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季康旁边的秘书没忍住笑了出来,方季康也露出一抹淡笑。

两个人推开门,方如初立即乖乖地转过头,假装认真写作业,方知浓正坐在沙发上看书。

方季康也就佯装什么都不知道,走到沙发边上抱起方知浓,然后坐下,说道:“浓浓,想不想妈妈?妈妈今天就回来了。”

“想~”

“我们一起去接妈妈,某些人要是写不完作业就留在这儿写作业。”方季康瞥了方如初一眼。

方如初的笔杆子明显地速度快了许多,方知浓偷偷地笑了起来。

方季康处理了一会儿事情,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带两个孩子出发了,有了车子以后出行就方便了许多,今年厂里又买了一辆面包车,可以坐更多的人,专门配了一个司机。

这辆小汽车大部分都是方季康和张顺良用的,96年的道路都还是石子路,好一点的水泥路,道路窄,但路上基本上也没什么车,一路开下来,也就偶尔遇到一些大巴车或者货车。

一路上两个孩子叽叽喳喳,说着晚上吃什么,方季康一路上心情都很好,到了苏州市火车站等了一会儿。

于丽英很快出来了,她的短发烫了点卷,斜侧分,穿着风衣,踩着高跟短靴,提着一个行李包,风风火火地走出来,行人都为之侧目。

毋庸置疑,她很时髦,但她的时髦又恰如其分地,没有过分的张扬,又没有特别的奇装异服,就是在别人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彰显她的气质和气场。

在方知浓眼里,这样的打扮放在未来二十年后,也是不会出错的。

看到丈夫和一对儿女,立即笑开了,走路更加快了,走到临近,先是摸了摸方如初的脑袋,然后抱过丈夫怀里的方知浓,亲了两下,问道:“有没有想妈妈?”

方季康自然而然地接过她手里的行李包。

于丽英这回去得远,去了天津的药厂谈生意,所以一去就是一个多礼拜,方如初已经到于丽英腰这里了,模样也是愈发地像于丽英,显得非常俊秀。

方知浓也回以甜甜地吻:“想妈妈。”

方如初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扯了扯于丽英的衣袖:“妈妈,我们快走吧,快去吃饭了。”

于丽英笑着说:“好,咱们去吃饭,是不是饿坏了?”

“他们在路上吃过点,你儿子担心你饿呢。”方季康毫不留情地揭穿他,方如初脸有些烧。”

于丽英笑容更灿烂了一些,揉了揉儿子的头。

车站旁边开了一家肯德基,据说小孩子都很喜欢吃,门口都是要排队进去的,正好离得近,夫妻俩就想带孩子去吃吃看。

排了五分钟才轮到,方知浓看着熟悉许多年未变的装潢,没想到不用到两千年后,她就吃到了肯德基。

四周大部分都是大人带小孩子来的,里头闹哄哄得比菜市场还吵,有因为大人不给点什么而坐在地上吵闹哭泣的,有吃得开心到大声喧哗的。

方季康和于丽英都点了一些,两个人对汉堡最为嫌弃,不知道好吃在哪里,最受欢迎的还是鸡翅和蛋挞,不光小孩子,他们吃着的确也很香。

“这东西就是油炸得香,你看多少油水在里头。”于丽英吃完判定道。

方知浓啃得老欢了,终于又吃到了奥尔良烤翅,还是这个味道这个配方,真是太想念了。肯德基这个东西就是很神奇,你说它不干净,谁都知道,可是很久没吃,你还是会想去吃它。

一家人吃完了开车回W市的家里,到W市天都黑透了,现在城乡公路没有夜灯,路也不好,不大好开,还是在市里住一晚稳妥。

自从回了乡下以后,W市这里更像是个临时落脚点了,夫妻俩把家里收拾了一下才能住人。

住惯了乡下的大房子,市里的房子真的显得愈发的小,房间也就两个,有一个还特别小,只能放下一张小床,两个孩子睡一道真是狭窄。

夫妻两一人管一个,洗漱好之后塞进床里,丢下几本书就走了。

也累了一天,老夫老妻相互捶捶背就聊起不在的这些日子了。

“这床也太小了,再大点一个人睡还好,两个人睡不下了。再说,再大两个人就不能睡一起了,市里也就算了,现在还不长住,乡下还住一个房间。”于丽英说道。

方季康若有所思,头枕着手:“是不能住一个房间了,也都大了。爸妈乡下的房子也老旧了,不如就重建吧,建个三层小洋房。市里的房子也小了,明年咱们看看有没有好的楼盘,换个大一点的房子。”

于丽英犹豫:“市里的要不就算了吧,反正我们现在也不住市里。”

“以后咱们难道不回市里了?还是要回来的,明年浓浓就要上小学了吧,如初在过三年也要上初中了,我是想在市里设立一个办公处,厂还是要留在镇上,这个不能搬,但办事可以挪到市里来。”方季康脑海里的路线一步步清晰。

最后拍板道:“买,这点钱也就别心疼了。自己住的,舒坦要紧,我看上海那边的别墅装修的就特别好,到时候我们请那边的人过来给我们装修。钱有了,生活也要跟上。”

这般一想也是,于丽英点点头,也有些期待:“我看人家家里吊那个吊灯特别好看,咱们家到时候也按一个。到时候,爸妈年纪大了,房间放二楼,二楼弄几个客房,凯文、俊凯、阿毅肯定也要过来住住的,要是以后我们来市里了,爸妈估计也就只有大哥大嫂照顾了,主要还是把爸妈房间弄好一点,我们和孩子的市里的弄好点……”

第018章

第二天一家人去看望于老头于老太,于家是卖了旧房子买的新房,一家人住上了一百平的单元房,也算是如愿了,新的单元房环境显然比老旧的筒子楼好多了,小区里还有绿化,方季康的车开过的时候小区里的人都看过来,小区可没有停车位,如今谁家会买车啊,都是只有停自行车或者摩托的一间小车库。

一家人刚下车,于老太就钻出脑袋在上头喊:“哎呦,丽英季康来了啊,快上来快上来。”

楼下摘菜的人热情地说:“老婶子,这你家谁啊?”

“我大闺女和女婿。”于老太神气地说道。

那人眼睛扫过那小车和一家四口,眼中透露着羡慕,于丽英淡笑着朝那人颔首,一家四口走上楼了。

于老太早准备好了拖鞋,大门敞开了,笑得老开心了,笑眯眯地拉过方如初:“如初又长高了,让外婆看看。”

李利芳也已经泡好了茶,招呼道:“丽英,你们今天咋不提前打声招呼,妈,你一会儿再去买点菜。”

于丽英把方知浓放地上,说道:“不用这么麻烦,随便吃点就行。我前几天去天津,昨天刚回来,就在市里住了一晚,今天来看看爸妈,下午就回去。”

“别,留下来吃个晚饭再走。”

“季康的公司走不开,一堆事情,我也得回去看看药店。”于丽英搬出正事,李利芳也不好再劝,赶紧让于老太去多买点菜。

于眉带弟弟妹妹到客厅里玩,她已经上初中了,模样张开了,眉眼间倒是像于丽英,性格温顺乖巧,大人的恩怨不波及小辈,于丽英对几个侄子侄女都是挺好的,就是不住在一道来往也少了,肯定就少了几分亲近。

像她这么大了,手里肯定也没什么玩具了,就只能打开电视,调到少儿频道,现在的电视已经是彩色电视了,但仍留有厚大的屁股。

方知浓和方如初对动画片没多大兴趣,于眉就换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神雕侠侣,方知浓都忍不住看了起来,经典就是经典,不管看多少遍,永远也不会觉得过时,小鲜肉的古天乐是真的帅,后来为什么要晒黑呢?

于老太去买菜了,李利芳和于丽英方季康在餐桌那边说话,方知浓听了一会儿,大抵就是工厂的收益越来越不行了,可能要关掉了,不少人已经开始另谋出路了,像李利芳早就辞职了,方季康帮她找了个商场里的工作,工资还比以前那个半死不活的厂好多了,还不用在车间。

李利芳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提起于振兴:“他就是个死脑筋,不少人都走了,他还留那里做什么,早点找出路才是真的,他就做那个破主任,一年到头也没多少钱,吃力不讨好……”

于丽英也知道她大哥的德行,还能怎么着,喜欢做领导啊,若是能当官,准是个官迷。但也不能和李丽芳挑破了说,安慰道:“大哥也是舍不得这么多年的厂,咱们家两代人都在厂里工作。”

方季康道:“大哥性子就这样,老好人。”

于老太买菜回来了,后面还跟着于振国一家,李利芳脸色瞬间就不好了。

因为买房子的事情,两房闹僵了一段时间,之后,关系就没怎么缓和,主要就是,于振兴家买了新房子之后,于振国家原本要做小生意,没做成,就怪他们不借钱,还有老房子的事情。

李利芳瞬间就炸了,于振国夫妇当初可是买了新的房搬出去的,就小夫妻两住比他们老房子还大十平米的房子,家里头出了多少钱,怎么算都是他们吃亏,于老太私底下也没少补贴他们,以前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他们家为了买房子欠了这么多债,李利芳心里不痛快极了。

于老太也不敢看儿媳妇的脸色,掩饰道:“你们兄弟姐妹几个这么久没见了,正好一起聚一聚,丽凤估计店里走不开,不然就一起叫上了。”

于老太出于私心,年纪大的谁不想子女们和和美美的,丽英家是几个子女里最好的,总希望好的能够帮一把不好的,老大家的已经得了好处,就也想老二家过的好一点。

于振国已经笑着走上前,拍了拍方季康的肩膀:“季康是大老板,比较忙,听说现在市里的电线可都是季康公司的,生意真是越做越大,什么时候我做不下去了还要投奔你咧。”

其实相比大舅子,方季康更不喜欢这个油嘴滑舌的二舅子,光是嘴上说的好听,做事情却是不行,站起来给他发了根烟:“我那是乡下小地方,不值一提。”

王芬插话道:“都大老板了,还不值一提。”

于振国接过烟看了看,可乐了:“中华,果然大老板抽的都是好烟。”

他掏出打火机,也想给方季康点根烟,方季康连连摆手,说道:“我不抽。”

于丽英做医生的,最知道香烟对肺部的伤害,除了应酬抽点烟,其他时候方季康都不抽的。

于振国给自己点上了,吸了一口,感慨道:“果然是好烟。”

于明南一来,就自然而然地拿起遥控板,要换台了。

于眉鼓着脸:“你就不能让我看完吗?”

“哎呀,这有什么好看的,我的奥特曼要开始了。”于明南急匆匆地换了个台。

于眉正看到激烈处,忽然就掐断了,抢回遥控板,换回她的神雕侠侣。

于明南抢回遥控板,还拉上方如初,说道:“如初,奥特曼好看对吧。”

方知浓看她表姐眼睛里都泛水光了,一直以来,她作为姐姐也挺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的,但于老太有点重男轻女,也许在他们不在的时候,也是于眉退让的多。

忙道:“我不要看奥特曼!”

方如初也觉得这样不好,之前他打断于丽英看电视,于丽英就也在他看得正高兴的时候打断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道:“明南哥,你就让眉眉姐看完呗。”

于眉露出得意的笑容,想从他手里拿回遥控板,于明南怎么也不给,两个人就抢了起来。

吸引了那边的大人,“哎哎哎,你们在干嘛!眉眉,明南你们在干什么?”

于明南嘴皮子利索地说:“我要看奥特曼,眉眉姐不让我看!”

于老太立即就说了:“眉眉,你让着点弟弟,不就看个电视吗?”

于眉松了手,委屈地哭了起来:“什么都要我让,明明是他抢我电视,这我家的电视……”

方知浓站起来,站在沙发上,大声说道:“不对,我们不想看奥特曼,是明南哥哥非要看奥特曼!”

于眉委屈的哭声更大了。

王芬尴尬地说:“明南,你干嘛,把遥控板给弟弟妹妹。”

于振国沉下脸色:“于明南。”

李利芳也心疼女儿,每次于明南和于眉吵什么,于老太总是帮着于明南,以前总是委屈着闺女,这回分明是明南不对,还这么护犊子,李利芳给闺女擦了擦眼泪,说道:“这么大的人了,别给弟弟妹妹们看笑话了,你可是主人,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于丽英说道:“眉眉一直很乖的,如初和浓浓都喜欢跟着眉眉。”

“眉眉从小做姐姐很照顾弟弟妹妹,浓浓和别的小姑娘都不亲近,就是喜欢和眉眉一起。”

于明南见大家都帮于眉说话,赌气地说:“给你们!”

一生气,直接把遥控板砸到木沙发上,而方知浓正站在沙发上,那遥控板飞出来的电池,恰砸她额头上去了。

方知浓能感受到她额角被咚得一下,她一屁股坐回沙发上,捂着额头眼泪就不自觉泛了出来,太疼了,额头上火辣辣的感觉,她不会被打出一个坑吧。

方如初也被遥控板后面的盖板给弹了一下,弹到衣服上没什么痛感,立即喊道:“浓浓被打到额头了!”

大人们立即冲了过来,方季康离得近,赶紧抱起她:“给爸爸看看。”

方知浓看到方季康,那种委屈反而更强烈,哭了出来,松开手:“爸爸,疼,呜呜呜~”

于振国揪着于明南打:“不就一个电视!你还砸遥控板!谁惯的你这么大的脾气……”

于明南也哭,眼泪鼻涕一把。

于丽英都没空管他们,方知浓额角上被擦伤了,一道口子还渗着血,她一哭,于丽英就心疼坏了,这孩子打小就不怎哭,这时候哭成这样,肯定是疼得厉害。

“乖,妈妈呼呼,不哭不哭,一会儿就好了。”于丽英抱起方知浓,也还好伤口比较偏,也不大。

方知浓趴在她肩膀上抽泣,看着那小破孩被揍得鼻涕眼泪一把下来,心里瞬间平衡了许多。

方季康开口劝道:“明南也不是有意的,振国,算了算了,没事。”

于老太也于心不忍呢,看孙子这么可怜,说道:“孩子知道错了,好了好了。”

于振国这才收手。

方季康从车里拿了于丽英的医药箱出来,于丽英给她清理了一下,涂了点药水,基本上也就没什么了。

于振兴和于老头吃午饭的时候才回来,也是被叫回来的,于老头现在给厂里看看门,一个月也还能拿点钱,吃过饭一家人就不多待了,开车回家了。

因为哭了一场,方知浓也有午睡的习惯,上车就困了,于丽英就坐后面抱着两个孩子,让他们睡一觉。

方季康一边开车一边说道:“你妈太偏心明南了,跟着大哥大嫂,以后就靠大哥大嫂养老了,老是这样,眉眉不愉快,大嫂心里也不痛快。”

“肯定的,大嫂心里也想啊,吃他们的和他们的,偏着心眼子向明南。我看啊,我爸是喜欢跟着我大哥的,妈跟着振国得了。明南也是被宠坏了,眉眉的确也委屈,不管什么事,我妈都偏着明南,振国也是,教子是一时的事情吗?现在这么打有什么用,平时没好好教,就一个电视,对自己弟弟妹妹发火就砸遥控板,脾气不好。”

于丽英也不由得叹息,她家里头的男丁都不怎么样,大概也要归功于她妈,她就算再想帮娘家,可烂泥扶不上墙能怎么办。血淋淋地对比就是她婆婆,她再怎么不喜欢沈仲伟,可沈仲伟好歹靠自己做做会计,也是很不错的,方毅这孩子脾性也不差。

方知浓一路睡回了家,沈老师和方主任看到她额头红红的忙问怎么回事。

于丽英说了一下。

沈老师心疼地抱着她吹了吹:“我们宝宝委屈了,真是无妄之灾。”

方知浓埋进沈老师的怀里,可难过了,“浓浓想照镜子。”

几个大人被逗乐了,“个小臭美的,还知道看看自己有没有破相。”

还是满足了她,方知浓看到伤疤在额角,也不是很大就安心了,以后还能放个刘海还能遮一遮,就是红彤彤的一块影响了她的颜值。

方季康提出起新房子的事情,方主任和沈老师一开始觉得没必要,觉得这房子也没多少年,可算下来也有十四年了,搬出方如初和方知浓,两人就妥协了。

方伯勇原本想着给自己爸妈造的房子,也算他一分钱。

方季康却道:“哥你这钱就也留着盖个三层洋房,我户口在市里了没办法,你还是农村户口,在爸妈房子旁边批一块地皮下来,建在以后,你们镇上的房子也不比乡下舒坦,我们村离镇上就几步路的距离,也不拘乡下镇上的。”

这样说的倒也是,方伯勇就帮他忙前忙后选地皮,方季康是希望周围宽敞一点,以后好停车,进出也方便,现在的房子就是前后夹得太紧,车子根本开不进来。

新房圈得稍微离镇上远了一点,但也远不到哪里去,离马路更近一点了。

于丽英和方季康各有要忙的,根本就没空,事情都交给施工队了,老房子可以等新房子建好了再推掉。

于丽英的药店生意很好,如今和几个药厂的合作也很不错,天湖镇人口密集程度低,她现在如果要加大进货量,一个店根本满足不了,所以她决定在市里也开个药店,这样她就可以进更多的货,拿更大的优惠。

96年底,方季康决定明年把一部分办公和研发搬到市里,形成流动人员,一部分留在镇上,一部分去市里,轮换来。现在大部分行政人员都是高中生,有些也不是镇上本地的,去市里对他们来说更好一些,也许以后能够在市里安家落户。

这几年W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出现了不少商场,步行商业街也有了,无处不在建房子。乘坐着这股东风,康达集团的版图也迅速扩张,到今年年底,员工数量超过一万,一年生产几百万米线缆,位居W市第一。

92年开始,W市搞了一个经济开发区,一直是在招揽外资的,四年过去,那边也建设得差不多了,今年上面就希望康达也搬去那边,方季康还是会觉了,如果镇上厂一搬,那不知道多少人要失业,所以他选择了把办公以及研发搬到开发区,工厂仍然留在镇上。

年前,方季康受新加坡投资者的邀请,去新加坡参观。W市的经济开发区是新加坡华侨投资的,政府举办了个企业联合会,大家组织了一下,一起去新加坡参观,因为是自发的,所以也都带了家属。

方季康也是头一回出国,签证、护照办得手忙脚乱,然后又收拾了两个大箱子的衣服,方知浓只想捂脸,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根本不会冷的,连外套也不用带。

一家人就这样头一回出国了。

第19章

在九十年代,能出国真的是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情,老一辈终其一生都没能够出一趟国,方季康和于丽英坚持要带两个孩子,也希望他们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增长一下见识,方季康大学是在大城市上的,从小地方出去,直到去了大城市,他才见识到各种以前他所未见的。

中国人八十年代之后才真正富裕起来,九十年代才有闲钱去关注那些娱乐活动,而出国,在普通人家仍然是不敢想象的。

在亲友间也是掀起了极大的震撼,夫妻俩为了出国也准备了很多,怕被外国人瞧不起,几乎是把最好的衣服给带上的。

W市几个老总一起组队的,大家也都带了妻儿,听说新加坡那边都是讲英文的,有个老总特地来了他的英文翻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国,所以到了机场,大家也不知道往哪里走。