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阳被教授骂着听到短信提示,出来后一看,跟季笙摇头说,“算了,跟他说也没办法解释,让他再养一回吧。”

第三回,季笙又发现了一株花的问题。

花:最近人类在帮我授粉

季笙:他们想让你结果

花:可我是雄花,这附近没有雌花,他们把我的每个花的花粉都刷了一遍,这是没用的

季笙:……

季笙给宋阳打电话了,“宋阳,我发现一个问题……”

宋阳很自然的问她,“是哪一株花?”

季笙,“f208,那一株花是雄花。”

宋阳,“……”

“这个温室没有雌花,他们在给花授粉。”季笙说,“你要不要去提醒他们一下?”

这时,身后有个男人过来礼貌的问季笙,“你是哪个班的学生?你说f208开的全是雄花?”

季笙握着电话傻眼了,现在再说是男友教的还有用吗?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明天见

106、第106章

这个第三位教授以为季笙是本校的学生,而且眼光很不错,就像上课一样给她科普起了这种花。

这种花的雄蕊和雌蕊长的完全一样,连植物本身都没有丝毫差别,还都有花粉,极具迷惑性,连当地的人都分辨不出来。而且雌蕊和雄蕊还不像某些书里写的那样“七步之内必见另一株”,它们的最远距离甚至会超过几十公里,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那么远。

季笙:蜂蜜的极限采蜜距离是多少来着?

院里当初引进时就发愁怎么才能保证一雄一雌呢?后来决定先引进一株,然后买来花粉进行授粉。至于到底这花是雌的还是雄的,等授完粉就知道了。

季笙便是没想到学校进行研究也这么……稀里糊涂的。

教授说完很慈祥的跟她说,“你从哪里看出它是雄花的?”在授粉没有结果之前,他们院里也不知道买进来的这株是雄的还是雌的。

季笙:“……我,猜的。”

教授没有深究,只凭看一眼就能认出这花的雌雄来那是天方夜谭,基本上这个学生能知道这花单株雌雄已经算是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学生了。

教授欣慰的走了,临走还看了看季笙的抄下来的表,夸她抄的认真细致,以后继续努力,然后再次问学号。

季笙,“……我不是本校的,我是来打工的。”

教授有点失望。

等教授走后,她赶紧再给宋阳打电话,刚才被教授抓个正着,她一激动就把电话先挂了。

宋阳:“没事吧?刚才遇上的是哪个教授?”

“不知道,身高一米六左右,胖胖的,四五十岁吧,有点地中海。”季笙精准的形容了下。

宋阳一下子就认出来了,“哦,那是游教授。”

季笙摸着那株花,再次询问过后跟他说,“这花是雄花,然后他们给它授的也是雄花粉。”所以这花才生气啊。

宋阳噗哧一声笑了,“……真的?真的吗?哈哈哈!”

授完花粉后,等到花谢了也没一点反应,游教授这才确定这真的是雄花,他不自觉的就想起当时那个女生肯定的说是雄花的事了。她真是瞎蒙的?听着不像啊。

季笙还在温室打工,游教授很容易就找到她了,在这段时间他又听说了这个打工的女生发现的几件事,左思右想,他觉得这个女生不像是外行人。

游教授来的时候,季笙正在温室里抄表。游教授就在远处看她怎么做,看她先走到一株植物前,摸了那植物的叶子一把,再笑着把植物打量一番后再去抄表。有时还会蹲下来看看土壤、根茎,动作小心翼翼,不像一点不懂的人在瞎看瞎摸。

游教授走过去,很客气的冲季笙笑笑,然后伸手要她手里的表格。

季笙已经完全忘了游教授,她现在不怎么记人。但她想这肯定是农大的教授,估计也管着这个温室,所以就把表递过去了。

游教授仔细翻了翻,发现季笙写的处理意见都是很认真的。比如她在d45的注意事项上写的就是“营养缺乏”,他走过去看d45,这株植物高有两尺,茎干粗壮有力,唯一的问题是它的叶片有些少。这确实是它缺乏营养的表现之一,不过不太注意的培养者会以为是天气变寒冷的缘故。

接下来d62,e73都被她发现了问题。

游教授越来越好奇了,把表格还给季笙后跟她聊起了天。

游教授,“你是哪个学校的?读什么专业?”

季笙,“就是旁边g大的,哲学系研究生。”g大的哲学系很弱,弱到教授都一门心思往外跑,她到现在也只见过师兄,据说他们还没有助教,等今年看能不能有个助教。

游教授觉得从这方面是看不出季笙为什么对这些植物这么清楚,她不可能是在网上随便看看资料就无师自通了,因为这个温室里的植物基本都是引进来的,试培育,网上的资料都不齐全,不可能像《家庭养殖花木一百例》一样哪里都能找到。

“那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家里有这方面的爱好?”游教授只能从家学渊源上去找原因。

季笙:“……我姥爷以前家里是种地的。”

游教授:“……哦,那你小时候也种过?”不太科学,种麦子种土豆种菜能做到吗?可能一通百通?

季笙,“去过乡下……”度假。

游教授还是想不通,只能认为季笙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料。他又跟季笙聊了聊,确定她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高中生物的水平。

那就真的只能是天分二字可以形容了。有人认为种地不需要天分,其实不然,什么都有天分。

游教授秉着爱才之心,让她回去多看看书,跟大灰狼似的引诱她,“你喜欢哲学吗?不喜欢啊……哦,只是因为这个可以保研才读啊……那你很喜欢这个喽?种花,养花……还喜欢树啊,哈哈哈!那你干脆换个专业嘛!”

宋阳来的时候,游教授正给季笙洗脑。

“年轻人,要多一点闯劲。这么年轻就想着养老怎么行?你看你的职业规划,因为保研才读一个根本不喜欢也不想读的专业,为了以后能留校就选择本校的研究生,你这就是把钱往水里扔啊!同样的学费,读一个你喜欢的专业,去深造,创造你人生的价值,也是替社会创造价值!这样才有意义嘛!”

宋阳都傻眼了,看游教授说得特别起劲,季笙懵懂的听着,不时点头。宋阳知道,季笙的耳根很软,哪怕是在与她切身相关的事上,她其实都没什么主见。读哲学是这样,他说让她一起出国也是很简单就答应了,只发愁好不好出去。现在游教授说的,她肯定也觉得听起来很有道理,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办呢?如果好办的话,换个专业也无妨嘛。

宋阳慢慢走过去,游教授看到他,一眼就认出来了,“你不是宋阳吗?你就是季笙的男朋友啊?”

宋阳赶紧正名,“老公。我们已经结婚了。”

游教授哈哈笑,拍着宋阳的肩说,“你小子手脚很快嘛!”

宋阳把游教授引开了,他突然发现这好像也是一条路。

游教授听宋阳说着道,“哦,你出去了,想把她也带出去?”

宋阳点头说,“对,就是现在上哪个学校不好办,我不想把她带出去后,她就只能在家里呆着,我还是希望她读点书。”

游教授刚才还想拐个学生来,一听这学生要出国了,有点灰心丧气,不过也跟着出主意,“这不太容易。她的成绩不太行吧?”刚才聊天,他已经算是基本了解这个女生了。总的来说就跟大部分的学生一样,对成绩得过且过,跟她的脸不太相衬的是,她不太有企图心。一般长得漂亮的不是最后成草包花瓶,就是过得比较积极的了。季笙明显是前者。

游教授是发现一个有兴趣,又有天分的草包花瓶(……),不忍心看她浪费天赋,虚度光阴才起了惜才之心。他教过那么多学生,一直是有天分又有兴趣的人,发展是最好的。剩下的多数都是找个工作养家活口型的。

游教授道:“她这成绩,要想出去读,家里要准备大钱。”

宋阳摇头,“她想拿全奖,拿不了就不出去了。”

游教授先是好笑,“哈哈哈,有这个心是很好嘛。”就是忘了考虑自己的能力,不过跟着就眼睛一亮,“那她要是不出去,转个专业怎么样?”

宋阳,“读咱们学校?”

游教授说,“她有本科文凭,考一考试试,突击一下,如果她想考,我这里有资料可以给她。”

宋阳:“那我,跟她商量商量?”

晚上两人一起走,宋阳刚提起来,季笙就点头说,“行,要不先把资料拿来看看,我试试看能不能背下去,两手准备嘛。我也觉得读哲学很没意义。”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宋阳,“……好吧。我去跟游教授要资料。”

他就知道,她这边一说就通。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明天见

107、第107章

资料拿来了,宋阳还特意抽时间给季笙补课,但很快就领会到这是无用功,自家老婆在**进化时并没有同时进化大脑,期待她能一日千里是不可能的,做梦比较快。

但与此同时,游教授却对季笙的印象越来越好。没办法,季笙现在自己的教授还在外地不知何时归来,学长学姐们给了资料就渺无踪迹,她现在每天闲得打蚊子,想着来温室打工不但有钱赚她在这个环境也觉得特别舒服,就天天耗在这里了。游教授偶尔带学生过来回回都能碰见她,一开始只是叫过来一起听课,偶尔提问,但慢慢的就发现只要是问这温室里的植物,季笙如数家珍,每回让找出植物何处有问题,她找的都是最全的。

游教授都快拿她当自家弟子看了,还带她去了农大在郊外的实验田,在那里她也做得非常好,不但站在外面挑虫子一挑几个小时不嫌累(有太阳),找带虫眼的果子和虫卵也找得又快又好,游教授都快打包票,只要她考过来,他一定收她!

跟着就发现这孩子实践课一流,文化课九流!

游教授……游教授痛苦的犹豫了好久,跑去问校长他们以前好像有个特招生计划?针对农村学生的,考虑的就是农家子弟可能在文化课方面有欠缺,人可以先招进来。

校长抬头,茫然道,“有啊。不过那不都是村里的村长书记什么的……”来镀金的吗?

总之,那就是个买文凭的路子而已。

游教授痛苦的说他发现一个好苗子,真的好苗子,可惜文化课……

校长想了下,想像出了一个黝黑的农家子弟淳朴的脸。

游教授,“是个女生。”

一个黝黑的淳朴的农家妹子。

校长说,“行吧。你跟他家里说一下,让他去成人大专那里报道……”

游教授,“她正在g大读研。”

校长,“……”校长把报纸放下,让游教授从头道来。

游教授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遍,愁道,“她要真是个上不起学的,我就当我雇个帮我种地种花的也行,可人家孩子不缺钱啊,她也不缺前程,对这一行还……不是很了解。”游教授认为季笙一看就是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对种花完全就是兴趣,要真是跟她说她的才华就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种花种树种田,人家姑娘一准跑得比兔子还快。就是孩子同意了,家长也不会同意啊。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打消了只把季笙当个普通打工的对待这个念头,他是想把季笙教出来,教出一个不是只有嘴上行,而是手上行的真正的实干家。

这一行里,说实在的,嘴上行的山堆海填,手上行的凤毛翎角。所以就算季笙对这一行一窍不通,书给她看都是一窍不通,但只要她有手上这份能耐,游教授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她!

“真这么神?”校长不相信了,一个城市里娇生惯养的女孩子,很擅长下地?

游教授拍胸脯,“我这周一带了十几个学生去咱们郊外的梨园,让他们去找树上有生虫的地方,把生虫的地方给标出来。”一人发一小碗油漆,发现树上哪里有虫子就圈起来,树枝上有的系根红绳。

“从早上到下午走,只有季笙从头到尾一直在找,西北边那一片二百多棵树都是她找的,一处都没漏!”游教授觉得就冲这个,就说明她能静得下心,有稳当劲。这一行缺的就是能经得住这份辛苦和枯燥的人。

校长说要见见季笙,如果真行,特批一个也不算什么。他们这一行人才流失极快,抓住一个是一个。

结果见到季笙后,校长就算原本有八成的信心也给打击成负数了,还很诡异的看游教授,认为他想收这么一个学生是居心不良。

“长这样……你说她擅长实践课?”校长跟游教授咬耳朵。

游教授说:“随便考。”

校长有心难为季笙,领着她去了一个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非常非常大,简直像个车间,里面摆满了很多高大的不锈钢架,温度很高,湿气很重,气味很不好闻。校长仔细观察季笙的神色,结果看她进来后竟然面露喜色?

这小姑娘脾气真怪。

架子上是一排排托盘,托盘上是满满的刚冒出绿芽的不知名的苗。苗是水培的,它们细白的根盘在托盘底部的空格上,季笙看到这些托盘全是双层的,架子上方还都有喷雾器,用来喷药水。

校长草草一挥手说,“去看看这些苗哪一盘需要加药了。”然后跟游教授互掐着站到了后面。

游教授:你干嘛!这不是难为人吗?

校长:你不是吹她不认识的花啊苗啊都能一眼看出哪有问题吗?你再吹,再吹啊?

两人正掐着,那边“刺——”一声传来,两人抬头,目瞪口呆的看季笙已经按开关开始加药了!

这姑娘傻大胆啊!她真加啊!

校长顾不上掐了,跳过去直勾勾盯着她的手,跟着就发现……她还真不是乱加的。

季笙这边已经在继续按开关了,因为这些小苗们都在嚷“给我给我给我!”,吵得厉害。

传递来的信息汇成了河流,她不自觉的开始教育他们:一个一个来!不许吵!

校长惊讶的发现这女生越按越快,其实这个点确实是该加药了,一般是机器加,但也可以人工加。人工加过的机器就不会加了。她毫无遗漏的给b3这一列都加了药,转头又去d6加,然后是e9.

校长有点半蒙的戳戳季笙,忍不住问:“你怎么知道该给哪几列加药?”就算是管这个实验室的人每回进来都要先看时间表才能确定哪些该加药了。

然后他发现这个女生也是一脸茫然的回望他,“……我看水少了。”

校长不相信:“你看水少了就加?!那不是开玩笑吗?”

季笙只好说,“我看它们有点蔫了。”

校长仔细去看加过药和没加药的,他怎么看不出来呢?再说这药隔几小时就喷一次,它就是蔫,也没那么快的。

不过她都加对了,那可能人家就是能看出来?

校长钻牛角尖的在那里观察怎么看出蔫的,最后终于认为看出来了!他把游教授拉过来,指着根的地方看:“你看这里是不是发干了?”

游教授仔细观察半晌后点头,“有一点吧。”

“看看!果然就是!”校长认为找到原因了,回头夸季笙,“你观察得很仔细啊!”

季笙:“……谢谢老师夸奖。”

之后,季笙就落到游教授手里了。她转专业、转学校的事没有什么问题,g大很简单就放了人,农大也很快就收了她。但在没有参加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前,她暂时先跟着游教授。

游教授多了一个能干的学生,很快给季笙派了一堆活。她每天都排得满满的,还自备了一辆电动车,每天往返于学校和郊区。

研究生考试前夕,宋阳把她的“论文”拿来了,花了一星期专门给她讲解,让她到时至少能答出来六成就算能过关。

专业课的初试和复试都由游教授把关,他第一时间把季笙惨不忍睹的卷子收走,免得让人看到他收了个这么差劲的学生。而且从不让季笙出现在任何一个学术讨论的现场。但每逢带着学生下田下温室去搞实践,他最喜欢把季笙放出去了,每回都能把其他几个教授的学生比下去!

一年后,宋阳在报道六个月后,认为时机成熟就把季笙给申请过来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季笙在游教授手上培育成功的例子有二十几种,给游教授挣足了面子。游教授给她推荐了学校和教授,她到这边来之后,也很快成了教授手中的干将。

专业课一如即往的差劲。

她不是不学,只是学的太慢,在遍地精英的学校里简直就是拖后腿的人,跟她同组的学生们没有不哀号的。不过离开课堂进了温室,她就成了明星。

专业课太拖后腿的结果就是她只读了两年就无奈毕业了,教授告诉她再读下去也是浪费时间,“金,你的世界在外面,去吧,别在学校里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了。在教室里坐得再久也对你没有价值,你就应该直接去种地。”

季笙在这里的名字是取姓的谐音:金。

听了教授的话之后,季笙请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拿着信就去跟学校有合作的公司自荐了,并很快找到了工作。

在宋阳毕业时,她已经服务过四个农场。不但把留学的钱全赚回来了,还犹有富裕的寄了钱回家。事实上在之后的几年里,她的工资已经可以负担两人生活上的全部开销和宋阳的学费。

在她准备回国前夕,农场开出两百万欧的年薪想留下她,一个种什么都能种好的员工是绝对值得这份薪水的。如果她愿意,这份薪水还有得谈。

季笙问宋阳想不想留下?

宋阳问她:“你呢?想留下赚钱吗?”

季笙更想回家,“反正回国也能找到工作,虽然比这里少,但也够生活了。”她说。

宋阳大呼一口气,故意说,“太好了,这几年我身为丈夫的自尊心都快没有了,老婆回国后让我养吧。”他这辈子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达到年薪两百万欧,很心塞有没有。

季笙,“好啊。不过我们的钱不是放在一起的吗?”家里就一个账户啊。

宋阳摸摸她的脑袋,种了四年的地,人变得更呆了,他把她拉过来亲了一口,“回家吧。”

他们该回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明天见

108、第108章

季笙回国后,薪水就像跳水一样。她的学历比不过人家,曾经服务过四个农场的资历拿出来也不够有说服力,差一点就要失业了。

宋妈妈跟她说不如趁这个时间怀个孩子?他们出去几年都没怀孕,宋妈妈有点担心。

季笙对怀孕有点抵触,因为她还是不放心,觉得万一遗传给孩子不好的东西怎么办?这个谁都没办法保证。不过他们在外国时也没有刻意避孕,一直都是顺其自然。谁知一直都没有消息,她还跟宋阳谈过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有孩子怎么办?

宋阳道,“没事,我来跟家里解释。”

所以他一听到宋妈妈说这个就把季笙叫出去了,然后悄悄跟宋妈妈说他在外国进行了检查,貌似精子活性有点低……

宋妈妈惊叫,“怎么会这样?”

宋阳说,“说是学习太辛苦的缘故,现在也回来了,多休息休息,养养就好了。”说完很为难很不好意思的跟宋妈妈说,“您别告诉她,我没跟她说。”

宋妈妈连忙点头答应,怕季笙发现再跟宋阳吵架,她安慰儿子,“别担心,这个……你们还年轻,孩子肯定会有的。”

等季笙再回来,宋妈妈的口风就变了,说年轻人就是要先忙事业,这个他们大人都懂,刚回国先休息休息,不着急找工作。

季笙这些年赚的钱除了支付在国外的花销,剩下一部分拿回来让家里买房子,另一部分则让宋阳拿去做投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