的话,至于林家五太老爷当年为何会生病,一病多年的事情,她觉得是一场正常的生病,只是拖得太久了一些。

结果大宅里的人,因为那事勉强沾了一些边,就在私下里猜测着大约是情伤太深的原故。

苏青芷有些好奇林家五老太爷知不知道大宅里的那些传说?

刘氏笑了起来,说:“自然是不知情,我觉得母亲也是不知情的人。”

苏青芷想一想明白的点头,有些事情,大家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下意识的去隐瞒着当事人。

刘氏好奇苏青芷怎么想起现在来问这些事情?

苏青芷跟她解释说,她也是无意当中想起林家五老太爷身体不好的事情,真真的是无心之举。

刘氏跟苏青芷提了提,她约了人去茶楼听说书。

苏青芷笑着鼓励她去,林望景不在安南城,她的儿女不在安南城,有朋友陪着她,这一日也能欢快的过去。

刘氏笑着跟苏青芷说:“这一日日无事可做的日子,我们还是应该自个寻事做。

我是佩服你能静下性子抄书。”

苏青芷笑着很是直接的跟她表示,她也不过是想为多存一些私房银子。

刘氏笑了起来,说:“我也想存一些私房银子,你三哥能在安南城寻到生意,我就不信,我寻不到门道。”

苏青芷笑了起来,很是鼓励的跟她说:“三嫂,茶楼里一定会隐藏着高人,你在一旁跟着学一学,你回来顺带教一教我。”

刘氏很得意的昂着头走了,苏青芷瞧着她身边跟着的两个丫头,都是老实的性子,心里多少安心一些。

苏青芷把爱学习的林广喜安置在身边,那位专门照顾林广喜的妇人,如今成了林宅里半个针线房的人。

她的性情不错,平时很是照顾林广喜。

苏青芷考虑她还年青,而且夫妻又在一处,她可不想当了别人的生育路。

她直接跟妇人交了底,林广喜现在年纪大了,夜里守夜的事情,她先是安排丫头们守。

等到林广喜再大一些,苏青芷和林望舒商量过,直接让他们姐弟同一间房。

林广喜现在的年纪,正是与母亲黏糊的时候,而苏青芷明显是享受儿子对她这般的亲近。

妇人最初是推辞,决定还是跟从前一样,每月里她有三个晚上不用守夜。

苏青芷不得不跟她直说,她是想着她还年青,在这样的年纪,要是能再有孩子,她在夫家的日子会过得舒服。

妇人听后感动的落泪,她跟苏青芷表示,她一定会忠心的待小主子们。

苏青芷可没有想过妇人会有这般的表态,她的意思,也不过是想着跟随过她的下人,在晚年的时候,她们生活得好,她这个当主子的人,就能跟着舒服过日子。

刘氏在人后说她为人太过宽厚无私了,结果听苏青芷说了那个自私的理由,她只觉得弟妹为人行事想得好深远啊。

她转而想着,又觉得苏青芷的做法很好,当主子的人,总要照顾着身边的下人。

刘氏一直不太注意身边下人的事情,反正这些事情,她全依着大宅规矩行事。

她身边的陪嫁丫头,在等到她慢慢熟识林家生活之后,她们很快的嫁回她娘家。

她这一房后搬出大宅生活,家里面下人是由大宅带去的人,遇事的时候,明氏会提醒她安排行事。

第八百六十五章

苏青芷只觉得是一桩小事情,可是刘氏到底还是受了她的影响。

自此之后刘氏对待身边的下人们,还是有几分真正的上心。

如苏青芷所言,她们过得不好,最后的最后还是会象主子求救。

那时候,你救还是不救?

自然只有出手救了。

与其最后走到那一步,还不如在能安排好的时候,尽力为她们多着想一些。

日后,她们的日子还是过得辛苦,只怕稍稍有些良心的人,也不会好意思求上门来。

就是求上门来,也是一些用少少的银子能解决的事情。

刘氏好奇的问:“你怎么知道用少少银子就能解决得了?”

苏青芷很是镇静的回答她:“我又不曾把她们嫁去不好的人家,她们所能遇到的事情,也不过是夫家遇上大事,在银子上面差了那么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