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饭很好吃。”辛鲲对大婶笑了一下,她的脑子里盘算着,现在的库房里,虽说还有大把的粮食,地里也是,但是这是针对一个村庄而已,不是针对着一个军队。她这点军需,养活一个团一个月都不够。

“夫人,若是我们从军的话,您有什么话嘱咐我们?”小何抬头看着辛鲲,突然说道。

“从军?为什么?”辛鲲抬头,小何后面坐着一队他的小伙伴,这些孩子们现在都是庄子最会赚钱的一队人了。

“对啊,为什么?”大婶也抬头了,里头还有他儿子,她现在手痒了,觉得这些小子才吃两天饱饭,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就是觉得赚钱没意思了,想找点别的事做。从了军,就不算贱民了吧?”

“那个,军户也是贱民。”辛鲲无语了,挥了一下手,“别想那些没用的,好好的赚钱,回头,我问问王后,看看能不能给你们买几个中人身份。”

“主要是你们这身板当不了兵,你们以为当兵是什么?”阿大看看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虽说近一年的调养,他们长高了,长胖了,但是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教导,想去当兵,就是浪费生命。

“您当过兵。”小何看着阿大。

阿大点头,把饭扒嘴里,却不再说话了。

“对了,你当初也是没饭吃去当的兵,怎么熬过来的?”辛鲲想想,阿大识字,而且功夫超强,真可算是有勇有谋,他可不像是穷得吃不了饭的人。

“我在穷得吃不上饭之前,有两个武师父,一个文师父。”阿大翻了一个白眼,回头看着小何他们,“我十四岁当兵,十一岁带着弟弟跑出家乡时,我能一对四。我能当兵,是因为我十四岁打败好几个老兵。军队是胜着为王的天下,不是你们几个毛娃娃一拍脑袋就能去的地方。那是寻死!”

辛鲲瞪着阿大,她竟然不知道阿大出身富贵,两个武师父,一个文师父,请这些人都得花不少钱吧?

“阿大,你姓什么?”

“别问!”阿大给了辛鲲一个白眼。

“那大爷,我们就最近不出去了,您来教我们功夫。”小何平静的拿出了备选的方案。

“出去一趟,赚的钱,能买好些武士来帮忙了。”阿大开始喝泡菜汤了,他在汤里搅了半天,一片肉也没有,他觉得自己的心情有点灰暗,“大婶,我们赚那么多钱,为什么汤里一片肉也没有。”

“没杀猪,哪来的肉?”大婶说得再正常也没有了。

“那…”阿大特别想问,为什么不杀猪,不过被辛鲲按住了,他想了下,也是,他就算问了,人家会怎么说?不年不节的,杀什么猪啊!不是自讨没趣吗?

“汤里有蛤蜊,多鲜啊!”大婶鄙视了他一下,捞了半天把汤里的蛤蜊肉给挑出来了。

“您放了有没有二十个?”阿大无语了。

“有四十个。”大婶昂起了头,表示自己可是很慷慨的放了四十个蛤蜊进去。

“这里都有四十人了,你只放四十个,大婶,您至于吗?”阿大恨恨的看着大婶。

“蛤蜊不多,剩下的,我明天还要给他们做蛤蜊菜饼吃呢。”大婶说得理直气壮。

“这个人,她不存钱,你知道她们家之前有几个厨子吗?四个,会做各地菜系的厨子,四个!你给她存钱有个屁用啊!”阿大都想把这个大婶扔进山里去了。

“我虽说做得不好吃,不过,也不能这么浪费夫人的钱。之前他们家四个厨子只做给夫人吃,那是应该的,她能吃几个钱。现在她要与我们一块吃,就得节省。”大婶说得掷地有声。

“好了,天天吃饭就吵架。你们不累,我都累了。”辛鲲的饭盛得不多,小小的一碗,她泡汤吃的,配上泡菜,味道是够的,不过,真的没什么营养。

“夫人,我们想习武从军。”

“滚远一点。”辛鲲头也不抬,直接斥道。

大婶点头,这话她也想说。

辛鲲终于把饭吃完了,想想朝鲜好像还有一道名菜是牛蹄汤,不过,牛才四个脚,他们庄子里一共才四头牛,被比这些更小的半大小子们更加小心的伺侯着。也不知道她若是真的要吃牛蹄汤,大婶会不会怼死她。朝鲜的国土面积太小,蓄牧业自然就不发达,上哪养牲口去。因为养不了,于是肉自然就珍贵了。于是想想看,就算她肯出钱买,估计也没人会卖给她。

一抬头,小何他们都瞪着她,她看看自己的餐盘,很干净,她吃多少拿多少,她这方向一直很注意,抹了一下嘴,嘴也很干净,这些孩子们干什么?要这么看自己。

“就算你们不吃饭,跪在雪地里,我也不会答应你们去当兵的。又不会功夫,身体又不是很好,身份又不高,你们去送死啊?小何,你是独子吧?独子不许参军,知道吗?”辛鲲瞪着他们,谁怕谁。

“若是我们去了呢?”小何也生气了。

“那是不可能的,你们当兵要我签章,我疯了,让你们去。看看,你们的爹娘都还在,回头你们死了,他们恨死我怎么办?”辛鲲给了他们一个白眼,转向大人那边,“你们说话啊?自己家的孩子自己打,我不介意。”

第四三六章 牛阁老的可悲与幸运

郭鹏在上书房里看奏折,上书房里已经点了火盆,不是为他点的,是为了下面的阁员和行走们。郭深带兵出征,这是郭鹏上位以来,第一次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郭洹敢刺杀郭鹏,人家就是做好准备的。这些年,少帝地位不稳,他急需宗室和朝臣的支持,少帝可能是觉得这些宗室们血缘已经有些远了,根本没放在心上,因为这样,朝臣和宗室们都被惯得没样了。

郭洹也是那有心眼的,等着宗正他们进了淮山的地界上,只说既然三司会审,那就审吧,审完他再去。宗正想想也是,皇上都不想让天下说他不教而诛,逼他造反,于是就让人围了王府,自己十分悠然的住在了当地官员给他们准备的富商的别院里。

如此这般拖了近一个月,大家查出不少事来,看郭洹那紧闭的门有点不安了。三司又不是傻子,放慢脚步,暗中从外地调来大军,结果冲进郭洹的王府,人家早就不见了。三司立刻带着老宗正在大军的护送下离开淮山,让大军把四城门给守住,不过他们心里很明白,郭洹一定抓不住了。当然就算能抓住,也不是他们的事了。三司和宗正赶紧带着自己的人跑回了京城,那时,郭洹只是离开王府。并没有举兵,三司回到京城跟郭鹏介绍情况的时候,一再的表示,他们是为了老宗正才会赶紧回京的,不是因为害怕,而忘记去搜查王府。

郭鹏无语了,郭深也不用郭鹏说,立刻带着兵出发了,现在其实在朝廷上说是太早了,但是对郭鹏来说,却是太晚了。因为没人知道郭洹离开了多久,还在不在城内。此时大军围住淮山,郭洹没反,百姓因为生活的不便,只怕都要反了。所以可以看得出。郭洹做了多少准备!

一直立秋后,马上就要秋收了,这也是北方蛮部最敏感的时候,不知道躲在哪儿的郭洹突然跳了出来,带着他这些年私养的军队,加了淮山的百姓,一下子冲开从邻县借来的大军,发布了讨缴文书,郭洹却没有趁势打入京城,而是在慢慢的蚕食着周边的县城,拢络百姓。

朝廷也知道,他一是等秋收,二是准备以逸待劳,三就是在等蛮部了。北方蛮部其实十月就入冬了,他们一入冬就得找饭辄子,只要山海关告急,朝廷就得腹背受敌,他就有可趁之机。

不得不说,郭洹这么想一点错也没有,作为一个政治家,这么算计,十分的精准。不过,他一举起反旗,还在回老家路上的牛阁老一口血就喷了出来。他要杀了辛鲲,他有派人送信给女婿,他要辛鲲死。所以辛鲲死了,他主管刑部也没有太着急的去抓凶手,他觉得自己真的出于一片公心,辛鲲是新皇惟一的缺点,他绝不能让百姓们知道他们的皇上是个断袖分桃的主子。而这两位,都是史上有名的混君。所以,辛鲲再能干也必须死!

他也猜出郭鹏已经知道杀死辛鲲的人是自己,所以在郭鹏略一逼迫,他就辞官了。他连一个月的安家时间都不要,让在京里做五品小官的长子也辞官,他们一家回归乡里。他真的被自己感动了,他心里,他就是一个不被理解的悲情屈原似的人物。

在郭洹造反的消息传来之前,他先知道的是皇上派人去了淮山,他马上上书,表示是自己要求辅国公刺杀辛鲲的,这一切与辅国公没有关系。不过,皇上把他的奏折留中,他内心满是对女婿的内疚,他觉得是自己害了女婿。

结果女婿反了,还把留在淮山的朝廷委派的官员屠杀一空,老爷子那会才知道,自己才是那个蠢的,他们已经全都准备好了。而自己其实也是他们的帮凶。老爷子吐完血却找不到好大夫,他们行在路上,大家都在逃难,上哪请大夫。牛阁老就在这种又病又愧又悔的情况下黯然离世。他一直想给郭鹏再写一个折子,不过,他每每提笔写上几个字,最终都只能再放下。这种情况一直到他离世,都没能写完。

长子看了看,想想,郭洹造反最少诛三族,牛家正好在三族之内,更何况老爷子还让郭洹去杀了辛鲲,这还有什么可说的,把老太爷没写完的折子,还有自己的请罪折一并让人送回京城,他还是照着路线把父亲送回了老爷,他想得很清楚,既然逃不掉,就安葬了老父,洗干净脖子等着皇上来人吧。

“皇上,牛阁老去了,这是牛阁老的临终遗折,还有牛大人的请罪折!”蔡关收到了折子,自己送了进来。

最近这些日子,内阁忙死了,大家之前也看到了牛阁老的折子,他们才确切的知道,辛鲲是牛阁老授意下被刺身亡的,虽说不惊讶,但是还是心里都咯噔了一下。都等着看郭鹏的反应,可是那天,郭鹏看了半天,最终把折子凑在烛火之下,眼看着它烧成灰,要知道,所有的折子都是要留档的。郭鹏这么烧了,表示这折子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既然没有出现过,那么就不能以折而定牛阁老的罪。大家也就明白了郭鹏的意思,他不想以老人入罪。但现在牛阁老死了,他儿子请罪了,这个折子怎么送?大家只能把目光投向了蔡关,你是皇帝的表哥,你去吧!

郭鹏头都没抬伸手接过,然后对着火盆扔过去。郭鹏是习武之人,手上的准头那是练出来的。包得好好的奏折正好插在火盆的中间,火盆里是上好的木炭,一下子,两个奏折都被点着了,闪过一阵明火,就成了几片白灰。

“皇上!”新蔡阁老迟疑了一下,为帝者可以仁慈,但不能不守规矩。这么保住老臣,只会让朝纲变得混乱。

“现在哪有时间来处置他们?”郭鹏翻开一个折子,皱着眉头,“朝鲜怎么跟蛮部打起来了?”

“听说蛮部杀了朝鲜几个牧民,抢了他们的牛羊,激起民变。朝鲜小朝廷有跟蛮部交涉,不过…”蔡关皱了一下眉头,他们一直在关注山海关的动态,结果蛮部的铁骑竟然被朝鲜那小国绊住了南下的脚步。

第四三七章 御驾亲征

“不过什么?”郭鹏终于抬头看向了自己一肚子心眼表哥,他很少见他这么迟疑一件事。

“现在,朝鲜军队好像并没有什么动静,抗争的都是当地的老百姓。臣已经派人去打探了,感觉上有点怪。”蔡关还是皱着眉头。

“老百姓?”小柳阁老也皱了一下眉头,他不懂军事,却知道,老百姓跟蛮部铁骑,这都没有可比性。

“柳兄可莫瞧起朝鲜,那里与蛮部一般天寒地冻,地形复杂,真的打起来,蛮部的铁骑还真不一定打得过朝鲜,当然,朝鲜一定打不赢,双方不过是相互消耗罢了。”小蔡阁老笑了一下,摸着胡子,眼睛微眯,脑子里摆着地形,不禁喜形于色起来,“这是好事,朝鲜与之周旋,一是能消耗蛮部的粮草,二也能为仁亲王争取一些时间。到时仁亲王从淮山穿入河套,夹击蛮部,就是一声一劳永逸之仗了。”

“是啊,朝鲜这回倒是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蔡关其实疑惑的也在这儿,朝鲜每年这时,就会过来讨要粮食,他们才不会为了朝廷而跟蛮部斗争呢!而他们的百姓也是一向逆来顺受惯了,他们会靠近蛮人的草场,那真的是在找死吗?

郭鹏的嘴巴一下子抿得紧紧的,放下了手上的笔,“京畿还能调出多少兵丁?”

“两三万吧!”兵部忙回道。

“抽出一个万人队,朕御驾亲征。”郭鹏不是商量,而是宣布。

“皇上!”小蔡阁老和小柳阁老异口同声的惊呼起来。

“你们还能趁着朕和仁亲王在京中就改朝换代不成?”郭鹏瞅着他们假笑了一下。

“臣不敢!”大家一齐躬身答道,就跟训练好了一般。

蔡关没有,他瞅着郭鹏,他在他的身上好像看到了一丝兴奋。蔡关心念一动,上前一揖,“皇上,臣请求随行!”

“就这样吧!”郭鹏点头,开始发布一系列的命令,大家接着令,但是除了蔡关,所有人都心里没底,朝中哪怕有个太子监国也好,可仁亲王和郭鹏一块出京,他们上哪找一个宗室来监国呢?

郭鹏也没有发布这个命令,只是让人把令箭放到了仁亲王妃的手中,然后带着一万精锐还有老魏训出的新军一块奔向了山海关。

老魏在左手上装了一个木头的假手,没有什么用,就是显得好看一点。他守在郭鹏的帐前,大军跑了一天,停歇处,离府河辛家村很近,他不禁看向了辛家村的方向,在小安快生时,他让人把小安送回了辛家村,他知道小安很想念小宝。当初小安听到辛爷让小宝过继时,就马上答应。可是一回家,她就哭倒在他的怀里。她很清楚,那是她的义务,李家两代受辛家大恩,现在就是她报恩的时候。她只能忍痛把小宝交给父母,让他们带着小宝离开。所以他早早的让小安回去,保证自己过年时会回去看他们,不过,现在他可能回不去了。

“要不要回去看看?听说小安姐生了一个儿子。”蔡关从帐里出来,看到老魏在出神,再看看那个方向,轻轻的说道。淑媛生的女儿,母亲很失望,勉强的给了赏就回去了,让淑媛刚生完了还哭了一鼻子,而蔡关很喜欢,看到女儿的第一眼,他一下子就爱上了。这就是他的女儿。如此洁癖的他,给女儿换尿布都甘之如饴,就算他从来没跟淑媛保证,他一点也不介意是女儿,淑媛也能感受到他的开心。所以现在他了解老魏的心思,轻声的建议着,老魏还没见过他儿子呢。

“算了,等着仗打完再回去。”老魏再看了一眼,轻轻的摇摇头。

“也是,多看一眼只怕会舍不得。”蔡关想想自己的女儿,粉粉嫩嫩的,现在看到他都会笑,晚上,也会找自己,也不知道今天她找不到自己,会不会哭。想想有点后悔了,自己是不是冲动了。

“算了,我去看看他们训练。”老魏叫了一个人过来守着,自己去了营里,一万人的军队真的去山海关,面对蛮族的铁骑,真的是以卵击石,不过,他们这一万人是边关将士的勇气,皇上御驾亲征了,就算蛮族还没来,但是朝廷与皇上都没有忘记他们。

但这一万人来自不同的部队,融合是个大大的问题,所以从组队开始,每天晚上都会有余兴节目,大家一营一个篝火堆,不服气的就在火堆边上打一架,每一营都有一个内禁卫做统领,他们都是辛鲲在侍卫营里训出来的。现在他们接的命令是,按着那个法子,由他们把营里兄弟训出来,不要功夫有多好,但要他们打破隔阂,成为营里的一份子。但成军时间太短,所以,每天,老魏都会去转转。希望这一路上,他们能打出默契来。

蔡关本来想回自己的营帐,不过看看郭鹏的大帐,加上门口的侍卫,他还是决定再去找郭鹏说话算了,现在这里最安全了。

郭鹏在帐里批折子,就算真的御驾亲征了,他的活也不少,刚刚蔡关进来就是为了给他送从京里送来的奏折的,明天早上,信使就会把这些折子送回京城,以后每天,都会有八百里加急,让郭鹏能最快的掌握京城动态。不过,看郭鹏皱着眉头在那儿拿着朱笔,在折子上划着什么。

“你在干嘛?”蔡关忙冲了上去,不过,眼前一花,一个太监拦在了他的面前,他都不知道这位怎么到自己面前的。

“这是沈公公的徒孙。”郭鹏抬了一下眼,解释了一下。

“沈公公连徒弟都没有,哪来徒孙?”蔡关都要跳脚了。

“宫里有自己的培训之法,沈公公掌握的可不是他自己。他们只忠于皇帝。”郭鹏给了他一个白眼。

沈公公进宫学的功夫,然后一点点的成为首领。他当然得把他学到的东西传下去,这是宫里的规矩。当然,他后来成为一代宗师,也是因为他天赋超群,他想收小宝为徒,就是想给自己在宫外扬名,得让江湖的人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超级的高手存在过。不过,他没有这个机会了。

第四三八章 暗示给谁

“那他为什么要忠于你?”蔡关关注的点是为什么这位沈公公的高足会忠于自己。

“因为我又没篡位,我是被逼着回来的。”郭鹏瞪着蔡关,“没事出去。”

“算了,我觉得你这儿比较安全。”蔡关找了一个地方坐下,“喂,皇上,您为什么要御驾亲征?蛮人还连影子都没有呢!”

“等着他们来了就晚了,我们先去把城池固守起来,这么好的机会,说不定就能把蛮部精锐拖死在朝鲜国界之处。”郭鹏自己是军人,他说这个底气十足。

“也对,趁着朝鲜士气不错,我们施予援手,倒是能趁机提高咱们宗主国的地位。”蔡关点头,想了一下又摇摇头,“您…”

“皇上,营外辛家大小姐求见。”门口的太监进来小心的通报。

“辛大小姐?不该是朱夫人吗?”蔡关侧头皱眉问道。

“辛大小姐让奴才这么说的。”小太监快哭了。

“带进来吧!”蔡关挥手。

“哼!”刚刚那位挡在蔡关前头的太监清了一下嗓子,“皇上!”

“让她进来吧!”郭鹏抬头淡淡的说道。

“皇上,朱县令送辛大小姐来的。”小太监陪着笑脸,样子更加可怜巴巴的。

“一块吧!”郭鹏头都没抬,边在奏折上飞快的划着什么。一边随口说道。

小太监松了一口气,要知道,郭鹏不怎么想见人,对他们来说,帮人通报都是最要命的工作,不然,每次通报前,他们几个都要抽签决定他们谁进来。

很快辛瑶被朱龙扶着进来了,她的肚子很大了,脸还有些浮肿。朱龙扶着辛瑶小心的跪下。

“行了,起来吧!”郭鹏放下了笔,抬头,脸上露出了笑容,“瑶儿,恭喜你。”

“谢谢!”辛瑶笑了一下,“皇上,臣妇想问问,您此次亲征,可有什么是辛家能帮得上忙的?”

“不用,你好好的准备生产即可。”郭鹏笑了下,示意太监,“给朱夫人拿个凳子。”

“皇上,您这次亲征,会去朝鲜吗?”辛瑶坐下,小心的问道。

蔡关坐起来,侧头看着辛瑶,他们出征可是打着郭鹏巡视边关的由头。辛瑶为什么提到了朝鲜?

郭鹏也抬头看着辛瑶,“有事?”

“没有,我们辛铁匠与朝鲜客商有点生意往来,他们的手艺太差,所以想学我们的炒钢技术,这个爷爷没有答应,所以我答应的是,可以帮他们打一批武器,由他们送铁矿来,我们打了武器运出国界。这个我们通过了兵部的允许的。”

“为什么?”郭鹏皱着眉头,“你该知道,我们铁器是严禁出国的。”

“我说了,我们的兵器是经过兵部的同意的。”辛瑶翻了一个白眼。

“皇上,辛铁匠的这批兵器是跟辛家村收购的。”朱龙忙说道。

“朝鲜人答应?”郭鹏当初可是经历了辛鲲摆脱家族的事,想到辛家村的那些人,那些破刀。连兵部都不要,你卖给朝鲜。

“您没见过朝鲜的刀,用我们家小宝的刀敲一下都能断,跟石头一样脆。”朱龙忙说道,顺便指了太监一下,“我们带了刀来,交给那位公公了。”

太监忙拿了一个托盘送上去,郭鹏是个兵器的行家,拿到两截刀看了一下,“人家的刀不是脆,是利!这刀见血不留血!”

郭鹏拿刀划了手指,下面太监们都尖叫了起来,不过,蔡关他们都十分淡定看着,断刃上果然没有留下血渍。

“所以,他们为了实现镜面,牺牲了韧性?”现在辛瑶算是半个内行了。

“而且它们的钢性也不错。”郭鹏拿了一下下半截刀,对着面前的一个木盒砍下去,木头盒子应声而断,木盒断口十分光滑。

“这个用来砍刀不成,但是砍人足够了。”辛瑶笑了一下。

“应该说,砍要害就成了。他们的刀细长,手势就那么几样,劈、砍、挥。”郭鹏做了几个手势。

“对了你们来做什么?”蔡关拍拍脑子,辛瑶他们特意过来,难不成就是为了说他们出口刀具的事?

“就是告诉皇上,我们在朝鲜有伙伴,若是皇上要去朝鲜,我们可能能帮得上忙。”辛瑶笑眯眯的说道。

“那个,我们没事去什么朝鲜?”蔡关故意说道。

“哦,我就是随口说说。”辛瑶还是笑着,突然抽了一下,“相公,我肚子有点疼,我们回去吧!”

朱龙忙伸手扶住了辛瑶,“怎么样,怎么样?”

“还好,还好。”辛瑶看他的脸都青了,忙抚着他的手背笑着,“皇上,我们能走了吗?”

“朝廷的兵力不至于打到朝鲜,你到底想干什么?”

“朝鲜的铁矿不错,爷爷说质量很高。”辛瑶挑了一下眉头。

“朝廷没空帮你打个铁矿。”郭鹏给了她一个白眼。

辛瑶笑了,对着郭鹏行了一礼,扶着朱龙的手出去了。她不能说那么多,她已经指向了了辛鲲的地点,郭鹏若是点不明白,那就真的跟辛鲲无缘了。

郭鹏摇摇头,自己继续批折子,他还有很多折子要批。

蔡关看着辛瑶的背影,侧头想想,回过头来看着郭鹏,他突然有所顿悟,郭鹏一听到朝鲜莫名的牵住了蛮部的脚步,朝鲜王朝可没有这份好心,而密报里也的确说明了,那是民间组织的一场反击战!民间?!

谁能这么帮忙?谁能知道现在朝中的北部已经分不出兵力来对抗蛮部了,而朝鲜这次的对抗真是恰逢其会。

辛鲲!能带着一帮人做到这点的,除了辛鲲又能是谁呢?所以郭鹏听到自己的疑惑之后,就突然的决定御驾亲征了。那么,他知道辛鲲没死?是啊,因为他知道辛鲲没死,所以知道了消息,他一刻也不能等的去救辛鲲了。现在,他是去救辛鲲的,而不是真的为了什么兵力的最大的利益。

“皇上,我们能不能借一步说话?”蔡关假笑了一下,对着郭鹏拱了一下手。

“没时间,谁把他扔出去。”郭鹏冷淡的说道。

第四三九章 非常神秘的平夫人

山海关离京城并不远,他们定都京城,说的是‘天子守国门’,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北方的蛮族,郭鹏的先祖为了表示自己对百姓负责,定都京城。所以大军很快就到了山海关,郭鹏几年前来过,不过那时他只是一个小兵。

现在重回,山海关的漏洞他门清,一万兵丁到了,山海关守将也就这么被解了职,郭鹏自己没带过兵,但是他在小兵的两年里又不是白待的。

辛鲲虽说是觉得郭鹏那两年不动地方是做无用功,但是郭鹏也是将门虎子,他并不是辛鲲心里的那个金冠傻子。他在同一个地方,他最了解一个部队的管理方式,他也许是一个小兵,但是他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几天的功夫,山海关的十万军整合完毕,郭鹏留下自己带来的一万兵丁,带着八万人直奔朝鲜边境。

这些日子他们的细作也没闲着,朝鲜的信息一直传过来,现在蛮族在朝鲜边境十分的纠结,朝鲜的正规军不知道在哪,而他们天天在死人,结果他们连人影子都没找到。

他们号称铁骑,可是他们的马到了战场就全不成了,马在冲锋,不知道哪儿有个小洞,马腿一下子就踩空了,连人带马全摔了,马腿百分百的都折了,就算他们一人三骑,也经不起这么做。

好了,不骑马上,步兵上。拿着长枪找小洞,好来探路吧。等他们的一准是大坑。坑下一定有尖刀,大家全活不成。

好吧,首领决定不打了,第二天离开朝鲜去山海关。结果第二天一早,他们的先锋大将的头,挂在了他们营帐前的大门口上,竟然没有一个人看到。大家都赌咒发誓,真的没有走神,可是怎么挂上去的?

蛮族也不是真的无抽畏惧,这一段时间的各种事件让他们身心俱疲,都想退回草原去了,可是退出去又怎么办?他们南下,就是为了粮食,没有粮食,他们回去抢那些妇孺的口粮吗?

正在进退不得时,他们的首领不走了。因为那位先锋大将是首领的长子,也是部落的继承人,人家也叫太子的。他们的太子都死了,这个就是全部落的耻辱了。于是,大家缝了人家的身体,举行了隆重的天葬后,他们在葬礼之后,也就下定决心,把那些看不到影子朝鲜人挖出来。

当然,这些人神出鬼没,首领都派人去给朝鲜的大王施加起压力来,希望由朝鲜的大王找出这些人,交还凶手。

不得不说,朝鲜的大王是个没种的,还真的派了人去找凶手,还派大军搜寻了边关的大山,一下子激起了边关百姓的愤怒,整个边关的百姓一下子奋起了,这些边关的百姓没少受蛮族的欺压。而自己国家的官府不管,现在却要去抓那些反抗的人。这让百姓受不了,那些边军也哗变了。将军被杀了,边关一下子就变了天。而这种势态正在朝鲜的境内漫延着。

“现在情况怎么样了?”郭鹏已经快到了,但是他停下了脚步,扎好营,这里是蛮族进入山海关的必经之路。他在这儿要做到万无一失。就像是下棋,他要先做好口袋。

“朝鲜现在狼烟四起,贵族们正在准备反扑,不过,用处不大。”蔡关是管细作的,每天有大量的情报送来。

“知道是谁在操纵吗?”郭鹏皱着眉头,看着蔡关。

“我还以为你不会问了呢?”蔡关假笑了起来,之前他想跟郭鹏谈,不过郭鹏回避了。这些日子,他都没有跟自己谈过话。现在终于郭鹏忍不住开口了,他都觉得想笑了。他有点怀疑,郭鹏难不成还不知道辛鲲的真实性别吗?

“是谁?”

“之前被抢的商号是日本平家族的,传说是平家族的一位流亡的少夫人在朝鲜创办的。被抢的商号的伙计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对付那些人。”蔡关把情报汇总递给了郭鹏。

“一位少夫人?”郭鹏脸色一变,他一直以为是辛鲲,但是现在蔡关说是位妇人?

“应该说,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据表明,平夫人有参与!”蔡关笑了一下,“情报上说,首领是个叫小何的少年,才十四岁,跟他一起的全是跟他差不多大小的少年。而发生这事之后,传说平夫人搭船离开了朝鲜,平夫人的商号非常大,短短一年时间就覆盖了整个朝鲜十四道。她还有一个船队,做的是朝日贸易。”

“平夫人离开了朝鲜,于是她在朝鲜的产业就交给小何,让他去叛乱?”郭鹏听着有点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