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们不要听小妹胡说,人家是因为采访的事找的我,说要做一个乡村教育的课题,采访咱们镇上的老师。”

夏清跟夏琳对视一眼,她们可不像夏禾那么呆,明摆着就是追求的意思,否则对方一个市里的记者,干嘛三天两头往她们小镇上跑啊。

市下面有那么多县,县下面有那么多区,区下面才是镇呢,记者同志采访对象应该很多才是。

不过对方应该还没有直接挑明,两人正处于暧昧时期。

“那,要是人家表明态度追求你呢?你喜不喜欢人家?”

夏禾的情绪已经缓解了大半,她有些不大确定的说,“我没想那么多,也不会自作多情,说不定人家就是来采访的。”

夏禾不是个妄自菲薄的人,知道自己的价值,但她也不会在对方没有表明心迹的情况下自作多情。

在她看来,刘记者各方面条件都好,她一个农村的姑娘,要守住自己的一个心,不能稀里糊涂的给出去,这点矜持还是要有的。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哦,留评的宝宝们每日100个随即小红包啊~

争取晚上来个二更,文章节奏不会慢,我也写不来那种慢的~一般定时晚上九点更,但提前写完也会提前挑个时间更~

第27章

临近过年, 家家户户都挺忙的,磨豆腐、大扫除、蒸馒头、杀年猪,每天都是热火朝天, 小店的生意也到了一年内的高峰期,买糖的,买烟的, 买酒的,买瓜子花生的,还有过年走礼的礼包, 饼干、柿子饼、花生糖之类。

晚上小店关门, 李秀琴在堂屋里算账, 一天的现金流竟有八百多块, 当然这不是纯收入,还得减去进货的利润。

数到最后, 李秀琴愉快的叹了口气, “谁能想到呢, 开个小店能挣这么多。”

夏志民乐呵呵的抽着烟,他没有烟瘾, 但偶尔高兴的时候会抽一根。

“咱自己知道就好,可千万别出去说, 已经有不少人眼红了。”

农村除了种地、搞养殖业,没什么其他的收入来源,不管是种地还是养鸡养鸭养猪养鹅,都属于周期长且累人的活,开店多好,自家的房子,除了进货花钱外, 没有其他成本,看到夏家小卖部生意那么好,特别是过年期间,顾客往来不绝,连周边几个村都有人来买年货,眼红的人自然是多的,不过是顾及着同乡的情谊,没舍得下脸来抢生意罢了。

毕竟夏家的小店开在前,再开的就是拾人牙慧,明着摆夏家一道,说三道四也是难免。

但在绝对的利益面前,面子这种东西很容易被人抛下,就看谁禁不住诱惑起头了。

要是前一两年,知道别人眼红,李秀琴肯定急的睡不着觉,但现在她已然没了这个想法。

反正当初开店就是为了挣点钱供孩子上学,现在老大供出来了,工资不少,老二已经大三,还有一年就毕业,学习刻苦每年都拿奖学金,也用不着他们花多少,老三更出息,考大学县里市里就奖励了几千,大学后进了学生会,每个月竟然还有工资拿,也算开了李秀琴的眼,就剩一个小女儿,成绩不赖,考大学肯定不成问题,李秀琴已经想好了,即便小女儿最后考出来的成绩一般,大不了跟老大一样也读个师范,不用学费还包分配,一辈子吃公家饭拿死工资,比村里大部分人都出息,还不用下地干活。

“放心吧,我还能出去显摆不成?不过是关起门来高兴高兴。”

姐妹四个闲来无事正玩着纸牌大方时间,听父母说着家长里短的闲话,桌边的煤球炉上炖着一锅猪蹄汤,是今天村长家宰猪送的两根猪蹄,慢火炖一晚明天就能吃。

说起村长一家,对自家一直很好,不管是当时主动借的三千块,还是后来夏家开小卖部,包括夏志民时不时借个拖拉机去县里进货。

滴水之恩都该涌泉相报,何况是这么多的恩惠呢。

直到前阵子李秀琴终于知道了原因,原来村长家是看上大闺女夏禾了,想讨夏禾给他家小儿子做媳妇。

说实在的,村长家的小子是他们看着长大的,长的不赖,人也不坏,是个挺机灵的小伙儿,但私心里,李秀琴跟夏志民想找个更踏实的女婿。

夏禾这姑娘没心眼,忒老实,心里装着别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对别人好,就看她从小到大照顾妹妹,小小年纪就知道帮父母干活就知道了。

这么多人中意夏禾,可不仅仅因为夏禾老师的身份,也不仅仅因为她吃公家饭,每个月都有一笔不少的工资收入,娶妻娶贤,这样一个好闺女,合该百家求。

只是村长家没有直接找人上门提亲,李秀琴也当不懂他们的意思,像今天收了村长家的猪蹄,转头就让夏志民送了几瓶白酒过去,也算有来有往互不相欠。

平时借拖拉机之类的,也会还些吃的喝的给他家的小孙子。

所以孩子优秀也有优秀的烦恼,除了小女儿考大学外,家里顶顶担心的就是大女儿的婚事,这是他们第一个女儿,又这么的贴心懂事,一定要擦亮眼睛找个好的。

都说福临心至,前一晚夫妻俩还在发愁大女儿的姻缘,第二天那位刘记者就出现了啊,还是半年前见过的样子,俊俏、斯文、看上去干净又整洁,让人心生好感。

夏家今天在蒸馒头,刘豫的出现整个夏家都挺惊讶的,夏清最先注意的是大姐的反应,先是眼睛一亮,露出娇羞的笑容,跟着脸红的不好意思看对方。

而刘记者呢,虽然跟大家打招呼,但眼睛时不时看向大姐那边,因为什么来不言而喻,夏清倒是挺好奇他今天会说什么,比如用什么理由登门的。

“刘记者?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赶紧进来坐。”

刘豫带着一种拘谨礼貌的笑道,“叔叔,你还是叫我小刘吧,临近过年,报社要写一篇年俗的文章,我下来采采风。”

说完,他又看了夏禾一眼,姐妹几个凑在一块偷偷的笑。

“太逗了,你看大姐耳朵都红透了。”

“这小刘同志也挺逗的,看上去挺老实,我心里给他投一票,支持他做我大姐夫。”

夏清也觉得这个记者同志不错,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正不正直透过眼神就能传达出来,他目光清透,面容温润,不是那种藏奸的人。

他是报社的记者,穿着打扮也很体面,家境应该也不差,当年在学校采访她时,他还不认识大姐呢,但对她对父亲都很友好,说明他不是那种表里不一的人。

至于他什么时候对大姐生出了情愫,只能说爱情就像龙卷风,说来就来没什么道理可言。

古时候还有贵公子看上乡下小家碧玉的,大姐一个长相秀丽内外慧中的人民教师,配他一个市里的记者绰绰有余。

李秀琴从厨房拿了一个刚出锅的馒头给刘豫,“小刘,家里刚包的馒头,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李秀琴拿的这个不是实心的,中间加了一小撮糖和芝麻,味道更香一些。

刘豫笑着接过道了声谢,哪怕现在他并不饿,也得啃了馒头说好吃。

家里人都有数,刘豫就是来找夏禾的,先是姐妹几个找借口回避了,再是夏志民去前院守店,最后李秀琴也回厨房继续蒸馒头,院子里就剩下他们两。

“你采风怎么采这来了,离市里老远呢。”

刘豫看着她笑,鼓起勇气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你在这,再远我也得来。”

这是他第一次直抒自己的情感,夏禾都听愣了,一时间也不知道是羞涩好还是震惊好。

“这么长时间,我想你也应该明白,我怕你对我没那个意思,也就没好意思一上来就说我对你有那方面的感情,但这段时间我想通了,我是男人,还是得勇敢一些,你是个好姑娘,如果因为我顾虑的太多而错过的话,我肯定会一辈子后悔。”

刘豫突然这么主动,就因为他妈说,过年期间给他介绍对象,让他明年务必定下来。

他就想到,过年期间肯定也有不少人给夏禾介绍对象的,她那么好看,谁见了都会喜欢,这才火急火燎,借着采风的借口出来了。

其实报社关于年俗的稿子没什么要求,每年都是如此,压根用不着出来找素材,不过他还是拍了张夏家刚出锅的馒头,用作了这次排版的图片。

夏禾听完刘豫的话,说不感动是假的,更何况她对刘豫本就有好感,但她顾虑的多一些,一是自己是农村户口,其实很多城里人是不愿意找农村媳妇的。

另一个就是工作,虽然系统内能够调动,但还是得有点关系才能操作,他们离的太远,这些情况都得考虑。

她曾经想过等几个妹妹都考上大学后才考虑个人问题,但那时候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现在即便没有她,小妹上大学也不成问题,而且明年二妹就能实习了,家里的压力并不大,她的确可以考虑个人问题,父母也说了,感情的事看她自己,会尊重她的意愿。

想到这些,夏禾回身看了厨房,不大想当着家人的面说那些,就让刘豫跟她说去说。

屋里,姐妹几个听了一通激动人心的表白,正想听大姐怎么说呢,没想到他们直接走出去了。

“哎,你们说大姐会不会同意?”

“应该会吧,刘记者人挺好的,比大家之前见过的都好。”

这一点三姐妹都表示同意。

“别着急,反正大姐回来肯定会跟我们说的。”

只是不能直接看到那么羞答答的场面,还是有些许遗憾的。

夏清感慨,时间过的真快,大姐过不了多久也要结婚了。

夏禾带着刘豫找了个没人的空地,屋外的冷风一吹,夏禾又恢复到了往常的理智。

她说,“虽然咱俩现在还不怎么熟悉,但我对你印象挺好,也挺愿意继续认识你,但我也有顾虑的地方,请你理解。”

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刘豫一开始还挺担心夏禾拒绝自己,听了夏禾说的两点,反而松了口气。

“我回去就跟父母说,他们一直催着我结婚,知道我有喜欢的人只会高兴不会有什么意见的。至于工作的问题,我家里有些关系,你又是正规师范大学出来的,调动起来一点问题没有,都交给我来办就行。”

只要夏禾点头,别说两件事,就是十件一百件、爬刀山下油锅都行。

夏禾刚说完他就大包大揽,也不问她答没答应,夏禾心里骂他是个傻子,心里倒是甜滋滋跟吃了蜜一样。

“那行吧,你要是都解决了,我就答应你,你也别怪我势利,我是怕父母跟着我操心。”

夏禾别的不怕,就怕刘豫的父母不同意他们在一起,到时候伤心的还是自己的家人,她不愿意看到父母内疚伤心的样子。

“你也知道,我家姐妹四个,我是大姐,不管做什么都得为家里考虑,不能只考虑自己。”

这句话她说的声音低些,刘豫不仅没有不满,反而心疼的不行。

他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她,坚韧、美好、善良,是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加更成功求表扬,晚上写明天的,么么哒笔芯~

第28章

刘豫远道而来, 不管跟自家女儿成不成,夫妻俩都把刘豫当成客人来招待, 自然要留刘豫在家吃顿饭。

炖了一晚的黄豆猪蹄汤,晌午刚下灶的馒头,剁椒鱼头还有两个小炒,这在农家绝对是规格极好的一顿饭。

姐妹几个一会儿看看刘豫,一会儿看看夏禾,挺想知道两人最后怎么说的,但她们也知道大姐脸皮子薄,当面问肯定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是得等刘豫走了再问。

李秀琴跟夏志民装作不知道啥事一样, 招呼刘豫多吃点。

“这猪蹄挺好,昨天下午刚宰的猪, 炖了一晚上, 肉都炖化了,你这年轻小伙,多吃几块不怕肥。”

说完,李秀琴给他夹了好几块。

“这鱼头也不错,自己腌的剁椒, 你能吃辣不?”

这种情况下哪能说自己不能吃,结果一口鱼肉下去, 辣的他赶紧喝了一口猪蹄汤,大家也就看出他接受辣椒的程度到底如何了,绝对不是那种吃完后面不改色的那种。

“怎么样,辣吧?”

刘豫点头,“挺辣的,不过很入味, 味道挺好的。”

“这辣椒都是咱自己长的,每年都要腌上几坛,我们家就好吃这一口。”

原本辣的不想再动筷的刘豫一听这话,彻底跟那道剁椒鱼头杠上,立志在口味上跟心仪的姑娘一致,把夏清她们看了都快笑死了。

饭后,刘豫没急着回市里,留下来帮夏志民劈了两捆柴,还帮李秀琴上了小店的货。

李秀琴趁刘豫整货不注意的时候拉着大女儿说话,问她到底怎么想的,夏禾也没隐瞒,把自己提的那两个问题跟家里说了。

李秀琴觉得女儿说的有道理,刘豫父母的态度决定着女儿一生的幸福,就像她自己,因为连生四个闺女,公婆一辈子没给过什么好脸色,前半生都是泡在眼泪里过的。

“我看小刘同志是真不错,要是因为他家里不同意失了这么好的女婿,我肯定得难受一阵子。”

夏禾抱着她妈的手臂,靠在妈妈肩头笑着说,“妈,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反正我把我的条件说了,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不后悔。”

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相互吸引的爱人是一种幸福,但如果是一段不被对方父母祝福的婚姻,对她而言也不过如同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刘豫从水柳村到家已经天黑了,父母刚吃过饭,以为他又是在报社加了班回来的。

她妈从厨房出来,一脸柔和的问道,“小豫,吃饭了吗?没吃妈给你下碗面条。”

刘豫放下采访包点头,他确实没吃晚饭,吃了就来不及赶回来了。

“谢谢妈,简单煮点就行,别弄的太复杂。”

褚月兰点头回了厨房。

刘豫的父亲刘仁庭正坐在沙发上看报,这是他每天的特定项目,早餐看早报,晚餐看晚报,刘豫走过去坐在他爸对面,从茶几上拿了个橘子,抛了两下后剥开橘皮开吃。

过了会儿,刘仁庭放下报纸,喝了口茶看向儿子说,“你今天怎么心神不宁的,是工作上有什么问题?”

他爸在政府办公厅工作,说不上是严父,但从小到大对刘豫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但传统中父亲对儿子总是威严有余,亲近不足,刘仁庭虽然心里很疼爱儿子,但表现出来的总要欠缺那么两分。

就像刘豫回来后,他其实跟妻子一样关心儿子吃饭了没有,但他做不出放下报纸迎上去关心的举动,总要端着点父亲的架子。

刘豫心里想的自然不是工作,他准备今天回来家就跟父母提下感情问题,因为他妈在厨房,想等他妈过来了一块说,省的他还得说两次。

“没问题啊,按部就班,最近也没什么大新闻。”

刘仁庭点头,“那你在这晃悠什么,往常也没见你这样。”

刘豫也没觉得自己怎么了,难不成他今天的表现非常与众不同?

刘仁庭之所以这么说自然是有缘由的,以往刘豫回家,不是回房查资料、写稿子,就是打开电视机看看有没有喜欢的节目。

今天他干坐在沙发上,看了自己两次,看了厨房三次,显得有些反常。

“爸,你可真是火眼金睛。”

刚好褚月兰煮好面条把碗端出来,刘豫就先过去了。

雪菜肉丝面,褚月兰看儿子吃得香很高兴,准备起身回屋收拾厨房,刘豫伸手拉住她妈,让她等等。

“怎么了?有事啊?”

刘豫把面条咽下,点头道,“是有事儿,爸,你也过来。”

刘仁庭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知子莫若父,自己的儿子自己还能不了解吗?

刘豫喝了口水轻咳一声,擦了擦嘴道,“是这样,我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就是绝对不会相亲,你们也用不着给我介绍。”

褚月兰急的要说什么,刘仁庭摇头示意她先等等,看儿子接下来还有什么话。

果然,刘豫接着开口了,“我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正在追求中,她是初中老师,师范大学毕业,长的挺好看,跟我妈年轻时候有点像,性格也好,她说了,只有双方父母同意她才会答应我的追求,所以我回来征求你们的意见。”

褚月兰跟身旁的丈夫对视了一眼,没想到儿子突然冒出了一个心仪的姑娘,听起来还是他苦追人家。

“老师啊,工作挺好的,那她家里的情况呢,住哪里,家里几口人,父母的工作都是什么?”

至于长的好不好看,并不是褚月兰找儿媳最在意的点,长的好看也不能当饭吃,相貌什么的过的去就行,而家庭关系到一个人的性格、素养,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很多内容。

刘豫没想到他妈一开口就问夏禾的家庭,这跟他的认知有些出入,他一直以为父母不是那种在乎外在条件的人,他们关心的不该是夏禾是个什么样的姑娘,夏禾的善良、勤奋、努力吗?

“她是个普通家庭的姑娘,但人很好,很努力,姐妹四个,她是大姐。”

褚月兰一听这姑娘家竟然姐妹四个就有些不大淡定了,九十年代,计划生育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体制内更是比民众更早,否则她也不会只有刘豫一个孩子。

换言之,对方的家庭跟她设想的也是有出入的。

“姐妹四个?那她父母还挺能生的。”

说完,褚月兰看向丈夫,希望丈夫能说几句。

刘仁庭更加在意的是这个姑娘品质如何,看的出儿子很喜欢对方,现在面还没见,也不好判断好或不好。

“她的学历、工作都不错,我们也相信她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姑娘,但两个人在一起不仅仅是你们两人的事,为什么对方说要双方父母同意她才答应你的追求,说明这姑娘考虑问题比你全面,父母的意见很重要。”

刘豫知道他爸口才好,哪怕自己是个记者,在说话这方面不见得比他爸强,既然话都已经摊开了说,他也不觉得农村姑娘有什么不合适。

“她是农村的,父母都是农民,可能家庭条件不符合你们的期待,你们希望我找个局长的女儿,找个教授的女儿,但我不喜欢她们也是白搭。”

“夏禾虽然是农村姑娘,但她家庭氛围很好,父母勤劳善良,姐妹们互相关照,她的几个妹妹学习都很优秀,三妹还是我参访过的,今年的市状元,我就是那时候遇见夏禾的。”

说实话,尽管刘豫说了这么多,褚月兰对夏禾的个人条件还是不大满意,但有些话她不方便跟儿子说,年轻人的想法跟长辈不同,又有叛逆心理,说多了容易引起儿子的反感。

刘仁庭对几年的市状元还有印象,因为那篇报道是儿子写的,包括后来几篇探讨家庭与学习的关系,也是儿子做的访问。

“你要相信,我跟你妈不管出于什么考量,最终都是为了你,但这件事挺突然,我们不能立刻给你答复,让我们再想想吧,过两天咱们再说。”

褚月兰也是这个意思,“你看,我跟你蔡阿姨都说好了,你突然回家说自己有了喜欢的人,我们也有些措手不及。”

刘豫虽然不明白他们有什么好想的,找对象的人是他,以后要结婚的人也是他,但为了减少以后的麻烦,同意给父母两天时间考虑。

“希望你们能够尊重我的想法,我一直认为你们是非常出色的父母,如果‘唯家庭’论,因为出身而全面否定一个人,我会非常失望。”

褚月兰顿时心里堵上了一口气,这话里话外都带着威胁呢,仿佛不答应他,他们就成了唯家庭出身论的拥护者,就是不出色的父母了一样。

“你怎么看?你儿子找了一个农村姑娘。”

她并不歧视农村人,甚至希望农民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事关儿子,自然希望他找个更好的姑娘,毕竟她就这一个孩子,总希望他以后的路走的平顺些。

“我倒是不反对什么农村人,她的工作学历都不错,调到城里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对方的性格、价值观怎么样我是很在意的,人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因为一时的迷惑而沉溺,最后发现无法沟通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他说好可能是真的好,也可能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褚月兰睨了丈夫一眼,不满道,“你这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正的反的全被你说了,不在意出身,你这话跟儿子说他巴不得赶紧结婚呢。”

刘仁庭拍着妻子的手安慰道,“你别着急,其实咱们说什么都没用,你儿子已经打定主意了,我的意思是,咱们还是得见见那位姑娘再做判断,否则想反对也提不出什么反对的意见来,到时候儿子该对咱们有意见了。”

褚月兰没法子,其实她是很在意儿子心情的,那句如果因为出身就否定一个人,他会非常失望这句话,褚月兰心里是在意的。

谁想成为让孩子失望的父母呢?

正当刘豫的父母为儿子的感情问题焦虑时,远在首都的顾老太太也为了小儿子的个人问题而焦虑。

上次在稻香村遇到一个挺聊得来的老姐妹,回家后她就给对方打了电话,打听那姑娘的个人情况,说是外语学院的学生,长的漂亮,也会打扮,说话柔声细语特别招人疼,家住在城南,父亲是老首都,母亲是外省嫁过来的。

顾老太太之前给儿子挑对象更在意家世一些,比如部队里谁家的闺女,机关单位的小姑娘之类,听说这姑娘是外语学院的,很时尚,就想儿子会不会不爱那种一本正经的,说不准就喜欢这种会打扮的,就约了对方来家坐坐。

她特意挑了儿子回来吃饭的那天请姑娘上门,人到的时候儿子还没回来,一见吧,长的确实不错,头发是长卷的,羊毛连衣裙、貂绒大衣、长筒靴,背着个巴掌大的红包,听说那包还挺贵,一个几千块。

这样的姑娘顾老太太以前是瞅都不乐意瞅的,但为了解决儿子的个人问题,她也就耐着性子跟小姑娘说话。

“嘟嘟”两声汽车到,顾巍带着侄子从车上下来,一米八三的高个,笔挺的风衣,配上那张堪比明星的帅气脸蛋,小姑娘立马喜欢上了。

他无视对方火辣的眼神,只淡淡问了句,“家里有客人?”

顾老太太就拉着小姑娘介绍给顾巍认识。

“这是你邱阿姨介绍的,邱阿姨你记得吧,上次在稻香村碰见的。”

顾巍嗯了一声,就带着侄子玩刚买的机关枪去了,直到吃饭都没回来,一问,公司有事,先走了,把顾老太太气的够呛,客人也挺生气,脸色尴尬的发黑,顾老太太说了一箩筐抱歉的话,留人家吃饭人家都不肯,只好让司机送走了。

因为这事,顾老太太发誓再也不管顾巍的个人问题,他愿意单着就让他单着吧,反正日子是他自己过,别皇帝不急急死太监,她还想多活几年呢。

顾巍呢,巴不得他妈别管,就拿妖娆的小姑娘,他想找还用等到现在?合着他洁身自好二十七载是开玩笑的呗。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哦,留评随机小红包,爱你们么么哒~

第29章

一开始刘豫还有些犹豫, 不知道该不该跟夏禾提父母想见见她的事,怕万一见面不愉快崩了怎么好, 夏禾反倒没那么多想法,如果刘父刘母全然不考虑接受她的可能,自然不会要求跟她见面,为了一份真挚的感情,夏禾没有退缩,坦然应约。

见面的地点定在镇上,这是刘豫对夏禾的体谅,毕竟从水柳村到市里太远了,坐车也不便利, 还是他们从市里出发去镇上更容易些。

“我还是前几年下乡考察过一次,几年过去了, 我看也没什么变化。”

褚月兰在机关工作, 以前偶尔会有一些需要下乡考察的工作,不过随着她资历越来越大,没几年就要退休,这样的机会已经不多了,留给了单位的年轻人。

一家三口坐在镇上唯一可以喝茶的饭馆, 褚月兰跟刘仁庭坐着喝茶,刘豫坐不住, 时不时去门口看看夏禾来了没有。

“看你儿子,上心的很,对我们都没那么着急过。”

褚月兰跟丈夫使了个颜色,她也说不清心里是高兴儿子终于在感情上开窍了呢,还是要跟一个没见过面的小姑娘吃醋。

刘仁庭端着茶杯笑了两声,“随他吧, 孩子大了都有这天,咱们年轻时候不比他好到哪儿去。”

褚月兰没想到丈夫竟然在外头说这种话,看了看四周,没人听到,嗔怪的说,“你也真是,多大年纪了还说这些。”

不过丈夫说的也不错,谁还没有个青春年少呢,早二十几年前,她也是水当当的一朵花。

褚月兰整了整衣领和头发,她还是挺在意形象的,在外更要保持干净整洁。

夏禾是跟三妹夏清一块来的,原本夏琳也说要来,那样人就显得多了。

而她之所以带夏清呢,也是考虑到当初她跟刘豫认识,就是因为夏清高考后的采访这个契机。

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夏清看着大姐恬静的面容,好奇的问,“姐,你紧张吗?”

夏禾淡淡笑道,“说不紧张是假的,但不管跟谁在一起,都要经过这一遭,忍忍也就过去了。”

说起来现在推崇什么自由恋爱,但农村还是以相亲为主,就算是自由恋爱那也得见双方家长,要是家长不同意,多半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即将围观大型相亲现场,夏清还是挺好奇的,也为大姐感到担忧。

远远的,姐妹两就看见等在饭馆门口的刘豫,又恰好他没往这个方向看。

“姐,你看刘记者在等你呢,都快等成望妻石了。”

夏禾嗔怪的拍了下妹妹,让她别乱说话。

“能不能成还不一定,咱们得稳重些。”

“我就在你面前开个玩笑,等会儿绝对不乱说话。”

在刘记者父母面前,重点突出大姐的真善美。

刘豫在另一边没看到心心念念的人,转过头就有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喜的他赶紧迎了过去。

“小禾,可算等到你了。”

两人旁若无人的相识一笑,眼神缱绻着丝丝缕缕的情愫,夏清只能屏声静气,把自己当成路边上的一尊没有感情的石像。

对视过后,刘豫才看到身旁的夏清,礼貌的跟她寒暄了几句。

“我爸妈已经到了,要不咱们先进去吧。”

说完,他又在夏禾耳边轻声安慰,“他们挺中意你的,就是想见见你,怕我情人眼里出西施,把你形容的太好,想亲自见见你。”

夏禾点头,轻轻笑道,“你在前面带路,赶紧去,别让叔叔阿姨久等了。”

他们约的是九点,时间并没有晚,夏禾她们甚至还早了十来分钟,但刘豫一家显然来的更早。

刘豫一脸喜意的出现在门口时,褚月兰就知道肯定是接到人了,果不其然,他身后跟着两个漂亮姑娘,这两姑娘身高相似,体形相仿,纵然模样有些区别,但乍一看就是亲姐妹。

左边那个眉眼秀丽,透着股温婉的味道,右边那个眼睛灵动,年纪似乎小一些。

果然,刘豫走过来,先给父母介绍了左边那个。

“爸妈,这是夏禾,就在镇上教书,是有正式编制的,这是夏清,夏禾的妹妹,咱们市今年的理科状元。”

“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夏禾。”

夏清也跟着叫了两声。

“哎,呵,你们好,刘豫说的不错,果然是个漂亮姑娘。”

褚月兰应声,拍着身旁的座位让姐妹两座,刘仁庭也笑的很慈祥。

有那么几秒大家都没说话还是有些尴尬的,但褚月兰很快就把控住了场面,让刘豫再去拿两个杯子,给夏禾她们倒茶。

“其实前天刘豫突然跟我们说谈对象的时候我跟他爸都挺意外的,他呢在我们面前夸了好一通,我们寻思着,不如见个面,这样彼此的印象更加直观一些。”

夏禾点头,“是,我也觉得能跟叔叔阿姨见一面挺好的。”

褚月兰跟刘仁庭在打量夏禾的时候,夏清也在打量他们。

看得出刘家的家境不错,父母不管是气质还是谈吐都不像普通劳动人民,而是坐办公室的。

“你是老师?教哪个科目?”

刘仁庭说话慢条斯理,尽管是提问,但语气像是关心,丝毫不让人反感。

“数学,也教美术。”

数学是重点科目,能当数学老师说明夏禾专业知识不错,美术是副科,说明夏禾有艺术细胞。

刘仁庭问的大多是夏禾工作上的问题,还跟夏清说了几句,比如清大的学习氛围,最新的金融知识等。

之后褚月兰也不动声色的问起了夏家的家庭情况,夏禾从来不以家庭为耻,坦坦荡荡的说了。

“我爸妈就是普通的农民,他们以前没机会上学,所以非常支持我们学习,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前两年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生意还可以,虽然挣的不多但能维持基本生活了。现在二妹三妹还在读大学,但她们学习很优秀,不用家里负担学费,就剩最小的妹妹读高二,等她考上大学,父母的压力就轻松了。”

夏禾说的很轻松,但褚月兰跟刘仁庭都是有生活阅历的,知道一个农村家庭,供养四个孩子读书是何等不容易,特别是四个孩子个个出息,就更不容易了。

儿子也提过,夏禾当年高考分数足够上更好的大学,但为了节省学费,这才报了可以减免学费的师范大学。

人也见了,想了解的事情也了解了,看得出夏禾是个好姑娘,夏家虽然条件差些,但几个女儿都出息,以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莫欺少年穷。

但褚月兰心里多少还有些意难平,原本跟同事说好,要给儿子介绍对象的,谁知道突然就有了这么个变化。

不过夏禾这姑娘除了家境差些外,其他方面都不错,重要的是儿子喜欢,他们做父母的,只能顺着孩子的意了。

刘仁庭看着手表上的时间笑道,“不知不觉都已经这个点了,现在赶回去也有些晚,干脆一块吃顿便饭吧。”

夏禾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刘豫也差不多明白了父母的意思,对夏禾痴痴的笑了,他妈顿时没眼看。

“刘豫,愣着干什么,赶紧点菜去,咱们五个人,点六七个菜就行,你自己看着点吧。”

镇上的饭馆没什么高档的料理,但不缺新鲜食材,刘豫点了六道菜,烧公鸡、红烧肉、红烧鲢鱼、青椒肉丝、杂烩和麻婆豆腐。

这顿饭有说有笑氛围不错,六道菜因为份量足的关系还剩好些,这年代也没有打包盒什么的,只能浪费了。

吃完饭他们要回市里了,走之前褚月兰拉着夏禾的手笑着说,“小夏,阿姨跟叔叔都挺喜欢你的,有时间让刘豫带你来家坐坐,你们年轻人自由恋爱,我们做长辈的也支持你们。你是个懂事的姑娘,以后好好工作,孝顺父母,说不定哪天咱们也能成为一家人。”

她话里话外的意思不言而喻,就差明着说“ 我同意你当我们刘家的儿媳”了。

当着父母的面,刘豫没法跟夏禾说什么悄悄话,但大家都能看出他的高兴,挺帅气挺有内涵的一个小伙子,突然有了二傻子的气质。

“小禾,我先跟爸妈回去了,明天再来找你。”

夏禾点头,“好,路上注意安全。”

刘豫跟她挥了挥手。

姐妹两吃完了消食,刚好走着回村,夏清问大家感觉如何,夏禾笑着说,“挺好的,他没有让我失望,他的家人也没有让我失望。”

“真好,从现在起,我就有大姐夫啦。”

最重要的是,刘豫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他的父母也是极有涵养的长辈,这样的家庭嫁过去是不会受什么苦的。

姐妹两到家后,一家人围着她们打听见面的情况,她们事无巨细的说了,包括刘父刘母说了什么话,是什么样的态度,李秀琴跟夏志民听的尤其认真。

说到刘母让夏禾去家里玩,以后会成一家人后,李秀琴明显松了口气。

“这样就好,我还真怕遇到不好相与的,那就可惜了小刘这孩子了。”

夏禾有些羞涩的嗯了一声,夏琳扶着李秀琴的肩笑道,“妈,现在放心了吧,一上午心神不宁的,饭都没吃好。”

李秀琴被二女儿说破也不生气,顺便把丈夫也拉下水。

“你爸还不是一样担心,一上午抽了几根烟,这些烟都得留着卖钱呢。”

换句话说,她只是不吃饭,不仅不浪费还省了粮食,夏志民可好,越担心越费钱。

这会儿夫妻两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意,知道大女儿的婚事已经是**不离十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支持哦,大姐的感情解决了很快就回首都啦,今天又是工作忙碌的一天,小红包继续,爱你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