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浓搂着于丽英的脖子,撅了撅嘴:“没有。”

方小琴说道:“最乖的就是我们浓浓了,丽英,浓浓哪还需要你操心,吃饭上厕所都不用我来照顾的,我给她几本书看看,她睡了一觉,看了一下午,乖得很。”

于丽英奖励似的亲了她一口。

杨老太还想留他们继续吃晚饭,于丽英只得说家里头已经在做了,才作罢。

于丽英领着三个孩子回去,一路上几个孩子嘀嘀咕咕告诉她今天的事情。

“俊凯的大伯母好坏,不让妹妹吃鸡腿,我说这是我们家的鸡,为什么不让妹妹吃鸡腿……”方如初告状起来毫不含糊。

于丽英皱起眉头,方如初的语言表达能力显然还不够,问方凯文:“凯文,怎么回事?”

方凯文挠了挠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就平铺直叙地把事情的因果说了一遍。

于丽英也知道小琴的嫂子是个拎不清的霸道人,但总觉得自家孩子在别人家受了别人家的眼色,也就没有责怪他们不是很礼貌的行为。

回到了家里头,三个女人说起这件事情也都有些气愤,对几个孩子说这种话,怎么有脸的。

沈老师道:“小琴她婆婆性子就是太软和了,人太好了,她那嫂子没生孩子前还好,就怕人说她生不了孩子,生了孩子以后把她婆婆使唤来使唤去的,也还好小琴她公公是明眼人,跟了小琴和爱国,要是跟了老大,两个人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生了个闺女宝贝点也没什么,还非得让别人也跟着宝贝,每天晚上哭闹得不行,两岁多了还在喝奶,要什么给什么,太宠了。刘金花生了孩子之后就没下过地,爱国他大哥每天下了班还要去忙地里的,这两年真的是老的有点快。”刘翠如满脸不赞成,之前俊凯上小学,做舅舅的去送上学礼,那小姑娘一点点不顺心就哭,小孩子哪里是这样养的。

刘翠如也不免想到自家的姑娘,说来也奇怪,浓浓从小就不让人操心,哭闹都没见几回,宠吧,家里头就一个闺女,都让着她。如初小时候也没这么省心,这闺女,超生罚款倒是交得值。

于丽英尝了尝汤,往锅里加了点葱,说道:“小琴也麻烦啊,都分家了,现在还要跟伺候祖宗一样伺候她们母女,平时菜也不买,钱也不给,她家老太太自己掏钱买,人就是太好了。”

方小琴当初愿意嫁给宋爱国,未必没有老太太人好的原因,现在又是一个烦恼,果然世间没有两全之事。

婆媳三个都在猜测,估计是刘金花觉得两老跟着方小琴夫妇,把钱全给方小琴夫妇了,总觉得自己吃亏,怎么着也要多占点便宜。

这家务事就是最难断的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于丽英和刘翠如还是不让几个孩子在宋家吃饭了,这吃饭还得受人脸色,还不如她们辛苦点。

今年暑假上去,方如初上二年级了,这一年里,方知浓觉得他的成长还是很大的,也许方季康开了厂的原因,他见到的人多了,胆子也大一些,在接人待物上,已经有些方季康的模样。

方知浓很能感受到这个家庭的魅力,并一天天再淡忘过去,就像是褪掉了一层旧的皮,那些伤疤慢慢淡去,那些伤痛也渐渐遗忘,当她甚至有些想不起她那个弟弟的样子的时候,她也想不起好多人了,人的记忆没那么强大,很多时候,你以为你会记得很久,新的事情新的生活的出现,你很快就忘记了。

以前她觉得羞耻而做不出来的举动,在这个小躯壳里,好似做什么都理所当然了,她曾经不能够理解不管对谁都能说出“爱”的女孩子,但她现在能够明白,大概是这样爱和包容的家庭,才会不吝惜爱。

上一世他们只会给予她无尽的埋怨和不公正,而在方家,她能感受到那种言传身教的力量,沈老师爱护书,家里的孩子都不会乱扔书,她的每一份报纸看完都会完完整整地叠好,方主任的宽容,让他的几个孙子从不争执一点点的小东西。

方知浓也不断在改变,她曾经又臭又硬的性格,开始会撒娇会闹小脾气了。

93年又已经过了一大半,线缆厂的外债已经还得七七八八了,估计年底正式就还清了,就可以开始盈利了,花了两年的时间,终于转亏为盈,几个创始人一路走来都不容易。

尤其是两个技术小年轻,他们跟随方季康抛弃了原来大好的职位,在家人的不理解下,跑到穷乡僻也,买了这个负债累累的工厂,完全没有工资的情况下,一做就是两年,家里的不认同,生活的压力,也曾让他们一度想要放弃,可是自己能够研发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一直是他们的梦想,为此他们坚守了两年。

从91年到93年,工厂开了两年,他们却付出了三年,方季康也承担了巨大的债务压力,还清了所有债务的那天,方季康摆了一桌酒,四个人喝得大醉,都高兴坏了。

“小雨跟我分手的时候,说我有毛病,好好的工作不要来乡下开什么厂,他们都不懂,不懂我们……”

“他们都不懂,你看,我们两年不到,就还清了,十万算什么,以后,以后我们挣得可不止十万!”

对于方家来说,也是松了好大一口气。

年底的时候,工厂的营业额更是突飞猛进,每天都要加班,方季康放出话,今年发年终奖金,所有的工人跟打鸡血一样。

方季康和深圳那边的合作商以超低价买了几台洗衣机和电风扇,电风扇不是站立式的,而是挂在顶上的,除了给几个合伙人,分别给方伯勇、方小琴家一台洗衣机一台电风扇,美名其曰股东红利。

方季康很记仇,他就是故意不给方仲伟家,谁对他好他都记着,但谁对他不好,他也没有忘记,他们以那种方式要回那笔钱,仍是方季康的心结。

量方仲伟和邓霞也不敢来问他为什么他们没有,方季康就是正大光明地送给方伯勇和方小琴,沈老师和方主任也没说什么,情分上的事情,也不能逼迫,只是也有些无奈,季康这记仇起来,还跟小时候一样。

方季康说起来也是信誓旦旦,明年工厂要整改,改成股份制公司,这是今年的股东红利。

你说这不是让方仲伟和邓霞挠心挠肺吗,他们去年要回了这一万块,今年工厂就开始盈利了,原本说好的借钱,现在变成了入股。

邓霞半天憋出一句:“当初不是说借的吗?怎么变成入股了?”

方季康语气随和:“我和大哥、小琴商量了一下,把他们借给我的钱,就当是入股的,明年改股份制的时候,一起算进去。”

更气人的是,多出来一套,方季康还运市里去,放那个不常住的家也不愿意给他们。

方仲伟的面子当真有些挂不住,可又能说什么呢,跟他讨要,以什么的名义呢?

方知浓也不得不感叹,她爸可真够腹黑的,这仇也憋得够久,一放就放个大招,就是让他们挠心挠肺。

到年底商量改成股份制公司,方仲伟舔着脸问可不可以入股。

方季康一口咬定不可以。

“你现在是大老板了就看不上我们了,当初办厂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借给你钱的。”邓霞阴阳怪气地说。

你不说这一万块,指不定还有点可能,你提起这一万块,办点可能都没有。

方季康冷笑:“那一万块怎么回事大家心里都有数,我不说也别当我傻子。现在想要入股,风险不想承担,就想着享受别人的成果,天底下哪有这么多好事。合伙人不止我一个,你家来一个我家来一个,我做的蛋糕,连个鸡蛋都不愿意给的,也别想吃。”

他少有这般撕破脸皮的时候,却也是对这嫂子几次三番触碰他底线的警告,以往忍着她占便宜,那是看在爸妈和亲戚情分上,还真当自己是一回事了。对方仲伟也是愈发的失望,若是他知廉耻,坚定不后悔自己的行为,他还看得起他几分。

夫妻两自然是铩羽而归,还被落得个没脸,竟还怨上沈老师方主任不替他们说话。

方季康却是舒坦了,也懒得同他们虚与委蛇。

第015章

今年方季康一家就匆匆在饭店里请市里的亲戚吃了一顿,没有让他们回请,厂里决定要改成股份制企业,有一堆的事情要安排,就在市里待了一天就匆匆忙忙回去了。

工厂如今正处于扩张当中,也处于最关键的时期,究竟是一直安于一家小工厂,还是能发展为大型企业,就看现在能不能抓住当前的机遇。

四个合伙人,两个管技术,两个管行政,方季康是董事长毫无疑问,张顺良分管财务同时担任副总,当初买下线缆厂的时候方季康出资七万,占大额,如果按照金额分配,方季康要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但他为了公司的未来发展考虑,只占百分之六十,也算保留绝对控股权。

同时他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分给于丽英百分之10,分给方伯勇和方小琴百分之6,崔成和江力威基本是没出多少资金,但技术占股,每个人百分之十二的股份,张顺良占百分之十六。

张顺良人如其名,从小就是跟在方季康后面,他也自知自己不是做领导的料,这一辈子大概做的最大胆的事情就是跟着方季康办了这家厂。

同时工厂也从天湖镇线缆厂改名为康达集团。

不知不觉中,线缆厂已经是天湖镇的龙头企业以及经济的象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进厂工作,七十年代后期的年轻人刚刚成年,这一代的年轻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不安于务农的现状,进工厂就是最好的选择。

94年开始,方季康为老员工都涨了工资,跟着工厂度过最艰难时期的老员工们也都升职的升职,加薪的加薪,方季康也达成了当初的承诺,低薪只是暂时的,却不会是永远。

今年不光招工人更重要的是招管理层,大学生是不敢奢望,现在大学生还是会分配工作,除非工作真的不好,才会放弃分配。高中生和中专生相对好找一些,而且现在康达已经有这个实力去吸引一些人才了。

公司招了四个高中生,两个中专会计,方季康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一些琐碎的工作就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做了。

94年好似是腾飞的一年,康达集团差不多包揽了整个W市的光电缆,他原先工作的光电厂在今年拆分了,有一部分并入了政府部门做电力局、通讯局,工厂部分作为私营企业而存在,然而因为常年不改进,技术老化,体制僵化,人员拖沓,已经是半死不活的存在。

当年说方季康傻了的如今反倒是面临了裁员的风险,于丽英回市里一趟也被拉着吐苦水,都称赞起方季康的先见之明,但谁也没想过去方季康的工厂里,天湖镇是W市比较偏远的一个镇了,已经靠近湖州了,谁会愿意放弃市里的一切,跑去穷乡僻野工作。

于丽英也是大为庆幸当初她选择了支持丈夫的理想,若到现在,他们也许也处于这种惶恐当中,有关系有地位的已经进政府部门了,怎么还会管厂的死活,下面的工人才是最没有保证的。

于丽英去找于丽凤的时候,才知道全W市的国企都开始裁员了。

于丽凤也是一筹莫展,大部分土生土长的市里人家家户户都会有工人,像她家就两个工人,忽然间的都要面临失业了。

“上面说,一家双职工的,只能保留一个,也还好我公公年纪大了,到了可以退下来的年纪,但建设没办法补他的职位,最近一段时间真是吵疯了,不少人四五十岁,说年轻不年轻说老不老,这个时候要是下岗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丽英也面露惋惜,这个年纪再找工作是不好找了,疑惑道:“怎么突然间的,都要裁员了?”

于丽凤骂了起来:“还不是上面那些,去年自负盈亏以后都在亏钱,上面说养不起这么多人,以前说的好好的,肯定会负责到底,现在呢,这么多人没了工作该怎么?哎,这世道真是变了。”

于丽英这回是来参加培训的,到于丽凤这边拐一下给孩子买点衣服,姐妹两谈到孩子,于丽英还有些发愁呢:“浓浓下半年就可以上幼儿园了,这孩子平时也挺乖的,就不乐意上幼儿园,一说就要哭。”

“哪有小孩子喜欢上学的,到时候去了幼儿园,看到那么多小伙伴,也就习惯了。芸芸一开始的时候也哭得要死,后来天天想去找她的小朋友。”于丽凤安慰道。

姐妹俩虽然见面少了,但是并没有因此而疏远,有些话于丽凤不会和两个嫂子说,和于老太也没办法说,能说的也就只有这个姐姐。

于丽凤是高嫁,公婆就一个儿子,婆婆特别宠杨建设,这两年于丽凤自己开店忙了也赚得多,婆媳间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最近家里事情也多,于丽凤倒了不少苦水。

于丽英眉头紧皱,对杨建设也极为不满:“建设就不帮帮你吗?”

“他,回家了就往床上一趟,舒坦的不行,他妈跟伺候祖宗一样,还希望我跟伺候祖宗一样,芸芸在几班也不知道,去接个人还记错了时间,我忙得要死,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我说几句,他妈就护崽子了。”于丽凤嘲讽地说。

于丽英心疼自己妹子,难怪这两年,丽凤瞧着显老了不少。

姐妹俩相互说道了一番,于丽英给两个孩子买了好几件衣服,才离去。

方知浓正郁闷呢,她一点也不想去幼儿园,想想要跟一堆哭闹的小鬼头一起玩捉迷藏丢手绢,她就觉得前途黑暗,在家看看报纸帮帮忙也挺好的,非要送她去幼儿园做什么。

方如初还小大人似的劝她:“浓浓,大了都要上学的,不上学会变笨的。”

沈老师也顺势说道:“你看哥哥们都是上幼儿园的,上幼儿园可以认识很多小朋友哦。”

方知浓反问道:“那幼儿园教什么?”

额……

幼儿园并不教什么,其实幼儿园就是个大型托儿所,提前让孩子适应学校生活,为小学做准备,真说教什么也并没有。

幼儿园也是八十年代后期才渐渐办起来的,以前哪里有什么幼儿园,现在国家教育体制规范了,家家户户又只有一个心肝宝贝,才都上幼儿园。

方知浓继续说道:“会教我写字嘛?像哥哥一样算数吗?”

方如初想了想自己幼儿园在做什么,好像是玩司令兵还是打游击战?

沈老师也有些语塞,道:“会带你们玩很多的玩具,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小孩子不都喜欢玩吗?可沈老师猛然发现她家这个好像很少和村里的小孩子玩。

方知浓摇摇头,把自己的报纸拿起来:“还不如看报纸呢,浓浓不想去。”

沈老师忙哄道:“你去那边老师也会教你识字。”

“奶奶也会教我识字呀。”方知浓大眼睛直溜溜地看着她。

沈老师真是无话可说了,把这孩子丢给她爹妈,她是说不通了。

于丽英也是又哄又骗,答应方知浓,让她先去几天,如果不喜欢就不去了。

九月份的时候,于丽英还是给方知浓报了幼儿园,方知浓背上放主任给她买的小书包,里头塞满了……报纸,去上幼儿园了。

其他的小孩子都在哭,方知浓就委屈欲泪的眼神看着窗外的于丽英和沈老师,就是不哭,可大眼睛中透着水光。

弄得沈老师都要冲进去把她抱出来了,她就乖乖地坐在椅子上,老师手忙脚乱地哄玩这个哄那个,就她不哭,让她们心疼坏了。

但她们还是狠下心来走了,这一天于丽英都时不时在想,会不会在幼儿园受欺负了,会不会她们一走就哭了,能不能找到好的朋友。

方知浓今天就看了一整天的哭戏,这群孩子真是太能哭了,从早上哭到晚上,好不容易止住了,过一会儿又哭了,还得她废了唯二的两条手帕,坐在她旁边的小姑娘哭得太凄厉了。

于丽英特地提前半个小时过去等放学,就怕孩子哭得太严重,谁知道她过去的时候,老师跟她说:“全班就方知浓没有哭,还安慰别的小朋友,但她有些不太合群啊,我带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她就坐那边看报纸,我问她问为什么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她说她不喜欢。”

头一回,老师觉得太乖了也好让人头痛。

这让于丽英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不高兴。

路上于丽英问她为什么不和他们一起玩。

方知浓理所应当地说:“我不喜欢玩那些,他们太吵了,特别爱哭。”

果然小时候不让她愁,这大一点就开始让她愁了。

方季康从苏州市里开会回来,带了几套孩子玩的积木和拼图,兄妹两都很有兴趣,因为积木是有设计图,按照设计图搭建的,大概就是乐高的仿版,制造有些粗糙,但也可以凑合着玩玩了。拼图则是非常小儿科的图案,方知浓一会儿就拼完了一个。

两个孩子坐地上的席子上搭积木,于丽英跟他说今天幼儿园的事情,方季康挑了挑眉,大手一捞,把方知浓捞了上来,方知浓吓了一下,随机咯咯地笑。

方季康赤着膀子,把方知浓放他肚子上,说道:“告诉爸爸,幼儿园好不好好玩?”

“不好玩。”方知浓毫不犹豫地说,顺便要求道:“爸爸,这个拼图太简单了,你下次买个大一点的。”

方季康看了看地面上,地上赫然是他买回来的那个拼图,他买的时候特地问了,店员告诉他这是四岁孩子拼的。

方如初一边搭着积木一边说道:“爸爸,这个积木也是太小了,就一个城堡。”

方季康笑了起来,摸了摸方知浓的头:“好,爸爸知道了。浓浓,爸爸问你,你为什么不喜欢幼儿园?”

方知浓一脸无奈,掰着手指:“妈妈问,奶奶问,爸爸问,他们好吵,太爱哭了,我也不喜欢玩躲猫猫老鹰捉小鸡。”

方季康好笑地亲了亲她的小脸蛋,“那是因为大家都还没有适应,你喜欢玩积木,幼儿园也有积木啊,你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把你的报纸分享给小朋友们。”

于丽英也在一旁附和。

到目前,方知浓收藏的报纸已经有一箱了。

“他们又不喜欢。”

方季康哄道:“这样,你跟他们一起玩玩,过一段时间,你真要是不喜欢幼儿园,我们就不上。”

就这样,方知浓又去了半个月的幼儿园,每天她就自己看看报纸,照顾照顾身边的小朋友们,一天也就结束了。

每天老师汇报给于丽英的都是同样的话,你家孩子乖啊,很配合工作,就是不合群啊,不喜欢玩,就喜欢自己一个人看看报纸看看书。

弄得于丽英都要绝望了,方季康再问方知浓喜不喜欢幼儿园,方知浓还是给了否定的答案,方季康拍板:“好,那我们就不去了。”

于丽英以为丈夫之前只是哄她的,谁知道还真不去了,这幼儿园的钱都交了!

方季康说道:“浓浓和一般孩子不一样,她不喜欢,她去那边也得不到什么,幼儿园本来也不教什么,我们小时候根本不上幼儿园,不也没什么。我们既然答应了孩子,就要说到做到。”

就这样,方知浓上了半个月的幼儿园,光荣地辍学了。

第016章

方知浓想不上就不上,让方如初很羡慕了,也作死地向方季康于丽英提出不想读书,最后惨遭毒打(假的),失败告终。

用于丽英的话说:“当初要是我们不让你上幼儿园,你还不高兴呢。”

可不,那可是他的领地,每天都要去视察的。

方知浓每天还是和于丽英一起到医务室,不少人问她怎么不去上幼儿园,于丽英能怎么说说,只能说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别人还语重心长地劝她,别太惯孩子了,孩子刚去肯定不适应的。

但自家孩子的确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于丽英也能感受到,浓浓才四岁,其实已经认识不少字了,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似乎也是比别的孩子早慧一些,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法,于丽英也没有太强求。

当然于丽英不想浪费女儿的聪慧,闲暇时会多教她认认字,写写算数,由于老师一直和她说,她闺女不合群,可于丽英并没有发现任何自闭的行为,相反,她和大人们聊天的时候非常乐于表达。

方季康为了防止方知浓无聊,每次出差都会给她带一些积木拼图亦或者一些儿童读物,今年开始盈利以后,经济压力就小了很多,方季康又是特别舍得为孩子的,他发现他闺女喜欢益智类玩具,对于以前他们买的那些小玩具根本不感兴趣,难得有他闺女喜欢的东西,方季康就可劲地买。

才两个月,家里头就堆满了各种积木和拼图,于丽英都要崩溃了,喜欢也不用买这么多吧,在方季康去上海谈生意,带回了一套价值几百块的积木,于丽英都快要气死了。

但方知浓看着盒子上那个大大的lego标志,开心得不行,这可是九十年代的城镇系列,放在后世就是老古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