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妹子才嫁你三年就死了,你不好好同人家交待,反倒要叫人家吃苦头?当初不是你瞧上人家,千求万求才抬进门来的么,如今什么结局呢?你也是大家公子,我都替你臊得慌。”老太太抄起矮几上的茶盏劈头就砸过去,道,“我定要叫你老子打你这孽障,拿人命当什么?她虽是妾,好歹服侍你一场,你怎么样呢?半点哀色皆无,你是铁石的心肠么?”

谢老太太发这样大的火,刹时惊动了院里所有的人,大太太原就猫在门外的,听着动静吓得肝胆欲裂,跑进来在儿子身上打了几下,道,“你这下流东西,惹老太太生这样大的气,气坏了我看你怎么同家里人交待,还不快跪下!”

谢慎言也吓傻了,被他妈一推,扑通一声便跪下了,磕头求饶道,“老太太我错了,我回头一定认真发送她,她哥哥混帐我也不追究了,我原是恨他不问缘由就闹到沁芳园去,险些惊了老太太的驾,既然老太太发了话,孙儿没有不从命的,只求老太太别气坏了身子,就是打我骂我都成,好歹为春妹妹保重罢。”

毋望心想,这慎言的机灵劲儿倒一点没变,自己扛不住了就把她拉出来护驾,从前看着人模人样挺好的,现下大了怎么愈发不成器了,单看他对屋里人的绝情,心里就鄙视他三分。

谢老太太被毋望和丫头们劝着,顺了顺气才道,“你还有脸提你妹妹?你妹妹才一进门就被你那假舅老爷吓着了,她一路千山万水的来,你不说去上码头迎她也就罢了,还弄出这些脏的臭的来,枉你是个做哥哥的。”

谢慎言一听立即勒转马头向毋望赔罪道,“可是惊着妹妹了?哥哥给你赔不是了,我前几日还见天的上码头看来着,算算日子又觉得要再过两日,便应个朋友相邀出去吃了酒,不想晚上我那妾就去了,才闹出今儿这事来,哥哥真是该死,竟叫你受了惊吓。”

毋望道,“不碍的,也没惊着什么。”又对谢老太太道,“眼下先叫大哥哥把贞姨娘的事办了才好,要罚他也不急等着这会子,外祖母还是让他去罢,人总放在放在房里怎么不成呢。”

谢慎言见她温言软语,不由对她多看了两眼,只见她冰肌玉骨,贵气天成,哪里像个发配外省的,倒像宫里陪公主郡主读书的女官,当下心里感激,便对她眨了几下眼睛。

毋望又气又好笑,只当没看见,仍旧俯身给老太太捋胸口,谢老太太见慎言跟个猴儿似的,想想到底是自己的孙子,在家里又是个大爷,也不好太苛责了,便道,“你挤眉弄眼的做甚么?且看在你妹妹的面子上,眼下不发落你,你起来罢,把事办了再来回我,若叫我再听见半点响动,仔细我叫你老子揭你的皮!”

谢慎言道,“是。”又对毋望深深作了一揖,撩起袍子急急去了。

谢老太太一味的摇头,对大太太叹道,“你这儿子啊,读书不上进,专弄些歪的斜的,你们年前说要给他捐官的事怎么没信儿了?我看还是紧着心办才是,谋了官职也好叫他收收心,那点小聪明用在正途上或者还有一番做为。“

白氏道,“老爷可不就是为了这事才到这个时辰还不回来的么,这言哥儿是该受些规矩了,老太太教训得极。”转脸看毋望,她低眉顺眼在一旁站着,不喜不悲俨然老僧入定,便对谢老太太道,“我瞧我们姐儿是个有见识的,将来不知哪个有福气的得了去呢。”

谢老太太也点头,这时吴氏的丫头打了门帘进来,福了福道,“老太太,我们二太太请姑娘过去呢,一应都备齐了,请姑娘去看看可还满意,若有不好的地方好马上换了。”

谢老太太给毋望整整衣领道,“那你去罢,晌午我再打发人来叫你。”

毋望道,“我中饭就在二太太那里吃罢,等晚上再一道过来,老太太也该乏了,歇会子罢。”

谢老太太不舍的松手,又叮嘱丫头道,“领了姑娘从太华亭绕过去,别过大爷那个园子,才死了人不干净,宁肯走远一些,可别冲撞了什么。”

小丫头道,“是。”

毋望行了礼退出来,六儿早在一旁候了多时,看见她忙挨过来,小声道,“我可算知道了,这宅门里规矩果然重,往后真要极小心才是,没得叫人拿捏住了,把我送到别处去。”

毋望戳戳她的脑门道,“我可不同你说过么,才刚定是被人训斥了罢,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主!”

谢老太太给她派的婆子丫鬟从廊下过来,周婆子和翠屏也在内,又另派了一个叫玉华的并两个粗使丫头,一行人往吴氏的银钩别苑去了。

谢家原是诗书旧族,北元末盛极一时,经战乱而不朽,洪武期间虽受了打压,好在根基深厚,并未一蹶不振,如今也算平稳度日,祖上修的园子未扩大,只重新修葺了一番,亭台楼阁精致巧妙,韵味独成。毋望跟着她们在假山林荫中穿行,隐约还残存些儿时的记忆,只记得太华亭往左是聚丰园,如今归了慎言,再往下走便是二舅舅的银钩别苑。从太华亭的脚下绕过去时聚丰园里的木鱼敲得笃笃作响,毋望道,“已经开始作法事了。”

翠屏道,“才刚入了敛,贞姨娘的哥哥也真有趣,一会儿要发送,一会儿要叫大爷亲自把死人抱进棺材里,实在闹得不像话了,三老爷发了怒,要将他们一干人等并尸首都送到义庄里去,那人才罢休的。”

另一个小丫头道,“听说大爷许了他一百两银子,这才不闹的,到底钱能通神啊。”

周婆子道,“可不,那贞姨娘的娘家哥哥是个烂赌鬼,欠了一身的债,这回妹子一死又得了一笔,高兴得什么似的,领了银子就走了,也不管妹子后事怎么料理了,你道好笑不好笑!”

“你们快别说了罢,怪吓人的。”玉华道,“老太太叫绕过去不就是怕不干净么,你们倒愈发说得畅快,仔细吓着姑娘老太太怪罪。”

几人一听忙住了嘴,护着毋望继续往前走,又走了五十来步,对面走来两个少年,一个穿银色盘绣寿字纹常服,一个穿蓝色锻面便服,皆是高高的个儿,毋望认真看了看,猜那年长一些的定是二舅舅家的慎行,年幼些的是三舅舅家的慎笃。

那两人快步走到她跟前站定,笑着互看了一眼,齐齐躬身满满对毋望作了一揖,说道,“见过妹妹!妹妹这一向可好?”

毋望心里欢喜,忙敛衽还了礼道,“见过二哥哥,见过三哥哥!”

慎行白静斯文的脸上露出赞叹来,笑道,“春儿妹妹果然好记性,过了这些年还认得我。”

慎笃道,“既这么,也不枉我那年被你推下湖了。”

毋望红了红脸道,“你怎的如此小心眼子!谁叫你那时总拉我头发,我疼了自然要推你。”

慎行道,“你这是往哪里去?”

毋望道,“我去你母亲那里,往后就住在银钩别苑了。”

慎行点头道,“甚好,就劳妹妹多照应我母亲罢,我如今不同她住在一起,平日也不常见,正担心她一人孤单,可巧妹妹就来了。”

慎笃打趣道,“可不是么,二哥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人和二婶子做伴就来了春妹妹。”

慎行推他道,“你可是几天没挨揍便皮痒么?”

“怎的?你个朝廷命官要欺压良民不成?”慎笃跳道,“以往你打我我也认了,如今可不成了,你叫妹妹说,他今儿才放了正六品的通判,不说帮衬弟弟,竟还要打我,这是什么道理?”说着兄弟两个扭成一团。

毋望道,“快别闹了,怪热的。可是定下了么?”

慎行又点点头,少年得志,自然神采飞扬,推了狗是膏药似的慎笃,正色道,“我正要给太爷和老太太报喜去呢。”

毋望身后的丫鬟婆子纷纷行礼道贺,慎行笑眯眯的应了,慎笃道,“你去罢,我既遇着春妹妹就不去了,你有喜要报,我只跟着我爹经商,除了挣钱也没什么喜可报的,还是跟妹妹到二婶子那里讨杯水喝罢。”

毋望道,“你不是帮舅舅料理聚丰园里的事去了么?”

慎笃擦擦汗道,“大哥哥回来了,后头的自然他自己办,我看着贞嫂子真真造孽,瘦得一把骨头,一刻也不要在那里多待,便混出来了。”

慎行皱了皱眉,心里埋怨这慎笃口没遮拦,沉声道,“你们先去罢,我到沁芳园去了便回来找你们,有话到园子里说去。”

慎笃听了,拉了毋望就跑,边跑边道,“快走罢,贞嫂子才死,没得沾了晦气。”

第三十四章 旧时友2

更新时间2011-6-13 12:34:13 字数:3266

 吴婆子喊道,“三爷快放了姑娘,叫人看见成什么体统!”

慎笃也不听,一味的跑,毋望边跑边想,亏得脚大,否则定要被拖掉一层皮!

众人跑得气喘吁吁,眼见到了银钩别苑才停下。毋望因这一跑脸色红润,又密密的出了层汗,太阳下一照,皮肤竟如婴孩一般,慎笃十八岁的人,个头见长,心眼没多几个,痴痴看了会子道,“北地的气候养人么?你比小时候好看些了。”

边上的人听了都笑,毋望嗔道,“你小时候多早晚认真看过我了,不是说蝈蝈比人好看么。”

慎笃嘀咕道,“我何时说蝈蝈比你好看了!”

毋望不理他,径直往园子里去了。吴氏见了迎出来,叫丫鬟拿了帕子来,亲自给她擦汗,怨道,“我就说慎笃不知道心疼女孩儿,瞧这大太阳,怎么不给你妹妹打把伞,她从小就晒不得,伤着了可怎么好!”

慎笃道,“我是半道了遇着她的,我一个爷们儿出来还打着伞,叫人看见岂不给笑话死!”

毋望突然想起一个人,白衣翩翩廊下来,手里可不打把水绿色的油纸伞么,并不觉得矫情,反倒如诗如画一般。只是不知人在何方,如今可好……

吴氏见她发愣便道,“怎么了?可是不舒服么?”

毋望笑道,“没有,只有些热罢了。”

“快些来瞧瞧,看可还满意。”吴氏拉了她的手,引她进了园子西排的屋子。那两间屋子比旁的高出一些,掩映在古树青草间,甚是赏心悦目。屋子的门上未装绸子的门帘,只用密实的珠子串了挂着,掀了珠帘进去,外间窗下设了书桌,文房四宝俱全,案上摆着溜金狮子香炉,炉里熏了苏合的香塔,布置摆设极雅致,吴氏看毋望面露喜色,心里也高兴,道,“可还称心么?里头的帐纱被褥都是上年新做的,也叫丫头拿香熏过了,只颜色不知你可喜欢,我选了秋香色的,怕你嫌素净。”

毋望笑道,“舅母最知我心,只要是你选的,我没有不喜欢的。”

娘两个说着,慎笃还想往那雕花拱门里去,被吴氏拦住了,怪道,“那是女孩儿的内房,你一个爷们儿进去做什么!”

慎笃腆脸笑道,“好婶子,你就让我看看罢,我和春儿一同长大,亲的一样,自家兄妹还计较这些个!”

“你和芳龄芳瑕才是亲的,和春君可是隔着一层,你这样没头没脑的乱闯,仔细你妹妹恼了。”吴氏道,又吩咐上了冰镇的杨梅,把慎笃按在桌边,“吃罢,看还堵不住你的嘴!”

那杨梅各个乌黑硕大,慎笃捡了个扔在嘴里,道,“我来给婶子道喜的,家伙什都堵上了可怎么说呢。”

吴氏顿时眼睛一亮,喜道,“可是你二哥哥的官职放定了么?”

毋望瞧慎笃故意卖关子,便拉吴氏坐下,慢慢道,“正是呢!我才刚走到太华亭前头遇着了二哥哥,听说是放了正六品的通判,这会子给老太太报喜去了,就回来的。”

吴氏听了直说菩萨保佑,高兴得手足无措,又哭又笑的折腾了一阵,想起来要给慎行他爹上柱香,好通报这个喜讯,便叫他们坐着,自己到小佛堂里去了。

毋望回身见那些婆子丫头还等吩咐,自己竟忘了安排她们,便愧疚道,“我这里没什么事了,留下一个就成,往后这么的,若没要紧的事不必个个在跟前,我喜静,平常也不用太多人伺候,你们自己瞧着怎么安排时辰当值,不当差的人便歇着罢,大家随意些才好。”

众人一听,脸上露出犹豫来,玉华道,“咱们知道姑娘心眼好,不拿咱们当奴才,只是这样恐不合规矩,叫老太太知道了要怪罪的。”

毋望笑道,“有我呢,你们也知道我是从北地回来的,那么多年没人伺候也这么过来的,如今老太太疼我,把你们派给了我,我心里明白你们定是老太太看得上的,所以对你们也甚放心,既到了一处便好好的罢,大家清静过日子,我也不求你们什么,只盼着你们心里有我,向着我,那便是最好的了。”

众人渐渐也踏实下来,相互看看,周婆子道,“姑娘疼我们,我们也是识时务的,自当尽心竭力的为姑娘,人前绝不叫姑娘没脸,姑娘只管放宽心罢。”

毋望淡淡笑着,不再说话,转身倚窗坐下,燕脂湖上的风吹来,极凉爽惬意,不由深深吸了口气,心道终于回了应天了,等一切安顿好了该去看看原先的老宅子,不知现今成了什么样,这几年下来,定然是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屋里的人静静退了出去,只留玉华一个在跟前伺候,看她坐在风口,不免担心道,“姑娘别贪凉,万一冻着了可不是顽的。”

毋望道,“我有分寸,哪里就那么娇贵了。”又转眼看慎笃,他傻愣愣只顾盯着她瞧,毋望道,“莫非我又变得更好看了?三哥哥这是在瞧什么?”

慎笃着实是被她适才对丫鬟的一番教导惊着了,对她大大的刮目相看起来。若换了旁的女孩儿,被朝廷发配出去为奴是一辈子的污点,当然要千方百计的遮掩,她却不一样,大大方方的接受,丝毫不加隐瞒,这该是个何等胸襟的女孩儿啊,竟能比过男儿去!想也不想,脱口道,“你怎么还同她们说这些个。回来了就是主子,她们伺候你是应当的,你顾忌什么!”

毋望道,“我没有顾忌什么呀,说的有什么不妥么?”

慎笃低头道,“你该把那些忘了才是,一辈子都别想起来。”

毋望心道,那是自欺欺人罢了,自己忘了,别人未必忘得掉,与其让她们背后指指点点,不如敞开了说倒好。于是道,“洪武年间抄家流放的岂止我们一家,我与我爹妈共担了罪责,并不是什么没脸的事,况且我这些年过得也甚好,与叔婶兄弟在一处,虽不富贵却也平安无忧。”

慎笃眨着大眼道,“你发配后不曾为奴么?”

“没有,才到那儿就有我叔叔的旧友搭救,使了银子将我们赎出来了,那时人命真是低贱,我们四个人通共才值十五两。”毋望将肘搭在窗沿上,侧脸靠着,慢慢道,“那人又给了些银子,供我们买了几间屋子,我们在一个叫馒头村的地方落了脚,我还在那里学会了织网子,抓雀儿,想想也极有趣。”

她说得随意,慎笃却觉得心中悲凉,低声道,“只怨我那时年纪小,我若大点儿,但凡有法子,一定早些接你回来。”

毋望抬头对他笑了笑,调侃道,“你若来了,我可不还要给你收拾残局么!你有这样的心便是好的了,我也感念你,往后你多多照应罢。当补了这几年的空。”说着又想起今儿在老太太那儿看见的吕氏来,问道,“三哥哥,你母亲怎么换人了?头里那一位呢?”

慎笃站起来,也踱到窗边靠着,映着那湖光水色,倒也英俊儒雅。随手从盆栽里捡了颗石子投进湖里,嘴里喃喃道,“从前的嫡母病死了,我爹前几年又娶了一个,我也不管谁做正房,反正我是庶出,我生母好好活着便好,只不过我有时也气恼,不明白他为何不将我娘扶正,亲儿子人前只能叫亲妈姨娘,那种滋味他也知道,我常觉得我父亲心肠硬,当年老姨奶奶过去也没见他流几滴眼泪。”

毋望心道他躲在别处哭你哪里知道!不论好坏总是自己的亲娘罢,枉你空长了这么大的脑袋了!只是要将妾扶正得另说,这世上哪里来的贵妾,贫苦人家的女儿要扶正当真困难重重,娘家无钱无权,进了宅门又值什么,还是人家的奴才罢了。

两人俱不声不响,过了一会子慎笃道,“妹妹可知芳龄许了人家了?”

谢芳龄是大老爷房里穆姨娘生的,是四爷慎儒的同胞姐姐,今年应该与毋望同岁,关于谢家的女孩儿们毋望印象并不深,因从前年岁小,谢家对女孩教养又极严苛,每日只在闺房里读书习字做女红,来了客也不露面,头里毋望还常跑去看她们,后来觉得没趣儿,到了那里也干坐着,说话又咬文嚼字的,便更感不自在,渐渐只和几个哥哥顽,姊妹门也不太来往了,现在猛的听说许了人家,顿觉意外,便道,“什么样的人家?”

慎笃转到书桌前坐下,手里拿了玉石葫芦的水呈把顽,一面道,“夫家姓张,公公是大老爷的旧识,听着是当年外放的时候结识的,还有些恩情,官做得不大,从五品,家世倒也清白,只这姑爷名声不好,连着死了两个老婆,都是不明不白的。”

“芳龄是去做填房么?”毋望道。

慎笃看上去有些萎靡,低声道,“可不就是填房!一个庶女,哪里有正房嫡妻做!”

毋望心里也闷闷不乐,问道,“大老爷不知道那姑爷尽死老婆么?怎么还让让芳龄去?”

慎笃哼了一声,“你道大老爷乐意么,架不住人家脸皮厚,三番四次的来求,又拿了当年的恩情说事,半哄半骗的,要了庚帖合了八字,说是上上大吉的,也不知真假,那穆姨娘哭得死去活来不肯答应,说芳龄好好的女孩到了那家非给糟践死不可,大老爷也左右为难,大太太倒是极赞同的,因她娘家与那张家隐约连着姻,又说张家如何的书香门第,如何的知书达礼,芳龄福大八字硬,定能压制住那张公子,大老爷又念及以前受的恩惠,糊里糊涂就答应了。”

撒娇打滚要推荐,要收藏,要票票啦~~~~

第三十五章 欢聚

更新时间2011-6-14 8:58:10 字数:3160

 眼看晌午将至,吴氏命人将饭菜备齐,搬到花架下的石桌上去,自己抽身去看毋望他们,那兄妹两个仍是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慎行竟还未回来,便差了丫头到沁芳园里去看,又细听了他们的话头,原来是在说南院芳龄的婚事。毋望回头见了她,忙起来拉她坐下,又往外看了看道,“二哥哥还没回来么?”

吴氏道,“已经使了人去看了,九成是老太太高兴,一时忘了时辰罢,咱们再等一会子,等丫头来回了,若他在老太太那儿吃,我们便自己吃罢。”又转头对慎笃道,“我也差了人回你母亲了,你中上在这儿吃,难得在一起,好生聚聚才是。你才刚是打聚丰园过来的?那里的事办得怎么样了?”

慎笃道,“听大哥哥同我父亲说,明早就送到义庄去,停了四十九日再落葬,在山脚下看了个地方,先使了人把墓室修好,回头往里头一放就算完了。”

吴氏叹了口气道,“瞧这凄凉劲儿,在家里只停一天就忙不迭的发送出去,早知如此下场,当初何苦来哉呢!”

听这弦外之音似乎另有隐情,毋望迷茫地看着吴氏,吴氏见她猫儿一样的眼神便笑了,温声道,“春君也想知道原由?”

确实很想知道!毋望老实点了点头,“舅母说罢。”

吴氏道,“那贞姨娘活着时不是个本分人,每日里一哭二闹要吃要穿的,把个家搞得乌烟瘴气!头里你大哥哥是极疼她的,她想怎么从来没有二话,可惜她不知足,一味的同你大嫂子掐,你大嫂子是聪明人,狠毒不在脸上,时候长了你大哥哥也看开了,反倒亲近自己的正经媳妇,结果贞姨娘这里可了不得了,差点没把聚丰园拆了!有一回也不知受了哪个奴才的调唆,大冷的天站在雨里等你大哥哥,回来就病了,作下了这病根,时好时坏的,直拖了两年多,今儿寅时便咽了气,你说可不是自作孽么,留下个小子,没了亲娘不知要受多少委屈呢。”

又是个有命无运的女人,毋望也不知怎样说才好,若有志气便不做妾,若做了妾,正室又容得下你,那便安安分分守着孩子过日子罢,做什么整天想着斗呢,斗来斗去枉送了性命,不值当得很!

正叹着,派到沁芳园去的丫头回来说,慎行被老太太留下了,过会子要去祠堂祭拜祖宗,午饭不回来吃了。吴氏道,“既这么的,便不必等他了。”

三人起身往园子里去,那花架子上长满了爬藤月季,枝繁叶茂的,星星点点开了几朵粉色的花,绿肥红瘦的夹杂着,别有一番韵味。架下的石桌上摆了几碟小菜,一壶清酒,衬着这良辰美景,端的是赏心悦目。

吴氏招呼他们坐下,丫环给各人面前斟了酒,吴氏笑道,“原本大白天的不该饮酒,不过今日且破例,春君回家来了,这是极高兴的事,便稍稍饮上几口也不碍的,也不必食不言了,边吃边聊罢。”

两人听了都称好,毋望端起杯子抿了一口,吴氏道,“可辣么?不打紧的,少喝一些,吃过饭再歇个午觉,这一路上辛苦了,连着坐一个多月的船,把人生生闷死。”

慎笃道,“我倒想乘船出远门呢,可巧下月我爹要到苏杭一带去,我同他说把我也带上,也好出去长些见识。”

毋望觉得这慎笃甚是奇怪,便问道,“三哥哥,他们都读书考功名,你为何要跟舅舅经商呢?”

慎笃哈哈笑道,“我原以为妹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没想到眼皮子也浅!考功名好是好,无奈我不是读书的料,见了四书五经我便头大如斗,何苦遭那罪!再说我们家有二哥哥做官就成了,家里总要有人做官有人赚钱才好,若正经做官,一年奉禄只几十石,荣华富贵哪里来?还是要靠我们这些商贾的。”

吴氏深知慎笃大大咧咧,说话也不过脑子,自家的孩子,并不与他计较,只管给他们两个添菜,毋望嗤道,“自己不肯读书还搬出大道理来,也不嫌臊!”

慎笃道,“外头不肯读书的岂止我一个!再说家里不是还有个大哥哥做垫背么,他是长子嫡孙都不臊,多早晚轮到我臊了!”

毋望和吴氏互看了一眼,吴氏道,“这话只在这儿说罢了,出去可不能瞎说。”

“我省得。”慎笃又道,“二哥哥今早听封还进宫面了圣,听他说这新皇帝是个仁君,又极有抱负,二哥哥打定了主意要做个好官呢,二婶子擎等着日后封诰命罢,我瞧二哥哥最有出息,官日后也会越做越大,我自小同他好,看他如今这样得意,真是为他欢喜。”

吴氏道,“可不是苦尽甘来么,亏得你二哥哥争气,我眼下正给他寻摸好人家的姑娘呢,最好是年前能将婚事定下来,我的担子就卸下了,看着他成了家立了业,将来我也有脸下去见他父亲了。”

三人说说笑笑吃罢了饭,慎笃起身告辞,毋望和吴氏各自回房歇午觉,毋望身边换了六儿当值,那丫头安顿她在榻上睡下,将窗微掩上些,搬了绣墩坐在她旁边同她闲聊,毋望道,“你到了这里可习惯?”

六儿道,“只有吃不惯的苦,哪有享不来的福呢!我虽是个丫头,单看眼下的日子也不比那小门小户的闺女过得差,真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才跟了姑娘,若没有姑娘,我这会子定是早死了,姑娘是六儿的大恩人。”

毋望阖了眼道,“我也不用你报恩,只要你能护得自己周全便好,万事防着些才是宅门里的生存之道,你得了空多跟玉华学学规矩罢,她是老太太身边的人,你与她亲近些错不了的。”

六儿似懂非懂的点头,心里不解,这里的人各个都对姑娘那样好,竟还要防着些么?

毋望看她疑惑,也不说旁的,只道,“你日后自然明白。”也不再理她,翻个身便睡着了。

歇了午觉起来,丫头们早已候着了,给她换了衣裳,头上插了支翠梅花钿儿,鬓边戴着金笼坠儿,上下齐打理好,吴氏也起身了,又和几个大丫头赞叹了一气儿,与毋望各带了一个人,往老太太的沁芳园去了。

这回两人仗着胆大,直接从聚丰园门前过,路过门口往里头看一眼,一间屋子的门眉上挂着白布,想来那是贞姨娘的下处,五六个和尚在廊下念经,另一班四个人穿着花花绿绿的大袍子,手里举着白幡,走着奇怪的步子,嘴里似哭似笑的说些什么,毋望道,“他们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