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夫人走后,刘夫人与苏青芷叹道:“她大约又想起不好的事情,她去外面走一走,她心情好了,很快就会回来。”

那几位夫人打量着苏青芷的神色,却见她面上有好奇的神色,然而很快她脸上神色就很是平常起来。

刘夫人跟苏青芷说:“日后,我们大家有机会长相处,你就会明白我们几人的难处。

关夫人原本想着在家里招呼你,只是她和知府夫人的关系不太好,她怕你们两家明面上交往后,知府夫人日后对你会挑事。”

苏青芷轻轻叹一声,说:“我瞧着知府夫人为人很是严肃谨慎规矩。”

在坐的夫人们全笑了起来,当中那个年纪大的夫人笑着说:“林夫人,你说得还真不错,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我对她就是这么一个好的印象。”

刘夫人在一旁笑着悄悄跟苏青芷说:“这是我家大人的同僚妻子曾夫人,她初初与知府夫人见面的时候,她穿着见客的衣裳。

知府夫人听说她娘家家景不如何,又问了问曾夫人,知道她在家时不识字,便与曾夫人讨论了学问的好处。”

苏青芷瞪大眼睛瞧着刘夫人,知府夫人应该经了不少事情,她如此对待自家大人下属官员夫人,这也是太不把下属夫人看在眼里。

刘夫人瞧见苏青芷的眼神,她笑了,说:“曾夫人在家就是贤妻良母,知府夫人来的时候,恰巧是她松快下来的时候。

她愿意出来走动,与我们也相处得来。平日里,家里孩子们要闹小毛病,我都是直接派人送信给曾夫人请教。”

苏青芷好奇的瞧一瞧那一位正在与身边人说话的曾夫人,她低声问刘夫人:“曾夫人夫家有人识医理?”

刘夫人摇头笑了,她低声说:“他家无人识医理,只是曾夫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曾大人那时节家中兄弟多,家境困窘,曾夫人娘家的情况也不太行。

有时候家中孩子闹小毛病的时候,看不起大夫,她便问那些老妇人有没有旧方子可以用一用。

时日长了,她也记得许多旧方子,也分得出来,小孩子那种小毛病用那种方子好。

曾夫人为人很好,只要有人问她,她都会与人仔细说,有时候,她不放心,她还会跟着去瞧一瞧。

她在南府的名声不错,然而知府夫人先前还瞧着她顺眼,后来不知为何,她对曾夫人越来越冷淡。”

第一千零九章 好

苏青芷听刘夫人的话笑了起来,说:“刘夫人,多亏你与我这样说一说,要不然,我可是对谁都不太知的人。”

刘夫人笑了,她只觉得苏青芷是非常上道的人。

刘夫人和驿丞王夫人的关系不错,她听王夫人提过,苏青芷是重情份的人。

这些年,刘夫人见过王夫人交下不少的人,然而等到那些人搬到官宅这边居住后,王夫人交下的大部分都落空下来。

就是没有落空下来的几人,待王夫人也不过是面子情。

王夫人那样的人,看多了人来人往,心里自然有一本帐。

王夫人与刘夫人说过,她家的东西,也不是白来的东西,她凭什么白送那些看她不入眼的人?

王夫人与刘夫人说:“林夫人瞧着不是那种热情人,可她为人实在。

她搬家,我上门,她待我实诚,而且是有来有往的走动,她处事一点都不小心思,也不是那种故意装大方的人。”

刘夫人因此对苏青芷有了好奇心,这一次的见面,经关夫人提及起来,她就吆喝着要多叫相熟的人,大家一起来热闹。

关夫人再次进来的时候,她的身后跟着送茶点的小二。

小小茶楼的点心,有一种茶的味道,不难吃,只是不太合苏青芷的味口。

关夫人略有些歉意与苏青芷说:“林夫人,这些东西不太合你的口味,下一次,有机会的时候,我再安排的妥当一些。”

苏青芷连忙摆手说:“关夫人,我第一次品尝,下一次有机会品尝的时候,也许就会习惯一些。”

苏青芷也与在坐的夫人笑着说了说,等到她知道好的地方,一定请各位夫人赏脸来聚会。

苏青芷识趣的提前离开,她瞧得出来,留下的人,分明是想再说一说话。

苏青芷走后,关夫人笑着跟包厢里的人说:“我觉得这位林夫人不错。

可惜我是知府夫人眼中钉,为了不给林夫人惹麻烦,我和她只能在外面交往。”

曾夫人瞧一瞧关夫人的神色,说:“我觉得这位林夫人大约也不会讨知府夫人的喜欢。

我听说那一位知州夫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待林夫人相当的不客气。”

刘夫人一脸不屑神色说:“我听说知州大人待人一向很是客气,他为何在家中不教导一下自家妻子在外说话行事注意一些?”

曾夫人瞧着她笑了起来,说:“你到底还是年青了一些,要知道有些人是怎么也教不会的,只会你越教她,她表现的越出格。”

关夫人在一旁赞同的点头说:“这婚嫁的事情,考得完全是双方长辈们的眼光,这长辈们要是一错眼,就误了女人的终生。”

关夫人想起自家的事情,她嫁了一个家事糊涂的夫婿,瞧着面上光亮,内里却让人相当的无语。

曾夫人瞧着关夫人的神色,她半劝着说:“关大人是好人,你和他好好过日子,时日久了,他自是明白你的好。”

关夫人苦笑起来,说:“我与他的时日还不久吗?

我都从青葱女子变成半老徐娘了,他给那几个小妾哄一哄,还总来我面前说一说,要我贤良一些。

我还不贤良吗?庶子庶女一个个平安长大,庶子想读书,那就读吧。

庶子聪明伶俐盖过我嫡亲的儿子,我也不曾压制过他,反而劝我嫡亲儿子有弟如此,将来也是他的一个肩膀。”

刘夫人和曾夫人互相望一望,在坐的夫人们里面,只有他们两家内宅清平无事。

当然与他们男人的心思全在书上,在两位教谕大人的眼里,书中的颜如玉,自然比外面那些浮夸的小女子来得美丽。

刘夫人和曾夫人曾经交换过两家夫婿的想法后,两人都庆幸得遇良人。

关夫人瞧一瞧有同感的夫人们,她转而笑了起来,说:“我纵然心里有时候会不好过,也比一人好过。

我那庶子庶女都不是笨人,我这般待他们,他们一个个也相当的识趣知恩义。

可有人则不同,她自以为聪明,她装出来的那些好,还是骗不了他们家那些真正聪明的庶子庶女。

我现在就等着看好戏,等着看她将来作下来的事情翻盘过来。”

大家散了后,曾夫人和刘夫人走在后面,她们两家的住房挨得近,两人早就是忘年交的感情。

曾夫人与刘夫人说:“关夫人这口气,大约还要几年后才能散。

也怨不得她生气记恨,她这边刚刚生病,知府夫人那边安排人过来照顾关大人。

关夫人的嫡亲婆婆没有做的事情,知府夫人倒是给做得周全了。”

刘夫人很是愤然说:“我觉得关夫人还好,要是换成旁的人,只怕也会叫娘家人寻上几个娇柔女子送给知府大人享用。”

曾夫人笑了,说:“知府大人身边从来不曾少过娇柔的女子,关夫人何必让娘家人浪费这一份娘子。”

曾夫人记起那时知道关大人不顾及关夫人生病的情况,而直接痛快的收用了知府夫人送的人,她是一脸惊诧的神色。

她从来不知道读书人当官之后,他阿臾奉承上司的时候,可以做到如此绝情无尊严的地步。

反而是曾大人多少明白知州大人的行事,只是他还是跟曾夫人说了:“关大人太过失策了一些。

他收用的只怕是有心人送去讨好知府的人,他这般急促成了事,知府大人就是不多想也不行了。”

自那后,知州大人年年勤勤勉勉当差,年年考绩为中等。

关夫人在病中听闻关大人的行事,自然那病情幽幽又休养了两三年才恢复过来。

在这两三年里面,关大人的妾室们很是照顾关夫人的身子,她们比关夫人嫡亲儿女还要上心许多。

日常食物,她们很是注意,又比平常还要敬重嫡子女。

关夫人和嫡儿女冷眼瞧着那些小妾和庶儿女的行事,他们母子渐渐瞧明白那些人的心思。

关大人的行事,多少让他那些老妾和庶子女瞧着有些心寒。

一个个担心主母万一想不开因病走了,他们的将来落在新人的手里,只怕无人能落一个好字。

第一千零一十章 妥当

苏青芷在出小小茶楼的时候,她的手上提着一份小小茶楼的茶点。

林望舒有时候喜欢品一品茶,或许这些茶点,能得到他的欢喜。

来南府后,林望舒能够正常在家中用餐。

一家人用过餐后,便在院子里转着圈子。

林望舒会关心一下林广喜在官学的事情,林广喜会说一些当天念过的字。

林广吉则是走在苏青芷的身边,他的手扯着在苏青芷怀里林广乐的手。

小兄弟一个随手指点院子里景色,一个很是捧场听着哥哥的话连连点头。

苏青芷满脸笑意瞧着孩子们,在林广吉说地上落叶好看的时候,她会抱着林广乐蹲下来,由着他们兄弟两人静静的观赏。

一家人在院子里转了转后,便进了房。

林望舒要看林广喜写字,林广吉要陪弟弟林文乐在一块说话。

天色渐晚了,三个孩子先后睡了后,林望舒和苏青芷这才能够安静的在一处说说话。

自从来到南府后,苏青芷能够感觉到林望舒日子比安南城时,要轻闲了许多。

她初初担心林望舒会适应不了这种变化,现在瞧着他反而象很是享受着这种安静的家居生活。

林望舒瞧一瞧苏青芷的神色,说:“今天约见你的夫人们,可是让你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苏青芷瞧着林望舒低声说:“南府夫人们交往的水也很深。

我来了后,便有人跟我透过风声,说关同知夫人体弱多病不喜出门。

而我今天见到她,她明明就不是传言中的那样体弱。

我瞧着她的身体不错,瞧上去面色红润有光泽,分明是心胸宽广的人。

今天和她在一起的好几位夫人与我说了话,我也不知她们是有心还是无意。

总之她们透出来的风声,就是知府夫人的手伸得太长,直接伸进了同知大人的后院。”

林望舒的眉头轻轻皱了皱了,苏青芷抬眼瞧着他的神色,她的脸色微微变了变。

她跟林望舒直言说:“夫君,只要你无心,我绝对是不容许旁人插手进来。”

林望舒瞅着她好笑了起来,说:“我不会有那么多的心思,好好的一个家,容不得那么多的人出出进进。

你只管安心,一个妇人后院那些阴私的手腕,我还不会瞧在眼里。”

苏青芷把听来的话说给林望舒听,她实在不明白那位关大人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为何行事还不如粗鲁农夫重情义?

苏青芷叹道,说:“我听她们的说,当年关夫人生病的时候,知府夫人趁机安排了人进了同知大人家中。

而且同知大人也是一个衣冠禽兽,在那般的情况下,他竟然不曾跟关夫人提一声,就这样顺势的收用了人。

他怎么不想一想,这打脸也不单单打的是关夫人一人的脸,他把自个的脸也给打得响亮。”

林望舒听苏青芷的话,他轻轻的笑了笑,说:“那位关同知在人前一直表现得待妻子特别看重。

他那个时候,只怕想着知府夫人的厚意,再想着正好用收用人来为关夫人分忧。”

苏青芷一脸懵然神色瞧着林望舒,瞧得他笑着摇头说:“一个待妻子都只是嘴上说说的情深义重,旁的人,又如何敢信他平时嘴上说的话。”

苏青芷叹道,说:“在安南城的时候,就不曾有这样的事情。谁与谁交往,有什么关系吗?

和得来,就顺其自然的多处一处,和不来,就各自寻朋友处一处。

我瞧着关夫人和那位几位夫人的意思,我和她们相处还要避一避人。”

林望舒瞧着苏青芷的神色,他笑了,说:“你觉得她们是可以交往的人?”

苏青芷轻轻的点头,说:“至少这一次见面,我不讨厌她们。”

林望舒伸手轻轻摸一摸她的头,说:“芷儿,男人如果靠女人在后宅里周旋成事,那这个男人也不会有多大出息。

我虽说在这些事情上面瞧得不多,可是我却听得多。

始于女人,也会终止于女人。你夫君行事堂堂正正,不惧那些小道行事,你也不必为此避讳什么。”

苏青芷轻轻的点头,说:“夫君,我明白。我只是想日后在南府的日子很是多彩。”

苏青芷随后跟林望舒提了提一位医妇要跟其夫婿回安瓮城的事情,而别一位医妇的夫婿则是留在南府。

苏青芷瞧着林望舒说:“我外祖家在南府是有店铺,听说是老老外祖母的嫁妆店铺。

后来老外祖母老去后,这店铺就归在唐家公中。

我们如果不来南府,大约外祖家的人,也只会象从前那样的问一问,而不是派人来查一下根底。”

苏青芷深深的感慨唐家的根基深远,林望舒听她的话笑了起来,说:“这一次,我听我祖父说,其实我们林家在南府也有亲戚。

只是旁人不主动问上门来,我便用不着寻过去。

是我老祖父那一辈的嫡亲,只怕别人家的那后代子孙也不想认我们安瓮城这一门亲。

再说我现在的身份,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给人招来是非。”

苏青芷略有些好奇的问他:“既然是老祖父那一辈的嫡亲,祖父老人家在,那也算是比较亲近的亲戚啊。”

林望舒笑瞧着她说:“也许早年前有书信来往,后来路途太远,老祖父去了后,下一辈的交情就渐渐的淡下来。”

苏青芷很快的想明白过来,如同她现在与舅家的交往亲近。

在林静琅和林广辉这一辈还是能够亲近来往,但是等到他们的儿女这一辈,那就要看亲人之间的缘份有多深。

林望舒不介意苏青芷如何与人来往,苏青芷也安心下来。

她跟林望舒说:“只要她们不介意走在阳光下,我是不会有太多避讳。

我不喜欢与人交往如同老鼠一样要躲躲藏藏,那样时间久了,我和她们也交往不下去。”

林望舒笑瞧着她,说:“芷儿,只要人品正,你愿意如何就如何交往。”

苏青芷皱眉提醒他说:“夫君,我和知府夫人还有知州夫人能够面上过得去,我已经知足了。”

林望舒笑瞧着苏青芷说:“行,这些事情,我相信你能够处理得妥当。”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介意

每隔两日或三日,知府大人家就会约起两三桌打牌人。

知府大人曾经有言,知府夫人也不过是小赌怡情。

南府的许多夫人们都盼着有机会被知府夫人相请,她们说那是以牌技会友人。

知府夫人派人请了苏青芷好几次,苏青芷还是去了两次,只是她旁观之后,对此再生不起兴趣。

这种一边倒的知府夫人一路赢的操作方式,就是她这个不会打牌的人,在旁瞧过几次后,都瞧得太过明白。

当然知府夫人还是心里很有数的人,的确是小赌怡情的操作方式。

王氏有一次抽空来见了苏青芷,她瞧见苏青芷惊讶的眼神,她瞧着她叹一声,然而缓缓的笑了。

她与苏青芷叹息着说:“满城的夫人们都愿意往知府夫人面前凑,我也不能免俗。

每月里,我总要来一次两次三次让知府夫人瞧着我面熟。”

苏青芷瞧着她,笑着低声问:“那你输赢如何?”、

王氏微微笑了,说:“我的手气一向不错,一个月里只会小输一次,另外两次恰恰不输不赢。”

苏青芷好奇的问:“你平日里对住牌九很有兴趣?”

王氏灿然的笑了起来,说:“在娘家的时候,无事与姐妹们在一处以赌喝茶水玩乐。

这嫁人后,夫家自不如娘家事少,那来的闲心再约人推牌九,只不过是知府夫人这边有热闹,我来凑一凑热闹。

我最初的时候,也是输得多。我家大人的官俸不多,我只能跟娘家姐妹请教牌技。”

苏青芷明白王氏的做法,楼知府大人在南府任职一天,下属官员妻子就要给知府夫人一天的面子。

如关同知夫人这样与知府夫人闹成那般的僵局,那也只能是个别的情况。‘

王氏悄悄的问了问苏青芷与关夫人一行人会面的事,苏青芷听她的话,很是惊讶的问:“你这么快就知道我们见过面的事?”

王氏轻轻的笑了起来,说:“苏九,南府是大,可是消息却流通得快。

关夫人又不是那种有心避讳的人,小小茶楼里人来人往,虽说东家和掌柜的都言说不知。

可是那一日你出现在那里,又在那里饮了茶。

关夫人和那几位夫人也在那里出现,她们是比你来得早走的晚,可是大家还是猜到你们在外面见面了。”

苏青芷瞧着王氏的神色,问:“我瞧着关夫人身体不错,可是外面为何一直有风声说关夫人体弱多病不出门?”

王氏左右瞧一瞧后,她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声传出来,一个有心一个有意。”

苏青芷偶然瞧过那位关同知大人,也不是多出色的男人,瞧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瘦弱的男人,有些弱不禁风的风情。

苏青芷也远远的瞧过楼知府大人,瞧着就是一位成熟的中年男人样子,他好象距离老年还是有些岁数。

一个上司,一个下属,男人面上瞧着不曾结怨,怎么两个女人之间反而闹到这般的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苏青芷很是有些不解,她悄悄跟王氏打听消息。

王氏瞧着苏青芷是一脸纠结神色,说:“苏九,你在知府夫人面前千万不要招摇你的字写得不错,也不要让她知府你的字,其实写得相当不错。”

苏青芷瞧一瞧桌上刚刚墨干的纸张,她有些羞涩的跟王氏表示:“我的字,还不到去外面招摇不错的地步。

只是我天天写字,如果字还是一直写得烂,只怕也对不住我用过的笔墨纸砚了。”

王氏听她的话笑了起来,她低声说:“关夫人的琴弹得相当的美妙,知府大人有一日经过她家院子外面的时候,随意停下来听听了听。”

苏青芷自搬过来后,还不曾听见官街上有那一处传过美妙的琴声。

只有初学弹琴的人,总会在让人意想不到的时刻里,他们弹起那种枯涩难听的声音,她不得不跟着听上好几耳朵。

楼知府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人,他赞叹关夫人的琴声不错。

知府夫人在下一次举行宴会的时候,在大庭广众下,她要求关夫人为大家弹琴一曲。

关夫人自然是以手伤为理由委婉的拒了,然而知府夫人当时不曾多言,随后每每有宴会,她都请关夫人弹琴。

关夫人多少知道她在不经意当中成了知府夫人的眼中钉,哪怕那理由来得那般的荒谬。

关夫人自然是不会乐意在人前弹琴,知府夫人有无数招来招惹她,她便有无数理由委婉推了去。

关宅渐渐没有美妙的琴声,后来弹琴的人生病了。

知府夫人听说后,嘲讽的说:“总是以生病为借口,她这一下总算是圆满了。”

知府夫人随后便送了人帮着关夫人尽一尽心,关夫人原本的病情不太好,给她这一闹,关夫人的病情也加重了一些。

王氏叹息道:“关夫人康复后,知府夫人特意为举行了宴会庆祝,可是在宴会这一日,人人知道关夫人到了知府府,却无多少人面见过她。

我事后听说,关夫人那一天来了后,就让知府夫人安排人把她困在一处院子,只有知州夫人时不时去探望她。】

过后便传出关夫人体弱多病不易出门做客的风声。”

王氏提及知府夫人的行事,她眼里闪过鄙夷的神色。

王氏叹道:“关夫人娘家不在南府,听说她娘家兄弟来探病的时候,曾经有心想要为她出一出闷气。

结果关夫人让人挡了,说是不值得为这样的人和事去费那样的功夫,她只管在一旁等着别人自然败落。”

苏青芷只觉得王氏的消息太过灵通了一些,王氏瞧着她笑了起来,说:“关夫人娘家兄弟来的时候,他们是住在官驿。”

苏青芷听王氏的话,想起唐家人那时待苏镇磊的态度,她的心里明白过来了。

他们不屑关大人的行事,那里会愿意住进关宅来,只是他们的心里又不放心自家的姐妹,不来这一趟,只怕永远不会心安。

苏青芷听后叹了一声,说:“这天下有不少懂得弹琴的女子,特别是有些特别的地方,那样的人更加多。

楼夫人心里要介意,只怕也介意不过来。

总而言之,关夫人还是心善,行事也端正。”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带

南府里大约有不少的夫人们,她们在心里鄙夷着知府夫人的行事,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她们还是要应付得当的对待知府夫人。

苏青芷明白她们的做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苏青芷略有些佩服神色瞧着王氏,说:“我瞧着知府夫人待我只怕也有几分不喜,你现在这般的亲近我,你不怕落人口实?”

王氏微微笑瞧着苏青芷说:“这几年看下来,我就不曾见过知府夫人待谁诚心过真心过。

那一位上窜下跳的自以为是知府夫人的知心人,我瞧着知府夫人待她也不见得有多么好。

知府夫人要待她真的好,那就不会让她事事帮着抢着出头,处处由着她去得罪人。”

王氏又跟苏青芷提了提即将要到来的赏秋宴,苏青芷问王氏:“知府府上的秋景,知府夫人会愿意让人瞧仔细?”

王氏一下子笑了起来,说:“知府府上是无秋景可以赏,但是知府府上秋天的花开得最为旺盛。”

苏青芷觉得她现在年纪还不大,所以她不明白一个寂寞老妇人喜欢热闹的心思。

只是热闹过后,那种寂寥岂不是更加的让人难受?

难道是每一次知府夫人这般热闹过后,便能换得知府大人相陪一晚?

苏青芷把这样的话说给林望舒听,他用一种牙痛的表情瞧着她,说:“如褁有这种实在的好处,只怕楼夫人日日都会寻名目来举行宴会。”

苏青芷一下子熄了那种八卦心思,他们家已经给知府夫人利用一次举行了什么迎新宴会,她可不想再给利用一次又举行别的宴会。

知府夫人名头借的不错,可是给她借名头的人,多少会有些久了人情的感觉。

苏青芷就有这种感觉,所以她尽管很是不喜欢那种有目的约打牌的事情,她还是捧场去了好几次。

苏青芷是不曾下过一次场,可是她陪看了好几次,还跟着人一起赞叹过知府夫人的打牌技术不错。

然后顺带跟人凑了份子银,从外面叫了一桌饭菜来知府府上。

苏青芷不心痛这些小银子,可是她却不喜欢知府夫人装高大上装清廉无辜的样子。

这种既要当婊子又要立贞节牌坊的人,苏青芷一向是敬而远之的对待。

知府家的赏秋宴,日子挑得不错,正好是官府公假日。

林宅自然是一家人全去了知府家,苏青芷这一次抱着林广乐跟着引路的妇人,一路走一路赏秋景。

苏青芷不知道楼府的仆妇是天然待她特别的亲近,还是别的原因,她们母子又围绕楼宅转了大半圈子。

苏青芷平日在家里亲自照顾林广乐的好处就显示出来,她抱着孩子还不曾走得气喘吁吁,而那位胖仆妇却气吁吁的有些走不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