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阵鞭炮声中,夏家的小卖部开业,开业当天光顾的客人送鸡蛋三只,水柳村的村民们全跑来凑热闹,店里不仅卖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糖、盐、酱油、洗衣粉、肥皂等,也要孩子爱吃的零食,称重的饼干、瓜子、水果糖、大大卷、蜜饯等,还有男人们喜欢的烟和酒。

“奶奶我想吃饼干,你给我买吧。”

“家里洗衣粉用完了,我买袋洗衣粉吧。”

“妈,我要这个大大卷,电视上老放,你给我买一卷吧。”

购物即送鸡蛋,那些精明的一家人轮番上阵,你买盐他买酱油另一个买肥皂,付三次钱就能有九个鸡蛋,按一角五一只算也有一块三毛五呢。

小卖部生意忙的热火朝天,夏禾收钱,夏琳、夏清拿东西、算钱,夏雯帮着李秀琴分鸡蛋,夏志民呢,专门在门口给老爷们散烟、唠嗑。

“这店开的不错,有模有样,我之前也有这想法,还没成行呢倒让你小子抢了先。”

夏志民呵呵一笑,“你脑子活,再想想其他发财的路子,我是个笨人,大买卖干不了,只能干些小买卖。”

相熟的揶揄道,“不小哦,现在咱们也要喊你夏老板喽。”

刘春萍听着隔壁院的动静,心里又酸又气又恨,没想到夏老二还真把小卖部开起来了,生意还这么好,得挣多少钱啊!

要说位置好,他们家就在隔壁,也是非常适合开店的位置,中午吃饭的时候,刚开口跟丈夫夏志军说了一句,夏志军就让她闭嘴,骂道,“你还有脸没有?你好意思抢人家生意我还没脸见人呢,这会儿心痒痒早干嘛去了!”

刘春萍闷着声不敢说话,自从上次的事,丈夫的气一直没消,两儿子也怪她多嘴,她在这个家里是越发没地位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哦,留评的宝宝们有小红包回馈,爱你们,么么哒~

第10章

小卖部早上八点零八分开业,一直忙到十二点多才消停,店里没安电风扇,夏家的人热的满头大汗。

“天呐,真是累死了,饿的前胸贴后背。”

“幸好知道今天没时间做饭,早上多做了半锅粥,咱们就着小菜先将就着吃吧。”

夏清的提议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赞同,李秀琴让他们先去吃,自己得留在店里算账,看看今天一个早上到底卖了多少钱。

“妈,我跟你一起算吧,心里惦记着事饭也吃不下去。”

夏禾留下跟李秀琴一起算账,夏清拉着夏琳回后院,准备把饭挪到小店吃,夏志民太热,打了井水在院子里冲凉,只有夏雯一人闲着,夏清让她摘两根嫩黄瓜,准备弄个新鲜的拍黄瓜。

“你说咱们今天上午生意怎么样?能卖到一百块钱吗?”

夏琳边盛粥边问夏清,之所以把一百块作为标准,是因为一百块钱在夏琳眼里是挺多的钱。

小卖部的前期投入包括建房、工人伙食和工钱、货款、鸡蛋,总共花了一千三百六十五块,这还是在节约货架的基础上。

“我觉得不止,那么多人呢,怎么也有一百五吧。”

夏清不仅帮着拿货,还进行了盘点,大致算了价格,是超过一百五的。

店内,李秀琴跟夏禾一点点计算着毛票、硬币,一分一毛一块两块的叠加着。

“八十一块二毛,八十一块七毛,八十一块七毛五……”

等夏清、夏琳端着一盆粥,拿着碗筷和小菜到店里时,两人还没算好账呢。

“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四,一百六十九……”

幸好毛票、硬币之类的已经提前算好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大点的纸币,夏清她们怕影响她们,不说话,放下东西后围过去看,跟着后面一起算。

“一百九十六,一百九十八,两百……”

一家人脸上盛满了笑意,营业额最后停在了两百一十四块七毛上,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李秀琴握着手里的一叠票子,眼里放着光,显得特别有精神,夏志民也很高兴,嘴角的笑一直没下来过,更别提四姐妹,夏雯早就蹦起来了,夏清笑着让她低调些,别让外人知道,引人眼红就不好了。

“小清说的对,咱们千万不能喜形于色,低调一些,村里眼红的人多着呢。”

夏雯捂着嘴点头,“放心,我出了门肯定不说,咱们在家里偷着乐。”

一家人都笑了,夏清打了盆水给李秀琴、夏禾洗手,顺便给她们普及纸币细菌多的卫生常识。

“这些钱被很多人摸过,最脏了,摸过钱的都得洗手,光用水洗还不行,得用肥皂。”

李秀琴嘴上说她瞎讲究,但手里的动作却没有停,自从在医院抢救过后,李秀琴对健康问题是很看重的,特别是身体变弱之后更怕生病。

夏禾边洗手边笑道,“那就多洗洗,反正咱家开店,肥皂还是用得起的。”

吃过午饭,夏志民让媳妇跟几个闺女回去午睡,他一人留在这里看店,泡杯大麦茶,摇着蒲扇躺在藤椅上优哉游哉。

回去后夏清并没有午睡,她把原主的高中课本拿出来复习,虽然高中时成绩不错,在重点高中每次月考的成绩没下过班级前五,但她距离高中已经隔了六七年,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

下午的生意没有上午好,但也有三十来块的收入,夏志民夫妻俩对今天的收入很满意,相信过不了多久,投入的本钱就能收回来了,剩下的就是细水长流的盈利。

小卖部开业三天后,就到了夏琳出发的日子,所有的行李装起来也不过一个行李箱。

李秀琴跟夏清一起,帮她做了火车上的吃食,有馅饼、茶叶蛋、玉米棒子、饺子还有一只盐水鸡。

“你一个人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有困难别怕开口,找警察同志帮忙,下了火车买张公共电话卡给村里打个电话,说自己平安到了,就是我们没接到人家也会过来告诉我们的。”

孩子远行,最不放心的就是母亲,李秀琴拉着二女儿的手殷殷嘱咐,生怕漏下什么没说的。

下午五点的车,怕时间赶不及去火车站,夏志民两点就准备送女儿去火车站,自行车坐不下,家里其他人就不去了,等到时间过了两点,媳妇还没说完,夏志民就开始催了。

“差不多行了,又不是不回来,顶多几个月不久放假了吗?别耽误了火车时间,再买票可买不着了。”

李秀琴哽咽着抱了抱女儿,三姐妹也轮流跟夏琳告别,把她送到院门外,看着她坐上后座,手里拎着行李箱,冲着她们挥手。

“你们回去吧,再过几个月我就回来了,别担心我。”

就这样,夏琳提着一箱行李,背着妈妈和妹妹准备的食物,还有藏在鞋底的两千块钱踏上了北上的火车,还有几个新认识的,陪着一同北上的青年学生,成了她人生中第一笔宝贵的人脉财富,能从小县城考到首都上大学的,无不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夏琳离家,一家人都不大习惯,往常她在家性格活泼,嘴巴甜,又爱管事情,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少了她还真少了一份热闹。

夏禾性格沉稳,夏清是个干实事的,做事比说话多,夏雯呢,除了在家帮着做些简单的家务外,也常出门找关系亲近的小姐妹们说悄悄话,不像夏琳,不是跟李秀琴一起看店,就是跟在夏志民身后帮着做木工。

隔天吃完饭的时候,李秀琴看着夏琳经常坐的位置空着,叹了口气,“不知道小琳到了没有,十几个小时,差不多该到了吧?”

“我问了火车站的同志,正常得十七八个小时,碰上晚点时间更长。”

但火车有不晚点的吗?概率恐怕比母鸡生双黄蛋还低呢。

赶在没等到吃午饭,夏琳的电话就来了,听到喇叭里的通知,一家人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往村委会办公室赶,接了夏琳的电话,知道她刚下火车,学校安排同学到火车站接人,她马上就要坐车去学校了。

“小琳,你好好学习好好照顾自己,缺什么给家里来电话,千万别让自己受委屈啊。”

李秀琴擦了擦眼角,她现在终于有底气跟孩子们说这句话了。

电话那头,夏琳的声音也有些哽咽,虽然家人看不见,但她还是对着电话点头,“嗯,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们在家也当心身体。”

长途电话贵,一家人轮着说了几句后就挂了电话往家走,这下终于能安心吃饭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放心哦,文章进度不会太慢,把前期的情况交代清楚会加快推进哒~

感谢支持,评论的宝宝们小红包回馈,爱你们,么么哒~

第11章

转眼就到了八月末,夏清也再次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涯,在夏志民的陪同下到县高中报名,并办理了住宿手续。

“好好吃饭,好好学习,爸月底放假了来接你。”

学校离家不算太远,十来公里的距离,但每天来回肯定是不行的,毕竟高中课程多,晚上还有晚自习。

“恩,不接也没事,我可以自己坐车回去。”

“还是我来接吧,公交车时间没定数,六点之后就不发车了,爸不放心。”

夏志民一张脸晒的黝黑,浑身透着质朴的味道,虽然不若她前世的父亲那样高大英俊,但对夏清而言,她更喜欢现在的父亲。

上辈子她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母都有着体面的工作,但他们因为利益结合,并没有感情的基础,因此从夏清懂事起,从没有享受过哪怕一天的家庭温暖,总是在冷战中度过,等她上了初中,父母离婚,她判给了父亲,母亲组织了新的家庭,父亲虽然没有立即再婚,但他工作繁忙,除了定时给她生活费外,家里只有她和一个偶尔出现的钟点工。

可以说她的独立是被生活逼出来的,她的优秀是因为知道一切只能靠自己。

所以来到这个世界后,面对着充满爱的家人,她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反而是乐在其中的,也愿意跟家人一起努力,让生活越变越好。

夏清的高中生活是标准的三点一线,教室、食堂、宿舍,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大量刷题,月底放假前进行了一次月考,夏清拿出百分百的努力认真对待,对这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做一次摸底。

考试结束后就是两天月假,夏清回宿舍整理东西,除了几本书,也没什么需要带的,换洗的衣服家里都有。

“夏清,我们先走喽,下周见。”

九月份过了就是十月国庆周,高二放五天,可不就是下周见嘛,舍友们一一离开,夏清也笑着跟她们道别。

离开前她把阳台的衣服、鞋子收回宿舍,检查好各种开关出于关闭状态,最后锁上门离开了。

走到校门外,夏志民已经等在门口,夏清悄悄走到夏志民身后拍着他的肩问,“猜猜我是谁?”

这个问题有些傻气,但不知道为什么,夏清就是想跟夏志民玩这个“游戏”,而夏志民也很配合,竟然举起手说自己不知道,说完了转身,父女两一起笑了。

“你怎么不进去等啊,我一路上还在找你呢。”

她走到车后座,抱着夏志民的腰坐上车,夏志民蹬着车笑呵呵的说,“在这看的最清楚,进去等万一走茬了你肯定找不着我。”

夏清嗯了一声,看着他不甚宽厚的背,感受着他骑车的艰辛,眼睛突然酸了起来。

墨黑的泊油路,路两旁种着樟树,夕阳给街道镀上了一层金色,让水墨画般的街景变得绚烂起来,成了夏清记忆中隽永的画面。

到家时已经是夜幕降临,村里的狗一阵阵叫着,远远就看见夏家小店里还亮着昏黄的灯光。

夏志民笑着说,“你妈还在家等你呢。”

自从开了小卖部,李秀琴几乎天天守着店,本来该关店了,因为夏清今天放假,就一直在店里等夏清回来一起吃饭。

听到车铃声,李秀琴从屋里出来看,果然是丈夫带着女儿到家了。

“回来了?饿了吧,已经做好饭了,赶紧回家吃饭。”

她的笑容很温暖,尽管一个月没见,夏清还是觉得分外亲切。

夏雯正在屋里写作业,听到三姐回来的动静,赶紧从院里跑出来,亲热的搂住了夏清。

“三姐,你可回来了,再不回我肚子就要饿扁啦。”

李秀琴嗔怪道,“让你先吃你不吃,肚子饿怪谁,不是吃了一包干脆面吗,一包卖五毛呢。”

当然成本只要两毛,要是家里没开小店之前,李秀琴肯定是舍不得的,也是现在一天能收入十几二十块,才变得“大方”了。

夏雯吐了个舌头做鬼脸,先跟夏清一起回房间放书包,放完书包才去厨房吃饭。

夏清看她像小尾巴一样拖在身后,好笑的问,“你总跟着我干什么,一个月不见变成小狗了?”

“那不是一个月没见想你了嘛,你们都不在家,每天就我一个人,挺不习惯的。”

夏清摸了摸她的脑袋,夏雯以为她要安慰自己,准备了灿烂的笑容迎接,谁知道夏清说了句,“那你还是尽快习惯吧,这样的日子以后多着呢。”

夏雯失望了,要跟夏清“决斗”,李秀琴从灶台端了菜出来,看到一见面就闹上的两姐妹,无奈的很。

“你们两可真有意思,不在一块吧天天念叨,在一块没两分钟就开始闹腾。”

夏清走过去帮着端碗,顺便撇清了自己的责任,“还不是小妹闹的,十五岁的姑娘还不懂事。”

“什么啊,你当着我的面都敢这样,背后肯定没少说我坏话。”

夏清放下粥碗后拉着她一起坐下,笑着哄道,“好了,是我不对,不该跟你计较,谁让我是当姐姐的呢,你不是饿了吗,赶紧吃饭吧。”

今天为了迎接辛苦上学的三女儿回家,李秀琴不仅称了两斤肉,还买了一条鱼,晚饭挺丰盛。

“明天老大可能也要回来,你记得一早去买菜回来,再给她们带几个肉包子吃早饭。”

镇上卖肉的铺子生意红火,但凡去晚了就买不到称心的肉,周末走亲访友、孩子放假,买肉的人肯定多。

“知道,我明天一早就去,还有什么要的我一起带回来。”

“其他不用,咱家就是开店的,油啊盐啊家里都有。”

夫妻两说了几句闲话后,也关心起了夏清在学校的学习跟生活情况。

“挺好的,今天月考结束,成绩估计下个星期能出来。”

“怎么样,考的不错吧?”

“应该还行吧,反正题我都做出来了。”

原主成绩不差,在县城高中一直保持着年级前二十的水平,虽然跟市里的高中没法比,但考个本科还是没问题的,只看最后的发挥情况。

夏禾跟夏琳都是读的县城高中,也都考上了本科,学校的老师对夏家的几个女儿非常喜爱,关照的也多,夫妻俩并不担心女儿的成绩,不过是例行的关心而已。

五天的假期过的很快,对夏清而言,也就是整理了一本数学笔记,做了十几套试卷的功夫,这天下午,她没要夏志民送,跟大姐夏禾一起步行到镇上坐车,她到县城,夏禾到了县城再转车去另一个城市,她就读的师范就在省会。

“姐,你坐车当心,我先回学校了。”

“你也注意安全。”

说着,夏禾还从兜里拿了三十块钱给她。

“这钱你拿着,给自己买点吃的补补。”

“不用,我有钱呢,还是你自己留着用吧。”

“我让你拿着你就拿着,我刚拿了奖学金,有钱用呢。”

夏禾一副不收不行的架势,眼看着去省会的车已经停在路边了,夏清怕她赶不上车,只好收了下来。

“车到了,你赶紧上车吧。”

夏清目送着夏禾登上公交车坐到了窗户口,姐妹两挥了挥手,汽车往前开,夏清也转身往学校的方向走去。

回校后先把从家里带的东西放下,然后背着书包去教室上晚自习,同学们今天都挺安静的,知道月考成绩肯定出来了,生怕考的不好被老师责骂。

晚自习的时候班主任黑着脸进教室,看到平时不大自觉的那部分学生今天难得乖巧,冷哼一声说,“怎么,已经知道自己考的不好了,怎么今天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

“放了个暑假把你们都放傻了,全班五十个学生,数学及格的只有十二个,数学是拉分的科目,弄个不及格还想考什么大学?”

教室里安静的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自认为没考好的不免对号入座,觉得自己肯定是那三十八个不及格分之一,也有自我感觉不错神情轻松的,夏清呢,继续埋头做卷子,她拿了二姐的高中课本,已经预习到了高三的知识,如果班主任这会儿走到她身边就会发现,她手里做的是高三的模拟试卷。

“当然,也有进步的同学,咱们班这次有三位同学考进年级前十,其中夏清同学荣获榜首,全校第一,比上学期提高了八名,这说明什么,说明人家暑假在家里认真学习了。”

班主任很是欣慰,其实这次班级的考试成绩在几个班里并不差,他们班不及格的多,其他班不及格的也不少,更何况夏清还考了年级第一,说出去也有面子。

同学们的目光若有似无的往夏清身上看,只见她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跟往常一样埋头写卷子,坐的很直,长长的马尾垂在脑后,露出好看的耳垂和精巧的下巴。

年少慕艾,少年们看到这样漂亮的女同学难免心生爱慕,心中默默感慨一句,夏清可真好看。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哦,留评的宝宝们小红包回馈,爱你们,么么哒~

第12章

从第一次月考夏清考了全校第一开始,之后的每一次考试夏清都仿佛开了挂一样再也没下过第一名,还在全国性的竞赛中获得了几个不错的名次,老师们把她视为重点关照对象,认为她是这一届最有可能考上最高学府的学生之一。

时光荏苒,两年时间过去,很快就到了一九九五年七月,夏清成了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高考时间是不变的七八九三天,也因为万人过独木舟的残酷,考生们将这个月份称为“黑色七月”。

高度强压下学了一年的时间,怕学生们绷得太紧,考试前学校给所有考生放了几天假,让考生们回家养精蓄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该学的高中三年已经学完了,考的就是这三年的积累,是龙是虫,考过就见分晓。

放假前班主任特意找夏清谈话,让她轻松上阵,不要有太多心理负担,只要考出平时的水平,重点大学肯定没有问题。

这年代还没有保送制度,如果有的话,按照夏清几次省内统考的成绩,混一个保送名额是肯定没问题的。

“夏清。”

从办公室出来,夏清听到有人喊她,回过头一看,原来是班委江伦,她疑惑的看着江伦走近。

“找我有什么事吗?”

江伦古铜色的脸上泛起了不易令人察觉的红晕,眼里闪亮着星星般的光芒,迟疑了片刻才开口,“没什么事,就是祝你考试顺利。”

他喜欢了夏清两年,一直不敢开口表白,将那份酸酸甜甜的爱恋藏于心底,今天班主任也找他谈了话,希望他能好好发挥,努力一下重点大学不成问题。

他喊住夏清只是想跟她说几句话,再看她几眼,但对上夏清如梦般澄澈美好的眼眸后,脑子里一片空白,除了一句“考试顺利”,其他话完全想不起来了。

夏清接受了江伦的祝福,脸上绽起柔和的微笑,“谢谢,也祝你考试顺利,我们一起加油。”

江伦抿着唇点头,目送着她渐渐远去的纤细身影,心中燃起了一股无形的能量,一定要好好发挥,考上名牌大学,学有所成才能配得上这样优秀的女同学。

夏志民照旧等在校门外,其实夏清已经跟他提过很多次不用接送,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夏雯也开始读高中了,看他每次骑自行车载她们那么吃力,夏清心里很不舍,但夏志民坚持,夏清也没办法。

到家后,全家上下把她当成了珍稀保护动物,不仅每顿都做她爱吃的,连说话都是轻声细语,唯恐影响她看书。

这年,夏禾已经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职于镇上的初中,而在首都读大学的夏琳,放弃了暑假做兼职的机会,特意回家给即将高考的妹妹加油打气。

午间夏禾夏琳一起看着小卖部的生意,让李秀琴睡午觉,夏琳说,“小清是咱们家最有希望考上重点大学的。”

夏琳的学校也是重点,但在所有人的心中,只有清大和首都大学才能称之为重点中的重点。

夏禾正在整理小卖部的账目,闻言手里的动作没停,回道,“这些话咱们私下说说就行,考试前可千万别跟小清说。”

“这我当然知道,在她面前哪敢说啊。”

她也是参加过高考的,知道考试前心里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七号凌晨,李秀琴四点就醒了,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虽然经历过两个女儿的高考,但她还是感到紧张,索性也不在床上干躺,起床给夏清准备应考的早饭。

鸡蛋是必须的,营养又顶饱,寓意也好,两个鸡蛋一根油条象征着一百分,当然,这纯属家长们的自我安慰,毕竟数学、语文都不是百分制的,就算考了一百也算不上高分。

除了鸡蛋、油条外,李秀琴还和面包了饺子,考点在县城,离家远,中午肯定赶不回来吃饭,夏禾、夏琳之前高考的时候都是夏志民带着在县城的饭馆吃,这些饺子包了是准备煮好后用饭盒装上,防备夏清考结束了肚子饿,用来垫肚子的。

五点半,夏清在闹铃声中起床,发现一家人已经忙的热火朝天了。

“闺女,起啦,早饭已经做好了,赶紧洗洗脸吃饭,吃完了你爸送你去。”

今天夏志民不骑自行车,已经提前跟村里借了拖拉机,就怕自行车太慢,耽误时间。

夏清应了声好,坐下后看到餐桌上满满一桌子早饭,赶忙制止还在忙碌的李秀琴。

“妈,你不用准备那么多,按平常那样就行了,多了我也吃不下,太浪费。”

李秀琴转身擦干手掌上的水,笑着说,“这不考试呢,耗脑子,我怕你考着考着就饿了。”

“妈,吃多了容易脑子缺氧,影响发挥。”

李秀琴“啊”了一声,第一次听说吃多了不好的话,忍不住看向了旁边的大女儿,试图从大女儿那里得到答案。

夏禾没听说过吃多了脑子缺氧的话,但根据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吃多了坐着难受确实是真的,于是笑着说,“妈,你怎么比小清还紧张啊,你就让她怎么舒服怎么来吧,别担心她吃不饱,离考试还有好几个小时呢,我带些吃的在包里,考试前她如果饿了就给她吃,这样你也不用担心她饿着肚子考试。”

李秀琴点头,“你说的对,我给她装几个鸡蛋,还有饺子,已经煮好晾了老半天了,放饭盒里不会沾上的,饺子是素油包的,凉了也好吃。”

“那就行,都给我吧,我还给她带了水呢。”

除了夏志民外,夏禾她们姐妹三也要去送考,夏禾夏琳是有经验的,夏雯呢,算是提前适应,再过两年考试的人就得换成她了。

一家人吃过早饭后,夏志民发动起了拖拉机,迎着朝阳往县城出发。

路上遇到不少村里的村民,大家都知道夏清今天参加高考的事。

“小清今天考试了吧?”

夏志民呵呵笑着应了,姐妹几个也依次跟大伙儿招呼。

“好好考啊,给你爸妈考个大学回来,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

夏清在车上笑着点头。

“夏家的这几个闺女一个个的都俊着呢,又有出息,不知道以后谁能有这个运道娶到他们家的闺女哦。”

“他们家的老大是不是毕业了?按年龄该找对象了吧?”

“可不是,人家现在是正经的老师了,一个月三百多块钱工资呢。”

“哎呦,拿这么多呢,志民跟秀琴得高兴坏了吧?”

“可不,不过闺女以后总要嫁人的,工资高不高也没啥说头,到时候多要点彩礼才是正经。”

“只要嫁的好不怕彩礼不高,东头赵老大家的闺女知道不,嫁到县城,彩礼这个数呢。”

对方伸手比了个八字。

“八百啊?”

“什么八百,八千!”

“哎呦,这得多有钱的人家啊。”

村里的大娘们正说得欢,夏志民早就开着拖拉机出了村口了。

“再检查一下东西都带齐了没有,这水你要带进去喝吗?”

夏清最后检查了笔袋,准考证、文具都在,拒绝了夏禾递过来的水杯,就准备进考场了。

第一场语文,九点到十一点半,夏禾考的很顺利,留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写作文,最后还剩十分钟,仔细复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误和遗漏,至于阅读理解跟作文怎么评判就不在她的控制范围之内了。

铃声响起,监考老师收卷,确认试卷数量无误才打开教室门,考生们鱼贯而出,夏清收好笔袋悠闲走出考场。

下楼的时候碰到了同班同学,拉着她问了几道不确定的题目,夏清把自己的答案说了,对方听完就一脸崩溃的表情。

“我说的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而且考都考了,也改变不了什么,不要因为这一门影响到下午的考试。”

对方强颜欢笑的点头,“我知道,不过应该是我错了,当时两个答案不确定。”

本来有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一旦选择错误就是零。

班主任也在校门口,看到本班的学生会问几句或者说几句安慰的话,夏清出来的晚,班主任见到她挺高兴,问她考的怎么样。

夏清实话实说,“还行,检查了一遍没有写错的。”

班主任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到目前为止,夏清是班里第一个敢肯定自己没有答错的同学。

“那就好,下午数学好好考,中午最好休息一下,你是怎么安排的?有地方休息吗?”

“我家里人都来了。”

夏清指了指外面,隔着门她就看到她爸和姐妹们在路边等她呢。

“那就好,赶紧去吃饭吧,别让家里等急了。”

班主任是教过夏禾的,夏琳夏雯虽然没教过,但学校就这么大,学习好的同学老师们都认识,特别是夏家姐妹,实实在在的令人吃惊,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文化、见识都是一般,怎么就能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呢?难不成夏家的祖坟风水好?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时间跨度较大,文章内容秉持着张弛有度的原则,有紧有松,按照我平时的习惯,不大习惯拖沓,但在这篇文里也尽量学习如何细致化的描写。

接下来只要时间允许会多更的,感谢大家支持,评论的宝宝们有红包回馈哦,爱你们,么么哒~

第13章

三天所有科目考下来,夏清感觉还不错,结束后被班主任拉到办公室对了所有科目的答案,保守估了七百二十分左右。

班主任拿着这个估分成绩很高兴,脸上的笑容完全发自肺腑,“这个成绩稳了,不管哪个大学都能上,过几天就要回校填志愿了,你有什么想法没有?”

去年省状元考了七百二十九分,今年相差不会太大,夏清的这个成绩,全省都能排进前十,跟几次模拟考试只有几分的出入,有生之年能教到一个这么优秀的学生,班主任感到非常荣耀,尽管这个成绩绝大部分是因为夏清自己的努力而获得。

“我二姐在首都,我想报首都的大学。”

这是夏清给别人的答案,真正的原因是上辈子她就是在首都读的大学,毕业后也就在首都工作,对那里很有感情,也习惯了那里的生活。

她看似对什么都不在意,适应力也很强,到她内心是一个很缺乏安全感的人,喜欢什么就会一直喜欢。

她喜欢首都老旧的街道,喜欢首都人与人之间不设防的亲近,喜欢首都新与旧的完美融合,既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又与最时尚最潮流的火光碰撞,包容性极强。

班主任对夏清的回答很满意,这样的分数,不报首都的大学才是暴殄天物呢。

“那是,姐妹俩有个伴好,按照去年的分数线,这几个学校都可以报。”

班主任用红笔圈出来的,正是首都的几个名牌大学,清大、首都大学、人民大学等赫然在列。

校门外,夏志民戴着草帽坐在树下等,今天只有他一个人来,夏禾姐妹三第一天就晒的差点中暑,第二天夏清就不让她们陪了。

夏志民脖子上挂着一块毛巾,脸上有汗了就低头拿毛巾擦擦,夏清在陈老师办公室耽误了一会儿,夏志民并不着急,只是眼睛紧紧盯着大门,看到女儿背着书包出来,忙拍着屁股上的灰尘从地上起身,笑着迎了过去。

“我看其他学生都出来了,想进去找你,又怕跟你走散了。”

夏清解释了一句,“陈老师找我估分的。”

夏志民给夏清放书包的手顿住,回头关心的问道,“估了多少分?你们老师怎么说的?”

学校门口人来人往不是说话的地方,夏清让回去再说,夏志民“哎”了一声,坐上前座发动拖拉机准备出发。

高考结束夏清肩上的担子一下子轻了,第二天睡了一个久违的懒觉,清晨,阳光透过纱窗和印花的窗帘洒进屋,投下了斑驳的光影,夏清醒来揉了揉眼睛,有那么一瞬处于失神状态。

院子里响着一首刘若英的《为爱痴狂》,这是夏琳从学校带回来的磁带。

“想要问你想不想,陪我到地老天荒,如果爱情这样忧伤,为何不让我分享……”

夏琳回来第一次听的时候,姐妹几个盘问了她半天,是不是在学校交男朋友了,她坚决说没有大家也不肯相信。

“就是一首歌而已,听的人多了,难不成每个听这首歌的人都恋爱了?”

夏禾呼吸气她,忍着笑回,“听倒是没什么,我们是透过你的歌声,发觉带有很深的情感,判断你可能失恋了,或者分手了。”

夏琳一脸的生无可恋,“真是六月飞雪,我比窦娥还冤,唱歌好听也能惹出事来。”

夏禾见逗的差不多,再说这丫头可能真要生气,这才拍着夏琳的肩安慰,“好啦,我们逗你呢,不过遇到好男孩谈个恋爱也无妨。”

夏琳哼了一声,“你光说我,自己怎么不谈?”

自从夏禾毕业工作开始,给她介绍对象的媒人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是一茬,但夏禾全部拒绝了,说现在不考虑结婚的事,过两年再说。

家里人大致知道夏禾想什么,无非是几个妹妹还在上学,怕自己嫁人了照应不到家里,虽然这两年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了不少,但李秀琴身体不好,家里家外的活都在夏志民一个人身上,她心疼父亲,想留在家里多尽尽孝心。

另一个,她是大学毕业生,有教师编制的,模样好、工作好,整个镇上扒拉一圈,跟她匹配的男青年不出两只手的数,她是一个对感情对生活有追求的人,为什么要委屈自己跟不喜欢甚至不合适的人在一起呢,难到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吗?

她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沟通过,父母一开始有其他的想法,但后来还是表示尊重她的意见,毕竟结婚事关她一生的幸福,得她喜欢才行。

夏清伸了个懒腰后起床,打开房门,音乐声音更大,坐在井边的夏琳听到动静回头。

“小清你起啦,看,顾大婶送了好些枇杷,还有咱爸早上捞的河虾,中午够炒一盆菜了。”

河虾个头挺大,在水盆里不屈的跳动着,或许知道了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不管水煮还是油焖,最后都会成为一道盘中餐。

“这虾挺好,就是有点脏,得把水草什么的捡了。”

还有虾须,拉的太长,吃的时候容易影响口感。

“我就是在洗呢,你先去洗漱吃早饭,粥在锅里,应该还没凉。”

夏清看院里只剩夏琳一个人,疑惑的问道,“大姐他们呢?”

“大姐带小雯去镇上买菜,妈在前面,爸去长庚叔家做工,给他家打两个衣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