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檀平时对丫鬟向来宽容,此时却难得端起主子的架子,看着莲雾严肃道:“说实话,要不然明日我让麽麽打你的板子。”

莲雾犹豫了一会,这才对王檀道:“皇上有些不好了,三老爷半夜时已经被召进了宫里。府里大老爷和大夫人三夫人为防出事,让人关紧了门户,并让家里下人加强巡逻。”说着顿了顿,又对王檀解释道:“不是奴婢故意隐瞒,是夫人怕小姐担心所以不让奴婢告诉小姐的。”

王檀默了一会,问莲雾道:“我娘现在在哪里?”

莲雾答道:“在大老爷和大夫人的院子里。”

王檀又道:“你拿衣服来给我穿,我去我娘那里。”

莲雾道是,接着去找了衣服来。王檀穿好衣服,然后带着莲雾去了大房。

王檀到的时候,大夫人的院里已经坐了不少人了。大老爷和裴氏,二老爷和原氏,以及蒋氏在下首的椅子上坐着,上面坐着王老夫人,另还有源哥儿添哥儿等几个年长的少爷也在。大少奶奶曾氏和二少奶奶肖氏在屋中伺候着。

王檀进来时,大老爷正对王老夫人安慰道:“…改朝换代的时候容易出乱子,我们也不过是预防万一,并不一定就会发生什么事,母亲也不用太过担心。”

然后蒋氏便看到从屋子外面进来的王檀,开口问道:“怎么醒了?”

王檀过去对王老夫人和大老爷他们行了礼,然后才走到蒋氏旁边坐下,轻声回答她道:“听到府里有动静,然后就醒了,听莲雾说您在这里,我就过来找你了。”

对王檀到到来,王老夫人和大老爷等人并未表现出太多的在意,接着王老夫人便又问大老爷道:“可有让人去外面打听情况?”

大老爷回答道:“已经让涟哥儿和泓哥儿去了。”

他话音刚落,接着就有丫鬟通报:“三少爷和五少爷回来了。”

接着涟哥儿和泓哥儿便从门口走进来,不等大老爷他们问话,涟哥儿就已经开口道:“九门已经封了,各处都有五城兵马司的人守着,京中像康国公府,威北侯府,永宁侯府等人家也都是紧闭门户。”

大老爷点了点头,然后便让他们先去喝口茶休息一会。而屋里,大老爷等人则与王老夫人继续说着话的。

在天刚刚蒙蒙亮的时候,京中所有道观寺庙钟声齐鸣。

这预示着,皇帝驾崩了。

裴氏和蒋氏让家中人素服除妆,并叫齐了下人,吩咐他们不许饮酒作乐,嬉笑玩耍。

王清是在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回来的。回来时满脸的疲倦,身上还带着浓浓的檀香味。而他回来之后,只来得及匆匆沐个浴,狼吞虎咽的吃了一顿早饭,再叮嘱了大老爷和裴氏蒋氏等人几句之后,然后便又换上素服匆匆的赶往皇宫了。

然后晚上,王清又回来了一趟。

第二日一大早又进宫去了,但这次王老夫人和蒋氏也跟着一起去了。皇帝驾崩,百官和外命妇皆需进宫哭丧。王老夫人和蒋氏皆有诰命在身,自然也要进宫。

王清临走之时,对大老爷叮嘱道:“府里不要放松警惕,继续关好门户。”

王清这样郑重其事的叮嘱,大老爷自然也郑重的应承了下来。

王清和蒋氏王老夫人走了之后,大老爷便遵照王清的叮嘱,让人看好门户,加强防范,禁止下人随意进出。

王檀被安排在了大房里,裴氏让二少奶奶肖氏陪着她。很明显,裴氏和肖氏等人都还是将她当做孩子的,而家中的事情她也帮不上忙,她也就乐得做一个乖乖的,懂事的,不给大人添麻烦的好孩子。

肖氏怕王檀无聊,一直在找话题跟王檀聊天。王檀怕她不舒服,也就顺着她的话跟她说起话来。

而 王檀的乐谈,却也让肖氏着实松了一口气。她是庶子媳妇,底气不足,家中情形她是知道的,就连大房都是要倚仗三房颇多的。她和王檀接触得不多,被裴氏交代要 照顾好这个被三老爷三夫人千娇万宠着长大的堂妹,心中照实是有些紧张的,总怕对她照顾不周,引得婆婆对她不满。

如今看来,这个被娇宠着长大的堂妹却并未有骄横之气,却是很好相处的。肖氏这样一想,便也放松了心里的弦,真心跟王檀说起话来。

两人聊着聊着,便又说起了肖氏的身孕。

肖氏如今正怀着六个月的身孕。

王 家如今已经娶进门的两个媳妇,仿佛都不是好生养的。肖氏和曾氏进门皆快两年,曾氏到如今都还未有孕,为此原氏已经给大少爷王锦源的房里塞了不少的姨娘。只 是那些姨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怀孕的,这就不知是王锦源的问题呢,还是曾氏动了什么手脚。原氏倒是相信后一种情况的,为此对曾氏非常不满,更常常磋磨这个儿 媳妇。

而至于肖氏,二少爷王锦添不是裴氏亲生的,裴氏对他的子嗣问题并不上心,倒是没给过肖氏压力。但肖氏自己却是担心的,为此都不知道拜了多少次送子娘娘。而她比曾氏幸运的是,在年初的时候终于被诊出有孕。

王檀问肖氏道:“嫂嫂要什么时候生产?”

肖氏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笑着答道:“还要四个月呢。”

王檀道:“那到时候我做件衣服送给小侄子。”

肖氏自觉自己不好生养,是希望这一胎能生儿子的,听到王檀说的是小侄子,心中也高兴,便笑着道:“那就谢谢八妹妹了。”

王檀道:“到时候嫂嫂不嫌弃我的女红粗鄙就好。”

很久之后,王檀都还记得这一日。

外 面天色有些阴,暮沉沉的有些吓人。京中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死了。而家中有官职诰命的王清和蒋氏王老夫人进宫哭丧。大老爷和大夫人两人用以防万一的态度在 府中戒严,而她则和肖氏在闲聊。然后她刚说完上面这句话,丫鬟莲雾就气喘吁吁的跑进来,一脸惊恐的对她们道:“八小姐,二少奶奶,快,大夫人让你们一起聚 到堂屋去。”

王檀的眼皮当时就扑扑的跳了起来,从椅子上站起来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莲雾的声音有些抖:“好像,好像说端王反了。”

王檀只觉得骨头里透出一股寒意。

她和肖氏急匆匆的去了堂屋,大房二房的人早已经聚在屋里,三房涵哥儿和浩哥儿也在。裴氏看到从门口进来的她和肖氏,连忙伸手将她们拉了过来,急慌慌的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而浩哥儿则是直接将她拉到了自己身边,对她道:“你跟在我身边,不要乱走。”

屋中大老爷焦急的吩咐人加派人手去看好大门,然后便垂着手站在屋子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涟哥儿和泓哥儿急匆匆的从外面走进来,大老爷急忙过去问他们道:“外面如何了?”

涟哥儿狠吸了口气,然后才回答道:“戍守京城西门的千把总是端王的内应,端王的人马已经攻进了城,如今外面太子的人正和端王的人厮杀,死伤了不少人。宫里的事情打听不到。”

涟哥儿刚刚说完,原氏在屋里惊呼道:“你们说端王会不会已经控制了宫里,哎呀,娘和三弟三弟妹还在宫里面呢,你们说他们不会出事吧。”

裴氏瞪了原氏一眼,厉声道:“端王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其所谋者必不能得逞。你若再乱说话,我这个做长嫂的便代母职掌你的嘴。”

原氏“哼哼”的两声道:“摆什么长嫂的谱。”

裴氏懒得再跟她多费口舌,转身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王檀却觉得有些心慌慌的,她自觉太子不会毫无准备,便是王清走的时候对大老爷的叮嘱也可听出,他应是知道宫中今日会发生些事情的。但如今宫中情势不明,王檀仍是忍不住王清和蒋氏在宫中会不会出什么事。

第105章 太子登基

这一场“宫变”只持续了一天一夜,然后端王被俘,其余同党皆被诛杀或被俘。

王清和蒋氏以及王老夫人也在第二天上午的时候回到了家中。王清神色还好,只是面上略带着疲惫。而蒋氏和王老夫人则是面带苍白,很明显是被惊吓过度。

王家众人看到王清三人平安回来,俱都是松了一口气。王檀则是跟着泓哥儿浩哥儿一起迎上去,看到爹娘没事,高兴得又哭又笑的。蒋氏拉着几个儿女,强自镇定的安慰他们:“娘没事,娘没事。”

王老夫人被裴氏和原氏扶着回了寿安堂,王清和蒋氏也被王檀等人拥簇着回春锦院梳洗收拾去了。梳洗过后,还没来得及休息一会,接着王清和蒋氏又被大老爷请到英华院询问前因后果去了。

皇帝驾崩,百官宗室和外命妇皆在大行皇帝停灵的奉先殿哭灵。

事情发生之时,太子正领着诸王公主和其余亲近宗室在奉先殿祭拜大行皇帝,然后端王就突然跳了出来,指着太子和皇后及陈贵妃谋害皇帝,要替大行皇帝歼除这不忠不孝之人,然后再接着一声令下,奉先殿外便被人团团围住。

端王谋反,自不可能是随兴而起,而是早有预谋。在皇帝病重的几个月,端王便频频有所异动,一边令自己的人马混进禁卫军中,另一边从西北调兵遣将回京。而太子对此早有所觉,亦有所准备。

端王在宫中发难,令人团团围住奉先殿,转眼太子便令早埋伏在奉先殿外的弓箭手再团团围住端王的人。

端王早已是强弩之末,就连王清都以为可以很快解决掉端王一系的人的。只是没想到的是,薛贵妃此时会用刀挟持了陈贵妃。

太子虽然很想解决掉端王和薛贵妃,但却不能不管亲娘。

然后两边是一番讨价还价,太子要求薛贵妃放开陈贵妃,而薛贵妃和太子则要求放太子放他们出宫。

薛家在西北军中有几十年的积威,便是当年薛家两位将军因为败仗被夺了兵权,仍有许多将士忠心追随端王。而如今只要端王从西北调回来的军将就在城门外,只要能出宫跟他们汇合,在他们的护送之下逃离大燕,母子二人总有几线生机。

太子为保生母之命,同意放端王和薛贵妃出宫。薛贵妃和太子挟持陈贵妃一路到了宫门外,与正在和太子的人马激战的己方军将汇合。

此时端王的人马与太子的人马激战良久,早已死伤过半,余下的根本不能与太子的人马抗衡。但端王和薛贵妃成功出宫后,却并没有如约放开陈贵妃,反而继续挟持她,在剩余人马的护送下逃至京城外。

而最终的结果是,端王和薛贵妃在逃至离京不远的山路上,被一位埋伏在这里的周姓少年将军截杀。这位少年将军在活擒端王和薛贵妃的同时,毫发无伤的救下陈贵妃。

大老爷听完王清说完话之后,叹了一句道:“得天承幸,众逆首终于伏法。”

不管如何,这场历时不到两天的宫变,最终以端王一系兵败而告终。接下来便是对端王一系的处置和对有功之臣的封赏了。

薛贵妃直接被赐了毒酒,端王一脉全被贬为庶人后圈禁,至于卷进端王谋逆案的宁国公府,端王妃的娘家贾家等,则是夺爵的夺爵,抄家的抄家,处斩的处斩。

同时,大行皇帝的丧仪继续。

大行皇帝于奉先殿停灵二十七日后,迁葬裕陵,定庙号为“德”,是为德宗。三日后,太子登基为帝,定年号“庆宁”。尊养母姜皇后为皇太后,徽号“恭懿”,按祖制迁居寿康宫。尊生母陈贵妃为皇贵太妃,徽号“纯禧”,迁居惠康宫。其余先帝妃嫔,尊太妃、太嫔等。

至此,皇权更替正式完成。

六月骄阳,流金似火。

王檀从马车上跳了下来,抬头看了看天空中挂着的那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吐出一口热气,然后便摇着宫扇往垂花门走了进去。

王檀先去了锦春院,蒋氏正坐在榻上算账,见到王檀进来,连忙招手让她过来,开口问道:“回来啦,你姐姐如何了?”

王檀走到蒋氏旁边的榻上坐下,道:“挺好的,就是孕吐得有些厉害。”

王楹三月出的门子,过门刚三个月便被诊出有孕,让小杨氏和蒋二舅等人高兴坏了。蒋氏听到消息,也是兴冲冲就拉着小女儿去了威北侯府探望王楹。在关心了一番女儿的身体和身孕,叮嘱蒋霈不能在王楹孕期胡来之后,当天便回了王家,但却将王檀留下来陪了几天王楹。

蒋氏继续问道:“那这几日你姐姐的胃口如何,会不会吃不下饭?”

王檀道:“胃口好得很,比以前还好,现在她每顿能吃下两碗饭。不过就是,她的口味变得有些怪。姐姐以前从不喜欢吃羊肉的,嫌有膻味,但现在她每天都让人给她炖一锅羊肉。还有,姐姐现在喜欢吃生米。”

蒋氏道:“女人怀孕的时候口味是有些变的,只要能吃得下饭就好。”说着顿了顿,又想到了什么,问道:“你姐姐是喜欢吃酸的还是辣的?”

王檀道:“喜欢吃辣的。”

蒋氏蹙了蹙眉,道:“酸儿辣女,看来这一胎是女儿。”但接着她又舒展了眉头,道:“女儿也好,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而且她还年轻,等下一胎再生儿子就是。”

王檀看着现在就已经开始操心王楹会生男生女的蒋氏,不由笑了笑,接着问道:“那娘,你怀我的时候是喜欢吃酸的还是辣的?”

蒋 氏听到她的问题,不由回想起自己当年怀孕时的情景来,一边回忆一边道:“既不想吃酸的也不想吃辣的。我生了几个孩子,怀你的时候是辛苦的,什么东西都吃不 进去。但又怕你长得不好,所以拼命的逼自己吃,结果吃一点就吐一点。”说着又叹口气道:“但便是这样,最终也还是没有将你养好。怀相不好,加上早产,你刚 生出来小得就跟老鼠一样,我那时候真怕你养不大。”

王檀拉了拉蒋氏的手,不由道:“娘,您辛苦了。”

蒋氏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道:“女人生孩子,哪有说辛苦的。”说完顿了一会,接着又摆摆手道:“不说这些了,过去的事有什么好提的。”说完又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你是不是跟继远侯府的世子爷认识?”

王檀点点头,道:“见过几次面。”

蒋氏又问道:“你救过他?”

王檀道:“算是吧。”说着又有些奇怪的问蒋氏道:“娘怎么会知道?”

蒋氏道:“他人来了,还带了一堆的礼来,说是答谢你当年的救命之恩。”

王檀问道:“那他人呢?”

蒋氏道:“先回去了,他说明日再过来拜访,当面答谢你的救命之恩。”

王檀“哦”了一声,便也没有再在意。

蒋氏又道:“那孩子在端王谋反那日不仅活擒逆贼,还救下了皇贵太妃,可是立了大功了。我听你爹说,他如今被皇上提拔为从三品的怀远将军,统领西北一方的军队。”

只怕他的功劳还不止活禽端王,救下皇贵太妃这么简单,若不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升做从三品的将军。王檀知道,他在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在替皇上做事了。

王檀与蒋氏说了会儿话,接着便回了自己的归园田居。

到了第二日,周世瑛果然又来了王家拜访,且他不仅来了,还带了“厚礼”。

王檀看着她屋子正中间放着的两个大箱笼,那一个放了满满的名贵衣料和皮毛,另一个则放了珠宝玉石和古董字画等。这两大箱笼的东西,便是王檀见惯了好东西,都差点被亮花了眼。

王檀转过头,看着抱手靠在门上,正盈盈对着她笑的周世瑛,问道:“你这是做什么?”

周世瑛笑着道:“来还你人情啊。以前在庄子上,你不是老跟我说为了救我将家底都掏空了吗,我也跟你说过不会让你吃亏的。”

王檀道:“我那时候说的是玩笑话,你还当真了。”

周世瑛道:“君子一诺,驷马难追。”

王檀走到椅子上坐下,对他道:“你将东西抬回去吧,这么贵重的谢礼我可不敢收。”

周世瑛也跟着走到她旁边的位置上坐下,道:“我抬回去做什么,父母在,不置私产,抬回去还不是让我那后母占便宜,既然这样我还不如全给了你呢。”

王檀道:“那我也不能收。”

周世瑛道:“那你就全扔到街上去,反正我是宁愿便宜乞丐也不愿便宜我那后母的。”

王檀懒得再跟他纠缠这个问题,便岔开话题道:“对了,还没恭喜你做了将军。十八岁就坐到从三品将军的人可没几个。”

周世瑛一边笑得得意,一边却故作谦虚的道:“过誉,过誉。”

这让王檀见了,在心里很是吐槽了一番:虚伪!

过了一会,周世瑛又道:“对了,陶先生和你慧姐姐也回京了?”说着从身上掏出一份帖子来,递给王檀道:“这是你慧姐姐让我带给你的。”

王檀打开来看,见是一份邀请她去做客的请帖。

王檀道:“到时候我一定去。”说着又问道:“她现在住在哪里?”

周 世瑛道:“白家。”转头见王檀有些惊讶,便又解释道:“她一直住在青莲庵并不是办法,说句不好听的话其实是逃避。她父母俱亡,婚事可算是捏在她叔父婶娘手 里,除非她一辈子不嫁人,否则她始终还是要回到白家的。”又怕王檀担心她,便又道:“你也不用担心她,你慧姐姐心眼可比你多,在白家不一定就会吃亏。”

王檀点点头“嗯”了一声,但心中到底还是有些为白卿慧叹息的。

周世瑛又问道:“听说你姐姐嫁人了?”

王檀回道:“是,嫁给了我的二表哥,如今已经有身孕了。”

周世瑛道:“你姐姐知书达理,是位好姑娘,应该得到幸福。”

王檀眉眼带上了笑意,她喜欢听别人称赞她的姐姐。

周世瑛在王家一直耗到了快傍晚的时候才告辞,王檀将他送出了门,回来后翻了翻他让人抬进来的那些东西,不由失声笑了笑。

第106章 终于长大了

又是一年春天。

莺飞柳长、杨柳吐翠、娇俏的杏花一朵挨着一朵长在枝头上,远远看去,簇锦拥团宛如花海一般。春风吹过,枝头沙沙,白色的花朵便从枝头上飘落下来。

玉臻踩着白色的花瓣静悄悄的走近,看到的便是拿着一枝杏花坐在花树下的秋千上,轻轻荡着秋千的少女。

少女大概十三四岁的年纪,穿着一身杏白色的提花纹褙子,梳着双螺髻,身体削瘦,眉黛肤白。此时背对着他,眼视着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玉臻望着她的背影,不由温柔的笑了笑。接着抬脚走过去,扶着秋千上的绳索用力的推了一下,少女被突然荡起来的秋千惊吓了一下,连忙惊呼出声,接着回过头来,看见是他,睁着圆鼓鼓的眼睛略带恼意的瞪着他,然后“喂”了一声。

玉臻笑出声来,等秋千再荡下来的时候,连忙扶着它。玉臻笑着喊了一声“檀妹妹”,然后转身走到秋千上与她并排坐下。

王檀看了他一眼,道:“怎么来了也不出声,吓死人了。”

玉臻道:“是你想事情太认真了,没发现我来。”

王檀便不再跟他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问道:“你怎么会来?”

玉臻如今已经不在王家念书了,他去年的时候,以十五岁之龄参加秋闱并考中解元,成了大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泓哥儿与他同时参加秋闱,亦考中了举人。浩哥儿至今则是秀才的功名。

玉臻道:“听说你这几天又生病了,来看看你。”说着又满眼关切的问道:“你病好些了吗?”

王檀道:“好了。”说着又略不在意的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每年春冬都是要小病两场的,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玉臻皱起眉头,不赞同的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不是你跟我说的吗,怎么到了你自己反而不在意自己的身体了。”

王檀道:“我什么时候不在意了,我只是觉得你们不应该将我生病看得太严重而已。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王檀不想再与他纠缠这个问题,便又岔开话题道:“对了,今天是你一个人来的?”

“不,”玉臻道:“我母亲也一起来了。”说着脸上不由带淡淡的笑意,用肩膀碰了碰王檀,道:“你知道我娘是来干什么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